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30028200000004

第4章

与诸眷属 称性之众必具主伴。如华严说。此约自他融摄。若但约自心。即智度为母等

皆入三昧 由入定故得住佛境

同住如来平等**** 当尔之时凡圣体同因果一相故。言****者。法性之会无我无人。自下正宗分中十一重问答。束之为二。初一问答。令信解真正成本起因。后十问答。令依解修行随根证入。初者顿悟本有圆觉妙心。本无无明生死。方名真证信解。不认妄念不执异见故也。成本起因者。最初发起之因。然顿教因地总有三重。初了悟觉性次发菩提心。后修菩萨行。谓若不了。自心何知正道。故多劫修行非真菩萨。次不发大心无由起行。故善财先陈已发方问行门。论中亦先问示二觉。次令发三心。后方修五行。今本起因即初二也。至文当示。文中四。一申请。二赞许。三伫听。四正说。此四段下十皆同。初中三。初进问威仪。次正陈辞句。后三展虔诚。下十初段皆有此三。今初进问威仪

于是 指住之辞

文殊师利菩萨 名义已如上释。次下皆咨求法要恭敬之仪

在大众中即从座起 与一切凡圣同住平等****。从法空之体起悲济之用

顶礼佛足 以己最尊之顶。礼佛最卑之足敬之至也。敬是意业。意业无状故。以身囗表之。经标白言及下叹大悲。即囗业矣

右绕 随顺义也。表顺觉性

三匝 显佛一体三宝三身三德。表自愿灭三道等。诸有三数表义例知

长跪 安危不易

叉手 信解合体心境交参

而白佛言 上皆经家缀缉。次下即菩萨正陈辞句。文三。一问本起之心

大悲 咨求法要本为众生。故偏举大悲之德。六波罗蜜经云。云何大悲能除重担示胜义故。成就有情住法性故

世尊 第十号也。具上九号为世所尊

愿为此会 平等****

诸来法众 皆称法性故

说于 指下所请宣说之法

如来本起 佛昔根本所起最初之法

清净 圆照本体元无烦恼

因地 因行所依之心地也。上文云。是诸众生清净觉地

法行 称真法之行。大集经说。若有比丘读诵如来十二部经。乐为四众敷扬广说思惟其义。是名乐读乃至是名思惟。不名法行若有比丘能观身心。乃至境界都息。永离烦恼其心寂静我则说之名为法行。然菩萨所请说者。意云。夫求果者必观于因。因若非真果还是妄。如造真金佛像。先须辩得真金。成像之时体无增减故。请说本起因地。为万行所依也。下文佛答。照圆净觉本无无明等。为因体也。即前第一重了悟觉性。二问发心离病

及说 及有二义。一简前义。显是二问。二合集义非但请说因地。亦及请说发心

菩萨于大乘中 大乘之体是本始觉。今请于觉悟心中说发心

发清净心 即前第二发菩提心也。直心正念真如故清净矣。故偈中直云。菩提心也。华严云。忘失菩提心而修诸善根。魔所摄持。既为所摄。即过患众多。故请发心因缘令得永离。且中间忘失善根。犹彼摄持况都未发心诸行。岂离彼业

远离诸病 一发之后永无忘失。无忘失故魔惑不娆。下佛答。有无俱离觉照亦泯。能所绝等即离诸病。此乃不发一切心。名真发清净心也。三明远被当来

能使未来末世众生 佛灭度后正法像法各一千年。末法万年。末法即为末世。去圣遥远深可悬忧。故显益中偏垂结指。又初标此会。后结当来。影略而言。现未俱益。金刚三昧经中解脱菩萨。亦为末劫五浊众生。请宣一味决定真实令等同解脱

求大乘者。不堕邪见 谓末法中正解难得。其有或恣心五欲。或宗习异道。或执滞二乘者。置之言外。总有发意唯求大乘。若不闻此法门亦堕邪见。离本心外别有所求。见妄见真并为邪见。后三展虔诚

作是语已 正语而礼非仪也

五体 四支及头

投地 不唯拜手而已

如是三请终而复始 若唯一度未展虔诚。若过于三礼烦则乱。故三周终始。显示真心。佛虽已知垂范应尔。二赞许

尔时 文殊礼毕之时

世尊告文殊师利菩萨言 先赞后许

善哉善哉 智论释云。再言之者善之至也。大乘了义理合宣扬。针芥未投且默斯要。既当嘉会根熟咸臻。将演妙门必资发问。今之所请实谓起予。利乐寔多。再言叹善

善(顺理)男子(刚断)汝等 等诸菩萨虽一人之言言众人之意也

乃能为诸菩萨。咨询如来因地法行。及为末世一切众生求大乘者 此下乃至不堕邪见。牒所问辞正述善之所以

得正 非住于法

住 安心觉海永息攀缘

持 任持万行无漏无失

不堕邪见 释成正字

汝今谛听当为汝说 许也。诫令审谛勿杂余缘。无以生灭心行听实相法。智论偈云。听者端视如渴饮。一心入于语义中。踊跃闻法心悲喜。如是之人可为说。三伫听

时 佛赞许时

文殊师利菩萨奉教欢喜。及诸大众默然而听 既蒙许说愿乐欲闻。洁已虚心收视反听而寂默也。赞许伫听之文。下十一段皆同此释四正说下十段文皆有其二。初长行后偈讽。今初分四。一标示真宗。二推穷妄宰。三释成因地。四结牒问辞。一中又二初明本有觉心。后明悟则成佛。初中又二。一示本体

善男子。无上法王 佛也。于法自在更无有上。然虽无一众生而不具有圆觉。且尘经未出宝藏犹薶。既不自知宛受贫苦。唯佛全得其用故。但标大觉有之

有大 当体无边

陀罗尼 此云总持。谓圆觉体中有尘沙德用。从本已来持之不失故。然总持有三。谓多字一字无字。今即无字也。故大宝积经陀罗尼品云。如来之智摄诸善巧。所有宣说无不清净。无有少法所得。皆归于空。乃至此是诸菩萨等入陀罗尼门。若据智论即云。陀邻尼梵音小异尔论自翻为能持。亦云能遮。谓种种善法持令不失。恶不善心遮令不生。既言持善遮恶即是万行之本故。此标之矣

门 出入义也。出者一切染净诸法皆从中出故。次文云。流出一切等。下说生幻化无明等。入者若了悟圆觉体用。则百千万法悉皆悟入。故下文云觉圆明故显心清净。乃至遍满等。是知欲了万法。须从圆觉中入。又从本起末为出。摄末归本为入。又迷之则出。悟之则入。有出入义故名为门。此中门者是根本义。不同世法门浅室深故。宝积经连前次云。由是门故出生广大差别觉慧。此则无门之门。门清净故。形相门者。则为非门。所言门者。犹如虚空。一切诸法依于虚空而有生灭。又荷泽云。知之一字众妙之门。皆说根本矣

名为圆觉 上但述义相。今则正指法体也。已如题中所释。二彰德用

流出 非别有。法从中流出于外。但依觉性显示诸门。功德无有穷尽。应用无有疲厌。名为流出。故论云。若心有动则有过恒沙等妄染之义。对此义故。心性无动则有过恒沙等诸净功德相义示现尔

一切(总标)清净 简诸有漏有漏之法皆真理故。性本无故

真如 圆觉自性本无伪妄变异。即是真如。真谓真实显非虚妄。如谓如常表无变易。谓此真实于一切位常如其性故。又真者体非伪妄。如者性无改异。伪是诈伪。鋀如真金。妄是虚妄。影如本质。异就横说。多物同时而各殊改。约竖论一体先后而变易。今皆离此故曰真如。谓此实体于未来常如过去。于色中常如受中。真实相如非为妄似。论云。心真如者。即是一法界大总相法门体。所谓心性不生不灭。乃至竟无变坏。唯是一心故名真如。又云。真如用者。诸佛因地摄化众生不取相者。以如实知众生及与己身。真如平等无别尽故。以有如是大方便智。除灭无明见本法身。自然而有不思议业种种之用

菩提 此翻云觉。义见题中。始本不二无法不知。本无无明故云觉也。二三四智及发心伏心明心。出到无上五种菩提。皆此摄也。因圆果满无不由之。业用无边不可具载

涅槃 此方正名寂灭。取其义类乃有多名。总以义翻称为圆寂。谓觉性既圆无法不寂。本无生死。具足三德。翻三杂染等。故二三四种亦皆此摄。故彼经云。能建大义。又华严云。不为菩萨示现涅槃。欲令常见佛圆满故。但为令众生生欣乐恋慕故。现出现没。佛日常现净心器中。心浊器破则不得见

及 简因果义别也。又非但流出理果亦及因也

波罗 此云彼岸

密 具云蜜多。此翻云到。若回文顺此方俗。应云到彼岸也。谓离生死此岸度烦恼中流。到涅槃彼岸。然一切众生即寂灭相不复更灭。但以迷倒妄见生死名为此岸。若悟生死本来空寂名到彼岸。且约对翻六蔽略有六种。谓性无悭贪。毁禁。嗔恚。懈怠。****愚痴。顺本性故。修行施戒忍进定慧。既称性而修。即皆到彼岸菩提资粮论中慧为初者。由慧成五。五助慧故。故彼论云。既为菩萨母。亦为诸佛母。般若波罗蜜。是觉初资粮。施戒忍进定。及此五之余。皆由智度故。波罗蜜所摄。起信摄为五者。止观相由定慧相。即故唯识。开为十者。助治十障证十真如故。若总翻诸染即八万四千。义如下释

教授菩萨 显上所流真如等法之业用也。菩萨是所。教真如等是能。教故谓真如是理次二是。果波罗蜜是因理实因果是可轨故。谓约其情执即似都无情。既本空此非新得。顿悟理者。依之修行能生物解。名为教授故。论云。顺本性故修行檀等。涅槃亦说诸佛师法。后明悟则成佛。上且标宗未为酬问。今显悟之成佛方名本起之因

一切如来本起因地 牒其所问

皆依 无佛不尔

圆照 即能照也。离于偏局

清净觉相 即所照也。寂寥虚廓了无情尘亦可照。体清净是觉之相。非关能所。但以初悟能所未忘故云相也。此正同善财初遇文殊。表信智见其身相。后见文殊。表证智不见身相

永断无明 本觉既显无明本无。毕竟不生名为永断

方成佛道 尘沙诸佛以此为因。第二推穷妄宰文二。先示其相。后显本空智。论云。佛有二种说法。先分别诸法。后说毕竟空。正是此也。初中三。谓征释结。今初征

云何无明 征释此者。有其二意。一由前云永断无明。恐谓定有可断欲待断尽方成佛道故。今征释显其本空。二谓此无明是八万尘劳之根。十二因缘以首。河沙烦恼由此而生。尘劫轮回以之不绝。非想定后还作狸身。无为坑中犹名病行。今欲明清净觉性。欲示圆顿妙门。不先推破无明。所作尽扶颠倒。故决真心本有。便推妄性元无依此。了悟分明始得名为因地。二释言无明者。无他智明故。谓虽有本觉之明。而无始觉照了。始觉从缘始显。对本故名为他。论名不觉。但文异尔。亦名为迷。亦名颠倒。论云。不如实知真如法一故不觉心起等者。明迷自也。此云妄认四大等者。明认他也。然迷自必认他。认他必迷自。二文互举。其业用者。论说能生三细。此云。由此故有轮转生死。然一切有漏之法。无不是此任持。无不是此发起。故论又云。当知世间一切境界皆依无明而得住持。此下文云。身心等相皆是无明。文中三。一案定其非。二正释其相。三出其过患。今财案定其非。但云颠倒未显其相

善男子。一切众生 除了圆觉性者。其余悉该

从无始来 未曾悟故

种种 如下所明

颠 心识狂乱

倒 背觉合尘倒有所执。颠但荒狂由颠故倒。如由迷自故认他也

犹如迷人四方易处 如人乍至川原。或入聚落。忽然心惑以东为西。既一方迷余三俱转。故云易处。然正迷之时方亦不转。勿然醒悟还是旧方。反推此迷了无踪迹。无本来处。无今去处。二正释其相者。即迷自法身真智。认他四大缘念是无明之相也。故肇公云。法身隐于形壳之中。真智隐于缘虑之内文二。一法

妄认四大为自身相 认为我也。然四大从缘假和合有。无我无主。毕竟是空离我我所。又如下文。皮肉筋骨皆归于地等。然凡夫种种造业长劫轮回只由迷自法身执此四大为我

同类推荐
热门推荐
  • 蛮荒宠妻:野夫,收敛点!

    蛮荒宠妻:野夫,收敛点!

    重生在蛮荒原始期母系社会,花看着围绕母亲身边粗野男人‘惨不忍睹’,兴起养夫计划,那个---阿阳母借你家阿阳一用,花迈着小短腿走到比自己高一头的阿阳面前拽起小手霸气的说道:”阿阳从今起你就被姐预定了“乖乖害羞的阿阳满脸通红的点头。“你我的。”一道冷冷声音传进耳朵里。花迷茫的看见一个冷酷离去的背影。“他是谁?”阿阳撇撇嘴道:“他是前两天被人捡回来的兽孩。”
  • EXO之离人怎挽

    EXO之离人怎挽

    我们,是生活在这个城市的杀手。。我们,是没人要的孤儿。。我们,是一群已经没有生命的人。。我们的生命,早已不受自己所控制。。我们把生命,统统交给了一份契约。。或许,在明天,我们将不复存在。。可我们不后悔。。不后悔来这世上走一遭。。不后悔遇见他们。。对于我们来说。。他们就是我们寒冷世界里的一丝光芒。。带给我们。。温暖。。(如果再给你们一次机会,你们还会不会爱上我们。。)
  • 异界有个天际省

    异界有个天际省

    在遥远的异界,有一个叫天际省的地方……然而到达的方法在那里流传着一个传说,我……我才不会告诉你那是关于龙裔的呢!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
  • 总裁爱人找上门

    总裁爱人找上门

    12岁的他与4岁的她失联,14年后相遇的故事,他们一路荆棘坎坷,最终还是走在了一起。
  • 快乐心灵的亲情故事

    快乐心灵的亲情故事

    故事是青少年认识世界的一扇窗口,是开启智慧之门的一把钥匙。当青少年朋友们面对失败、遭受挫折和感到失望时,本书会给他们力量;当青少年朋友们迷茫和失落之际,本书会给他们慰藉。一个个短小平凡的故事,简单的语言,却蕴含着深刻的道理,一个智慧的人必然是一个善于从平凡的事情中、从简单的语言中领悟大道理、发现大智慧的人。
  • 精忠旗

    精忠旗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天使在猎人

    天使在猎人

    她是随意差遣小丑魔术师西索的第一牛人!她是唯一一个让玛奇流露出真性情的少女!她是欺压用刑高手飞坦却没被报复的幸存者!她是导致库洛洛额上逆十字架诞生的煽动者!她是面瘫伊尔谜小时候唯一在意的初恋情人!她是第一个不用糖果就萌倒奇讶的人!而这一切都要从剧情开始的二十年前开始讲起……
  • 鬼瞑仙迹之剑皇降临

    鬼瞑仙迹之剑皇降临

    冥界突发动乱,冥帝第四子惨遭暗算逃至人间,功体散尽,力量全失,非人非鬼,只带得历练千年的剑皇意志。却在偶然之下,触得窥天之道。从此,执剑踏锋芒,斩仙尘乱世,悠悠天地之间,唯我,独步天下!
  • 黄帝内经素问校义

    黄帝内经素问校义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