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30340000000051

第51章 附(1)

老作家马知遥先生速写

沧海桑田,疾风知劲草,

采尽百花酿清香,

风雨见彩虹。

这是一棵生命力旺盛的草,在任何贫瘠的土地上总会向天空伸出一抹绿色的“野草”。也是风雨和践踏无法蹂躏使之枯萎的草,生命的内在深处总有那么一点永远浇不灭的火苗在跳动。

10月25日晚上在宁夏大学主楼报告厅的座谈中,望着马老先生演说,脑海里就有了这样的印象和联想。郎伟教授用“率真”一词来评说马知遥先生的报告发言和行文风格,是很传神地抓住了老作家的神态和语言特点。但细细打量马知遥先生的神情和目光,透过他洪亮的言语,却能感受他内心深处的一片激情和生命永远执著的真诚,这一切已经成为他强劲而苍茫的生命中一种永远乐观的精神品格。消瘦病弱的外表遮不住的却是内心一片繁花杂呈的芳草地。

在近两个小时博杂而又跳跃性的漫谈中,忍不住“率真”的自我赞赏和对诸多当代作家的评点。其思维的敏捷和情感的充沛不像一个大病初愈的老人,倒像一个激情热烈的年轻人。所以当郎伟老师怕累着他,而不得不打断他的报告和提问答疑时,他不遗憾地说,他还有精神!

要说马知遥先生给人的最突出的印象是悖反的两面:性情的峻急、执著,表现得很强烈;而同时又表现出生命历练后的达观和通脱。如果峻急和执著是马知遥先生生命的强悍和精神的青葱;那么,达观和通脱恰也是成就《亚瑟爷和他的家族》这优秀作品最可宝贵的人生感悟和收获。

而每当他停顿下来,问学生懂不懂时,又体现出长者的宽厚和细心处。学生也是一片亲切和真诚的回应反响。学生也许懂,也许只是朦胧的感受,但老人身上洋溢的那丰盈的生命热情,使在场的人都出乎意料,沐浴如春。

评点《白鹿原》、《废都》、《尘埃落定》时又露出老人天真而又任性的“率直”。这“率直”里透出的是老作家生命的新鲜和乐观。永远指向生命华美的追求,他容不得颓废和消沉,所以他最容易看出《白鹿原》“失落”的情绪;也忍不住要指责《尘埃落定》写两次汉人的进藏区,带进去的只是鸦片和梅毒这种消极面的过分夸大描写,更无法接受《废都》里庄之蝶人性自甘堕落的流氓嘴脸。在崇尚《老人与海》时,实质上也是在认同自己个体生命的劲健和穆斯林民族倔强的生存精神。在推崇索尔仁尼琴和鲁迅作品时又反复指出了文学创作中,作品总体的想象与超越生活现实之上的细节真实。这是一切作品打磨的精致处,也是艺术表现的高超处。当然,他还谈到诺贝尔文学奖所区分的中国文学传统和西方文学的本质区别,在于西方文学是人本人性的,是关乎情感的文学,而中国的传统是偏重文学载道的社会意义的,是止乎礼义的文学。

从这晚的座谈报告中,我们认识到宁夏文学不仅有一个张贤亮,还有如马知遥先生一样的可能还未显山露水的人们,却也在耕耘丰富着宁夏这片田野。

马知遥的《亚瑟爷和他的家族》有它独到的东西。在文本整合中表现了一定的艺术技巧和语言造诣,是一部很不错的、也颇有可读性的优秀作品。应该感谢马知遥先生不怕病弱,来宁大给众学子做了这精彩的报告,这将对宁大校园的文化生活、对封闭的课堂教学带来一股清风,送来几缕新绿。虽然是秋天。

2001年10月26日草28日清稿

“当代大学生看宁夏文学活动”侧记之一

先发表在《宁夏大学报》,后《银川晚报》转载

精致而独特的小说叙事

——石舒清《果院》的批评阅读

从大家熟悉的《清水里的刀子》开始,石舒清一再让我们感受到他作品叙述语言的细致和意境营造的亲切,说明石舒清的小说创作已经形成了自己的艺术风格。2005年12月13日最新一届国家少数民族文学“骏马奖”的颁奖典礼在云南落下帷幕,宁夏回族青年作家石舒清的短篇小说集《伏天》(“短篇王”丛书之一)获得了“中短篇小说奖”。几乎与此同时,他刚刚发表在《人民文学》2005年第10期上的小说《果院》,还与刘庆邦的《鸽子》分享了第三届“茅台杯”人民文学奖的优秀短篇小说奖。仔细阅读《果院》,我们发现与他以往的作品比较,在作家一贯揣摩人事和体贴人物内心的叙事追求里,还是有别样的清新、意味和情态。

《果院》的精致,首先在于构思布局的巧妙简单。作者采取的是女主人公内视角(心理视角)的叙述,就像一部呈现情感底色的镜头放映无声影片:耶尔古拜媳妇一边在果园劳动翻土,一边因为等待耶尔古拜去找剪果树的人,禁不住回想往事、引发触景生情的遐想。劳动的女人,和她的果院,和她的遐想,形成了作品基本的叙述过程和色彩情调。整个作品的叙述安静而又跳跃,简洁而又细密。第一、二两个自然段作了一些简单的铺垫和介绍,而第三、四两个自然段的叙述拉得很长,形成两个对称的中心段落,五、六、七,三个自然段像是拍摄的镜头微微荡开了一些,以便于最后的回落收束:“她侧耳向大门那里听了听,想着不知耶尔古拜又会领回怎样一个剪果树的师傅来,这一份不知道,使她觉得新鲜,隐隐有了一丝期待。”从开始到结尾,如此干净利落,八个自然段不仅形成清晰完整的艺术结构,而且包含了小说散文化抒情的舒缓节奏。其次,这篇小说大部分的叙述文字借鉴了一种内倾的意识流写法,还有电影蒙太奇场景转换的表现手法。这种心灵对应眼睛的叙述,形成文本朴实而沉静的空灵意境,使得他小说中人物的心理活动更自由,想象的空间更辽阔。

此外,我们亦要认识到,石舒清是一个安静而内秀的短篇小说作家,这在一个男性作家来说是很难得的,所以从边缘乡土的地域创作中能引起当代文坛广泛的好评,确实说明他小说叙事的独特和内在情怀的美好。特别是在乡土生活的省察中不断发掘新意,呈现出作品的内在意味和个人情怀,不论是《清水里的刀子》、《恩典》,还是《农事诗》,都有着独特的艺术追求和情感体验。读完《果院》,油然想起苏轼《书鄢陵王主簿所画折枝二首》。东坡先生借题王主簿的折枝画,在第一首里提出了形似与神似相统一的艺术见解:“天工与清新”。强调各种艺术的创作是一致的,既要有妙趣天然的工巧,也要有清新自然的气韵。如果说苏东坡欣赏王主簿的两幅画“疏淡含精匀”,在简洁清雅的画面中,蕴含着精妙的情思意趣,我们同样可以说石舒清小说《果院》的叙述达到了语言的简洁精致和抒情写意的清新悠长。“谁言一点红,解寄无边春。”内心的意念和情韵荡漾开来形成小说疏淡隽永的情景。

在《果院》里,作者重点描写和体会一个普通女子独自在果园干活时的情景及其心理活动。作品除了石舒清一贯细致和内敛的风格,与其以往作品大不一样的地方,《果院》呈现的情感和色彩非常明快,更主要的是,进一步冲淡了石舒清为代表的“西海固文学”比较鲜明的苦难色彩和历史积厚的东西。当然,我们首先从石舒清作品里始终感受到,劳动是一种美,也是一种人生的态度。故事开始先介绍夫妻俩平常的生活,他们虽然比较细详,平时却注重衣着的体面,很爱干净,所以该劳动时像个劳动的样子,该走亲戚了收拾得整整齐齐。因为一个人独处的时候,信马由缰的眼睛和心灵自然会进入一种单纯的自由状态,周围所有事物成为生命感知的对象,所以作者在介绍夫妻俩种种爱干净的举动和讲究衣着的种种做法后,把作品定格在自家果院和剪果树的事上——女人去翻土,男人去找剪果树的师傅。就是这样的平淡事情成为小说的内容,几乎没有什么曲折情节,却是那么强烈地吸引着我们阅读的眼光和心灵。究竟是何原因呢?我认为,关键是作者在平静的叙述中,能够绵密地营造表现人物心理的意境氛围,能把笔触伸进女人的内心,抓住她平常生活里不经意的遭遇及其意念情绪的波动变化,尤其是女人内心看不见的那点突然情怀的寻绎把捉。女人内心这种看似清风吹过水面的心猿意马,在生活中往往为人们所忽略,也被自己所掩藏。但大海的潮汐因为月亮的运行而起伏,慧心通天机的石舒清,善于发现生活的蛛丝马迹,在平凡的事情里感知令人惊讶的美好,寻幽探胜。也就是说,作者高超的审美能力和艺术技巧,不仅捕捉到女人的情绪意念和突然情怀,而且能够追流寻源,贴近她内在情态映照事物的细致眼光,一步步展开叙述和描写。

这时候我们会发现,作者写女人的“心猿意马”不是一般小说作者的煽情,而是要从单纯和静谧的环境里写出人物内在性情的活跃,也恰恰是生命在大地劳作中回归淳朴的生动和亮丽。作者是从外在的情景映照主人公内心的幽微情怀,文字的细致清新和女主人矜持内敛的意态情韵就自然荡漾在叙述者宁静自然的文字描述中。无限情怀在果园的劳动和作者的体会想象中翻飞,始终在景物的暗示和文字的含蓄中回环往复,并构成这篇小说的精致叙事,给我们创造了动与静交织的抒情意境。“我”(耶尔古拜的媳妇)和那个戴眼镜的长发青年之间,并没有发生真正的情感纠葛,作者轻灵的笔触只是感应女人“我”面对羞涩拘谨的年轻师傅时产生的“特别兴趣”和内心冲动。从最初的闲聊、特别的兴趣,到觉出自己作为女人的分量,再到有意的捉弄,到后来犹豫不决的举动和心理,每一点情绪的点染都是由景及人,“若人富天巧,春色入毫楮”。静寂的果院因为两个人内心的感应,愈亦显得幽静而不安。最能触及人心灵的文学恰恰是对生活的艺术审视和体贴,作为审美的文学观照,是对人的生命、人的情感和人的意义价值深入而细微的领会,这才是诗意审美和把握世界的方式。石舒清“作品中的一人、一物、一景、一事都显示着西海固人民的生命激情和情感力量,那种秘而不宣的生命状态,无畏而敬畏的文化心理,是本土的,中国的,也是非常地域性的”。石舒清的创作个性体现了他独特的艺术气质,他不仅是一个单纯而敏感的人,而且是有着清洁的宗教精神的人,所以他不仅是对自己生活的那片乡土充满情感,也对回族日常生活充满了虔诚的敬意。这样的小说叙事包含了人类独特的精神内涵,而且文化哲学的思想性成为作者感性体验和观照生活的具体内容。“石舒清善于把抽象的情景用很具体的东西表达出来。”如果说面对那个乡园艺站请来的文秀拘谨的年轻人,女人的心里升起抑制不住的情意渴求,打乱了平常的矜持和方寸,那么面对目光阴沉的老人,耶尔古拜的女人竟“突然对他有了一种恐惧”。春天是开花的日子,在果园里劳动的女人也在感受着大地回春的气息,回味情感的河流里洒落的“心灵故事”;开花的生命同时伴随着隐忧和恐惧,这是一般人难以感受和体会的东西;然而宗教的圣洁和生命的开放,会使一个普通的心灵变得丰富和内敛。“火一样野烈的东西”最终没有变成伤害人性美好的破坏力。这也是与石舒清生活的西海固,特别是与回族注重内在精神的涵养紧密相关。

一个作家对于生命的独特体验,以及独特的人文精神和艺术风格,才能蕴含独特的思想。独特的思想不是直接在作品里的呈现,而是一种文学追求和写作的人生态度。一个作家在自己的文学理想和独特风格中,创造不同的文本和人物,而且包含独特的人文思想和精神,那才是艺术的高超。譬如鲁迅小说艺术的独特和深刻,每一篇作品不仅从艺术技巧和叙事结构上不重复自己,而且在现实生活的感性写照中,包含文化启蒙的批判思想。还有沈从文,“他的作品显露着一种坚强的信念”。古今中外的优秀作家不仅在创作中形成各自的艺术风格,体现各自的性情,而且作品深层包含每一个作家独特的思想。优秀而伟大的作家肯定是一个思想性的写作者,一个具有审美眼光和批判精神的人。

石舒清的小说创作,在体现出自己个性化审美写作的同时,也表现了他坚定的人生信念和人文精神。其实细心的读者从最初的作品就注意到这个作家了,广州大学年轻的文学博士马为华,在回忆自己少女时代阅读石舒清作品的感受时说,石舒清的作品——特别是他作品里写的女子——说明这个作家的心里很干净。这样的评价可以说是来自读者心灵的感应。石舒清在《果院》里已经告别了少年的单纯,体验和经历了更为复杂的人生情感,却冲淡了忧伤,不再是简单的清纯,而多了一种情感的朴实与活跃。但作者和他作品人物内心的洁净却是一样的,且对情感的人性关怀以及道德宗教对人的约束等等,表现得充分、细腻而得体,不仅体现出生活和人性的美好,也暗示了精神追求和自我节制的可贵。耶尔古拜女人的内在性情的写照,与五四女作家凌叔华的成名作《酒后》有异曲同工之妙,但石舒清《果院》里的情感更深挚,思想意味也更幽深。这样我们就不难理解评委们给予获奖者作品的评价:“石舒清的《果院》如静水深流,在狭窄的经验尺度内以精确、丰盛的细节建构饱满的心灵空间”。石舒清这样注重本土和情感体验的作家,文学创作本身就是对乡土记忆和生活体验不断深入和丰富的省察与思考。乡土情怀也是每一个诗人、作家创作中最为幽深的历史文化积淀和生命情结。正因为如此,李建军在《论西北第三代小说家》里曾指出,石舒清“他们的小说都具有宁静和内省的性质,常常通过创造一种静默的意境,来彰显人物内心的喧响”。

石舒清自己曾经谈到,西海固“我所喜爱的回族生活,包括它的风俗习惯处处都浓浓地渗透着博大精深的宗教文化,故而折射出的内涵必定是深远的。我想这也是我一直以来还在不断写回族平凡的生活的缘故。”所以,我们得特别强调,对于《果院》这篇作品深层情感和内在精神的理解,必须尊重和了解,有信仰的回族人日常生活里本身贯穿了宗教的自律要求,每一个真正的回族人身上都体现出深厚的宗教情怀和精神品行。因为对于所有的回族人来说,遵守《古兰经》教义和“哈的斯”圣训是一种自觉的意识和日常规范。从《果院》来说,宗教信仰直接影响耶尔古拜夫妇形成干净、勤俭、节制等生活的习惯和内在品格。这也是为什么我们阅读这篇作品时,发现女主人公活跃的生命情态背后思想情感的节制,不是单纯的儒家伦理的精神压抑,而是宗教信仰带给人情感的内敛和心灵自觉。

同类推荐
  • 审美现代性视野下的林语堂

    审美现代性视野下的林语堂

    本书是作者对林语堂作品的最新研究成果,从现代性的审美视野下,对其作品做了全新的解释,并对其特点作出了比较详尽的阐述。
  • 妞妞(少儿版)

    妞妞(少儿版)

    《妞妞》这本书的主角是一个仅仅活了562天便夭折了的小女孩——妞妞。由于妈妈孕期的一次意外生病,妞妞出生便患有眼部恶性肿瘤,父母给与了最细心的照料,但仍旧无法挽回妞妞的生命。在陪伴妞妞的过程中,爸爸妈妈有欢喜有无助,有下相互扶持有激烈争吵,父亲周国平用感人的文字记录下来,带给读者很多启示。
  • 酒后的信

    酒后的信

    倪匡绝版经典散文集,重新出版!集名《酒后的信》,这个「酒」字,自然是作动词用的。 和以前的《……的信》一样,全是抒发己见的散文,其中有的,可能已一再就一件事发表过自己的意见,但既然一再,自然有它的道理在。 整理稿件时发觉,字裏行间的伤感意味,彷彿又浓了一些,自然,人又老了一年了!
  • 命运描绘

    命运描绘

    我们中小学生必须要加强阅读量,以便提高自己的语文素养和写作能力,以便广开视野和见识,促进身心素质不断地健康成长。
  • 诺贝尔经典文学:鼠疫·局外人(经典收藏版)

    诺贝尔经典文学:鼠疫·局外人(经典收藏版)

    本书收录了文学大师加缪最著名的两本小说《鼠疫》和《局外人》。《鼠疫》是加缪最重要的代表作之一,描写了北非一个叫奥兰的城市在突发鼠疫后,以主人公里厄医生为代表的一大批人面对瘟疫奋力抗争的故事。《局外人》是加缪的成名作,堪称20世纪西方文学界最具划时代意义的小说之一,“局外人”也由此成为整个西方文学(哲学)中最经典的人物形象之一。
热门推荐
  • 绝地重生:废柴天才傻傻分不清楚

    绝地重生:废柴天才傻傻分不清楚

    重生前她是冷酷无情的冷血杀手,阴差阳错下她进入了一个不知名的身体。除了爹娘所有人都嘲讽她、打压她、嫌弃她,只因她是一个没用的废柴。好!既然你们要打压她,就等着赔了夫人又折兵吧。不过......她来这可不是为了谈恋爱的,为什么一堆人只追她一个?!明明人家谁都不怎么搭理呢......
  • 北城之尘

    北城之尘

    一座宁静的小城,一群安逸的人。表面的静谧永远是秘密最好的伪装。当尘封多年的秘密被揭开,当所有温暖都淬练成锋利的冷箭,我们该如何一如既往的生活?黑夜来临,只有向着希望前进。这是一个关于爱的故事。
  • 傻妹子的终极幻想

    傻妹子的终极幻想

    这是一个注重心路历程的修行故事。如果离开熟悉的环境,被自己最信赖的人欺骗,被当成一件工具。会有选择去原谅的,去完成他们赋予的使命,这样的人真的存在吗?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
  • 快穿之听说我是恶毒女配

    快穿之听说我是恶毒女配

    一场车祸,珩甜不但穿越了,还得到了一个叫“001”的系统。她的任务只有一个:穿越10个世界,阻止女主谈恋爱。嗯?听说女主不但要谈恋爱还要开后宫?没关系,我们的口号是:拿起FFF团的旗帜,烧死一对是一对!很久以后,珩甜才知道,原来自己拿了一个恶毒女配的剧本。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
  • 灵魂煮爱

    灵魂煮爱

    眼睛在这里恳请各位读者,喜欢情感,爱情文章的,花一丁点时间,多看几章,如果几章过后没有吸引到您,请给予批评,眼睛会加倍努力的。谢谢——这是一本演绎生活感情的文章,叙述对感情,命运的无奈。表达主角为爱情奉献灵魂,和深如骨髓的情感,人生不如意十之八九,而爱情,是所有人都需要选择的无答案题,只能在诸多可能里随波逐流。
  • 沉溺光影

    沉溺光影

    我的世界好像因为你而有了光,但是我才发现即使我沉溺在光中,那光依旧不属于我。
  • 召唤水浒救大宋

    召唤水浒救大宋

    靖康年间女真人先灭大辽,随后饮马黄河,在他们的刀斧之下,大宋一百六十七年的江山断绝,二帝沉沦,陷为下虏,公主妃嫔,贱犹娼妓,一嵎江南,留下的只有卑下无耻,就把自己的头伏于膝下,从此打断了汉人的腰。当寒风吹过黄河,金兵就要押着宋朝君臣远上漠北的时候,赵榛重生而来,带着上天赐给的福运,舞动爪牙,要把这一切重新书写。
  • 女鬼大人请留步

    女鬼大人请留步

    一栋死人住过的危楼,一架通往黄泉路的死亡班车,下一站是吾岗城。刚大学毕业的我在外找工作四处碰壁,经济条件不太宽裕,就和别人一起合租,结果却住进了一栋恐怖的鬼楼。当活人和死人住在一起,一件又一件惊悚怪事接踵而至,频频发生。隔壁的白衣女孩、楼底下的死人、墙壁上的血印···,午夜的幽怨哭泣声,是那冤死的女鬼发出的悲鸣。“死人禁区,生人勿进。”我从噩梦中惊醒才发现自己住进一间可怕的鬼楼,暮然回首,却发现阴曹地府的大门就在眼前展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