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31376700000025

第25章 文化名人录(3)

华山(1920-1985),原名杨华宁,广西龙州人。1936年11月参加中华民族解放先锋队。1937年8月,参加中共领导的江苏游击训练班和上海游击队,次年2月到陕西安吴堡西北青年训练班学习,4月加入中国共产党,5月进入延安鲁迅艺术学院美术系学习木刻画。1938年冬,参加鲁艺木刻工作团,来到山西抗日前线,1939年来到武乡,运用美术武器开展抗日救国宣传工作,后调《新华日报》华北版工作。解放战争时期,先后任《冀热辽日报》、《东北日报》战地记者,新华社特派记者等。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任新华社军事记者、新华通讯社总编辑、中国作家协会理事,三门峡水利电力工程管理局党委第一副书记,广东省文联副主席,人民日报社记者等。主要着作有《鸡毛信》、《远航集》等。

伊琳(1915-1979),原名许崇琪,曾用名林其,广东潮阳人。7岁随母亲来上海。由于经济条件所限,高中未完就当上了英文打字员,1937年,加入上海救亡演剧第三队,进行抗日宣传。次年7月,辗转来到延安,入鲁迅艺术学院戏剧系学习,1939年到晋东南,前方鲁艺在武乡成立后,任戏剧系主任教员,后又任鲁艺实验剧团团长、指导员,陕甘宁抗大总校文工团艺委会主任,《延边日报》社社长兼总编辑,延边话剧团团长。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曾任国家电影局艺术处处长,长春电影制片厂导演,珠江电影制片厂导演、副厂长。主要作品有《刘巧儿》、《扑不灭的火焰》、《大浪淘沙》等。

刘江(1918-),山西和顺人。1937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38年秋在太行山革命根据地搞新闻工作,任《胜利报》记者,1939年在武乡采访晋冀豫区党代会,后曾任《晋冀豫日报》、华北《新华日报》、太行《新华日报》校对、记者、编辑、通采科科长、编辑部部长。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历任《太原日报》总编辑,山西人民广播电台台长兼总编辑,山西省广播电视局局长,山西省文联副主席,山西省新闻出版局局长,山西省文化厅厅长,山西省委宣传部副部长等职。着有长篇小说《太行风云》、《剑》、《太行飞虎队》,纪实报告文学《烽火摇篮曲》、《一滴水中看太阳》等。

刘白羽(1916-2005),北京通州人。1936年开始创作并发表作品。1938年奔赴延安参加革命,同年加入中国共产党,5月参加文艺工作团,辗转于华北各抗日根据地,1939年到武乡,受组织委派着手写《朱德将军传》,并创作了不少反映抗战生活、歌颂抗日军民的作品,1940年回到延安,任中华全国文艺界抗敌协会延安分会党支部书记,1944年调重庆任《新华日报》副刊部主任。1946年初,到北平军事调停执行部任记者,后又派往东北战场担任新华社随军记者。1955刘季云(1910-1971),原名刘恩绵,北京市人。自幼喜爱文艺,从小随姨父——着名京剧演员龚云甫学习老旦,后来又拜文亮臣为师,在传统艺术中得到熏陶。1938年参加八路军,在冀中警备旅任文书、宣传员,1940年随该旅到达太行,调入太行山剧团,1945年任晋冀鲁豫军区文工团艺术指导,同年加入中国共产党。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先后任贵州军区文工团团长,八一电影制片厂演员剧团团长等职。曾在电影《冲破黎明前的黑暗》、《英雄虎胆》、《秘密图纸》等中扮演角色。

年以后,他主要担任文化领导工作。历任中国作家协会副主席、作协党组书记、文化部副部长、中国人民解放军总政治部文化部部长等职务。主要着作有《风风雨雨太平洋》、《秋阳集》、《草原上》等,曾获斯大林文学奖、茅盾文学奖等。

刘文华(?-1942),河北大兴(今属北京市)人。1929年,考入唐山交通大学土木工程学院土木工程系,1932年赴德国柏林科技大学攻读水利工程。回国后参加了共产党领导下的抗日救亡联合会和反帝大同盟,积极参加抗日救亡活动,参与主编了《中国出路》、《抗日救亡》两个油印刊物,1936%年加入中国共产党,抗日战争时期,任八路军总司令朱德秘书、副总司令彭德怀秘书,并参与组建晋东南文救总会等工作。1940年底,调太行军区第二军分区政委,1942年7月病逝。

刘备耕(1920-),上海人。14岁开始谋生,在上海印刷厂当工人,1937年参加八路军,1938年春进延安抗大学习,同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后入延安鲁迅艺术学院,毕业后到一二九师政治部宣传部工作,多次来到武乡,期间创作了大量报告文学、话剧等文艺作品,后任太行第七军分区政治部宣传干事、副科长,晋冀鲁豫军区政治部宣传科科长,第二野战军后勤部政治部宣传部部长。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曾任中国电影出版社副社长,《人民日报》记者部主任,文化部机关党委副书记等职。着作有《我们在太行山上》、《沁漳血花》、《太行烽火》等。

刘祖春(1914-2001),湖南凤凰人。1931年考入常德省立第三中学,在校时开始发表小说,后去北京在沈从文帮助下到北大当旁听生,翌年考入北京大学。参加了一二·九学生运动,抗日战争时期,到太原参加抗日游击队,任政治指导员。1939年赴延安抗大学习,并加入中国共产党。结业后到华北康辉国际日报社工作,以特派记者身份随一二九师采访,多次到武乡。后任冀鲁豫日报社副社长、社长。1943年调回延安,任解放日报国际部副主任、副刊部主任。解放战争时期,任第一野战军康辉国际分社社长,党中央前委新闻编辑。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任中共中央中南局宣传部秘书长、常务副部长,工业交通工作部秘书长,中共中央宣传部常务副部长兼秘书长,北京市委科教部部长等职。着作有《生根开花》、《淡血》等。

刘韵波(?-1943),1939年来到武乡,原为鲁艺木刻团成员,后到《新华日报》(华北版)担任美术记者,1943年冬调太岳日报社工作,从太行区过白晋路前往太岳途中,在太岳区反“扫荡”中牺牲。其他不详。

刘稚灵(1917-1942),女,四川安县人。1938年夏在延安抗日军政大学学习,并加入中国共产党。1939年,到达太行前线,任晋东南文化界救国会组织秘书,7月来到武乡从事文化活动。1942年,到北方局党校学习,5月在辽县十字岭关夫生(1919-2009),广东开平人。版画家。1939年至1940年11月,在武乡鲁迅艺术学校任教。1937年秋,投入抗日宣传运动,1938年入陕北公学,同年10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39年1月入抗日军政大学,毕业后到三八五旅政治部宣传队任政治教员兼艺术教员、旅政治部股长。长期在武乡工作,1942年任太行军区第三军分区政治部文艺创作员,以壁画、木刻等开展宣传活动。解放战争时期,挺进大别山,在地方上开展对敌斗争中右臂负伤,曾参加横渡长江战役。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先后任西南军区政治部创作员、总政文化部创作员、中国人民革命军事博物馆创作室主任、新疆军区政治部文化部副部长,乌鲁木齐军区政治部文化部部长。曾任中国美协理事、中国版画家协会常务理事、中国美协新疆分会副主席、中国版画家协会顾问。

江牧岳(1915-),四川蓬安人,1937年在成都创办《星芒》通讯、《星芒》周刊、《星芒报》,任社长,1938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39年秋来到武乡,任华北《新华日报》特派记者,后任《新华日报》太行版编委、副总编辑,冀南日报社副社长,新华通讯社冀南分社社长,桐柏日报社社长,中国青年记者学会北方办事处总干事。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历任中南工人日报社社长,中南总工会宣传部部长,中华全国总工会宣传部部长,浙江师范大学党委书记,浙江日报社社长,国反“扫荡”中牺牲。

家外文出版局副局长,人民日报社副社长,中国日报社社长等职。

安岗(1918-),天津人。1936年参加中华民族解放先锋队,1937年加入中国共产党,曾任晋东南战地动员委员会宣传部部长,《胜利报》、《晋冀豫日报》总编辑,《新华日报》太行版副总编辑,新华通讯社晋冀鲁豫前线总分社社长兼新华总社特派记者,晋冀鲁豫《人民日报》副总编辑。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历任《人民日报》副总编辑,中国人民大学新闻系主任、教授,中国社会科学院新闻研究所所长,《经济日报》总编辑,中华全国新闻工作者协会书记处书记,首都新闻学会副会长。着有《安岗新闻通讯集》、《新闻论集》等。

阮章竞(1914-2000),笔名洪荒,广东中山人。13岁当徒工,20岁失业后到上海。1937年底来到太行山抗日根据地,历任游击队指导员,八路军太行山剧团政治指导员、艺术指导员和团长,并兼任过民族革命战争艺术学校和鲁迅艺术学校教员。1939年来到武乡,后任太行文联戏剧部部长,中共华北局宣传部文艺处处长、副秘书长。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任中国作家协会党组成员、青年作家工作委员会主任,北京市文联副主席,北京市作家协会主席、名誉主席。主要着作有《漳河水》、《金色的海螺》、《白云鄂博交响诗》等。

孙泱(1915-1967),原名孙宁世,四川南溪人。光华大学毕业后,留学于日本,东京明治大学肄业。回国后在上海参加抗日救亡工作。1937年8月到武汉参加八路军,并赴延安,1938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历任朱德秘书、野战政治部宣传部宣传科科长,1939年来到武乡,参与组建了晋东南文救总会,并任理事。解放战争时期,任中共嫩江省委宣传部副部长,东北军区政治部宣传部部长、文化部部长,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任国家计委军工局局长,西南师范学院党委副书记、副院长,成都电讯工程学院党委书记,中国人民大学党委副书记、副校长等职。着有《我国过渡时期社会主义经济规律》、《我国第一个五年计划的故事》、《共产主义道德品质讲话》等。

麦苗(1924-2009),原名买长祥,山西曲沃人。1938年参加山西青年抗敌决死第三纵队青年连,不久编入儿童剧团,后改为前哨剧团,1940年来到武乡,曾创作大量歌曲,1941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42年入鲁迅艺术学校学习,毕业后任晋西北鲁迅艺术分院分队长、吕梁湫水剧社音乐干事,吕梁第十中学音乐教师等。1947年重新参军,任西北野战军第二纵队文工团指导员,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历任第四师政治部文化科科长,南疆区党委宣传文艺科科长,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文教办公室副主任,自治区党委宣传部文艺处处长兼自治区文联党组副书记和自治区音乐家协会副主席,自治区文化局政治部副主任,自治区文化厅副厅长等职。

苏云(1925-2005),原名苏怀法,山西陵川人。1938年参加抗日宣传队,不久又加入晋东南八路军太行山剧团,1939年夏跟随剧团来到武乡。1941年后相继在晋东南鲁迅艺术学校美术系、晋绥鲁艺分院美术系学习木刻、版画等,1943年,在晋绥十月剧社担任舞台美术工作,1947年参加西北工学队赴东北,1948年到东北电影制片厂。1950年后,相继任长春电影制片厂技术处副处长、制片处处长、副厂长、厂长、党委副书记,吉林省文联副主席,吉林省社会科学联合会副主席,1985年任中国电影家协会副主席、书记处书记等职。

苏里(1919-2005),原名夏传尧,安徽当涂人。1937年参加作为路军,1938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同年入延安抗大学习,毕业后进入抗大文工团任演员,1940年跟随抗大总校机关来到武乡,后任抗大文工团戏剧队队长、指导员、副团长。1945年冬到东北,曾任东北军政大学文工团员、副团长,1949年调东北电影制片厂任演员。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历任长春电影制片厂导演、副厂长,吉林省影协副主席。导演的影片有《我们村里的年轻人》、《红孩子》《刘三姐》,与武兆堤合导《平原游击队》等。

杜波(1917-1985),湖南宁乡人。1938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先后入延安陕北公学、抗大学习。1939年来到太行,曾任《新华日报》太南版、《太南日报》、《新华日报》华北版、《新华日报》太行版记者、编辑,晋冀鲁豫《人民日报》时事版主编,《人民日报》编辑部主任。建国后,历任《人民日报》编委兼国际部主任,中国国际广播电台苏联东欧部主任、副台长。

杜润生(1913-),山西太谷人。1929年考入太原国民师范学校,1934年考入北平师范大学文史系,并从事学生运动,1936年任中华民族解放先锋队总队区队长和宣传部部长。抗日战争时期,历任晋冀豫抗日义勇军三支队队长,中共晋冀豫区党委宣传科科长,太行太岳冀南联合办事处教育处处长,晋冀鲁豫边区政府委员,教育厅秘书主任,太行六分区专员、二分区专员。解放战争时期,先后担任太原军调小组军事代表,太行区党委城市部太原城委书记,太行行署副主任,中共中央中原局秘书长,华中局秘书长,淮西区工委书记,中共豫皖苏区四地委书记。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历任中共中央中南局秘书长、中南局军政委员会土改委员会副主任,中共中央农村工作部秘书长、国务院农村办公室副主任,国务院科学规划委员会办公厅副主任,中国科学院秘书长,国家农业委员会副主任,中央农村政策研究室主任兼国务院农村发展研究中心主任,中国农业经济学会理事长等职,获第四届“中国发展百人奖”终身成就奖。

杜毓沄(1908-1995),河南博爱人。1938年1月参加工作。先后在河北民军、华北军政干部训练所工作,后任八路军晋南军政干部学校教务主任,太行文化教育出版社副社长,1940年初来到武乡,任新华日报社副社长、华北新华书店总经理,后在太行八专署、华北人民政府任职。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任平原省商业厅厅长、天津市外贸局局长、中国驻印度大使馆商务参赞、湖北襄阳地委副书记、外经贸部部长助理。

李庄(1918-2006),河北徐水人。1938年到山西民族革命大学学习,1939年作为民族革命通讯社记者报道抗日救亡运动,1940年4月在武乡就读于抗日军政大学,同年8月加入中国共产党。任晋冀豫日报编辑、记者,华北《新华日报》编辑、记者、采访科科长、通信科科长、编辑科科长、编委会委员,太行《新华日报》通讯部副部长。1948年,参与创建《人民日报》,任人民日报社总编室主任,1957年11月,赴莫斯科任《苏中友好》杂志顾问、专家组组长,1960年3月归国后,先后任人民日报社农村部、国内部、总编室主任、副总编辑、总编辑、编委会委员。主要着作有《新纪元集》、《我在人民日报四十年》、《人民日报风雨四十年》、《晚耕集》、《难得清醒》等文集。

同类推荐
  • 靖康雪耻录

    靖康雪耻录

    靖康二年,金灭北宋,接下来近一千年,中华大地不是被蛮人统治,就是被外族入侵,苦难深重。主角幸运地穿越了,回到了这个历史交叉点。他从一个被重赏追杀的逃犯,离奇地成长为万人景仰的瑞王,开元创世的圣皇,。。。。。。进而改变了世界历史。主角是个好男人,但在世事逼迫之下,不得不杀人放火,劫狱,抱一群MM。主角从来没想过要争权夺利,但幸运和本身的智慧,却让他却成了一代明君。一个坚守道义原则的人,要做上皇帝的位子,历程注定要艰辛坎坷,惊险重重。一个重情义的男人,因为本身的魅力,而不得不面对与一群绝色女人的情感纠葛,爱的自私与奉献交织,欲望与责任并存,一段爱情佳话即将上演。重点解释:如果说本书是11,首先作者承认这点,并认为古代有三妻四妾的男人都是11。如果说只有主角怀着原始的欲望冲动,而去占有众多女人,玩弄女人,不顾责任与道德这才是11,很抱歉,本书不是。因为历史和主角性格的原因,也许本书开头不能让读者很爽,但请不要随意放弃,收藏起来,本书总会有让您大声叫好的地方。——————相望于江湖敬笔******************************************友情推荐:九世平安:《我的岳父是吕布》;无心错爱:《三国之父子骄雄》;海君:《晚唐风云录》;雪峰:《飞将》
  • 武乱大周

    武乱大周

    大周千载,盛极而衰,兴帝逆天而行,国兴族弱,五代单传寿不过三十,杨信登基,天机莫测,八载而定四方,弱冠之年远走天涯,国势复衰,天灾人祸,烽烟四起。杨信回朝欲以一己之力再逆天行,兴衰成败熟可知。以武乱周,成败由人。
  • 驸马转正指南

    驸马转正指南

    魂归大古,女子翻身成了探花郎,桃花劫撞上了堂堂公主,可扰乱师中泰种田心思不止是公主的情敌,还有数之不尽的美女...
  • 北宋小四郎

    北宋小四郎

    昔日有杨业率百骑冲散十万辽军如入无人之境封神无敌。再有杨延昭夜筑冰城三千守敌二十余万。今日我杨国三千打两万。怎么了?
  • 止战之雄

    止战之雄

    罗小军是个退役特种兵,当他无意间得到一个轮回盘之后,从此在无数个历史片段中出现。他的存在,便是为了阻止战争继续,让和平重现人间。在乱世之时,只有以战止战才能达到目的。无尽战火何时终结,且看罗小军轮回在各个历史重要节点当中的表现吧!
热门推荐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
  • 把自己当成一粒种子(唯美阅读)

    把自己当成一粒种子(唯美阅读)

    我家那个最拘谨的客人;小六儿;荔枝;一双白球鞋;拯救老妈;父亲的大衣;母亲的福气;转山转水不转爱;呵护母亲心;不让宝贝痛;一碗红烧肉;多年之后时光会给我们宽容;沿爱的通道细密抵达等。书中选取了关于人生、理想、奋斗等多方面的励志故事。一则故事改变一生,本书会给青少年带来不一样的人生感悟。其内容涉及人生的方方面面,有的灵气十足。
  • 武当虹少年1:骑鱼的女孩

    武当虹少年1:骑鱼的女孩

    平凡的少年金阳,有一位与众不同的爸爸,从爸爸身上,他学会了用不一样的心去感受这个世界。然而父亲却不幸离开了他,这让他承受起同龄孩子不该有的痛苦和坚强。这时,街道拐角的秘密商店、被法术包围的十座大山、起死回生的苹果……种种神秘离奇的事物接踵而来。而一张录取通知书改变了金阳的人生,面对拯救世界的重任。金阳开始迷茫、挣扎。终,勇敢的骑鱼女孩让他在犹豫中做出选择。后他踏上了前往武当山太极学园的征程……
  • 漫威世界中的bug

    漫威世界中的bug

    什么?你是说打了半辈子近战最后才知道自己是法师的雷神索尔很强?是挺强但就是打不到我,因为我就是世界里的bug
  • 怜月悠悠

    怜月悠悠

    名为怜月的少女,偶得一石符,因此踏上修仙之路……
  • 花千骨之爱你无怨无悔

    花千骨之爱你无怨无悔

    花千骨,她又来到了长留,她对白子画的爱,还有对长留的记忆,永远也无法抹去……“师傅,我爱你,无怨无悔……”
  • 莫问楚辞归何处

    莫问楚辞归何处

    瞻彼淇奥,绿竹猗猗。有匪君子,如切如磋,如琢如磨。瑟兮僩兮,赫兮咺兮。有匪君子,终不可谖兮。瞻彼淇奥,绿竹青青。有匪君子,充耳琇莹,会弁如星。瑟兮僩兮,赫兮咺兮。有匪君子,终不可谖兮。瞻彼淇奥,绿竹如箦。有匪君子,如金如锡,如圭如璧。宽兮绰兮,猗重较兮。善戏谑兮,不为虐兮。
  • 快穿之拯救反派进行中

    快穿之拯救反派进行中

    沉睡了三千年的白羽醒来后就发现自己莫名其妙绑定了拯救反派系统,要想获得记忆只能穿越三千世界拯救不断被追杀的反派。(本文无男主,简介无能,望移步正文。)
  • 灯红不酒绿

    灯红不酒绿

    我小的时候,家住在北京东单附近。稍微熟悉北京地理环境的人都知道,东单距天安门仅一箭之遥,过去有牌楼一座,是进入皇城的标志,因此得名东单牌楼。解放前,东单牌楼一带居住的多为有钱、有身份的人,房舍地貌因而得以俨然些。若从高空俯瞰下望,紫禁城那一大片黄瓦红墙的宫殿外围,便是横平竖直街道上的四合院群落。这些四合院,一般都是硬山式建筑,青砖灰瓦,大屋顶的房檐下盘着一座爬满青青叶的葡萄架。”开设了我的大院,我昔日的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