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30443800000002

第2章 悲伤关山(1)

在中国文人的心目中,翻越关山如同西出阳关、路过火焰山一样,凝滞,沉重,盈满泪水,充满悲伤。

一出阳关,就会有一种别情离绪袭上心头,“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阳关三叠的惆怅之声,浸润着我们的血液。火焰山横亘在新疆吐鲁番盆地中部,在古代诗人眼里,火焰山突兀、赤焰、酷热,地处荒蛮,望而生畏。尤其是不朽的名著《西游记》,给火焰山披上了层层神秘色彩。

关山,横亘在我的家乡张家川县东部,亦是一个不朽的存在。它的不朽,不在于拥有精致的庙宇,而在于它总承载悲伤的诗文,承载古老驿道的血雨腥风,承载一个民族的生命进程。自先秦以来,它静静地躺在那里,目睹了多少世事沉浮、人间沧桑。岁月如梦如幻,历史的变数抹不去人类千古的足音。

在老辈人的眼里,关山似乎是一个遥远而可怕的梦。那时候,在闭塞的村子里,敢于走出去闯荡天下的人是最勇敢有本事的,他们的第一站是翻越关山,到关中做点小本买卖,抑或为陕西人割麦子,凭自己的力气,流血流汗,换来一些养家糊口的血汗钱。

在这里,关山已成为地理上的极限,过了关山,便意味着一种人生意义的翻越,意味着背井离乡的凄惨。

历代诗人的山水情怀和千古诗句都与关山密不可分,古代文人上关山,自然十分艰苦。他们只能凭着两条腿,爬山涉溪、攀藤跳沟。当时的山,道路依稀,食物匮乏,文人学士都不强壮,真不知如何在山上苦熬苦捱。一九九四年夏天,母亲患病住院,我回老家看望,病情好转时,足迹踏遍了关山。这里恰好是陇人进入关中的必经之地,改写中国历史的秦始皇的祖先正是从这里进入陕西,其后在不远的凤翔崛起,东进中原统一了六国。这次探访为我探究这座蕴涵神秘色彩的大山,提供了一个广阔的视野。

我是吟唱着东汉著名的天文学家、数学家、文学家、艺术家张衡的《四愁诗》上关山的。

我所思兮在汉阳,

欲往从之陇阪长,

侧身西望涕沾裳。

美人赠我貂襜褕,

何以报之明月珠。

路远莫致倚踟蹰,

何为怀忧心烦纡?

这首诗写于东汉顺帝永和二年,张衡当年六十岁,正在任河间相的位置上。顺帝时国内阶级矛盾激化,官逼民反,民不聊生,农民起义的浪潮此起彼伏;边境战争时起,危机四伏。内忧外患,朝廷昏庸,政治腐败,民怨沸腾,给张衡在思想上以沉重的压力。他感到满腔热诚被泼上了冷水,忧国忧民而又无从报国。苦闷,压抑,悲愤,哀叹,忧心忡忡,百感交集,歌而为诗,写下了千古传颂的《四愁诗》。

在上关山之前,我时常关注有关这座大山的事迹。关山又叫陇首、陇坻、陇坂,“秦陇锁钥”,“陇右门户、关西要隘”,自古以来是中原与西北的天然屏障。形如长龙,首伏宁夏,尾落甘陕,自北向南逶迤而下。关山横阻于甘陕间,在北段称为六盘山,南段古称为陇山,是泾河、渭河、略阳川水和葫芦河的分水岭。陇山又叫陇头,是张家川与陇县的交界处,因山上古代设关隘,今通称为关山。

其实,关山是华夏民族的脊梁,伏羲、女娲、炎帝、轩辕先后在这座大山的两边诞生、繁衍生息,他们举行盛大的庆典,祭祀关山,以至于关山成为国山。关山当时为吴山、吴岳,只是后世东方的四岳、五岳之名渐起,关山逐渐被遗忘了。

自古以来,关山是东西两侧交通的障碍。为了消除这种障碍,人们执意要在关山河谷地带伐木开道,凿通了贯穿陇山的多条道路,这些古道在汉唐时期构成了丝绸之路的重要组成部分。元鼎五年十月,汉武帝刘彻在凤翔祭祀五帝,在大臣的提议下翻越陇坂视察民情。汉武帝乘着华贵的马车西巡,随行的千乘马骑,前呼后拥,好不威风。不久在陇坂地界,遇到了雷雨天气,霎时电闪雷鸣,风雨交加,因此,陇坂被称为“大震关”。过了关山,来到了张家川,伟大的史学家司马迁将此事记载于史册,这座大山开始了它的大震荡、大悲伤的文化历程。

陕甘之间,“驻步皆山,崎岖逼仄”,“山川复沓,歧路纷纭”。“陇山东西百八十里,登山巅,东望秦川四五百里,极目泯然。山东人行役,升此而顾瞻者,莫不悲思。”《三秦记》曰:“其阪九回,不知高几里,欲上者七日乃越,高处可容百余家,下处数十万户,其上有清水四注。”古代四方行旅登上陇坂,往往徘徊瞻顾,凄凉、悲壮涌上心头,历代流传歌咏关山的诗篇上千首。这些诗歌上起汉代乐府民歌,下至明清文人作品,都表达了一个共同的主题:苍凉悲壮、生离死别。

在先秦时期,它的文化浓度很高,编入《诗经》的那几首《秦风》,据专家考证有六篇是秦人在关山西侧生活的写真,比较全面、概括地反映了秦人的经济文化动态与社会生活状态,是我们了解秦早期文化的一面镜子。直到今天,我们吟诵“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时,还会令人心驰神往。那时,秦人在关山放牛牧马、学种耕稼、防御西戎,他们的这种进取精神便成了中国古代文学的源头之一。

到了魏晋南北朝时期,关山一下子变得哀婉悲怨、苦寒思乡。“陇头流水”几乎成了世世代代文人悲凉、愁苦、思乡、送别的文化符号,就这样堂而皇之地进入了中国文化史。在北朝社会,每次战争人口争夺转徙道路,因而在北朝民歌中出现了不少反映流亡生活的怀土思乡之作。山峰入云,九折盘旋,山间流水如泣似诉,往日东南旅行者至此,山高难越,水声呜咽,几乎肝肠欲断。晋魏有“陇头歌辞”三首传世。

《陇头流水歌辞》写到了流离道路的凄苦境况:

西上陇坂,羊肠九回。

山高谷深,不觉脚酸。

手攀弱枝,足逾弱泥。

写得最悲壮动人的是《陇头歌辞》三首:

陇头流水,流离山下。

念吾一身,飘然旷野。

朝发欣城,暮宿陇头。

寒不能语,舌卷入喉。

陇头流水,鸣声幽咽。

遥望秦川,心肝断绝。

民歌是民间民生的呼吸。本该天道酬勤,民心向上,激昂奋发是民歌的主旋律,哀叹诉苦向来处于次流。但政治斗争的残酷性,鲜血淋漓的连续战争,造成百姓在生命形态和生活方式上都以悲伤垫底。

哀怨凄凉,又慷慨悲壮。艰险,它的崎岖,乃至于它的阻断,都承载着太多的悲苦和无奈。对一身孤旅者而言,离开繁花似锦的大长安,潺潺的流水好像深秋的落叶,带去的唯有连绵思念。登上陇山,也就意味着背离了故乡。陇头,在他们眼里,就仿佛是人生的绝路和尽头。

在历史上,南朝文人的地位看起来很高,只要诗文写得好,便可加官晋爵,平步青云。他们主要陪皇帝、王子谈论学问,诗文唱和,写一些娱乐性、歌德性的文字。南朝的皇帝如宋文帝、齐高帝、梁武帝、梁间文帝、梁元帝、陈后主等,都十分爱好文学,文化修养也比较高,这是南朝文人的幸运。如梁元帝《陇头水》:“衔悲别陇头,关路漫悠悠。故乡迷远近,征人分去留。沙飞晓成幕,海气旦如楼。欲识秦川处,陇水向东流。”陈后主关于陇水共写了好几首:“陇头征戍客,寒多不识春。惊风起嘶马,苦雾杂飞尘。”“塞外飞蓬征,陇头流水鸣。漠处扬沙暗,波中燥叶轻。地风冰易厚,寒深溜转清。登山一回顾,幽咽动边情。”“高陇多悲风,寒声起夜丛。禽飞暗识路,鸟转逐征蓬。落叶时惊沫,移沙屡拥空。回头不见望,流水玉门东。”徐陵的《关山月》写得很悲伤:“关山三五月,客子忆秦川。思妇高楼上,当窗应未眠。星旗映疏勒,云阵上祁连。战气今如此,从军复几年?”

流离失所,从故乡来到异乡,不仅仅是一种生存空间的移位,更是心灵归属感的转换。刘昶是南朝宋文帝刘义隆的第九子,一直在政局动荡中长大。宋文帝被他的长子所弑,长子又被三弟所杀,以致民间流传开了这样的歌谣:“遥望建康城,小江逆流萦;前见子杀父,后见弟杀兄。”这个三弟就是刘昶的三哥。三哥疑神疑鬼,以为九弟要夺他的王位。刘昶为了保全性命,急忙投靠北魏。身份的不同和政治斗争的需要,使得北魏待他不薄,先后为他嫁给了三个公主,还封了一连串的官衔。为了排遣忧愁,他纵马奔关山,触景生情,便有了《断句》诗:“白云满鄣来,黄尘暗天起。关山四面绝,故乡几千里。”

流亡生活的怀土思乡之情,流露着一种绝望的悲哀和愤激。公元五五〇年,庾信以萧梁右卫将军的身份出使西魏。孰料这是与故乡的永别。到达西魏首都长安不久,他被告知萧梁国已经灭亡了。庾信是南朝的大诗人,社会名流,他十五岁做了昭明太子萧统的讲读,十九岁升为简文帝的抄写学士,西魏要留他在长安。他在拒绝魏人诱留时说:“风俗既殊阻,山河不复论。”(《将命至邺》)祸不单行,西魏灭亡后,继之的北周还是不让他走,授予他骠骑大将军、开府仪同三司。惨厉肃杀的战争气氛,迥异于江南的北地风光,凄壮悲凉的胡笳羌笛,梁朝君臣的衰败之象,无不激起诗人的乡关之思、家国之恨和无可奈何的哀叹。在远离故乡二十多年期间,庾信偶尔也来到关山,排遣思乡之情,写下了《咏怀》一首:日色临平乐,风光满上兰。南国美人去,东家枣树完。抱松伤别鹤,向镜绝孤鸾。不言登陇首,唯得望长安。

和庾信同时代的王褒,原是梁朝重臣,随元帝降于北魏,他写了《关山篇》:

从军出陇坂,

驱马度关山。

关山恒掩蔼,

高峰白云外。

遥望秦川水,

千里如长带。

好勇自秦中,

意气多豪雄。

少年便习战,

十四昂从戎。

辽水深难度,

榆关断未通。

一座山脉,引起了古人无尽的凭吊和感慨,激发了文人学士的才思和遐想,不少华章文采从这里流进了中国文学的皇皇巨著,还留下了一连串的文化思考。关山是历史的积淀,蕴藏着中国千百年来的活动痕迹和悲剧的体验,关山是演绎历史悲喜剧的大舞台,存在着永远发掘不尽的文化底蕴,值得我们去追思和体味。

相对于山川,中国历代的大诗人走过的地方很多,他们总会附山水以人的感情,评点谈笑,寄一片赞语,是古来的雅兴。但是,他们只要到关山,忧郁与悲伤、焦虑与挂念,种种伤感情绪纠结在心头,心情异常沉重。关山几乎成了边关的代名词。虽然他们身处不同的时代,却留下了相同的诗文,这种整体性的哀叹在中国文学史上是极为罕见的,也在世界文学史上是一种奇迹。

汉唐盛世,丝绸之路,是华夏由西北通向“外国”的唯一大道,驿骑追逐,犹如闪闪的星星飘过天河。“驰命走驿,不绝于时月”,“使者相望于道”,这些稀稀疏疏的记载,是关山畅通繁忙的形象写照。

公元七四九年初冬,三十五岁的岑参应安西李度使高仙芝的邀请,赴安西幕府(今新疆库车)任掌书记。岑参离开京都长安,在翻越陇山时遇见了在高仙芝幕中任职的宇文判官。两个人即将一起共事,自然有很多话要说。宇文判官介绍了去安西的险恶和艰辛,岑参听了宇文判官的描述,写诗相赠:

一驿过一驿,

驿骑如星流。

平明发咸阳,

暮及陇山头。

陇水不可听,

呜咽令人愁。

沙尘扑马汗,

雾露凝貂裘。

……

这是岑参翻越关山时写给宇文判官的一首诗。他表示从政“万里”,只为国事,孑然“一身”,毫无“所求”。“塞桓”之苦,我也深知,丈夫志向,岂为“妻子”?表达了报效朝廷、建功立业的雄心壮志。

杜甫是中国家喻户晓的大诗人,自二十岁起走出书斋生涯,开始在全国各地壮游,先南游吴越,后北游齐赵。唐天宝三年,他先后和李白、高适相遇,三位大诗人一同畅游开封、济南等地,结下了深厚的友谊:“醉眠秋共被,携手日同行。”他们时而呼鹰逐兽,打猎取乐,时而登高怀古,饮酒赋诗。

天宝十四年,安史乱起,长安沦陷,唐玄宗便对天下江山作了一翻简单的政治安排:儿子李亨守卫黄河流域,另一个儿子李璘守卫长江流域,李亨已经封为太子,李璘已被封为永王。此时,李白正在庐山,杜甫不幸被俘,历尽艰辛,逃到凤翔,谒见肃宗,他被任为左拾遗。长安收复后,随肃宗回到京城。在任谏官左拾遗这个从八品时,杜甫频频上疏,痛陈时弊,上任不到半个月,就因抗疏营救房琯而触怒了肃宗皇帝。

房琯本是唐玄宗旧臣,安史之乱发生时跟随唐玄宗从长安逃到四川,是他建议任命李亨为“兵马大元帅”,主持平叛收复黄河流域的,后来李亨在正式即位后,房琯把玉玺护送到灵武交给李亨,对此李亨很感激,十分器重。判军攻陷长安后,他自告奋勇率军反攻长安,结果大败而归,让唐肃宗十分生气。有人趁机挑拨,说房琯只忠于唐玄宗,对唐肃宗有二心。这样,触动了唐肃宗心中永远的痛,便贬斥了房琯。

杜甫却不明白个中底细,不懂得“一朝天子一朝臣”的事体,坚持任人为贤、唯才是用的标准,书生气十足地和皇上辩论“罪细不宜免大臣”的道理,唐肃宗正在气头上,听到后交“三司推问”。幸亏杜甫平日给人印象不错,大家都来替他说情,唐肃宗顺势把杜甫贬为华州司功参军。

乾元二年,关内大旱,人民流离失所,再加上残酷的官场斗争无情地粉碎了他的幻想,杜甫感到万分绝望。秋天到了,他干脆弃官,从此走上了日甚一日的苦难。他受尽种种折磨,用枯瘦的手蘸起浓墨,来记录盛唐这个伟大的时代如何走向没落。杜甫带着一家人,踏上了崎岖的山间小道,他来不及停留,风餐露宿,历尽千辛万苦,翻过巍巍关山,寓居秦州,开始了他的又一次失意生涯。

对于杜甫为何要翻越关山,千百年来人们十分关注其中缘由。有人说杜甫当时在华阴四顾,见北有朔漠,东有叛军,南有秦岭,只有西边比较清静,只好向西逃难;有人又说杜甫当时有亲戚在秦州,于是前来投奔。

在我看来,在他之前,王勃、王维、卢照邻、岑参、高适、王昌龄他们翻越关山,有咏怀的诗句,让杜甫怦然心动。为何不亲自去呢?他不怕关山难越,不怕长途苦旅,在关山间周旋,写出布满悲伤的诗句,在朋友间传观吟唱。这是理性的思考与选择,是文人的禀性与重塑。他叹息道:

满目悲生事,

因人作远游。

迟回度陇怯,

浩荡及关愁。

水落鱼龙夜,

山空鸟鼠秋。

西征问烽火,

心折此淹留。

关山重重,水声呜咽,道路险峻,曲折盘旋,是历史上有名的难越之山。“陇头路高,水流其上。百折呜咽,九回惆怅。万里征人,千年旅客。东指长安,西接张掖,陇头林密,水流其内……水流呜咽,人行彷徨。征夫堕泪,征妇断肠。”(胡缵宗)关山明月依旧,世事全非,战争笼罩了整个关山,杜甫是最敏感的诗人,是沦落天涯的诗人。他感叹世事沧桑,生不逢世,才不济世,全诗意境苍凉,沉郁悲壮。

壮志难酬,怀才不遇,杜甫陷入了无边的苦闷与激愤的感情漩涡里。杜甫每天徜徉在秦州的山山水水之间,尽管内心的煎熬有所缓解,但时局的艰难与贫病的变故使他更想念昔日挚友,关山把他们隔绝得太久了。

他想起了李白、高适,他们在关山的东面做什么。日有所思,夜有所梦。在秦州,杜甫连续几个晚上梦见李白。每当噩梦惊醒,心中悲伤不能入眠,他点上灯,翻开发黄的书页,读起了李白的诗来:“秦水别陇首,幽咽多悲声。胡马顾朔雪,躞蹀长嘶鸣。”“肠断非关陇头水,泪下不为雍门琴。旌旗缤纷两河道,战鼓惊山欲倾倒。”夜深人静,寒气逼人,无边的怅惘与孤独,杜甫随口吟出了《梦李白》:

死别已吞声,

生别常恻恻。

江南瘴疠地,

逐客无消息。

故人入我梦,

明我常相忆。

君今在罗网,

何以有羽翼?

恐非平生魂,

路远不可测。

魂来枫林青,

同类推荐
  • 权倾南北

    权倾南北

    离乱之世,人如尘埃,随风不随己。无意穿越为白袍军老卒后裔的奇葩小白领,当务之急不是如何雄心壮志、一统天下,而是如何在这个时代保全性命。这时代有杨坚、李渊、尉迟迥,枭雄无数;这时代有萧氏、陈宣华、张丽华,美人如玉;这时代有淮上、建康城、洛阳府,长槊穿云;当然也有陈后主、宇文赟,荒唐君主······当身后白袍铁骑滚滚跟上的时候,李荩忱霍然回首。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老书《倾宋》三百万字已完本,可以先品鉴哦
  • 游遍唐朝

    游遍唐朝

    新人试稿,请勿轻易入坑,勿喷,谢谢。这句话是为了凑字数的。
  • 诗人性格与政治追求的矛盾

    诗人性格与政治追求的矛盾

    屈原,古今中国失意文人的精神偶像。大凡文人都想知遇明君,实现理想抱负,有所作为成就,流芳后世。成则意气风发、志得意满;败则孤芳自赏、愤世嫉俗。然超越屈原精神境界者不多,屈原是后世文人精神上一座永恒的丰碑。
  • 四海惊涛

    四海惊涛

    当海盗威胁统治,要剿。当海盗建国,当灭。当无数族人被屠,无视。当林统回到明代,谁为这些买单。
  • 许倬云说历史:现代文明的成坏

    许倬云说历史:现代文明的成坏

    许倬云先生以宏阔的视野与通俗的语言,高屋建瓴地描绘出一幅现代文明的全景图:从宗教革命到民族国家的兴起,从启蒙运动到工业革命到近代资本主义大发展,提纲挈领,要言不烦,勾勒出现代社会的形成及发展,反思了文明进步的得与失,展望了人类的前景。
热门推荐
  • 阎王,站住

    阎王,站住

    她从不停止胡闹,他却永无休止包容,即使叛逆天下。他不知为何,直到恢复记忆,原来他爱她千年。她若不在,我便弃三界,自毁仙根,与三界绝缘。哪怕是十八层地狱,我必以身相随。她——你若弃三界,自毁仙根,就是与我斩断情缘,那便永世相见。如若爱我便等我,哪怕孤独三生三世!--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
  • 惹祸逃妃太狂妄

    惹祸逃妃太狂妄

    又懒又爱钱她穿到古代和亲,新婚当晚饿得前胸贴后背,狠吞虎咽塞点心竟然被一个帅哥喊停。正当她误认为帅哥是夫君时,不知哪里又冒出两个美男,弄得她一头雾水。额滴神,到底谁才是她的夫君?
  • 您家王妃又又又翻车了

    您家王妃又又又翻车了

    【1V1双洁】肤白貌美的某大小姐,有钱有颜有能力,小日子也是滋润的不得了可谁成想,她,二十一世纪的人生赢家,居然穿越了!!!居然穿成了将军府唯一的嫡女!爹疼娘爱,上面还有三个哥哥宠着苏棠的日常除了吃饭睡觉,也就剩下日常装逼了可谁能告诉她,这个突然冒出来的未婚夫是个什么鬼东西啊?
  • 异界之龙印初现

    异界之龙印初现

    对于女孩来说是一个小小的承诺。正因为这个小小的承诺,导致人魔两界腥风血雨!!
  • 一叶永恒

    一叶永恒

    九天大陆,宗门林立,强者无数。大陆之人,崇尚武道,以灵气修炼,感悟天地。传闻,修至巅峰,可达永恒!
  • 飞向蓝天

    飞向蓝天

    被称为篮球天才少年的王浚奇,在带领风华中学篮球队称霸全国高中男子篮球联赛三年后,曾经为情所苦的他开始进入大学生涯,他会如何选择他的人生?
  • 爱情公寓之永远的快乐

    爱情公寓之永远的快乐

    大力从柏林回来了,赵海棠和咖喱恋爱了,小小布也有两岁了,他们搬进了一栋新的公寓:爱森公寓
  • 剑垒情关

    剑垒情关

    不论军民商旅,进入河西四郡,必须在兰州换路引,由军政府陕西行都指挥使司有关签证,方能通行无阻。兰州镇远门外,镇远浮桥,是黄河唯一的一座桥。桥南,是河桥巡检司与测泛局。巡检司负责查验过桥人的路引,查缉奸究,审验西域三十大国贡使的勘合符节印鉴,管制出入本地区的番羌、回、蒙各族士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