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29237700000015

第15章 中华民族姓氏溯源(9)

3.上古夏朝初建时期,启为夏王,当时有一位贵族叫翁难乙,相传他就是翁姓最古老的祖先。

史shi

1.出自黄帝时创造文字的“史皇”仓颉。仓颉之后,衍生了仓氏、史氏、侯氏、侯冈氏、夷门氏、仓颉氏。仓颉为史官,人称史皇氏,其后有一支以官为氏,称史氏。

2.出自周太史史佚之后。历代他姓史官,亦多以官为氏。见于历史最早的史姓人物,当属西周初年的太史史佚。西周初年有太史史佚,为人严正,与太公、周公、召公并称为四圣。由于他终生在周朝任太史,他的子孙便以官名为氏。春秋时期,列国史官多以官为氏。

3.隋唐时代“昭武九姓”之一。古西域康国(故城在祁连北昭武城)支系有史国(今乌兹别克共和国的撒马尔罕以南),居史城,为“昭武诸国”之一,史国有人来中原居住,遂以国名为氏。

4.为突厥族阿史那氏所改。北魏阿史那部有归附唐朝者,改姓史氏。

5.史氏还混化了他族血统。如唐有史思明,本宁夷州突厥种族。

魏wei

1.出自姬姓,以邑为氏,或以国名为氏。周文王第15子毕公高受封于毕,其孙毕万在毕国被西戎攻灭后,投奔到晋国,成为大夫。因功,被赐魏(今山西芮城北)地为邑,其后子孙以邑为氏,称为魏氏。公元前445年毕万的后代魏斯建立魏国,公元前225年被秦所灭后,亡国的魏国王族以国名为氏,形成魏姓最重要的一支。史称“魏姓正宗。”

2.外姓改姓魏。战国秦昭襄王时有国相、穰侯、昭襄王母宣太后异父弟魏冉,本楚人,芈姓,后改姓魏;南宋蒲江人有魏了翁,庆元进士,本高氏,后改姓魏;明代有昆山人唯校,其先世本李姓,弘治进士,后改姓魏。

杨yang

1.出自姬姓。周成王封弟弟叔虞于唐,人称唐叔虞。唐叔虞的儿子燮继位后,因唐地有晋水,就改称晋侯。周宣王之子尚父,幽王时被封为杨侯,春秋时晋国灭杨,杨成为晋国羊舌帾的封地。晋武公(燮的第10世孙)时封次子伯侨于杨,称杨侯,是为杨姓人的受姓始祖。伯侨之孙突食采于羊舌,为羊舌大夫,是为羊舌氏。突之孙帾,字叔向,又称叔帾,因戴晋有功,被分封于杨氏邑(今山西洪洞东南),其子伯石以邑名为氏,称杨氏。公元前514年,晋灭羊舌氏,伯石有子逃往华山仙谷,遂居华阴(今属陕西),称为杨氏,史称“杨氏正宗。”

2。出自赐姓。三国时,诸葛亮平定哀牢夷(湖南、贵州的僚族分支)后,赐当地少数民族为赵、张、杨、李等姓。

3.出自他姓改杨姓。如福建林姓迁居广东梅州后改姓杨。《北史》载,杨义臣本姓尉迟,后改杨氏。

4.出自他族改姓。如北魏孝文帝迁都洛阳后,施行汉化,有代北三字姓莫胡卢氏改为杨氏。

夏侯xia hou

起源比较单一出自姒姓。周武王封夏禹的后裔东楼公于杞(今河南杞县),春秋时建立杞国。公元前445年楚国灭杞,杞简公的弟弟佗逃往鲁国,鲁悼公因为他是夏禹的后代,周初祖先又封为侯爵,于是称他为夏侯氏,其后代子孙因以夏侯为氏,称夏侯氏。

武wu

1.出自姬姓。公元前770年,犬戎入侵西周,周幽王被杀,周的京都也遭破坏。周幽王的儿子宜臼受申、许、鲁等部分诸侯拥戴,在申即位,后迁到雒邑,历史上称东周。宜臼就是周平王。因其手掌上有一“武”字形状纹路,被赐为武氏,为周朝大夫,后来他的子孙因而以武为氏,史称“武姓正宗。”是为河南武氏。

2.据《世本》所载,“出夏臣武罗”,夏代有诸侯国武罗国,后来国亡,武国子孙以国为氏,后简称武氏,其后子孙也称武氏。

3.出自子姓。据《武班碑》所载,为商王武丁之后,汉代武班即是。又据《风俗通义》所载,春秋时宋戴公之子司空,死后谥号为“武”,史称宋武公,其子孙以其谥号为氏,亦称武氏。

4.又据《风俗通义》所载,汉朝有武强王梁,封地在今河北省武强县,其后代因封地“武强”简为武氏。

5.出自以武字开头的复姓——武安氏和武疆氏。(1)为秦大将白起之后。战国时,白起因功封为武安君,其后子孙以封爵“武安”为氏,称武安氏。(2)为周顷王之孙姬满的后裔。因姬满的后裔曾被封于武疆,因而以地为氏,称武疆氏。

6.出自唐代的冒姓或被赐姓。为武姓的如唐朝有贺兰氏,后改武姓,此为昌姓者。武则天曾赐傅游萟、左玉玲、李楷固及契蕊明之妻为武氏。

靳jin

1.出白芈姓。春秋时期,楚国尚大夫封食于靳,被称靳尚,其子孙因以地为姓。

2.五胡十六国时,匈奴族有一部分改靳姓。

3.元末有一支朱姓因避兵乱改靳姓氏。

4.近代少数民族改靳姓。少数民族改靳姓,在北方有满族、蒙古族、回族,在南方有苗族、彝族、仡佬族等。

明ming

1.出自谯明氏。燧人氏为部落首领的时候,他的部下有一个叫明由的,因为才能而很受燧人氏看重,是谯明氏的后裔,为“四佐”之一。明由的后代便以祖上的名字作为姓氏,所以得到明姓。

2.出自姬姓。是春秋时期虞国公族的后代。秦国丞相百里奚的儿子名叫视,字孟明,是一个将军。取得过很多战争的胜利,打败了晋国的军队,为秦国的西部称霸打下了基础。孟明死后,他的后代就用他的名字“孟明”作为姓氏,后来改姓明。成为明氏的一支。

3.出自北魏时的鲜卑族。北魏时候由一支鲜卑族姓斗眷氏,孝文帝迁都洛阳的时候改姓明。

陆lu

1.相传吴回在帝尧时任火神祝融,他的儿子名终,在陆乡一带,称陆终。其后代以陆为姓,为山东陆氏的起源。

2.战国时,田完裔孙齐宣王有儿子名通,字季达,受封于平原县陆乡,即陆终的故地,因此以陆为氏。史称“陆氏正宗”,也为山东陆氏的起源。

3.出自陆浑国。春秋时有一国名为陆浑国,是一支名为陆浑之戌居于伊川(今属河南)而得名。西周初年迁至陕西秦岭以北,公元前638年,被秦晋两国强行迁到今河南以南的伊河流域,公元前525年为晋国所灭,亡国之后的遗民依照汉人的习惯,以国为氏,后代以陆为姓。

4.出自他族改姓。南北朝有北鲜卑复姓步陆孤氏,随魏文帝迁都洛阳后改为陆氏。这支陆氏的发源地在今河南一带。

钟zhong

钟姓来源有三:

1.出自子姓,为商汤的后代,以邑为氏。相传契是高的始祖,因其母吞燕卵而生下他,后因契治水有功被赐子姓封在商。到契的下代孙汤的领导下,建立了商朝。传至商纣王时,有一庶兄名启,被封于微,见商朝管理不好,上书商王,商王又不听,于是出走。周武王灭商后,微子投奔周武王,后来他被封为宋。

至宋桓公时,宋桓公的儿子敖在晋国任职,敖的孙子伯宗为晋国大夫,因勇于直言遭人嫉恨而被害。他的儿子州犁逃到楚国,任楚太宰,食采钟离,他的后人于是以地名为氏或单称钟氏,代代相传。

2.出自赢姓,为钟离氏改钟氏。周代伯益的后人封钟离国,春秋时被楚国吞并,国人称钟离氏。是为安徽钟氏。

3.钟氏源流始于西周。康王之子子期善知音,任康王伶官,子期之孙名建。为昭王司乐大夫,昭王以建之先世采食之地钟赐姓,到东汉建公十二世孙兴甫,已延续到颍川,兴公被光武帝召拜为中郎将,敕封为关内侯,谥赠颍川公,颍川公传到四十五世维处,维处次子伯琰,自南宋绍兴年问迁居万载康乐之西,已有八百四十年(江西省万载县双桥牟村钟氏族谱谱序介绍)。

谭tan

1.出自姒姓。相传尧时中原洪水泛滥,尧派鲧治水,鲧采用堵的方法,结果失败了。舜即位后任用鲧的儿子禹治水。据说鲧的妻子梦食薏苡,醒来后有了身孕,生下了禹。禹治水成功后,舜赐姒姓于禹。周初大封诸侯时,姒姓的一支被封于谭国(今山东省章丘县西),爵位为子。谭国国势一直不盛,不久就沦为齐国的附庸。到了春秋初期,齐桓公称霸诸侯,于周庄王四年(公元前683年)吞并了谭国。谭国国君之子逃亡到莒国(今山东莒县)。而留在故国的子孙就以国为氏,称谭氏,史称“谭氏正宗”,是为山东谭氏。

2.出自古代西南少数民族。据《万姓统谱》的考证,巴南(今云南、贵州一带)六姓有谭氏,自称盘瓠的后代,望出弘农,是为云南、贵州谭氏。

3.谭氏有避讳改姓覃氏。又据《万姓统谱》所载,谭氏有避仇去言旁为覃,今岭南(泛指五岭之南,大致相当今广西大部分地区),多此姓。

韩han

1.出自姬姓。以邑为氏或以国为氏,为唐叔虞之后裔,韩侯为其得姓始祖。西周初年,周公灭唐后,封叔虞于唐,因建都在唐,故叔虞又称唐叔虞。春秋时,晋昭侯分封叔父成师于曲沃(今山西闻喜东),号为桓叔。曲沃桓叔广招人马,从受封开始的六七十年间翼地昭侯和曲沃桓叔两派势力之间冲突不断,造成分裂局面,晋哀侯九年,曲沃武公发兵攻打翼城,俘获晋哀侯,曲沃武公使韩万杀掉晋哀侯。杀掉晋哀侯的韩万即韩武子,武子的曾孙韩厥以封邑为氏,称韩氏。当时的韩地,在今陕西省韩城县以南,韩氏一直在晋国位列公卿。至战国初,韩厥的七世孙韩虔同赵氏、魏氏一同瓜分晋国,建立韩、赵、魏三国。到宣惠王的玄孙韩王安时,韩国势力日衰。公元前230年被秦所灭,于是其宗室子孙以国为氏,称韩姓,并大都聚居在古时的颍川郡。至西汉末年,河南尹韩骞因躲避王莽之乱,移居古时南阳郡,是为河南、陕西韩氏。

2.出自他族改姓。据史书记载北魏孝文帝从平城(今山西大同)迁都洛阳,实行汉化改革,把鲜卑姓氏改为汉姓,其中的出大汗氏改为韩。由于译音不同,出大汗氏在史书还有步大汗氏、步六汗氏、步汗氏、潘奚氏、破六韩氏、破六汗氏、破落汗氏、破落韩氏等多种译法。北魏末年,有沃野镇(今内蒙古五原北)人破六韩拨陵领导的农民起义。

郝hao

1.出自子姓,其始祖为帝乙。相传契为商的始祖,他曾助禹治水有功,被舜任为司徒,掌管教化,居于商(今河南商丘南)。相传其母因吞玄鸟(燕)卵而生下他,故被赐姓子。商族后来不断地壮大,终于在契的14代孙汤的领导下,推翻了夏桀的统治,建立商朝。据《通志·氏族略》及《名贤氏族言行类稿》所载,殷商在第27代天子帝乙即位时,将他的儿子子期封于太原郝乡(今山西太原),其后子孙也以地为氏,称郝氏。史称“郝氏正宗。”至于郝氏何时得姓,据有关史料所载,大致是在商朝被周朝灭亡(公元前11世纪)之后。按当时的习惯,子期的后裔便有的以地为氏称郝氏,有的以国为氏称商氏,是为山西郝氏或陕西郝氏。

2.出自复姓。据《唐书·宰相世系表》所载,相传炎帝神农氏有称郝省氏者,为太昊(伏羲氏)的辅佐,其后郝氏中可能就有源自郝省氏这一支的。

3.为古代南方少数民族姓氏。据《旧唐书·南蛮传》所载,唐代南蛮有郝、杨、刘三姓。另外,西夏人、元人以及清满洲人中均有郝姓。

曲qu

1.出自姬姓,以地名为氏。据《风俗通义》所载,春秋时晋穆侯封其少子成师于曲沃(在今山西省闻喜县东北),成师的支孙遂有曲氏。

2.据《姓氏寻源》及《姓氏王书》所载,夏时桀臣曲逆之后有曲姓。

3.出自他族或他族改姓。唐时奚、契丹之酋领有曲姓;清满洲人姓,世居辽阳;今满、傈僳等民族有此姓。

褚zhu

第一种说法:

1.三千年以前的春秋时代,是诸侯各自为政的局面。那时候,许多诸侯的辖下都设有一种叫做“褚师”的官职,职位相当于现在的县市长。其中,当时为诸侯之一的宋共公,任命自己的儿子右当褚师,于是右的后代就以褚为氏了。

2.褚姓的出处,还有另一种比较简单的说法,那就是以居地之地名为姓。《左传》上面,曾经提到过洛阳县的南方有一处褚氏亭;《后汉郡国志》上也记载着洛阳有褚氏渠,两书并且同时认为这都是“周有褚地,居之者以为氏”的证明。这么一来,《姓氏考略》上所说的“古有褚地,居者以为氏”,倒不失为有根有据了。

第二种说法:

1.是以地名命姓氏。据《通志·氏族略》等载,褚姓出自子姓,本为殷商王族后裔。春秋时宋国恭公之子名段,字子石,食采于褚邑(今河南洛阳市),因“其德可师”,故时称之为褚师。其后代子孙遂以为姓,成褚师氏,后去师字为褚姓。

2.是以职官为姓。春秋时,宋、卫、郑等国都设有褚师之官,称做市令,主管集市贸易。那时有以官为姓的做法,褚师官的子孙往往就姓褚师。后人省师字改为姓褚。

元yuan

1.出自周文王之后。《风俗通》:“魏武侯公子元之邑,其后为元氏。”这一支元氏,出现于距今大约2200年以前。春秋时的魏国,是周文王第15子毕公高的后代毕万所建,则这一支元氏,自然也是姬姓的黄帝子孙了。当时的元氏邑,据考证就是现在河北省的元氏县,换言之,该地即为此支元氏的最初发源之地。《韵会》:“左传有卫大夫元喧。”这一支元姓,也是周文王的后裔,其发源之地亦为河北、河南一带。

2.出自他族改姓。《魏书高祖纪》:“后魏本姓拓跋,至孝文帝更为元氏。”这一支元氏,是鲜卑族的后代。在汉末的魏晋之后,我国南北分立,鲜卑族的拓跋氏曾经雄峙北方,建立了北魏王朝。传到孝文帝之时,崇尚汉族文化,于公元496年下诏改姓为元,并且迁都于洛阳。因此,后来这一支源自鲜卑族的元氏,就活跃于河南一带,并且世代为当地的望族,能人名士辈出。《魏书官氏志》:“纥骨氏,是云氏,均改为元氏。”这两支外族的元氏,后来繁衍的人数较少,主要亦活动于我国北方。

于yu

1.出自姬姓。为周武王姬发的后代,以国为氏,始祖邗叔。史载,周武王克商后,大举分封诸侯,其第二子被封在邗(今河南沁阳县北部西万镇邰村),称做邗叔,建立邗国。邗叔的子孙以邗国为氏,称邗氏,后有的去邑旁姓于,此为“于氏正宗”,是为河南于氏。

2.据《路史》所载,东海(今山东东南及江苏以北地带)有于公裔孙,本为汉人,后随拓跋氏迁至代北(今山西代县、五台、原平一带),为万忸于氏(鲜卑族复姓)。到魏孝文帝迁都洛阳,进行汉化改革时,恢复为于氏。

3.唐代淳于氏避讳改姓。淳于公子孙,以国为氏。唐贞观年问所定皇族七姓,就有淳于氏。至宪宗李纯时,为避皇帝名讳(“纯”与“淳”同音),复姓淳于氏改为单姓于。

董dong

1.出自己姓。始祖为董父。相传颛顼裔孙陆终,陆终的大儿子名樊,赐己姓,封在昆吾国(今河南许昌东)。其后裔子孙中有一名叫董父的,对龙的习性很有研究,帝舜就任命董父为豢龙氏,让他专门养龙。在董父的精心驯养下,许多龙学会了表演各种舞蹈,帝舜很是喜欢,就封董父为川(今山东定陶北)侯,还赐他以董为姓氏,他的后代就是董氏。

2.出自姬姓。以官为氏。春秋时,周朝有大夫辛有,辛有有两个儿子在晋国任太史,董督(考察并收藏之意)晋国的典籍史册,他的子孙世袭晋国史官,以官为氏,称董氏。

3.也出自己姓,以姓为氏。相传颛顼的孙子吴回在帝尧时任火神祝融,他有个儿子名终,因为封在陆乡(今山东平原县一带),所以叫陆终。陆终有个儿子叫参胡的,姓董,其后裔就以姓为氏,也称董氏。是为山东董氏。

萧xiao

同类推荐
  •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名家讲座·孟子讲座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名家讲座·孟子讲座

    孟子是孔子之后的儒学大师,在战国中期继承孔子思想学说并把儒学发展到新的阶段,被奉为“亚圣”。本书是作者在为研究生及本科高年级学生授课二十余年之课堂记录基础上,积极吸收百家研究成果,结合读书心得,边讲边充实、修订,不断完善而成。全书共十三讲,力求以较少的文字,对孟子的生平及学说的精华作简明扼要的现代诠释。每一讲都从阅读原文入手,附有译文,从仁政、理想人格、社会发展史观、教育思想、文艺思想等角度,分门别类作系统科学的讲解,是学习《孟子》理想的入门读物。
  • 肃州非物质文化遗产酒泉民歌(上)

    肃州非物质文化遗产酒泉民歌(上)

    本书共收录民歌二百多首,根据歌词内容分为“生活类”、“传说故事类”、“爱情类”等。
  • 山水佳迹对联(上)

    山水佳迹对联(上)

    对联,汉族传统文化之一,又称楹联或对子,是写在纸、布上或刻在竹子、木头、柱子上的对偶语句,对仗工整,平仄协调,是一字一音的中文语言独特的艺术形式;它是中国汉民族的文化瑰宝。本书介绍了一些地方的关于山、水的对联,如“双剑峰瀑布(庐山)”、“普照寺筛月亭(泰山)”、“萍河(徐水)”、“秦淮河(南京)”等等。
  • 和谐校园的理念与实践

    和谐校园的理念与实践

    学者最宝贵的品德是服从真理,尊重真理。说理的人,必愿尊重他人的意见,反省自己的主张,同时更有服从真理的勇气,没有服从真理的勇气,学者就从根本上否定了自己;服从真理、尊重真理,一切意气便会不消而消,大家心情也会舒畅,以利协作。
  • 古代舞蹈的形成与发展

    古代舞蹈的形成与发展

    “中国文化知识读本”丛书是由吉林文史出版社和吉林出版集团有限责任公司组织国内知名专家学者编写的一套旨在传播中华五千年优秀传统文化,提高全民文化修养的大型知识读本。
热门推荐
  • 超级无敌进化废品站

    超级无敌进化废品站

    超级无敌进化废品站,回收所有你认为没有用的东西。在这个变废为宝,政府大力要求保护环境的年代,回收,已经成为一种趋势。而有了超级智能废品站系统的龙强生,人类已经无法驾驭他啦。回收废品,可以兑换商城中的玩意,兑换了一个智能保镖,他养成了杀人特技,兑换一个智能医生,他养成千古医才,且看龙强生如何强悍养成。杀伐果断,热血贲张。美女林立,我自逍遥。龙强生笑道,一切乃:姜太公钓鱼,愿者上钩!
  • 万古雷帝

    万古雷帝

    华夏兵王因一盏神秘铜灯降临异世,与羸弱少年融为一体,从此天高任鸟飞海阔凭鱼跃。修雷帝神通,一念之间掌生控死,败尽万千天骄奇才。持裂天战戟锋芒过处,王朝世家灰飞烟灭。这是一个黄金盛世,也是一个黑暗年代。仙神高高在上统御一切,圣魔漫天操弄万族。道途争雄,白骨鲜血铸就传奇。且看华夏赤子,卷动风云,横推三千大世界。
  • 贴身特工

    贴身特工

    “我要养你!”看着被自己救过两次的美女,莫宁一脸认真。作为曾经的华夏最强特工,退役后更是潇洒花丛:身边养着金丝雀,出门就骗骗小萝莉,挖纨绔墙角,偷豪门小姐,简直是无“恶”不作!别人说他骚,他却一脸无辜:“美女投怀送抱,我又有什么办法?”
  • 真是傻

    真是傻

    放诞不羁的瘩子少年,路边被遗弃的乞丐女孩。原本毫不相关的两人,命运却使两人相遇。“喂,小家伙,你现在知道自己叫什么了吧?”“嗯……”“那你叫什么?”“忘……忘了”
  • 花千骨番外之画骨相伴

    花千骨番外之画骨相伴

    作者更新回慢些,但是此书不会弃文。写的不好的地方请原谅。
  • 魔君,请护驾

    魔君,请护驾

    我从不相信命,却偏偏遇到命中注定的他我从不会温柔,那天睁眼,却看到了想要一辈子温柔相待的他世人都说我顽劣不堪,他却觉得我淘气惹人怜三界都说我们不可能,我却偏偏要和他在一起一夜间,仙魔变,天灾起,众生痴怒,风雨难平我放弃一切,甘愿入魔只道你我相拥,看天地无边--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诡秘委托函

    诡秘委托函

    正常的一家,半夜突化诡异。平静的房间,总感觉多了一只眼睛。漆黑的夜里,别看猫眼。三三两两未听过的离奇委托。一切要从那第一封诡秘委托函开始说起
  • 爱你夜未央

    爱你夜未央

    四年前,她如愿得到了他。四年后,他国外归来,看见一个缩小版的自己,将她抵在墙上,“你终于又出现了。”她惊慌不已,“你……你别乱来。”他怒挑起她下巴,“做了坏事就想跑?”望着墙角惊恐的小女人,他一字一顿道,“艾小雅,负、责!”
  • 青春有约

    青春有约

    这堆文字希望能够成为我们共同的青春回忆,也许有真实,也许有夸大。希望在你我的心里共同唤起我们那纯真的记忆。
  • 刺碑

    刺碑

    佣兵找个黑客珠联璧合然后和爱人相濡以沫拿着现代的武器和科技领先自己二百年的人死磕看老婆把饭烧成碳听呼啸的子弹飞过耳畔好像什么都不顺心也好像找到了自己的幸福末日悄悄来临战士怎么可以屈服侵略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