登陆注册
29150800000025

第25章 让孩子做完整的人——德国的家庭教育(1)

德国是原料缺乏的国家,今天它所取得的经济成就虽然主要依靠的是受过良好教育的专业力量,但家庭教育与职业引导所起的作用也是不容低估的。

德国提倡的口号是:培养一个完整的人,因为孩子是一个活泼的完整的人。德国儿童教育的特色是把教育的责任归之于父母,认为青少年阶段父母是家庭教育的主人。德国宪法明文规定:教养儿童是父母的自然权利和义务,政府对孩子教育站在辅助的立场上,真正担任教育责任的是父母。

德国80%以上的孩子对自己的印象颇好,特别是他们感激父母在人格、修养方面对自己潜移默化的影响。孩子们欣赏的共同特征可概括为:勤奋、认真、按计划办事、言而有信并值得信赖。

尽管德国家庭普遍较富裕,但孩子们从小就养成了相对独立的习惯。与东方的孩子相比,他们较少有依赖他人的意识。大部分孩子在中学阶段就有打工挣钱的经历,特别是在假期。中学毕业或到一定的年龄后,孩子们会在父母的指导和自己的选择下离开家庭或家乡到外面去开创自己的生活道路。

父母们在家教中十分注意孩子成长关键时期的指导。

1.孩子出生后,父母便给孩子一个银行账户(在德国5马克即可开一账户)。为的是让孩子从小就学习管理自己的钱财以便懂事后有计划地支配自己的零花钱和打工钱。

2.为陶冶情操,鼓励孩子参与各种活动,特别是手工活动,如家庭布置、花园布局以及机器维修。

3.随着年龄的增大,孩子遇到的个人问题和烦恼增多,父母注意做孩子的知心朋友,既说出自己的观点,又尽量去理解孩子。

4.在择业问题上,尊重孩子意愿并加以适当引导,确保孩子有一个自己喜爱的职业。

德国家庭普遍比较富裕,但德国父母从不因此而娇纵孩子,他们非常注意培养孩子自我管理的精神,从不包办代替孩子的事情,让孩子从小就养成了相对独立、不依赖他人的习惯。德国的法律规定,孩子到14岁就要在家里承担一些义务,比如要替全家人擦皮鞋等。这样做,不仅培养了孩子的劳动能力,也有利于培养孩子的社会义务感。大部分孩子在中学阶段就有打工挣钱的经历,特别是在假期、中学毕业或到一定的年龄后,孩子会在父母的指导和自己的选择下,离开家庭到外面去开创自己的生活道路。

德国的父母在孩子出生后,便给孩子开一个银行账户,为的是让孩子从小就学会管理自己的钱财,培养其理财能力,以便孩子懂事后能有计划地支配自己的零花钱。父母认为,从小对孩子进行理财教育,教会他如何使用钱,这是一种素质,它关系到人一生中的发展和幸福。同时,理财能力是孩子将来在生活和事业上必须具有的最重要的能力之一。这种能力的培养应该从少儿阶段就开始进行,做得愈早,效果愈佳,否则将会非常被动。在教育过程中,父母让孩子学会节俭,认识每样东西的价值,还教育孩子在金钱面前要保持自尊,遵从不出卖自己的原则,同时也要从事一些力所能及的劳动,从而使孩子得到自己想要的东西。

德国青少年研究中心曾对儿童零花钱进行了一项调查。结果发现,79%的德国儿童零花钱有节余,平均每人的储蓄额为750欧元,这主要归功于家长对孩子进行的理财指导。调查发现,大约71%的儿童有固定零花钱。平均下来,一个德国儿童每周除了从父母那里获得2.85欧元外,还可从爷爷奶奶等人那里得到近3欧元。过生日和圣诞节时,他们还可以收获一笔。合计下来,6至12岁的德国儿童每年平均能有254欧元(约2600元人民币)的零花钱。尽管零花钱不少,但孩子们大多有具体的储蓄计划和目标。40%的男孩省钱买电脑和软件游戏;17%的儿童称自己省钱是为了买玩具;15%的孩子勒紧裤腰带准备买手机;另外18%志向远大,称他们省钱是要买汽车、摩托和轻骑。

绝大多数德国家长认为,给孩子零花钱是必要的。第一,通过花零花钱,孩子可以对交易形成基本的认识。第二,孩子可以学会自己拿主意。因为零花钱是有限的,而想要的东西很多,孩子从取舍中学会思考,变得有主见。第三,孩子通过处理零花钱能学会制定计划。

德国家长们关于孩子零花钱很有一套理论。他们通常定期守时地把零花钱交给孩子,既给孩子一种“守信用”的印象,又方便孩子安排理财计划。无论孩子是否听话乖巧,都有权得到零花钱,家长并不把零花钱当作奖惩手段。家长们基本上让孩子自主决定怎么花钱,但有一个前提,就是所买的东西必须不是危险或是不健康的(比如小刀、香烟等),毕竟孩子年纪尚小,这些约束是必须的。在零花钱的金额上,只要年龄差不多,不论男孩女孩,待遇都是相同的,这也是为孩子树立平等观念的好机会。此外,很多家长还鼓励孩子在银行开设账户,让自己的孩子和亲戚朋友的孩子进行储蓄竞赛。

德国人天性严谨,家长说给多少零花钱就给多少,如果孩子过早花完,就算追在大人屁股后面来讨要也没用。因为这是违反约定的行为。父母还会和孩子交谈,看看为什么会这样,然后一起商量今后如何避免。另外,孩子毕竟是孩子,零花钱金额要适当,德国教育专家还为此专门为家长们制定了一个参考标准。

德国教育专家还提醒家长教会孩子正确区分愿望和需求。愿望是指通过广告和其他儿童的炫耀所产生的对某一物品的渴求。而需求指的是日常生活所必需的物品。比如说:我近视,我需要一副眼镜,这是需求。但如果我要一副昂贵的镜架,那就是愿望。家长在给孩子购买物品的时候一定要帮助孩子正确领会这一区别,这对孩子今后的成长是莫大的帮助。

从蹒跚学步起,父母便开始注重孩子坚强的性格与意志的培养。他们认为,要想让孩子具备能够勇敢面对挫折的能力,必须从小磨炼他们的心理承受力。如孩子跌倒后,父母不要赶紧去扶,而要不断地鼓励孩子自己爬起来;孩子遭遇失败时,父母帮助孩子勇敢地正视现实并向其解释事实,教他学会处理自己面对的问题,同时采用理解、信任、鼓励、谈心等方式帮助其走出困境。

德国父母鼓励孩子参与多种活动,特别重视手工活动在孩子成长中的作用。例如在家庭布置和花园布局等方面,鼓励孩子动手布置自己的房间,布置花园的一角,事后父母给予积极的评价,并提出有益的建议。父母经常带孩子到野外大自然中去体验生活,让孩子在那里修“城堡”、挖“山洞”,尽情建立自己的“王国”。通过这些活动不但陶冶了孩子的情操,更重要的是培养了孩子“我的事情我动手”的自主意识。

在培养孩子自我管理精神的同时,父母愿意做孩子的朋友,积极地与孩子进行沟通。尤其是随着年龄的增长,孩子遇到的个人问题和烦恼增多,父母往往运用倾听的教育方式,表示对孩子的尊重和关心,在倾听的基础上和孩子互相说说自己的观点,以达成一致的意见。例如在“择业”的问题上,父母尊重孩子的意愿并加以适当地引导使孩子有一个自己喜爱的职业。

家庭教育活力源于“细节”德国的教育心理学家普遍认为,孩子在青少年时期是培养其价值观和辨别是非能力的最主要的时期,97%的孩子的品性是在这个时期养成的。因此,在德国的青少年教育体系里,家庭是道德教育的重要场所,父母则是孩子的道德教育的启蒙者。如果家长启蒙得好,将对孩子的一生起着极大的推动作用。在德国,懂得如何教育好孩子的父母十分注意在生活细节中,寻找培养孩子的关键点。他们对孩子的教育呵护,不敢有一丝马虎。

一、让孩子相信:“我是独一无二的”

中国是一个不甘示弱的民族,表现在培育后代的问题上,便是父母和父母、孩子和孩子之间一次又一次无意识的大攀比,比如学钢琴、学英语、学绘画等等,这种情况在德国几乎是没有的。

德国人从小对孩子灌输的是:“我是独一无二的”。他们认为每个人都有与众不同的潜能和特质。所有的资料都将父母“把自己的孩子和别人的孩子做比较”这种行为视作对孩子的伤害,是属于禁止做的事。他们认为,把一个孩子的缺点去和另一个孩子的优点比较是很不公平的,何况大人看到的还往往只是孩子在成人面前美化的表现,不是孩子的本相。

德国人比较注重为孩子的学习环境创造良好的条件,但是,他们不希望给孩子很大的压力。他们也会很关心孩子的成绩,但是不会把分数看得比孩子,比实力更重要。从另一方面说,德国人比较注重从情感上渲染孩子,他们很关心孩子,从小就使孩子感到被爱,每次都会鼓励他们去做,做得更好。当孩子成绩不好或是有不良行为时,他们会很认真地去和孩子探讨原因,积极从孩子的观点去考虑问题,而不会用其他给孩子施加压力的方式去对待孩子。

二、“机警”也是一种重要素质

德国人不但以思维严谨著称于世,而且普遍认为机警不仅是一种“习惯”,更是一种成大器者所必须具备的素质。

德国父母在培养孩子的机警素质方面,往往乐于遵循如下原则:

1.从小事着眼

德国人要求孩子上幼儿园或学校时不要遗失课本、铅笔、玩具,一旦遗失须尽力找回来。上街购物须算清每一笔账目,在公共场所则须警惕不要被窃去钱包,晚上就寝前须关好门窗,对登门的陌生人在大人没在家时须保持一定的警觉等。

2.自作表率

为了让孩子机警,父母也须克服自己的“麻木不仁”或“稀里糊涂”。

3.强调责任心

一个有责任心的孩子,往往会自觉地时时留神、处处注意,尽最大努力做好每一件大、小事情而不出任何纰漏。从而树立责任感。

4.培养耐心

德国人往往利用学习钓鱼、搭积木、练习长跑等活动来锻炼孩子的耐性。

5.重视“反面教材”

德国人还常常从反面来引导孩子明白机警的重要性。当然对孩子指责、谩骂、挖苦大可不必。

6.进行演习

通过“演习”来帮助孩子培养机警品质也不失为一种好方法。如:父母可假设深夜家中只有孩子在家,要求孩子独立处理诸如是否关好门窗,检查水、电、火,以及独立接听电话等事项,事后再对孩子的表现一一作出中肯的评点。又如,可在孩子一人在家时扮成陌生人敲门,看看孩子是否有应对自如的能力。再如,在和孩子外出时故意走散,然后在远处观察孩子会作出什么反应……

7.分析、应对意外

这些“意外”包括:放学回家的路上有人莫名其妙地想结识他;单独乘地铁时有人给了他一颗糖;某天邻舍家失火;外出游玩时小伙伴突然晕倒;清晨发现有可疑的人在家门口徘徊……父母通过分析帮助孩子提升应变能力。

8.辨别陌生人真相

一个机警的孩子,不应仅仅满足于“不跟陌生人说话”。德国人往往教育自家的孩子,在遇上陌生人时应通过察言观色、反问问题等多种途径,来辨别其“真相”,然后再选择出最合理的对付方式。就这样,孩子的“机警水平”也渐渐从低级阶段步入高级阶段。

三、抽象思维从小学习

正当中国的父母们特别关注于努力培养孩子的想象、表演、创作、绘画、演奏等以形象思维为主体的能力时,德国人却也更积极地鼓励婴幼儿学习一点抽象思维。德国父母认为,父母应当运用各种手段,积极启动孩子抽象思维的开关,在潜移默化中帮助孩子提高抽象思维的能力。

游戏是德国人培养孩子抽象思维能力的有效途径之一,其中包括数字类游戏,下棋,走迷宫,搭积木,玩魔方等等。

给一个故事设计出合乎逻辑的不同结尾,也能帮助孩子提高抽象的逻辑推理能力。通过分析、选择、舍弃和讨论,孩子们往往便拥有了较强的思辨水平。

绘制地图则是德国人的独创,常常可以看见在海滨的沙滩上,三、四岁的幼儿在父母的启发下,用小木棍画出记忆中的家宅或学校,周边的房屋、花园、商店等也一一清楚地标示出来。

德国人还强调必须加强对女孩子抽象思维能力的培养。因为比起男孩子,她们的形象思维能力较强,但抽象思维能力较弱,往往导致她们在日后的数理科目的学习上相形见绌。

和我们不少父母相反的是,德国人似乎并不主张学龄前的孩子必须掌握多少词汇,或背诵多少首诗歌。他们认定,注意培养孩子拥有初步的抽象思维能力,一定会给他以后的教育打下良好的基础,从而给孩子日后的成材铺平康庄大道。

四、诚信教育,父母以身作则

德国在教育法中明确规定,家长有义务担当起教育孩子的职责。德国家长也都非常注重为孩子营造一个真诚的氛围。家长们普遍遵守这样一个原则,教育孩子诚实守信,家长必须做出榜样。在德国一个小城的路口有一块牌子,上面写着“为了孩子请不要闯红灯”。据当地居民讲,自从立了这块牌子后,闯红灯的行人和车辆明显减少。因为家长带头为孩子做出遵守交通规则的好样子,孩子自然也会这样做,不去闯红灯。

在德国,你如果随地乱扔垃圾或者在没有停车标志的地方停车,马上就会有人过来阻止你,并给你讲明一套遵守社会公德、为下一代做好榜样的道理。这种诚信氛围不仅培养了孩子良好的道德品质,同时也规范了成人自觉遵守社会秩序,诚信待人。在描述德国人的性格特点时,“严谨、诚实、守信”是经常被提到的字眼,这与德国从小就抓诚信教育和家长以身示教是有很大关系的。

综上所述,不论是对孩子的自尊心的维护、机警与抽象思维的培养,还是对孩子进行诚信教育,德国父母的教育目的都是希望孩子在成长过程中,保持原有的个性活力和对新事物的奇特思维。在教育过程中,不掩埋孩子的天性,而恰恰是利用这种天性去培养孩子对生活的适应与参与能力。德国家长的这种教育关注,给家庭教育增添了活力。

广受欢迎的父母课程如何做个好父母?这个能力不是与生俱来的。德国父母课程广受欢迎,在教养孩子的路上,成为依靠。德国父母想要当最好的父母,要给孩子全部的爱、最好的教育,并且饱读教育书籍,随时更新各种教育信息。但在现实生活中,面对经常不按剧本演出的孩子,他们却依旧冲动地用强迫和责骂等老方法来管教,事后又后悔万分。愈来愈多的德国父母承认,教育子女一点也不简单,他们为此精疲力竭。让他们无所适从的,是教育模式在两个极端间摆荡。二次大战前,教育在德国也代表听话和服从。但是1968年的学生运动彻底反高压权威,把传统的教育理念及家庭伦理颠覆到另一极端。那时候的父母,允许孩子直呼其名,不用约束和规则去影响孩子的人格发展。他们宁愿长篇大论和稚龄的孩子讨论水资源缺乏,也不直接说“洗澡缸满了,请把水龙头关起来”。

同类推荐
  • 一个称作学校的地方

    一个称作学校的地方

    《一个称作学校的地方》是古德莱得完成美国“学校教育研究”的调研报告书。书中基于总结调查的教师的数据、学生的数据、家长的数据、教学实践的数据以及决策的数据,详细说明了美国学校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找出了形成学校教育种种弱点的原因,深刻揭示了在人们所向往的教育目标和教育实践之间的差距,提出了全面改革学校的整套方案。
  • 中考英语词汇考点手册

    中考英语词汇考点手册

    词汇是语言学习的重要组成部分。听、说、读、写、译诸项技能的音养与提高,都离不开扎实的词汇基础。为了帮助中考学生突破英语词汇这一大难关,强化薄弱环节,突出重点,我们特编写了本书。
  • 民国模范作文2

    民国模范作文2

    本书共分为五辑,主要内容包括:江山如画;生活映像;风物变迁;彼时心情;激昂文字。
  • 微生物工程原理

    微生物工程原理

    本书内容包括:发酵生产的基础部分、发酵生产的核心部分、发酵生产的下游加工过程和发酵废弃物的利用和处理(清洁生产)、微生物过程的经济问题。
  • 国际经济法(21世纪实用法学系列教材)

    国际经济法(21世纪实用法学系列教材)

    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民主政治的推进、依法治国方略的实施,我国的高等法学教育得到了空前的发展,层次众多、形式多样的高等法学教育呈现出一派繁荣的景象。为了适应不同层次法学教育的需要,我社编辑出版了这套以培养应用型法学人才为目标的《21世纪实用法学系列教材》。
热门推荐
  • 武逆九界

    武逆九界

    经历千年,竞只是一场梦吗。醒来后我谁能体会到我的孤独,那只能霸天下,踩人才来消除我的孤独。天下为棋局,世人如棋子。等我累了,额~就放了你们吧。
  • 巨大为王

    巨大为王

    这是一个巨大为王的世界,唯有巨大才能从这个世界上活下去.......
  • 王爷太纨绔

    王爷太纨绔

    王爷太纨绔[绝对甜宠,1v1,放心入坑喔~~]
  • 胜者为王

    胜者为王

    是一个无法无天的世界,这个世界的秩序由一位无法无天的人掌管着。
  • 手撕青春

    手撕青春

    青春是多么美好的词汇,那群少男少女带着青春的气息迎面走来。他们五个人诠释着青春的所有美丽,在他们即将绽放的时刻,却被无端得卷入到一场精心设计的复仇之中。有人花了十七年来培养一株最美丽的花,却在花朵最娇艳的时刻,亲手摘下那花瓣。那颗复仇之心在残酷中死去,那美丽的青春面孔被撕裂着,血肉模糊……
  • 北大清华学得到:追求财富的赢家

    北大清华学得到:追求财富的赢家

    这个倡导终身学习的时代,在北大、清华等一流学府之外研修来自一流学府的成才课程,已成为学校教育的延伸,并日趋融入主流教育。书中融会了他们在青年学生素质教育中的教学心得和工作经验,很好地体现了知识经济时代“人才”这一称谓的崭新内涵,以及知识经济时代对人才素质的特殊要求。本系列图书自1999年第一版问世以来,历经四次修订改版而持续受到欢迎。十年后的这次全新修订,历时一年有余,对各个分册进行了与时俱进的增加和删改,使之结构更为合理、内容更为丰富、形式更为活泼,以期成为当代青年素质教育领域具有持续生命力的经典读物。
  • 临江城流云赋

    临江城流云赋

    世间红尘不过浮华一梦,滞留百年只待远远地望那人一眼,看过繁花落尽,却依旧踏入凡尘,是偿还前世的孽债,也是为了与他相遇,与他长相厮守,最后也应了那句话,人仙殊途,共白头只不过痴人说梦……
  • 独眼异瞳

    独眼异瞳

    你只看到我的独眼,却没看到我眼罩下的异瞳;你有你的规则,我有我的选择;你否定我的实力,我决定我的未来;你嘲笑我只有独眼,是为残疾,我可怜你只看表面;你可以轻视我的力量,但我会证明这是谁的时代。梦想,注定是孤独的旅行,路上少不了质疑和嘲笑,但,那又怎样?哪怕遍体鳞伤,也要名威浩荡。我是安逸,我为自己代言。
  • 待君归伏魔

    待君归伏魔

    十魔契约,魔神九阳,踏血而归,君临天下。他是伏魔中的天才。异世真正的主人。君邪“疯子,我等了你四十万年啊。”九冥“主人,文妖死了,影宗亡了。”一切,早已刻在骨子里。神族?可笑。神族认为他死在了三生河的逆流里,可笑,吾为舞阳之子,永生不死,吾等,早已被神族抛弃。即为弃子,规矩,便由我订。
  • 执子方圆

    执子方圆

    执手黑白,掌控玄黄,吾有一盘黑白棋,可吞天地日月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