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32026800000003

第3章 伍余元卜

敢行刺董卓的伍姓人

伍,这个姓非常奇特。

我们知道,在汉语里边,壹、贰、叁、肆、伍、陆、柒、捌、玖、拾都是姓,其中,伍和陆还是主要的两个姓。伍姓的来源也很有意思。

第一支,出自于远古黄帝的臣子伍胥,属于以先祖名字为氏。在远古,黄帝为部落首领时,其下有一个属下叫伍胥,他后来成为楚国望族伍氏的始祖。这一支传到春秋时,楚庄王有一个谋臣叫伍参,他就是伍胥的后裔。而伍参的后裔子孙当中,就出了非常有名的伍子胥。伍子胥是伍参的重孙,隔了好几代。这一支是伍氏正宗。

第二支,来源于官位。在西周时期,有一个官位叫小司徒。小司徒不只是一个,而是五个,合称“伍”“伍徒”。五个小司徒分管不同的事务,总领他们的就称作大司徒,为六卿重臣之一。后来这五个小司徒的后代就以先祖官职为姓,有的人姓司徒,有的人姓司,还有一些人就姓伍。这样,慢慢地就形成了很重要的一支。

第三支,源于古代的户籍制度。中国的户籍制度源远流长,在春秋时候的齐国,户甲制度规定:“五家为轨,故五人为伍。轨长帅之。五家相保曰伍。”这是一种相互需要,相互守望,有责任要分担的一种制度。五个人组成一伍,就会有个头,称为“伍长”,他的子孙往往姓伍,因为过去平民没有姓嘛。

还有一支来自于春秋战国的军制。在军队里边还是“五人一伍”,由一名伍长统领作战,类似于今天的战斗小组长。今天正规编制一个班有12个人,一个班包括:四个小组,每个小组三个人;或者三个小组,每个小组四个人。所以“伍长”这个官位是军队里边最基层的,可能连军官都不算。在“伍长”的后裔子孙中,有以先祖官职称谓为姓氏者,就称伍氏。因此,伍姓是非常古老的姓氏之一。

兄弟民族当中也有很多姓伍的,满族、蒙古族,南方的瑶族、壮族、侗族等。其中来自回族的伍姓非常有意思。这一支出现在元末明初,在伍姓家族里边是相对很年轻的一支。有个人叫伍儒,本是回族,来自西域的撒马尔罕(今乌兹别克斯坦境内),汉化后,他就以“伍”为姓。他们这个家族一直到今天都住在南京,而且基本就住在一条街上,这么多年,没有动过。这一支被称为金陵伍氏,也是回族伍姓中重要的一支。

民俗学家经过非常详细的研究以后,基本可以确定,伍姓的发源地和别的姓都不一样。我们前面讲到的姓大都发源于中原地带,比如河南、山东、山西这些地方,而伍姓的主要发源地却在湖南常德,洞庭湖那边,很南方了。以南方为发源地的姓不多,而伍姓就是其中之一。

秦汉之际,安徽、湖北、陕西都出现了伍姓。魏晋南北朝时,已分布于河南、四川等地。安史之乱以后,福建、浙江、江苏也出现了伍姓。到了宋代,河源、梅州突然出现伍姓。这里是客家人的老家,所以客家人当中有很多伍姓。明初,山西大槐树移民里边就有伍姓,又一次散布全国。

今天,伍姓以湖北、湖南、广东三个省最多,这完全反映了它的迁徙路线。这三个省占了全国伍姓的三分之二。伍姓并没有排进前100位,但它也不是小姓,伍姓名人特别多。

伍子胥,在中国家喻户晓,因为在京戏及各种各样的民间戏剧里他都是主要人物,“一夜白头”,讲的就是伍子胥。我们不多做介绍。

介绍几个非常有意思的人。比如,三国的时候,董卓非常厉害,又仗着手下有吕布,所以非常狂妄,一般没有人敢跟他掐,连曹操都躲着他走。但是,有个叫伍孚的人,很厉害、很刚烈。他看到董卓的残暴,愤恨不平。于是,他在朝服里边穿了一件贴身的铠甲,藏了一把短刀,准备刺杀董卓。有一天,董卓上朝,伍孚就在一个门口等他,然后直接拔刀刺向董卓,但是董卓的力气很大,一把将他扭住。吕布进来后,更是把伍孚摁倒在地。董卓问他,你想造反吗?伍孚说了句很有名的话:“汝非吾君,吾非汝臣,何反之有?汝乱国篡主,罪盈恶大,今是吾死日,故来诛奸贼耳,恨不车裂汝于市朝以谢天下!”意思是,你不是我的君主,你就是一个乱臣,我不是你的臣子,怎么谈得上造反呢?当然,伍孚的结局很惨,被千刀万剐而死,在临死前仍骂不绝口。古人有诗称他:“朝堂杀贼名犹在,万古堪称大丈夫。”从此以后,董卓开始带着甲士进出宫门。

再比如,我们前面讲到过的回族伍氏的始祖伍儒,原籍撒马尔罕,这个人也非常重要。为什么?因为他精通天文历法。我们知道,中国古人相信天人合一,皇帝是天子,代表天来到人间,如果皇帝执法非常正当,管理国家非常好,很仁慈,那么天就不会乱,该下雪就下雪,该下雨就下雨,不应该有地震、落石。所以历法很重要,必须准,不准的话,皇帝是要负责任的。如果历法错了,本来是小寒,结果却热个半死,老百姓就会认为皇帝无道,这对皇帝来说是要命的。伍儒就曾当过回回司天监,住在江苏南京的天津街。因为天文历法的学问是历代传的,父亲传儿子,儿子传孙子。而且,朱元璋当时有个命令,说这个职务要当得久一点。这个是很重要的,担任的久了,有了经验,就不容易出错。所以,伍儒在回回司天监上一待就是50年,一直到永乐十八年(1420年)病故。而且,他们家在这个位置上传了六代。后来,他去世以后,把房子舍给了寺庙,就变成了净觉寺。他的后代即使不再做司天监,改成了别的职业,基本上还住在南京。现在,中华路上还有很多姓伍的住在那里,都是他的后代。中华路的隔壁就是净觉寺,曾是伍儒的老宅子。600多年了,还这样。

伍氏在今天排在第128位,人口130万,占全国总人口的0.1%。所以,它应该不算是大姓,但也不是一个特别小的姓。

谁让南宋多延续了20 余年?

接着伍姓的,是一个非常复杂的姓,余。为什么说麻烦?今天看到这个姓,咱们都念余yú,其实都念错了,很多姓我们都是念错了的。看来,作为子孙后代,我们真的要对中国的传统文化下点心思了。对于余姓,包括很多姓余的朋友,估计都读yú。其实,这个字有好几个读音,分别是xú、xié、tú、yú。不同的读法,代表着不同的血缘。

源流一,来自姬姓,出自春秋时期秦国著名的大夫由余。由余原来是晋国人,不知道为什么,很早就躲到了歙州(即古徽州,包括今安徽黄山市、绩溪县和江西婺源县以及浙江淳安县),就是中国四大名砚之一歙砚的产地。后来他到了秦国,为秦穆公谋划了讨伐西戎的战争。随后,秦国攻占了北方、西北的很多地方,攻击了陇西地区,灭了西戎14国,拓地千里。秦国从一个西垂小国一下变成了一个霸主级的大国,为后来灭六国、统一天下打下了基础。这其中,由余可谓是功不可没。后来,他的子孙一部分姓由,一部分姓余。由和余这两个姓同宗,史称余氏正宗。这一支念yú。

还有一支,源于姒姓,出自上古禹帝的小儿子姒罕,属于帝王赐姓为氏。大禹的妻子,也就是姒罕的妈妈,是涂山之女。在上古时代,“余”字与“涂”字通假,所以她赐姓给小儿子叫余氏。这个字不念yú,念xú或者tú,估计现在大家都分不出来了。这支和上面那支是没有血缘关系的,古人分得很清楚,姓tú,表示是姒姓的后代,姓yú,就是姬姓的后代。

源流三,出自于很多兄弟民族。比如,如果来源于匈奴族,那就一定念tú,如果来源于蒙古族,一定念yú,都很清楚。如果一个人姓tú,就可以推断,他要么是姒罕的后代,要么是汉代匈奴族的后代,绝不会错。

还有一支,源于地名。汉朝的时候,古蜀国有一条褒余道。褒余,亦称褒斜,古蜀地名称,是秦汉之际古蜀国各族部落的聚居地之一。实际上这条道从夏、商就开始开凿了,到汉朝初期才完工,是一条非常古老的栈道。春秋战国到秦朝时期称为“褒余之道”,汉朝时期称“褒斜栈道”。这条道就是李白提到的“蜀道难,难于上青天”。这条道周围的居民就称为褒余氏、褒斜氏。后来,就变成了三个姓——褒氏、余氏、斜氏。记住,这里的余姓念xié,不念yú。

历史上,余姓基本是一个很南方的姓氏,但它的发源地在陕西咸阳一带。关于具体的迁徙过程,资料并不多,但是,可以肯定的是,它很早就迁到了安徽南部,并且在这里繁衍发展。在历史上,南方的余姓比北方要繁荣得多。

汉代以后,不少余姓已经迁居浙江、江苏、江西。南北朝时,新安余氏成为望族,后来由于战乱,又迁到了湖南、湖北。

历史上余姓最早出现的名人叫余齐民,以孝著称。这个人是什么时候的人?南朝宋。换句话说,余姓名人在史册上首次出现得比较晚,要到南朝才出现。余齐民是常州一带人,可见余姓已经在南方了。

唐代以后,余姓迅速发展,开始迁入福建和广东。到了宋代,余姓一下子发展起来,且人才济济。明朝洪武年间,在山西洪洞大槐树移民中,余姓也在里头,余姓这才在北方开始多了起来。

今天,余姓在全国各地都有分布,相对来讲,四川、广东多一点。

有一点出乎我们的意料,余姓不仅是大姓,而且是个超级大姓,这和我们很多人的想象不一样。在历史上余姓也是名人辈出,我随便举几个好了。

余南涧,唐代江西人,是古代刻苦学习、后来取得重大成就的代表人物。这个人从小就刻苦。他刻苦到什么地步?古人刻苦读书,有30年不躺下睡觉的,有凿壁偷光的,还有悬梁刺股的。这位余南涧更绝,他做了一张凳子,全世界独一无二,就一条腿,叫独腿凳。坐在这个凳子上一晃,就会摔醒,醒来以后就爬起来接着读书。余南涧后来为官清正廉明,体恤民情,为百姓办了不少实事,深受百姓的敬仰。对了,他还是杜甫的朋友。

还有一位非常重要的人物——余玠,南宋名将,分宁(今江西修水县)人。这个人的有名之处,可能很多人都不知道。要知道,在南宋末年,他对蒙古军的抵抗,不仅暂缓了南宋的灭亡,而且在某种意义上,影响了世界历史。为什么这么说?因为余阶在主政四川时,率军民抵抗蒙古族军队,筑有三层防御体系,叫做钓鱼城堡垒(在重庆合川一带)。这个体系使南宋王朝又延续了20多年,并且拖住了蒙古军队的精锐,延缓了蒙古军对欧洲、西亚的进攻。所以,余阶建筑的钓鱼城防御体系在世界史上有着重要意义。

还有一个,在京剧里边有个非常有名的表演艺术家余叔岩,这没人不知道。那么余叔岩的先辈是谁?就是余三胜,湖北人。余三胜和程长庚、张二奎齐名,并称“梨园三鼎甲”。其中,余三胜的唱腔最受欢迎,学的人也最多。余三胜的儿子余紫云是著名的旦角,为“同光名伶十三绝”之一。而余紫云的儿子,也就是余三胜的孙子,就是余叔岩,是最著名的老生,集百家之长,形成了自己的表演风格,创立了“余派”。

余姓在今天排在第40位,是很大的姓,人口达580多万,占全国人口的0.47%。

“宁为玉碎,不为瓦全”的由来

接着要为大家讲的,又是一个很有趣的姓,元。在“百家姓”里边,元姓属于顶级复杂的姓氏。

第一,来源于妫姓,出自殷商时期的名臣元铣,属于以先祖名字为氏。元铣这个人非常了不起,为什么呢?因为当殷商的国君帝乙准备废长子弃,立二子受辛为君时,这个元铣就拼命反对,说受辛不合适。大家知道受辛是谁吗?就是后来的商纣王。所以,今天汉族的元姓族人基本上都把元铣当作他们的得姓始祖。

第二,来源于姬姓,出自春秋时期卫国大夫元咺,属于以先祖名字为氏。元咺是周文王的后代,这一支主要在河北、河南一带。

第三,源于芈姓,出自楚国大夫芈喻。芈喻,字元钧,就是楚共王熊审(公元前601~前560年)的族父,也就是楚共王的叔叔。芈喻在楚共王执政时期为楚国上大夫,其后裔子孙就以先祖名字为氏,改姓元。

第三,来自兄弟民族的元姓。比如北魏孝文帝改革时,皇室血统,鲜卑族,全部改姓元,所以这一支后来变成了元姓的骨干。当然现在都说是汉族了,其实他们的祖先是鲜卑族。

第四支是唐末出现的。这一支非常有意思,其实当时就一个人。这个人叫危仔倡,江西人,唐末信州刺史,后来投奔了吴越王钱镠。钱镠对他非常好,认为他是个人才,就让他当了淮南节度使。钱镠这个人很有意思,他觉得姓危不吉利,就赐姓为元。从此,这一支一直生活在江南鱼米之乡,所以人口很盛。

还有一支很晚才开始出现,就是北宋初期的玄氏家族。因为赵匡胤把自己的父亲赵弘殷追封为“大宋宣宗圣祖皇帝”。好,里边不是有个“宣宗”吗?玄和宣的读音很近,必须避讳啊,所以就改成了元。

还有一些源于官位的。比如元帅之后,有姓元的;元士(士大夫中的第一等爵位)之后,也有姓元的。

还有一些具体的小的来源,比如源于子姓,是宋国的大夫华元之后;再比如源于魏武侯的公子,魏武侯有个儿子叫元,后来他的后代就姓元了。

元氏的发祥地在黄河流域的河北、河南一带。到了南北朝之际,其他民族改姓元的起码有三大批,人数巨多。比如鲜卑族的贵族,几乎都改姓元了,一下子增加了元姓人口。

现在,元氏在全国各地散居。姓元的朋友们,大概也不太知道自己到底是哪一支的后代了。今天湖南、江西等地的元姓家族还比较多,而且有好多还保留着聚居的状态,所以它跟别的姓一样,也是从北往南迁移的。但是,因为它的来源太多,有的本来就在南方,有的则一直在北方,还有的属于兄弟民族,所以,元姓的迁徙情况就不太清楚了。

元姓有非常多的才子佳人。

比如,元姓祠堂里有这样一副对联:“七岁神童,诗文名世;一时才子,元白流芳。”“七岁神童”指金国的大才子元好问,而“元得流芳”指唐朝著名的大诗人元稹。

今天有一个成语,形容一个人坚贞不屈,绝不会为了一些私利而牺牲原则,即“宁为玉碎,不为瓦全”,这个典故就出自元姓,在《北齐书·元景安传》里边就有记载。到底是怎么回事呢?

公元550年,东魏的孝静帝被迫让位给丞相高洋,让位以后,就被高洋毒死了。东魏的国姓是什么?元。毒死孝静帝以后,高洋就说,我要把他的儿子和亲属全部杀光,要斩草除根。到后来,又要杀掉孝静帝所有的宗族,还说,你只要从元改姓高,我就不杀你,就给你一个活命的机会。有一个人叫元景安,为了活命,就准备改姓了。但是,他的兄弟元景皓坚决不改,并说:“岂得弃本宗,逐他姓?大丈夫宁为玉碎,不为瓦全。”结果,元景安就去向高洋告密。元景皓因为不改变姓氏就被杀了,因此成为一个万古流芳的人物。

从我手头的资料来看,元姓是一个小姓,在1987年,都没有排进前300位。到了2006年,前500位都没有排进。所以它是一个相当小的姓。

最早提出优生优育的卜姓人

接下来又是一个很特别的姓,卜姓。卜姓的起源非常复杂。到今天,卜姓人大概都不知道自己是从哪一支出来的。

卜姓的起源主要有下面几种:

第一,源于夏王朝夏启手下的巫师,属于以官职称谓为氏。巫师,在夏商王朝时期掌管卜筮;周王朝时期,掌管卜筮的官员称卜正。其子孙便以官职名称为姓,世代称卜氏。这是卜氏起源最早的一支。

第二,源于姬姓,出自周文王的儿子叔绣(周武王之弟)。因为叔绣曾经当过管理占卜的官,所以他的后代就有姓卜的。

此外,兄弟民族当中姓卜的特别多。因为他们原来民族姓氏的读音大概和“卜”比较像。有两支特别值得介绍:

一支是布朗族的卜姓。在布朗族里边,卜是大姓。因为明朝的时候,为了控制西南地区,朝廷在云南一带设了六个宣慰使司,六个宣慰使中有个叫卜刺浪马哈省的,这个人非常了不起。在明英宗年间,他将一个反叛明朝的宣慰使思任发,从缅甸抓回,交给中央王朝斩首。为了表彰他的功绩,明英宗下旨嘉奖卜刺浪马哈省,并且赐他一个汉姓——卜氏。所以,今天布朗族里边卜氏是大姓。而且,缅甸境内也有很多姓卜的,都是源于这一支之后。

另一支是回族的卜氏。元末明初,有一股风叫“杀回回”,就是杀掉元朝时从世界各地迁移到中国的外国人。当时在福建泉州一带,有个家族非常重要,代表人物叫蒲寿庚,曾任泉州市舶司三十年。这个家族是全世界东方学研究的一个重要课题,日本学者、法国学者都有过专门研究蒲寿庚家族的论著。蒲家是阿拉伯人的后裔,先在南宋经商,后叛宋降元,在元朝的时候,获得政府支持,独霸了海上贸易。明初,明太祖为惩罚蒲寿庚“导元倾宋之罪”,对蒲氏家族进行了迫害,“蒲姓恐被株连,故相率改为卜氏”。这一支之所以改姓为“卜”,因为这两个字的读音很相近。后来这支又兴起了,因为家族中有人曾经出使到撒马尔罕,因功被封为百户,后来暂籍于嘉定,并一直用汉姓卜氏。因此,嘉定卜姓就是从泉州迁过来的,这一支很重要。 其他兄弟民族当中的情况就不一一介绍了。锡伯族、鄂温克、达斡尔族里边都有卜姓。所以今天卜姓的子孙要明白自己究竟是哪一支,确实不大容易。

卜姓起源复杂,先秦时期已经分布在山东、陕西、山西、湖北各地。魏晋南北朝时期,出现在山西离石、湖南溆浦、河南洛阳,形成三大望族,并且已经有卜姓定居在江苏、浙江。隋唐之际,卜姓开始向中国的大西北发展。比如,吐鲁番一带曾出土了很多考古文献,根据里边的记载,唐代著名的学者卜天寿就是西州高昌(今新疆吐鲁番一带)人。

到了明初,卜姓又作为大槐树移民之一,开始分布到全国各地。河南、宁夏、北京、天津都有卜姓。清代以后,山西的卜姓是走西口队伍中比较大的一支,迁到了内蒙。这样卜姓就散居全国各地了。

今天的卜姓,以安徽最多,其次是广东、广西,然后是内蒙古。这四个省的卜姓加起来占了全国卜姓人口的将近70%。

卜姓名人出现得相当早。我们知道孔子有一个得意门人,七十二弟子之一——子夏。子夏的名字叫什么?名叫卜商,以文学见称。孔子曾说:“文学,子游,子夏。”孔子死后,子夏在孔墓守孝三年,后到魏国西河一带讲学,开创的“西河学派”培育出了大批经国治世人才。其中,吴起、李悝、公羊高(春秋公羊学派的创始人)、谷梁赤(春秋谷梁学派的创始人)等都是子夏的弟子。魏文侯尊子夏为师,常向他咨询国政。子夏对《诗经》的研究非常深,同时精通《易》《礼》《春秋》。他主张国君一定要好好读《春秋》,以防止权臣篡夺。他晚年丧子,悲伤过度,以致双目失明。唐贞观二年(628年),朝廷下旨在全国范围内将子夏的牌位放到孔庙里,和孔子一起祭祀。所以,在孔子的弟子当中,子夏的地位特别高。

再给大家介绍一个,西汉的一个人,叫卜式,河南(今河南洛阳)人。为什么要介绍这个人呢?因为他可能是较早提出优生学原理的人。卜式通过牧羊,突然变得很有钱。那个时候,因为汉武帝要征讨匈奴,卜式突然上了一封书,说愿意捐出家产的一半来助边。武帝说,这好啊,赶紧给了他一个官职,叫中郎,并让他在上林一带放羊。一年多以后,羊群壮大,羊肥体壮。武帝很奇怪,就问他养羊的秘诀。他讲了八个字,“铲除劣种,毋令败群”。武帝觉得他的话很有道理,就让他去当县令。结果,他县令当得特别好,赐爵关内侯。元鼎年间,他已经官至御史大夫。这个人很有意思,他不但把当官时的赏金全部交给内府,退休以后,还自愿为皇室放羊。

卜氏是一个极典型的多民族、多源流的姓氏,在2006年的时候排在第170位,人口72万左右,也不是特别小的姓。

同类推荐
  • 海上丝绸之路

    海上丝绸之路

    “中国文化知识读本”丛书是由吉林文史出版社和吉林出版集团有限责任公司组织国内知名专家学者编写的一套旨在传播中华五千年优秀传统文化,提高全民文化修养的大型知识读本。
  • 古代舞蹈的形成与发展

    古代舞蹈的形成与发展

    “中国文化知识读本”丛书是由吉林文史出版社和吉林出版集团有限责任公司组织国内知名专家学者编写的一套旨在传播中华五千年优秀传统文化,提高全民文化修养的大型知识读本。
  • 大师与传统

    大师与传统

    本书是著名学者刘梦溪先生主要围绕中国传统特性、传统、信仰、人物、经典、智慧、国学内涵等面相,以及二十世纪学术大师的流风余韵,多层次地展开探讨。虽为单篇所辑,但题旨集中。孔子、孟子、老子、庄子、司马迁、王阳明等往圣昔贤,王国维、陈寅恪、马一浮、钱锺书、陈梦家、张荫麟等现代巨擘,书中或专论或引论,体悟存乎一心。二十一世纪人类会好么?作者亦有独特展望。
  • 敦煌长城(影响世界的中国元素)

    敦煌长城(影响世界的中国元素)

    敦煌是古丝绸之路的咽喉,也是中西文化交流的主通道。中国古代文化的价值由于敦煌文献的发现而更进一步凸现出来,敦煌文献映射的博大精深的中国古代文明再次引起世界各国的广泛关注,在世界范围内产生了巨大影响。
  • 中国历史文化百科——礼仪

    中国历史文化百科——礼仪

    此系列书籍介绍了中国历史文化百科的知识,内容包括字谜,中医学,武术,政体,哲学,战争,天文学,诗歌,服饰等。
热门推荐
  • 最强家里蹲系统

    最强家里蹲系统

    王杨重生到了一个平行世界,绑定了一个号称让他呆在家里就能走上人生巅峰的系统
  • 守夜人:云纹铜禁

    守夜人:云纹铜禁

    月落乌啼霜,城外寒山寺。冥府中不可一世的千灵大人,遇到了魂源奇异的姜凡,不但没有夺舍到姜凡的身体,反而被姜凡奇异的魂源牵制,可谓是赔了夫人又折兵。
  • 伊斯今天也超想收容scp

    伊斯今天也超想收容scp

    这是调查者与收容物的战争,亦是人类与邪神的博弈。欺诈与推理并存,死亡与挣扎相依。我们是最崇高的守护者,也是最邪性的吊线木偶。——伊斯scp基金会外勤特工调查者绝笔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
  • 灿烂的那些时间

    灿烂的那些时间

    有一个阳光的男孩,有一些很好的家人,他对这些家人非常喜欢和爱他叫窦鹏他冷漠如斯,却有温柔的一面。她,身手非凡,就宛如地狱的曼珠沙华。他,淡定睿智,一人玩转大千世界他,神秘莫测,身份就是一个谜。他,本想淡定生活,却不料就此开辟新的世界。
  • 总裁,再爱我一次

    总裁,再爱我一次

    她是他的初恋,他从来没有如此的喜欢过一个女人,他只想用尽他所有的力量来保护她,对她好,让她幸福,于是,毕业那天,他买了戒指,想要向她求婚,可是她却冷漠的告诉自己,“吴世勋,我从来没有爱过你,你再也不要再来找我,我马上就要订婚了!”两年后,她在娱乐圈苦苦打拼。而他却早已经是金融界的大人物。没过多久那么骄傲的她,却跪在了他的面前,“求求你,救救我爸爸!”他面无表情的看着她,“跟我结婚,我就帮你!”【申明:此文在汤圆创作发表过,不过如果在这里受欢迎的话,会考虑长期在这里写作,我的ID是玲玲欧尼,希望大家认准,谢谢大家!】
  • 倒霉的灰姑娘

    倒霉的灰姑娘

    一场意外的到来,改变两个人的生活,天翻地覆的变化两人又会怎么应对突如其来的变化···
  • 剑铸星尘

    剑铸星尘

    豪氏星家,灭于一夜,剑圣之子,长于小村。少年闯荡大洲,寻求身世之谜。剑寻诸仇,剑灭诸恶。哪怕是踏遍腥风血雨,斗尽天下兵戎,少年也绝不止步。因为,这是他的命,更是他的魂!
  • 等一个人来敲门

    等一个人来敲门

    “喂,安陌司,你凭什么要求我对你再次心动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