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29150800000006

第6章 德国中小学课程改革(2)

德国20世纪80年代的教育改革,是战后教育改革的继续。如果说六七十年代的改革注重数量的发展,那么80年代的改革则更重视教育质量的提高。进入90年代,各州都陆续展开中小学教育的新一轮课程改革,提出改革框架。为了给学生打下扎实的基础,适应当今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西德相当重视课程改革,其小学课程改革表现在:

1.采用统合方式,实施综合教学,使儿童获得较为完整的知识,并在内容上适应各地的实际需要。

2.宗教色彩强烈,课程结构中没有“德育”课程,以宗教代表的德育,每周多达4—5课时。

3.设置富有特色的“促进课”,目的是在短期内消除学生或学生集体所表现出来的学习困难,或为学有余力的学生扩充教学内容。

4.非常重视“德语”课程,课程中包括“说话”、“读书”、“文法”等。

5.提倡“物象教学”。这是西德小学特有的一门课程,它不是学科的拼凑,而是包括了生物、物理、化学、气象、技术、地理、交通安全、社会学习等方面的学习领域,其目的在于使小学课程更科学。

6.同一门课程可有“基本教材”和“附加教材”,以适应不同学生的发展和能力水平。

西德中学课程是建立在基础学校之上,分两段实施。第I阶段属前期中等教育,有四种学校,即主要学校(5年)、实科学校(6年)、综合中学、完全中学的前六年;第II阶段即后期中等教育主要有三种学校:女子高级中学、高级综合中学、完全中学的高级部。各段有较为一致的课程结构,前后两段相互衔接,组成完整的中学课程体制。

四、两德统一前联邦德国中小学课程概况

(一)中小学课程

1.小学课程

联邦德国实施小学教育的机构是基础学校,属义务教育阶段。

(1)小学课程的目标与标准

西德没有统一的基础学校课程计划,由各州自行拟订,但我们从中可以看出西德小学课程的目标主要有六项:1)培养儿童爱国家、爱乡土、爱劳动的观念和具有爱好和平社会的美德;2)发展儿童的道德品质、精神风貌、身体素质,传授基本知识;3)培养儿童精神和尊重人权的概念,促进其为社会作出贡献的勇气;4)培养儿童的人文主义、民主主义及自由精神;5)发展儿童固有秉性,加强对各种能力的培养;6)以欧洲文化及德国文化遗产的基础来陶冶儿童,使之在现代环境中增进其生活必需的知识和技能。

西德的课程标准由各州的教育部决定,但是定型地极为形式化,内容通常包括七部分:1)基础学校及其任务;2)指导计划和方针的根本原则;3)教学目标;4)教学科目及时数表;5)入学;6)分班及辅导;7)设备及其使用等。

(2)小学的教学科目

小学的教学科目一般有宗教、德语、数学、美术、音乐、体育、物象教学、手工、促进课或综合科目。

2.中学课程

西德的中学有四种:主要学校(普通中学)、实科中学(中间学校)、文科中学(完全中学)及综合中学。

(1)主要学校

主要学校也称国民中学或初级中学,与四年制基础学校衔接,修业年限一般5年(六年制基础学校修业3年)。课程设置有德语、社会科学(历史、地理、政治)、数学、自然科学(物理、化学、生物)和一门外语,此外还有宗教、音乐、艺术、体育等。如果学生成绩良好,可通过加深课程的学习,过渡到完全中学或实科中学。

(2)实科中学

修业年限6年(西柏林、不来梅、汉堡、巴伐利亚州为4年)。是介于完全中学和主要学校之间的一类学校,其目的是给予学生必要的普通教育,并能运用专业知识和具有负责的态度,以妥善处理实际生活并为接受较高级或专门技术职业教育做好准备。必修课程为:宗教、德语、历史、地理、英语、数学、化学、物理、生物、艺术教育、音乐及体育等。通过这些科目的学习,学生可以就业,或升入专门的职业学校、中专、专科学校深造。

(3)综合中学

西柏林、黑森两州出于政治原因,肯定综合中学为正规学校,其他州仍作为实验学校。由于综合中学办学灵活,课程设置全面,学生升学就业便于选择,受到学生和家长欢迎。课程有:德语、社会科(历史、政治、地理)、英语、数学、自然科学(物理、化学、生物)、劳动科(技术、经济)、宗教、体育、音乐、美术等。

(4)完全中学

完全中学也叫文科中学,学制为9年(5—13年级),其主要任务是为高等教育培养人才,分为初级、高级两个阶段。第一阶段开设的课程有:德语、物理、化学、生物、历史、地理、社会学、音乐、艺术、体育及两门外国语,九、十年级还开设必选课,每周4课时,包括第三外语、美术、音乐、社会科学、宗教、体育、编织等。完全中学第二阶段,教学有所变化,学生有更多的机会选择自己需要深造的课程。这个阶段的必修课分为三个课程领域:一是语言、文学和艺术学科,包括外语、德语、造型艺术和音乐;二是社会科学,包括哲学、宗教、历史、地理、社会综合知识和经济类;三是自然科学,包括数学、物理、化学、生物和信息学。此外,还有选修课,包括教育学、心理学、社会学、统计学、天文学等。完全中学的教学内容相当深,进入这类学校的学生要经过严格的挑选,或者进行考试,或者进行智力测验。

(二)课程改革的内容

1990年10月3日,东、西德实现了完全统一。十几年来,德国尤其是东德地区,从教育体制、学制到课程内容,进行了全方位的调整甚至根本性改革。

1.增强课程的宽泛性

20世纪90年代以来,德国的发展证明,要发展经济,必须要培养高质量、高素质的人才,而这种人才的培养,必须要有宽广扎实的中小学课程作为支持,所以学习的内容要具有广泛的通用性,避免过早专业化,这样才能满足多种新的要求,以不变应万变。

2.加强有关欧洲的教育

两德的统一、欧洲共同体国家统一大市场的实现,要求在中小学进行欧洲思想教育,课程要加强外语的比重,尤其是现代外语,以加强德国与邻国的交往、交流、合作。

3.重视对基础性的关键技能及学习能力的培养,促进个性化

知识增加、知识更新和专业分得越来越细,不能用增加课程门类和扩充课程内容来应付,这只能增加学生的学习负担。所以,允许学生选择特长课程、兴趣课程和倾向课程,要通过课程学习培养基础性的关键技能,包括各种实用设置方面的关键技能,知识性、创造性形式的关键技能,个人和社会形式的关键技能和学习能力,并使每一个学生的特长有所发展,这样,在未来社会中才能生存和发展。

4.加强作为思想方向的价值观教育

在世纪之交,新的价值观如平等、创造性、自我实现、个性发展等开始处于优先发展地位,但也要强调公民的社会责任感、自豪感,具有为国家效力的自觉性,更要树立自我负责精神。因此,要在课程设置以及课堂交往过程中去培养这些精神。

国际化与信息化的教学内容改革

德国基础教育阶段学校对教学内容的改革主要集中在信息教育渗透各级各类教育;强调传授有合理结构的基础知识与技能;加强外语教育力度;重视校企合作等方面。

一、信息教育渗透各级各类教育

由于现代媒体的迅猛发展,越来越多的信息数字化、网络化,因特网的诞生使世界逐渐向“地球村”靠拢,比尔·盖茨曾经幽默地解释“我相信,人类没有权利拒绝信息社会”。不远的将来德国将把因特网作为学生第一手的信息来源,因此学生必须有充分的准备,首先对计算机键盘的使用如同使用计数器的键盘那样流畅。为在教学中及时体现信息技术发展动态,德国的各级各类学校一方面配备一定规模的硬件设施,另一方面将信息技术的基础教育渗透到各类学校的教学大纲中。

德国某些经济发达的州加大了信息教育的力度,如巴伐利亚州于2002年在完全中学初中阶段开设必修课“信息科学”,另外学习奥地利经验,推出“计算机驾驶证”的考核制度。今后还将开设“手提电脑班”。1999年起巴伐利亚州还推出了“校内远程通讯与多媒体教师培训”项目,有70000名教师参与了计算机与网络技术的培训。2000年起与英特公司合作对30000名小学教师进行信息技术的培训,为小学中信息教育的实施打下基础。

但是新型媒体的迅猛发展并未替代原有的媒体,如电视、电话、打印媒体等依然被人们所用,众多媒体同时呈现在人们眼前,向人们的接受能力提出挑战。因此学生应该学会有目的的选择和判断,哪些信息适用,哪些信息是多余的。为了将信息社会发展为知识社会,必须学会合理选择信息。知识社会的中心是能有效并有意义接受信息的人。

为了避免学生成为媒体的奴隶,巴伐利亚各学校力求鼓励学生投入到媒体取向的社会中,让学生去揭开媒体的内在功能,运行机制等,去发现设备的有利与有害作用,从而使学生从被动的媒体消费者,转为主动的设计者、策划者。

在信息教育中,德国教育改革特别强调学生学会学习,学会如何灵活应用已有的基础知识构建新知识,培养其知识管理的能力,它是信息时代所需的基本能力。另外特别提倡在教学中唤醒学生对文学、艺术和音乐的热爱,培养学生乐意交往合作的能力。

二、强调有合理结构的基础知识的传授

科学、经济和社会的根本性变化对我们这代人提出很高的要求:一次性获得的教育与知识不再是一成不变,被享用一辈子。如果把知识作为任意一种“材料”来学习,那么这些知识在被考查后,很容易遗忘,因此教学要关注那些有利于终身学习的基础知识和技能,要注重丰富的、结构良好的基础知识。特别还要培养现代社会所需的基本能力:一方面加强问题解决能力、迁移能力,另一方面培养交往与团队合作能力、创新精神、独立学习能力。

三、加强外语教学的力度

德国教育改革政策中还非常关注外语教学。由于经济发展呈全球化趋势,因此改革外语教学成为教学改革义不容辞的任务。

例如德国某家机动车制造厂,许多零件在国外生产;又如某家中产企业通过因特网与亚洲的合作伙伴商谈生意。一些大型的康采恩集团也在世界各地设立子公司。科隆的德国经济研究所的一项调查表明,接受采访的一半以上的小型企业在工作中使用外语,规模在1000名员工以上的企业,其中97%的企业必须使用英语。

这些数据给教学改革明显的提示,要适应全球化的经济发展,必须提高外语能力,提高灵活并积极使用语言的能力,以及需要尽快适应陌生文化环境的能力。只有具有这类能力学生才能面对来自他国的竞争,才能保证欧洲在世界经济的领先地位。

在这种社会大背景下,德国巴伐利亚州加强了外语教学的力度,例如在某些完全中学进行双语教学,学生不仅在语言方面,而且在交往能力方面得到有效的训练;另外有的学校从6年级开始就开设第2门外语,针对那些确实有语言能力的学生,学校还加开第3、4门外语。在六年制的实科学校,巴伐利亚州也引进外语教学,另外针对市场需求,开设了第2门外语—法语或西班牙语。

事实上德国的外语教学从小学就开始,如目前在巴伐利亚州近50%的小学进行外语教学,25%的小学从3年级开始外语教学。

四、学校与企业联手推进教育改革

德国政府教育部门给学校教育改革很大的自主权,由此带来一些困难,主要是从政府只能获得有限的教育经费,因此学校努力寻找解决的方案。他们都赞成教育改革需要强有力的合作伙伴,开始实施学校与企业合作项目,校企共同出谋划策改革教学,提高学校质量。如巴伐利亚州的学校在半年中,与50家企业有了合作关系,学校获得了5百万马克的资助,资助力度将不断加大。

学校与企业有着不同管理模式,追求不同目标,但他们有一个很大的“交集”,值得去探究。21世纪学校的教学要培养学生新型的抽象能力,即有强烈的求知欲并且乐意学习的能力,为学生打开更大的就业市场,赋予学生较高的社会威望。企业代表呼吁,青少年要为媒体时代的新挑战,知识社会的新挑战,以及全球化的经济挑战作准备。

针对这种呼吁或挑战,德国政府作出回应,如巴伐利亚州目前在学校有十万台的计算机,近99%的完全中学与因特网连接。为了达到将新技术渗透所有学科教育中的目标,他们规定“信息学”作为完全中学的必修课,同时在5年级开设“自然与技术”学科,以唤起学生对技术发展的兴趣和理解,激励他们主动关注自然界中的技术问题,培养他们提出问题的能力。

教科书的编写:以尊重学生出发

德国16个州大多制订了教科书管理条例,凡没有制订条例的州也有有关指示。这些条例和指示在不同程度上涉及到了教科书的编写原则。它们要求教科书的编著都必须遵循宪法,体现课程标准,反映一个国家的政治、经济、文化和科学技术的发展,把这一切作为教科书编写的大前提。

除此之外,教科书的编著从课本内容到形式都必须考虑最新的教育心理学、教育学和教学论研究成果,尊重儿童和青少年的心理和生理发展规律。比如,要求教科书的编写在这方面做到以下几点:

一、从儿童生活经验出发,激发儿童学习的积极性

由芬克恩堡与潘德尔教授主编,科内尔森出版社1995年出版的《政治》教科书,并不从抽象的政治问题出发进行编写,而完全从儿童日常生活中经历的问题编排教学课题。如教科书的作者在课本前言中的说明:“我们,本书作者,并不简单地向你们报告政治。我们认为,如果你们自己从中找到什么,也就是说自己来做些什么,如调查或打听,那么一定会很有趣。为了使之成为可能,每一节包括了不同部分。”该《政治》教科书第一册(5—6年级)中所含的11章,分别为:(1)在学校中;(2)在德国的外国儿童;(3)我们的环境;(4)你与别人;(5)闲暇;(6)钱与支出;(7)家长的职业工作;(8)欧洲的儿童;(9)消息与真理;(10)在我们的学校,在我们的地方;第三世界的儿童。而由德雷森等主编,施罗德尔出版社出版的中等教育第一阶段《政治》课本,也是如此,该课本的第一课就是《怎样规范我们学校的日常生活》。

二、让学生通过自己经验来建构认识

同类推荐
  • 一生受益的至理名言

    一生受益的至理名言

    本书精选80多句富有人生哲理的名言作条目,分类编排,每句名言均引用名人实例或故事解说、分析,适合青少年读者阅读与收藏。
  • 学生热爱劳动教育与班级主题活动(下)

    学生热爱劳动教育与班级主题活动(下)

    班级文化是“班级群体文化”的简称。班级成员的言行倾向、班级人际环境、班级风气等为其主体标识,班级的墙报、黑板报、活动角及教室内外环境布置等则为其物化反映。班级文化是社会群体的班级所有或部分成员共有的信念、价值观、态度的复合体。
  • 学生主题阅读空间(自然人文卷)小博士讲名河

    学生主题阅读空间(自然人文卷)小博士讲名河

    “学生主题阅读空间(自然人文卷)”系列丛书,是一套介绍全世界自然人文地理的丛书。内容包括世界遗产、公园、城堡、瀑布、广场、剧院等。该丛书图文并茂,分类详细,更加方便学生的阅读,是一套很有实用价值的阅读读物。
  • 堂吉诃德(名师1+1导读方案)

    堂吉诃德(名师1+1导读方案)

    本书是是西班牙大师塞万提斯划时代的巨著,是文艺复兴时期的现实主义巨作,也是世界文学史上一颗璀璨的明珠。主人公堂吉诃德一方面脱离现实,爱幻想,企图仿效游侠骑士的生活;另一方面又心地善良,立志铲除人间邪恶。是一个可笑、可叹、可悲又可敬的人物,是幽默文学中一个不朽的典型。
  • 简·爱(中小学经典阅读名家名译)

    简·爱(中小学经典阅读名家名译)

    1.教育部推荐书目,语文新课标必读。2.特邀北京市特级教师王俊鸣老师为本系列图书撰写序言、著名翻译家李玉民老师撰写前言。3.多位名校特级教师联合推荐。4.本系列图书精选了国内近现代经典名著,以及宋兆霖、李玉民、陈筱卿、高中甫、罗新璋、李辉凡、张耳等多位著名翻译家的国外经典名著权威译本。深入浅出全方位解读经典,以专业品质为青少年打造高价值读物。5.提倡经典精读,引导青少年回归阅读本质。6.《简·爱》是一部具有浓厚浪漫主义色彩的现实主义长篇小说,一部关于平等爱情的不朽经典,一问世就引起轰动,一百多年来盛行不衰。
热门推荐
  • EXO之成长之后去找你

    EXO之成长之后去找你

    一直在想,以后努力了,去韩国,找你。你会和我有个幸福的结局........
  • 猫与神明与变种人

    猫与神明与变种人

    当你穿越了,却失去了所有关于自己的记忆。当你失忆了,你却拥有了最强的身体。当你拥有了最强的身体,一只猫却要求你做它的奴隶。当你反手制服了猫,它送给了你一个萝莉当你和两小只站在黑暗的洞穴,迷失的塔下,无边的天空花海的时候。敌人是神明还是变种人?你从哪里来,又将去向哪里?
  • 倾慕你的幽荷香

    倾慕你的幽荷香

    神界女战神在上古一战殉身,幸亏开元老祖将其最后一缕魂魄安置于瑶池中,数万年来受天地精华,铸成仙身,封瑶池仙子风荷。因十大神器意外下落凡间,小仙风荷临危受命下凡追寻神器。在凡间,她意外与魔君玄冥相遇,误进了苍梧的落尘客栈,见了高深莫测的仙皇……风荷玄冥情投意合,可暗恋玄冥许久的红叶处处暗害风荷,玄冥因风荷散法力,受重伤,再醒来之际,却发现风荷已知晓自己身份,伤心欲绝地回神界应战魔界,他来不及顾及自己的伤势,便立刻赶往神魔两界交战处,可还是来迟一步。玄冥抱着满身是血的风荷,雷霆大怒,扔下最后的承诺,便带着风荷消失于六界之中。十六年后,风荷轻抚已累得不堪的玄冥,他顿时如梦初醒,兴喜若狂。青山绿水,屋舍俨然,质朴清幽,她凤冠霞帔,绝代风华,他恍如初见,一袭白衣变红衣,他们双手相牵,四目相视,只闻“十六年我等的好苦,现在,你终于又回到了我身边,日后,我不会再让任何人伤你一分一毫。”
  • 新时代 新突破 新高峰

    新时代 新突破 新高峰

    为全面贯彻落实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十九大精神,回顾河南文学40年来波澜壮阔的发展进程,进一步巩固第一、二届中原论坛取得的优秀成果,推动中原作家群实现新的突破,进一步提升中原文化影响力,为新时代中原更加出彩做出贡献,河南省作家协会于2018年10月15日至17日在郑州举办了第三届中原作家群论坛,邀请中国作协有关领导、豫籍作家以及来自全国的评论家百余人参加论坛,就中原作家群代表性作家的创作成就、影响、地位、发展方向等问题进行了深入研讨。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
  • 重生之心中的美好

    重生之心中的美好

    没有太多形形色色的人物,没有太多跌宕起伏的情节。有的,只是平凡的小城,平凡的校园。还有,那潜藏心中角落那一丝美好幻想。
  • 表字小邪

    表字小邪

    长在地球的方沐忽然穿越道一个以武为尊的世界成了一个武者。却是成了一个异类。“练武也不是意味着一定要去争天下第一。”“不管能走到哪里,刚好就好。”在下姓方名沐。表字小邪。
  • 一个简单的大学爱情故事

    一个简单的大学爱情故事

    回忆自己在大学里和她的恋爱经历,平平淡淡,却又不肯忘记
  • 妖王宠妻:将军大人不要跑

    妖王宠妻:将军大人不要跑

    纳兰悠从来没想到,一次失败的实验会让她躺枪穿越。还好死不死的刚穿过来就成为一场灭门惨案的目击证人。做为一个合格的目击证人,纳兰悠拼命的在幕后黑手的追杀下逃逃逃!什么?军妓!开什么玩笑,她堂堂现代特种部队精英会去做军妓?不是你疯了,就只能是你疯了!当个将军倒是不错!只是这个什么王爷实在有够讨厌,总是阴魂不散的缠着她!“娘子,原来你喜欢在上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