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31983800000032

第32章 [一]学习之道

君子曰:学不可以已。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冰,水为之,而寒于水。木直中绳,輮以为轮,其曲中规。虽有槁暴,不复挺者,輮使之然也。故木受绳则直,金就砺则利,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有道德修养的人说:学习是不可以停止的。靛青是从蓝草里提取的,可是比蓝草的颜色更深;冰是水凝结而成的,却比水还要寒冷。木材直得可以符合拉直的墨线,用火烤把它弯曲成车轮,那么木材的弯度就合乎圆规的标准了,即使又被风吹日晒而干枯了,木材也不会再挺直,是因为经过加工,使它成为这样的。所以木材用墨线量过,再经辅具加工就能取直,刀剑等金属制品在磨刀石上磨过就能变得锋利,君子广泛地学习,而且每天检查反省自己,那么他就会聪明机智,而行为就不会有过错了。

“君子曰:学不可以已。”这不但是《劝学》篇的第一句,也是整个《荀子》著作的第一句。为什么首先提出学习问题呢?因为荀子认为人的本性是“恶”的,必须用礼义来矫正,所以他特别重视学习。“性恶论”是荀子社会政治思想的出发点,他在著作中首先提出学习不可以停止,就是想抓住关键,解决根本问题。因为他十分重视这个问题,所以他把自己的见解,通过“君子”之口提出来,以示郑重,在措辞上,他不说应该不断学习,而说学习不可以停止,这对纠正人们学习上常犯的不能持之以恒的毛病,更有针对性。

宋濂求学

孟子曾说过:“今夫奕乏为数,小数也,不专心致志侧不得也。”就是说下棋这种小技艺如果不是一心一意,同样不能取胜。他讲了一个故事说明这个道理。他说,有一个叫做秋的人,是全国下围棋的名手。他同时教两个人下棋,一个是精力集中,静心听讲,刻苦钻研;另一个呢,心不在焉,虽然耳朵听着,而心里却在盘算着,有只天鹅快要飞来,计划着如何拿箭去射它。这样两个学生的成绩必然不一样,第二个的成绩一定不如第一个好。

孟子启发学生说:“这难道是因为第二个人不如第一个聪明吗?当然不是的。这是由于第二个人不专心致志的缘故。”

这就是说学习读书一定要专心,要能吃苦,这一点明代宋濂求学的故事很说明问题。

宋濂,字景濂,潜溪(今浙江金华)人。生于公元1310年,死于1381年。这个人很有学问,散文写得很生动。

明太宗起用他做翰林学士,当时朝廷上的重要文章都是他写的,他编修过《元史》,著有《宋学士集》七十五卷,在当时被人们誉为“开国文臣之首”。不知道底细的人,也一定认为他大概有很好的学习条件,其实不然。他幼年时家中很穷,但他想方设法地为自己创造学习条件,并先后找到了著名的古文家吴莱、柳贯、黄瘲等人做他的老师。他自己曾说:

我从小就特别爱学习、好钻研。那时候家里很穷,没钱买书,就只好到有书的人家里去借。借来以后,就抓紧时间亲笔抄写,以便按预约时间送还人家。

有时天气特别冷,砚台里的墨汁都冻成了冰,手也冻得弯不过来,但我还是赶着抄写,不敢有半点偷懒。抄写完了,总是赶快把书送还,绝对不敢稍稍错过还书的时间。

因为见我守信用,所以好多人家都肯把书借给我看,我也因此能够遍览群书了。

到了成年,就更加羡慕学者们的成就和品德,想学到更多的东西,但苦于没有好的老师作指导,也没有知名的朋友往来,互相研究。因此,只好赶到百里之外,去找有名望的老师请教……

我向百里外的老师去求教的时候,自己要背上书籍和行李,爬过高山,越过深谷。那天气寒冷极了,又刮着大风,飘着大雪,脚下的积雪有好几尺深,脚上冻了老大的裂口也不知道疼痛。等赶到老师的家里,冻得四肢僵直,简直动弹不得了。

老师家里的人给端来热水烫洗,又往我身子蒙上被子,好长时间我才暖和过来。

住不起学校,便和一个穷店主一起吃住;一天只吃两顿饭,更谈不上有什么鱼、肉可吃。和我一起学习的人,都是穿着绣花的绫罗绸缎,戴着镶嵌明珠珍宝的帽子,腰里系着白玉环,左边佩带着宝刀,右边备有香囊,打扮得光彩照人,就像神仙似的。而我却穿着旧衣破袍,夹杂在这些阔学生中间,但自己从来没羡慕过这些人。因为我有自己得到了知识的极大乐趣,什么吃的不如人呀,穿的不如人呀,这些便根本不去理会了。

这说明富有的生活并不意味着学识、知识的富有,生活的贫困并不意味着学识、水平的贫困。关键在于能否苦读。那些和宋濂一起读书的富家子弟,配金带银,便学得并不好。所以凡有大成就的人都以知识为乐,而不以财富为乐。

王羲之吃墨

凡有成就之人,都是全心投入其事业的人,正由于他们的勤奋,所以在其行业、专业领域中他们都是极优秀者。但从常人看来,他们却是又“呆”又“笨”。谁能想到大数学家陈景润上街不会买菜,李四光这位一代大地理学家竟在大街上不识自己的女儿。其实正是这种“呆”,这种“笨”才使他们做出了自己的成就。

王羲之小的时候,练字十分刻苦。据说他练字时用坏的毛笔,堆在一起成了一座小山,人们叫它“笔山”。他家的旁边有一个小水池,他常在这水池里洗毛笔和砚台,后来小水池的水都变黑了,人们就把这个水池叫做“墨池”。

长大以后,王羲之的字写得相当好了,还是坚持每天练字,连吃饭都忘了。”丫环送来了他最爱吃的蒜泥和馍馍,催着他吃,他好像没有听见一样还是埋头写字。丫环没有办法,只好去告诉他的夫人。夫人和丫环来到书房的时候,看见王羲之正拿着一个沾满墨汁的馍馍往嘴里送,弄得满嘴乌黑。她们忍不住笑出了声。原来,王羲之边吃边练字的时候,眼睛还看着字,错把墨汁当成蒜泥蘸了。

夫人心疼地对王羲之说:“你要保重身体呀!你的字写得很好了,为什么还要这样苦练呢?”

王羲之抬起头,回答说:“我的字虽然写得不错,可那都是学习前人的写法。我要有自己的写法,自成一体,就非下苦功不可。”

经过一段时间的艰苦摸索,王羲之终于写出了一种妍美流利的新字体。大家都称赞他写的字像彩云那样轻松自如,像飞龙那样雄健有力,他也被公认为我国历史上杰出的书法家之一。

写到这里我们想起了大科学家牛顿在煮牛奶时,由于太专心,放糖时竟把自己的手表当作糖放到了牛奶里。似乎一些有大成就的人都有这糊涂到极点的行为。现代物理学的奠基人爱因斯坦也有一段这样的故事。

爱因斯坦(物理学家,1879-1955)早就想尝一尝美味的俄国鱼子酱了。三月十四日是他的生日,这一天快要到了,他的朋友决定请他吃一次。

生日的那天,爱因斯坦和几个朋友一边就餐,一边滔滔不绝地探讨起相对论来。正当讨论得最热烈的时候,那盘早已订好的美味佳肴端上来了。这时,爱因斯坦正在讲惯性。他顺便把鱼子送到嘴里,继续讨论:

“牛顿说,物体的惯性是绝对空间讲的。马赫说,物体的惯性是对遥远的星系讲的。到底谁对呢?”

鱼子酱吃完了。演讲的爱因斯坦停下来,他用手在桌子上画了一个大问号。

这时同伴问他,你知不知道刚才吃的是什么东西?

“不知道,是什么东西?”

“是鱼子酱呀!”

“怎么?哎呀,是鱼子酱呀!”这位心不在焉的爱因斯坦惋惜地叫了起来。

荀子劝学

有的人向荀况请教学习方法,要求他介绍学习经验,于是他就把自己的体会写成一篇文章,题目叫《劝学》。他在那篇文章里说:

如果用刀子来雕刻东西,刻了一会儿就放下,即使是一块腐朽了的木头,也不会雕刻出个眉目来;要是不断地刻下去,即使是金属、玉石这类坚硬的东西,也可以雕刻出很精美的花纹和图案来的。

蚯蚓没有锐利的爪牙和强硬的筋骨,但它在泥土里可以找到可吃的食物,钻到地下又可以喝到清凉的泉水,这就是它专心致志的缘故。螃蟹虽然有八只脚和两个钳子似的前爪,但如果没有水蛇和蟮鱼开出来的洞穴,他就连个住的地方也没有,这就是因为它太浮躁,不肯专心致志打洞的缘故。

所以,在学习上没有刻苦钻研的决心,就不可能得到真正的知识,达到豁然开朗的目的。在工作上没有埋头苦干的精神,也就不会做出优异的成绩。

荀子在《劝学》中所说的这种精神一直是中国读书人所倡导的精神。像东汉贾逵就是这样。

东汉贾逵五岁时就聪明过人。他的姐姐嫁给韩瑶为妻,因没有生孩子,被丈夫休弃,回娘家居住。她为人贤明,被人所称道。贾逵邻居家天天有孩童读书,贾逵年纪虽幼,却知道静静地听。姐姐见他这样,十分高兴,便有意识地每天都抱着他到篱笆边听隔壁读书。

天长日久,贾逵受到了良好的熏陶,到十岁时,他就能背诵《诗经》《尚书》《易经》《礼记》等六经典籍。他的姐姐没想到隔着篱笆听读书会有这么好的效果,奇怪地问他:“我们家贫穷,从来没有请过教书先生,你怎么知道这些书籍,而且能一句不漏地背出来呢?”贾逵告诉姐姐,这都是隔着篱笆听会的。贾逵因家中贫困,买不起纸笔,于是经常剥庭院中的桑树皮写字,或者把字写在家中的门窗、墙壁上,一面读,一面记。

正因为他如此勤学,所以后来成为著名文学家、天文学家。

不少学生不远万里,前来求学,贾逵总是乐于施教。

唐代著名诗人白居易,诗歌成就很高,他写的许多诗句至今仍被人经常吟用,但白居易在诗歌上的成就并非轻易而得。他自己在谈到这一点时说:“我从五、六岁的时候就开始学习作诗。九岁时学懂了写诗时怎样运用声韵。十五、六岁的时候,知道的事情多了,更求上进,读书就更加刻苦了。二十岁以后,白天认真钻研词赋,晚上努力读书,又挤时间学习写诗,忙得连睡觉的时间都挤掉了。由于过度劳累,以至于满嘴生了口疮,手上和肘上磨起了老茧。”

白居易五岁学习写诗,九岁通晓音韵,看来他从小就打下了良好的学习基础;十五、六岁时就能写出那么好的作品,说明他学习非常用功,因而很早就在创作上取得了成就;写了诗征求别人的意见,这又说明他很虚心,不骄傲;从他为我们留下的作品看,说明他一生都在努力地学习和写作。

像牛顿那样勤奋

享福和成功是完全对立的,想调和这对矛盾几乎是不可能的。纵观千年历史,任何一个成功者,无论中国还是外国,无论是帝王还是科学家,都是如此。

勤劳吃苦这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几千年来,中国人优良品格在各种环境下生存下来,这是中华文化最优秀的品格。

但如今勤劳和节俭已被许多人忘记,侈奢靡费之风遍及中华,一种显高、求富、爱富的追求激动着许多人的心。勤劳视为笨蛋的代名词,节俭被视为穷酸的代表。但糊涂学仍然坚持勤劳,仍然提倡节俭。说傻也是,说穷也罢,这两条是人类赖以生存的基本品质,它是万万丢不掉的。反之,那些整日做天上掉下大饼的而忘记了从脚下的工作开始的人才愚。而那些有钱的富人们,这样的消费也是极不正常的。

所以,我们提倡勤劳,我们提倡刻苦,尽管这些号召在不少人看来已经过时,这样去做是很愚蠢的,但我们一意孤行!

不为世言所动,这正是糊涂学的精髓!

古今中外,凡成大器者无不是如此,在科学历程中留下丰碑的人物,莫不是如此。

1927年3月20日拂晓前,一颗科学巨星陨落了——最伟大的自然科学家牛顿逝世了,终年八十四岁。

牛顿是人类历史上第一个获得国葬的自然科学家,在伦敦威斯敏斯特教堂为他举行了隆重的葬礼。这里是英国历史上著名的艺术家、学者、政治家、元帅和海军上将的墓地。他逝世后四年,他的亲戚为他建立了一座雄伟的巴罗克式纪念碑,刻在墓碑上的墓志铭表达了亲人们对他的崇高评价和深切怀念。

“这儿安睡着伊萨克·牛顿爵士,他以超乎常人的智力,用他所发明的数学方法,第一个证明了行星的运动和形状,彗星的轨道和海洋的潮汐;他研究了各种不同的光线,以及由此所产生的颜色的性质,而这些都是别人连想都没有想到的;对于自然、历史和圣经,他是一个勤奋、敏锐而忠实的诠译者。他用他的哲学证明了上帝的威严;他渡过的是新教徒式的简朴的一生。所有活着的人都为有他这样一位人类伟人而感到幸福。

伊萨克爵士生于1642年12月25日,卒于1727年3月2日”。

英国政府在他的墓碑上用拉丁文镌刻的墓志铭是:

伊萨克·牛顿爵士

安葬在这里,他近于超人的智力,

第一个证明了行星的运动与形状,

彗星的轨道,与海洋的潮汐。他孜孜不倦地研究

光线的各种不同的折射角,

颜色所产生的各种不同的性质。让人类欢呼:

曾经存在过这样一个伟大的人类之光!”

无产阶级革命的伟大导师恩格斯对牛顿在自然科学史上的崇高地位曾经给予了极高的评价,指出:“牛顿由于发现了万有引力定律而创立了科学的天文学,由于进行了光的分解而创立了科学的光学,由于创立了二项式定理和无限理论而创立了科学的数学,由于认识了力的本质而创立了科学的力学。”

当代著名的美国科普作家阿西莫夫也指出:“他由于研究出微积分而为高等数学奠定了基础。他由于进行了把阳光分解为光谱色的实验而奠定了现代光学的基础。他由于发现了力学上的三大定律并指出这些定律所起的作用而奠定了现代物理学的基础。他由于研究出万有引力定律而奠定了现代天文学的基础。”

阿西莫夫认为只要取得这四项伟大科学成就中的任何一项,就足以成为名列前茅的伟大科学家了。而牛顿则集中了四大科学成就于一身,是当之无愧的世界上最伟大的自然科学家。

牛顿逝世后,亚历山大教皇说过:

“自然和自然规律隐藏在黑夜之中。

上帝说:“‘让牛顿出世!’于是,一切便变得明朗了。”

人们给予牛顿的是极其崇高的评价,而牛顿是怎样自我评价的呢?在临终前,他在病榻上赠给好友们的遗言是:“我不知道别人怎样看我,但我自认为我不过像在海滨玩耍的孩子,时而为拾到了一块光滑的卵石而惊喜,时而为拾到了一片美丽的贝壳而高兴,而那真理的海洋还仍然神秘地展现在面前哩。”这既是谦逊,也是事实。牛顿虽然揭示了某些自然之谜,发现了某些自然规律,但在那浩瀚的真理的海洋里,仍然还有无数自然之谜在等待着人们去揭示,还有无数自然规律在等待着人们去发现哩!

牛顿是用什么方法取得如此伟大的成就的呢?他说:“我没有什么办法,只是对于一件事情很长时间、很热心地去考虑罢了。”勤奋、专注,实践出真知,多想出智慧,的确如此。在人类的自然科学发展史上,有哪一位杰出的科学家、哪一位伟大的天才,不勤奋、专注的呢?要想在世界新技术革命的挑战中赢得胜利,就必须像牛顿那样勤奋、专注!

有关牛顿勤奋、专注的趣闻轶事是说不胜说的。他的勤奋、专注不仅是“废寝忘食”,甚至还达到了荒唐可笑的程度。

他的秘书曾经谈到:“他陷入极度的冥思苦想之中,连对自己吃了饭没有都记不清楚。有时,他的衣服只穿了一半,就整天失神地坐在床沿上。”

“那时候,伊萨克爵士相当和蔼可亲,宁静和谦逊,从不发怒;我从没有见他笑过,只有一次例外。他从不休息或休息片刻,从不骑马外出,从不散步,不玩九柱戏,也不运动;只要有一小时不看书学习,他就认为是浪费了光阴。他极少离开房间,只有当他以卢卡斯讲座教授身份讲课时才离开……由于他专心致志地工作,他经常忘记吃午饭……他很少在夜里两三点钟以前睡觉,而是常常在凌晨五六点钟才上床。他一天总共才睡四五个小时,特别是秋天和冬天,他的化学实验室里的炉子整日整夜的燃烧着。”

牛顿终生没有结婚。他除了年轻时跟斯托里小姐有过一段恋爱史外,一生中很少和妇女有特殊往来。传说有人让牛顿和一位年轻的妇女幽会。由于谈话并不使他感到激动,他漫不经心地,不是把她的手拉到唇边亲吻,而是把她的小手指塞进了他那点燃着的烟斗!

沉默寡言,不爱笑,是他的性格特点。他对遭受灾难的人和贫苦亲戚,十分慷慨,很有同情心。

特别是他对科学的坚定不移、积极勤奋,百折不挠的精神,把抽象的理论洞察力和高超的实验技能结合在一起的科学研究能力,常常令人惊叹不已。

牛顿为什么能取得如此伟大的成就呢?他说:“因为我站在巨人的肩上,所以才能比这些巨人看得远些。”这些巨人指的是亚里士多德、哥白尼、伽利略、开普勒、惠更斯、笛卡儿、费尔玛、波义耳和巴罗等等。是既继承、又发展,继承科学史上的有价值的成果并加以创造性的发展,这就是牛顿所走过的科学道路。

另一位西方工业史上著名的科学家瓦特也是如此。

詹姆斯·瓦特(1736-1819)出生于英国格拉斯多市附近的格里诺克镇的一个造船工人的家庭。瓦特对工业革命的最大贡献是发明了蒸汽机,被人称为“蒸汽大王”。正是他所改进的蒸汽机应用到了工业、交通上,从而使机器大工业代替了工场手工业,出现了产业革命,开始了社会化的大生产,促进了资本主义的生产和发展,使人类社会进入了“蒸汽时代”,在世界史上写下了光辉的一页。

瓦特何以能成功?

最根本的在于他投入科学研究那种精神,如痴如醉,不怕困难,不为困难所迫。正是这种精神才使他成功。试想,当大火临头时,别人都跑了出去,他仍在做试验,似乎周围什么也没有发生,当屋顶塌下来时,他还不知发生了什么事。听起来真是可笑,但却是事实。

没有这种看起来半疯半傻的投入精神,没有这种如痴如醉的研究精神,怎么可能有大的发明和创造?

实际按常人观点看:大科学家都是“大傻瓜”,都是“呆子”,但正是这些“大傻瓜”,“呆子”做出了大贡献。

陈景润的成功

陈景润研究“哥德巴赫猜想”问题,1973年突破了“1 2”的难关,在《中国科学》第二期上发表了《大偶数表为一个素数及一个不超过素数的乘积之和》的重要论文,引起了国内外数学界的强烈反响,被命名为陈氏定理”。

陈景润何以能成功呢?

四个字:勤奋,投入。在他的宿舍中堆起了一人多高的稿纸,这需要多么坚强的意志!

正因为他投入了自己的研究,他才不问人间烟火,这样在日常生活中才显出他呆呆傻傻,走路碰到了树上,以为碰到了人。

正因为他以自己的生命投入了自己的研究,所以人间一切荣禄富贵也都不想,家里是那样简朴,生活是那样的简单。

陈景润是“傻”,是“笨”,是“呆”,可是没有这种“傻”“笨”“呆”,就不会有哥德巴赫猜想的进一步成功。

在糊涂学看来,凡要真想干出大事,没有陈景润这种“呆”“傻”“笨”的精神绝对不行的。

1945年,抗日战争胜利了。十三岁的陈景润随同父母由天津市回到了老家福州市。不幸的是,母亲患肺结核,不久便死了。

父亲又一次结了婚,后娘对他很冷淡,这样,本来就沉默寡言的他变得更加孤僻了。于是,他便在数学花园里漫步,1942年的一天,福州市华中学的教室里,曾任清华大学航空系主任的沈元教授在给学生上课。沈先生用生动形象的故事,给同学们讲述着世界数学史上,关于数论的一个著名难题——“哥德巴赫猜想”。

他说:“同学们,俄罗斯的彼得大帝想把他的皇宫所在地——彼得堡,建设成欧洲最雄伟的城市。为此,他特别聘请了欧洲一大批科学家来帮助建设,其中就有瑞士的大数学家欧拉,还有一位德国的科学家,才华出众的中学教师哥德巴赫。

“1742年,哥德巴赫发现,任何一个偶数都可以表示为两个素数的和。他对许多偶数都进行了检验,结果都是如此。但是他自己却无法证明任何一个偶数都是如此。于是,他便写信去请教大名鼎鼎的大数学家欧拉。可是欧拉一直到死,都没有能够证明它。这就是著名的难题——‘哥德巴赫猜想’。它引起了数学界的注意,吸引了成千上万的数学家……可是,两百多年过去了,都没有一个人能最终解决它。”

说着,沈先生环视了一下同学们,他看见他们一个个都圆睁着惊奇的眼睛,在集神凝思地思考着。沈先生的眼神里充满了期望,用鼓励的口吻说:“同学们!自然科学的皇后是数学。数学的皇冠是数论。哥德巴赫猜想,则是数学皇冠上的明珠。谁有志研究数学,谁就应该去搞这颗明珠!”

讲到这里,课堂突然活跃起来,同学们叽叽喳喳地议论着,热闹得就像一锅煮沸了的开水。

等同学们渐渐平静下来以后,沈先生又说:“偶数、奇数、素数、合数,这些在小学三年级就学过了。乍一看,要证明哥德巴赫猜想好象非常简单,实际上却是很难的哩!我昨晚做了一个梦,梦见你们中间的一位同学不得了,他证明了这个大难题。”

同学们一听,都轰然大笑了,只有陈景润没有笑。老师的话,拨动了他的心弦,他陷入了静静的沉思之中:哥德巴赫猜想……皇冠上的明珠……去摘这颗明珠……,就像跳跃着的一个个音符,不断地在他的耳际回响着。从此,“要摘数学皇冠上的明珠”便成了他的信条、他的理想!

1950年,福州解放了。陈景润考上了厦门大学数学物理系。大学毕业后,陈景润被分配到了北京某中学教书,但遗憾的是他却不是这块材料。他瘦小多病,口才不好,再加上他蹩脚的福建普通话,教学效果很差,几乎被宣布为“不受欢迎的人”。他骂自己是笨蛋,干着急。后来又患肺结核和腹结核病,在一年里就住了六次院,做了三次手术。他想,教书不行就搞科研。那时,华罗庚著的《堆垒素数论》刚到书店,他就买到了。

在住院期间,他小心翼翼地躲着医生、护士,偷偷地研究了这部数学名著。

刚巧,就在这时,厦门大学老校长王亚南来教育部开会,那所中学的一位领导一碰到他,便说:“你们怎么会培养出这样的高材生……”王亚南二话不说,就把他调回厦门大学,让他当图书管理员,以便使他能够博览群书,潜心研究数学。陈景润感动极了,就像久旱逢甘霖一样,一头扎进数学王国里。他大量地阅读了古今中外的数学名著,特别深入地研究了华罗庚的《数学导引》和《堆垒素数论》。他没有辜负老校长的希望,通过三年的艰苦努力,终于发表了“塔内”问题的研究论文。华罗庚一看,论文写得很有水平、很有见解,便把他调到自己主持的数学研究所,让他当上了一名实习研究员。

调到数学研究所,对陈景润来说,真可谓如鱼得水了。为了要摘数学皇冠上的明珠,他要检阅外国资料的总和,消化前人智慧的果实。为此,他在已掌握英语和俄语的基础上,又自修了德语和法语,还刻苦地自学了日语、意大利语和西班牙语,以便能够直接地阅读外国的文献和资料。他的才智的蓓蕾开出了一朵朵艳丽的科学之花,在数论方面的30多道世界难题中,攻下了六七道难题,对数学作出了很大的贡献。然而所有这一切,都只不过是为摘那颗数学皇冠上的明珠打打基础、练练基本功而已。他说。“在此基础上,我才能向哥德巴赫猜想挺进。为此,我已经耗尽了我的心血。”

的确,为了向哥德巴赫猜想挺进,采摘这颗明珠,他是付出了极高的代价的。以至眼窝凹陷、面颊发红、咳嗽不止、腹胀肚痛,有时甚至昏迷过去、不省人事,却还记挂着数学、符号、定理、公式、逻辑、推理、运算的草稿在楼板上竟堆出了三尺高。

他废寝忘食、夜以继日地研究着,达到了如痴如呆的地步,着实闹了不少笑话。有一次,他躲在图书馆的一角看书,看得入迷了,竟不知道图书馆关门了,管理员发现后,真奇怪,怎么会把人给锁在里面了。又有一次,他在中关村的路上走着,一边走一边还在想着解题,以至撞到了一棵大树上,还以为谁撞着自己哩!还有一次,下班后,他本来是要到食堂吃饭的,但不知怎的,竟回到了宿舍,连自己也感到好笑……。

1966年5月,一颗璀璨的数学明星升上了天空——陈景润在《科学通报》上第17期上宣布,他已经证明了(1 2)了!

这篇证明(1 2)的论文长达200页,闵嗣鹤教授看了以后,认为写得太好了,但可惜写得太长了。因此,只公布了结果,没有公布论文。

可是,就在这一年,正当陈景润要对(1 2)采用简明的方法论证时,灾难却突然降临了,在十年浩劫里,科技被摧残,科研人员被迫害,他也未能幸免。(1 2)被宣布为“伪科学”,他被指责为“走自专道路”。但他仍躲在他那六平方米的宿舍里继续攻关。没有桌子,就掀起被褥在床板上运算;线路被切断了,就点起煤油灯。他受尽了侮辱和折磨,惨白的面颊印满了青一块紫一块的血痕,他眩晕,他休克……,又顽强地爬了起来,艰难地攻关。十年浩劫的噩梦总算过去了。1973年,他终于又用简明的方法证明了(1 2),在《中国科学》第2期上,发表了《大偶数表为一个素数及一个不超过二个素数的乘:保管之和》的重要论文。

这篇重要论文的发表,立即引起了国内外数学界的强烈反响:华罗庚给予了高度的评价,国际上的数学大师们把它命名为“陈氏定理”。

陈景润已离开了人世。他逝世时牵动了多少中国人的心,人们正是从陈景润那里了解了中国科学家在极其艰苦的条件下不懈努力的感人事迹。

陈景润走了,他留给我们的财富是无价的,他告诉我们:任何成功都伴着辛勤的劳动,任何胜利都有着不懈的努力。

孙权劝吕蒙读书

读书摆脱了功用的实用主义,把读书看成修身之必需,这样书才能读出味道,读书时才能不浮躁,静下心。持之以恒。

心静、明理的结果必然是学习上的持恒。

这点曾国藩的家书中讲得很透彻。他说,做学问的路子是没有终止的,而总以“有恒”这两个字为主。我往年在这个问题上最没有恒心,近年以来稍微做得好一些,但还是没有做到纯静熟练。自从今年七月初一日起,至今则无一日间断,每天临摹字帖100个字,抄书100个字,看书至少也做到不下20页,多则不限字数目。自从七月份起,至今已看过《王荆公文集》100卷,《归震川文集》40卷,《诗经大全》20卷,《后汉书》100卷,都用笔加以圈点批札。

虽然我每天的事情很多,时间很忙,但我也坚持做完当天的学业,不因为昨天耽搁而今天去补做,不因为明天有事而今天预先做完。各位弟弟如果能像我一样做到有恒如此,那么虽是四弟这样中等资质之人,也当会有所成就,何况六弟、九弟这样上等资质之人呢?……我日夜反复思索,觉得只以“有恒”二字相告各位弟弟,殷切希望你们刻刻把这“有恒”二字留存心中。

曾国藩在篇中以自己的切身体会告诉他的各位弟弟,做学问的方法是多种多样的,也是无穷无尽的,但集中起来说却又离不开“有恒”二字。只要有恒,上等才思之人可以成材,中等才思之人亦可以成材。这一观点,确是曾国藩对治学经验的总结,至今仍有启迪意义。

若要持恒,就必然使学习时间长,就要处理好读书和做事的关系。能否完成并做到持恒的关键在于你怎样善于挤时间学习。

这里讲一段孙权劝吕蒙读书的故事,也许对大家有所启发。

在三国时期,东吴有一位名将,名叫吕蒙。吕蒙小时候没有读书的机会,后来参加了军队,南征北战,屡建功绩,就担任了中郎将。中郎将算是个不小的官了,担负着国君的保卫工作,参与了国家大事的管理,没有必要的历史知识和军事知识,就是个很大的缺陷。

有一天,吴主孙权对吕蒙和蒋钦说:

“你们现在都在掌管国家大事的人,应该好好读书,以便从中得到教益。”

吕蒙说:“军队的事情实在是太多,苦于抽不出时间,恐怕很难有时间读书了。”

孙权听了很不高兴,说:“我叫你们读书,难道是想让你们当什么专门研究经学的博士吗?我只不过是希望你们多翻翻书,多知道些历史上的事情,好从中吸取管理国家大事的经验教训。你说你事情太多,难道你,比我还忙吗?”

“我年轻的时候,把《诗经》《书经》《礼记》《左传》《国语》等书,全都阅读过了,只是没有读算卦用的《易经》。

“我自从掌管国家大事以来,又阅读了《史记》《汉书》《东汉记》以及各家兵书著作,我深深体会到读书的益处。”

“像你二人这样聪明,只要好好学习,就一定有很大收获。

“这样的好事,为什么不干啊?你们应该先读《孙子》等各家兵书,《左传》《国语》,以及《史记》《汉书》《东观记》等,都是必须阅读的。”

“汉光武帝不管军务多么繁忙,总是手不离书;曹操也说他自己虽然上了年纪,还是不肯放弃学习。你们为什么不以这些人为榜样来勉励自己呢?”

吕蒙听了孙权的这些话,感到很有道理,于是就开始学习了。他用坚忍不拔的精神读书,像是不知道劳累似的。他从书本上得到的学识和见解,超过了许多老的学者。

号称东吴谋士的鲁肃,后来代替了周瑜的职务,到吕蒙那里去商量事情。吕蒙谈古论今,道理讲得很深刻,好多见解都是鲁肃之上,并在分析当前政局之后,为鲁肃订出对付敌国的五项策略。鲁肃看到吕蒙的长进,相形之下,自愧不如,于是拍着吕蒙的肩膀,半开玩笑地说:

“我原以为这位老弟只会领兵打仗,现在看来,学识和见解,都是这样高明渊博,已经不再是吴国当年的‘阿蒙’了啊!”

吕蒙也半开玩笑地说:

“对读书的人,三天不见,就应该另眼相看呀!”

同类推荐
  • 改变从速度开始:马克·扎克伯格的成功密码

    改变从速度开始:马克·扎克伯格的成功密码

    他,被冠以“盖茨第二”的美誉;他,哈佛大学计算机和心理学专业的辍学生;他,白手起家,在七年内成为全球最年轻的亿万富翁;他,被《时代杂志》评选为“2010年年度风云人物”;他,就是Facebook的掌门人——马克·扎克伯格。有人说他是天才,有人说他是怪人,有人说他是独裁者,也有人说他是真正的创业家。本书以扎克伯格的语录为主线,分享他的独特看法、想法和最高效的工作术,还你一个真实的马克·扎克伯格,告诉你这个史上最年轻的巨富是如何炼成的。
  • 我们聊一聊

    我们聊一聊

    物质生活充裕的80、90后一代正面对现实的残酷,象牙塔里的大学生们已经体会到内心的焦虑。严峻的就业形势、难以承受的生活成本,让他们陷入了就业还是考研,出国还是工作的困惑中;书本里的铅字无法立即变成活生生的社会经验,曾经的理想猛烈地撞击着未来的路。
  • 少女的资本

    少女的资本

    人们习惯于把少女形容为花季,花一样的艳美,有朝气,有活力,有希望。花一样的青春,处处荡漾着快乐的信息,少女是属于充满活力青春的,是属于美丽的。随着年龄步入青春期,无论是在生理上还是在心理上都趋于成熟,心理的成熟是从自我承担风险意识的诞生开始的,这是一个充满变数的旅程。敏感和多疑,伴随着少女的整个青春期,怎样渡过这样一个时期,怎样在为一个既有自己的生活,又有亲情、友情、自立、成熟的女孩,是少女人生的第一课。
  • 《潜伏》中的职场智慧

    《潜伏》中的职场智慧

    一部《潜伏》就是一部活生生的办公室教程,重温《潜伏》经典,用“余则成式”的间谍思维打造无坚不摧的职场战斗力。本书带你识破职场中潜伏者,察言观色里冷静辨明敌我之势,看穿办公室潜规则,谋篇布局中从容应对重重危机。开辟出一条从容不迫的职场之路。
  • 涉世女孩(密码测试)

    涉世女孩(密码测试)

    随着社会的发展,学生毕业后,应聘成为求职的重要方法。许多少女在面试之前对简历的设计、面试时相遇到的问题都会进行充分的准备,但往往容易忽略面试时的着装。现在告诉你面试着装的4大原则,让你在众多竞争者中脱颖而出。
热门推荐
  • 名侦探新优

    名侦探新优

    一个热爱名侦探柯南的人被现实世界的新一和小兰推进了真正的名侦探柯南世界
  • 少天监

    少天监

    京城有四少,方过宗西将,一朝之间,来了个少天监左旭阳,屏东府她最大,皇帝都得让她三让,捉拿流寇,宁王谋反,她都不在话下,想要回收屏东军?看四少斗死她!只是兜兜转转,四少将却已离不开这个嬉笑怒骂的左旭阳
  • 重生之甄祈男神

    重生之甄祈男神

    ‘’穆时肴,给我倒杯水。‘’甄祈躺在沙发上懒慢地说,在厨房做菜的男人嘴角带着一丝宠溺,但手脚丝毫不慢。快速放下手中的事,给爱的人到了一杯温水,还暖心的在里面放了一勺蜂蜜。‘’来啦,祈儿,小心烫‘’俊俏的脸上满是温柔。【作者:我靠,不是温水吗?还小心烫,男主大大,你是对你的媳妇多温柔啊?】【本节和真文有关系】【谢谢配合。家人当然百分之百欢迎啦!】
  • 佛说頞多和多耆经

    佛说頞多和多耆经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妖帝幡

    妖帝幡

    妖帝幡红光大放,迎风飘扬猎猎发响。万千妖兽奔袭,烟尘滚滚,只为逐鹿仙踪!
  • 他来自千年之后

    他来自千年之后

    他是天纵奇才,百余年就修炼成为半神,达到这个世界的极限。只因生不逢时,错过神国之路,蹉跎岁月。终于,他回到了一千年前。并且还带着一块藏着成神之秘的大陆。且看他再战巅峰。
  • 医手狂武

    医手狂武

    谢不凡,一个大学毕业生却身怀绝技。从一个市井不起眼的小人物,慢慢的成长为一个巅峰的人物。他用医术,医人医民医天下用武学踩豪强,收拾黑道大佬,怀抱美女无数,却又为国为民,成就英雄之路。
  • 无敌魔尊都市纵横

    无敌魔尊都市纵横

    万界魔帝被妖妃妲己所害,一丝神魂重生地球小世界,附身都市高中生。上一世我登临宇宙之巅,统御万界生死,千古魔帝,亿世长存,却死得憋屈。这一世待我重修八百年,定让尔等下黄泉。通俗版:万界魔帝憋屈的被老婆暗杀,重生地球,一直想着报仇,扮猪吃老虎,吊打诸天的故事。
  • 封神后傳

    封神后傳

    封神百年后封王转世,是否能够从新夺回江山?通天教主招感众仙下凡从立截教,是否能够成功?封神台被谁摧毁?新一轮封神又由谁来指掌?这是一个架空在平行世界的故事,也是遗漏在历史洪流中的一段轶闻,如今,由我们揭开这个未曾记录的历史……
  • 天下至速

    天下至速

    这是一个阳光少年为了梦想打拼,不畏艰难险阻,不惧邪恶,努力成长的故事。(新人新书,前面不顺,可从第十五章开始阅读,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