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32878800000021

第21章

大慧普觉禅师法语

径山能仁禅院住持嗣法慧日禅师臣蕴闻 上进

示清净居士(李堤举献臣)

佛言。若有欲知佛境界。当净其意如虚空。远离妄想及诸取。令心所向皆无碍。佛境界非是外境界有相。佛乃自觉圣智之境界也。决欲知此境界。不假庄严修证而得。当净意根下无始时来客尘烦恼之染。如虚空之宽旷。远离意识中诸取。虚伪不实妄想亦如虚空。则此无功用妙心。所向自然无滞碍矣

佛又言。不应于一法一事一身一国土一众生道于如来。应遍于一切处见于如来。佛者觉义。谓于一切处。常遍觉故。所谓遍见者。见自己本源自性天真佛。无一时一处一法一事一身一国土一众生界中而不遍故也。众生迷此。而轮转三界。受种种苦。诸佛悟此。而超诸有海。受殊胜妙乐。然苦乐皆无实体。但迷悟差别。而苦乐异途耳。故枉顺云。法身流转五道。名曰众生。众生现时法身不现是也。担荷此段大事因缘。须是有决定志。若半信半疑。则没交涉矣。古德云。学道如钻火。逢烟且莫休。直待金星现。归家始到头欲知。到头处。自境界他境界一如是也

既学此道。十二时中遇物应缘处。不得令恶念相续。或照顾不着起一恶念。当急着精彩。拽转头来。若一向随他去。相续不断。非独障道。亦谓之无智慧人。昔沩山问懒安。汝十二时中。当何所务。安云牧牛。山云。汝作么生牧。安云。一回入草去。蓦鼻拽将回。山云。子真牧牛也。学道人制恶念。当如懒安之牧牛。则久久自纯熟矣

他弓莫把。他马莫骑。他人之事莫知。此虽常言。亦可为入道之资粮。但常自检察。从旦至暮。有甚利人自利之事。稍觉偏枯。当须自警。不可忽也

昔道林禅师。居秦望山长松之上。时人谓之鸟窠和尚。白居易侍郎镇钱塘。特入山谒之。乃问。禅师坐处甚危险。师曰。老僧有甚危险。侍郎险尤甚。曰弟子位镇江山。何险之有。师曰。薪火相交。识性不停。得非险乎。又问。如何是佛法大意。师曰。诸恶莫作众善奉行。曰三岁孩儿也解恁么道。师曰。三岁孩儿虽道得。八十老人行不得。白遂作礼而去。今欲省心力。莫管他三岁孩儿道得道不得。八十老人行得行不得。但诸恶莫作。便了此语。信也着。不信也着。请思之

世人现行无明。矫而为善。善虽未至。岂不胜寡廉鲜耻托善而为恶者。教中谓之因地不真果招纡曲。苟能直心直行直取无上菩提。可谓真大丈夫之所为矣。尘劫来事。只在如今。如今会得。尘劫来事即时瓦解冰销。如今不会。更经尘劫。亦只如是。如是之法。亘古恒然。未尝移易一丝毫许

此事许聪明灵利汉担荷。若使聪明灵利则无担荷分。聪明灵利者虽易入。而难保任。盖入处不甚深。而力弱故也。聪明灵利者。才闻善知识说着个中事。便眼目定动。早将心意识领解了也。似此者自作障碍。永劫无有悟时。外鬼作殃犹可治。此乃家亲作祟。不可禳祷也。永嘉云。损法财灭功德。莫不由兹心意识。此之谓也

士人博览群书。本以资益性识。而返以记持古人言语。蕴在胸中。作事业资谈柄。殊不知。圣人设教之意。所谓终日数他宝。自无半钱分。看读佛教亦然。当须见月亡指。不可依语生解。古德云。佛说一切法。为度一切心。我无一切心。何用一切法。有志之士。读书看教能如是。方体圣人之意少分也

昔李文和都尉。参石门慈照聪禅师。悟临济宗旨有一偈曰。学道须是铁汉。着手心头便判。直取无上菩提。一切是非莫管。妙哉斯言。可以为光明种子发机之助也

世间尘劳之事。如钩锁连环相续不断。得省处便省。为无始时来习得熟。若不力与之争。日久月深。不知不觉入得头深。腊月三十日。卒着手脚不办。要得临命终时不颠错。便从如今作事处。莫教颠错。如今作事处颠错。欲临命终时不颠错。无有是处

古德有言。寻牛须访迹。学道访无心。迹在牛还在。无心道易寻。所谓无心者。非如土木瓦石顽然无知。谓触境遇缘。心定不动。不取着诸法。一切处荡然无障无碍。无所染污。亦不住在无染污处。观身观心如梦如幻。亦不住在梦幻虚无之境。到得如此境界。方始谓之真无心。且非口头说底无心。若未得真无心。只据说底。与默照邪禅。何以异哉

佛是众生药。众生病除药亦无用。或病去药存。入佛境界。而不能入魔境界。其病与众生未除之病等。病瘥药除。佛魔俱扫。始于此段大事因缘。有少分相应耳

归宗斩蛇。南泉斩猫儿。学语之流。多谓之当机妙用。亦谓之大用现前不存轨则。殊不知。总不是这般道理。具超方眼。举起便知落处。若大法不明。打瓦钻龟何时是了

欲空万法。先净自心。自心清净。诸缘息矣。诸缘既息。体用皆如。体即自心。清净之本源。用即自心。变化之妙用。入净入秽。无所染着。若大海之无风。如太虚之云散。得到如是田地。方可谓之学佛人。未得如是。请快着精彩

近日丛林。以古人奇言妙语问答。为差别因缘狐媚学者。殊不本其实。诸佛说法。唯恐人不会。纵有隐覆之说。则旁引譬喻。令众生悟入而已。如僧问马祖。如何是佛。祖云。即心是佛。于此悟入。又有何差别。于此不悟。即此即心是佛。便是差别因缘

凡看经教及古德入道因缘。心未明了。觉得迷闷没滋昧。如咬铁橛相似。时正好着力。第一不得放舍。乃是意识不行。思想不到。绝分别灭理路处。寻常可以说得道理。分别得行处。尽是情识边事。往往多认贼为子。不可不知也

有一种人。早晨看经念佛忏悔。晚间纵口业骂詈人。次日依前礼佛忏悔。卒岁穷年。以为日课。此乃愚之甚也。殊不知。梵语忏摩。此云悔过。谓之断相续心。一断永不复续。一忏永不复造。此吾佛忏悔之意。学道之士。不可不知也

学道人。十二时中心意识常要寂静。无事亦须静坐。令心不放逸。身不动摇。久久习熟。自然身心宁怗。于道有趣向分。寂静波罗蜜。定众生散乱妄觉耳。若执寂静处便为究竟。则被默照邪禅之所摄持矣

赵州和尚云。老僧十二时中。除二时粥饭是杂用心。余无杂用心处。此是这老和尚真实行履处。不用作佛法禅道会

善恶皆从自心起。且道。离却举足动步思量分别外。唤甚么作自心。自心却从甚么处起。若识得自心起处。无边业障一时清净。种种殊胜不求而自至矣

生从何处来。死向何处去。知得来去处。方名学佛人。知生死底是阿谁。受生死底复是阿谁。不知来去处底又是阿谁。忽然知得来去处底。又是阿谁。看此话眼眨眨地理会不得。肚里七上八下。方寸中如顿却一团火相似底。又是阿谁。若要识。但向理会不得处识取。若便识得。方知生死决定不相干涉

学道人。逐日但将检点他人底工夫。常自检点。道业无有不办。或喜或怒。或静或闹。皆是检点时节

赵州狗子无佛性话。喜怒静闹处。亦须提撕。第一不得用意等悟。若用意等悟。则自谓我即今迷。执迷待悟。纵经尘劫。亦不能得悟。但举话头时。略抖擞精神看。是个甚么道理

赵州云。佛之一字。吾不喜闻。佛字尚不喜闻。想无闲工夫管闲事。逐日波波地。检点他人也

古人提持此事。或就理或就事。或据时节。或向上提持。俱无定准。教中所谓。佛以一音演说法。众生随类各得解。是也献臣道友。在富贵中。不为富贵所迷。知有此一段大事因缘。决定透脱生死。予得谴来衡阳。与之相聚。首尾四年。只同一日。守官政事不苟简。凡百从宽。廉谨重厚。未尝谈人过恶。此真佛菩萨所行之行也。因以此轴求指示。故书此二十六段似之。亦以其纯诚向道甚力故。欲赞成之。庶几依此做工夫。将来发明大事。如杨大年张无尽诸大老。作吾家内外护菩萨。则予之言不虚发耳

示东峰居士(陈通判次仲)

欲学此道。当于自己脚跟下理会。才涉秋毫知见。即蹉过脚跟下消息。脚跟下消息通了。种种知见无非尽是脚跟下事。故祖师云。正说知见时。知见即是心。当心即知见。知见即如今。若如今不越一念。向脚跟下。顿亡知见。便与祖师把手共行。未能如是。切忌向知见上着到。士大夫学道。利根者蹉过。钝根者难入。难入则自生退屈。蹉过则起谤无疑。若要着中。但将蹉过底。移在难入处。却将难入底。移在蹉过处。自然怗怗地。不作难入蹉过之解矣。得如此了。却好向遮里全身放下。放下时亦不得作放下道理。古德所谓放荡长如痴兀人。他家自有通人爱。又清凉云。放旷任其去住。静鉴觉其源流。语证则不可示人。说理则非证不了。而今人才闻恁么说话。将为实有恁么事。便道我证我悟。将出呈似人不得。一向说高禅。七纵八横。胡说乱道。谩神諕鬼。将谓祖师门下事只如此。殊不知。亲证亲悟底。唯亲证亲悟底人。不假言词。自然与之默默相契矣。相契处亦不著作意和会。如水入水。似金博金。举一明三。目机铢两。到这个田地。方可说离言说相。离文字相。离心缘相。不是强为。法如是故。近世丛林。邪法横生。瞎众生眼者。不可胜数。若不以古人公案举觉提撕。便如盲人放却手中杖子。一步也行不得。将古德入道因缘。各分门类云。这几则是道眼因缘。这几则是透声色因缘。这几则是亡情因缘。从头依次第逐。则搏量卜度。下语商量。纵有识得此病者。将谓佛法禅道。不在文字语言上。即一切拨置噇却现成。粥饭了堆堆地。坐在黑山下鬼窟里。唤作默而常照。又唤作如大死底人。又唤作父母未生时事。又唤作空劫已前事。又唤作威音那畔消息。坐来坐去。坐得骨臀生胝。都不敢转动。唤作工夫相次纯熟。却将许多闲言长语。从头作道理商量。传授一遍。谓之宗旨。方寸中依旧黑漫漫地。本要除人我。人我愈高。本要灭无明。无明愈大。殊不知。此事唯亲证亲悟。始是究竟。才有一言半句作奇特解玄妙解秘密解可传可授。便不是正法。正法无传无授。唯我证尔证。眼眼相对。以心传心。令佛祖慧命相续不断。然后推己之余。为物作则。故达磨云。吾本来兹土。传法救迷情。一华开五叶。结果自然成是也。所谓传法者。乃心法也。心法无形段。所传者前所云我证尔证底是也。若彼此不证。向心外取证则有宗旨玄妙奇特可传可授。便有我会尔不会。生轻薄想。增长我见。如来说为可怜愍者。妙喜禅无难参易参之异。只要参禅人向未痾已前坐断生死路头。直下不疑佛不疑祖不疑生不疑死。难参易参。差别在人。不干禅事。往往聪明灵利汉。多是求速效要。口里有可得说。面前有可得凭仗。殊不知。此事得者。如生师子返掷。在当人日用二六时中。如水银落地。大底大圆。小底小圆。不用安排。不假造作。自然活鱍鱍地。常露现前。正当恁么时。方始契得一宿觉所谓不见一法即如来方得名为观自在。苟未能如是。且暂将这作聪明说道理底。置在一边。却向没捞摸处。没滋味处。试捞摸咬嚼看。捞摸来捞摸去。咬嚼来咬嚼去。忽然向没滋味处咬着舌头。没捞摸处打失鼻孔。方知赵州老人道。未出家时被菩提使。出家后使得菩提。有时拈一茎草作丈六金身。有时将丈六金身却作一茎草。用建立亦在我。扫荡亦在我。说道理亦在我。不说道理亦在我。我为法王。于法自在。说即有若干。不说即无若干。得如是自在了。何适而不自得。梵语般若。此云智慧。未有明般若。而有贪欲嗔恚痴者。未有明般若。而毒害众生者。作如此等事底。与般若背驰。焉得谓之有智慧。妙喜寻常为个中人说。才觉日用应缘处。省力时便是当人得力处。得力处省无限力。省力处得无限力。往往见说得多了。却似泗州人见大圣。殊不知。妙喜恁么说。正是平昔行履处。恐有信不及者。不免再四提撕举觉拖泥带水。盖曾为浪子偏怜客尔

示智通居士(黄提宫伯成)

从上诸圣。无言语传授。只说以心传心而已。今时多是师承学解。背却此心。以语言传授。谓之宗旨。为人师者。眼既不正。而学者又无决定志。急欲会禅。图口不空。有可说耳。欲得心地开通。到究竟安乐之处。不亦难乎

古德云。句能刬意。意能刬句。意句交驰。是为可畏。又云。意中不停句。句中不停意。如招庆问罗山云。岩头和尚道。恁么恁么。不恁么不恁么。意旨如何。罗山遂唤大师。招庆应诺。山云。双明亦双暗。庆便作礼而去。三日后复来问。前日和尚意旨如何。山云。我尽情向汝道了也。庆云。大师是把火行。山云。若如是。据尔疑处问将来。庆云。如何是双明亦双暗。山云。同生亦同死。庆又礼谢而去。后又僧问罗山。同生不同死时如何。山云。如牛无角。又问。同生亦同死时如何。山云。如虎戴角。欲了从上来事。当以此段因缘时时在念。然不得着意穿凿。穿凿即错

莫爱诸方奇言妙句。宗师各自主张。密室传授底。古人公案之类。此等杂毒。收拾在藏识中。劫劫生生取不出生死岸头。非独不得力。日用亦被此障碍。道眼不得明彻。古人不得已。见汝学者差别知解多而背道泥语言。故以差别之药。治汝差别之病。令汝心地安乐到无差别境界。今返以差别语言为奇特。执药为病。可不悲夫

古德云。佛是众生药。有众生病。即用无众生病用药。即药返为病。甚于有病者。前所云。杂毒不可收拾在藏识中。亦此之谓也

日用尘劳中。种种不如意事。是众生病。一念回光返照。是佛药。苟能于佛于众生。直下不生分别。则病瘥药除。始契得。庞公所谓。日用事无别。唯吾自偶谐。头头非取舍。处处勿张乖之语矣

学此道。未得个入头处时。觉得千难万难。闻宗师举觉愈觉难会。盖以取证求歇底心不除。返被此作障碍。此心才歇。方知非难非易。亦非师家可以传授

知迷不悟。是大错。执迷待悟。其错益大。何以故。为不觉故迷。执迷待悟。乃不觉中又不觉。迷中又迷。决欲破此两重关。请一时放下着。若放不下。迷迷悟悟。尽未来际何时休歇

学道人。日用空境易而空心难。境空而心不空。心为境所胜。但空心而境自空矣。若心已空。而更起第二念。欲空其境。则是此心未得空。复为境所夺。此病不除。生死无由出离。不见庞公呈马祖偈云。十方同聚会。个个学无为。此是选佛场。心空及第归。此心既空矣。心外复有何物而可空耶。思之

但得本莫愁末。空却此心是本。既得本则种种语言种种智慧。日用应物随缘。七颠八倒。或喜或怒。或好或恶。或顺或逆。皆末也。于随缘处能自觉知。则无少无剩

古人入门便棒便喝。唯恐学者承当不性燥。况忉忉怛怛。说事说理。说玄说妙。草里辊耶。近年已来。此道衰微。据高座为人师者。只以古人公案。或褒或贬。或密室传授。为禅道者。或以默然无言。为威音那畔空劫已前事。为禅道者。或以眼见耳闻举觉提撕。为禅道者。或以猖狂妄行击石火闪电光。举了便会了。一切拨无。为禅道者。如此等既非。却那个是着实处。若有着实处。则与此等何异。具眼者举起便知

此道无限剂。世间尘劳亦无限剂。但看当人日用所向如何尔。故华严经云于诸世间。心如虚空无所染着。普观诸法真实之相。发大誓愿灭众生苦。永不厌舍大乘志愿。灭一切见。修诸菩萨平等行愿。所谓平等行愿。乃亦无限剂心。所向处无障无碍是也

学世间事。用心不到。则学不成。学出世间法。无尔用心处。才拟用心推求。则千里万里没交涉矣。虽然如是。无用心处。无摸[打-丁+索]处。无著力处。正好着力。莫见恁么道。又节外生枝。云既无用心无摸[打-丁+索]无著力。却如何趣向。若作此见。转没交涉矣

示妙证居士(聂寺丞)

无常迅速。生死事大。众生界中顺生死底事。如麻似粟。拨整了一番。又一番到来。若不把生死两字贴在鼻尖儿上作对治。则直待腊月三十日。手忙脚乱。如落汤螃蟹时。方始知悔则迟也。若要直截。请从而今便截断

学世间法。须要理会得分晓。学出世间法。却全要理会不得。方有趣向分。既理会不得。却如何趣向。但恁么究取

佛是众生界中了事汉。众生是佛界中不了事汉。欲得一如。但佛与众生。一时放下。则无了无不了。故古德云。但于事上通无事。见色闻声不用聋

僧问赵州。柏树子还有佛性也无。州云有。僧云。几时成佛。州云。待虚空落地。僧云。虚空几时落地。州云。待柏树子成佛。看此话。不得作柏树子不成佛想。虚空不落地想。毕竟如何。虚空落地时。柏树子成佛。柏树子成佛时。虚空落地。定也思之

佛是无事底人。住世四十九年。随众生根性。应病与药。权实顿渐。半满偏圆。说一大藏教。皆无事法也。众生无始时来。为心意识之所流转。流转时浑不觉知。故佛在般若会上。说诸法空相。谓眼耳鼻舌身意。色声香味触法。皆空徒有名字而已。到究竟处。名字亦空。空亦不可得。若人夙有善根种性。只向不可得处。死却心意识。方知释迦老子道。始从鹿野苑。终至跋提河。于是二中间。未尝说一字。是真实语

禅不在静处。不在闹处。不在思量分别处。不在日用应缘处。然虽如是。第一不得舍却静处闹处日用应缘处思量分别处参忽然眼开。都是自家屋里事

今时士大夫学道。多是半进半退。于世事上不如意。则火急要参禅。忽然世事遂意。则便罢参。为无决定信故也。禅乃般若之异名。梵语般若。此云智慧。当人若无决定信。又无智慧。欲出生死。无有是处

同类推荐
  • 送客东归

    送客东归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耳書

    耳書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The Real Thing

    The Real Thing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闻蝉寄贾岛

    闻蝉寄贾岛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大易象数钩深图

    大易象数钩深图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热门推荐
  • 王道巅峰

    王道巅峰

    李天宇出生身世显赫,可惜一场狸猫换太子改变命运!魔鬼监狱内,拜师学艺,出狱后带领小弟们征战四方!飞扬跋扈是我的专长,惹我女人,身后有我,谢文东,我老丈人!三年的隐世学习,造就了太子之名,杀神之称号!三年后的回归,带领以前的兄弟,再次征战全世界黑道!这是一部太子党系列的书籍,希望大家喜欢,2010年居家旅行,消遣时间的必备良药!
  • 降维纪元

    降维纪元

    我叫潭江峰,是一个太阳系的土著。我遇到了降维者。我很讨厌他们。……听说……数学规则才是宇宙最根本的规则。如果我能改变数学那我……能不能改变这个世界?
  • 权相

    权相

    大将军功高盖主惨遭灭门,受尽欺凌的私生子侥幸生还,闯荡江湖、战场厮杀、朝中的明枪暗箭,看一个少年一点一点变得心狠手辣、无所不用其极,一步一步走上权力的巅峰。我要这天下因我一言而变色,我要这江山因我一语而颤摇!
  • 鬼行夜

    鬼行夜

    在捉鬼天师这一行中,将每个月的农历十五的夜晚都称之为冥夜,于是就流传下来这么一句话。冥夜鬼行,必有亡魂!
  • 龙之王冠

    龙之王冠

    3010年,世界战争爆发。在经历了长达10年的屠杀战争之后,世界分成了2个大陆,其中的帝星大陆分成了4个国度,分别是黄昏之国——柯黎兰卡,新月之国——艾斯黛儿,破晓之国——蓬莱,寒星之国——海莉贝拉。然而战争未曾结束,每个国家的掌权者都在等待着再次开战,扩大自己的领土。就在这时,名为“超能体”的新人类出现了,而能力最强的4人被称为“魔女”守护着自己的国家。这次讲述的就是“魔女”之一的【战争魔女——【I天灾】龙之奥希莉娅】这绚烂疯狂而充满危险的人生。
  • exo之沐歌潇潇

    exo之沐歌潇潇

    沐晨夕,这个亦是恶魔,亦是天使的女人。就算是下地狱,我也会拉着你们一起。——沐晨夕小夕,我们从没想过要害你。——exo
  • 凤君小仙:花花娘子

    凤君小仙:花花娘子

    顺着血迹孟瑶来到一个坑前。里面居然躺着一个人,不对是躺着一只鸟,也不对应该是鸟人。喂,喂,你死了吗?”等了半天没人应。孟瑶突然拍了拍自己的脑袋,傻呀,他要是死了怎么回答自己呀,再说了要是伤太重晕过去了怎么回答我呀,看来是饿傻了。梦瑶下到坑里去,她把他的脸转过来,梦瑶惊住了,世上竟有如此美男子。。。。。。
  • 心很满

    心很满

    她们无处不在,她们不生不死。姐姐沉稳阴郁,生人勿近;妹妹活泼开朗,热爱生活。经历百年看尽世间繁华,爱过,恨过,磨光了所有对生的激情。无欲无求的她遇到了他,会擦出怎样的火花呢?
  • 问世天行

    问世天行

    笑待天下群雄变,一朝挥剑为红颜!仗剑修行狂傲路,只拜苍天叩父母!天路虽险义当先,潇洒行走尘世间!天地我逍遥,宇内我为傲,辉煌一丹定,生死一针吟!苍穹一剑啸,乾坤问天行!
  • 狐妖我的爱

    狐妖我的爱

    一场意外的相识,竟成了一生的困惑,他是捉妖师,她是狐妖,注定不能在一起,而他们却改变了命运的安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