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30453100000014

第14章 真诗

二十年前新诗开始发展的时候,胡适之先生写了《北京的平民文学》一篇短文,介绍北京的歌谣(《文存》二集)。文中引义国卫太尔男爵编的《北京歌唱》(一八六九)《自序》,说这些歌谣中有些“真诗”,并且说:“根据在这些歌谣之上,根据在人民的真感情之上,一种新的‘民族的诗’也许能产生出来呢。”胡先生接着道:现在白话诗起来了,然而做诗的人似乎还不曾晓得俗歌里有许多可以供我们取法的风格与方法,所以他们宁可学那不容易读又不容易懂的生硬文句,却不屑研究那自然流利的民歌风格。这个似乎是今日诗国的一种缺陷罢?胡先生提倡“活文学”的白话诗,要真,要自然流利;卫太尔的话足以帮助他的理论。他所谓“生硬文句”,指的过分欧化的文句。

但是新文学运动实在是受外国的影响。胡先生自己的新诗,也是借镜于外国诗,一翻《尝试集》就看得出。他虽然一时兴到的介绍歌谣,提倡“真诗”,可是并不认真的创作歌谣体的新诗。他要真,要自然流利,不过似乎并不企图“真”到歌谣的地步,“自然流利”到歌谣的地步。那些时搜集歌谣运动虽然甚嚣尘上,只是为了研究和欣赏,并非供给写作的范本。

有人还指出白话诗的音调要不像歌谣,才是真新诗。其实这倒代表一般人的意见。当时刘半农先生曾经仿作江阴船歌(《瓦釜集》),俞平伯先生也曾仿作吴歌(见《我们的七月》);他们只是仿作歌谣,不是在作新诗。仿的很逼真,很自然,但他们自己和别人都不认为新诗。——俞先生在《欢愁底歌》(《冬夜》)那首新诗里却有两段在尝试小调(俗曲)的音节;不过也只是兴到偶一为之,并没有尝试第二次。

“九一八”前后,一度有所谓大众语运动;这运动的一个支流便是诗的歌谣化。那时有些人尝试着将所谓农民大众的意识装进山歌的形式里——工人的意识似乎就装不进去。这个新的歌谣或新诗只出现在书刊上,并不能下乡,达到农民的耳朵里,对于刊物的读者也没有能够引起兴味,因此没有什么影响就过去了。大众语运动虽然热闹一时,不久也就消沉了下去。主要的原因大概可以说是不切实际罢。接着是通俗读物编刊运动,大规模的旧瓶装新酒,将爱国的意念装进各种民间文艺的形式里。这里面有俗曲,如大鼓调,但没有山歌和童谣,大约因为这两体短小的缘故。这运动的目标只在“通俗读物”,只在宣传,不在文艺,倒收到相当的效果,发生相当的影响。

抗战以来,大家注意文艺的宣传,努力文艺的通俗化。尝试各种民间文艺的形式的多起来了。民间形式渐渐变为“民族形式”。于是乎有长时期的“民族形式的讨论”。讨论的结果,大家觉得民族形式自然可以利用,但欧化也是不可避免的。就利用民族形式或文艺的通俗化而论,也有两种意见。一是整个文艺的通俗化,一面普及,一面提高;一是创作通俗文艺,只为了普及,提高却还是一般文艺(非通俗文艺)的责任。不管理论如何,事实似乎是走着第二条路。这时期民族形式的利用里,山歌和童谣两体还是没有用上。诗正向长篇和叙事体发展,自然用不到这些。大鼓调用得却不少,老舍先生的《剑北篇》就是好例子。柯仲平先生的《平汉铁路工人破坏大队的产生》参用唱本(就是俗曲)的形式写成那么长的诗(并没有完),也引起一般的注意。这种爱国的诗也可算作“民族的诗”。但卫太尔那时所谓“民族的诗”似乎只指表现一般民众的生活的诗,他不会想到现在的发展。再说他那本《北京歌唱》里收的全是儿歌或童谣,他所谓“真诗”和“民族的诗”都只“根据在这些歌谣之上”,跟现在主张和实行利用民族形式的人也大不相同的。

从新诗的发展来看,新诗本身接受的歌谣的影响很少。所谓歌谣,照我现在的意见,主要的可分为童歌(就是儿歌),山歌,俗曲(唱本)三类。新诗只在抗战后才开始接受一些俗曲的影响,如上文指出的——“九一八”前后歌谣化的新诗,尝试的既不多,作品也有限(已故的蒲风先生颇在这方面努力,但成绩也不显著),可以不论。不过白话诗的通俗化却很早就开始。

有一种“夸阳历”的新大鼓,记得民国十四年左右已经出现。更值得重提的是十七年《大公报》上的几首《民间写真》,作者是蜂子先生,已经死了十多年。现在抄一首《赵老伯出口》在这里:赵老伯一辈子不懂什么叫作愁,他老是微笑着把汗往下流。

他又有一个有趣惹人笑的脸,鼻子翘起像只小母牛。

他的老婆死了很久很久,儿子闺女都没有,三亩园子两间屋,还有一只大黄狗。

赵老伯近年太衰老,自己的园地种不了。

从前种菜又种瓜,现在长满了狗尾巴草。

夏天没得吃,冬天又没得穿,三亩园子典了三十千。

今年到期赎不出,李五爷催他赶快搬。

赵老伯这几天脸上没有了笑,提起了搬家把泪掉:“那里有啥家可搬?提上棍子去把饭来要!”“这园子我种过四十年,才卖了这么几个钱!又舍不开东邻共西舍,逼我搬家真可怜!”“从未走路先晃荡,说不定早晨和晚上,我死也要死在李家桥,天哪!我不能劳苦一生作了外丧!”“快滚!快滚!快快滚!”李五爷的管家发了狠。

秃三爷的利害你该知道!“摸摸你吃饭的家伙稳不稳?”赵老伯有个好人缘儿,小孩子都喜欢同他玩儿。

因为李五爷赶他走,大家只能把长气吸一口。

一瘸一拐奔了古北口,山上山下几行衰柳。

晨曦里我远望见他同他的老伙伴,赵老伯同着他的大黄狗。

(《大公报》,十七年十一月二十一日)这够“自然流利”的,按卫太尔和胡先生的标准,该可以算是“真诗”。其中四个“把”字句和一些七字句大概是唱本的影响,但全篇还是一般白话的成分多。本篇描写农民的生活具体而贴切;虽然无所谓农民大众的意识,却不愧“民间写真”的名目。作为通俗的白话诗,这是出色当行之作;但按诗的一般标准说,似乎还欠经济些——原作者自己似乎也没有认为一般的新诗。

所谓“自然流利”的“真诗”,如上文所论,是以童谣为根据的。童谣就是儿歌,并不限于儿童生活,歌咏成人生活的也尽有。“童谣”是历史上传下来的名字,似乎比儿歌能够表现这种歌谣的社会性些——我并不看重童谣的占验作用,而看重它的讽世作用。童谣是“诵”的,也可以算是“读”的。它全用口语,所谓“自然流利”;有时候压韵,也极自然,念下去还是流利的。但是童谣跟别种民间文艺一样,俳谐气太重而缺乏认真的严肃的态度;夸张和不切实更是它的本色。这是童谣的“自然”。“流利”的语调儿见出伶俐,但太轻快了便不免有点儿滑,沉不住气。这也许可以说是不认真的“真诗”罢?再说童谣复沓多,只能表现单纯和简单的情感,也跟一般的诗不同。新诗不取法于童谣,大概为了这些。

山歌是竹枝词一脉,中唐李益有诗道,“无奈孤舟夕,山歌闻竹枝”,可见,对山歌也该是的;刘禹锡《竹枝词》引中有“以曲多为贤”的话,似乎就指的相对竞歌,竹枝词原可以合乐,且有舞容;现在的山歌调也可以合乐,舞容却似乎没有。

但现在的山歌以徒歌为主。竹枝词从刘禹锡依调创作以后,成为诗的一体;不过是特殊的一体,专咏风土,不避俗,跟一般的七绝诗总有些分别。后来搜集山歌的人称山歌为“风”,如李调元的《粤风》;“风”的名字虽然本于《国风》,其实只是“歌谣”的意思。这与一般的诗还是不能相提并论。现在的山歌以歌咏私情(恋爱)为主,最长于创造譬喻。在创造譬喻这一点上,是值得新诗取法的。山歌也尽量用白话,虽不像童谣的“自然”,比一般的诗却“自然”得多。可是因此也不免徘谐,洒脱,不认真。山歌是唱的,虽然空口唱,也有一定的调子,似乎说不上“流利”与否。又因为是唱的,声就比义重;在不唱而吟诵的时候,山歌的音调也还跟七绝诗一样。新诗是“读”的或“说”的,不是唱的,它又要从旧诗词曲的固定的形式解放,又认真,所以也没有取法于山歌。

俗曲的种类很多,往往因地而异,各有各的来历,这里无须详论。俗曲大多数印成唱本,普通就称为唱本。许多的小调和大鼓调都有唱本。唱本以七字句或十字句为基调;有些可以合乐,但长篇只为吟诵而作。唱本篇幅长,要句调整齐,得多参用文言,便不能很“自然”。它的“自然”还赶不上山歌,但比一般的诗总近于口语些就是了。它也无所谓“流利”与否。童谣的俳谐气、夸张和不切合的情形,唱本都有;它的不切合特别表现在套语里,如佳人,牙床等。加上白话文言的驳杂,叙述描写的繁琐,完美的作品极少。唱本多半是叙事歌,不像童谣和山歌以抒情为主。新诗原只向抒情方面发展,无须叙事的体裁,唱本又有许多和新诗不合的地方,新诗不取法于它是无足怪的。现在的诗一方面向叙事体发展,于是乎柯仲平先生斟酌唱本的形式,写成《平汉铁路工人破坏大队的产生》。那是准备朗读的,不是准备吟诵的;倒没有唱本的种种不合的地方,只是繁琐得可以,繁琐就埋没了精彩。

但是新诗不取法于歌谣,最主要的原因还是外国的影响;别的原因都只在这一个影响之下发生作用。外国的影响使我国文学向一条新路发展,诗也不能够是例外。按诗的发展的旧路,各体都出于歌谣,四言出于《国风》、《小雅》,五七言出于乐府诗。《国风》、《小雅》跟乐府诗在民间流行的时候,似乎有的合乐,有的徒歌。——词曲也出于民间,原来却都是乐歌。这些经过文人的由仿作而创作,渐渐的脱离民间脱离音乐而独立。这中间词曲的节奏不根据于自然匀称和均齐,而靠着乐调的组织,独立较难。词脱离了民间,脱离了音乐,脱离了俳谐气,但只挣得半独立的“诗余”地位。清代常州词派想提高它的地位,努力使它进一步的诗化,严肃化,可是目的并未达成。曲脱离了民间,没有脱离了音乐;剧曲的发展成功很大,散曲却还一向带着俳谐气,所以只得到“词余”的地位。新文学运动以来,这两体都升了格算是诗了;那是按外国诗的意念说的,也是外国的影响。

照诗的发展的旧路,新诗该出于歌谣。山歌七言四句,变化太少;新诗的形式也许该出于童谣和唱本。像《赵老伯出口》倒可以算是照旧路发展出来新诗的雏形。但我们的新诗早就超过这种雏形了。这就因为我们接受了外国的影响,“迎头赶上”的缘故。这是欧化,但不如说是现代化。“民族形式讨论”的结论不错,现代化是不可避免的。现代化是新路,比旧路短得多;要“迎头赶上”人家,非走这条新路不可。可是话说回来,新诗虽然不必取法于歌谣,却也不妨取法于歌谣,山歌长于譬喻,并且巧于复沓,都可学。童谣虽然不必尊为“真诗”,但那“自然流利”,有些诗也可斟酌的学;新诗虽说认真,却也不妨有不认真的时候。历来的新诗似乎太严肃了,不免单调些。卞之琳先生说得好:可是松了,不妨拉树枝摆摆。

(《慰劳信集》五)我们现在不妨来点儿轻快的幽默的诗,只有唱本,除了一些句法外,值得学的很少。现在叙事诗虽然发展,唱本却不足以供模范。现在的叙事诗已经不是英雄与美人的史诗,散文的成分相当多;唱本的结构往往松散,若去学它,会增加叙事诗的散文化的程度,使读者觉得过分。我们主张新诗不妨取法歌谣,为的使它多带我们本土的色彩;这似乎也可以说是利用民族形式,也可以说是在创作“一种新的‘民族的诗’”。

1943年。

同类推荐
  • 命脉:中国水利调查

    命脉:中国水利调查

    本书是以抵达现场、独立调查的方式,对中国七大江河水系做出完整的全方位阐述,从水利与文学的意义看,这是一部填补空白之作。这是作者以报告文学的方式为中国水利做出了一份厚重而又诚实的报告。水是农业的命脉,也是国之命脉,家之命脉,一切生命之命脉。作者并非单纯站在人类立场上看水利,同时也表达了对自然的敬畏、对自我的认知、对生命的追问。本书获第五届徐迟报告文学奖第一名。
  • 奥威尔书评全集(中)

    奥威尔书评全集(中)

    “承认现实的恐怖,以这种方式将它消解。葬身鲸腹——或承认你就在鲸腹中。”——乔治·奥威尔。【作者简介】乔治·奥威尔(1903—1950),英国伟大的人道主义作家、新闻记者和社会评论家,传世之作《一九八四》、《动物农场》脍炙人口,历久弥新,被誉为“一代英国人的冷峻良心”。【内容简介】奥威尔可谓是20世纪最发人深省且文笔最为生动的随笔作家之一,他以过人的精力和毫不妥协的语言,用笔和纸与其时代的偏见进行抗争,也因此而闻名于世。本书收集了迄今所能搜集到的奥威尔在不同报刊、文集中发表的长短书评,横跨奥威尔的整个创作生涯,其中包括《查尔斯·狄更斯》、《在鲸腹中》、《评》等多个名篇,以近百多万字的篇幅,呈现奥威尔书评的全貌。本书为三卷本套装的第二册。
  • 老舍评传(增补本)

    老舍评传(增补本)

    本书着力于以丰富的材料和严谨的论证说明,贯穿老舍文学创作始终的,作者在吸收学界研究成果的基础上,饱蘸着自己对于作家的深厚感情,对于满族历史与文化的细密体认,从上述这两个方面的视点切入作家,给我们送来一份富有创见的回答。
  • 长在乌托邦的花朵

    长在乌托邦的花朵

    刘娜所著的“长在乌托邦的花朵”剖析了80后一代喜欢读的书、看的电影可以说是代表了一代人对青春的追忆在感伤中有着奋进的励志意味。“长在乌托邦的花朵”中在墨色的青春里女孩用烛火般的文字照亮前进的道路。
  • 参差碧岫耸莲花:上官婉儿

    参差碧岫耸莲花:上官婉儿

    她出身名门,背负家族仇恨,她有将相之才,无 奈生为女儿之身。造化弄人,她辗转于朝局宫争,生 如夏花之绚烂,终归于青史行间。她就是——上官婉 儿。朱丹红编著的《上官婉儿(参差碧岫耸莲花)(精) 》为“倾城才女系列”中的一本,《上官婉儿(参差 碧岫耸莲花)(精)》记述了唐代才女上官婉儿的传奇经历。
热门推荐
  • 闭上左眼看见鬼

    闭上左眼看见鬼

    她叫木叶,五行缺木,所以取了这个名字。她原本生活在父母的羽翼守护之下,却因为卷入一场灵异事件,父母双亡,成为了孤女,这是意外、还是一场蓄谋已久的阴谋?就在她上大学的时候,再次阴差阳错地遇到了灵异事件,而这次,她遇到了一名隐于集市的伏魔者祁云萧,冷漠如他,究竟会为了抓住恶鬼拿她做诱饵,还是会唤起他们之间别样的渊源呢?(本文纯属虚构,请勿模仿。)
  • 古物摸金组之还魂珠

    古物摸金组之还魂珠

    还魂珠,大部分都只出现在玄幻小说或是电视剧中,我如果说我得到过还魂珠,你们肯定会认为我脑子秀逗了,其实我也不愿意相信这是真的,但这个却是个事实,因为我的兄弟杨少林在那次事件中牺牲了,而我们找还魂珠的目的很简单,就是为了证实还魂珠等那些只会出现在小说中的珍宝在现代也可能有,对了,还没有做自我介绍呢,我叫卞麒,是古物摸金组的一员,所谓的古物摸金组就是游走世界各地,寻找那些人们认为不可能出现在这个世界的珍宝,我们组有五个人,杨少林也是其中一个,至于我们是怎么得到还魂珠这个消息的,事情还要从那时说起。
  • 极品家族!万岁!

    极品家族!万岁!

    我是木野樱,木野家的唯一继承人,高贵而典雅的公主,有着宏厚的家世和令人骄傲的资本,我以为我可以一直这样的高高在上,而朋友只是人生的附属品罢了,可是,从进入了极品家族的这一刻,我的观点改变了!!尹佑炫,名流贵族学院里唯一一个‘打工王子’,只知道他有优异的成绩,可是其他却不详,是一个很神秘的家伙,也却因为他的存在,改变了我对人生的价值,也改变了我的生活……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
  • 英雄联盟之新人崛起

    英雄联盟之新人崛起

    好学生?游戏的新人?没错!这就是一个游戏新人的历程。且看,一个游戏的新人怎么颠覆这英雄联盟的世界!怎么逆袭成神,留下不朽的传说!
  • 魂之少年

    魂之少年

    没人能改变我的选择,我只是要去实现心中的目标,如此而已!灵魂中燃烧的火焰,是我无穷的动力,永不倒下的毅力,勇往直前的魄力!站在我面前的,你要小心!我会击碎一切阻挡我前进的障碍!我,就是永远的少年,永远的热血!我就是男子汉!任何的困难,我用微笑和拳头面对;困难是挑战的乐趣,步伐是前进的战鼓!这,是一个男人的选择。
  • 逆度重构

    逆度重构

    “自从我第一次看到那扇门后我就只相信珂学了。”天才科技少年蓝玥篁如是说。你以为史莱姆还是那些没有性别的小果冻吗,那你可能是孤陋寡闻了,事实上还真有。......“这次,最重要的是保护好自己重视的人。”蓝玥篁看着天空中那暗红色的身影慷锵有力的说到......(萌新作者,但更新还是有节操的。希望大家会喜欢!)
  • 帝承

    帝承

    海中有人,伫立江海。云中有人,俯视苍穹。入海化龙,蛟形变,云间徘徊,指苍天。草木皆世界,天地任游行。一生痴情,追逐之路,却像是一道不可逾越的鸿沟,他却从不肯怯步。一生守护,流浪之路,让他成熟强大。他说:“可怕的从不是困难这个字眼”这世界强者遍布,唯有他,让每个人想到的时候,都有一阵触动,或心中的悸动。这世界被冷酷充斥,唯有他,用自己的暖男温暖所有人心。一首暖男大帝的赞歌。
  • 桃李树下遇见你

    桃李树下遇见你

    【凸】年轻的冷面美男学霸教师,完美的身材,雕刻一般的腹肌,白嫩的皮肤,柔软的嘴唇,汗水湿透紧身T恤,下身露出不一般的曲线,看他与他的学生倾注他的心血于学生的放肆不羁的青春,同时也在青春生活里发生不一般的事情!
  • 无忧的妖孽人生

    无忧的妖孽人生

    有鸿钧道祖做靠山,多宝道人等一众截教门徒保驾护航!林无忧的人生真的很妖孽,很变态,很让人绝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