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32146000000017

第17章 儿童对细节的感知能力

有充足的证据显示,并非像机械分析的心理学家肯定的那样,说儿童智力的发展是在外界条件的催化下逐渐发展起来的。不幸的是,这些机械分析的心理学家的教育理论和教育实践长远地影响着我们,从而也影响到我们对儿童的教育。他们的观点是:外界的影响是通过进入我们的感官而实施的。然后,这些体验在人的内心里扎根,且慢慢融合,变得有条不紊,继而形成了智力。他们先假设儿童在心理上只能被动反应,任由环境的影响,并推断出儿童的智商是完全被成人控制的。另一个与之相似的观点认为,儿童不单在智力上属于被动反应,并且像一只空瓶子,能够被随意灌满。

通过以往的经验我们完全可以证实,绝对不能轻视环境对儿童智力发展的重大影响。我们都知道,我们的教育体系实在太重视儿童教育的环境了,还把环境当作教育体系的中心内容。我们比以往的教育体系更大容量、更科学地发展儿童的感知能力,但是我们的思想不同于他们。对于那种认为儿童只是一个被动的人的传统观念,我们持有不同观点。我们更多强调的是儿童的内在敏感性。儿童有一个缓慢发展的敏感期,这个敏感期可一直持续到5岁左右,我们还认为有必要培养儿童从环境中汲取经验的能力。

儿童正处在一个积极探索环境的人生阶段,他通过他的感官吸取对周围的感知,但这并非让他像镜子一样统统接收。一个真正的观察者是出于自身内在冲动的需要,由感觉或特别的兴趣来支配行动,从而有目的地获取经验。美国心理学家詹姆斯说过,没有任何人能感知到一个物体的全貌,这同时表达了这样一种看法:受个人的局限,每个人只能看到一个物体的部分状况。也就是说,一个人在描述物体的时候,往往是根据感觉和兴趣去思考的。因此同一物体,人们往往会用不同的方式去描述。詹姆斯为此举了一个精妙的例子。他说:“如果你穿着一套十分满意的新衣服,你出门的时候就会特别关注别人是否穿着相同款式的衣服。如果你在川流不息的马路上这样搜索着,那就很可能命丧车轮,特别危险。”

大概我们会问,儿童吸取了海量的外部经验,那么,他们选择某种体验的特别兴趣是什么?詹姆斯所举的例子不再可靠,因为这时儿童不会受到外界因素的狭隘影响。儿童从无到有的过程,完全依靠自己的力量不断向前发展的。这就是儿童真实的理性,敏感期就是围绕它而进行的。但是这种获取理性的过程,绝对是自然的和充满创造性的,它通过环境汲取经验来获得力量,如同活泼的生命在渐渐成长。

儿童的理性是生命的原动力和能量源泉。各种经验随时被整理排序,服务于理性,儿童用他原始的经验来完善理性。我们甚至可以肯定,儿童需求获得经验的欲望如饥似渴,永不满足。我们早就知道,儿童会被光线、色彩和声音强烈地吸引,同时兴奋不已。但我们还要指出,这个理性的产生是一个自发的运动过程,是由内部引发的现象。显然,儿童的心理状态值得我们特别关注。

儿童从无到有地发展他的理性,这是人独有的品质。即使在蹒跚学步时,儿童就已经开始沿着这条道路奋勇前进了。

事情的真实情况比雄辩更有说服力。我回忆起一个感人肺腑的例子:一个仅仅4个星期大的婴儿,从未被带出过出生的房子。有一次,家里的保姆抱着这个婴儿走动时,婴儿看见与他同住一幢房里的父亲和叔叔,这两个人身高相差无几,年纪也相仿。这个婴儿倍感讶异,从此看到这两个人就觉得恐惧。

他的父亲和叔叔听说了我们从事的职业,就请我们帮忙消除这个婴儿的心理障碍。我们建议他们兄弟两个不要同时出现在婴儿的视线范围内,保持距离,一个在右,一个在左。于是婴儿转头去看着其中的一个,凝视一会儿后,突然呵呵地笑起来。但随后他又突然变得忧虑,马上扭头去瞅另一个人,瞅过一会儿后,他也会对着那个人呵呵地笑。他把头左右扭来扭去,脸上的神情时而担忧,时而欣慰,直到他终于能分辨出两个人的样子。

在这个婴儿看来,这两个人曾是同一个男人。他们在不同的场合陪婴儿玩耍,曾经都把他抱在怀中,对着他喃喃轻语。

这个婴儿起初还以为,有个男人和他的母亲、保姆以及家里别的女人不同,关键是他从未看见两个男人在一起的样子,因此突然同时出现的两个男人令他产生了警惕。他的世界中突然出现一个男人,随后他又见到另一个相似的男人,这时他意识到了自己所犯的第一个错误。虽然他刚刚出生4个礼拜左右,但他却真实地体验到人类理性的谬误和可笑。

如果这两个男人意识不到婴儿从出生起就存在自己的内心活动,他们对婴儿的帮助将无从下手。了解婴儿的内心世界,使婴儿迈出最艰难的第一步,并开始思考,从而获得更多的经验,这一点,至关重要!

我还有年龄大一点儿童的例子:一个7个月大的儿童正坐在地板上摆弄一只绣着花和孩子图案的枕头,并兴味盎然地用鼻子嗅枕头上的花,亲吻枕头上的儿童。突然,一位没受过正确护理儿童教育的女仆闯了进来,她认为孩子喜欢嗅闻和亲吻物品。于是,她赶紧给这个儿童拿来很多东西,催促道:“快闻闻这个!快亲亲那个!”

糟糕的是,儿童幼小的头脑受到了干扰。孩子正在形成自己的模式,识别图像,再把它们存储在记忆中。他正做的起劲,而且思维平静,这十分有益于他的理性构建的工作。当他尝试去获得一种内部秩序,开展神秘工作的时候,却被一个鲁莽的大人扰乱了。所以,粗蛮的成人干扰儿童的思路或试图分散他的注意力时,就很有可能为这种艰苦的内部工作设置了阻碍。

在嬉戏时,成人牵住儿童的小手,亲吻他,或哄他安心睡觉,却不关注他那特有的心理进程。如果成人不能意识到这种神秘工作的存在,就可能彻底毁掉儿童最初的心理成长过程,就如同海水冲上了沙滩,并席卷了用泥沙构筑的城堡,于是沙滩上堆沙雕的人们不得不重新开始工作。因为无知,成人有可能抑制了儿童的基本欲望。

需要铭记的是,儿童应该得到属于他的清晰体验,因为只有拥有这些体验,使它变得深切,并能将之区分之后,儿童属于自己的智力才能形成。

某位著名的儿童营养专家曾在自己开设的诊所做过一个很有趣的实验。他所做的实验使他得出以下结论:在食物方面,也必须充分考虑儿童的个人因素。他发现儿童在一定年龄之前,还没有一种东西的营养价值能替代母乳。因为同一样东西,对一个孩子来说是好的,但对另一个孩子也许是坏的。在形式上和理论上,他的诊所树立起一个典范。

他的方法应用在半岁以下的儿童身上会获得理想的效果,但对半岁以上的儿童却不顶用。这使人疑惑,因为在这个年龄,相比早期喂养,人工喂养要容易得多。

一些家境贫困的母亲无法给自己的孩子喂奶,所以去询问这位专家怎样喂养孩子。专家为这些母亲开设的门诊处,就在他的诊所里。奇怪的是,这些贫困父母的孩子并不像住在诊所里的儿童们那样,在半岁以后出现营养失调。经过反复的观察之后,这位专家终于认识到,一定是心理因素的作用导致这个现象的产生。他开始发现,诊所里半岁以上的儿童,“因为心理不健康而出现厌倦情绪”。他给儿童提供了很多消遣和娱乐活动,代替了让孩子们在诊所里散步,而是领着幼儿们到相对新奇的一些地方玩耍,结果就是,这些儿童恢复了健康。

大量的实验表明:1岁以前的儿童能在他们周围的环境获得惊人的深切体验,他们能从一些图片中认出所熟悉的环境。但之后我们要更加注意,儿童一旦获得这种体验,他们就不再有很强的兴趣了。第二年以后,即使是漂亮的物体和鲜艳的色彩,也不能再使儿童激动了。

我们发现,这种欣喜若狂正是敏感期的特征,但是他们开始对我们忽视的小物体发生兴趣了。也就是说,他对不起眼的东西或者我们很少关注的东西有兴趣了。

在一个15个月大的小女孩身上,我第一次发现了这种敏感性。我听到她在花园里纵声大笑,对一个小不点来说这有点反常。她走到外面,坐在平台的砖头上,似乎全然沉醉在一种发现的愉悦中。

原来,小女孩附近有一个美丽的花坛,烈日下,花坛里的天竺葵看起来非常艳丽,可是这个小女孩并没有看花,她的眼睛直盯着地面。但地面上没有任何值得看的东西,我注意到了儿童的一种难以捉摸的奇特兴趣。

我悄悄地靠近她,仔细端详这些砖头,却没有看到任何有趣的东西。但是这个小女孩却庄重地对我说:“那里有一只会动的小东西。”她伸手指给我看,我发现了一只跟砖头一样颜色、小得差点不被人看到的昆虫,它正在飞快地奔跑。原来是一个会动、会跑的小生物使这个小女孩畅怀大笑,她的好奇心在欢快的叫嚷声中得到了满足,叫声大大超过她平时的声音。这种欢快并不是源于太阳,不是源于花朵,也不是源于那鲜艳的色彩。

另一个类似的故事,一个几乎也是15个月大的小男孩使我深深的记住了他,事情发生的情形和前面的故事相似。他正玩弄着母亲收集的许多色彩艳丽的明信片。这些东西似乎勾起了这个小孩的兴趣,于是他递给我看。他用稚嫩的话语对我说:“叭叭”,用此代表“汽车”。由此我明白他在邀请我去看汽车的图片。

他有很多的图片,都很漂亮,很明显,他母亲收集这些东西,既是为了哄他高兴,同时也在试着用这种方式教育孩子。这些明信片上画着长颈鹿、狮子、蜜蜂、猴子、鸟等各种不同的动物;还有一些明信片上印着讨儿童欢心的家畜,如绵羊、猫、驴子、马和奶牛等;还有一些明信片则包含着各种景物,如房子、动物和人。令我迷惑的是,在所收集的这些明信片中,我看不到画有汽车的图片。

我对这个孩子说:“我没有看见汽车啊。”当时他看着我,从明信片里并挑出一张,自豪地说:“在这里!”在这张明信片中央,明显可以看到一只漂亮的猎狗,远处是一个扛着枪的猎人。在一个角落里,可以看到一座小屋,以及弯弯曲曲的一条线,似乎是一条路,在这条线上,依稀有个黑点。小男孩指着这黑点说:“叭叭”。这个黑点小得几乎看不见,但是我明白,这个小黑点的确可以表示一辆汽车。汽车被画得这样小,几乎很难被发现,但是这小小的汽车却引起了这个小男孩的注意,于是他觉得必须指给我看。

我想,可能这个小男孩还没有发现其他明信片上那些漂亮实用的图画。我选出一张上面画有长颈鹿的明信片,对他说:“看它的长脖子。”这个小男孩神情愤怒地说:“长颈鹿。”至此,我再也没有继续说下去的勇气了。

可以这样说,在儿童两岁时,在几个阶段里,他的天性会渐渐引导智力,直到他能充分理解周围环境中的东西,这种活动才会暂时告停。

我还有一些亲身体验过的例子。我曾引导一个差不多20个月大的小男孩看一本设计得很精致的关于成人题材的书。这是由多雷配插图的《新约全书》。书里复制了一些名画,其中一幅画是拉斐尔的《主的荣光》,上面画着耶稣召唤小孩到他身边去的画面。在我的建议下,这个小家伙看完了这幅画,随后我向他解释:“耶稣的怀里抱着一个小孩。所有的小孩都将头靠着耶稣,这些小孩都在仰视他,他爱他们。”

这个孩子的脸上没有显示出丁点的兴趣。这时,他扭动着自己的身体,好像在说我才不管他。我开始翻书,搜索另一幅图画。突然,这个小男孩说:“他在睡觉。”

对这个小男孩的话,我一头雾水,问:“谁在睡觉?”

这个小男孩响亮地回道:“是耶稣!耶稣在睡觉。”他示意我把书翻回去。我再次注视这幅画,画面上的耶稣基督正站在高处俯视儿童。他的头低垂,看起来真像在睡觉。这个小男孩注意到的细节让人惭愧不已,成人可能从未注意到!

我继续解释这些图画。当讲到一幅画有基督显圣的图画时,我说:“看啊,耶稣升天了,人们的表情充满惊恐。你看这个小男孩转动着眼睛,这个妇女伸出了手臂,这不正是这个意思吗?”我意识到选的图画并不合适于儿童,我的解释对儿童毫无吸引力。可是有趣的是,我发现了对这样一幅复杂的图画,儿童和成人所产生的不同反应。

这个小男孩只是轻轻地嘟一嘟嘴,好像在说:“嗯,往下翻好了。”他的小脸上也并未显示出有丝毫的兴趣。

我继续往后翻书,看到他抓住脖子上挂着的类似兔子的小饰物,然后他叫道:“小兔子!”我估计,他被这个兔形的小饰物吸引住了。突然,他又示意我把书翻回去。我顺从他的意见并把书翻回去,惊讶地发现,在《主的荣光》画的一侧还真画着一只小兔子。我却没留神这一点。

很明显,儿童和成人具有两种不同的观察视野,这反映出程度的加深范围由小慢慢扩大。成人总想给三四岁的儿童看一些普通得不能再普通的东西,以为他们从前没有看见过什么东西。这种做法无异于一个人认为另一个人耳聋,于是大声说话一样。在你做过巨大努力,使那人听到后,他却对你抗议:“我又不是聋子!”

成人常常自以为是,以为儿童只对色彩鲜艳的、轰隆作响的东西感兴趣。强烈的刺激物,如歌声、钟鸣、飘扬在空中的旗帜、炫目的灯光等,这些看似强烈的吸引是外在的,会转瞬即逝,并不能给儿童的注意力带来多少好处。我们可以将这种行为方式和我们的行为方式进行比较。假设我们正在饶有兴致地读书,却被沿街奏乐的管乐队的响声吸引了,于是停止读书,来到窗前,看看究竟发生了什么事情。见到一些人的这种行为,却很少被认为是成人容易被响亮的声音强烈吸引。可是,我们却很轻易地去推断儿童,认为一种外部的强烈刺激能够吸引儿童的注意,这只不过是一种附带产生的结果,与儿童心理活动的发展联系不大。

那些被我们忽视的小东西,却被儿童全身心地凝视,这一现象可以证明儿童心理活动的存在。不是说这些小东西给儿童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他们才有这种反映,只是因为他被小东西吸引,并在聚精会神地看着它的同时,显示出了“爱与智慧”。

对成人来说,儿童的心灵是一个晦涩难懂的谜。这个谜所以令成人困惑,全然是因为他们只看表面现象,并没有从它的内在心理活动作分析。

我们必须考虑到,在儿童活动的背后,潜伏着一种容易理解的原因。要不然,他就不会无原因,无目的地做任何事情。我们经常认为儿童所有的反应只是一时兴起才产生,但兴趣不也包含着一些东西吗?这是一个亟待被解决的重要问题,一个必须发现的谜底。寻找谜底的过程充满困难却又十分有趣。成人必须以一种新的态度对待儿童,放弃自己的傲慢,才能发现这些谜底。成人必须做一个学习者,而不是一个专横独断的领导者或偏执狭隘的心理仲裁者。但是,在与儿童的关系上,成人以领导者或仲裁者身份出现的情况屡见不鲜。

我突然想起在一间画室的角落里,与一群妇女讨论关于儿童书籍的事来。我看见一个1岁半大的小男孩,他安静地在我们身旁玩耍。我们先从理论谈起,随后转到更为具体的事情上面去,理所当然地就谈到了有关幼儿的书籍。

这时,那位小男孩的母亲说:“我有一本名叫《小黑人萨莫》的书。萨莫是个小黑人,在他生日当天,父母送给他很多礼物:帽子、鞋子、长统袜和漂亮的外衣。在萨莫的父母为他准备丰盛的饭菜时,萨莫悄悄地跑出了家门,急切地炫耀他收到的礼物去了。在街上,他遇见了许多动物,他想向它们表示安抚,就送给每个动物一样东西:帽子送给了长颈鹿,鞋子送给了老虎……最后,他一无所有,哭着回了家。书的最后一幅画是萨莫面前摆着丰盛的饭菜,他的父母原谅了他,所以,这个故事的结局是快乐的。”

这位母亲提议其他人也看看这本书,这时,小男孩插嘴说:“不,Lola。”所有的人都惊讶了,都在想这也许就是一个童年的谜。这个小男孩反复不断地说:“不,Lola”,这令人难以理解。

他的母亲继续说:“曾经看护过他几天的一个保姆的名字就叫Lola。”这时,小男孩开始哭泣,大叫着“Lola”,情绪似乎非常糟糕。

最后,有个人把书递给他看,小男孩指着封面背后的最后一幅画——这幅画上面的可怜小黑人正在哭泣。这时我们才清楚,他所说的“Lo-la”,是“llora”西班牙语的意思是他在哭,只是他发错了音。

小男孩哭诉的理由是这样的:这本书的结局其实并不快乐,封底那幅画上的小黑人萨莫正在哭泣。无疑,这个小男孩是正确的,但这明显被所有人忽视了。因此,当他母亲说“故事的结尾是快乐的”时,小男孩表示了抗议。他明明记得书的结尾是萨莫正在哭啊。

相比他的母亲,这个小男孩更仔细地阅读了这本书。虽然他对这些妇女的谈话不能完全懂得,甚至还不能确切地表达一句简单的话,但他显示出来的观察力着实让人惊讶。

儿童与成人的个性在性质上截然不同。因为成人知道选择,儿童则不能,反倒认为成人似乎有点无知。一个细心的儿童看成人,一定会带着些许轻蔑。由于我们对细节缺乏兴趣,儿童会认为我们迟钝和麻木。如果儿童可以表达自己的看法,肯定会说出自己对成人的莫大怀疑,正如我们难以信任他那样。儿童和成人的思维方式存在区别,不能相互理解,所以就会产生问题。

同类推荐
  • 好妈妈胜过好老师

    好妈妈胜过好老师

    让孩子生活在鼓励、友爱、稳定和包容之中,做一个冯顺弟一样坚强独立,自尊自爱的母亲,你本身做的一切,就是最好的教育。成就孩子,需要妈妈多久的陪伴?一辈子,也许还不够;一瞬间,也许已足矣。
  • 从小培养北大女生的24堂课

    从小培养北大女生的24堂课

    本书按照“课堂”的方式分类,总共分为24堂课,全面分析了女生的独特个性特征与心理特征,并针对女生的性别特征和成长过程中经常出现的问题提出了具体的指导建议。
  • 0-3岁宝宝育教完全手册

    0-3岁宝宝育教完全手册

    本书按宝宝自然成长阶段和妈妈实际的遭遇进行编排,按照月龄讲述了0~3岁宝宝的父母需要了解的常识,宝宝发育的情况、养育要点、亲子培育、常见疾病以及智能测评等。
  • 告诉孩子,你要有点心计

    告诉孩子,你要有点心计

    本书将教你最有用的教子法则:告诉孩子,要认清坏人的真面目,一定要做一个有心人。对孩子说,要做最好的自己,父母其实很爱自己的。让孩子明白,将来的路总得自己去走,心中有爱就不会害怕。让孩子懂得,有些事你一定要去做,因为成功是用汗水换来的。
  • 产孕妇禁忌全书

    产孕妇禁忌全书

    本书专为年轻夫妇而设计,希望成为婚嫁孕育的“葵花宝典”,“怎样生一个健康、聪明、漂亮的孩子,在养育孩子中遇到疾病、服药、饮食、起居等的问题时,人们如何去面对,书中都做了详细的阐述。
热门推荐
  • 逆天能力之电

    逆天能力之电

    孙蒋,在偶然的一次事故,他竟拥有了无人匹敌的能力,他的能力渐渐被人们所知,人们开始畏惧他,躲避他,无敌的感觉是好的但也是寂寞的,这位王者孤独暴力的一生,将震撼你
  • 王尔德童话上(校园读书活动推荐阅读精品)

    王尔德童话上(校园读书活动推荐阅读精品)

    我们每个人都有值得回忆的美好童年,而童话寓言故事就是这些记忆中的一部分。它让我们拥有了一个充满幻想的天空,在我们幼小的心灵中种下了善恶是非观念的种子。童话寓言是世界文学宝库中一颗璀璨夺目的明珠,以其丰富的想象、美丽的憧憬、善良的心灵和高尚的情操启迪着每一个孩子的心扉。
  • 做人三忌

    做人三忌

    一忌凡事难立;一个人不能浑浑噩噩地活着,要有自己的道德标准,要有自己的事业基础,这样身处社会才能站得住,走得稳。看看周围那些能够为人所尊重的所谓成功人士,大多是熟念“立”字诀,通过立身,立业,立已,立言活出人生气概的大号人。二忌该做不做:生存的第一要务就是不断做事,大事、小事、工作事、家里事、人活一生可以说事事不断。三忌只加不减:放弃是一种大智慧,为自己算账,人们都喜欢用加法:职位的提高、财富的增加,经验与知识的积累等等,因为汲取和获得更容易让人有满足感。
  • 龙啸方圆

    龙啸方圆

    热血润九州,龙腾啸方圆,天道何所道,忠义满乾坤!岳枫!地球人类八级基因进化的至强者,华夏国的骄傲,冲击巅峰的九级基因进化,遭到天劫雷罚,身体瞬间灰飞烟灭。。。八阵图护魂,穿越天武,修武道,除奸佞……阴谋,权争!岳秦两家恩怨,竟牵扯出一个个惊天的秘密!方圆诀引天地动,八阵图锁万劫身!看岳枫如何一步步踏上天武大陆的巅峰,武碎虚空,龙啸方圆!
  • 侯小时的女配逆袭计划

    侯小时的女配逆袭计划

    她叫侯小时,一个平淡无奇的年轻人,却在某一天的街头邂逅了一个卖书的帅哥,随手买了一本小说,回到家后一天就读完了整本小说,当她盖上书皮时,神奇的事情发生了,她穿越了!这还不是最奇葩的——她还穿书了,还是她刚看的那本小说里。话说穿就穿了,还穿到了一炮灰女配角身上,有没有搞错?!侯小时表示,她只是想好好的当个淑女,奈何有人就是不想让她如意!前有白莲花女主明争暗抢,后有渣男虎视眈眈,她容易吗她,她忍忍忍,都快忍成忍者神龟了,侯小时曰:士可杀不可辱!终于侯小时作出了重大决定——俺要逆袭!吊打女主白莲花,手撕渣男,走上人生巅峰!总之,她侯小时要逆袭了!不过谁能来给她解答一下她这无意招来的高冷男友又是什么梗?
  • 神魔程序员

    神魔程序员

    一个会写程序的普通中学生,如何能够被世人称为神魔?这是一个真实的未来世界,我们不能够穿越能做的只是等待,观看,品味。未来10数年的世界,我们的世界将会如何改变,世界因为他的出现而加速,你在未来会成为这样的人吗?
  • 薇澜星空

    薇澜星空

    四年前的离开,犹如一朵没有盛开即将枯萎的玫瑰。暗恋中的人,你可曾知道我在深夜里为你哭泣。我原以为,世界因为有了你才更加的美好。可我现在宁愿没有遇见你。如果,没有你,或许身处异地的我,能安之若素,顺从的接受命运的颠簸。四年了,当我又重新踏上魂萦梦绕的土地。我对你的思念,翻滚的比四年之前更加的强烈。我想等我拥有了世界,我才会有拥有你的资本。可是,当我拥有世界,你的身影是否依旧在原地等待?席澜,四年之后,重归熟悉的城市,是否能愿当年的一场梦?而他当年痴迷的莫微微,还是当年的那个她?他们又如何开始他们之间的情缘?是否真的会有花好月圆的一天呢?
  • 醉春风

    醉春风

    《醉春风》八卷八回,今存清啸花轩刊本。本书描写了明万历年间的一对俗世男女的情欲伦理故事。前半部分揭露在张监生的纵情声色、抛妻离子、夫纲不正等荒唐行为,后则描写了他幡然醒悟,爱护儿子,写休书、上京师、发奋读书、博取功名、进官加爵、再娶贤妻……
  • 致我们不愿流逝的时光

    致我们不愿流逝的时光

    每个人心中都有那么个人,那么段事,属于曾经青涩的年华,也属于曾经纯粹的自己,只是现实不是童话,它渐渐成为我心中不能提起也不愿放下的不想流逝的时光
  • 红衣镜鬼

    红衣镜鬼

    忘川水退,百鬼夜行。白色翎羽现,无名之剑出,凡尘鞭飞扬,惊蛰软剑亮,四色瞳仁开,君临剑之下,红色玉佩碎。一场不为江山,只为美人的血雨腥风在魔界大陆上翻腾。无数世家子弟因此成为生死之交,闯荡魔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