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30628000000003

第3章 先秦两汉时期(2)

子路对政治特别感兴趣,向孔子询问为官的诀窍。孔子说:“做官就要身体力行,为老百姓做出榜样,还要勤政爱民,解民所忧。”子路点头赞同。

后来子路果然当了官,替卫国大夫孔悝管理封地。当初,卫国国君卫灵公宠爱一个叫南子的妃子,卫灵公的太子蒉聩得罪了南子,害怕被加罪而逃到了宋国。卫灵公去世后,南子想立公子郢为国君,但公子郢却推让说:“蒉聩的儿子辄还在卫国呢,他应该继位为国君。”于是卫国人就拥立辄当了国君,就是卫出公。卫出公即位后,他的父亲蒉聩仍然一直住在宋国,被禁止进入卫国;蒉聩联合孔悝发动叛乱,想要夺得君位。

蒉聩偷偷混进卫国后,率领他的支持者突然袭击卫出公,卫出公措手不及,只得逃到鲁国,蒉聩就这样即位为卫庄公。

孔悝跟随蒉聩叛乱时,子路正在孔悝的封地内,听到这个消息之后立即骑上快马向国都飞奔而来。迎面碰上了从城里出来的子点,子点说:“卫出公已经逃出卫国,城里面乱得一团糟,你进去干什么?还是赶快回去吧。”子路说:“我是孔悝的家臣,既然拿了他的俸禄,当然要尽到做臣子的责任。”于是跟随一个使者混进了城。

子路找到蒉聩的住处,蒉聩和孔悝正坐在高高的台子上庆贺政变成功呢。子路上前对蒉聩说:“孔悝背叛先君,您怎么会任用这样的人?请让我将他杀死。”蒉聩哪里会让子路杀掉帮他夺权的有功之臣呢?于是子路便要放火烧掉高台,蒉聩连忙命令卫士杀死子路。

卫士们一起进攻子路,子路当然招架不住,衣服都被割破了。子路大喝一声,跳到一边说:“君子不会让帽子掉在地上,就算是临死之前也要先戴正帽子。”说完系好帽带,戴正帽子,从容不迫地被杀死在高台之下。

子贡善辩

子贡的原名叫端木赐,子贡是他的字。他是卫国人,比孔子小31岁,是孔子着名的一个弟子。

子贡伶牙俐齿,能言善辩,说起话来口若悬河,就连孔子也常常被他辩得理屈词穷。

齐国的贵族田常打算发动叛乱,当上齐国的国君,但又害怕齐国大臣的势力,所以就准备攻打鲁国,借机提高自己的地位。孔子担心祖国的安危,就派子贡出去游说齐国的国君,阻止这场战争。

子贡到了齐国,面见田常劝说道:“你现在要掌握权势而派兵攻打鲁国,是犯了个大错误,人们常说国家的忧患在内部,就进攻强大的国家;忧患在外部,就进攻弱小的国家。现在您的忧患在内部。听人讲您三次求封,三次都被国君拒绝,最主要的原因就是有些大臣挑拨你和齐王的关系。如今您要攻打弱小的鲁国肯定可以打胜仗,扩大齐国的领土,这就使国君更加骄傲自大,使大臣更加自以为是。可这对您又有什么好处呢?君主骄傲以后会随心所欲,大臣们自以为是就会忙于争权夺利。如果这样,您在齐国的处境就不好了。我劝您不如放弃鲁国,去攻打强大的吴国,攻打吴国不能马上取胜,战士们战死在疆场上,大臣们在国内的地位肯定日益衰落,君主逐渐被孤立起来,那么你就很容易可以控制齐国的大权。”

田常听后很高兴地接受了子贡的建议,并派子贡游说吴王出兵救援鲁国,这样他就可以名正言顺地攻打吴国了。

子贡于是来到吴国,游说吴王夫差救援鲁国。子贡说:“只要您出兵救鲁,那么一来可以在诸侯中博取一个保护弱小的好名声,二来鲁国感谢吴国必然会送礼物,而且吴国还可以防止齐国的扩张。”夫差赞许地点头,只是担心邻近的越国会趁机东山再起,于是答应子贡先攻伐越国再进攻齐国。

子贡说:“越国只是一个小国,您如果不趁鲁国尚未被攻破去救援鲁国,那么齐国攻破鲁国后,势力就要大了,到那时恐怕想再进攻齐国也力不从心了。如果您实在不放心越国,那我这就出使越国,让他们也出兵救鲁,以解除您的后顾之忧。”吴王夫差非常高兴,就派遣子贡出使越国。

子贡见到越王勾践之后,说:“吴王夫差准备出兵攻灭越国,如果这样,那越国就十分危险了。我劝您给夫差送上厚礼,再派兵随同吴国攻打齐国,这样吴王就会认为越国是真心的臣服吴国了。只要吴国和齐交战,您便可以坐收渔翁之利了。”

勾践当即答应下来,派大臣给吴王送去了厚礼。吴王收下礼品后立即放心地出兵救鲁伐齐,使鲁国免于兵灾。这全是依仗着子贡的功劳。

子游治武城

子游是吴国人,比孔子小45岁。子游跟随孔子学习时,熟读各种文献典籍,并且善于实践。

子游完成学业后,做了武城的县长。一天孔子带领弟子出游时路过武城,子游来到城外迎接。正在他们互相问候的时候,城中传来了一阵阵弹奏音乐、演唱诗歌的声音,孔子说:“杀鸡哪里用得着宰牛的大刀?治理这么一座小小的县城还用得着礼乐教化吗?”

子游行礼回答说:“以前老师曾经对我们弟子说过:‘君子学习道理就应该爱护他人,小人学习道理就容易使唤。’我既然跟随夫子您学习了礼乐等教化之道,当然要把它应用在实践之中。”

孔子听后十分满意,说:“各位弟子,子游刚才讲得很正确,我只不过是说句玩笑话而已。”

孟子

孟子,生于约公元前372年,卒于约公元前289年,战国中期着名的儒学思想家,姓孟,名轲,字子舆。原本鲁国人,出生于邹。孟子是鲁国贵族孟孙氏的后代。孟孙氏曾是鲁国最大的贵族之一,把持着鲁国1/3的天下。但是到了孟子父亲(据说是叫孟孙激)这一辈,彻底沦落为穷人。孟子的父亲读了一点书,能写会算。但手无缚鸡之力,干不了农活。由于家道败落,孟子的父亲流落到了邹国,在一个地主家中找了个账房先生的差使。

孟孙激出生仕宦之家,又受过很好的教育,在农村人眼里,就成了受尊敬的人物。他那渊博的知识和彬彬有礼的作风,在乡民中传为美谈。孟孙激在这里干了几年,就有一些好心人前来为他提亲。他选中了一家破落大户人家的小姐。这女子,知书达理,很有教养,他们成了亲。

一年之后,妻子生下了一个白胖儿子,这个孩子,就是孟轲。

孟轲4岁时,父亲得了一场重病,卧床不起。母亲到处为他求医寻药,但最终也没能把他的病治好。孟孙激抛下幼子和年轻的妻子,撒手而去。

孟母教子两度迁居

孟孙激死后,妻子在乡亲和东家的帮助下,埋葬了丈夫。后来邻家的房子租给别人做生意,谁知道那人做的是棺材生意,小孟轲耳濡目染,也学会了一点出殡的常识。一次小孟轲在家里和小朋友们玩游戏,开始玩出殡的游戏,正好孟轲他妈妈回来了。未进院子就听见了孩子们的哭声。她不知道家里发生了什么事,急急忙忙赶回家,一进院子,见孩子们一本正经模仿出殡的样子,孟轲担任总指挥,真是让人既好气,又好笑。

孟氏对儿子说:“轲儿,这出殡发丧的事可不是游戏。以后别再玩这种不吉利的游戏了,好吗?”孟轲答应了。然而,没过几天,她又在自己家的院子里见到孟轲和孩子们玩起同样的游戏。为了不让孩子学这些,孟母决定搬家。

她找了一处离织布作坊近的房子,为的是替人家织布并以此谋生。这是一个四通八达的镇子,来往行人很多。镇上每5天有一次集市贸易。刚来到一个新的地方,人地生疏,孟轲的心也收敛多了,开始在母亲的指教下识字和读书。

孟轲母子住宅周围,既有榨油的油坊,又有织布的作坊,还有杀猪宰牛的屠宰场。

俗话说,近朱者赤,近墨者黑。在这样的环境里小孟轲又对杀猪宰牛发生了兴趣,功课也做得少了。孟母看到这些又开始担心了,决定再一次搬家,为孩子的成长寻找一个适当的环境。她认识到,儿子心地善良,接受事物的能力强,受环境影响严重。于是,她想最好能找一个靠近学堂的住所。不久她在镇子的另一端找到一所学堂附近的房屋。随后,孟母带着儿子,来到了简陋的新住所。

断机教儿孟轲醒悟

孟轲跟着母亲来到新的居所后,每天在家读书、认字。一天,小孟轲向母亲提出:“母亲,我也要上学。”孟母听到儿子的要求,心底生出一股喜悦,通过选择环境来影响和教育儿子的目的达到了。她立即答应了儿子的要求。

孟轲上学后,孟母每日为人织布缝衣。这种日子持续了大约半年后,孟母感觉到儿子好像有些变化:过去孟轲回来总是情不自禁地讲一讲学了什么功课,先生教了什么生字,而最近一段时间,进家之后总是躲躲闪闪,有一种不安的神态。孟母心生疑问,又不便直接问儿子,于是在一天早晨悄悄跟着孟轲出了门。令她吃惊的是,这天中午,孟轲又假装从学校回来,背着书包进了家门。进门后,母亲把他叫到身边问道:“轲儿,娘这布织得如何?”“很好哇。”孟轲应合着。他心里觉得奇怪,母亲从来没问过织布的事,今天怎么啦?“这布如果继续织下去会怎么样?”孟母问。“是一块很有用的布料。”孟轲回答。孟母拿出一把锋利的菜刀,突然使劲一割,把所有的经线全部割断。织了半截的布和经线分离了,布不成材,线也无用了。孟母问被惊呆了的儿子:“织布上的布和线还有用吗?”“没有用了,它们全成了废物。”孟轲回答说。“人受教育也是一样的,坚持下去,就会成才,半途中断,就会成为废物。这就是所谓的‘半途而废’。”母亲的话音刚落,孟轲就老实承认道:“母亲,孩儿错了。”孟母语重心长地说:“希望你知错能改,一定不辜负父母的希望,好好学习,长大做个有学问的人。”

学而专心立志成材

孟轲聪慧早熟,孟母教子有方。在孟母巧妙的引导下,小孟轲过了10岁,就专心投入学习了。他经常和先生讨论问题,探讨可以吸收的道理。当地学堂的先生已经不能满足孟轲的学习要求,他想到外地去游学。孟母虽然不愿意离开儿子,但为了他的前程,还是很痛快地支持了儿子的选择,并且建议孟轲先去鲁国,那里距离较近,又是孔夫子的故乡,还是自己祖先的所在地。孟轲接受了母亲的建议,带着母亲的厚望和自己的向往,走上了游学之路。

孟轲来到鲁国都城曲阜,寻访了许多学者,最后选定了子思做老师。子思是孔子的后裔,是精通孔学的大学者。孟轲在外游学3年,饱读儒家经典,成了儒学的最大继承者。他学有所成之后,决定学以致用,了解政治,力争效力于民,学习治国之道,以便将来成为有名的“士”。

后来孟轲果然成了大学问家、儒家思想的继承人。他曾在宋王偃称王时游历宋国,入魏先后会见魏惠王、魏襄王,继而任齐宣王的卿。因为其主张不见用,就退而和弟子万章等着书立说。孟子提出“民贵君轻”说,劝告统治者重视人民,反对武力兼并,他的理论核心是“仁政”,认为只有“不嗜杀人者”才能统一天下。孟子肯定人性生来是善的,但也重视环境和教育对人的影响,在儒家哲学中形成一个唯心主义的理论体系。孟子被认为是孔子学说的继承者,有“亚圣”之称。着作有《孟子》。

韩非

韩非,生于约公元前280年,卒于公元前233年,是战国末着名的哲学家,法家主要代表人物。他吸收商鞅的“法”、申不害的“术”和慎到的“势”,将法、术、势有机结合起来,融合成系统的法家思想,建立了一个以维护中央集权国家为目的、以加强君主专制为核心的法家思想体系。韩非是法家思想的集大成者。

韩非是韩国人,出身于一个韩国贵族家庭。他从小口吃,不善言谈。当时正是各国用武力争夺天下的时代。一方面是刀枪剑戟,血雨腥风;另一方面是说客、谋士横行天下,有的人早晨还是穷困潦倒,晚上就贵为卿相。韩非也想这样改变自己的命运,但可惜自己是个从小就患有口吃的人,吃不了这碗饭。他是着名儒家大师荀子的学生,和后来做了秦王朝丞相的李斯一道学习。不过,韩非尤其喜欢刑名法术之学。不善言谈的他文章写得很好,词锋犀利,论理透彻,气势不凡。

韩是七雄中比较弱小的国家,国内政治又很混乱,国力日渐衰弱。为了救亡图存,韩非曾多次上书韩王,要求实行富国强兵的政策,但他的建议和主张,都未能被韩王采纳。韩非于是发愤着书立说。

韩非的着作传入秦国,得到秦王政(即秦始皇)的赏识,秦王政对他的文章赞叹不已,说:“我如果能见到写文章的这个人,和他交往,便可死而无憾了。”丞相李斯告诉秦王政,说这些文章是自己的同学韩非写的。秦王政大喜,为了得到韩非,于是派兵攻打韩国。韩王本来就不用韩非,现在又强兵压境,就做个顺水人情交出韩非以解燃眉之急。

秦王政在咸阳接见了韩非,大有相见恨晚之感。然而,秦王政一时还没有重用韩非。但是秦王政对韩非的欣赏引起了李斯的嫉妒,李斯怕秦王政真的重用韩非,会影响自己的前途。他在秦王政面前极力说韩非的坏话,说韩非是韩国的公子,因此以韩国的利益为重,不会真心为秦国效力,秦王听信了,决定叫韩非回国。

李斯又从中阻挠,说韩非太有才能,这样会留下后患,要秦王政杀掉韩非。于是,秦王政下令把韩非关进监狱。李斯怕秦王政后悔;就派人假传秦王政的命令,逼韩非服毒自杀。

秦王政14年(公元前233年),韩非带着无尽的遗憾,饮恨而亡。等到秦王后悔不该如此对待韩非,派人去赦免他时,韩非已经死在监狱里了。韩非在异国他乡结束了自己的一生,他没有辉煌的政治业绩,却留下了十余万言的政治理论、治国方略,后人编为《韩非子》。秦王实践韩非的理论,把他的法术势思想发挥得淋漓尽致,一扫天下,统一六国,建立了秦王朝。

“人性本恶”是韩非思想的基础。他继承和发展了荀子的性恶论,认为人生来就是自私自利的,在他看来,人人都从自己的角度去做各种事,医生希望人人都生病,到他那去看病;做棺材的则希望人早死有更多的人买棺材。韩非把人与人之间的关系,纯粹看成是利害关系。如韩非认为父母与子女、夫与妻、君与臣、君与民之间都存在利害关系,还认为人们都是在矛盾冲突中生活的,都在互相算计对方为自己谋利。人性恶是韩非法治思想产生的基础,法治也是他管理性恶之人的对策。

韩非比较了前期法家“法”、“术”、“势”的得失,总结了他们在政治实践中的经验教训,认为必须综合采用三者的长处,才能完成帝王之功。韩非认为,商鞅用“法”,明法令,设刑赏,以富国强兵。但韩非不满意商鞅重法而不用术,因为,国家富强的成果都被大臣转变为扩张私人势力的资本。申不害用“术”,但法令不统一,使奸臣有机可乘,以致申不害执政17年而无功。慎到用“势”,国君实行起来有治有乱,原因在于缺乏必要的“术”。因此,韩非在继承前人思想的基础上提出了自己的独到见解,主张法、术、势结合,以便“成帝王之业”。

同类推荐
  • 朋友--贾平凹写人散文选

    朋友--贾平凹写人散文选

    本书分亲人篇和朋友篇两部分,收录了作者《喝酒》、《我不是个好儿子》、《相思》、《荒野地》、《哭三毛》等作品。
  • 啊!那往昔的幸福幻想:莱蒙托夫诗选

    啊!那往昔的幸福幻想:莱蒙托夫诗选

    俄罗斯“民族诗人”天才作家莱蒙托夫,虽然仅在世上生活了二十七个年头,但他以四百四十九首抒情诗和二十七篇长诗攀上了俄罗斯浪漫主义诗歌的最高峰。本书共收录莱蒙托夫的爱情诗、浪漫诗、英雄诗共200余首;译者是著名俄语文学翻译家顾蕴璞先生。正如梅列日科夫斯基所说,“普希金是俄罗斯诗歌的太阳,莱蒙托夫是俄罗斯诗歌的月亮。···脱离行动后的静现对普希金是一种得救,对莱蒙托夫来说却是诗人的死亡,刀刃的生锈。在普希金笔下,生活渴望成为诗;在莱蒙托夫笔下,诗渴望成为生活。”莱蒙托夫是一个天生的诗人。
  • 重回1937

    重回1937

    作者以山西抗战老区八路军总部所在地幸存的抗战老兵为采访对象,包括参加“纪念抗战胜利70周年活动”阅兵式的五位老兵。书中文字不重现当年的战争场面,重在探寻他们的心路历程。战争年代,他们靠“小米加步枪”的力量神奇亮剑,对党的忠诚和热爱使他们成为共和国闪光的历史。从1937到2017,八十年弹指一挥间。生命老去,岁月流逝,战争渐远,今日的耄耋老人,当年的勇猛士兵。隐匿在硝烟里的军魂和血性,给他们留下了永不磨灭的心灵印记。他们的名字应该镌刻在共和国的丰碑之上,年轻的我们理应将他们铭记于心。作者走访了近20位当年亲历战争的百姓并深入里庄滩、关家垴等多个抗日战争发生地及村庄,怀着敬畏与感动用十余万字记录下老兵们的心灵回望。
  • 抹不去的记忆

    抹不去的记忆

    俊逸才情,春水文章,这是刘思斌其人其文。用自己照亮自己经过的地方,抹不去的记忆是这水样的情愫。在这本集子里,刘思斌集中写了自己所亲身经历的儿童时代和老村庄的故事,写了一个农村出生的孩子如何读书识理并在乡镇工作奋斗的经历,特别写了他在税务部门工作时的所经所见,还写了他游历祖国名山大川的记游感悟。恰好,这文学的碎片,使得这一切都完整而真切。
  • 纳兰性德全集第三册:诗集

    纳兰性德全集第三册:诗集

    纳兰性德,清初著名词人,与朱彝尊、陈维崧并称“清词三大家”。全集共分为四册,第三册为诗:诗除包括《通志堂集》的三百五十四首外,另增加了八首。
热门推荐
  • 你的温柔我的智慧

    你的温柔我的智慧

    一个天才少女顾染,一个温柔暖男宋辰逸!当这两个人相遇会是什么样子呢???
  • 十地义记

    十地义记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四年三月两人一生

    四年三月两人一生

    再见这座城市,已经是五年以后,这里变化很大,当初的校园依旧如原样,而我们已不再似从前。以前的我们都以为会永远,殊不知当时的年少轻狂早已被现实磨平了棱角,最终向这个社会妥协,再见的我们,相视一笑,却满目荒凉。
  • 凤止九霄

    凤止九霄

    【情深如许偏执少年权主×无所不作风流纨绔公主,甜甜甜,不追更会后悔哦。】沧澜史上最野的公主,非凤九莫属。当街算卦勾美人,酒楼说书散德行,上到权谋兵法,下到偷鸡摸狗。三百六十行,行行会一点,撩完就跑,闯祸就逃,一天到晚鸡飞狗跳。当街拦下美男算卦纯属常规操作……“呀!公子你这红鸾星暗淡,星线似断不断,公子命里……缺一样宝物啊!”白衣美男:“???”某人大尾巴狼一笑,牙齿闪亮亮:“公子命里缺我哦~”白衣美男:“……”多年后,他掀起某小骗子的红盖头,笑意清朗:“娘子要不再给为夫算算还缺什么,如何?”作天作地凤小九:“……”缺药,你买吗?隔烟水静待佳人一回眸,弃荣辱终候倦鸟栖梧桐,我想,世界很大,但一个人的归处只有一个。PS要追更,追更,只会越来越好看,要加书架给票票的~这是个甜文,不过我真不会写简介啊!(T▽T)
  • 源少年狂

    源少年狂

    一生一世一双人,缘分逃也逃不掉,那就让我们彼此好好珍惜对方
  • 当她遇上他之给我一个拥抱可以吗

    当她遇上他之给我一个拥抱可以吗

    李依洛是一个小有名气的网文作家,每天都生活只有打字、熬夜、收集素材、追剧和闺蜜李灵熙唠嗑。突然有一天她的生命里出现了一只“哈士奇”,她决定收养他!东方曜要被气得吐血,他才不是什么叫哈士奇的狗,他是尊贵的狼殿下!要不是被封印了五百年,他才不会弱到被千机代打败,还被这个傻女人捡到。要不是还在生父亲的气不想回家,还有外面太冷,他才不会留下来当狗。不过在她这里待着也是有好处的:她做的饭菜很好吃,那个可乐鸡翅是他的最爱了;真她的家也很温暖,她的怀抱也很温暖;她的触摸让他感到舒适;电视剧很好看……想起来好处多过坏处,所以他就暂时当他的哈士奇吧。就这样,欢乐的同居生活就开始了。相互治愈,相互温暖的两个人慢慢靠近。
  • 重生之混沌小仙

    重生之混沌小仙

    跟随穿越大军脚步俗套了被一道惊雷炸的四肢翻飞来到了这完全无任何历史考证的架空世界,惊醒在颠簸之中,马车外男人撕心裂肺的哭喊“小姐快逃”雷得她一脸黑线,姑奶奶我好容易重生一把,你们这群小兔崽子再给我炸死了!某傻震怒,几个咒语扔过去,爆炒黑衣人追兵上桌~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
  • 太阳很好

    太阳很好

    人生在世百年,再回首已成云烟。葬下了青春,唤醒了回忆,留下了感动,失去了童真,我们不应该只活在当下。此情可待成追忆,只是当时已惘然。
  • 檀香刑

    檀香刑

    莫言最重要的长篇力作,以清末酷刑挑战阅读神经,一开腔,就把读者拉进了莫言独特的叙述世界里:荡气回肠的“猫腔”大戏,“凤头—猪肚—豹尾”的传统讲述方式,“说书人”天马行空的想象,“高密东北乡”的奇人异事,是暴力的美学、历史的介入和现实的关照的完美结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