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31920500000028

第28章 3 抒写“道”之情怀:绮丽的道教文学

本节概要

殊妙的道教文化,给中国古典文学以不尽的养料、无穷的遐想,以此引发出古典文学创作中的无数灵感;由此而产生的道教诗词,更是为中国古典文学提供了一个神奇瑰丽的浪漫天地、想象世界,从而促进了中国浪漫主义文学的发生及发展。

那么,道教文化下的道教诗词到底是怎样的呢?

(1)道教绮丽的想象

道教诗词,就是反映道教生活、表现神仙理想或借助道教神仙意向来抒写超凡脱俗情感的诗词。

在道教长期发展?,与之教义相适应、相附和的载体——道教经籍开始不断演变,以至于在道教的大量经籍?,?不少是采用诗词形式撰写的。而?些经籍虽并非全书或全?均采用诗词体裁,但往往也会掺和进某些诗词篇章抑或片段。另外,随着道教的传播,许多?人也在关注道教诸事,比如道教活动、道教神仙故事,并采用诗词之形式对其进行创作,从而使道教诗词进入到一个至为繁多和丰富之情状。于此,道教诗词也?为了道教?学?的一大门类。道教诗词具体而言可分为:诗、词、玄歌变?、仙歌道曲四种。

道教诗的发端甚早,于东汉的《太平经》?便可略见端倪。该书卷载?一篇九十三字的《师策?》,全?均用七字绝句之形式,其间“治百万人仙可待,善治病者勿欺给。乐莫乐乎长安?,使人寿若西王母,比若四时周反始,九十字策传方士”六句,虽是一种修身养性的口诀,但作者在行?时已经在注意用韵了,貌似为七言诗的雏形。而与《太平经》同时代的《周易参同契》,则多用四言、五言及骚体赋,??四言者如:“真人至妙,若?若无。仿佛大渊,乍沉乍浮。”五言者如:“岁月将欲讫,毁性伤寿年,形体为灰土,状若明窗尘。”骚体赋者如:“白虎倡导前兮,苍液和于后。朱雀翱翔戏兮,飞扬色五彩。”《参同契》的?体虽不纯,但运用诗歌形式以论炼丹的特点却已是显而易见的了。

东汉以降,随着道教组织的逐步壮大,道教诗也随之增加并日趋?熟。魏晋南?朝间,不仅于道门?秘传着炼丹诗、咒语诗,而且还在社会上流行着游仙诗。所谓“炼丹诗”,即是以炼丹为内容的诗歌作品。所谓“咒语诗”,是以道家咒语为内容的诗歌作品。而“游仙诗”,则是一种歌咏神仙漫游之诗篇。

《正统道藏》?的《太清金液神丹经》一书,便载?一篇五百零四字的歌谣,在其间它言“本上古书,不可解,阴长生作汉字,显出之”。由此可推测,魏晋以前或许就已经?了初始形态的炼丹歌谣。

魏晋以来,出于炼丹实践的需要,道人们便在炼丹歌谣上加以整饬,遂就产生了七言炼丹诗的秘行。从内容上看,七言炼丹诗主要在于暗示外丹炼法,描述外丹形象和炼丹人所处的境界。同时,魏晋间还流传着两部以描述修炼内丹的作品,即《黄庭内景经》与《黄庭外景经》。此二经均以七言诗的形式写就,其意象的运用亦颇为隐晦,且多以比喻和象征手法表达,无形?为该作品增加了一定的生动性。

在炼丹诗秘传之际,道门还特别注意咒语诗的创作。咒语为一种祝告之辞,相传黄帝时已?咒语传世。道教产生后,咒语?了道士们召神驱鬼、治病求道的一种形式。到了魏晋时期,咒语更加地发展了起来。咒语诗?散?体和诗体两种,以诗体居多,较著名的是《真?咒》、《三皇咒》、《洞渊神咒》。咒语诗不仅注意模拟自然声响与节奏,而且还表现出强烈的爱憎情绪。同时,咒语诗也注意典故的应用及气氛的渲染。如,《真人咒》?应用了碧霞元君传说的典故。《太上洞渊神咒经》?的许多咒语也广涉道教典故,并且还?了一定的场面描绘。

除了炼丹诗、咒语诗,在道风盛行的背景下,游仙诗遂应运而生。其体裁多为五言,句数不等。梁萧统在《?选》?,首列游仙诗为?学体裁之一。魏晋南?朝时期的游仙诗在社会上的影响最大。游仙诗的渊源,可以追溯到战??时期的《楚辞》,例如屈原的《远游》,其间不乏仙人漫游的描绘,颇多浪漫色彩。唐宋时期,因着道教的昌隆,反映道教生活和追求?仙的诗歌便愈发繁荣起来。一方面,是道人们热心于诗歌创作,如著名道教学者、道士叶法善、吴筠、吕洞宾、施肩吾、陈抟,张伯端、张继先等,他们皆积极投身于诗歌创作,或以“洗心”、“醉吟”为题,结合山水名胜的描写,来表现自己对道教?旨的见解及神仙信念。或通过对修道方法的描述和介绍修道的感受,来昭示玄理。

另一方面,许多?人因受到道风濡染或观察体验了道教生活之后,也创作了一些此类题材的诗歌。譬如:从隋末唐初的诗人王绩、王勃、杨峒、卢照邻、骆宾王,到盛唐诗人沈诠期、宋之问、孟浩然、张九龄、李白。从?唐诗人白居易、李贺到晚唐诗人李商隐。从?宋西昆派代表杨亿、张咏到南宋诗人杨万里、刘克庄朱熹,他们皆?吟咏道事、游仙畅玄的诗作行于世。在这些诗人?,?的思想旨趣基本上与道教的神仙理想合拍。?的虽并不那么虔诚,甚至?时还批评道教,但在他们的作品?却无一例外地都表现出一种追求道教神仙的意境。

此外,青词在道教诗词?学?也是重要的一支。它为道士在斋蘸仪式?上奏天神的表章。因用朱笔书写于青藤纸上,故又名“绿章”。多为骈?,间或也?诗体。

道教词,则起于唐五代,而盛于两宋。其创作和道教活动?着不解之缘。在唐宋词?,我们不难发现其不少词牌都源于神仙故事而得名。

据《钦定词谱》称,《凤凰台上忆吹箫》词牌就源于《列仙传拾遗》?所载的故事:萧史擅长吹箫,能吹出鸾凤之音。秦穆?女弄玉也善于吹箫。秦穆?将女嫁给他,他就教弄玉学凤鸣。经过十多年,凤凰飞来止宿。秦穆?为此修建凤台,供萧史夫妇居住。以后弄玉乘凤,萧史乘龙飞升。又如,温庭筠的《女冠子》,此词则是因咏女冠(道姑)情态而得名。词曰:含娇含笑,宿翠残红窈窕,鬓如蝉。寒玉簪秋水,轻纱卷碧烟。雪肌鸾镜里,琪树凤楼前。寄语青娥伴,早求仙。其他如,《解佩令》、《望仙门》、《献仙音》、《金人捧露盘》、《迷仙引》、《潇湘神》、《月宫春》等,无不与道教神仙故事?所牵连。

从内容上看,宋代的许多词作皆具?鲜明的道教底蕴。在其间,亦?不少大?豪之创作的神仙词,比如柳永、韦骧、晏几道、苏轼、李之仪、范祖禹、了元、丁仙现、黄裳、黄庭坚、晁端礼、秦观、仲殊、晁补之、周邦彦等,他们都?此类题材的词作。在这类作品?,作者常把仙话典故同神游的心绪相糅合,比如柳永的《巫山一段云》:“清旦朝金母,斜阳醉玉龟。天风摇曳六铢衣,鹤背觉孤危。贪看海蟾狂戏,不道九关齐闭。相将何处寄良宵。还去访三茅。”作者于词?,先写朝夕朝拜西王母之事,接着笔锋一转,便引入了求仙人穿着又轻又薄的六殊衣,随着天风摇曳,骑在鹤背上升天界的情景。在其间,作者更是着意刻画了求仙人在鹤背上的心理状态,而写出了居高俯视下界的孤危之感。

由以上种种,我们不难窥出,道教诗词在???古典?学?所营造的思想氛围是至为殊妙的。其运用道教赋予它的绮丽想象,充分发挥甚而淋漓至极,于此,而?了道教?学?的一枝奇葩。

(2)荡然着仙灵之气的道诗

道诗,即描写?关道教教理、教义及道教理想境界的诗,其?荡然着的仙灵之气,令人遐思、使人冥悟。

正如世界上所??熟的?教一样,道教也?着一套自己的思想理论体系,这也就它的教义之基本。道教奉《老子》为圣典,其主要教义亦也是从?绵延而出的。《老子》教人清静、无为、自然、素朴、寡欲、柔弱、不争,故道教亦以其为自己教义的最核心思想,并以此来作为道教徒的思想和行为准则。故,道教徒无论修持及处世,还是写诗和作画,都不能与之相悖。那么,与之衍生而来的道诗便也不能与之相悖,换言之,就是道教徒或者写作道诗者在创作?均要自觉遵循其思想之原则。

若追溯道诗最初雏形的话,《老子》一书当之无愧,它博大精深、不仅?音韵、节奏,亦还?后世诗词的哲理在其间。故而,?学者言《老子》本身就是诗,而且还是最正?的道诗。以其第二十章为例:

唯之与阿,相去几何?

美之与恶,相去若何?

人之所畏,不可不畏。

荒兮,其未央哉!

众人熙熙,如享太牢,如登春台。

我独泊兮,其未兆。

沌沌兮,如婴儿之未孩。

傫傫兮,若无所归。

众人皆有余,而我独若遗。

我愚人之心也哉,纯纯兮。

众人昭昭,我独昏昏。

众人察察,我独闷闷。

澹兮,其若海。

飂兮,若无止。

众人皆有以,而我独顽似鄙。

我独于人,而贵食母。

由此,不难看出其完全是讲究音韵、节奏的哲理诗。

由于受道教教义?“自然”、“素朴”之思想的影响,道教徒便也自觉地将这一思想运用到道诗的创作?去。故而,阅读历代道教徒所作的道诗,均可深感其诗清新自然,感情浓烈,富于真实,语言质朴之特质。例如:

《诏问山?何所?,赋诗以答》:

山中何所有?岭上多白云。

只可自怡悦,不可持赠君。

此为陶弘景回答齐高帝诏书而作的诗。首句?为高帝所问,次句作答,三、四两句连贯而下,写得自然而流畅。整首诗既真实地回答了高帝所提的问题,又以平常心表达了人与人之间应?的纯朴感情,更以风趣的语言将自己“性爱山水”、与世俗异趣、热爱大自然、向往隐居的高雅情怀自然地蕴含于其间。这种素朴而自然的回答,确实与那些阿谀奉承、花言巧语者不可同日而语。

再例如:李白的《山?问答》:

问余何意栖碧山,笑而不答心自闲。

桃花流水杳然去,别有洞天非人间。

此为李白天宝三年被“赐金还山”时所作,那时,李白离开长安,来到山东,在济南南郡的紫极宫接受“道箓”,当了道士。整首诗写得清新自然、含蓄淡远,犹如“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并未用夸张、比喻等手法,却能“淡而愈浓,近而愈远”。此首道诗在以夸张、浪漫著称的“诗仙”李白的诗作?,也是佳作。

由以上两首道诗?所描绘的意境,我们可窥出这意境无疑是受了道教教义?的“自然”、“素朴”之思想的影响。

道教教义?的“清静”之思想,亦也对道诗的创作产生着深远的影响。《老子》?言,“清静为天下正”、“我好静而民自正”,在后来道教的演变?此?了道教教义的“清静”之思想,并被道教视为身心修养和治??安民的基本法则。故而,道教徒便在道诗创作?,自觉不自觉地将这“清静”之思想糅杂于其?。所以,我们在看道诗时,均可感受到蕴含于其间的“追求清幽宁静之意境”。以吕祖《书楚州紫极宫小轩》五言诗为例:

宫门闲一入,独凭栏杆立。

终日不逢人,朱顶鹤声急。

整首诗?营造的意境是至为的幽静。诗?“闲”与“独”互为映衬,更可见作者以“闲”为幸的生活情趣。一静一动的“不逢人”与“鹤声急”,在诗?被作者巧妙运用为以动衬静,从而补足了远离人世的静幽。此诗凝练隽永,耐人寻味。

再以四十三代天师张宇初的《独酌》为例:

曙雨改余春,新流注深谷。

幽居绝世氛,微月澹丛竹。

曲蘖非素耽,聊从写情曲。

吹万等劳生,胡能竟奔触。

这首诗,以轻描淡写的笔触轻巧地就写出了月下独酌的闲情逸致,并由此生发出诗人对宇宙人生的看法。于诗?我们看到诗人身居幽深宁静的山谷,如处世外之仙境:晚上,微月迷蒙笼罩着恬静的深山、流动在飞逸潇洒的丛林之上,清影泊荡间,尽现风神飘逸之境。独坐于丛竹掩映、疏影摇曳的自然美景之?,诗人举杯独酌。此时此刻、此景此境,尘虑皆扫,不知不觉?便进入了一个“天地与我并生,万物与我为一”的殊妙之境界。于此,从这首诗?,我们得以尽系作者那种适意淡泊的人生情趣、高洁和谐的人生追求。

由以上两首诗?,我们不难看出道教徒在创作道诗时是深受着道教教义?“清静”之思想的熏陶的。

另外,道教教义?“无为”之思想,亦深深影响着道诗的创作。

《老子》?,多次提到“无为”,此“无为”并不是无所作为,而是要求个人的行为应以“道”为法,顺应自然,不要强作妄为。道教产生后便把这种“无为”之思想运用,并作为道教徒们对待社会人生的处世态度和基本法则。道教徒在道诗之创作上,便严重受此“无为”思想的影响,而讲究含蓄,立求“言外之意”的。譬如王重阳《活死人墓赠宁伯功》其二十一:

外人不识里头人,唤出门来得此因,

明月清风休笑我,这回似你远红尘。

王重阳弃家修道,曾掘暮而居,故自号称为“活死人墓”。在此首诗?,他自称“里头人”,意在说明的是自己与墓外的世人所处的完全是两个世界。诗?言:外人和活死人互不相识,把活死人唤出门来,才问明白了这种情况。什么情况呢?诗?无言此,或是一番感叹、或是一番劝慰、或是激起一番向道的热忱,等等。如此这些,便都凭读者去猜度吧!这,便是作者对道教教义?的“无为”之思想的运用。

由以上种种,我们即可知“荡然着仙灵之气”的道诗,皆都烙印着道教之教义的种种,是作为道教宣扬道教教理及教义的?学载体而出现的。

炼丹诗

炼丹诗,是以金丹修炼法门及活动为反映对象的诗歌作品。

金丹修炼起源于先秦时期的方仙活动,据《史记》记载,黄帝及后羿之时皆都?金丹修炼之活动。由此可窥,金丹修炼活动的历史之悠久。道教?立之初,便也将其纳为道教的一项重要活动。从魏伯阳道狐刚子,从葛洪道陶弘景等,许多的道门之人均将相当大的精力投入道炼丹活动?。

后来,在长期的炼丹活动?,道门?人不断总结经验教训,而写下了诸多的金丹学著作。此类著作?,?体多样,?散?,亦也?诗词,而其间又以诗体为重要组?部分。从体裁上来分,其可分为炼丹诗和炼丹词,就一部具体作品而言,作者可采取一种体裁,亦可采取多种体裁。在诗词体式方面亦也如此,作者可采用诗体,亦也可采用词体。

早期炼丹著作《太清金液神丹经?》,使用的是“七言诗”的体裁,后人在此基础上加以演绎发挥,遂就?了流传于世的《太清金液神丹经》。东汉末年,魏伯阳所著的《周易参同契》则是出于多次次表达的需要,而使用了诗、赋、散?等体裁。唐代以后,随着外丹学的日趋衰落、内丹学逐步兴起,表征内丹法门与境界的各种炼丹诗便纷纷问于世。其间最具代表性的作品是张伯端的《悟真篇》,该篇章以七言律诗、七言绝句为主体,辅以“西江月”词,以此来建构了一个内丹修炼的殊妙世界,同时亦不乏?内丹修持方法。张伯端之后,其后学们亦也相继创作出一些著名的内丹诗词,如石泰的《还源篇》、陈楠的《翠虚篇》、薛式的《复命篇》等等。

此外,至于一些崇尚道教的?人雅士们创作的炼丹诗亦也不乏?传世之作,而且皆热衷于内丹境界。比如,?宋的黄裳所作的《烟波行》,在这首词?,以烟波?的行船为象征,来暗示“忘机对景”的九鼎内丹功法的妙用。

总体而言,道教炼丹诗,作为一种特殊的?学样式,不是以直接方式来表达意义的,而是运用象征等修持手法来暗示炼丹之原理的,并通过其烘托气氛来创造炼丹的艺术境界。从某种角度而言,道教炼丹诗所诉诸的意象就是炼丹法门的符号,而这些符号又通过组合与变型,来蕴聚炼丹艺术之特殊能量。

故而,道教认为,如果能够反复念诵,便可达到一种身心纯?的功效,从而可步入内丹之殿堂。事实也是如此!

咒语诗

咒语诗也是道教诗的一种类型,它的特点是运用诗的表达手法而赋予咒语法术功能。

在道教产生之前,咒语已流行。早期咒语,是作为一种祝告之辞出现的,是人们感情激烈活动时的符号或内诉形式。故而,“咒”和“祝”的意义在此是相通的。一开始,在道教?,“祝”就被赋予致善去恶的双重功用:口念祝辞,希望善神降临,此为其致善的功能。然古人求善神降临,其目的还是去恶,故要驱除邪恶妖魔,便需要激烈并且带?命令口吻的言辞,于是发誓诅咒。由此祝辞?为了一种咒语。例如《山海经?大荒?经》记载:蚩尤兴兵攻打黄帝,黄帝令“应龙”进攻冀州之野。应龙蓄水,蚩尤请风伯雨师刮大风下大雨。于是,黄帝又请天女“魃”下降止雨,遂杀蚩尤。后来,魃不能升天,所居不雨,黄帝让田祖叔均追赶魃,以求雨解旱。其令曰:

神?行!

先除水道!

决通沟渎!

此令即为一种咒语,其语气是斩钉截铁、铿锵?力的。其句式乃是三言与四言复合,二、三句大致押韵,具备着诗的韵脚,由此可视为雏形状态的咒语诗。

随着祝告活动的频繁展开和诗歌的风行,咒语便逐步向固定节奏和匀称句式的方向发展,于是,便?了四言体和五言体的咒语。此类句式在道教创立之初便已袭用。魏晋南?朝时,咒语更是作为一种独特的方术而备受道门?人之重视。他们一方面继承,另一方面则仿造和创新。后来,随着道经的迅速增加,新的咒语便也被大量造作出来。从《无上秘要》引用的道经来看,凡属述说方术之作的道经几乎都存在?咒语,仅上清派信奉的经典《大洞玉经》就?39种。此类咒语虽不全是诗歌体裁,但其所包含着相当数量的诗体咒语则是可以肯定的。魏晋以来,影响较大的以诗为体裁的咒语系统主要?“真?咒”,即《五篇真?》咒,其是按照东西南??五方来构造的咒语。另还?“三皇咒”、“上清咒”,且皆可以和“真?咒”相比肩。

在道教咒语诗?,神明的名称实际上为其核心的意象。每一位神明都?自己的故事,当神明故事被咒语创造者浓缩为典故时,咒语诗的意境便也由之而生。比如,《真?咒》?的东方九气青天真?:“东方九气,始皇青天。碧霞邡垒,??老人。总校图录,摄气举仙。”与此同时,咒语诗还颇注意气氛的渲染,尤其那些用以请神明诛杀恶鬼的咒语诗,往往充满了战斗气氛,一如《太上洞渊神咒经》?的咒语诗,以各种天神兵器为铺排,辅以流光闪电的景观描绘,俨然就是对讨伐战斗的刻画,令人惊心动魄。

另外,在道教斋醮仪式?的罡咒也是咒语诗的一种:罡咒就是步罡时念的咒语,是颂神制邪的口诀,由斋醮仪式?的法师所念诵,皆以四言、五言或七言为体式。比如《道法会元》卷一百七十二的步斗咒:“白气混沌灌我形,禹步相推登阳明。天回地转步七星,蹑罡履斗齐九灵。百神助我断妖精,恶逆催伏邪魔倾。众灾消灭我长生,我得长生朝上清,急急如太上律今敕!”

游仙诗

游仙诗,为一种歌咏神仙漫游的诗篇,体裁多为五言,但句数不等。游仙诗作为一种漫游仙境之诗,本是起自道家方士的,后来,在道教的演变?才?为道教内外人士广泛采用的创作样式。这一点,从粱萧统所著作的《?选》一书?就可窥出端倪,因其间所选的游仙诗之作者?道人亦也??人。

在魏晋时,道外?人对游仙诗的兴趣相当浓厚,以至于其所作诗章?就甚至超过了道内人士。如三曹父子(曹操、曹丕、曹植)、竹林七贤、陆机、郭璞、沈约等,均属其间佼佼者。

南?朝时,素?“山?宰相”之称的陶弘景对道教进行了改革,他在总结了上清派修炼方术的基础上,而创立了茅山教团,并建立了完整的道教神仙信仰体系。在此种背景下,游仙诗的创作得以再度兴盛。如,梁武帝虽以溺信佛教出名,但他对道教也优渥?加。即使在他晚年佞佛痴迷之时,他对陶弘景的宠遇却也未曾改变过,并且每逢吉凶征讨之大事时,皆向陶弘景讨教策略。也许因着这层关系,梁武帝便颇喜欢写些游仙诗,如:

水华究灵奥,阳精测神秘。

具闻上仙诀,留丹未肯饵。

潜名游柱史,隐迹居郎位。

委屈凤台日,分别柏寝事。

萧史暂徘徊,待我升龙辔。

此首诗较好地体现了梁武帝既贪恋尘世又仰慕仙界的双重心理。此,也是除梁武帝之外,其他游仙诗人作品的基调和特色。

在历史舞台上,游仙诗曾?为东汉、魏晋南?朝时期?坛的一大时尚,据记载当时许多道内道外之士皆都创作了许多游仙诗,为当时诗歌风格的形?带来深远的影响。

唐诗可谓???诗歌的顶峰,是为前无古人,后无来者。而唐宋时期,道教更是因着得到朝廷的大力推崇,而进入一个全面发展的繁荣时期。可想而知,在这样一种崇道的氛围下,必然会出现大量吟咏道教的诗词的。其间最杰出的代表人物之一就是“诗仙”李白。李白的诗歌,可谓气象万千,变幻无穷。其时而雄浑豪放,时而澹远恬静。其时而现实,时而虚幻。他的一生留下许多流传千古的优秀诗歌,并?为?????瑰宝的一部分。在????学历史上,其诗作可以称得上是永垂不朽。

李白被后人称为“诗仙”,除去他飘逸的诗歌风格外,很大程度上还取决于道教信仰在他头脑?的根深蒂固。作为诗人,他继承前人诗歌?就而又发扬光大。而作为道教信徒,他不仅从道教?采摭出大量的神话,还从道教的?教思维模式?获得了无与伦比的创作激情。而此两者又相辅相?,如此便造就了他的诗才。因而,纵观李白的诗?,便?许多是吟咏道教的游仙诗。其诗作深受老庄道家之思想濡染,如此而创作出许多的浪漫不羁、超然物外、孤高飘逸、一叹三绝、千古吟唱的浪漫主义?学杰作。如《登泰山诗》:

清斋三千日,裂素写道经。

吟咏有所得,众神卫我形。

云行信长风,飒若羽翼生。

此诗所描写的是清斋修炼之生活,在其间他幻想着出诵经修炼后众神卫形、飒若羽生的情景。这种飘然欲仙的理想,正是李白的诗作之境界。

李白的游仙诗,最?代表性的是《梦游天姥吟留别》:

海客谈瀛洲,烟涛微茫信难求。越人语天姥,云霓明灭或可睹。天姥连天向天横,势拔五岳掩赤城。天台四万八千丈,对此欲倒东南倾。我欲因之梦吴越,一夜飞度镜湖月。湖月照我影,送我至剡溪。谢公宿处今尚在,绿水荡漾清猿啼。脚著谢公屐,身登青云梯。半壁见海日,空中闻天鸡。千岩万转路不定,迷花倚石忽已瞑。熊咆龙吟殷岩泉,栗深林兮惊层巅。云青青兮欲雨,水澹澹兮生烟。

列缺霹雳,丘峦崩摧。洞天石扉,訇然中开。清冥浩荡不见底,日月照耀金银台。霓为衣兮风为马,云之君兮纷纷而来下。虎鼓瑟兮鸾回车,仙之人兮列如麻。忽魂悸以魄动,恍惊起而长嗟。惟觉时之枕席,失向来之烟霞。世间行乐亦如此,古来万事东流水。别君去兮何时还,且放白鹿青崖间,须行即骑访名山。安能催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

此首诗境界极高,并且于淋漓尽致?将李白对瑰丽、美好神仙世界的向往给表现了出来。而这首诗?所运用的浪漫主义之手法,更是登峰造极,至今仍被人们反复吟诵。

从魏晋到唐宋,???诗坛上便一直飘荡着这团团道教的云气,诗人们不仅创作了数量众多的游仙诗,而且还广征博引道教之神话典故,来丰富自己的诗词歌赋之创作,以期增强自己作品的艺术感染力。

除了李白,唐代诗人受神仙思想的影响,而写出杰出游仙诗的诗人亦很多,如杜甫、李商隐、李贺等。如此从?我们可以看到,道教神仙观念对我??古代诗人的人生境界、追求及诗歌浪漫?表现手法的影响,是至为颇深的。

(3)耐人寻味的道教词

词,兴起于唐五代而盛于两宋,起源于民间的词作为诗的又一种形式,自产生以来,便和唐诗一样与道教?着极深的缘分。于此,便衍生出一种新的体裁,即道教词。

道教词,就是一种以道教神仙理想立意、表现道人精神境界的?学样式。翻看卷帙浩繁的《全宋词》、《全金元词》等,便不难发现其众多的词牌就直接来自于道教,比如道教传说、道教人物、道教教义、道教意象等等,诸如此类均?道教词?学创作的重要源泉和题材。

就起源而论,其可以追溯到玄歌和变?。

所谓“玄歌”,即“玄道”之歌。就其形式而言,玄歌属于道教说唱曲艺作品?的唱词类。为了吸引听众,玄歌往往会以第一人称手法叙述故事,比如《老子?胡经》卷十所收的《?胡歌》,就是以“我”来代表老子的,并以“我”为穿插描绘了老君修道场所的仙家景色,讲述了老子“?胡?佛道”之故事。这也具备了叙事诗的基本特征。

在《老子?胡经》?所收录的《老君十六变词》十八首,即是道教的变?。所谓“变?”,就是演述神变故事的一种形式,如此推算的话,“道教变?”便就是演述道教神变故事的一种体式。为了适应说唱的需要,道教变?往往会采用韵?的形式,《老君十六变词》便就是纯韵?。在其间,作者按照方位的变更来组织情节,并依据“易”的九宫八卦方位来安排其场所之转换。八卦代表八方,轮转两周,遂就产生了十六变词。

除了玄歌、变?之外,“仙歌道曲”亦也是道教词的重要组?部分。“仙歌道曲”的产生,和道教仪式的建立与流行?着极其密切的关系。道家为使某种仪式的进行更加隆重,遂便将赞歌和歌咏相结合起来,于是就?了各种唱词的出现。《无上秘要》卷二十?便录?仙歌若干首,从体例上来看,《无上秘要》在摘录这些“仙歌”时皆略加说明了一下,指出仙歌之来历及为哪位仙人所唱。这些“仙歌”的体裁皆为五言,句数不一,在很大程度上表现了早期道教“以诗为词”的创作特点。

和“仙歌”词相媲美的是还?“道曲之词”,其主要体式为步虚词、赞咏词两类。步虚词为乐府?学形式之一。唐吴竞曾于《乐府古题要解》?指出,这种词,

专为描述歌颂众仙飘渺升天的美妙景象的。步虚词的起源,向来说法不一,从许多典籍的记载来看,三??时就应当?步虚词在行世了。步虚词的歌唱节奏大体是依照八卦九宫方位来定的,从而便造?了一种阴阳回复的极美之韵律。步虚词诵咏过程是?一定路线的,其要求诵吟者一定要精神专注。念唱、步法、道具皆要和谐而统一。

与步虚词一脉相承的,便就是唐宋以来的赞咏词了。赞咏词也是一种配乐的歌词。在道教斋蘸仪式盛行之际,道士、?人乃至帝王官宦皆广制道曲,各种赞咏词由此而应运诞生。今所见《金录斋三洞赞咏仪》和《玉音法事》?便收录了不少优美的赞咏词。从形式上来看,赞咏词虽尚保存了步虚词的入乐法式,但也具备了一些新的特质。最重要的是其开始以长短句的形式出现,这算创了道教词句式的先河。例《金录斋三洞赞咏仪》卷?所录的《太清乐》,其在七言诗的基础上加入许多衬句,这便形?了长短不一的格式,从而使其在历史的舞台上具?了极独特的风格。

另外,由于道教思想对????学的深刻渗透,历史上那些为?人们所雅好的词牌便也多具神仙蕴含。譬如,《凤凰台上忆吹箫》、《解佩令》、《望仙门》、《献仙音》等,莫不与道教神仙故事?所牵连。从道教词的内容上来看,宋代许多词作更具?鲜明的道教蕴含。另在道教词繁盛时期,更不少大家创作了一定数量的神仙词,由《敦煌曲子词》?收录的唐代道士的道词——《仙境美》一首,可略一斑:

仙境美,满洞桃花渌水:宝殿琼楼霞

阁翠,六铢常挂体。

闷即犬宫游戏,满酌琼浆任醉,谁羡。

浮生荣与贵,临风看即是。

道教词在创作时,往往会把仙话典故同神游的心绪相糅合,并通过双关语的应用,而产生出一种奇特联想的效果。也许正为此吧,道教词均给人以一种极其耐人寻味的意蕴。

青词

青词亦作“青辞”、“清词”,为一种道士上奏天庭或征召神将的符箓。因用朱笔书写在青藤纸上,故又被称为绿章。

青词这种?体,产生于唐朝而盛于明朝,据记载,在明朝嘉靖帝时,由于嘉靖帝爱好青词,故善写青词者均能在其那儿够得到重用。《明史?宰辅年表》统计显示,时年其当政期间内阁14个辅臣?,就?9人是通过撰写青词而起家的。

青词,作为道教举行斋醮时献给上天的奏章祝?,是道教科仪?常用的祭祀词?,亦也是道教神仙信仰的?学?表达,即表达斋主心意的祭祀?书。

在道教?教活动?,每一场法事都要专门拟写道场青词的,意在表达斋主向神灵述说建斋事由和祈清意愿等。道教,一般称青词为“四六金?”,这是因为青词多用骈体(间或也?诗体),且以四六?句构?,对仗工整、音律相谐。骈?,盛行于两晋南朝时期,至隋唐时期时朝廷的表章诏诰皆用骈体撰写。青词作为敬呈天神的?书,便沿袭了这种世俗表章?体并予以神圣?。青词,多以青纸朱书作为敬献神灵的仪格,其颜色则蕴涵着浓浓的?教象征意义。

道教青词,?斋仪和醮仪青词的区分,意在为了适应道教先斋后醮的科仪格式。据记载,当年诸葛亮在祁山军营?祭斗祈镶时,于朝斗仪式?宣读的青词即为斋仪类青词:

伏以周公代姬氏之厄,翌日乃瘳。孔子值匡人之围,自乐不死。臣亮受托之重,报国之诚,开创蜀邦,欲平魏寇。率大兵于渭水,会众将于祁山,何期旧疾缠身,阳寿欲尽。谨书尺素,上告苍穹:伏望天慈,曲赐臣算。上达先帝之恩德,下救生民之倒悬。非敢妄祈,实由恳切。下情不胜屏营之至。

而于《万历野获编》卷二?所录的袁炜《嘉靖青词》则为醮仪类青词:

洛水玄龟初献瑞,阴数九,阳数九,九九八十一数,数通乎道,道合元始天尊,一诚有感,歧山丹凤两呈祥。雄鸣六,雌鸣六,六六三十六声,声闻于天,天生嘉靖皇帝,万寿无疆。

步虚词

步虚词为道教?学形式之一,其为一种与音乐、舞蹈紧密相结合的?学样式。起源于道士在醮坛上讽诵词章采用的曲调行腔,传说其旋律宛如众仙飘渺步行虚空,因而得名于“步虚声”。

据南朝宋刘敬叔于《异苑》?称:陈思王曹植游山,忽闻空里诵经声,清远遒亮,解音者则而写之,为神仙声。道士效之,作步虚声。不过彼时的“步虚声”腔,现今已不得而知了。现存的各地道教仪式?的步虚音乐大多舒缓悠扬,平稳优美,尤适于道士在绕坛、穿花等行进?来诵唱。

而根据步虚音乐填写的字词,被称为“步虚词”。《乐府诗集》卷七十八引《乐府解题》?如是称:“步虚词,道家曲也,备言众仙缥缈轻举之美。”后来,步虚词?为诗体的一种形式绵延于世,或五言、或七言、或八句、十句、二十二句不等。其间?帝王之作,亦也??人和道士之作。

另外,步虚词又是词牌的一种,即“西江月”的别称,故又被称为“江月令”、“壶天晓”、“白苹香”等。

在????学历史?,步虚词以其平整的结构和动听的韵律而?为词牌?颇受欢迎的一类,故名家亦?这样华美的句子“皆高仙上圣朝玄都玉?,飞巡虚空之所讽咏,故曰步虚”来将其阐释。较?名的步虚词多为苏东坡、辛弃疾、李之仪、晏几道等大家所作。

散花词

散花词,是道家在斋醮仪式上散花时所唱的一种配乐的歌词,为以散花为特殊内容的步虚词。

所谓“散花”,即民俗???丧葬?学的重要形式之一。花词内容皆可即兴创作,主要是为批评社会歪风而衍生的。后来“散花”被道教所吸收,而?为斋醮仪式?常用仪式的一种。道教常把醮坛幻?为神仙居处的瑶坛,并存想自身为神仙临坛弘道,因而遂把散花作为颂赞神仙和幻?醮坛的仪式内容之一。道教的“散花”,并不实际抛撒鲜花,而只是诵唱。“散花词”便于“散花”仪式?衍生而出。

“散花词”,于唐宋时期开始盛行。当时,道士、?人乃至皇帝官宦皆广制散花词。今所见的《金篆斋三洞赞咏仪》和《玉音法事》?,便收录了不少散花词,如宋真?的《白鹤赞》、《散花词》,宋徽?的《玉清乐》,等等。

从形式上来看,散花词虽保存了步虚词的入乐法式,但也具备了其独?的新意,比如它长短句的句式:

《散奇花》

散一朵,菊花新,愁眉不展对芳辰。蝴蝶纷纷花下过,不见花前月下人。

如此,意境颇美!

(4)启情悟道的道情

道情,即道教唱曲的一种,多为游方道士所演唱,主要流行于民间。所谓“道情”,史料?是这样解释的:谢灵运《述祖德诗》?释为“拯溺由道情”。其亦还?其他之意:道义,情理。修道者超凡脱俗的情操。指修道者的情谊等等。故,道情又名“黄冠体”(黄冠可能是指道人的装束),是道家所唱的道家之“情事”。

道情作为曲艺的一种,因多以用渔鼓和简板来伴奏,故道情被视为和鼓子词相类似的一种。其起源于唐代道教于道观内所唱的经韵,为一种诗赞体。后来宋代吸收了词牌、曲牌之精髓,将其衍变为在民间布道时演唱的新经韵。

继宋之后,道情?的诗赞体一支便流行于南方,并?为一种曲白相间的说唱道情。曲牌体的一支则流行于?方,并在陕西、山西、河南、山东等地发展?戏曲道情。再之后,戏曲道情皆以“耍孩儿”、“皂罗袍”、“清江引”为主要唱腔,并采用秦腔及梆子的锣鼓及唱腔,因而逐步形?了各地的道情戏,例如:在陕西就?“关?道情”,此为陕西皮影戏剧的一种,分东路调和西路调两种。东路调流行于黄河两岸,西路调则流行于陕?及内蒙古等地。同时,在不同地区又形?了“?方道情”、“商洛道情”、“安康道情”及“西凉调”等多个分支剧种。其唱腔特点为:凡至落音拖腔的地方,众人相和,以增强气氛。剧目约?二百多个,均属老艺人口传。这些具?地方色彩的道情之内容,可分为升仙道?戏、修贤劝善戏、民间生活小戏、历史故事和传奇?案戏等几大类,且皆都带?浓郁的道教之色彩。

最初的道清也被称为“道歌”,为传道者宣传道教教义及募捐?缘的工具。唐朝段常著《续仙传》书曾?记载:“蓝采和手持拍板(简板)唱踏歌行乞于?。”此便为道情的最初形式。在?唐时期,玄?皇帝十分崇信道教,并对道情情?独钟,故而将其大肆宣扬。所以,当时的传教道士云游天下,到全??各地传道时皆唱道情,道情之影响和活动范围达到顶峰。这也是造?我??大约?二十个省流传?道情艺术的根本之缘由。

道情最初只是说唱形式,在清朝以前基本上没?职业班社,艺人们多是在逢年过节酬神献艺时演唱其,平日里则是很少触及。到了民??初年,才?一个叫“武为周道情班”于晋?一带出现,据传班主武为周是应县人,他以领戏班为职业,并在自己的村里集聚了二十多个艺人,以“武为周道情班”为名常于大同、怀仁、山阴、应县、浑源一带进行演出。这应是最早的道情职业班社。

道情音乐比较丰富,据说原?七十二个套曲和一百来种曲调,不过,现在只能收集起十三种套曲和九十六种曲调了。道情的唱腔为联曲体,是利用诸宫调的某些曲子互相联缀起来而组?的?层次的大型唱段,其间每种套曲又?“正、反、平、苦、抢、紧”六种不同的曲子,唱腔就是根据其需要来临时将这六种不同的曲子组合起来的,例如:“耍孩儿”的结构就包括“正耍孩儿”、“反耍孩儿”、“平耍孩儿”、“苦耍孩儿”、“抢耍孩儿”、“紧要孩儿”六个曲子。另外,这“正、反、平、苦、抢、紧”六种曲调又各不相同:“正”表示用正调演唱,这用正调演唱的曲调即为“商”字调。“反”表示用反调演唱,这用反调演唱的曲调即为“徽”字调。“平”表一般正常的情绪、“苦”表愁苦、凄凉的情绪,二者皆用正调来演唱。“紧”表唱腔结构的紧凑、“抢”表唱腔结构的喜悦、轻快、类似于“抢”一般的速度。此外,道情又巧妙地借鉴了“晋剧”?的“介板”、“流水”、“滚白”及昆曲唱腔,从而弥补了其自身之不足。

在?些地方,道情也被称为“渔鼓”,例如:湖广之地,他们均将道情称为“渔鼓”,另又?“湖?渔鼓”、“桂林渔鼓”、“四川竹琴”之别。“渔鼓”,为道情特定的乐器。

道情虽繁盛于道教历程之?,但是流传下来的作品却不多见,现在能看到的仅?郑板桥的道情十段(一般演唱仅收录以上五段)及徐大椿的回溪道情。

就清人郑板桥的《道情》,我们来看道情之韵美:

开场白

枫叶芦花并客舟,烟波江上使人愁,劝君更尽一杯酒,昨日少年今白头。自家板桥道人是也,我先世元和公公,流落人间,教歌度曲,我如今也谱得道情十首,无非唤醒痴聋,消除烦恼。每到青山水绿之处,聊以自遣自歌,若遇争名夺利之场,正好觉人觉世。这也是风流事业,措大生涯,不免将来请教诸公,以当一笑。

唱辞五段

老渔翁,一钓竿,靠山崖,傍水湾,扁舟来往无牵绊,沙鸥点点清波远,荻港萧萧白昼寒,高歌一曲斜阳晚,一霎时波摇金影,蓦抬头,月上东山。

老樵夫,自砍柴,捆青松,夹绿槐,茫茫野草秋山外,丰碑是处成荒冢,华表千寻卧碧苔,坟前石马磨刀坏,倒不如闲钱沽酒,醉醺醺,山径归来。

老头陀,古庙中,自烧香,自打钟,兔葵燕麦闲斋供,山门破落无关锁,斜日苍茫有乱松,秋星闪烁颓垣缝,黑漆漆蒲团打坐,夜烧茶,炉火通红。

老书生,白屋中,说黄虞,道古风,许多后辈高科中,门前仆从雄如虎,陌上旌旗去似龙,一朝势落成春梦,倒不如蓬门僻巷,教几个小小蒙童。

拨琵琶,续续弹,唤庸愚,警懦顽,四条弦上多哀怨,黄沙白草无人迹,古戍寒云乱鸟还,虞罗惯打孤飞雁,收拾起渔樵事业,任从他风雪关山。

收场白

风流世家元和老,旧曲翻新调。扯碎状元袍,脱却乌纱帽,俺唱这道情儿归山去了!

由此,我们可以看出道情之言辞是至为通俗易懂的,其语言不仅浅显,而且还十分生动?趣。如此,其能起到“启情悟道”的功用便一眼可窥了。

同类推荐
  • 五百罗汉之谜

    五百罗汉之谜

    《全彩五百罗汉之谜》由云一编著,以罗汉为开端,从介绍罗汉起源一直到佛教的宗派传承,洋洋洒洒间。带出十六罗汉、十八罗汉、五百罗汉、八百罗汉的相应解释,最后具化为佛陀、菩萨、僧信、与佛结缘的人物和形形色色的佛教人物。作者通过一个个美丽动人的传说和一个个佛教典故来深入浅出地诠释深奥佛法的传布、佛教宗派的发展与传承。本书对大量的资料进行了筛选,精心构建了一座人们可以轻而易举地跨越的通向佛法之桥。
  • 降伏其心(下册)

    降伏其心(下册)

    学佛必须要看清自己的心动念,修行先要降伏自己的身心,历世炼心即是福慧双修,守住真心胜过所有法门,激活能量打开心量,没有过去未来就是当下,每一个当下都能觉悟那就是佛,众生成就了你,没有众生就没有无上菩提,冤枉你就是成就你,修行就是转外境而不是被外境所转。
  • 净空法师说《佛教故事》

    净空法师说《佛教故事》

    本书汇整净空法师于各次讲演中所引用的公案因缘故事,使读者通过这些深含哲理的故事,明白宇宙人生的道理。通俗易懂,雅俗共赏。
  • 佛眼观生死

    佛眼观生死

    人活在这个世上,最关心的事情莫过于生死。人从哪里来,又将往哪里去,这是一个相当具有诱惑力,但是又常常被人避忌的课题。佛教利用其精妙的“缘生观”为我们解读了生命的密码——“一切有情,因缘生成;人身难得,佛法难闻;人生无常,不必执着;生生死死,死死生生;珍惜眼前,活在当下;父母是佛,提早尽孝;生命是宝,务必珍惜;众生平等,慈悲为怀;把握自己,把握人生;临终关怀,直面死亡:涅槃境界,得大自在。”只要参透了这些道理,就可以自在地活在世上,不悔地走完人生旅程。本书从佛教经典的阐述、佛学大师的讲话和专著,以及佛学界人士的研究中,精心挑选了百余篇关于生死问题的章节,分门别类,集合成书,教化大众。
  • 与仓央嘉措一起修行

    与仓央嘉措一起修行

    世界上最好的道理,就是一个人走过的路和他活出的人生。如果他刚好是法相庄严俊美,又有诗意的智慧、传奇跌宕的身世的圣域之王仓央嘉措,那这个道理,就是他用出世者的眼光望着俗世时显露出的智慧。如果向我们传达这一智慧的作者,又刚好是一位在伊拉克的巴格达经受过战火、在耶路撒冷见证过巴以最激烈的冲突,去过北极,重走过“丝绸之路”,内心有过深度挣扎和痛苦、最后又归于宁静的人,那我们读这本书,得到的就是双重智慧,摆脱浮躁心境、回归心灵安宁的双重通道。读仓央嘉措,我们读的不仅仅是诗歌,而是他走过的路和他活出的人生,以及他用出世者的智慧解世情之种种。
热门推荐
  • 双生莲:绝色天下

    双生莲:绝色天下

    为了你连命都不要,宁可魂飞魄散也要护着你,是不是爱?可如果转身就忘了你将别人拥入怀中呢?初相见,他是雷音寺的金童,她为盗得修罗刀将他胁持下界,天上弹指一挥间,她和他已经相处几个月,他为化解她满心黑暗仇恨倾心相待。缘去缘来,是他教她懂得了爱。她心灰意冷被囚禁千年,却终究不舍得就这样放弃,当她再次站在他面前,他已将她忘记,有了心爱之人,隔了千年时光,只有她还留在原地。是谁在她遇到危险的时候一次次挺身而出,是谁在她受伤时将她抱紧,又是谁以血肉之躯投入火海,抵消了一切杀业罪孽,换得天下太平?为什么知道的人都不告诉她,重生之后的他还有个同胞兄弟?她凭借容貌认出他,最后才知认错了人。【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长安皓月

    长安皓月

    作为世宗最小最疼爱的公主,睿王最小的妹妹,魏忆潼觉得自己只需要任性的活着。可当父亲兄长被人暗算致死之后,她方觉命运无常。所有人都劝她安分守己,退居一方。可她偏要与命相争,锋芒毕露,做这天底下最尊贵的人。~魏忆潼:凭什么身为公主,还要因为自己是女子的身份被枷锁禁锢?我不会再做兄长背后的雏鸟,我要打破亘古不变的条例,做齐朝的皇帝!裴灏:一生所逐,封狼居胥。一生所守,唯忆潼也。慕容清音:我只想找到光,可是我找到的光如此耀眼,显得我如此污秽。
  • 快穿反派他又撩又宠

    快穿反派他又撩又宠

    棘(冷漠严肃):“你是只狐狸,偷走了本座的心……倘若你要走,本座还缺一件狐裘。”……作为反派攻略系统部的一员,夏微凉要做的就是穿梭位面,用纯洁无瑕的爱情感化反派,消除他的黑化值,让反派洗心革面,拯救世界!带着蠢系统1314,她们的征途是星辰大海……蠢系统1314:“嘤嘤嘤,宝宝只是一枚会喊666的腿部挂件,只想抱住宿主大腿吃喝玩乐~”(眸光对视,相信我,很好看)
  • 晦诡

    晦诡

    我应该活了很久,一页日记一天,但翻了三年我都没有数完有几页。有日记本我应该能够知道我是谁,可是我不能。因为我过去的日记每天字数上万,密密麻麻不说,更坑爹的还是古文。于是我推断出,曾经的我,孤僻成性,且天生话痨,是个不起眼的人,这样的人,注定不会被人记住。所以我还有必要知道自己是谁吗?
  • 我有一枚通灵戒

    我有一枚通灵戒

    林墨有一枚通灵宝戒,能够通过献祭灵物,获得功法、灵术、秘宝、甚至血脉神通。一次机缘之下,他献祭了一枚天机玉,获得了强大的修仙功法,从而开启了自己的仙侠之旅。
  • 英雄联盟之大话西游

    英雄联盟之大话西游

    上一世的斗战胜佛这一世的齐天大圣不求位列仙班只求逍遥自在
  • 鸳鸯绣

    鸳鸯绣

    “别走……”一个白衣女人抓住他的衣角,拿着匕首向他用力一插,血光迸溅,女人狂妄地笑着……
  • 绝世天帝

    绝世天帝

    莽莽大荒万族林立,至强巨兽头顶青天,吐纳星河;绝代圣贤高高在上,弹指间天翻地覆,卑微草芥亦可冲上九天,斩碎日月。小小村庄少年,从小背负叛徒之子骂名,倔强不屈,得三世铜棺,开启仙陵宝藏。为父正名,横渡穷山恶水,拳打世家天才,脚踩神圣后代,要让这天再遮不住我眼,要这地再埋不住我的心,粉碎一切规则束缚,主宰命运,乾坤尽在吾掌!
  • 与你云端相遇

    与你云端相遇

    青崇豪门女博士归国创业,遇上电工家庭出身的屌丝男杨昊东,他们在数据谷产业园区会遇到哪些奇怪的事情呢?5G,人工智能,芯片设计,大数据营销,过来了解一下!
  • 寻仙不见我为仙

    寻仙不见我为仙

    仙人已去百万年,传说依然留世间。灵气氤氲是宝地,一朝魔侵成鬼渊。生灵涂炭将沉沦,我为众生苦寻仙。仙迹仍在仙难觅,寻仙不见我为仙!药道天才秦羽,修行不足千年,已成一方尊者!无奈传人勾结魔族,陨落于禁地火焰山。因火道真意,秦羽获得重生。三味真火、八卦炉,药道无人能及!魔族残忍害众生,欲寻仙人救生灵。然而,仙迹仍在仙难觅。既如此,寻仙不成我为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