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30443800000010

第10章 千年忧患(2)

公元九六七年,朝廷即令沿河地方官吏兼本州的河防使,专门负责治河,对玩忽职守的官吏一律严惩,通判、司封郎中姚恕因为没有及时上报河情被处死。宋太祖赵匡胤还下诏收集“疏导广策”,征发士兵协同民工治河。太宗以后,调集全国军队治河已成惯例。真宗时又规定,治河官吏每两个月巡察一次大堤,在夏秋发洪水期间虽任期已满,亦须待水落以后可去职他任。且严令禁止私渡黄河,“民素悬舟济行人者,籍其数毁之。”神崇设立“疏浚黄河司”,配备几百只船,清理河床淤泥,由宰相王安石主管治河事务。哲宗置“治河司”为专门治理黄河的机构。这种殷切的目光,神奇般地注视着黄河,携带着忡忡忧虑探询着滔滔黄水,探询着一种宏大的社会心理走向终点。

中国历史上,除去少数几次政敌入侵、天下大乱外,其余绝大多数唇枪舌剑,各种政治派别和势力集团因利害关系常犯嘀咕,纷纷在皇帝眼前阐述危害,规划方案。北宋围绕治河引发了政坛上关于“北派”与“东流”的大论战,论战的双方辩手是政坛上的保守派和革新派。因为从庆历八年黄河决口到靖康二年北宋灾亡的八十年间,黄河河道不时变迁,时而北流,时而东流,围绕着如何修堤治河,“北派”与“东流”的上层领导集团内部各持高见,争论激烈。

政坛上的风云人物,例如王安石、范仲淹、张问、文彦博、司马光、苏轼、苏辙、蔡京等,都义无反顾地卷入了这场争论。他们之间到底争论什么?又为何争得天昏地暗?弄得仁宗、神宗、哲宗三代帝王筋疲力尽,寝室难安?皇帝听烦了,耳朵里再也容不下杂音;连篇累牍的奏章看烦了,眼睛有点痛。好了,不要争了!使出看家本领,罢相贬官。李仲昌等被流放;王安石在旧党一片激烈的反对声中,从宰相的位子上跌了下来。本来东流河道因年久泥沙淤积,河床日高改向北面低处流窜,是自然之势。无论主张东流还是北流的官员,都无一例外地站在黄河大堤上向北张望,认为自己的主张更有利于抵御契丹铁骑的进犯。

轰轰烈烈河争的是非曲直很难争得明白,但不必争论的是,头痛医头,脚痛医脚,永远不能彻底根治水患。

转眼到了明代,历朝历代千年来在治黄事业上有了进展,治黄由治水发展到水沙兼治,出现了令人高兴激动的治河名人。最著名的自然是潘季驯。他三十岁中进士,仕途顺运,直至工部尚书兼左副都御史、南京兵部尚书,不仅治河有方,而且政绩卓著,官声蛮好。他四次任总理河道,主持治理黄河、运河。

潘季驯是个大名鼎鼎的人物。明代前期黄河下游水道紊乱,主流迁徙不定。朝廷把保证京杭运河畅通作为治河方针,采取北堵南流、分流杀势的治黄方略,河患日趋严重。宰相张居正十分信任潘季驯,任命他治理黄河水患。潘季驯提出治河六策,主张固定河道、以沙治河、以水攻河的治理方案,核心强调治河,基本工程措施是筑堤固槽,以堤治河,遥堤拦洪,缕堤攻沙,减水坝分泄特大洪水,改变了历代在治黄实践中只重治水、不重治沙的片面倾向。

值得赞许的是,在他六十九岁高龄时,用他那泥汗淋漓的双手,夜以继日毫不保留地将一生治河经验,著成《河防一览》。潘季驯的这种总结,不是一种洋洋自得的任意炫耀,而是一种极其诚恳的自我总结,自我忧虑,目的是想给子孙后代一个圆满交代和诚恳参考。

潘季驯离别我们太久,只能怅然地看点史料,只能激动地读他留给我们的一大笔遗产。这笔遗产,给中国近现代治黄史带来了几多水气,几多温馨。

一代治河名人潘季驯是有幸的,他的治黄经验被清代康熙王朝所推崇,以至发展到了极致。

康熙皇帝是中国历史上最优秀的皇帝之一,他不满八岁即位,小小年纪遇到了三个横冲直撞的愣汉子,一个是朝廷中最有权势的辅政大臣鳌拜,一个是自恃当初做汉奸引清兵入关有功、拥兵自重于南方的吴三桂,一个是浑身泥沙、令历代帝王切切关心的黄河。十四岁康熙亲政后,做了一番努力,制定了一个捍卫自我尊严的夺权方案,在宫中与几十个满族血统的贵族少年演习武艺,结成心腹。十六岁用计三下五除二除了鳌拜集团,不满二十岁开始向吴三桂开战,花八年时间削平“三藩”。之后,用兵收复台湾、自卫反击沙俄入侵、抗击准噶尔叛乱,进行了一番里里外外的全方位整治,使自己从一个继承者变成了创业者。

康熙皇帝面前的第三个愣汉子,实在难以对付。当时黄河的情景是:

频河郡县,田土尺湮。各地方协济河工,一束之草,赔银数钱,征调繁兴,侵挪万状,河夫工食不能时给,物力已竭,绩用未成。中原重地,人民苦累,半由于此。

康熙初年,由于河患多年失治,到处溃决,尤其是徐州、淮安、扬州三府地方,是大运河航行必经要道,必须在此穿过黄河;同时淮河也于此汇合黄河一道入海。正是这个交汇处,河身淤垫,堤岸崩溃,黄水入海之路阻塞,发生倒灌,冲入淮河,破坏运道。康熙心里非常清楚,这条大清王朝钱粮的供给线受损,每年几百万石南粮便无法输送北京,供给断绝,影响殊大。再者,黄河四处漫溢,淹没耕田,农民失业,像一颗随时爆炸的炸弹会引起社会动荡。他开始研究治河技术。我们可以从一六九二年康熙的一份上谕中看出个大概。那年二月,被劾革职的靳辅再次被任命为河道总督时,靳辅以年老多病推辞而讲的。他的上谕是:

朕听政以来,以三藩及河务、漕运为三大事,夙夜廑念。曾书而悬之宫中柱上,至今尚存。倘河务不得其人,一时漕运有误,关系非轻。

一六七六年,黄河下游再度泛滥,运河河道被泥沙淤死,南北漕运受阻,尽管平叛吴三桂等“三藩之乱”的战争仍在进行,康熙也下定了治河决心。当年十月,康熙命令吏部尽快选出治河能臣,可不拘一格。康熙命任命靳辅为河道总督,主持治理黄河和运河。等到中国的统一局面日臻巩固,康熙便腾出手来大治黄河,不无高兴地说:“今天下无事,治河最要。”在后期的河工上,他以积极的态度从事修治,亲临指点,全面设计。

康熙有过南巡的记载,一生巡视了六次,每次公布的主要任务是治理黄河。虽然也兼有“省方察吏”,了解民情以及笼络争取南方知识分子的目的,我以为这些都是次要的。可以说他每次南巡是去从事治河实践。值得一提的是,康熙在宫中不断研究如何治理黄河,尤其在治河后期,曾一度治理北京附近被称为“小黄河”的浑河,经常亲临指点工事,取得更多实践经验,使他渐渐成为一名治河能手。每次南巡,情景蔚为壮观,先由康熙抉决吉日,选定路线,下谕告知,然后在大臣和警卫的簇拥下浩浩荡荡驾舟而去。各府州县官吏接到通知后,昼夜忙碌,商量接待方案,沿途肉香飘荡,锣鼓喧天,载歌载舞,欢天喜地。康熙每到一地都要关切地问询治河,因为这不是他个人的事,而是国家意志。一六八九年康熙第三次南巡时曾不无忧患地下谕说:

黄、运两河运道民生攸系,朕日切心劳。比年工役,虽渐有绪,而应修应塞,议论纷纭。曩岁巡幸,曾允淮扬士民所请,疏浚下河。兹已兴工,尚稽底绩。……今特诹吉南巡,躬历河道。

这话讲得多妙,讲得沉甸甸,我们读得也沉甸甸。关注民生,改善民生,解决下游水患首要目的是安定民生,他二十八年如一日,关切黄河水患,辛勤经营,令中国历史上任黄河泛滥、甚至以水代兵的皇帝汗颜。

黄河的忧患牵动着康熙的忧患。由于忧患,他有足够的精力南巡六次治理“尚难决定”的黄河水患,而且每次很有收获,受益颇多。由于忧患,他还博闻强记,“凡前代有关河务之书,无不披阅”,结果成为中国历代皇帝中治黄名家,也是特别重视治理黄河水患的一位。这一点一直使我震动,而且我可以肯定,几乎很少有哪个朝代的皇帝能与康熙比一比。他还在一六八四年开放海禁,竟向当时来中国的一批西方传教士学习研究西洋自然科学知识,亲自登上堤岸用水平仪测量水势的高低,而且一有机会就向大臣们讲授传法。在黄河堤岸上设的豪华行宫前,和河道总督们讨论治黄事宜,他不强词夺理,而是注重实践,实事求是,“知者言之,不知者不轻言”。在治黄发言权方面,康熙靠自己发愤学习,真正钻研河工知识,并运用到实践。他反对见风使舵,纸上谈兵,几手每次都发出了准确的指令,指挥若定。一次有人弹劾靳辅用减水坝放水淹没民田,康熙说:“我不认为是这样。靳辅能用减水坝收水放水,这很平常,我认为一定能取得成功。”

一七〇五年,康熙第五次南巡。他亲眼所见的情景是:“初次到江南时,船在黄河两岸,人烟树木皆一一在望。三十八年,则仅见河岸。四十二年,则河去岸甚低,是河身日刷深矣……闻下河连年大熟,亦从前所未有也。”

人们有时也许会想,像康熙这样让中国人骄傲的皇帝,手下有一批官吏替他施政。是的,历朝历代如此。我们说几位治河官员的行为:

先说靳辅。曾任纂修《世祖章皇帝实录》副总裁官,作得一手好文章,后任内阁学士、安徽巡抚,康熙称奖他“实心任事”。水患无情,任务紧迫。靳辅接到河道总督的任命书后,立即从安徽赶赴宿迁总河行署任职,他总觉得宿迁距治河现场太远,将总河行署干脆改设在黄、淮、运三河及洪泽湖的出口交汇之处清江浦。这里是最易出事的地点,到了洪汛期连行署衙门的安全也难保障。

靳辅不辞辛苦劳累,脚踏泥潭,亲自跑遍大河上下千里之地,了解情况,向当地农民求教。他白天与工匠、民夫一同泡在泥里、水里,夜晚住在工地或沿河随处,甚至与夫役匠人等挤在工棚里,在那摇曳飘忽的油灯下,靳辅与陈潢带着一天公务的疲惫,精心梳理着那些水淋淋的小牍片纸。

结合历代治河的利弊得失,靳辅向康熙上奏了著名的治河方略《经理河工八疏》,并且在一天之内上奏皇帝,所谓“八疏同日上之”。《八疏》将黄、淮、运三河当作一盘棋,综合治理,彻底改变过去只顾运道、不顾河道的片面做法,提出五项治理工程、三项保证措施。这些工程与措施包罗了全面疏理河道、协调三河水系关系、保障运河水位,连治河大小官员的选派、钱粮来源、如何免除贪污浪费等都安排妥当。

方案经过反反复复的修改,一六七八年正月,康熙批准了靳辅修改的方案,拨给二百五十万两库银,限定三年完成计划。此后,靳辅栖身在风雨飘摇的临时办公棚里,带领民众进行了一场场撼天动地的黄河保卫战。

靳辅日夜操劳,心力交瘁,常常整个晚上睡不着,胃时时疼痛。三年后,黄河未归故道,受到“革职,戴罪督修”的处分。

一六八四年,康熙皇帝南巡视河,对靳辅赞赏不已,赐以手书的《阅河堤诗》。又命靳辅将治河经验编纂成书,以便后人借鉴,还亲自定名为《治河书》。康熙回北京时,按照惯例应当送驾,康熙对他说:“送我是小事,河道关系重大,料理河工要紧,你不必送我了。”靳辅坚持再送一程,康熙对他说“你随我走了多日,我的心事你也知道了,你的心事我也知道了。”

后来,康熙根据实地考察和反复钻研,提出了自己的治河方略,和靳辅争辩了起来。皇帝谕令,一言九鼎,本该定音。但靳辅不服,他引经据典,讲述了千百年来中河与下河的水势情形、治理得失,坚持反驳康熙的下河治理方案。

一六八八年由于开中河、屯田等棘手问题,靳辅被罢职。四年后,康熙再次起用靳辅治理黄河,靳辅病倒在督运灾粮的黄河船中。他知道自己的时日不多了,忍着病痛写出了几万字的治河未尽方略,上奏康熙。一六九二年十二月,年近六十岁的靳辅死在任所。

其次是陈潢。这是一个曾跟随靳辅十七年、卓越的治河幕后英雄,对靳辅的帮助最大。他是浙江钱塘人,是靳辅的幕友。他在工程开始之前,沿河考察水情,了解河患原委,得出治水先治河的认识。他汲取明朝治黄专家潘季驯“以堤束水,以水攻河”理论,发明了“开引堵决法”、“放淤固堤法”,并创建减水法,开渠调节流量,避免河水冲决堤岸。这些建议全部被靳辅采纳,靳辅至死念念不忘,感激不尽,以至于陈潢先他离开人世时,还怀念他唯一的得力助手。

第一次南巡时,靳辅向康熙呈送陈潢姓名,并为陈潢说了好多好话。一六八七年,靳辅向康熙上疏,力荐陈潢,并让陈潢继承他的职位。康熙赐陈潢佥事道衔。后因屯田一事,陈潢被革去佥事道衔一职,康熙点名问罪,“陈潢本一介小人。通国尽知屯田之说,江南人莫不嗟怨。”陈潢被逮捕押往北京,五年后冤监狱死。

再说于成龙。这个人做官廉洁,颇得好评,但胸襟狭隘,争强好胜,与靳辅在治河方略上合不来,康熙将他们二人召到北京,在故宫里展开讨论,后来他竟然玩起阴谋诡计陷害靳辅。一六九二年出任河道总督后,一改对靳辅的攻讦,全依靳辅的治河方案办理。

举出这几个人的事例,是想说明一个道理,具备高级专业技术之类的拔尖人才,尤其是皇帝信任的人才,周围肯定有一批追随者。可是事实恰恰相反,越是人才,越是正直能干的人才,越是想干一番事业的人才,往往越不能相容于他所处的社会时代。谁都想利用他,谁都不想重用他。中国社会机制就这么奇妙无穷、博大精深,它一方面成就人才,另一方面压制他们,动不动流放、贬谪、遭杀害。平心而论,陈潢在清代治理黄河史上,首推第一,然而良好的动机成了上纲上线的罪证。本来这是一件好事,屯田之议起于靳辅、陈潢,他们想把七州县涸出土地,招民垦种,用以补偿河工巨额开支。可是在那个时代,豪强操纵,官私勾结,狼狈为奸,这种倡议,势必引起他们的反对。康熙不惜人才,想息事宁人。陈潢招致残酷打击,忧愤而死。我想最简单的回答是陈潢的挚友张留野说的那句话:“是时忌功者流,见治河告成,苦无从媒孽短长,适因屯田之事,奸民散布流言,欲阻挠屯政,以利其私,而忌者乘之,得以诬陷矣。”他太出色、太拔尖,能把千年忧患变成万年福地,能把天下之忧集于一身,引起于成龙、崔维雅的忌妒,立意与他们对立争功。

中国几千年间有几个像靳辅、陈潢那样性格憨直、态度倔强而又技术娴熟的治黄名家呢?但性格憨直、态度倔强、技术娴熟之类往往既构不成社会号召力也构不成自我防卫,真正厉害的是奸佞小人,他们感觉不到忧患是什么?只看到这些人对他们的生存构成了威胁。

在近代中国的文化史上,刘鹗算得上一位奇才。论文学,一本不厚的《老残游记》名列晚清四大谴责小说之首;论学术,一本《铁云藏龟》开中国甲骨文研究的先河;论政绩,光绪十四年治理黄河郑州段的决口,让他闻名全国并步入政坛。

当时,黄河在郑州决口,下游大水成灾。更换了几次治河人员,也无法使缺口合拢。清政府调来了广东巡抚吴大徵。向来以懂水利自命的刘鹗,听到了这个消息,关闭了上海的印刷厂,北上投奔吴大徵,参加治河工作。

同类推荐
  • 醉金陵

    醉金陵

    民国时期,在阵局动荡的年代,一段纠葛将两人缠绕在一起。重现旧时繁景,爱上一个不该爱的人,终其一生不过一首秦淮景。
  • 三国之博弈天下

    三国之博弈天下

    事成天人各两开,命里三分皆由天。世事如棋人如子,我命由我天奈何。这是一位后世人在汉末乱世谋得一席之地,和群雄英杰博弈天下的故事。
  • 大周武将

    大周武将

    正经简介:周历六年,定远将军府阖府上下一百八十三口男丁加上两百四十一个女眷一夜之间被人悄然杀害。二十年后,一男子从遥远的边塞披着风尘而归。不正经简介:等下,敢歧视狗子?哼,狗子也是有狗权的,走着瞧。说的就是一个帅气男青年重生成了狗子,又重生成了狗子主人的故事。
  • 大宰相

    大宰相

    本书描写二十一世纪财务精英赵和穿越万历末年,利用自己的财务知识缓解明末财政危机。同时投身魏忠贤打压东林党,最后走上权利高峰的故事!赵和语录:不想当皇帝的宰相不是一个好会计!
  • 三国之天下一统

    三国之天下一统

    不要觉得我出身低微你们就可以小视我!不要觉得我现在很弱小你们就可以小瞧我!不要觉得我一向声名不显你们就可以肆意无视我!事事都无绝对,风水自当轮流转!等我崛起之时,麾下谋臣武将让尔等不寒而栗,届时黄袍加身,我自当君临天下,不过在那之前,我会先将你们这些小瞧过我的蝼蚁一一碾碎!我刘丰,既然来到这三国乱世,不做一回皇帝至尊,怎么对得起穿越一回?
热门推荐
  • 谪芳

    谪芳

    做为资深水利工程师一朝身死穿越又死一回再重生人生重来自得抛弃悲剧本不发挥看家本领出逃等什么?路遇小伙挟带出逃从此人生点上光明灯颜娧:女人没点底气,将来要遭罪的!承昀:怎看都没点娃范,披着羊皮的狼?爽爽文,生活不易,书里寻欢欣
  • 深海无路之裂变

    深海无路之裂变

    成长中一点点的伤痛长大后都会变成一个人一生中无法愈合的痛,你有,我有,她也有。
  • 泪落樱花舞

    泪落樱花舞

    再见樱花,在遇见你,又是在雨中,那日,雨蕴春意,飘飘洒洒,山,也就显得格外的空灵
  • 一人之帝

    一人之帝

    “等我以后成为皇帝,我要守护你,还有一统整个神州大陆。”太子江哲抱着心爱的女人,说出了自己的理想与抱负。这是传统武侠的世界,但是与武侠不同的是存在三门逆天功法《嫁衣神功》、《血魔大法》还有《吸星大法》。相传同时修炼三门功法,大成之后便可长生。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
  • 极品修仙...more

    极品修仙...more

    一次巧遇,一次意外,他得到了一只神秘戒指,他的人生开始变得精彩非凡。黑道激情,修仙能力,美女诱惑。从一名学生,到一个黑道皇帝,再到奋战神秘强者,而到修真界的各种惊险奇遇,他的一切都变得富有挑战性,为了生存,他不得不不停的提升自已的修为,他到底是上天的一步棋子,还是冥冥之中的一丝变数呢?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
  • 疯丫头的恋爱物语

    疯丫头的恋爱物语

    他找了她12年,而她就在他身边他却不知道,12年前因为意外他们没有在一起,12年后他们还能在一起吗?
  • 女儿,就嫁给他

    女儿,就嫁给他

    作为女人,我们曾经被追捧过,被抛弃过,流过泪,也受过伤。回首往昔,荣华缠身的达官贵人,他们左拥右抱,锦绸翩翩的人臣君子,他们三妻四妾,就连辞赋横飞的文人墨士,也偶尔弃却笔砚,东奔西走,寻花问柳......时光的钟摆不会停歇,达官君子早已灰飞烟灭,文人骚客也只剩惘然叹息,到头来,空空寂寥,就连一纸历史遗书,也尽记了男人的雄图霸业,风流往事,后人也因此而称赞王朝的兴盛,讴歌奔龙的传人。试问,谁还会记得那些烟柳桥台上招展的舞姬,绿巷红亭中洒落的女红,甚至郎中医阁里堕落的死腹胎儿,和那些幽怨而又悲怆的哭泣女声?青春是一条人人必经的幽径,唯独女人,你为何屡遭坠落?时至今日,我们追捧时代的开放,恋爱的自由。炽热的情感让我们麻痹了理智,未婚先孕已经不再是什么罕事,而敏感的社会却无情的逼迫我们一遍又一遍的摧残自己的身体。终有一天,我们猛然发现,昨日的健康已经不在,青春的华丽也只剩一副沧桑岁月尚未完全吞噬的空壳,那一天,我们哭泣,我们伤心,我们更懊恼......擦干眼泪,顿生怨恨。怨男人的无情,怨世情的冷漠,怨父母为何生的我这女儿之身,进而,引得自己也开始轻贱自己。女人,到底怎样才能得到保护?
  • 仙界轮回

    仙界轮回

    少年莫凡,身具大五行混沌灵体,为寻长生,坚定的踏上漫漫修仙之路。虽极有慧根,无奈进级困难,那就学炼丹,学制符...让一切不可能变为可能。修仙路上有热血的兄弟,有冷酷的敌人,有险死还生的奇遇,也有红颜知己的绕指柔情。莫凡以大毅力,大气运冲破天地桎梏,破险境,斗异族,九劫飞升,终成神话。这是一部描写细致修仙的书,是一个玄幻爱好者的童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