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29320500000010

第10章 连环画以画为主

连环画是文图相结合的艺术,文和图相辅相成,缺一不可,二者具有一体性。在连环画的内部结构中,文学脚本和图画的关系及各自应占的位置、应发挥的作用又当如何呢?这便是连环画学研究的重要课题。在上一篇里,我们论述了脚本是连环画的基础,没有脚本就不可能创作连环画。那么绘画在连环画当中又占什么位置、起什么作用呢?总的说,连环画无论在创作过程中还是作品完成之后,绘画都起着主导和关键的作用。所以,人们常说连环画以画为主。

固然,没有脚本就没有连环画,脚本的基础作用是不能低估的。但是编写脚本的目的应该非常明确,它不是为编写脚本而编写,也不是为了追求独立欣赏或单独发表。它的目的很明确:在创作过程中是为了把文学故事转化为图画;在作品完成之后是配合图画描述故事。这一切都是为了和图画相结合完成连环画创作的使命。在文图作者分工合作的情况下,脚本作者只能为文图转化提供条件,他本身却不能完成这一转化,这个转化任务,最终只能由画家来完成。就一般改编的情况来说,由原著到脚本还只是量的变化,只有画出来之后,才有质的飞跃。它由语言艺术转变为造型艺术,由想象的形象转变为可视形象,成为一种时间艺术和空间艺术相结合的全新艺术。它具有原著和脚本及一般绘画都木可替代的艺术功能。

为了实现这个质的飞跃,在连环画的编绘过程中,特别是在当前以改编为主,文图作者分工合作的情况下,绘画作者所付出的艺术劳动量一般都大于脚本作者所付出的艺术劳动量,这是大家公认的事实。艺术创作是脑力劳动和手工劳动,一般地说,它所付出的劳动多少常和其价值成正比。绘画创作的艰巨性,是其在连环画的创作中具有决定意义的主要根据。例如连环画《官渡之战》(人民美术出版社出版的《三国故事》之一)的第一幅,文字说明是:"且说大将军袁绍统领冀、青、幽、并各州人马七十余万来攻曹操。曹操自许昌起兵七万前往迎敌。两军在河南官渡摆开阵势,曹操和文官武将商议退敌的计策。"这段文字共三句话,前两句阐述了当时的军事形势,即故事背景;后一句则是具体的现场描绘。脚本作者写这段文字,基本上是根据原著《三国演义》某一节文字的概括和摘录,所花的劳动是不大的。而绘画俸者要把这段文字转化为图画,既说明故事背景,又表现具体情节,把二者很好地结合在一起,则是要煞费苦心的。首先要搜集大量历史文字材料和形象资料(包括人物相貌、服饰、多种道具等),然后要设计出几个主要人物的造型绣像,再去构思连续的画面,确定具体的表现方法,才能最后完成。这幅图画经过画家精心绘制,可以说很好地表现了脚本的意图:既显示出两军对垒的宏大场面,又突出刻画了曹营文武官员议事的情景。通过议事可联想许多画外之意——当时严峻的形势和背景。构图的远近虚实,也处理得和谐得体。它不仅表达了文学的主题,更塑造了一批活生生的人物形象,描绘出决战之前大兵压境的紧张气氛。当然,画家所付出的劳动是远远超过脚本作者所付出的劳动的。

连环画在绘制完成之后,由于脚本的许多内容都已溶于图画之中,不须在文字说明里重述,图画就肩负起较文字更为重要的使命。它不仅在篇幅上大大超过文字的位置——一般连环画册图文所占位置的比例约为三比一;而且在内容表现和艺术感染方面,也都应该具有超越文字的作用,成为决定整个作品好坏的关键。否则,就不能算是很好地完成了文图结合的使命。如果整套连环画完成之后,还主要依靠文字来说明问题,那么我们何必花那么大的力气把它绘成连环画呢?所以,在文图的结合中必须明确应以图画为主,文字则不要喧宾夺主。凡是在图画中已经表现的,文中则不必重复,文字只发挥图画不易发挥的作用。这样才是最理想的结合。关于文图结合的问题,下一篇还要专门论述,这里不再多谈。

以上是就文图作者分工合作的情况而言,画家自编自绘的情况又如何呢?不管是画家改编别人的作品或是自己创作的脚本,自必多从绘画的角度来考虑,以画为主的特点尤为明显。

其过程也与画别人编的脚本相类似,不必再说。还有一些连环漫画的创作,常常以设计连环画面来构思故事,不一定非要写出成文的脚本,这种创作当然更是以画为主了。

对于连环画以画为主的观点,连环画家大多赞成;而有的脚本作者则持反对态度,认为连环画应以脚本为主,或者应该是"图文并重"。其理由是因为连环画的主题思想和人物故事都是脚本提供的,当然应该为主。这一点,我们前面已有分析,这里不再多说。此外,他们还常常举出有些连环画的确以文为主和有些读者看连环画主要是看文字的实例,来反证以画为主的观点是不能成立的。以下我们对此再作简单的分析:

由文图结合的紧密程度来看,连环画大致可分下述三类:

(1)以画为主的作品。此类作品一般只有简单的文字说明,甚至没有文字说明——有的仅有标题,有的连标题也没有,如一些连环漫画等。这类作品很明显的是以画为主,不必细说。

(2)图文并茂的作品。一般连环画大多属于此类,如前面提到的(官渡之战)等。此类作品从其内部构成和艺术功能来看也是以画为主,前面已有论述。(3)以文为主的作品。此种连环画图画只起图解或插图的作用。它又可区分为不同的情况:有的作者主观上并不愿意如此,只是由于选题不当或编绘不当造成的,因而它只能算是并不成功的连环画。也有的是作者主观上就明确地在搞以文为主的作品,如(中国连环画)1988年第1期转载《刺梨》画刊的《亚森?罗平智斗福尔摩斯》及第2期刊载的《假若明天来临》等。这类作品的编写目的就是为了缩编原作,使读者花不多的时间就能了解故事,图画只起插图作用。因此,在严格意义上讲,它并非是连环画。《中国连环画》把它称之为"小说图画",可能就是有意把它和一般连环画区分开来。所以,并不能以此来否定连环画应以图画为主。

其次,从读者阅读连环画时的表现来看,一般说来也可分为三类:(1)有的读者主要是欣赏绘画,不看或者很少注意文字说明。这类读者多是美术作者或美术爱好者,以及一部分识字不多的少年儿童。他们以看画为目的,绘画对于他们来说当然是主要的。但是,连环画是文图相结合的艺术,单纯欣赏绘画,有时就看不懂,或者只是看其表现技巧,很难全面品评其艺术价值。因此,这类读者的阅读方法,应该说有很大的遗漏,不能全面了解作品的内容,也就不能全面接受作品的艺术功能。(2)还有一些读者则主要看文字说明,基本上不看或者很少看画。这类读者多半是一些粗通文字的少年儿童和对图画不大感兴趣的人。他们以欣赏故事为目的,并不注意绘画质量的高低。对于这一类人来说,绘画可有可无,显然不起主导作用。这对画家的辛勤劳动,不能不说是极大的遗憾!对于图画所占的宝贵篇幅,也是一种极大的浪费。当然,对于读者的欣赏习惯不能勉强,只可诱导启发。所以形成这一状况的原因,属于读者欣赏心理的问题和由于绘画失败缺乏对读者具有吸引力等问题,暂且不说,以后在别的篇章里再谈。从文图结合的关系来说,这种遗憾的重要原因,就是不少连环画由于没有很好地依照文图结合的规律来创作,而是让文字的连续性代替了绘画的连续性,致使读者只看文字不看绘画也能了解故事内容。过分强调文字的完整性和可读性,不注重文图结合,就势必降低绘画的主导作用。这虽然迎合了某些读者的欣赏习惯,却削弱了文图结合艺术的特殊功能,看一部连环画只等于读一篇小说故事梗概,图画在他们脑海中并未留下什么印象,这不仅是画家的憾事,也是文图作者共同的悲哀!所以,我们由此决不能得出连环画应以文为主的结论,恰恰证明不坚持以画为主的观点,就势必使连环画成为跛足的艺术。我们只有强调连环画绘画的主导作用,才能真正摆脱这一窘境。(3)当然,我们应该看到上述两类读者都是些极端现象,就连环画的大多数读者来说,他们是既看文又看画的,是从文图结合的欣赏当中获得知识、教育、乐趣和美感享受的。在连环画这一文图相结合的艺术中图画必须发挥主导作用,是因为绝大多数读者看连环画不仅要求了解故事,还要求造型艺术美的欣赏。因此,他们常把一部心爱的连环画反复观看,仔细寻味。他们可以从连环画当中看到在原著或据此改编的影视作品中看不到的一个具体而生动的可视艺术形象世界。这也就是为什么看过《国演义》、《水浒传》小说和影剧的人,还想再看据此编绘的连环画的原因。因此,我们只有抓住以图为主这个根本,才能最大限度地满足广大读者的需要。

人们常说"图文并茂"是连环画一个重要特点。那么它与"以图为主"是否相矛盾呢?有人认为二者是矛盾的,因为"图文并茂""是根据形式特征而言。它肯定了连环画依赖于文学因素这个重要特点,但过分突出了文学因素的作用。

在绘画完成之后,文学因素多转化为绘画因素,脚本文学或被舍弃,或只起补充说明作用。因此,文学不能与绘画'比肩'或'并茂'。连环画的审美价值最终是要由绘画来体现的。"(参阅《从文学之缘谈连环画的特点》一文,刊1986年第3期《连环画论丛》,其实,在文图相结合的艺术框架之内,"以画为主"和"图文并茂"看似矛盾而实际上却是可以共存共荣的。"以"图为主"主要是指连环画的内部结构,而"图文并茂"表明连环画的外部形式。"并茂"不等于没有差别;有"主"不能忽略其"次"。因此,连环画的审美价值,也不能说最终要由绘画来体现,而应是文图结合同来体现,不过图画应起主导作用而已。

此外,也有人认为连环画既然是文图相结合的艺术,文和图都是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何必再分主次?分清主次又有什么重要意义呢?即使要分,也只能根据不同的作品来论,有的以图为主,有的以文为主,不应有统一的模式。这话也有一定的道理。但是,任何由几种艺术相结合或综合的艺术,其组成部分在整体中都占有一定的位置,发挥一定的作用,这是理所当然的。因此,探讨其内部结构关系确有重要的意义。它不仅使我们能更好地认识其本质特征,也有助于我们的创作实践。

如上所述,大家对于这一问题又确有不同的看法,所以很值得展开讨论。当然,即使提出"以画为主"的观点,也不是规定统一的模式,在不同的作品中,文图所发挥的作用应有所不同。但是,作为连环画当中文图两个组成部分的总的关系,脚本是基础,图画是主导,则是文图相结合的基本规律,不可随意加以变更的。

同类推荐
  • 徐悲鸿的绘画艺术

    徐悲鸿的绘画艺术

    “中国文化知识读本”丛书是由吉林文史出版社和吉林出版集团有限责任公司组织国内知名专家学者编写的一套旨在传播中华五千年优秀传统文化,提高全民文化修养的大型知识读本。
  • 世界艺术哲学(下)

    世界艺术哲学(下)

    本套《世界艺术史话》,包括了对建筑、雕塑、音乐、舞蹈、绘画、戏剧、电影等最主要的艺术门类发展历史的介绍和探讨。这套书既力求准确而简要地描述不同艺术门类的历史,又注重突出重点事件、人物和作品,希望能反映当前的学科发展水准,体现最近的研究成果。文字上力求通俗、生动、晓畅,又强调对作品要有较好的艺术分析和准确的评价,全书因而兼具系统性、学术性和可读性。为增强可读性,每本书按照历史顺序提供了有代表性、典型性的图像资料一百余幅,以收图文并茂之效。同时,虽定位为普及性的大众入门读物,编写者也很注重学术性,对每一个艺术种类的历史,在历史分期叙述的大框架下,力求不但要把人文背景、艺术思潮、流派演变交代清楚,而且对代表人物、代表作品要给予重点介绍和分析。
  • 广播影视剧本创作教程

    广播影视剧本创作教程

    剧本乃一剧之本。本书论述了有关广播影视剧创作的最基本、最重要的理论和方法。全书分为内篇、外篇。内篇从激发创作想象力角度探讨剧本创作;外篇通过具体的剧本范例完成实战操作,力图还原一个真实的写作现场。本书不仅适用于艺术院校相关专业的师生,从事广播影视剧和专题片创作的人员,同时对广大的影视艺术爱好者也有相当的参考价值。
  • 古兵器、乐器鉴赏及收藏

    古兵器、乐器鉴赏及收藏

    所涉及的鉴赏及收藏内容包括碑贴、鼻烟壶、古代茶具、古兵器、乐器、古代瓷器、古代家具、古代酒具、古代书画、玉器、古金银器、古钱币、古青铜器、古铜镜、古砚、银币、古董、钟表、古化石、画像石画像砖、甲骨、牙角器、偶像、连环画、名石、扇页、石雕、唐三彩、陶器、陶俑、铜鼓、图书、古代瓦当、文房四宝、印章、玺印、古今邮品纸币、票券、珠宝、竹刻、木雕、漆器、紫砂等,介绍了与之相关的各种知识。图书内容翔实,通俗易懂,是广大古玩鉴赏及收藏爱好者的最佳入门书籍。
  • 观赏石鉴赏与收藏

    观赏石鉴赏与收藏

    中国的赏石文化,有着极为深邃的文化传承。观赏石缺少了文化内涵,将失去收藏价值;赏石收藏的精致理念,也是收藏价值的保证。《观赏石鉴赏与收藏》一书系统地介绍了赏石文化的渊源、传承与内涵,中国古今名石图谱、观赏石的意韵与鉴赏、观赏石的命题与配座、观赏石的收藏价值与投资等方面的内容。作者将以收藏鉴赏家的丰富经验、文化学者的深厚修养,带你踏上访石的旅途,体验惊鸿的心悸,获取文化的滋养和享受收获的喜悦。
热门推荐
  • 嫡冠群芳:娇宠一品皇妃

    嫡冠群芳:娇宠一品皇妃

    一朝重生,她怒了,竟成仇敌的婚约对象?!好,能借此接近蛇蝎恶人她认了!前世渣爹毒妇联盟?不怕,我勾搭权贵构建势力,虐他们风生水起!腹黑丞相?呆萌世子?铁血太子?不不不,我只要你们的权势步步为上,灭人满门!不过总有个最呆的,总是阳奉阴违,还以色勾人,玉梧桐满面愤怒,咬牙切齿,“呆子!你听不懂人话?妖孽,我是你冤家仇人!”“娘子是神明,我只听得懂神话,神语都是反的,古人云,仙人之语,必当遵从……娘子,为夫会遵从三从四德,我来了!”
  • 我的三生三世

    我的三生三世

    佛家说“姻缘天注定”。从前世到今生,我与你都无缘相守。如果真的有下辈子,我一定会找到你。我们约定三生三世,答应我,再苦都不要食言。
  • 灵穹录

    灵穹录

    这个故事还没有完结而是以另一种形式将其展现……夜空皓月满天星,一林一崖一少年。这是一个故事,是少年的成长,也是Ta的开端
  • 烈火苍天

    烈火苍天

    一场大火,夺去了他原本所拥有的一切。父母、兄长都相继离去,美好的童年就此终结……生者,自当抗争!为查明真相,为亲人复仇,逆天激进,横扫天下……
  • 读好书系列——安徒生童话(彩色插图版)

    读好书系列——安徒生童话(彩色插图版)

    《安徒生童话》内容简介:安徒生的童话创作可分早、中、晚三个时期。早期童话多充满绮丽的幻想、乐观的精神,体现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相结合的特点。代表作有《火绒盒》、《小伊达的花》、《拇指姑娘》、《海的女儿》、《野天鹅》、《丑小鸭》等。中期童话,幻想成分减弱,现实成分相对增强。在鞭挞丑恶、歌颂善良中,表现了对美好生活的执着追求,也流露了缺乏信心的忧郁情绪。代表作有《卖火柴的小女孩》、《雪女王》、《影子》等。晚期童话比中期更加面对现实,着力描写底层民众的悲苦命运,揭露社会生活的阴冷、黑暗和人间的不平。作品基调低沉。代表作有《在柳树下》、《她真是一个窝囊废》、《单身汉的睡帽》等。
  • 小小的美好时光

    小小的美好时光

    善解人意班主任,大个子数学老师,,,,,,肤色偏黑班长社会副班长,,,,,,都是这段美好时光的开始。它不是很美好,也不是很悲伤但足以回忆一辈子
  • 唯一真域一

    唯一真域一

    不管是神是魔是仙是鬼是妖是佛,都不如唯我唯真
  • 主浮沉沦

    主浮沉沦

    浩瀚星宇,点点光轴。忽然,一道模糊身影突兀而立,随着渐渐清晰的身影。只见这身影被黑气笼罩,只有一双腥红的眼睛冷冷俯视着九州大地····他是谁?为何俯视着九州生灵眼中却充满残酷。暴戾和嗜杀之色?忽地,这身影如风而散,九州大地瞬间变得破败不堪,血浪滔天,白骨皑皑,无数生灵惨遭灭顶。赤地千里,浮尸遍野,数不尽的亡灵在悲哀怒吼。
  • 武侠之万界融合

    武侠之万界融合

    自古侠以武犯禁,文以言诛心。我来,我见,我征服!以融合的都市位面为起点,一步一步走成那诸天万界中的至高存在!只是为什么我身后的女人越来越多呀关关,你能不能不要这么萌........一菲,咱们说话就说话,不要动用弹一闪好吗.......端木蓉,放下你的银针,我们还可以好好说话.......少少,你说话好不好,哥哥请你吃糖.......
  • 帝国如风

    帝国如风

    往事如风。赫赫元帝国,既不是流星,也不是昙花,更不是遗憾。那地跨三大洲的庞然巨物,虽然短暂,却极其辉煌,一千多万平方公里内范围内,大元帝国百年间曾经发生那样多的故事,有过那样令人目眩神迷的血肉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