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32323300000001

第1章 谈谈我对饶信文化的认识 (代序)

上饶是一个神奇的地方,有着独特而奇妙的地域文化。依据历代行政区划和其地理位置,上饶文化可冠之为“饶信文化”。这一文化应属于亚沿海地区文化,它兼具大陆文化与海洋文化的属性,包含有荆楚文化与吴越文化的特征。对饶信文化,我作了这样几个方面的归纳。

第一,三座山脉三个分水岭,造就了泾渭分明的文化奇观。

怀玉山脉是赣水和浙水的分水岭。沿怀玉山脉往东走的水系,属浙江水系;沿怀玉山脉往西走的水系,通过信江流入鄱阳湖,为江西水系,故有“凡水皆东流,信水独西走”之说。这种逆水行舟之文化特色,使上饶人善听逆耳忠言,善于逆势而上。

武夷山脉是海洋性与内陆性气候的分水岭。武夷山主峰黄岗山,海拔达两千一百五十七米,为华东最高峰。从山脚到山顶,“一山两样景,五里不同天”,四季常青。常绿阔叶林、中山矮曲林、中山草甸依次渐进,景象万千,美不胜收。

良好的空气和水土,还成就了“铅山女子不用拣”的风景。林密怡人,水清润人,有这样的山水,有这样的林泉,有这样优美的气候条件滋润,上饶女子皮肤洁白细嫩,美女如云。陈红、杨钰莹曾是一时翘楚;男性气质上也有自己的特征,气宇轩昂,落落大方,仅在国家级艺术院团工作的上饶籍才子佳人就有数百人之多。

鄣公山脉是吴楚文化的分水岭。鄣公山位于婺源境内,吴楚分源界碑现保存于婺源博物馆。明汪循《登大鄣山》云:“蹯踞徽饶三百里,平分吴楚两源头。谁识本来真面目,乍晴乍雨几时休。”吴人的吴侬软语和楚地的刚直不阿在这里碰撞、融合,构成了上饶人独有的性格特征。方志敏是典型的代表,他既以吴文化的柔情,写下了对祖国、对人民充满真挚感情的《可爱的中国》等佳作;又以楚文化的刚烈,面对祖国和民族的危难,奋然而起,拯救人民于水深火热之中,不惜抛头颅,洒鲜血。面对牺牲,心静如水,坦然自若,是那样的安详、镇定。

第二,“四地”文化资源有鲜明特色与竞争力。

上饶自秦始皇二十六年(前221年)设番县,有建县长达两千两百三十一年的历史,积淀了十分丰富的历史文化资源,其中,最有竞争力的是“四地”文化特色。

一是稻作文化发源地。万年仙人洞、吊桶环文化堆积层中发掘出的栽培稻植硅石,是现今所知世界上最早的人工栽培稻遗址,把世界稻作起源由河姆渡遗址的七千年前,向前推移到一万两千至一万四千年前。万年也成为全世界最早的稻作文化发源地。

二是江南移民的聚散地。北有山西大槐树,南有江西瓦屑坝。鄱阳的瓦屑坝,拥有七百年移民史,与山西大槐树并列成中国八大移民圣地之首。《明史·食货志》、《中国移民史》均记载瓦屑坝移民大事:明洪武年间,江西移民总数达二百四十多万,而从瓦屑坝集散之移民多达百万人。“江西填湖广,湖广填四川”,百万饶州移民,散落在大江南北。安庆四十万人,有二十八万是其后;宿县一百八十二姓,有一百四十三姓移自鄱阳;武汉有鄱阳街,汉川有江西垸,蕲春有瓦屑坝,四川有移民碑。那么,小小瓦屑坝,何成移民源?缘由有三:江南鱼米乡,繁衍有根本;战火未燃地,人丁少作鬼;水斜出通江,水运枢纽地。其时,百万江西移民,按“四口留一,六口留二,八口留三”之移民定律,长绳缚手,蹒跚离去,背井离乡。二百万人繁衍七百年,子生孙,孙生子,繁衍生息。昔日悲壮,造就日后崇高。包括医圣李时珍、首辅张居正等名人,都是上饶移民之后。时至今日,移民后裔来瓦屑坝认祖归宗,络绎不绝。“根亲”文化渐成饶信文化一大特色。

三是工业商贸鼎盛地。上饶古称“富饶之郡”,经济、文化都曾富有一时,有“江南甲天下,饶州甲江南”之称。“货聚八闽川广,语杂两浙淮扬”,是对明清时商贸发达、人气兴旺的上饶的形象描摹。那时的上饶,信江水运发达,是一块经济鼎盛、物产丰饶的富庶繁盛之地。尤其是手工业、农业、工业、货运业,更称一时翘楚。“买不尽的汉口,装不完的河口”,就把铅山河口与湖北汉口并称为两大著名港口。河口镇历史上曾与景德镇、樟树镇、吴城镇并称为“江西四大名镇”。清乾隆年间,河口进入鼎盛时期,闽、浙、皖、赣、川、荆、苏等货物集散于此。因造纸业发达,铅山成为江南五大手工业中心之一。所产连史(四)纸,乃《四库全书》珍本初集、北京“荣宝斋”书画、苏州“苏连纪”折扇等印刷专用纸。当时的河口,设有巡检司、同知署、河口行辕。“舟车驰百货,茶槠走群商”,九弄十三街,有两千多间店铺。大街小巷,有十八座会馆。民间流传,上有天堂,下有苏杭,还有铅山,繁荣富庶聚天下之半。此时的河口,已是中国资本主义的最早萌芽地之一。

发达的水运,是当时上饶经济繁荣的重要条件。唐时,朝廷在鄱阳建有江南最大的铸币中心,铸币的铜皆由铅山水运而至。而古代的鄱阳,由于坐拥鄱阳湖,直抵长江,商贾云集,成“十里磨刀石,十七里弄,三十里康村,四十里街”之景象,其繁华富庶,亦称江南之富埠。

工业重镇德兴银城镇,唐代即已开始采银,为历代银场。曾岁产十万,天下二分有其一。从唐至宋,产银逾亿,国库由此充盈。宋熙宁年间,设铜场,冶铜始兴。德兴南山坞,有一座一千三百多年历史的大型采冶遗址。北山坳,则有上百处古代铜采场。金、银、铜矿产丰饶,德兴富甲一方。

广丰,古代中原入闽的主要商旅通道。这条通道,起点是广丰的洋口、五都和桐畈,终点是福建浦城县,全程达一百二十多公里。广丰的茶叶、土纸、夏布、黄麻、土糖、山货、木竹、食盐、龙泉瓷等,由古道源源不绝运往四面八方;外地的百货、布匹、五金也通过这条古道得以进入广丰。当时的广丰城,拥有八百间店铺,而山里的墟市,生意也十分红火。当时的广丰,铜钱鸣响,人气兴旺,景象繁华。由于广丰人多田少,反使得广丰人在家谋副业,学艺成风尚;出外闯天下,长年都奔忙,“春天做棕衣,夏天去阉鸡,秋天割黄烟,冬天打棉被”,一年四季无闲暇。

四是中国革命的重要根据地。在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期间,赣东北革命根据地是中央苏区的一翼、全国六大革命根据地之一,在军事、经济、政治等方面与中央苏区遥相呼应,相互配合。同时,赣东北根据地通过办厂、发行股票、边区贸易等手段大力发展苏区经济,连续多次为中央输送过大量的金条和银子。方志敏创建的红十军团被派去中央苏区,成为中央红军的重要生力军。因此,在红色苏区,传诵着“上有朱毛,下有方邵”的佳话。上饶作为闽浙(皖)赣革命根据地中心,光有名有姓的烈士就达三万五千多人。

第三,十二种源远流长的饶信文化内涵。

饶信文化博大精深,源远流长,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中华文化发展史上占有重要地位。在上海博物馆、在上海市的中学历史教科书中,开篇介绍的就是上饶万年的古文化。

饶信文化,具体讲,包含以下十二个方面的主要内容。

史前文化。中国有五千年文明历史。所谓史前文化,就是五千年以前的文化。上饶是江西唯一的有史前文化的区域。

自20世纪60年代起至今,考古工作者在万年县考古发现了十九处古文化遗址。其中,大源乡的仙人洞,是至今发现的长江流域最早一处旧石器时代晚期、新石器时代早期的文化遗址,距今约九千至两万年;吊桶环遗址在仙人洞侧八百米处的山头上,是仙人洞人类狩猎时的临时屠宰场。通过这两个遗址还发现了人类在一万四千年前就能种植水稻,证实了世界最早的稻作起源就在万年仙人洞。勤劳智慧的上饶古人类创造了人类最早、最具价值的农业文化和远古文明,留下了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精神财富与物质财富,惠泽世界几十亿人口。仙人洞和吊桶环遗址是一座光耀千秋的伟大历史文化丰碑。此外,广丰的蛇头山文化遗址位于五都镇前山村,为越人石穴悬棺,文化积累丰富,年代的上限距今约四千五百年至五千年之间,属新石器时代文化遗存。

理学文化。上饶古代理学思想文化,曾影响了南宋至清几百年封建王朝的统治思想。其主要的代表人物有两个,其一是娄谅。娄谅(1422—1491年),为明代著名理学家。字克贞,别号一斋,江西广信上饶人。少年时就有志于成圣,曾经求教于四方,最后不屑一顾地说:“大家所说的举子学,并非是身心的学问。”王阳明(王守仁)曾向他求教,并得到“圣人可学而致之”的启迪。王阳明的心学,曾影响日本为主的东南亚诸国,成为日本明治维新的重要思想依据。其二是朱熹的理学。朱熹(1130—1200年),后人称朱子,字元晦,又字仲晦,号晦庵,又号晦翁,别称紫阳。他是董仲舒之后中国的大儒,不仅精通儒家经典,而且熟悉自然科学,是江西四大杰出的名人之一(其余三人为欧阳修、王安石、文天祥)。朱熹早年出入佛、道。三十一岁正式拜程颐的三传弟子李侗为师,专心儒学,成为程颢、程颐之后儒学的重要人物。朱熹是中国理学的集大成者,中国封建时代儒家的主要代表人物之一。他的学术思想,在中国元、明、清三代,一直是封建统治阶级的官方哲学,标志着封建社会意识形态的更趋完备。元朝皇庆二年(1313年)复科举,诏定以朱熹《四书集注》试士子,朱学定为科场程式。明朝洪武二年(1369年),科举以朱熹等“传注为宗”。朱学遂成为巩固封建社会统治秩序的强有力的精神支柱。

仕宦文化。名流、仕子、官宦、学者,是古代一个特殊社会群体,以其文化素养、文化格调和文化创造影响着社会,形成一种社会文化效应和文化风尚。上饶历史名人辈出,上饶的仕宦文化,呈现出“三多”特点:

一是状元进士多。中国在隋唐以后,通过科举制度选拔官吏。状元进士的多少,往往成为一个地方文化是否发达的重要标志。唐代江西中进士六十人,上饶占了二十五人,占百分之四十多。宋代江西中进士五千四百多名,上饶八百六十二人,约占全省六分之一。从唐至清,从科考走出来的上饶籍状元十三人,举人两千七百一十人,不愧为“才子之乡”。铅山有“隔河两宰相,百里三状元,一门九进士”之说,婺源有“兄弟三进士,六部四尚书”之说。至于进士中的前三名——状元、榜眼、探花,上饶也有很多。鄱阳的彭汝砺,余干的何涣,玉山的汪应辰,上饶的徐元杰,铅山的费宏、刘辉等,都是状元,在中国历史上均有一定知名度。

二是学者专家多。上饶古代著书立说,著作等身的学者很多,仅婺源文人学士的著作就多达三千一百多部,其中一百七十二部计一千四百八十七卷被选入《四库全书》。仅婺源一县,被《辞海》、《中国文学大辞典》收录的名人就有三百一十八人。我简单地梳理了一下,上饶的学者专家、文人墨客主要有:唐代“大历十才子”之一的吉中孚,唐代诗人、广丰人王贞白,唐代著名边塞诗人、鄱阳人陈陶,唐代画家、久居玉山的阎立本。北宋科学家、德兴人张潜,是世界湿法炼铜的创始人。他的专著《浸铜要略》,是世界最早冶铜著作。宋代名人有婺源人朱熹。鄱阳“四洪”,一门四进士,全都出类拔萃。父亲洪皓,能诗善文,更是一位英雄,后面再作介绍。长子洪适(1117—1184年),字景伯,号盘洲。与其弟洪遵、洪迈三人先后中博学宏词科,人称词科“三洪”。洪适官至尚书右仆射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兼枢密院使。辞职在家十六年,致力学问,专心著述,不但工文辞,而且是有名的金石家。著有《隶释》二十七卷、《隶续》二十一卷、《盘洲集》八十卷等,为一代金石学家。死后谥号文惠。次子洪遵(1120—1174年),字景严。为翰林学士,官至同知枢密院事,相当于副宰相。学识渊博,喜好收藏,研究货币。著《泉志》,是我国现存最早的钱币著作。幼子洪迈(1123—1202年),字景庐,号容斋,别号野处。宋代著名学者、史学家。所著《容斋随笔》为宋人笔记最杰出者,是毛主席晚年最喜爱阅读的书籍之一。

姜夔(约1155—1221年),字尧章,南宋鄱阳人。因曾客居于湖州的白石洞,号白石道人。他能诗善词,精通书法和鉴赏,具有很高的音乐天赋。他是诗人、词家、书法家、收藏家,更是音乐大师。20世纪80年代初,国际天文学联合会以世界文化名人命名水星环形山,他是十五个中国人中的一个,以音乐、文学入座中心位置西经一百零三度,南纬十四点五度,径四十千米的水星环形山。姜夔所作《白石道人歌曲》,是我国现存从宋保存流传至今的唯一的自注工尺谱词曲作。尽管正史中没有给他应有的一席之地,但民间崇拜者众多,既流传了他的佳作绝唱,也反映他的辗转流徙的生活,后人从中才得知了他的身世、品性和成就。

娄素珍(?—1519年),信州人,明代理学家娄谅孙女,兵部郎中娄性的女儿。娄素珍为长女,嫁给宁王朱宸濠;其妹嫁给铅山人宰相费宏之弟费宷。娄妃是诗人、书法家。宁王欲造反时,她曾写诗劝导宁王,可宁王不听,造反失败后被杀。宁王临死前,后悔没有听从娄妃劝告。娄妃德才兼备,明智、贤淑、节烈,她得知宁王被俘,不愿被武宗所辱,乃全身缠帛,投赣江自尽。信州水南街娄家巷30号“理学旧第”为娄家旧居。

江永(1681—1762年),字慎修,清代婺源人,以课徒为生。他博古通今,凡典章制度、天文、地理、声韵、钟律,无所不知,人称“通天地人之儒”,为乾嘉学派创始人戴震之师,对后世影响深远。

蒋士铨(1723—1785年),清代铅山人。自幼刻苦攻读,长大后作《鸣鸡夜读图记》,现被收入中学课本。他在北京做了八年七品官。到浙江讲学六年,扬州讲学三年。返回南昌后,在绳金塔东南面辟地二十亩,建“藏园”,埋头著述,有《忠雅堂文集》十二卷、诗两千五百首、词三百首、剧本十六种,以《桂林霜》、《四弦秋》、《雪中人》、《香祖楼》、《临川梦》等为著名。他与文学家袁枚、史学家赵翼齐名,为“乾隆三大家”之一,是清代最著名戏剧家。

齐彦槐(1774—1841年),自幼聪明好学,七岁能文,十四岁入学。中进士后,任江苏金匮县令、苏州同知。他政绩卓著。为方便农田灌溉,他创制了龙尾、恒升两种水车。他更大的贡献是在天文学方面,在北京制造了浑天仪、中星仪。后者是一种天文钟,以机械推动,又称之为“钢肠”的发条,可自动报时刻节候。著有《天球浅说》、《北极星纬度分表》等天文学著作。他还精通鉴藏、书法、诗赋,也有这方面著述。

此外,还有近现代的詹天佑、黄家驷等。至于外地人士到上饶作出贡献的也很多,如葛玄、陆羽、范仲淹、江万里、辛弃疾、李清照、陆游等。

三是宰相尚书多。上饶历代共出宰相二十三人,弋阳的陈康伯、鄱阳的洪适、余干的赵汝愚、铅山的费宏、信州的夏言等人,为正宰相;德兴的童发、张焘,上饶的余尧粥,鄱阳的洪遵,广丰的施师点,余干的刘伯正,上饶的郑以伟等人,为副宰相。这些宰相、副宰相的当世作为及其历史评价,都是比较好的。

陈康伯(1097—1165年),字长卿,谥号文恭。他与秦桧在国子监同学,鄙视秦桧的为人。秦桧任宰相时,他拒绝与秦桧交往,以清正廉明立朝。秦桧死后,他先任右丞相,后任左丞相,两次亲赴前线,指挥宋军击退金兵进攻。金兵南侵时,许多大臣恐惧,纷纷将家眷迁出京城,仓皇逃命,而唯独陈康伯却将家眷从弋阳迁到京城临安,还将宵禁和关闭城门的时间缩短,使人心大定,京城得以安稳。退休后,金兵又来侵扰,孝宗亲笔写信请他出山退敌。他一到临安,金兵便不敢贸然进兵。因病由子婿扶持上朝,议事时,痰疾复发,退朝至家即逝世,可谓忠心报国,恪尽职守。

洪适,前文有介绍。

赵汝愚(1140—1196年),字子直,系宋代宗室,英宗兄弟之后。他胸怀大志,致力兴国。在国家危难时刻,宰臣尽皆遁逃,唯他一人,独撑朝政,安葬孝宗,安置光宗,扶立宁宗,使朝野安定,波澜不兴。他胸怀坦荡,对权臣韩侂胄缺乏警惕,遭其暗算,被贬往湖南永州安置时,在衡阳暴卒,赠谥号忠定。

费宏(1468—1535年),谥号文宪。二十岁中状元,才华出众。明武宗、世宗时,曾三次入内阁,两次任首辅,三起三落,经历了“宸濠之乱”和“大礼议之争”两场重大的政治斗争,得以保全性命与清誉,实属不易。

夏言(1482—1548年),曾任信州知府。夏言曾四任首辅,四次罢相,最后被杀。政绩显著,善撰青词,但缺乏警惕,被他信任所提拔的严嵩所害。

上饶宰相多,尚书也多。上述十三名正副宰相,一般都兼任尚书职衔。此外,南宋玉山人汪应辰,曾任吏部尚书。元代婺源人汪泽民曾任礼部尚书。明代德兴人孙原贞曾任兵部尚书;铅山人费寀曾任吏部尚书;上饶人杨时乔,历工部主事、礼部员外郎、南尚宝丞、南太仆丞、尚宝卿、南京太常卿、吏部左侍郎,为官清正廉洁(市内天官第,即杨时乔的府第,因吏部尚书称“天官”的缘故);余干人李颐曾任兵部尚书;婺源人余懋衡曾任吏部尚书。

如果再往前追溯,还有吴芮为秦番令,后为汉长沙王,是江西有史以来的第一位政治家、军事家,春秋时吴王夫差的后裔,位居江西十大名人之首;东晋时鄱阳人陶侃,曾任大司马兼八州刺史;北宋张叔夜曾任签书枢密院事;等等。

英雄文化。上饶是一片仰慕英雄、产生英雄、热爱英雄、造就英雄的热土。上饶儿女在历史长河中谱写的英雄史诗,如灿烂画卷,光耀神州。像陶侃、洪皓、张叔夜、施师点、陈康伯、洪适、汪应辰、赵汝愚、谢叠山、费宏、夏言、余懋衡等都是忠贞节义之士,都是当时的英雄。比如说,洪皓就是一位英雄。洪皓(1088—1155年),字光弼,以徽猷阁待制、假礼部尚书,充大金通问使,兼淮南、京东等路抚谕使出使金国,被金国羁押十五年之久。其间,还把他流放到气候非常恶劣的冷山。尽管面临生死存亡的威胁,但爱国之心不泯,节烈坚贞,忠于祖国,历尽艰险,最后回到南宋。宋高宗说他是“苏武第二”,他深受人民敬仰。洪皓一生可歌可泣,成为中国历史上可圈可点的爱国者之一。他能诗善文,著有《松漠纪闻》、《鄱阳集》。

弋阳的谢枋得(1226—1289年),字君直,号“叠山”,与吉安的“文山”文天祥同科中进士,同为著名爱国主义英雄,并称江西爱国的“两座山”。德祐初,枋得以江东提刑,知信州。谢枋得以他的人格魅力,以他优美而饱含热泪的诗情,以他坚贞不屈的坚强意志,以他爱国主义的情操,感动了一代又一代后人。他写《江东十问》,问暗淡时局、问权相贾似道。心忧天下,反遭弹劾。为抗元军,他变卖家产,散尽家财,招兵买马,三次举兵。兵败之后,他曾在建阳乡间卖卜,沿街算命。后来,又拒元皇帝招他为官,惹恼了新朝,派人到建阳,逼其出仕。地方官将其绑押,强送大都。他宁死不做元朝的官,最后绝食自求一死。死后遗骨回乡。弋阳乡亲感其爱国气节,建有“叠山祠”。叠山虽然身材不高,但爱国气节高山仰止。孔子所言“三军可以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正可以为叠山壮烈人生的写照。明景泰七年(1456年)九月,与文天祥同赐谥。天祥赐“忠烈”,枋得赐“文节”。谢叠山文章伟丽,著作等身,文品和人品都让人敬仰,给后人留下了《诗传注疏》、《易传注疏》、《书传注疏》、《易说》等极其珍贵的文化遗产。

辛弃疾的爱国人生,又为上饶筑起了一座爱国高峰。辛弃疾虽为山东济南人,但在上饶寓居二十多年。他的爱国词章绝大多数在上饶写成。他二十一岁参加抗金义军。绍兴三十一年(1161年),率两千多民众参加北方抗金义军。第二年奉表南归,高宗召见,授承务郎。一生力主抗战,收复失地。曾上《美芹十论》与《九议》,条陈战守之策,尽显其满腔的爱国热情。但光复故国的雄才大略得不到施展,一腔忠愤,发而为词,由此造就了南宋词坛一代大家。其词热情洋溢,慷慨悲壮,抒发了“位卑未敢忘忧国”的豪放之情,时称“人中之杰,词中之龙”。

一代名相弋阳人陈康伯,力主抗金,壮怀激烈。广丰人张叔夜为抗金,宁死不甘受辱。施师点出使金廷,舌战群儒。他们的事迹光照青史。“两条半枪闹革命”的方志敏、邵式平、黄道,叶挺等上饶集中营的仁人志士们,在上饶的红土地上,筑起了巍峨的爱国主义高峰。

相融文化。这是一种高境界的文化。由于独特的地理位置,上饶境内各种文化碰壁、结合,乃以相融,派生出一种更高境界的新文化。上饶的相融文化,主要包括四个方面。一是饶信文化本身就是饶州和信州文化的结合体。饶州的行政建制历史长达两千多年。早在秦始皇统一六国,在全国推行郡县制时,就在江西设置了番县(今鄱阳)。秦始皇二十六年(前221年)所设的番县,东至浙江衢县,北至安徽铜陵、芜湖,西临九江修水,南达南昌,所辖地区比今天上饶的行政区划大得多。隋开皇九年(600年)设饶州府,府治在今鄱阳县;唐乾元元年(758年)设信州府,府治在今信州区。到唐中期,始有江西省名。赣东北属浙江省范围。明朝江西布政使司统辖十三府,饶州府、广信府方为辖下两府。可见,饶、信行政区划在江西乃至全国,都是最早的,而且始终不变,地位显赫。饶、信始终在上饶所辖区划内。“饶”来自番地“尧山”。《太平寰宇记》记载说:“尧山在(鄱阳)县西,水路三十里。”徐湛《鄱阳记》也说:“北有尧山,尝以尧为号,又以地饶衍,遂加食为饶。”此为饶州地名来历。而“上饶”二字地名,始于东汉建安初,吴时从余汗县东部地区划出设上饶县。北宋《太平寰宇记》说:“所谓上饶者,以其旁下饶州之故也。”取饶州上游之意为上饶。

二是饶信文化是吴越文化、荆楚文化的结合体。吴的柔韧与楚的刚烈结合在一起,形成了刚柔相济的饶信文化特色,生成了上饶文化,构成了上饶人独有的性格特征。徽文化也是吴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婺源唐开元二十八年(740年)建县,元贞元年(1259年)改州,明洪武二年(1369年)州复县,历来隶属安徽。于民国23年(1934年)从安徽省划归江西,1949年初划回安徽,1949年4月再划回江西。婺源受徽文化影响极深。

三是饶信文化是多种方言片区的结合体。语言往往是一种文化符号。分析语言的形成,对研究上饶文化的个性也很重要。上饶十二个县(市、区)包括了三个方言片区:(一)赣方言区,含鄱阳、余干、万年、弋阳、横峰、铅山六县;(二)吴方言区,含信州、上饶、广丰、玉山;(三)徽方言区,含德兴、婺源。此外,还有闽方言,这是因为闽人的迁入和相邻于福建。资料表明,上述三个方言片区还不尽准确,它忽略了楚方言。事实上,在赣方言片区内,就有楚方言。从修水、武宁到鄱阳、余干、万年、弋阳、横峰、铅山,都有楚方言的介入,比如赣剧的道白就是湖广韵。而且,平时说的地方语有不少是相同的。据《古代文化基础》所叙,皖南是吴方言而不是徽方言,闽北话不是闽方言而是吴方言。可见,即便婺源、德兴讲的是徽方言,其根还是吴方言,上饶一些乡村的闽方言也当属于吴方言。从方言上,可以看出吴文化对饶信文化影响之深。

四是饶信文化是各种学派相互争鸣与并存的结合体。八百多年前,朱熹与陆九渊、陆九龄讲学论辩于鹅湖书院,史称“鹅湖之会”,也称“千古一辩”。同为理学巨擘的朱熹与陆九渊,在“道问学”与“尊德性”的学说上各执一端,成为我国理学上的两大流派。公元1175年,在“东南三贤”之一吕祖谦的主持下,朱熹和陆九渊、陆九龄兄弟在鹅湖书院辩论了三天,就道德境界、道德教育与修养方法等问题展开面对面的辩论。朱主张“先致知而后存心”,陆主张“先存心而以易简自高”。虽几经商榷,仍各持己见,终归是不合而罢。但辩论并没有影响他们之间的友谊,“千古一辩”后,他们继续通过书信讨论学术问题。朱熹经常邀请陆氏兄弟到白鹿洞书院讲学。陆九渊讲“义利观”,朱熹大加赞赏,认为陆讲“切中学者隐微深痼之病”,并在自己的教学中加以引用。在“千古一辩”归途中,朱子写了一首五言绝句《过分水岭有感》:“地势无南北,水流有西东。欲识分时异,应知合处同。”朱子以水流分合的情景,表达“求同存异”的哲理。亚里士多德说:“吾爱吾师,吾更爱真理。”学术还是百家争鸣的好,学者拥有“更爱真理”的精神,十分可贵。

冶铜文化。上饶有中国最早的冶铜文化。德兴人张潜所著的《浸铜要略》,是世界第一部冶铜专著。据考古挖掘发现,在上饶市(含十二县市区)出土馆藏的铜器、铜币中,有西周、东汉、唐、宋、元、明、清等各朝代的,其中不乏国家珍品,如婺源善山商周文化遗址发现的西周兽面纹青铜鼎,德兴狐山商代文化遗址中发现的青铜器。上饶铜矿遗址众多,有广丰南北朝时期的铜矿遗址,有弋阳唐代铜矿遗址。早在西周时代,上饶就有了青铜文化。汉唐以来,上饶即为中国铜文化兴盛地;唐宋以后,又为历代王朝铸币基地。论铜储量,全国三分有其一;谈技艺,张潜湿法炼铜术领先世界三百年。古代上饶著名铜矿铜场有信州铅山场、弋阳宝丰场、上饶丁溪场、饶州兴利场、饶州德兴场。五代南唐,铅山冶铜,规模巨大,“常募集十余万人,昼夜采凿”,“岁浸铜五十余万斤”。唐代上元二年(675年),德兴场置矿炼铜,鼎盛时期,矿区面积上百平方公里。今日德兴,遗留古代炼铜老窿三百多处。作为上饶工业优势,铜也是上饶文化符号之一。在市步行街,镶嵌着一枚大铜钱和九千九百九十九枚小铜钱,成为上饶人文一大景观和独特标识。

书香文化。包括三方面的内容。一是书院文化。据地方志记载,上饶有一定影响的书院就有一百六十八所,今天留有遗址的仍有四十六所,鹅湖书院、信江书院、叠山书院、怀玉书院皆为著名书院。二是纸砚文化。上饶有中国独一无二的连史(四)纸文化和明清时的中国最大的纸市铅山。国家第一批非物质文化遗产铅山连史(四)纸称得上纸中奇葩。它聚佳材而无瑕,质量上乘,名扬天下。然而,由于久居深山,当宣纸工艺大幅改良、成本大幅下降时,连史(四)纸改良滞后,生产工艺仍有几十道之多,质地虽好,但技法陈旧,成本太高,逐渐被宣纸淘汰。到了晚清时期,连史(四)纸渐渐淡出市场。现在,铅山县领导决策层眼光独到,开始济研扶产,组建了连史(四)纸研究会,着力删繁就简,降低成本。相信用不了多久,传承了一千二百多年的连史(四)纸又会重振雄风。砚台,上饶有两种,即玉山的罗纹砚和婺源的龙尾砚。婺源龙尾砚属歙砚,是四大名砚之首(婺源的歙砚、广东的端砚、甘肃的洮河砚、陕西的澄泥砚)。三是书乡文化。自古上饶文风鼎盛,民众亦工亦读,能文能武,读书自觉性高。玉山有保存完好的清代考棚。婺源流行“半间茅棚书声朗,放下扁担考一场”的风气。上饶人会读书,不仅主张古为今用,而且学会了走出国门、洋为中用。改革开放以来,留学生达一千四百人,目前仍在留学的有三百余人。

茶文化。不是产茶的地方就一定有茶文化,只有茶理论与茶实践结合起来,方称得上茶文化。上饶非常适宜种植优质茶叶。“茶圣”陆羽(733—804年),字鸿渐,唐朝复州竟陵(今湖北天门市)人,一生嗜茶,精于茶道,以著世界第一部茶叶专著《茶经》闻名于世。他在上饶居住多年,其《茶经》就完成在上饶,对中国茶业和世界茶业发展作出了卓越贡献,被誉为“茶仙”,尊为“茶圣”,祀为“茶神”。孟郊《陆鸿渐上饶新辟茶山》诗中云:“惊彼武陵状,移居此岩边。开亭如贮云,凿石先得泉。啸竹引轻吹,吟花得新篇。乃知高洁清,摆脱区中缘。”颂扬了陆羽在上饶种茶、写茶的高尚境界。上饶自古就是名扬天下的茶乡。铅山河口镇是明清茶叶重要集散地。婺源早在唐代就是一个“绿丛遍山野,户户飘茶香”的著名茶区。清代何润生在《徽属茶务条陈》中记载:徽属产茶以婺源为最,每年约销洋庄三万数千引(一引为五十公斤)。宋代,婺源谢源茶是全国六大名茶绝品之一。明嘉靖年代,灵山的“天竹峰茶”被列为贡品。此外,“上饶白眉”等,还是国家级名牌产品。2009年,上饶茶叶出口三百五十五批、一万多吨,货值两千两百二十七万美元。

戏曲文化。上饶诞生了明代四大声腔之一的弋阳腔,是中国戏曲的故乡,产生了饶河戏、信河戏、采茶戏、提线戏、徽戏、傩文化等。弋阳腔一诞生,就以它前所未有的艺术魅力迅速地风行于中国的戏曲舞台,在中国戏曲舞台上烙下了永不磨灭的印记,演奏出了中国戏曲史上最高亢的旋律,创造了中国戏曲的新形式,揭开了中国戏曲史的新篇章。弋阳腔自由的表演风格和高亢的旋律是严酷的社会现实凝结成的。自南宋以来,经元入明,弋阳及其附近地区几乎战乱未已、灾荒不断。至清顺治六年,弋阳县人口锐减五分之四。严重的生存危机把弋阳腔锻造成了“高腔”,弋阳腔是弋阳人顽强生命力的表现。弋阳人“刻厉自奋,矜谨节义”,秉性耿直,崇尚宗教。弋阳腔原本就出自道教音乐。弋阳腔熔铸了弋阳人的性格。弋阳人通过对戏曲的审美活动,获得了自我释放、自我减压、自我陶醉的艺术享受,最终获得了精神的解放和自我价值的肯定。

诗词文化。上饶山清水秀,激发了无数文人骚客的创作灵感,留下了众多脍炙人口的名篇佳作。

唐代广丰诗人王贞白,在诗《白鹿洞》中云:“读书不觉已春深,一寸光阴一寸金。不是道人来引笑,周情孔思正追寻。”《全唐诗》王贞白存诗一卷,《全唐诗补编》存诗十二首。他一生“学力精湛,笃志于诗”,其诗“一寸光阴一寸金”,广为流传,至今耳熟能详。

稼轩居士辛弃疾,在上饶生活二十多年,一腔热血俱化诗句,其词与苏轼齐名,并称“苏辛”。“青山遮不住,毕竟东流去”,“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此等佳词名句,皆出自稼轩之笔。王国维说:“南宋词人,白石有格而无情,剑南有气而乏韵。其堪与北宋人颉颃者,唯一幼安耳。”幼安者,辛弃疾也。

婺源人朱熹,理学大师,也是一代诗家。他的诗,精辟简洁,自成风格。山水诗,清丽流转,淡雅自然;咏怀诗,沉郁苍凉,慷慨激昂;交游诗,气格高古,感情真挚;哲理诗,非同寻常,独步诗坛。“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等闲识得东风面,万紫千红总是春”,真乃千古名句。

说到上饶的杰出诗家,必须说“二泉”。二泉者,一为章泉,即玉山人赵蕃;二为涧泉,即居住在上饶的韩滤。南宋时,“二泉”的诗在全国独树一帜,成为江西诗派的主盟。看章泉诗三千篇,无一字带尘土色;读《润泉集》十一卷,卷卷出玉磬之声。其时,江西诗派因“二泉”而繁盛至极,上饶,则成诗歌最鼎盛之地。

写词大家,还有鄱阳人姜夔,他是风雅派的创始人。他一生寄人篱下,贫病交加,但苦难之中,仍写出了地位很高的风雅词,人誉“如盛唐之有李杜”。启功先生评论姜夔“诗无败笔,足冠南宋”。姜夔有诗论专著《诗说》,多篇被选入《四库全书》。

外地文人墨客黄庭坚、陆游、苏东坡、王安石、杨万里等,均曾流连上饶,且留下了美好的诗篇。

上饶诗写得好的有三位女性。一位是唐代吉中孚妻子张氏。唐代诗人辈出,但夫妻皆善音律、长于诗赋者却寥寥无几。吉中孚夫妻皆能诗。妻子张氏是当时著名的女才子、女诗人,诗名甚著。第二位是唐代鄱阳民间才女程长女。她的诗自然朴实,写得也很美。《狱中书情上使君》是一首短小的七言叙事抒情诗,用舒缓悲壮的诗歌语言,讲述了一位弱女子的动人故事:二八姑娘,面对“手持白刃入帘帏”的男子,临危不惧,发誓“一命任从刀下死,千金岂受暗中欺。我心匪石情难转,志夺秋霜意不移”,“始信白圭无玷缺”,表现了古代少女面对强暴顽强不屈的英勇精神。

第三位是明代信州人娄素珍。宁王反叛朝廷,娄妃多次以诗画的形式苦苦规劝,有首诗写道:“妇语夫兮夫转听,采樵须知担头轻。昨窗雨过苍苔滑,莫向苍苔险处行。”只可惜宁王一意孤行,最终起兵造反,规劝无效,娄妃情义两难,只好投江自尽,终成一代忠贞烈女。

清代的铅山人蒋士铨,戏曲成就之外,亦是诗词大家,其诗与袁枚、赵翼并称“江右三大家”。

民俗文化。民俗文化是指依附于人民的生活、习惯、情感与信仰而产生的文化。上饶八省通衢的地理位置,吴楚文化的交汇碰撞,使民俗文化更加丰富多彩。上饶是鱼米之乡,不少民俗与农村四时节气紧密联系在一起。立春之日的教犁,正月十五秧田送灯,开秧门时敬五谷神,农历八九月演“太平戏”,“七月打一算,八月有戏看”,“十月十”打麻糍庆丰收,等等,都是农民对风调雨顺、五谷丰登美好生活的祈望。在婺源,有着富而不贵精“三雕”(砖雕、石雕、木雕),村头设置辟邪的“石敢当”的建筑习俗。鄱阳湖一带的渔俗多姿多彩,禁港、禁湖时不仅禁捕鱼,也禁采摘莲、藕、菱、芡等水产品。古老的民俗,反映出当地渔民对生态保护的最原始的愿望。这与如今建设鄱阳湖生态保护区的相关要求不谋而合。

流传广泛的民间故事和传说,也表达了人民对正义的歌颂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信州区人民因对黄氏兄弟的感恩,有了东岳庙的庙会。每年农历九月初一至初十举办的上饶县石人殿庙会更是盛况空前,省内外的民间艺人、商人纷纷到此经商、献艺,保留了许多民间组织、民间艺术、民间体育竞技活动及民间手工艺品的原生态。余干县人民因农历八月祭奠朱元璋麾下的三十六位将领,就有了“八月康山祭忠臣”的习俗。鄱阳莲华山寺的“打目连”庙会,高潮时达两万多人。上饶各地民众选择不同的方式,自然而然祭奠他们心目中的英雄和神灵。我参加了葛仙山两次“开山门”节庆,那人山人海的场面,足见人们对神灵保佑和安康和谐的祈求。

热热闹闹的民间文化活动,使上饶这片土地充满了喜庆欢乐。上广玉一带的“大棚戏”和“游春戏”,很有人气和特色。新年正月,连连演戏,一天演到晚,演的都是连台本戏,热闹非凡。婺源流行“鼓吹节”,余干盛行莲花落演唱,鄱阳、余干、万年三县民间的“大鼓书”,赣东北流行的龙灯、狮子灯等灯舞,绚丽多彩,雄伟壮观。还有“串堂班”等演出形式,群众参与热情很高。剪纸、草编、竹编等独特的民间工艺,集中反映了上饶人民的聪明智慧和高超技艺。

母爱文化。华夏有四位贤母,即孟子的母亲、岳飞的母亲、欧阳修的母亲和陶侃的母亲,都是教育子女的典范。陶侃是鄱阳人,他的母亲注重言传身教,教子有方。陶侃幼孤,家境贫寒。少年时,本县孝廉范逵与陶侃交情甚好。一日,范到陶家做客,恰逢大雪天。陶家无以待客,陶母拿出自己睡的草垫剁给范的马吃,又剪下自己的头发到集上买酒招待客人。这就是“截发延宾”的故事。陶母望子成龙,在上饶的土地上,演绎了母爱的绝唱。新时代的上饶,也有这样一些女性,她们用自己的方式,无私地关怀和照顾着与自己非亲非故的老人和孩子,展现出人性深处的美丽。她们不是亲妈,胜似亲妈,被大家亲切地称为“网络妈妈”、“代理妈妈”、“爱心妈妈”、“法官妈妈”、“诚信妈妈”、“敬老妈妈”、“光明妈妈”等。这些妈妈的出现,实际上与上饶历史上的母爱文化大有渊源。

建筑文化。讲建筑文化,必须讲婺源的古村古建筑。婺源的古村古建群落,山水掩映,聚族成村,天然古朴,与众不同:一曰粉墙黛瓦,飞檐翘角;二曰石木砖雕,精细典雅;三曰牌坊林立,祠堂众多;四曰山环水抱,坐北朝南,塔楼装点,池渠巧布;五曰鳞次栉比,房屋相连,灰瓦片片,白墙叠叠。明清时期之婺源徽商和官吏,在事业有成之后,携巨资,衣锦还乡,造府邸,建祠堂,一时集全国名工巧匠,现南北建筑精华。今天,人们到婺源看官邸宅第,到沱川、理坑;看徽商府邸,到江湾、晓起;看儒商府邸,见延村思溪;看风水,察西冲、李坑。婺源古村落,看的是历史文化,读的是古代建筑,悟的是中华文明。

广丰十都大屋,乃辉煌的见证。清乾隆三十四年(1769年),纸商王直贤建十都大屋,气势磅礴,雕梁画栋,飞檐斗拱,典雅别致,巧夺天工。因王直贤深受晋商影响,其大屋既为典型赣东北民居建筑式样,又富有山西王家大屋之风格。南北交融,工艺精湛。规模宏大,结构独特。有房间百间、天井三十六个、水井两眼、鱼池四口、青石圆门三座,占地四十多亩,一派富丽堂皇气象。

铅山的河口,吊脚楼依地势而建,“门傍信江水,窗含九狮山”。登吊脚楼远眺,舟楫自横,九狮岩山,绕岸灯辉,市井晨炊,沿江雾布,商埠胜景,尽收眼底。古街古建,虽年长岁久,零落衰迈,但二堡街遗存完整,三堡街规模依旧,古韵尚存。

第四,古代名流对饶信文化的评价。

王安石对上饶的评价是“山水有精神”。王安石游遍华夏大地,饱览山水美景,却独道上饶“山水有精神”。他在《题玉光亭》中云:“共闻尺玉此埋湮,千古谁分伪与真?每向小亭风月夜,更疑山水有精神。”这个“精神”,就是天地万物之精气,就是山水中深厚的文化韵味。

杨万里对上饶的评价是“远看方更好”。“南宋四大家”之一的杨万里畅游上饶,在灵山写下一首韵味深长的诗:“饶水回回转,灵山面面逢。远看方更好,还隔翠云重。”为何“远看方更好”?那是因为美是需要品味的,它的文化韵味是需要时间回味的,距离产生美,朦胧产生美。

洪迈对上饶的评价是:北宋时上饶文化在全国处于领先地位。南宋文学家、鄱阳人洪迈在他的《容斋四笔》卷五中,引述了北宋仁宗嘉祐年间(1057—1063年)临川人吴孝宗在《余干县学记》中的一段话,说:“古者江南不能与中土等,宋受天命,然后七闽、二浙与江之西东,冠带《诗》、《书》,翕然大肆,人才之盛,遂甲于天下。江南既为天下甲,而饶人喜事,又甲于江南。盖饶之为州,壤土肥而养生之物多,其民家富而户羡。蓄百金者不在富人之列。又当宽平无事之际,而天性好善,为父兄者,以其子与弟不文为咎;为母妻者,以其子与夫不学为辱。其美如此。”就是说:宋以后,南方文化超过北方,而饶州文化又胜过江南,其原因是饶州经济发达,重视文化教育,父母、兄长、妻室都以子弟不读书为耻辱。这说明,在北宋时,上饶的文化遂处于全国领先地位。

范仲淹对上饶的评价是“我爱此中好,幽轩绝世纷”。宋景祐三年(1036年),范仲淹因得罪吕夷简被贬知饶州,写下了一首《碧云轩》诗:“我爱此中好,幽轩绝世纷。澄宵半床月,淡晓数峰云。远意经年就,微吟半舍闻。只应虚静处,所得自兰芬。”范仲淹所说的“此中好”,既是说碧云轩的人文深厚,也对上饶民风纯朴、人际和谐给予了高度评价。

第五,饶信文化的四大特点。

一是原创性。上饶文化对构建整个中华文明体系发挥了筚路蓝缕的开创作用,尤其是稻作文化、根亲文化、冶铜文化等,都属于开创性、原创性的文化。

二是包容性。上饶文化具有兼容从善、合而成体的特点。通过经济、战争、宗教、人口迁徙等众多渠道,上饶文化吸纳了周边多种文化中的优秀成分,实现了物质文化、思想观念的全面融合与不断升华。比如吴楚文化的交融,鹅湖书院内各种学术思想的交融,弋阳腔当中对各种戏曲元素的交融,还有葛仙山、灵山等地一山两教的包容性等。

三是开放性。上饶文化有着很强的辐射力和影响力。比如说,茶文化就很开放,全国所有茶叶当中,几乎都可以找到上饶绿茶的影子。这是因为陆羽修改《茶经》时,煮的是上饶绿茶,大量引用的是上饶绿茶的例子。又如,朱熹一生云游四海,四处讲学,他的活动和理论极具开放性。他的思想理论还远远地传播到日本、韩国等地。

四是基础性。上饶文化在与其他文化不断融合交流中,自身的外延也在不断扩大。弋阳高腔,成为其他高腔发展的基础,成为京剧当中的重要元素;上饶绿茶,由于陆羽和《茶经》的影响,使之成为全国各种茶叶的“味精”;上饶的理学,在中外哲学史上占有重要的一席之地。

第六,饶信文化的重要作用。

上饶文化对于历史进程的推动,对于赣文化乃至中华文明的形成,对于民族精神的传承,对于经济社会的发展,都发挥了独特而重要的作用。

首先是认识作用。透过上饶文化可以从总体上认识赣文化,认识吴、楚、徽文化,从中总结出社会前进的有益经验。与此同时,上饶的先贤们发现并阐发的许多精辟思想,至今仍闪烁着真理的光芒,具有重要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意义。例如,朱熹的“理在气先”、“格物致知”等朴素精辟的思想,仍是人们今天认识事物、认识世界、认识自然和社会的重要方法和途径。

其次是引领作用。长期以来,上饶文化以其文化理想引领着古代区域乃至中国文明的进程。比如说,朱熹的天人合一的思想,已经成为全人类共同的文明成果。鄱阳湖瓦屑坝现象,对今天打工潮的形成和发展也有一定的借鉴作用。鄱阳湖一带的民俗活动,对推进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建设,也有良好的借鉴作用。上饶的英雄文化,对于今天进行的道德建设、人格完善,对于整个民族素质的提升,更具有积极的引领作用。

其三是推动作用。上饶文化产生的新思想、新知识、新技术有力地推动了江西乃至南方经济社会的发展。比如说,张潜发明的“湿法炼铜”,就带动了全国铜业冶炼和开掘的进步。万年野生稻的驯化,让世人知道人类水稻种植的历史提前了几千年。上饶文化就是一台功能强大的引擎,从不同的方向不断把赣省历史、中华历史车轮推动前进。

第四是支撑作用。上饶文化具有对于赣文化乃至中华民族共同精神的维系、智慧成果的传承功能。一个民族是要有精神的,一个没有精神的民族就如同一盘散沙。上饶文化对于中华民族精神的塑造发挥了重要的作用。无论是谢叠山的一生不事二主、洪皓的“苏武第二”,还是方志敏的“爱国、创造、清贫、奉献”精神,都是中华民族极其宝贵的精神财富,今天仍给人们以强大的精神支撑。

第五是凝聚作用。上饶文化是广泛吸收其他地区文化优秀品质而形成的文化。比如说,鄱阳县近年来出现大量瓦屑坝移民后裔纷纷来到瓦屑坝认祖,就充分表明瓦屑坝根亲文化的方兴未艾。还有,万年的打稻作文化品牌,也吸引了国内外以稻米为主食的人们的目光,引起他们对万年的向往。

第七,上饶文化怎么做?

历史上的上饶之所以能够成为赣省的繁荣富庶之地,与根深叶茂的文化是分不开的。当历史的车轮进入21世纪后,我们要实现上饶的崛起,很重要的一个方面,就是要挖掘传承上饶的文化,发展上饶的文化,创新上饶的文化,把我们丰富的文化资源变成强大的文化力量。

上饶的文物、景点、遗址、风土人情、民风民俗等富有特色,经过精心整合和展示,是进行爱国爱乡教育,提高市民精神文化素质的有效途径。其开发利用重点有:

一、在保护的基础上加以开发利用,保持其古色古香原汁和原味。

一是要利用各种平台,充分展示上饶的“国宝”。如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七处),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弋阳腔、连史(四)纸、婺源“三雕”、徽剧、歙砚、傩舞等。

二是复制再现本地建筑精品、重要文化古迹。全市范围内,凡是有代表性、典型性、独特性的文化遗产都可以集中起来,供人们品味观赏。当前,欧美国家的一些大型博物馆,既搞收藏、研究、陈列“老三条”,又搞文化教育、文化活动和文化休闲“新三条”,人气旺盛,社会经济效益很好,可以借鉴学习。

三是突出展示“梦幻上饶,文化名城”的特色,展示鱼米之乡、江南书乡、富饶之乡、山水之城、礼仪之邦、生态之都的地域形象。

四是充分展示上饶众多的名人贤士和革命志士,推介他们的贡献,以此激励后人。

二、以博物馆、文化园为重点,积极打造配合性景点,形成众星捧月般的上饶文化遗产保护利用新格局。

这里有几项工作要做:

一是精心打造城区文化特色。信江书院、杨天官第、娄谅理学旧第、东岳庙、葛公庙、五桂塔、夏言宰相府等,都是原汁原味的文物,应予以保护、开发、利用。有的景观拆迁任务重,维修经费少,搬迁居民难,整治难度大,可安排财力分期分批进行。但是,不经过一番艰苦努力,上饶的文化就凸显不出来,特色就体现不出来。同时,要恢复一批人文景观,凡有历史意义的,都应予以恢复。如辛弃疾在信州和铅山居住了二十多年,在带湖有别墅或旧居,应按原貌加以恢复,给今人一种历史的真实感。如明代宰相夏言的府第、坟墓都在上饶,都应加以保护开发。

二要打造一批纪念景观。上饶值得纪念的历史名人很多,可以建立纪念性场馆,或恢复历史上原有的故居、故园,如费宏在铅山的“甲秀园”,辛弃疾在铅山的“瓢泉”,蒋士铨在南昌的“藏园”,都可移植到上饶来。可考虑尽快在城区建朱熹纪念馆,在鄱阳建洪皓“一门四洪”纪念馆,在上饶或铅山建辛弃疾纪念馆等。

三是学校、街道、广场、码头、桥梁、大厦、商店、旅馆、餐厅的名称,都可用历史文化名人的姓名和文化古迹、风景名胜的名称命名,所有灯箱广告的一半用来宣传历史文化名人的诗词歌赋和名言警句。

四是为配合打造信江之谷城市群,应将四十公里即一小时车程内的景点予以优先开发,既补救市内景点的不足,又扩大上饶文化的影响。如上饶城区北郊的灵山、石人殿,东郊李村(叶挺被囚处)、南岩寺,西南郊鹅湖书院、河口古镇、石塘古镇、辛弃疾墓和上饶集中营等,都是文化旅游好去处。鹅湖书院不仅为旅游胜地,更可以成为开展大学生辩论赛等文化活动的场所。

五是以城区为中心,积极打造“八人游”文化旅游精品线路:游鹅湖书院和紫阳公园,聆听朱子理学;游辛弃疾公园和故居,吟唱稼轩爱国词章;游灵山国家风景名胜区,欣赏“睡美人”风姿;游上饶集中营旧址,瞻仰叶挺等革命志士;游横峰葛源和弋阳方志敏纪念馆,弘扬方志敏的“爱国、创造、清贫、奉献”精神;游杨惟义公园,传严谨治学之风;游东岳庙,朝拜东岳神人;游博山寺,拜访佛教高人。可把正在中小学全面开展的“六心”主题教育与“八人游”结合起来,把“八人游”打造成一条有上饶特色的城市文化旅游线路。

六是大力开展文艺创作,发展文化产业。上饶历史名人众多,艺术矿藏丰富,文化部门要大力组织本地作家、作者,取材于本土题材,运用本土民间艺术形式,开展文艺创作活动,出人才出精品,丰富文艺园地,发展文化产业。

我们完全有理由相信,有七百多万上饶儿女的奋发进取,上饶文化一定能够迎来发展的春天,放射出更加瑰丽的光彩,成为推动上饶崛起的强大动力。

同类推荐
  • 驯悍记

    驯悍记

    《驯悍记》是莎士比亚早期的喜剧作品,情节滑稽有趣。它讲述一个聪明的男子,运用巧妙的计策,成功改造了脾气暴躁的富家女,使之成为温柔贤惠的妻子。故事中,人物鲜明的个性和生动的对话,让人印象深刻。
  • 刘心武揭秘《红楼梦》(下卷)

    刘心武揭秘《红楼梦》(下卷)

    《刘心武揭秘〈红楼梦〉》(下卷),是作者央视红学系列讲座的纸质结集,也是作者多年研读《红楼梦》的心血结晶。在本卷中,作者对《红楼梦》的揭秘向更深层次发展,《红楼梦》中的最主要人物林黛玉、薛宝钗、史湘云身上的重重谜团被一一揭开。此外,作者还将多年研究成果“红楼心语”倾情奉献,为红迷们提供了《红楼梦》的全新解读方法。
  • 黑暗里的火光

    黑暗里的火光

    曹永,1984年出生于贵州省威宁县。已在《人民文学》《中篇小说选刊》《中篇小说月报》《山花》《江南》《长城》《作品》《滇池》《星火》《雨花》《文学界》等刊物发表小说若干,有作品被翻译到俄罗斯。贵州省作家协会理事,鲁迅文学院第十五届青年作家班学员。
  • 面具与蛇

    面具与蛇

    从二十世纪下半叶开始,海外华人文学逐渐繁荣,发展到现今已经很成气候。一些海外华人作家的作品,不仅蜚声华人文学界,就是在国外主流文学界也崭露头角。他们身处异域,思想和生活无不与传统的母语文化以外的异邦文化形成冲突并不断磨合;而在内心世界里,都有不同文化碰撞后闪现出的亮点和火花。尽管他们在国内不如一些畅销作家来得更有知名度,但在域外,他们的写作俨然是与中国文学连在一起的,与中国文化传统息息相关。华人作家的作品也成为人们了解中国文化的一个简捷途径。甚至在某种程度上,国内的读者对海外作家的作品更有兴趣。
  • 仲夏夜之梦

    仲夏夜之梦

    《仲夏夜之梦》,是英国剧作家威廉·莎士比亚青春时代最为成熟的喜剧作品,同时也是威廉·莎士比亚最著名的喜剧之一,讲述了有情人终成眷属的爱情故事。
热门推荐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
  • 争夺之战之我也被逼无奈

    争夺之战之我也被逼无奈

    我的笔名是紫俪第一次写小说可能写的不好,由于我还是学生而且我呢还是住校生所以只有在周末有时间。请大家支持我哦。么么哒~~~~@
  • 神辉夜

    神辉夜

    天上有神,分为两派,西方上帝与东方华夏。故事选择在东方华夏。而东方华夏有两个分立,一个是从古延续的玉帝天庭,一个是是新立代表的天神,故事从天神中的分系(暗天使?之国)开始。
  • 黑咒杀手

    黑咒杀手

    十位满身黑色咒文的黑咒大师在公园与光明教十个红衣大主教大战,因黑咒杀手组织收到假情报,聚集再此,遭到内部背叛,陷入红衣大主教阵法袭击。刚入门黑咒杀手组织的主角卷入了这场纷争,刀光剑影,奇妙的黑咒术法,错综复杂的势力,在都市里面演绎出神奇的成长之路...
  • 二次暗黑娇妻

    二次暗黑娇妻

    年近三十的凌大小姐还是母胎单声,面对繁忙的工作只能投入满腔的热血,作为凌氏集团内合理的继承人,把这个命悬一线公司救活,用尽凌若娇全部精力,可是尽管如此没想到小人得志,被自己亲爸爸设计害死,凌若娇满腔的不甘,幸亏之前签署了器官捐赠的协议,导致凌若娇重生到被她捐赠心脏的花季少女韩若星,重生之后的凌若娇准备着她的复仇,可是这一路似乎不是那么容易,但是遇到同样腹黑奸诈的苏哲旭,似乎这一路变得有趣了。
  • 请三思

    请三思

    要请三思吗?是或否。点击‘是’。如若请三思帮忙,需要你十年寿命作为交易的代价,确定要请三思吗?点击‘确定’。已收到你的诉求,明日凌晨两点,三思会去找你收取十年寿命,你可亲自向他诉说诉求。点击‘知道了’。系统检测到你已不足十年寿命,对不起,此情况下,三思无法回应你的诉求。……系统检测到你身边的男士可提供其余的寿命,如若这位男士可以帮忙,交易可继续进行。点击‘确定’。十年寿命非同儿戏,三思一旦接下诉求,事情将无法逆转,请三思。点击‘确定’。交易已成立。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
  • 阳光甜心向前冲

    阳光甜心向前冲

    她,是被父母以及上帝抛弃的孩子,从出生那一刻起就注定了她的世界里没有色彩,只有一望无际的黑白。他,上帝的宠儿,却是被父亲禁锢起来的天使。她被父母抛,被孤儿院收养,遇见他,就像是一束阳光直直照进了她的内心,让她欢喜。可是一场变故,她不仅失去了他,而且失去整个孤儿院。从此海角天涯,十年后,为了他,她披荆斩棘,终于用优异的成绩,来到了他所在的学校,可是他却再也不记得她是谁。
  • 狂徒大贤者

    狂徒大贤者

    在鬼灭之刃里学剑术,在数码暴龙里抓召唤兽,在复联里学玩枪,在英雄无敌里领略什么是战术。一般的贤者都是咸鱼罢了,但是咱不一样,咱是狂徒大贤者。
  • 逃出百慕大三角

    逃出百慕大三角

    满载乘客的飞机坠毁在神秘的百慕大三角,各种荒诞离奇的事接踵而来;这里怪兽横行,时空完全错乱,有人看到了另一个自己,有人死而复生,有人看到了自己的尸体;活着,成了幸存者们难以企及的奢望。到底是谁在操控着这一切?看幸存者们如何荒岛求生,如何与看不见的神秘力量斗智斗勇,如何冲破牢笼,逃出神秘而又恐怖的百慕大三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