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31473400000029

第29章 杂证论治

第一节·二便下血

甲、概况小儿二便下血,宜分虚实。凡大便下血,初起多为肥甘积热,蕴蓄于肠,传化失职,以致便血。无论色紫色鲜,当从实治。下血日久,或粪前先下,或粪后淋出,爽而不痛者,当从虚治。粪中杂有赤白似冻者,则为痢疾。凡便血之类,不论先后,血是血粪是粪者,此为大肠之血,虽多无碍,若有血点血丝混于粪内者,当防其为小肠之血,最为难治。放下血之轻重,不能遽以多少断也。凡小便溲血,初起多为心经有热,由小肠传导而下,当从实治。肾亏而下者,血液全混于小便之中,当从虚治。然小儿二便下血,非习见之病,或由跌仆伤其腰腑,或由玩弄伤其尿道,亦间有之。凡此外来之因,一时未能诊得,故治病之始,当先问其源,庶几着手较易也。

乙、治法大便下血,初起宜用槐花、银花各三钱,神曲、山楂炒炭各二钱,加五倍子,以凉血清热,消食化积,多者加黑荆芥、侧柏炭以止之。便血日久者宜四君子汤加川连,或用补中益气汤以升提之。赤白似冻,当从痢治(参看第八章)。小便溲血,初起宜清心经之热,用导赤散或清心莲子饮。肾亏而下,病后所致者,宜用黄 、旱莲草、枸杞子、补骨脂之类以固之。若虚而有热者,用六味地黄丸。因损伤溲血者,腰腑受伤,宜用杜仲、川断之类,佐以和血养血之剂。尿道受伤,宜用大豆、甘草、 蓄草、赤芍、生地、车前子以和养清利;伤于外部者,则以大豆甘草汤洗之。

附方(一)四君子汤 见第三章第五节。

(二)补中益气汤 见第四章第四节。

(三)导赤散 见第四章第一节。

(四)清心莲子饮 治上盛下虚,心火炎上,口苦咽干,心烦发渴,及膀胱气虚湿热,****肿痛,或茎窍涩滞,小便赤或白浊。亦治妇人积热血崩,白浊带下。

石莲肉(去心) 白茯苓 黄 (蜜炙) 人参(各七分五厘) 黄芩 麦冬(去心) 地骨皮 车前子(炒) 甘草(炙。各一钱)清水煎服。

(五)六味地黄丸 见第三章第五节。

(六)大豆甘草汤 外用。止痒消疼,解毒。治各种疳疮。

黑豆(一合) 生甘草(一两) 赤皮葱(三茎) 槐条(六十寸)清水煎汤,候温洗之。

第二节·吐血呕血

甲、概况小儿寡七情之火,故内伤吐血,较成人为少,然偶或患之,则较成人为重,必须加意治疗,以免变端。

凡血之夹痰而出者,是为肺血,可从咳嗽一类参看之(见第六章)。若巨口吐出者则为胃血。新病吐血者,先宜行瘀,再进和络,久病吐血者则宜止涩之。然胃中是否夹痰,是否夹湿,是否积有死血,均须详别。

至于有因胃寒而吐者更居少数,暴涌而呕出者,属于大热。辨之明察,庶可无误。

乙、治法小儿因咳伤气管而咯血者,进润肺化痰之品,即可渐愈。若咳嗽历久,痰中带血,则宜照内伤咳嗽之例为之治。具有巨口吐出,属于胃血,宜柏枝饮;暴涌呕出者,宜急用童便乘热饮以止之,否则出血过多,必有暴脱之危也。通常吐血一证,行瘀之剂为桃仁、三七、红花之属,吐血初起色紫者宜加而用之;破血之剂为莪术、三棱、大黄之属,瘀血久而积块者宜之;和络之剂为丹皮、白芍、丹参之属,血络有热者宜之;止血之剂为白芨、棕榈炭、代赭石之属,伤重血多者宜之;夹痰者栝蒌、杏仁、贝母之属可用;夹湿者白术、茯苓、泽泻之属可用;血热者宜降,犀角、地黄、茜草之属可用;血寒者宜温,肉桂、干姜、沉香之属可用。至于吐血和平之剂,最无弊害者,有茅根、莲须、藕节等品,不寒不热,不塞不通,用之于小儿为尤适也。

附方(一)柏枝饮 治小儿衄血、吐血。

柏枝 藕节(等分)研为末,三岁小儿每服五分,藕汁入蜜沸汤调下。本方加代赭石、白芍,功用尤大。

(二)干姜甘草汤 治心肺寒而呕血,或感受寒凉,多食生冷,吐血色黯黑,面白脉微者。

干姜 甘草

第三节·身体肿胀

甲、概况小儿肿胀,其原因与成人相同,而得之则较成人为易。以肿胀之病源在于脾,而小儿则脾弱易于受病也。考肿胀一症,肿与胀有别,肿浮满于外,胀则急胀于里。肿有虚实,胀亦有虚实,肿之急而按之满,大便结而小便赤者实也;肿之宽而按之陷,大便溏而小便清者虚也。胀之坚而按之实,大便秘而身体热者实也;胀之宽而按之缓,大便溏而身不热者虚也。然肿胀无论虚实,要莫不起源于脾而关涉于肺肾。盖脾主运化精微,肺主气行治节,肾主分利行水,三者失职,则水壅而不流,气滞而不调,于是肿胀成矣。肠胃有滞,脾气壅塞而不能运,脾不能上输于肺,则肺亦不能下注于肾,水行横决而四泛,是肿之实者;肠胃薄弱,脾气衰败而不能运,或肺之治节有亏,或肾之行水无权,水道淤阻而四泛,是肿之虚者。脾积气滞而不运,是胀之实者;脾衰气虚而不运,是胀之虚者。亦有虚实参半者,更宜详辨。总之,肿胀之来,或六淫外客,或饮食内伤,其来速者去亦速,多属于实;或情志之病,或劳伤日积,其来渐者去不易,多属于虚。凡肿,或肿于全身,或肿在头面,或肿在两脚;凡胀,多胀于胸腹。大率实证皆为易治,虚证皆为难疗也。

乙、治法凡目胞上下微突如新卧起之状者,为肿病之先兆。肿之来势捷而成于数日之间者,多属实属水,轻者四肢面目作肿,重者全身肿大,甚至****阴茎亦肿大而呈晶亮之状。通治宜新五皮饮以消其水,甚则甘遂、商陆之类,亦可量证酌加。若小便不利,肿势不减者,宜新五皮饮加赤小豆、猪苓、泽泻、木通之属;其由咳嗽不爽,肺气不宣,以致小便不利者宜酌加麻黄以开之。大凡肿在腰上者宜发汗,所谓开鬼门,肿在腰下者宜利小便,所谓洁净府。然二者之中,究以利小便为要,盖水湿之邪,不利小便,终非其治也。若利小便而犹不愈,必脾虚而水易留聚,其流虽通,其源未浚,必用健脾之剂如白术、苍术、于术、山药之类,如能有效。水肿之半虚半实者,宜五苓散或理中汤减干姜加白术、桑皮以治之。肿之来势缓而成于日积月累者,多属虚属气,然偶有夹水,非由肾之不利,实由脾肺皆虚。治宜实脾饮或复元丹。胀之实者胸腹满,通治宜藿香正气丸;胀之虚者外观虽急而中空,通治宜调中健脾丸。若病进则渐成臌胀,为难治之证矣(参看第三章第六节)。

附方(一)新五皮饮(自制) 治一切身肿。

黄 皮 大腹皮 冬瓜皮 茯苓皮 桑白皮(各等分)清水煎服。头面肿加麻黄;脚肿去大腹皮加槟榔赤小豆、牛膝;小便不利加木通、车前子;一身俱肿,腹膨晶亮加白术、猪苓、泽泻、甘遂;呕水泛恶加生姜皮。

(二)五苓散 见第三章第五节。

(三)理中汤 见第一章第四节。

(四)实脾饮 治身重懒食,肢体浮肿,口中不渴,二便不实者。

浓朴 白术 木瓜 附子 木香 草果 干姜 茯苓 大腹皮 加生姜(五)复元丹 治脾胃俱虚,发为水肿,四肢虚浮,心腹坚胀,小便不痛,两目下肿。

附子 木香 茴香 川椒 浓朴 独活 白术、橘红、吴萸 肉桂 泽泻(六)藿香正气丸 见第七章第四节。

(七)调中健脾丸 治臌胀,单腹胀。

人参 苍术 黄 吴萸 茯苓 白术 沉香 陈皮 半夏香附 楂肉 苡米 黄连 白芍 苏子 泽泻 草豆蔻 莱菔子 五加皮 全栝蒌 川椒 碱 荷叶大腹皮煎汤,打黄米粉糊丸。

(八)地骷髅 治噤口痢疾,伤力黄肿,及肿胀膨胀,不可消导者。

莱菔之老于地内者,瘦而无肉,老而多筋,如骷髅然,掘出煎汤用。

第四节·疝气偏坠

甲、概况小儿疝气,多由先天所致,后天则或感寒湿,或伤生冷,亦间有之。此证多脐下绞痛,或****肿大,或偏一边而坠下,引痛则啼哭不止,颇为受累。若任其迁延,往往至长成病,至****肿大,数倍于寻常,而顽木不痛者,则成为终身痼疾,无法治疗矣。

乙、治法疝气初起,头疼身热,或恶寒状热者,宜参苏饮加木香;脐下绞痛者,宜茱萸内消丸;****肿大而成疝者,宜桂枝汤加细辛、当归、木香、蝎尾;****偏一边而坠下,宜用四黄散烧存性,研为细末,雄猪胆汁调敷之,或用灸法,于茎下肾囊前中间弦子上,灸之七壮,颇较服药为效也。

附方(一)茱萸内消丸 治小儿阴 偏大,上攻脐腹 痛,****肿胀,或生疮疡,时出黄水。

吴茱萸 食茱萸(各五钱) 山茱萸 桔梗 青皮(各一两) 川楝子(一两五钱) 大腹皮 五味子 海藻 延胡索(各一两二钱五分) 木香(七钱五分) 茴香 桂心 川乌头 桃仁(各五钱)共研细末,为丸如麻子大,每服三十丸。

(二)桂枝汤 见第四章第四节。

(三)四黄散 外用。治小儿疝气,****偏坠。

黄连 黄芩 大黄 黄柏(各二钱)烧存性为极细末。

(四)参苏饮 见第五章第二节。

(五)包敷法 外用。治寒热疼痛,欲成囊痈者。

鲜地骨皮 生姜(各四两)共捣如泥,用绢包于囊上,其痒异常,一夕即消。

第五节·小儿疮疡

甲、概况小儿因父母之遗传,或乳母之积热,及饮食腐浊之气,久蓄肠胃,以致血气凝滞,结而成毒。重者则成为内痈,轻者外发为疮疡。治宜内托外疏,切忌毒药峻攻。疮疡之种类,约有舌疮、口疮、秃疮、疥疮、黄水粘疮、鹤膝风痛、流注、痈疽等。兹分述其治法如下(参看第三章第七节胎毒条)。

乙、治法小儿疮疡结成,外治通用方,宜四黄散。舌疮,内服三黄汤,或以桑白皮汁涂****上,与儿吮之。

若脾胃虚弱,腹痛恶寒,口舌生疮者,宜六君子汤加干姜、肉桂。口疮,若口内糜烂出血者,内服犀角、连翘、生地、玄参、丹皮之属,外敷消黄散,口内白腐不甚疼痛者,内服百解散,外敷立效散、黄金散。秃疮,内服苦参丸,外用苦参为末,油调敷之,或用地沥青膏涂敷。疥疮,内服四君子汤加栝蒌根、桔梗,外治春用柳条、荆芥,夏用枣叶、槐枝,秋冬用苦参,均煎浓汤洗之。黄水粘疮,内服犀角消毒散,日久粘水不绝者,脾胃已虚,宜异功散,外用轻粉、樟脑各二钱,大枫子(去壳)、川椒各四十九粒,杏仁一钱,共为细末,地沥青调敷之。鹤膝风痛,膝内作痛, 肿色赤,内服宜大防风汤或百解散和五苓散加麻黄、姜、葱煎服,肿硬色白而不作脓者难治。流注,初起外用葱熨法,内服宜消之,已成脓者须内托。又凡小儿痈疽,与成人大致相同,治法初起宜清凉解毒,脓成宜托里透脓,善后宜培补脾胃,兼泄余毒,则大旨当为不谬也。

附方(一)四黄散 外用。治小儿身上一切热毒疮疾,燥痒抓破,有汁不干。

黄连 黄柏 黄芩 大黄 滑石(各五钱) 五倍子(二钱半)晒研为末,每用二三钱,清油调涂患处。

(二)三黄汤 见第三章第三节。

(三)六君子汤 见第五章第三节。

(四)消黄散 外用。治风热上攻,舌硬肿大。

风化硝 蒲黄(各五钱)先以蒲黄研为细末,再同朴硝研匀,外用点揩舌之上下。

(五)百解散 治疮疡。

干葛 升麻 赤芍 甘草 黄芩 麻黄 肉桂(六)立效散 外用。治小儿喉痹。

硼砂 龙脑 雄黄 朴硝(各五分)研为极细末,干掺之。

(七)黄金散 外用。治口舌疮毒,痘疮后目生翳膜。

黄柏(蜜润透,晒干再润,多次) 粉甘草(各一两)研为细末,点患处。

(八)苦参丸 治痂疥瘙痒。

苦参(一斤) 皂角(二斤)将皂角滤浓汁,和苦参末为丸。一方无皂角有菖蒲、乌蛇。

(九)地沥青膏 外用。治小儿头上肥疮,羊胡疮,奶癣疮,脓窠疮。

地沥青(一斤) 麻油(四两) 明矾 铜绿(各二两) 铅粉(一两)共入锅内熬成红色,下黄蜡,入羊胆汁或猪胆汁一个,搅匀,瓷钵收贮。

(十)四君子汤 见第三章第五节。

(十一)犀角消毒散 治斑疹丹毒积毒,发于肌表,头面生疮,或痛或痒。

犀角(二分) 牛蒡子 甘草 荆芥 防风(各五分) 金银花(三分)清水煎服。

(十二)异功散 见第三章第六节。

(十三)大防风汤 治足三阴经亏损,外邪乘虚入内,致腿膝疼痛,或成鹤膝风,附骨疽等证。

防风 白术 羌活 人参 川芎 白芍 附子 牛膝(各一钱)肉桂 黄 杜仲 熟地 甘草(各五分)加生姜三片,清水煎服。

(十四)五苓散 见第三章第五节。

(十五)葱熨法 外用。治痈疽风痰,流注,便毒,结块。

葱一握,炙热捣烂作饼,敷于痛处,用浓布二三层,以熨斗熨之,再内服托毒内消之剂。

同类推荐
热门推荐
  • 女主离婚后的灿烂人生

    女主离婚后的灿烂人生

    (男主:风溟澈女主:陆雨萱)“风溟澈我不想爱你了,太累了”陆雨萱在一间高档病房里心里默念,“风少奶奶,你就把这份离婚协议书签了吧,我回去也好和风总交差啊!”风溟澈的助理蒋力用劝说的语气和陆雨萱说话。他真的要离婚吗?陆雨萱平静的问着。蒋力回答:是!这是风总让我亲自来给你的。“好!我签!”陆雨萱眼睛里充满了坚定!语气变得轻快!这个世界谁离不开谁啊!给我笔吧!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
  • 蠢萌妻,不可欺

    蠢萌妻,不可欺

    许晚带着宝贝儿子回国,没想到儿子走丢,某人急得想撞墙的时候绑匪打来了电话!——妈咪,有人让我告诉你,要赎我就带上你自己来找他。——谁?——成易钦。——什…么?——妈咪,先撤了,我爸要教我打牌了…——诶你等等!
  • 剑魔逆神

    剑魔逆神

    远古魔神降临,天地大劫,人间修士如荒草枯木,命贱如土。一把魔剑通天彻地,掀起一篇震惊千古的神话!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
  • 叔能无过

    叔能无过

    从小无父的羽枫在母亲过世后,被未曾谋面的叔父隽颢领养,两人的情感从亲情昇华至爱情,理智与迷惘中徘徊,相爱的两人却隔着抹灭不了的血缘关係,日渐萌发的爱恋如何在四伏的危机中成长,隐藏在谜雾中的敌人到底想夺取谁的命。。主角名:羽枫,隽颢,关键字:僞父子,甜文亲们欢迎加入驹尼俄司_大腐群310582497^^
  • 正变·通变·新变

    正变·通变·新变

    《正变·通变·新变》是《中国美学范畴丛书》中的一种。该书详细论述了“正变”、“通变”、“新变”这三个范畴产生的历史文化背景,以及它们的发展演变情况。在考辨源流,评说得失中,颇多创获。该书理论水平较高,学术价值突出。
  • 她的风花雪月

    她的风花雪月

    每一段往事,都是一个碎片当碎片拼凑在一起,才会呈现出他原本的样子
  • 鹿神血

    鹿神血

    他,万年前是遇神杀神遇佛杀佛的战神。她,万年前是西殿后山他小心浇灌的一株鹿神花。因他无意之举化为人形。万年前,因奸佞诬陷,他被流放到蛮神之地。蛮神,实则为埋神。她散尽灵力将他的力量封印于一滴血中,自己则再次化为鹿神花,生长在蛮神之地万年之久,直到他的转世寻来解开封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