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32897000000009

第9章 俞敏洪创业18招

1.异想天开:找准创业机会

事实上,商场如战场,只要看到机会,就马上出击,只有这样,才能够游刃有余,事业有成。对此,俞敏洪在中央电视台《赢在中国》栏目点评时强调:做生意不能太稳重,看到一个机会进去了就要抓住。对此,俞敏洪同样认为,梦想需要行动,商机也是如此。下面是俞敏洪的一篇博文,我们来看看俞敏洪是如何来剖析转瞬即逝的商机的。

我们常常听到人们各种各样的梦想,每一个梦想听起来都很美好,但在现实中,我们却很少见到真正坚韧不拔、全力以赴去实现梦想的人。人们热衷于谈论梦想,把它当作一句口头禅,一种对日复一日、枯燥贫乏生活的安慰。很多人带着梦想活了一辈子,却从来没有认真地去尝试实现梦想。

只有人类能够去梦想,并把梦想变成现实。没有梦想就没有精彩的生活,梦想是人们对未来的向往。它意味着还没有体会过的生活,意味着无穷的可能性,意味着意想不到的惊喜,意味着对自己的信心。

可是什么会阻止人们去实现自己的梦想呢?我们听到的理由多如牛毛。比如说想去某地旅游,但没有足够的钱;想学习英语,但没有足够的时间;想要追求某人,但觉得条件还不够成熟等。人们对于做不成的,或者还没有做的事情,很少把原因归结到自己身上,往往都是习惯性地寻找某个外在的理由,为自己开脱一下,舒口气,然后继续过自己平庸的日子,让梦想躺在身体里的某个角落呼呼大睡。

其实,能否实现自己的梦想,外在因素只占小部分原因,主观因素才是能否实现自己梦想的主要原因。一个人要实现自己的梦想,最重要的是要具备以下两个条件:勇气和行动。勇气,是指放弃和投入的勇气。一个人要为某个梦想而奋斗,就一定要放弃目前自己坚守的某些东西。既想经历大海的风浪,又想保持小河的平静;既想攀登无限风光的险峰,又想散步平坦舒适的平原,是不太可能的事情。投入,是指一旦确定了值得自己去追求的梦想,就一定要全身心投入。心想不一定事成。事成的前提是全力以赴去做,比如一个人想学游泳,唯一的办法就是一头扎到游泳池里去,也许开始会呛几口水,但最后一定能够学会游泳。

“因此,实现梦想的关键是能否果断地采取行动。行动才是最强大的力量。有一个学生曾经说,他以后想要走遍全世界,变成像徐霞客、马可·波罗那样的旅行家和冒险家,去感受大海一望无际的壮阔,体会沙漠高低起伏的雄浑,探索落日下尼罗河畔金字塔的奥秘,追寻云雾中喜马拉雅之巅的神圣。但是他说现在还没有钱,要等到成了百万富翁以后再去做这些事情。我问了他两个问题,一是如果这辈子没有成为百万富翁还去不去旅行?二是如果成为百万富翁的时候已经老得走不动路了还去不去旅行?我告诉他,最好的办法是现在就上路,拿根棍子拿只碗,一路要饭也能实现自己的梦想。梦想是不能等待的,尤其不能以实现另外一个条件为前提。很多人正是因为陷入了要做这个就必须先做那个的定式思维,最后一辈子在原地转圈,生活再也没有走出过精彩来。所以,当我们拥有梦想的时候,就要拿出勇气和行动来,穿过岁月的迷雾,让生命展现别样的色彩。”

确实,俞敏洪谈个人如何实现梦想就跟创业者抓住机遇一样,在追求成功的道路上,第一个要素就是敢想敢干,因为整天地胡思乱想是不可能完成自己的梦想的。确实,成功需要敢想敢干,要有突破现状的勇气。任何组织和个人发展都常出现一个规律:在初期往往有较强的学习能力和改造能力,但是当工作一旦上手了,并且积累了一定工作经验时,就很容易有抗拒心理,反对任何改变,即使自己也有试图改革与创新的想法,但怕麻烦,怕失去原有优势而不想改变。

梦想、思考、计划固然重要,如果只停留在此处,不付诸行动,那就变成空想、妄想、狂想,白日做梦。因此,必须立即行动,才能梦想成真。机不可失,时不再来。一个人站不高就看不远。如果没有远大的理想,一个人的一生是很难成就大事的。敢做,就是要把自己的想法付诸实施,边实施边提高和改进。坚持,就是做任何事情都不可能一帆风顺,碰到逆境时要坚持不懈,才能发现机会、抓住机会。机会总是垂青于有准备的人。

实际情况是,在刚开始表现优秀并不证明你可以永远优秀,因此建立自我挑战的习惯、形成敢想敢干的勇气就变得非常重要。

虽然“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但计划中把困难想象得太多,把问题想象得太复杂,便会失之于瞻前顾后,无形中捆住了自己的手脚,结果仗还未打,就先鸣金收兵了。这样的创业者,多半书生意气十足,敏于言而讷于行。

要想成为一个时代的成功创业者,敢想敢干,一个行动比一万个口号重要得多,这对创业者来说就是金玉良言。因此,俞敏洪坦言,要想创业成功,少谈点空想,多做点有用的事情。

创业是发现市场需求,寻找市场机会,通过投资经营企业满足这种需求的活动。创业需要机会,机会要靠发现,在茫茫的市场经济大潮中要想寻找到合适的创业机会,需要创业者具备一定的素质。大家可能经常听到一些想创业的朋友这样抱怨:别人机遇好,我运气不好,没有机遇;我要是早几年做就好了,现在做什么都难了,这都是误解。因为机遇无处不在,就看你能不能识别它。

如果想创业,你暂时还没发现机会或抓住机会,你不要怨天怨地怨别人,先想一想自己的态度是否积极?思想观念、思维方式是否正确?因此,俞敏洪谈到新东方为什么能成功时,说:“发现创业机会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但也不是高不可攀的。创业者可以在日常生活中有意识地加强实践,培养和提高这种能力:要有良好的市场调研习惯,发现创业机会的最根本一点是深入市场进行调研;要了解市场供求状况、变化的趋势,顾客的需求是否得到了满足,竞争对手的长处与不足。要多看、多听、多想,我们每个人的知识、经验、思维以及对市场的了解不可能做到面面俱到,多看、多听、多想能使我们广泛获取信息,及时从别人的知识、经验、想法中汲取有益的东西,从而增强发现机会的可能性和概率。要有独特的思维,机会往往是被少数人抓住的。我们要克服从众心理和传统的习惯思维的束缚,敢于相信自己,有独立见解,不人云亦云,不为别人的评头论足、闲言碎语所左右,才能发现和抓住被别人忽视或遗忘的机会。”因此,对于创业者来说,机会到处都是,只是看能不能抓住创业的机会。

那些正要创业,或者正在创业的人,在寻找创业机会时很迷茫,基本上不知道从什么地方下手,因为他们只是局限于自己的技能或是自己对生活的不变的感觉,这样寻找创业切入点的方法未免太狭隘!寻求创业机会是要和市场挂钩的,因为你提供的商品或是服务只有拿在市场上交换才能赚钱,前提是你生产的商品或是服务是有市场的,能给消费者带来效用的东西。

对于每一个创业者来说,到处都是机会,就看创业者能否抓住机会。俞敏洪坦言,在每一个创业行动中,时机的把握甚至完全可以决定创业者是否有所成就,抓住每一个致富的机会,哪怕这种机会只有万分之一。

2.心动,更要行动

在创业路上,要想自己不留什么遗憾,就必须抓紧时间行动,让自己的想法和创意转化为商业价值,否则,一切皆是空想。对此,杰克·韦尔奇说过:如果你有一个梦想,或者决定做一件事,那么,就立刻行动起来。如果你只想不做,是不会有所收获的。要知道,一万次心动不如一次行动。美国著名成功学大师马克·杰弗逊说:一次行动足以显示一个人的弱点和优点是什么,能够及时提醒此人找到人生的突破口。俞敏洪也有同样的看法,强调:为了不让生活留下遗憾和后悔,我们应该尽可能抓住一切改变生活的机会。

新东方在美国上市,造就了俞敏洪这个新的亿万富翁。有人说他是中国最成功的老师,有人说他是一个纯粹的商人,把这两个角色结合在一起,俞敏洪这条路走得并不轻松。

作为国内最大的英语培训机构,新东方声名赫赫。十几年来,它帮助数以万计的年轻人实现了出国梦,众多莘莘学子借此改变了自己的命运。在中国,任何一个企业都不可能像新东方这样,站在几十万青年命运的转折点上,站在东西方交流的转折点上,对中国社会进步发挥如此直接而重大的作用。

这样的赞誉现在看来也许并不为过,但对于创办新东方的俞敏洪来说,当初却根本没有这样的“雄才大略”。

俞敏洪的授课风格被学生们总结为“激励型”,他常常用到的一个例子就是自己的经历。1978年,俞敏洪高考失利后回到家里喂猪种地。由于知识基础薄弱等原因,俞敏洪第一次高考败得很惨,英语才得了33分;第二年又考了一次,英语得了55分,依然是名落孙山。那时俞敏洪并没有远大的志向,作为一个农民的孩子,离开农村到城市生活就是他的梦想,而高考在当时是离开农村的唯一出路。尽管生活条件比较艰苦,俞敏洪仍在微弱的煤油灯下坚持学习。

1979年,县里办了一个外语补习班,俞敏洪挤了进去,这是他第一次学习外语。住在30人一间的大房子里,俞敏洪的感觉就是进了天堂:可以一整天都用来学习了,可以在电灯下读书了。到了第二年春节,俞敏洪在班里的成绩已经进入前几名。

俞敏洪能取得今天的惊人业绩,离不开尽可能抓住一切改变生活的机会的做法,如果俞敏洪破罐子破摔,那么很有可能他还在老家闲逛。确实,在创业的道路上,第一个要素就是说干就干,绝不拖拖拉拉。大多数创业者都拥有健康的身体、不错的商业计划书、具有前瞻性的商业技术,但是他们都没有能够成功,究其原因就是他们缺乏敢想敢做的行动力。行动产生结果,要有更好的结果我们需要有更好的行动,事实上,创业者行动了,或许没有成功,如果不行动,那么根本就不可能成功。真正有理想的创业者,他们总是不喜欢谈什么理想,他们的理念总是这样的:行动,行动,再行动。

想创业的人至少有两种类型:一是天天沉浸于幻想中,看不到一点行动的痕迹;二是善于把想法落实到行动中,成为一个敢于行动的创业者。这个看似人人皆知的问题,在许多创业者身上并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因为他们常常把失败的原因归罪于外部因素,而不是从自身找到失败的病根子。其中很重要的一条是:这些创业者常常是一名幻想大师,面对那些看不见、摸不着的东西时心动不已,总以为光凭自己的意愿就能实现人生理想,就能过自己想过的日子,就能成为一个被人羡慕的人。抛开这些特定的人不讲,实际上在我们身边,那些天天抱头空想自己未来的人,之所以没有人生的进展,就在于他们都是只说不做的空想大师。有人说,心想事成。这句话本身没有错,但是很多创业者只把想法停留在空想的世界中,而不落实到具体的行动中,因此常常是竹篮打水一场空。当然,也有一些创业者是想得多干得少,这种创业者只比那些纯粹的“空想大师”要强一些,要好一些。因为行动是一个敢于改变自我、拯救自我的标志,是一个创业者能力有多大的证明。

对于创业者来说,说空话只能导致一事无成,要养成行动重于言论的习惯,那么即使是很艰难、很巨大的目标也能够实现。毫无疑问,那些成功的创业者都是勤于行动和巧妙行动的倡导者。俞敏洪谈到自己的创业经验时说,在创业的道路上,每一个创业者需要的是:用行动来证明和兑现曾经心动过的金点子!立刻行动起来,不要有任何的耽搁。要知道世界上所有的计划都不能帮助你成功,要想实现理想,就得赶快行动起来。成功者的路有千条万条,但是行动却是每一个成功者的必经之路,没有什么捷径。

创业者要想获得成功,必须立刻开始行动。任何一个伟大的计划,如果不去行动,就像只有设计图纸而没有盖起来的房子一样,只能是一个空中楼阁。也许你早已为自己的未来勾画了一个美好的蓝图,但是它同时也给你带来烦恼,你感到自己迟迟不能将计划付诸实施,你总是在寻找更好的机会,或者常常对自己说:留着明天再做。这些做法将极大地影响你的做事效率。爱迪生说过:天才是百分之九十九的汗水加百分之一的灵感。美国著名作家哈里说:取得成功的唯一途径就是立刻行动,努力工作,并且对自己的目标深信不疑。世上并没有什么神奇的魔法可以将你一举推上成功之巅,你必须有理想和信心付诸行动,遇到艰难险阻必须设法克服它。一分耕耘,定会有一分收获,优秀成绩需要脚踏实地的行动。一旦你坚定了信念,就要在接下来的24小时里赶紧行动起来。这会使你前行的车轮运转起来,并创造你所需要的必要动力。

3.逆风飞扬,艰苦奋斗

创业是个艰难的路程,在没有天时、地利的情况下,创业靠的就只有创业者个人的努力与奋斗。事实上,特别是对那些即将创业,或者正在创业的人来说,立志搞一番事业,并信心百倍地为之奋斗,才是创业成功的保证。

当草根成为“贵族”,新东方在纽约画出了一条让国人叹为观止的资本弧线。同时,人们依稀可见资本光环背后的沉重惊叹。

在新东方,公司政治是个高度敏感的词汇,避之唯恐不及。而事实上,若隐若现,新东方内部一直存在着一个公司政治生态链,震荡、出局、稳定,再震荡、再出局、再稳定,生态链靠着这样的方式进行着自我更新与自我维护。俞敏洪的“资本重构”能否破解新东方的一应难题?

所谓的内斗是新东方转型的迷茫和痛苦,“资本化”之后新东方似乎正逐渐告别“否定之否定的螺旋式徘徊”。新东方相信,个人奋斗制胜、攫取成功的精神财产将永远贫富不均。表面上看,新东方固化了游戏规则,即股份制,股东利益最大化,但是,新东方的游戏规则还是存在某种不确定性,由此,新东方员工总会生发出莫名的不安全感。美优化管理,任何一家人力资本密集型企业都无法回避,“草莽”出身的新东方亟待“制度化生存”。此前数年,俞敏洪一直心怀懦弱的善良取悦各方,平衡时局。

很多时候,错误不是你犯的,但你要埋单。俞敏洪不是为哥们儿情谊埋单,而是为新东方缺失的管理基因埋单。管好人理好事,就是最精彩的“中国式管理”。俞敏洪要努力的,是把资本力转化为内控力。内控,最终要靠坚硬而刚性的机制。

因此,要想创业成功,就必须艰苦奋斗。鲁迅曾说过:空谈之类,是谈不久,也谈不出什么来的,它终被事实的镜子照出原形,拖着尾巴而去。所以,俞敏洪强调,要想有收获,创业者就必然有付出,这样才能成功,因为有成功,就必须要付出代价。研究发现,创业成功,是创业者及其团队奋斗的结果。

毋庸置疑,不管创业者从事什么样的项目,都要记住,无论创业者做什么事,其实都是在为自己奋斗,只有付出才会有所收获,才能让自己真正看到未来的路,才会给自己创造更多的利润。同时创业者只有把手中的事情做好,才能赢得社会的尊重,实现自身的价值。所以,奋斗虽然艰苦,但它的果实香甜。创业道路上,困难多于顺畅。在经营实践中,逆境多于顺境。然而,逆境和困难,亦起到一种负强化作用,催生发奋进取的意志。同理,逆境与成功看似一对矛盾,其实,逆境中隐含着动力,困境催人上进,为摆脱困境会努力工作。不怕吃苦,努力奋斗,只有在身处逆境的情况下,因为生存需要,才有勇气作为。就像处在黑夜的人向往白昼,过冬的人向往夏天是一个道理。

4.忍受孤独、失败与屈辱

在创业的过程中,创业者都渴望获得成功。然而,并不是每个创业者都能到达他们理想中“成功”的彼岸,因为不同的创业者,对于“成功”的定义也各不相同。有的创业者认为,成功是在某项事业上的努力能够得到大多数人的认可。而在俞敏洪看来,所谓成功者,概括起来,就是能够挺立在孤独、失败与屈辱的废墟上仍然不倒的人。

忍受孤独是成功者的必经之路;忍受失败是重新振作的力量源泉;忍受屈辱是成就大业的必然前提。忍受能力,在某种意义上构成了你背后的巨大动力,也是你成功的必然要素。

这其实也是新东方精神最重要的一个观点,是新东方从无到有、从小到大的发展动力。新东方发展历程中的几个非常重要的关口,就是凭借着“挺立在孤独、失败与屈辱的废墟上”的坚韧、顽强,迸发出令人惊讶的力量,完成了新东方一次又一次的转型。而当新东方以它的成功证明了这一观点的正确性时,自然而然地,它也就被提升到了新东方精神的高度上。

在创办新东方之前的10年,俞敏洪一直处在无足轻重的“边缘”地带。在多数人眼里,他属于沉默寡言、被别人冷落的后进生,别人津津乐道的爱情对他来说是一种奢求。他说:“大学5年,没有一个女孩子爱我。”大学三年级他患上了肺结核,不得不休学一年,其间极少有人来看望他。也就是在住院的半年时间里,他阅读了几百本中外名著,从书本中汲取了无穷的力量。在出院回家休学的半年里,俞敏洪四处游历,一边帮人种地、擦船板,一边登山览胜。因此,孤独、忍耐、坚韧……成就一番事业所需的品性他都一一具备了。

新东方创办时,第一阶段是个体奋斗阶段。俞敏洪一个人干所有的事情,包括手提糨糊桶满大街刷招生广告。数九寒冬,俞敏洪手中的糨糊刷都冻成了冰。有时他实在冷得受不了了,就掏出揣在怀里的二锅头抿上一口,然后继续把广告贴下去。至今新东方学校里还流传着“俞校长最喜欢电线杆”的笑话:有一次市政建设,有人要把新东方外面的两根电线杆拆了,老俞一看急了,死皮赖脸地不让人家拆。笑话归笑话,但是这种对电线杆的情结,也许,也只有俞敏洪自己才能够体会个中的孤独滋味。

2000年,由于新业务的开拓以及竞争形势的紧迫性,新东方面临着一个结构改造的抉择,这也意味着新东方必须打破原来的合伙格局,整合为一个比各自为政更为强大的集团,统一管辖各个领域的产业。2000年,成立了“东方人教育科技发展有限公司”,2003年升级为“新东方教育科技集团”。然而,从2000年到2004年这个新东方发展历史上非常重要的二次创业阶段,也是俞敏洪最为痛苦的时期。

新公司组建了董事会,俞敏洪身兼董事长和总裁职务,这一举动却招来王强和徐小平等人的强烈不满。小股东们为了防止俞敏洪的权力过大,推选了语言天才加“书痴”、读不懂财务报表的王强担任新东方CEO;以王强为首的董事会成员组成“CEO联席会议”,将俞敏洪排除在会议之外;亦师亦友的徐小平三个月没有和俞敏洪面谈过一次话,也没有打过一个电话……

俞敏洪承受着极大的压力,如果这一次矛盾冲突处理得好,新东方也许能获得一种更清晰更有力的发展模式,开辟出新东方事业的一个新篇章;否则,将可能是盛极而衰、瞬间就分崩离析的一个谁也不愿意看到的结局。

祸不单行的是,新东方之前与美国ETS的矛盾也在多次往来无果后,终于爆发正面交火的危机。很快,ETS采取法律措施,甚至不惜通过外交手段,迫使北京税务局到新东方查账,北京法院收缴新东方的财务账,新东方遭遇了创立以来最强大的一个对手。无论新东方以多么谦卑的态度承认错误,表示合作的良好愿望,ETS一概不予回应。ETS从一开始就不将新东方放在眼里,到后来的要置其于死地而后快,可见新东方的发展和ETS的利益冲突有多么严重。

内外两股压力的共同作用,将俞敏洪推至一个先后都是悬崖的绝境,后来俞敏洪回忆起这段经历时,用了“很多次都差一点崩溃”来形容当时他复杂而痛苦的心情。

2003年,俞敏洪重掌新东方,并以令人刮目相看的魄力结束了这一次内部的争斗。他在重新梳理了新东方的权力结构之后,也重新定位了新东方的多元化发展方向,即坚持以英语短期培训为主,逐步发展和完善国内考试、国外考试、基础教育、远程教育、图书出版等多个点。围绕教育,新东方自己本身有了很多的支撑点。一个点下降的时候,另外一个点会上升。这个布局最后形成了新东方发展的核心。而经过不懈努力,与ETS的官司也向一个可以预知、可以接受的方向行进,新东方以可以接受的代价结束了这场漫长的国际纠纷,同时还获得与ETS之间的局部合作。新东方经此一役,基本形成了一个良性循环的状态。

新东方的这些进步无不是建立在那些无人能体会到的孤独、彷徨和挣扎之上,俞敏洪有着深刻的体会。他认为,在你成功以前,你永远是孤单的,没有人能帮得上你,天助自助者。所以,人永远是孤单地在奋斗,不管有多少人在你的身边,你要想真正达到成功,主要还是靠你自己。

你要能够经受得住失败,并且能从失败中奋进。因为我们生活中失败为多,胜利为少,你行动九次,大概六到七次可能是失败的。因此,别为失败找理由,所谓的外在理由都是为自己寻找逃脱责任的借口。

同时,还有能够忍受屈辱。韩信之所以能够成就最后的大业就是因为他有忍受屈辱的能力。当时他是不得不钻裤裆的,如果不钻,他只有两个结果,一个是他被那个人杀掉了,从此没有韩信了;一个就是他把那个人杀掉了,他赢得了暂时的胜利,但从此也没有了韩信,因为他杀人了,杀人者偿命。他之所以能作为忍辱负重而成大业的形象而千古流传,就是因为他钻裤裆的同时眼睛是看着未来的,心中有着远大的目标,有了这种目标以后,忍受暂时的苦难和屈辱是无关紧要的。

5.抓牢核心竞争力

企业的核心竞争力是一个老生常谈的话题,但常谈却未必能为人们所常记、牢记,这也是许多企业者的一个通病。尤其是在教育这个行业,由于一些约定俗成的传统做法,导致师资之于一个培训品牌的重要性往往被不经意地忽略掉。

在新东方,师资是至关重要的核心竞争力。在教育行业中,你的优势就是你在某一个方面能做得更好。这个方面肯定既不是教学设备,也不是楼有多好,而是老师。

所以,即便不提新东方在外语培训方面的成就,单单就重视老师,通过确实执行相关政策将老师的地位提升至新东方的核心优势这一点来说,它之于中国教育行业,带来了一股耐人寻味的新鲜气息。

俞敏洪被称为“留学教父”,因为新东方承载了众多学子的出国留学梦想,70%的留学生出国前都曾到过新东方接受培训,所以,“留学教父”这个头衔实至名归。而今,俞敏洪又新增了一个头衔:“中国最富有的老师”。2006年9月7日,新东方作为中国第一家教育概念股通过首次公开招股(IPO)方式顺利在美国纽约证券交易所上市。新东方董事局主席兼CEO的俞敏洪一夜之间身价飙至2.42亿美元。

早在公司上市之前,新东方老师与其他教育机构的同行相比,就已经是毫无争议的富有的人了。新东方的年轻百万富翁不在少数,如胡敏、钱永强、钱坤强、钱向阳、杨继、陈圣元、江博、杜伟等人,年纪都在二三十岁之间,可是他们的收入比当时的高收入人群的标准都高出一大截。这也是俞敏洪的高明之处,因为不这样,这些自视甚高的人物怎么可能放弃自己的大好前程,进入当时名不正言不顺的新东方呢。像胡敏当时已经是国际关系学院英语系硕士生导师,钱永强则是一个优秀的期货公司操盘手……他们中的每一个人,单独拉出来都是一块响当当的名牌,更不用说这么多“牛人”齐聚所给新东方带来的轰动效应了。这也是俞敏洪一手主导并引以为豪的事情。

如果说俞敏洪对新东方的贡献,那就是聚集了一批人,并让他们感觉到:知识分子就应该受尊重。

新东方曾有老师这些写道:在新东方,每天充满朝气、快乐、激情,感觉每一个学生都尊重自己,每一个领导都尊重自己,每一次在洗手间,也就更加尊重镜子里的那个自己,也就更愿意去尊重每一个别人。

尊重,让这帮“天才”有感于俞敏洪的知遇之恩,各显神通,为新东方带来了多元化的教学风格。一些老师是留学回来的,他们大量借鉴了欧美国家宽松、自由的教学方式,不再只是填鸭式的灌输。而且,为了和中国国情相结合,他们做了大量工作来研究试题,使之规范化,具有了可操作性,然后再教给学员。两相结合,让学员学习时充满乐趣,且收获很大。

不仅如此,新东方人才济济,使得新东方以外语培训和基础教育为核心,分别拥有短期培训系统、高等教育系统、基础教育系统、职业教育系统、教育研发系统、出国咨询系统、文化产业系统、科技产业系统等多个发展平台,大大丰富了新东方的品牌内涵。连竞争对手也不得不承认,新东方是中国英语教育的第一品牌。

6.创业团队:风雨同舟,同甘共苦

创业要有坚韧不拔、不怕失败的精神,要有足够的准备期,而且最重要的还要懂得与自己的合伙人以及职员一起分享。

如果你是在团体里边工作,你就必须遵守在一个团体里做人的道理,新东方也不例外。因为人是群体性的动物,所以必须学会在人群中生活。不管你的个性多么古怪,只要你选择在办公室上班,在一群人中间工作,你的人际关系的好坏就决定了你在一个地方的地位和威望。当办公室里所有的人都认为你很难对付,或者心情古怪,或者动不动就发脾气,或者有一点小权力就刁难别人,并且在很多事情上不配合别人的时候;当你在办公室不把自己当作所有人的朋友看,而是把自己当作所有人的领导看的时候,你的人际关系就会使你陷入绝境。当人际关系被毁掉的时候,你的地位和快乐同时也会被毁掉。在一群人中间不受欢迎的人一定是在一个地方待不长的人。在新东方,被俞敏洪辞退的人大部分都是因为人际关系搞不好,而不是因为他们工作不认真。其中有的人工作极其认真,但是把所有的人都得罪了,结果弄得他把所有的精力都用在了解决他所造成的人际纠纷上。俞敏洪并不是说让你为了不得罪人就做老好人,而是要学会在坚持原则的前提下和别人和睦相处,并且学会和别人分享自己的感情和思想。

俞敏洪发现新东方的有些管理者实际上在做老好人,不管员工做好还是做坏,都不加干涉。他是想维护好自己的位置、自己的权利。但是作为管理者,如果不能赏罚分明的话,就会使所有的人都没有干劲。如果你不把那些捣乱的人开除的话,你自己就会变得没有任何威望,因为群众的眼睛是雪亮的。一个领导人失去威望的时候,就是他自己下台的时候。因此,人际关系的好坏既是员工的事情,也是领导的事情。

我们的生活中会有各种各样的风风雨雨,在风风雨雨中间,我们除了需要家庭,有时候更需要朋友在前进的道路上互相搀扶。俞敏洪最欣赏的歌词之一就是周华健的《朋友》里的:“朋友不曾孤单过,一声朋友你会懂……”从这个歌词可以看出来,朋友是多么的重要。如果你想要交朋友,一定要记住一个前提条件——你要学会和朋友去分享生活,分享你的精神和物质财富,分享你的痛苦和快乐。生命的丰富是因为你的分享而成倍地增长的。当你把自己的痛苦和幸福吐露给朋友的时候,你的心灵就得到了平静,你就变成一个更加亲切可爱的人。

俞敏洪常常跟新东方的学生讲,大家要学会分享。你有6个苹果,你留下1个,把另外5个给别人吃。当你给别人吃的时候,你并不知道别人能还给你什么,但是你一定要给。因为别人吃了你的那个苹果以后,当他有了橘子,一定会给你1个,因为他记得你曾经给过他1个苹果。最后,你得到的水果总量可能不会增加,还是6个水果,但是你的生命的丰富性成倍增加,你看到了6种不同颜色的水果,吃到了6种不同的味道,更重要的是你学会了在6个人之间进行人与人最重要的精神、思想、物质的交换。这种交换能力一旦确立,你在这个世界上就会不断得到别人的帮助,你的力量也会成倍地增长,你的贡献、你的收获也会增长,你活得才更有意义,你的生活因而才感觉到更幸福。

创业要有分享的精神,这是一个简单的道理,但在创业过程中有些人却没有看到分享的重要性。俞敏洪谈道,他看到不少大学生,几个朋友在一起创业,刚刚做到有欣欣向荣的迹象的时候,却因为有利润了,开始计较分多分少的问题,最后就散伙了,在创业还未达到顶级状态的时候就倒闭了,所以分享的精神在创业过程中也是非常重要的。

创业者要想成功,更多的时候体现在懂得分享。因为每一个创业伙伴都有自己的家庭,作为创业者的自己,要学会将得到的果实分享给自己的同伴。因此,如果创业者懂得与他人分享,创业肯定能成功。反之,一个不懂得与他人分享的创业者,不可能将事业做大。

当今社会无论从资金还是经验方面来看,一个人做事情是很难成功的。这个世界从来不会亏待任何一个有追求的追求者。因此,创业能否成功的关键在于创业者以及创业团队。如果创业者不能与合作伙伴同甘共苦,那么创业成功的可能性就非常小,如果创业者与合作伙伴分享,不仅可以取得更好、更快、更大的成功,而且还能让初创企业更快地发展和壮大。如果不与合作伙伴分享,不仅不会对创业有帮助,反而会成为障碍和负担。之所以与合作伙伴分享,目的还是激励合作伙伴,这样不仅能弥补创业者自己的弱项,而且还能更好地发挥自己的强项,如果不能互补就失去了合作的意义,不仅不能实现1+1>2,甚至造成1+1<1,这样比自己创业更难成功。

7.新东方精神:永远追求梦和理想

在创业路上,从来没有真正的绝境,有的只是绝望的思维,只要心灵不曾干涸,再荒凉的土地,也会变成生机勃勃的绿洲。生活中其实没有绝境,绝境在于你自己的心境没有打开。你把自己的心封闭起来,使它陷于一片黑暗,你的生活怎么可能有光明!封闭的心,如同没有窗户的房间,你会处在永恒的黑暗中。但实际上四周只是一层纸,一捅就破,外面则是一片光辉灿烂的天空。

如今,新东方已经成为无数人梦想的发源地和实现梦想的场所。成千上万人通过在新东方艰苦的学习,圆了自己的留学梦。

与新东方的英语培训一同冲向全国各地的,还有新东方精神。一位同行在参加完新东方去年的梦想之旅后总结道,新东方最重要的就是告诉了我们:尽管生活沧海桑田,依然不要停止追求自己的梦和理想!

新东方精神到底是什么?对俞敏洪而言,是他生命中一连串铭心刻骨的故事,是在被北大处分后无泪的痛苦,是在被美国大学拒收后无尽的绝望,是在被其他培训机构恐吓后浑身的颤抖,是在被医生抢救过来后撕心裂肺的哭喊;新东方精神对他而言,更是在痛苦之后决不回头的努力,在绝望之后坚韧不拔的追求,在颤抖之后不屈不挠的勇气,在哭喊之后重新积聚的力量。

人活着需要有一种感觉,新东方之所以被很多人接受,也是因为新东方有一种感觉存在,凡是到过新东方的人,都在新东方感觉到了一种活力、一种顽强和一种豁达。俞敏洪希望新东方能为中国学生做更多的事,为中国教育做更多的事,为中国未来做更多的事。

现在新东方做大了,俞敏洪所面对的困难反而越来越多了。放眼望去,他开始明白,只要新东方存在着、发展着,他所面临的困难和痛苦将会无穷无尽。多少次痛苦万分时,他曾想要放弃新东方,希望离新东方越远越好;多少次离开新东方一段时间后,又对它魂牵梦绕、日夜思念,只要听不到新东方的消息就茶饭不思、坐立不安。

惶恐和不安几乎是众多企业领导者共同的体验,唯有战胜它们的人才能轻松走下去。现在,新东方已风风光光地在美国上市,毋庸置疑,意气风发的俞敏洪定能在战胜各种困难的处境中走好下一步棋。

8.收放自如,适度发展

做企业当老板不仅要有相当的气魄,更要有耐心。做生意是有一定规律的、循序渐进的过程,一口吃成胖子的想法是有危害的,也是不可能的。

许多人做梦都想发大财,而且其心情之急迫,恨不得一个早上就建成“万里长城”。但是,万里长城却不是一个早上能建成的,否则它会脆弱到经不起一阵微风,经不起一场毛毛雨。获得金钱也许能依赖偶然的幸运,承受金钱却依赖整体的厚实,钱来得太快太容易通常不是好事,无论是买一张彩票中头奖,还是摔一跟头捡个金元宝,太容易得来的钱,如果自身品行与能力基础不牢固,它反而会成为一生的负累。所以,真正的大商人,倾向于凭实力赚钱,这样得来的钱才是真实的,对人生事业才有补益作用。

俞敏洪在一次偶然的机会中明白了这个道理:2005年,单板滑雪运动大为流行,成为时尚和前卫的代名词,越来越多的人迷上了这项运动,俞敏洪也是其中之一。不过,他最初学习单板滑雪可不是为了赶时髦,而是因为宝贝女儿要学习单板滑雪,他不放心,所以决定自己先尝试去学,也好为女儿提供经验教训。

俞敏洪刚开始学滑雪时并没有请教练。不就是从山顶滑到山下嘛!他以为滑雪挺容易。可是,等他穿上滑雪板,“哧溜”一下往下滑时才知道,根本不是那么简单。从山顶到山下,他实际上是一路滚下去的,跟斗摔了无数,怎么停止、怎么保持平衡,完全不得要领。

不过,俞敏洪毕竟是俞敏洪,他停止盲目摔跟斗,站在一旁反复观察别人的动作,然后再一点点地学,反复地练习。一个星期之后,俞敏洪终于能在雪地上像模像样地停止、滑行、再停止了。

现在,俞敏洪的单板滑雪已经能做到收放自如,能和女儿在皑皑的白雪上快意驰骋了。不仅如此,俞敏洪还从中演化出一套管理哲学:我最初学滑雪体会到的最大的一个乐趣,就是怎么停下来。做企业,在你要追求速度的时候,你必须要尽可能地向前发展,但是企业什么时候要停下来,你必须能停下来。其实这跟做人也是差不多的,如果你一开始就知道在名利面前刹不住车的话,那最好就别做损人不利己的事,因为你一旦陷进去就出不来了,企业也是这样的。

长期以来一直存在着一个企业经营的悖论,认为企业的成功就是要以最快速度把规模做大,由此很多经营者们陷入一种思想误区:企业如果不能一直向前进,那就不能算成功。这也可以用来解释为什么中国企业界乃至国际企业界近年来不断风起云涌的并购潮、投资潮。

但是,企业不断扩张、扩大规模就是企业获得常青基业的正确途径吗?

近几年企业界有句流行语,就是“把小舢板焊接成航空母舰”。当你询问企业经营者,他的企业战略目标是什么时,得到的回答多半是“做大”。许多“小舢板”因外力作用而被焊接成了“航空母舰”,但由于缺乏协调,难以形成“有机体”和核心竞争能力,因而在市场的汪洋大海中,很难真正发挥航空母舰的作用。

企业规模只有与企业所拥有的资源及运用资源的能力相适应,才能发挥规模效应。近些年,由于我们能够看到的、或比较熟悉的往往都是一些大的跨国公司,因而给我们一种错觉,以为国外的公司都是跨行业很多的跨国公司。其实美国的绝大多数公司都是专业化的中小企业。美国在世界500强企业中固然占有相当多的席位,但我们不要忘了美国还有2000多万家中小企业。因此,就企业战略而言,重要的不是“贪大”,而是“图强”。

有些企业则简单地认为只要有足够的资金,企业便“无所不能”,企业扩张就可“心想事成”。尤其是在经过一段高速成长期,企业有了相当的资金积累,正准备进行“二次创业”实施跨行业经营战略之时,由于目标的“远大”和战略的“宏伟”,企业一时难以网罗足够的人才,于是便出现近年来企业普遍存在的现象——赶鸭子上架,即将管理能力、技术水平明显不够的人员推上实施新战略的重要岗位。如酿酒公司涉足房地产领域时,任命酒厂的副厂长为新成立的房地产公司总经理;制药企业进入信息产业时,任命原副总经理为新成立的网络公司总经理;生产光缆的上市公司任命原车间主任为新成立的证券投资部经理等等,不一而足。不仅经营管理者如此,技术研究、产品开发、市场营销、财务管理、信息管理等重要部门的业务人员,往往也是“赶鸭子上架”。

企业在实施新战略时必须清醒地认识到,有了正确的经营思路,还要有具有相应能力的管理者及员工才能实现公司的战略意图,否则在执行过程中会由于缺乏相应的技术力量和管理能力而使经营陷入混乱,不仅无法实现战略目标,反而很可能会给企业造成重大损失。不少企业失败的原因并非是战略目标的失误,而是战略实施所需的技术力量及组织管理能力的不足所致,这一切的罪魁祸首,就是急于求成,步伐太快。

因此,企业一定要懂得如何慢下来,这样才能给自己理智冷静思考的机会,才能做好充足的准备去应对危机。

9.向下属认错:真理面前人人平等

俞敏洪发现向下属承认错误也不丢面子,有一次他骂一个员工,凶了一点,伤他自尊了,第二天他意识到这个问题,就给那位员工发了一个电子邮件,向他道了歉。这个员工感动得不得了。

领导也是人,难免会犯这样那样的错误。领导犯错之后,就有一个如何对待错误的问题。有的领导千方百计地掩饰自己所犯的错误,以维护自己在员工心目中的威信,有的领导则把自己所犯的错误往员工身上推,企图混淆视听。可是真相总有大白的一天,这时,领导将何去何从呢?聪明的领导在犯错之后,总是主动在下属面前承认错误,他们反而因坦诚得到了更高的威信。

在新东方学校,俞敏洪就以“勇于认错”著称,勇于认错到一种什么程度呢?比如每一次董事会,俞敏洪总是成为首当其冲被批判的“第一人”,对他的批判也好,攻击也好,他统统照单全收,在新东方学校,没有任何人把他当领导看,没有任何人会因为他犯了错误而放过他。在不少场合下,他都难堪到了无地自容的地步,他无数次后悔把这些精英人物召集到新东方学校来,又无数次因新东方学校有这么一大批出色的人才而骄傲。因为这些人的到来,他明显地进步了,新东方学校明显地进步了。没有他们,他到今天可能还只是个目光短浅的个体户,没有他们,新东方学校到今天可能还只是一个名不见经传的培训学校。

新东方学校的创业元老喜欢把“凤凰涅槃”、“浴火重生”这样的词挂在嘴边,他们要求俞敏洪做蔡元培,兼容并包。王强就曾经哭喊着对俞敏洪说:我希望你成为蔡元培。他们批判俞敏洪,就是希望他走出“小农意识”,带领新东方学校一步步向现代化企业迈进,突破自身极限,获得长足发展的最强大的动力。所以,新东方学校出了什么问题,大家习惯性地都推到俞敏洪身上,谁叫他是领导者呢。俞敏洪的家因此被起名为“思过斋”,因为那里一直是俞敏洪的面壁之地。

俞敏洪被批评的最为厉害的一个问题就是“家族企业”问题。

2001年,王强向董事会提交辞呈,紧接着以俞敏洪军师自居的徐小平也交上他的辞职信。他们讲述辞职原因之一就是新东方学校仍然带有家族色彩。这个家族色彩其实指的是俞敏洪的母亲对新东方学校的影响,或者说,是老太太对俞敏洪的影响。

新东方学校早期的元老们都曾亲眼目睹过俞敏洪向老太太下跪之事,尤其像王强、徐小平之辈更是痛心疾首。俞敏洪是一个孝子,他自觉亏欠母亲良多,能让老太太高兴的事总是尽量去做,拉下面子去做,但是他的那帮哥们儿却无法接受,认为俞敏洪过于软弱,受老太太控制,进而势必影响到其他人作为股东的利益。这也是新东方学校的二次创业之路为什么会走得如此艰难,而俞敏洪为何在这次改革中进退两难的原因。

很久之后,俞敏洪回首这段新东方学校改革的艰难岁月,不无感慨:我在新东方学校找到了把过去的经验延续过来的舞台,把承受力延续过来的舞台,使我能够在办新东方学校的过程中包容别人的错误和缺点,能够把暂时的屈辱和误解吃进肚子里去。我对重大问题有方向感,我对包括我母亲在内的人容忍,我认为这不是一种软弱,而是一种心境,或者是对团队的渴望,对未来的一种渴望。

这种在别人看来是一种“软弱”的性格,其实是一种平衡各种利益关系的智慧。问题是,俞敏洪面对的这两方,都太过于强悍,都不容易讨好,于是就常常出现俞敏洪两头道歉认错的场面。

2001年11月,王强决意要走,如果不能留住王强,新东方学校将面临的是一个原本引以为豪的明星团队的分崩离析,新东方学校真的到了生死存亡的关头。这个时候,俞敏洪作为一个领导者的魄力体现了出来。他针对众股东的顾虑,主动做出让步,最能表明他决心的一点就是俞敏洪下定决心说服老太太撤出新东方学校。俞敏洪也终于到了必须在亲情和事业之间做出选择的时候了。

俞敏洪知道,新东方学校走到这一步,已经不再是任何一个人的“私有物”,而是大家的“新东方”,既然如此,任何可能会带有“家族色彩”的规矩和人都不可能长久存在。所以他的让步,其实也是一种曲线的认错。虽然这也就意味着他必然要辜负老太太。

对于中国人来讲,面子始终是一个大问题,但作为一个英明的领导,一定要以顾全大局为重,在必要的时候,要舍得面子,勇于认错。很显然,俞敏洪做到了。人事纷争是很正常的,关键是领导者起到的作用、担当的角色和他的心态。有的人事纷争是因为领导者心胸狭窄产生的,领导者一定要心胸开阔,敢于承认错误。这个对俞敏洪来说问题不大,因为他善于承认错误,如果他不承认,就可以被他的高层管理人员骂上很长时间,他还不如赶紧承认算了,他们就没得骂了。新东方学校的元老从来不把他当领导看,坏处呢,新东方学校结构调整管理的难度增加,好处呢,因为有人敢骂他,迫使他能及时纠正自己的错误,因为这帮人都是他大学的朋友哥们儿,是他创业的顶梁柱,是他事业的知己,向他们承认错误不算丢面子。

事实就是这样,管理者也是凡人,不可能不犯错。我们不怕犯错,不怕认错,怕的是认错不当而错上加错。当你错了,就要迅速而坦诚地承认。

10.以德报怨:感谢“踹”你一脚的人

新东方的事业,确切地说,是被“踹”出来的。多年后,俞敏洪谈起新东方的起源,对“踹”了他一脚的北京大学充满感激。

北大是他最喜欢的地方,北大改变了他的命运。如果他没有经历在北大的挫折和自卑,今天就不会有这么稳定的自信状态。如果不是北大的文化氛围,也没有他今天的这种理念,也不会成功创建新东方。所以,走过了风风雨雨,北大对他来说意味着他的精神生命。

1990年秋天的一个傍晚,俞敏洪正在宿舍里和朋友一起喝酒,这时,学校的高音喇叭开始广播一条针对某位英语系老师的处分,理由是该名老师打着学校的名义私自办学,影响了学校教学秩序。这是北大建校以来第一次公开点名批评学校老师,仔细一听,这名被处分的老师竟然是俞敏洪。

20世纪90年代,正是出国留学潮最火热的时候,俞敏洪周遭的同事、昔日的好友都出国留学去了。俞敏洪也想出国,可是出国需要一大笔费用,虽然美国的一所大学已经答应给他提供3/4的奖学金,但这也意味着他必须自己筹备剩余的1/4的学费,这可是相当于4万多元人民币,按照他当时120元的月薪来计算,不吃不喝都得要10年才能攒足。俞敏洪不得不另想他法。由于他本人也经历过TOFEL考试,深知社会上TOFEL英语培训的市场需求很大,于是他想出了一个办法,就是在学校外办TOFEL班,赚取出国所需的费用。

在留学潮最热的那几年,很多高校的老师纷纷出国留学,有的人学费不够,就在学校外兼课,或者办补习班,这种情形在当时相当普遍,自然引起了校方和社会上一些人士的极度反感。北大对俞敏洪的处分,由于是出于一种“杀鸡儆猴”的目的,不可谓不重,除了高音喇叭通报批评外,还在北大有线电视连播了好几天,同时处分布告也贴到了北大著名的“三角地”宣传栏里。北大对俞敏洪的这一“踹”,将俞敏洪作为一个知识分子的颜面毫不留情地击碎在地。

事实上,北大曾有这样一条规定:对老师的处分不对外公开。因为考虑到老师要给学生上课,要树立起师道尊严。但是,到了俞敏洪这里却顾不上这点,可见北大对学校老师在校外兼职办班是多么敏感和反感,以至于不惜牺牲掉一个老师的面子,甚至是他的教学生命。

对于俞敏洪来说,在这次处分前,他一直都生活在一切的边缘,而这次他终于在北大校园一举成名,靠的却是这种方式。事隔多年,俞敏洪再提到这段被“踹”的往事时,语气中仍然充满着苦涩意味,可以想象当时当地,他心中那股不能倾诉不能宣泄的怨气、怨恨有多深重。

16年后又一个秋天,新东方在世界上最大的证券交易市场——美国纽约证券交易所上市,俞敏洪的身价大增,成为华尔街新宠,有评论界人士将这次出名与16年前那一场出名相比,说他是从一种黑色的出名走向了一种光明正大的出名,说他作为一个商人、一个企业家的价值其实是从他走出北大校门办英语培训班开始得以展现。

人们无从知道这些赞誉在俞敏洪的心里搅起了什么样的浪花。但是有一点可以肯定,已经成为“中国最富有的老师”的俞敏洪其实并不关心他财富的增或减,他甚至并不关心每天的股值的升落,而10多年前的那场“处分风波”也时过境迁,在他的心中碾磨出了另外一份不同的感悟。

北大“踹”了他一脚。当时他充满了怨恨,现在则充满了感激。因为如果一直混下去,他现在可能只是北大英语系的一个教授。

在回顾新东方创办历程时,俞敏洪也将北大对自己的影响归结为新东方之所以能获得成功的重要原因之一。

他在北大学到的东西要比英语多得多。而这些东西,不是从某个人和某个老师身上学到的,而是在北大的氛围里面能够感染到、感知到的。在北大的6年教书训练,使他锻炼出了自己的教学模式和教学理念,养成了跟学生良好的交流习惯,使他懂得了中国大学生到底在想什么。这也是新东方成功的保证。

他对北大的感情非常深刻,没有北大就没有新东方,原因是现在新东方的一些精神,或者是一些做事情的方法,坦率地说是融入了北大的精神的。

或许,俞敏洪之所以能够坦然地面对当年的“处分风波”,是因为他终于明白,生命中的每件事或人,都可能给我们一个清理能量、演进自己、向更高更远处提升的机会。如果不是因为北大的处分,俞敏洪也不可能愤而辞职,不可能将错就错,创办起一个对中国学生乃至中国教育影响深远的新东方学校。

正如罗曼·罗兰所说:只有把抱怨别人和环境的心情,化为上进的力量,才是成功的保证。

的确,你只有感谢曾经折磨过自己的人或事,才能体会出那实际上短暂而有风险的生命的意义;你只有懂得宽容自己不可能宽容的人,才能看见自己心中的远阔,才能重新认识自己……

11.摆正位置,端正心态

新东方在美国纽交所上市后,俞敏洪本人的身价升至2.42亿美元,折合人民币20多亿元。当记者问他有什么感受时,他这样说道:你是一头猪,不要因为贴了一个很时髦的标签,就以为自己不是猪了。

俞敏洪也曾在多个场合将这一句话或类似的意思作为忠告送给立志于创业的青年朋友们。譬如有一次,他在一次大学生职业规划座谈会上说:无论是创业还是求职,青年学生都不要把自己当“人”看,现在的大学生就是太把自己当人看了,所以就承受不住打击。

俞敏洪甚至笑称:清华大学的高材生进入新东方都应该从打扫厕所开始做起。如果一个高材生打扫厕所做得都很好的话,那他干其他工作一定不成问题。

言外之意,要在人生路上获得真正的成功,必须要有谦逊的胸怀,要能冷静面对外界对自己的评价,这需要对自我有一个清醒的认识,对别人的批评甚至故意挑刺要有宽宏大量的胸怀。

俞敏洪当年因北大通报批评而愤然辞职,这可以理解为他维护自己作为“人”的尊严而不得不采取的行动。但是,为了生计,他后来办起了英语培训班,自己提着糨糊桶沿街刷招生广告时,他并不把自己当“人”看,并不因为自己是一个北大老师,一个知识分子,一个七尺男儿,而不愿意当被他的那些北大同学看不起的“个体户”。此时的俞敏洪不再是以一个知识分子的身份做新东方,而是以一个商人的身份开始他艰难的创业之旅。对于这一点,他很清楚,也很清醒。比如说,新东方发展至今,在别人看来已经非常成功了,而作为创始人的俞敏洪在事业上也已经达到了巅峰。有人对俞敏洪以及他所创立的新东方给予了非常高的评价,如称新东方是“站在几十万青年命运的转折点上,站在东西方交流的转折点上”等,但是俞敏洪本人很清醒,他说他从来不敢想若干年后,历史会如何记录和评价自己,他善于贬低自己的个性特点在此时又发挥出来了,就现在这个状态,他在教育界不会留下什么名声。新东方会在中国留学史上留下一笔,但在教育界他不会留下什么,因为他本质上不是个教育家,他也没有完整的教育思想、教育理念和教育实践。如果一定要留的话,可能就一句话,中国第一个把教育产业带上市的企业家,而这是好是坏,要过几十年后才能有定论。他也不希望以教育家的身份留在这个世界上。

俞敏洪大学时代写过很多诗,创办新东方之前把它们统统烧了,所以他有一个称号叫“未遂的诗人”,这种“未遂”是俞敏洪的有意为之,是他从一个老师向一个商人靠拢的一个标志。

俞敏洪现在也写一些文章,将自己游历过的山山水水以及有感而发用文字记录下来。他出版过《生命如一泓清水》、《永不言败》以及《生命的北斗星》等优美而充满哲理的散文集,他的文章受到了很多人的喜爱。但是,即便如此,俞敏洪仍然十分清醒,自己仍然是一个商人,“我是有点学者气的商人,因为我写的文章是别的商人写不出来的。”

新东方的成功,让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关注俞敏洪。然而,当有人称他是一个“传奇人物”时,俞敏洪觉得人们对于“传奇人物”的定义不对,只要一个人做了一点点事情,就被冠以“传奇人物”的头衔。他觉得“传奇人物”的定义应该是违反了物理或化学定律还在那里自由自在生活的人。比如说一个人从15层高的楼上纵身一跃,如果掉到地上,摔死了或摔伤了,就不是传奇人物;如果他飞起来了,或者轻松落地,就是传奇人物。俞敏洪见过很多被封为“传奇人物”的人,没有觉得他们有什么传奇的地方。很多人只是认认真真比别人多做了一点事情,或者做事的方式独特了一些,就被叫做“传奇人物”了。其实,他们只是比常人更加努力和用心一点,做出了一般人认为自己做不了的事情。也有很多媒体称他为“传奇人物”,他听了觉得好笑,因为他觉得自己再普通不过,甚至觉得自己很笨,因为他从小到大成绩都很一般,考大学考了三年才考上。怎么做成新东方的?慢慢磨出来的呗。因为大脑不够用,只能一心一意做一件事情,所以新东方就起来了。新东方也没有太多的创意,只是认认真真地教学生,学生就来了。他自己很平常,1岁到18岁在农村,农活干得不错;18岁到北大学习;23岁从北大毕业,然后留在北大教书;30岁从北大出来,成立了新东方学校,然后就一直干到今天。和大家一样,每天吃三顿饭,晚上也睡觉。不同的是可能很多人干一件事久了就烦了,他不烦,他干一件事干得越久越来劲,所以到今天还在对学生不亦乐乎地重复着昨天的故事。

俞敏洪并不是一个低调的人,但他是一个谦逊的人,一个清醒的人,这样他就不至于在接踵而来的荣誉面前忘乎所以,他不会忘记他是“一支营养剂和打气筒”,“营养剂”即输送给学生学习英语的知识和技巧,而“打气筒”则是专门用来给学生打气鼓劲的。这也是他对新东方众位老师的要求。正因为新东方里每位老师都为此不懈努力,新东方才能成为学生们心目中的“最后一所母校”,成为他们从绝望中走向希望的一盏指路“明灯”。

12.把小事做成大事

俞敏洪在他的一篇名为《从小事做起》的文章中这样写道:

会做事的人,必须具备以下三个做事特点:一是愿意从小事做起,知道做小事是成大事的必经之路;二是胸中要有目标,知道把所做的小事积累起来最终的结果是什么;三是要有一种精神,能够为了将来的目标自始至终把小事做好。

任何大事都是具体实践和长远眼光完美结合的产物,具体实践其实指的就是从小事做起,以少积多,以小积大。但是,真要把小事做成大事却不是件容易的事情。

获得成功是所有创业者的梦想,社会上不乏一夜暴富的成功例子,但这毕竟是少数,绝大多数人的成功都是一步一步艰辛地走出来的。所以,在俞敏洪看来,创业要从小事情做起,小事情不等于没有远大的理想和伟大的目标。做好点点滴滴的小事,需要付出艰苦的努力,只要有吃苦耐劳的品质,小事积多,就会慢慢发展壮大,最终会走向成功。正所谓“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层之台,起于累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

俞敏洪小时候所做的一件事对他终身的做事方式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有一年冬天接近年关时,家乡下了一场不大不小的雪。他家里养着两只羊,准备等过年时卖了换取过年费。为了使羊在卖的时候膘肥体壮,他的母亲要他每天到野外割青草回来喂羊。江南的冬天,路边依然会长出一些耐寒的绿草,稀稀拉拉的东一棵西一棵,不下雪都需要花很长时间才能割满一篮子草,下了一寸厚的雪,草被雪盖住了,要找到绿草就很难。但为了使家里的羊能吃上青草,他还是背上篮子出去割草了。他用镰刀把雪扒开,绿草就在雪下面露了出来。就这样他一路扒雪,一路割草,一棵一棵的草终于积满了一篮子。当他背着满满一篮子青草回到家里时,心中充满了无比的自豪。那种感觉至今想起来仍让他激动。如果我们把大事比作满满一篮子草,那篮子里的每一棵草都是小事,一件小事没法成为大事,就像一棵草不可能装满一个篮子一样。但把无数的草放到一起,一篮子草自然就有了,正所谓“积土成山,集腋成裘”。

俞敏洪做新东方,也是一个“积土成山,集腋成裘”的过程,在创办新东方伊始,一切都得他亲力亲为,提着糨糊桶到处贴广告,找教室,准备讲课资料等。学生人数渐渐增多后,俞敏洪又开始四处奔波招聘老师,租用更多的教室。他还自行编写了中国最早的TOFEL、GRE等出国留学考试的教材和讲义,即后来被称为“红宝书”的《GRE词汇精选》。俞敏洪还是高效的“消防员”,哪间教室缺少复印资料或磁带,他都会第一个奔赴“现场”解决问题。新东方的第一辆机动车是天津产的“大发”牌面包车,颜色大红,牌号京AR8658.因为资金缺乏,新东方租用不起市区的教室,所以大多数教室分布在郊区,俞敏洪就开着这辆“大发”车,跑印刷厂,往各间教室运送教材和磁带,有时还送去了停电时急用的蜡烛。

俞敏洪甚至养成了一个被徐小平等创业者抨击的“老毛病”,只要新东方哪里出现了灯泡不亮、椅子坏掉的情况,他就会条件反射找工具动手修理,徐小平认为新东方已经做大,不缺少做这些小事的人,俞敏洪如果还事无巨细、事必躬亲,就会打击别人做事的积极性。其实,这不是俞敏洪一个人的“毛病”,而是许多创业者的“通病”,他们都坚信只有把小事做好了,才能做大事,不然,一切都将是空谈。

13.创业得失,一笑而过

创业,在某种意义上几乎是一条不归路,是人生路途中的一个重大转折点。虽然很多创业者在开始之前就曾进行过慎重评估和仔细权衡,但是谁也不能确保前面的路一定是成功的。因此,既然选择了创业,就一定要有良好的心态面对创业过程中的得失。

俞敏洪有一个“向前走,才能收获更多”的比喻:

“在我们前面有一瓶水,因为它是好东西,每个人都想得到它。为了能够得到这瓶水,我拼命向前跑,结果在我快要抓住这瓶水之前,水被别人拿走了。但是不能因为别人拿走了这瓶水,我就不向前走,我一定还要继续向前走。这个时候,我会发现前面还有一篮子鲜花在等着我。当然,我走到鲜花面前时,可能它又被人拿走了。但是这个时候我依然不能绝望,我知道失去了鲜花,但是未来还有东西在等着我。我再向前走,走得更远,就看到那台笔记本电脑在等着我,而它的价值可能比鲜花还要高。如果笔记本电脑我没有拿到手,我还要继续向前走,也许我心爱的人就在那里等着我……当你用这种心态来对待生活中的得失时,你就会知道失去的背后,还可以得到其他东西。即使你最后什么东西也没得到,你也知道自己在追求的过程中得到了实践的价值、生命的丰富。如果你有这样的心态,你就永远不会失落,你就永远不会失望。”

这一认知,也是对俞敏洪创业历程的一个真实写照。坎坷的求学生涯,郁郁不得志的六年大学教师生涯,出国梦的破灭,俞敏洪最后还斯文扫地离开他所钟爱的北大校园,这对于有着很深的北大情结的俞敏洪来说,是难以承受的打击。但是俞敏洪却以常人所不及的坚忍,从这些“失去”中获得重新崛起的力量。新东方创始人之一的王强曾将俞敏洪的性格比喻为芦苇,因为它看似脆弱,其实柔韧无比。

如今已经是英语培训龙头老大的新东方就是俞敏洪在绝望中创办起来的,他曾这样总结自己的创业生涯:

“后来我发现,之所以经历这么多的波折,之所以最后去不了美国,是因为冥冥之中有一个新东方学校在等着我。也许新东方明天就没有了,也许新东方最后消失了,但是我想新东方精神不会消失,我的那种不断在失去中前进的动力不会消失。只要我俞敏洪还在,只要我的这种心灵还在,只要我自己想做事情的勇气还在,我相信我们就一定能够重建另外一个”新东方“或者改名叫”新西方“也未尝不可。只要有这种感觉,我们就能创造更大的事业。如果我们所有的人都失业了,我们还可以重新团结起来,再创造一个辉煌。如果我们不再办学了,我们可以再去办一个新东方杂货店,说不定最后就变成了像沃尔玛那样的全世界最大的连锁店。关键是你要有那颗心去做那个事,而不要为眼前的得失而抓狂。如果你抱着这样的心态,知道每一次失去的背后有一个更大的目标,有更多的考验,生命中还有太多太多的事情需要你去做,你就不会再为眼前失去的东西感到痛苦了。”

所以,创业者要正视创业过程中的得失,要有一种平和心态,要善于以“事物都有正反两面”来开导自己,俞敏洪提倡要有“塞翁失马,焉知非福”的坦然,而不要为“已经打翻的牛奶瓶”哭泣。

14.比别人做得好一点

俞敏洪回忆起新东方初创时的种种,也承认他今天所获得的成就有运气的成分在里面。不过,当时做英语培训的不止新东方一家,为何唯独新东方能脱颖而出,除了运气的成分,更重要的是与俞敏洪本人的“比别人做得好一点”的文化理念和做事方式有关系。

刚开始他就把新东方定位为对人的培养和成长的教育,不是单单对英语水平的教育;搞教育不能纯粹以赚钱为目的,赚钱是教育的副产品——如果把服务做好了,教育的发展资金自然就来了。所以,新东方的这两点超过了别人。当时办培训班的不少都是没有太多文化、试运气的人,这样他们赚到一点钱以后就不肯放手。俞敏洪在前两年赚到的钱全部返还到学生身上去,结果学生就把更多的钱送过来了。

这种“比别人做得好一点”的思想根源可追溯到俞敏洪的大学时代。

俞敏洪刚迈进北京大学校园时,由于他难懂的江苏农村普通话而被“边缘化”,对于一个学习英文的学生来说,缺乏沟通和交流很难学好英语,曾流传说有老师这样批评俞敏洪:“你除了俞敏洪三个字能听懂外,恐怕再没有什么能听得懂了!”可想而知俞敏洪当时是何等的自卑。

自卑犹在,俞敏洪却不甘心当一个被忽略的边缘人,他决心改变现状。他戴着耳机,在北大语音实验室废寝忘食地练习英文听力,但是两个多月以后,不会说、听不懂的现状依然没有多少改变。这时,他决定摆脱现行教学模式的束缚,另辟蹊径。他从小书店里买了一套《新概念英语》,抱着大录音机,钻到了北大的小树林里,开始了他的疯狂之旅。

俞敏洪杜绝了一切人情往来,也不去上课,一天十几个小时地狂听狂背,用他自己的话说,眼睛都听绿了。这样疯狂地学习了两个半月以后,他就能听懂任何人所讲的任何英文,他终于成了会听英文、会说英文的人。当时,班上很多人都有自己的特长,有人语音标准,有人文笔优美,有人口头表达能力强,还有的阅读速度奇快。俞敏洪发现自己发音不是强项,但是他记性好,很多次老师讲课过程中涉及的一些生僻单词,一般同学都被难倒,他却能将其词性、词义以及延伸意思娓娓道来,令老师和其他同学刮目相看。而俞敏洪也渐渐意识到,这就是自己的强项。他想,我为什么不把时间放到效果更显著的背记单词上呢?

俞敏洪的方法很笨,很简单,同时也很有效,那就是每天比别人多背多记。

做任何事只要每天比别人多做一点点,做好一点点就行了。如果别人每天背10个单词,你每天背11个单词,这样一年下来你就比别人多背365个单词,而一年后那个人想追赶上你,可能要多花两个月的时间。

俞敏洪就是这样成为了班上小有名气的“活字典”。1985年他留校任教,他的英语词汇量达到了巅峰——7万多个,比一本六七厘米厚的《朗文英汉双解词典》还要多一倍,也因此他获得了一个称号:“超级英文词典”。这也是他为什么后来从北大辞职后,首先想到的自己能做的事情——培训别人如何学习英语的原因。

15.只有专业,才能有威信和说服力

创业者在具体运作中不一定要事事亲为,面面俱到,但是具备熟练的专业知识、精湛的专业技能却是保证自己在业内游刃有余的必备条件。尤其对于从零开始的创业者来说,这一点尤为重要。俞敏洪以自己创业的亲身经历证实了这一观点的正确性:绝对不做自己能力控制不了的事情。自己一定要能当大厨,这样当你的大厨撂勺子时,你还可以救场。

2006年9月30日,在北京新世纪饭店召开的“中关村优秀留学人员企业”的表彰大会上,俞敏洪谈到他的创业心得时同样强调了这一观点。促成创业取得初步成功的一个很重要的因素,是创业者本人在他所从事的领域或行业中具有相当的专业知识和能力,只有这样才能有威信和说服力,才会有更多有才能的人愿意追随自己。

在创业初期,俞敏洪之所以能够召集一帮优秀老师把新东方的出国考试辅导做到最好,是因为他本人就是搞出国考试辅导出身的。他对国内同行业的培训学校很了解,所以在招聘老师的时候,他很容易就可以发现哪些人符合新东方的要求,哪些人不符合。况且,他自己就是一名优秀的培训老师,在与老师们谈薪酬的时候,他具有更强的说服力。

1996年以后,新东方涌进了一批非常优秀的英语人才,他们都拥有各自的强项,如王强的美式思维口语教学,包凡一和何庆权的英语写作教学,罗永浩的GRE填空教学,钱永强的GMAT和GRE逻辑教学,胡敏和何钢的雅思、基础英语教学,江博的激情新概念英语教学,等等。但是他们都非常佩服俞敏洪的一点,那就是他的GRE词汇。俞敏洪的词汇量在巅峰时期达到了7万以上,7万词汇是什么概念?即使在以英语为母语的国家里,也是罕见的,在全中国可以排在前十名。

俞敏洪在英语培训上的专业知识与能力还有一个好处,如果有老师甩手不干了,俞敏洪也能临时救急,顶替该老师的课。

在讲课风格上,俞敏洪是新东方“激励派”的代表人,在当时所有的新东方老师里,他教得最好,对于这点,俞敏洪非常自信:“我去给学生上课,我一定是个合格的老师,打90分应该是没有问题的。”

不仅如此,俞敏洪还出版了数本英语教学与学术著作,其中包括:《GRE词汇精选》、《GRE词汇逆序小辞典》、《英语词根词缀记忆大全》、《英语现代文背诵文选》等,主编了《英语我爱背单词》光盘、《英语GRE词汇大突破》光盘、《GRE模考》光盘、《GMAT模考》光盘等,成为中国颇有名气的英语教学专家。

因此,能让当时英语教学领域中的这些数一数二的精英人才追随自己,除了俞敏洪的个人魅力,他在专业知识与能力上的造诣也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原因。

16.掌控情绪:平衡激情与理智

英国著名管理学者凯文·汤姆森在其《情绪资本》一书中说道:在新世纪,情绪资本(Emotional Capital)将成为每个企业资产负债表上的一项重要资产。凯文·汤姆森认为,只有经营好情绪资本,企业才可能整合和优化信息资源,挖掘更多的智力资本。而在俞敏洪看来,创业者的身上必须兼有“激情”和“理智”两种情绪资本。“新东方”可以说就是这两种情绪资本共同作用下的产物。

俞敏洪从北大出来的第一个梦想是每个月能比原来多挣一些钱,他充满激情地去上课,去挣钱,才有了新东方的今天。现在俞敏洪对新东方的教育梦想充满了激情,所以他才有勇气继续把新东方做下去。

1992年12月的某一天,俞敏洪租了北京图书馆(现在的国家图书馆)一个能容纳1200多人的报告厅举办免费的讲座。寒冬腊月,俞敏洪穿着大衣都觉得冷,所以他想最多能来几百人就不错了。没想到,竟来了四千多名学生。报告厅坐满后,剩余的学生被关在门外。结果进不去的学生就很愤怒,在外面又是推门又是砸玻璃,附近紫竹院的几十名警察全部出动维持秩序,警察们站成一排,无法进入报告厅的学生根本就不买账,把警察推开继续推门。

俞敏洪想出去和学生说几句话,平息他们的怒气,警察们劝他别出来,那么多愤怒的学生,谁也说不好会发生什么事情。俞敏洪没有听从这一善意的劝阻,而是让其他同事代替他在报告厅里面继续演讲,他自己则走出大门。他一挥手,大声说:大家不要闹了,我就是俞敏洪。所有的学生就都安静下来了,他爬上旁边一个比较突出的建筑物上(后来才发现那竟然是一个垃圾桶),在寒风中给学生们演讲起来。俞敏洪的大衣放在报告厅里面,出来时只穿了一个衬衫,他就这样充满激情地讲了一个半小时。

1992年的俞敏洪生活仍然没有着落,他和妻子依然过着寄人篱下的生活,那时候新东方还没有正式注册,他的很多大学同学、同事们正在国外为无限光明的未来奋斗,而他却站在寒风中,和一群同样渴望成功的学生一起,为着未来那不可预知的理想而努力求索着。在演讲中,他多次重复着马丁·路德·金的名言:“We will hew out of the mountain of despair a stone of hope(我们从绝望的大山中砍下一块希望的石头)”。他说道:“我们大家都一样,比如我和你,我们选定了目标,可是没有人能给我们铺好捷径,因为成功者告诉我们,God only help those who help themselves(天助自助者)!”

这是一次俞敏洪一生都无法忘记的英语大讲座。那么多人站在寒风中,那么多双热切的眼睛盯着他,希望能从这名瘦弱的老师身上寻找着各自的答案:我能成功吗?这让俞敏洪强烈地感受到了自己被别人需要,自己并非身无长物。

本来很多学生都愤怒地看着俞敏洪,讲着讲着学生就很开心很高兴。有的学生把他们身上的大衣脱下来给他穿。讲完了以后,派出所的警察二话没说就把他带走了,罪名是扰乱公共秩序。

在新东方的发展历史上,类似这样的例子并不少。新东方的很多次大课,几乎都能看到这样激情四溢的场面。俞敏洪说平日里看起来很像颓废诗人的一个人,只要登上了讲台,只要看到了台下的学员,立刻就精神百倍,课讲得“犹如长江之水,滔滔不绝”。他可以尽情地在几百人、几千人的大课堂上释放他的激情,一次又一次地肆意挥洒自己的汗水和泪水。“激情”也成为了新东方课堂的一个特色,俞敏洪鼓励、要求新东方的老师必须在课堂上充满激情,充分调动起学员们的学习热情,不仅教授学习的技巧,更传递一种在绝望中寻找希望的力量。

当然,创业者不能仅仅拥有激情,企业经营是一项充满智慧的活动,所以它既要求创业者满怀激情地为开拓更广阔的天地而奋斗,同时,创业者还必须能够牢牢控制自己的情绪,使创业的航船稳稳地航行在它既定的轨道上。

管理好人是企业第一要素,特别是对处于创业阶段的企业来说,人才是其发展的至关重要的因素。创业者本人往往有勇气,有信心,有冲劲,但是企业创业初期往往也是最艰苦的时期,会遇到各种各样的麻烦。由于企业实力弱,创业者经验不足,不能很好地处理一些困难,这个时候如果创业者的情绪不够稳定,就容易影响军心。

此外,初创企业在管理上都有着不成熟的特点,所以容易致使个别员工有情绪。一个员工的情绪常常会不同程度地影响集体情绪,甚至整个公司的情绪。不良情绪的出现必然会妨碍工作,扰乱管理,从一定程度上加速了不成熟公司的瓦解。

创业者要学会保持冷静的理性思维,把工作重点放在稳定人心、激励员工发挥最大效益上。

创业者除了要有满怀的激情之外,还必须有稳定的情绪。情绪稳定胜过一切,如果领导者的情绪变化在周围人的意料之中,则他们可以安心地跟随你而不必提心吊胆。新东方高层员工从来没有任何人在语言上被俞敏洪伤害过。

新东方也没有人担心遇到突发事件的时候俞敏洪会陷入极度的情绪波动中。

无论是令新东方面临着分崩离析的股权改制,还是人心惶惶的“非典”时期,俞敏洪总会在别人认为他已经焦头烂额、濒临崩溃的时候,从无路可走的困境中思索出一条完美解决困难的途径。在与美国ETS纠缠10余年的恩怨中,新东方尚能不断发展自己的新业务,实现了多元化发展,这不能不说得益于俞敏洪的冷静与理智。

在员工眼里,俞敏洪总是温和而不失激情。在董事会成员面前,他是有智谋有威信的。他的性格也许有时看来有失果敢,但是对于新东方这个磨难重重的企业来说,恰恰需要的就是他的这份“温吞”所带给人们的安心。所以,新东方的一些创业者可以是活动性火山,动不动就爆发,只要俞敏洪像大海里巨大的黑色磐石,从容、稳健,新东方这艘大船就不会轻易翻船。大家愿意提出自己的意见,甚至是对俞敏洪的不当行为大加指责,因为他们不必担心会被俞敏洪以同样激烈的语言回击,也不必担心会被他炒鱿鱼,新东方因此得以朝着一个人人热望的方向发展。

俞敏洪比较仁慈,容得下人,新东方没有被他惩罚过的人,几乎一个都没有。他的柔弱个性在新东方内部起到了黏合作用,任何情况下他都不会走向极端,这是新东方繁荣的重要原因。

17.向孙悟空学创业

《西游记》中由唐僧率领的取经团队被公认为是一支“黄金组合”的创业团队。

阿里巴巴集团董事长马云非常推崇这支团队,认为它是最完美的团队,四个人的性格各不相同,却又同时有着不可替代的优势。比如说,唐僧慈悲为怀,使命感很好,有组织设计能力,注重行为规范和工作标准,所以他担任团队的主管,是团队的核心;孙悟空武功高强,是取经路上的先行者,能迅速理解、完成任务,是团队业务骨干和铁腕人物;猪八戒看似实力不强,又好吃懒做,但是他善于活跃工作气氛,使取经之旅不至于太沉闷;沙僧勤恳、踏实,平时默默无闻,关键时刻他能稳如泰山、稳定局面。

但是,创业路上,并没有那么巧的机缘和条件,能幸运地集聚到这样四个不同性格的人。所以,如果只能从这四个人中挑选出两个人来作为创业成员的话,你会挑选哪两位?

这其实是牛根生在“我能创未来——中国青年创业行动”活动现场对俞敏洪和马云提出的一道问题。

2008年3月16日,“我能创未来——中国青年创业行动”首场活动在北京中国剧院举行。这一活动由YBC(Youth Business China,即中国青年创业国际计划)与中央电视台经济频道、中国移动通信集团公司共同发起,旨在鼓励更多的有志青年起来创业,牛根生、马云和俞敏洪被邀请作为首场创业英雄暨演讲嘉宾,与在场青年、各界人士面对面分享他们传奇坎坷的创业历程。其间,牛根生客串了一回主持人,给马云和俞敏洪出了这样一道题。

俞敏洪选沙僧和孙悟空,马云选择了沙僧和猪八戒。两人都选择了耿直忠厚的沙僧,但是关于另一个人选,两人的选择却很有意思。

一向语不惊人死不休的马云这样解释他为什么选择猪八戒:最适合做领袖的当然是唐僧,但创业是孤独寂寞的,要不断温暖自己,用左手温暖右手,还要一路幽默,给自己和团队打气,因此我很希望在创业过程中有猪八戒这样的伴侣。当然,猪八戒做领导是很欠缺的,但大部分的创业团队都需要猪八戒这样的人。

俞敏洪不赞同马云的选择,他认为猪八戒不适合当一个创业伙伴,猪八戒是很能搞活气氛,让周围的人轻松起来,但是缺点也很突出,就是不坚定,需要领袖带着才能往前走。而且猪八戒既然没信念,哪好就会去哪,哪有好吃的就往哪去,很容易在创业过程中发生偏移,企业有钱时会大赚一笔后离开,企业没钱时也很可能会弃企业而去。而孙悟空就不会这样,他是一个很理想的创业成员。俞敏洪列举了他的理由:

孙悟空的优点很明显:第一,有信念,知道取经就是使命,不管受到多少委屈都要坚持下去。第二,有忠诚,不管唐僧怎么折磨他都会帮助他一路走下去。第三,有头脑,在许多艰难中会不断想办法解决。第四,有眼光,能看到别人看不到的机会和磨难。

当然,孙悟空也有很多个人的小毛病,会闹情绪,撂担子,所以需要唐僧必要时念念紧箍咒。但是,在取经路上,孙悟空所起到的作用是至关重要的。如果将西天取经比喻成一次创业过程,孙悟空就是其中不可或缺的创业成员。

新东方的创业团队就有些类似于唐僧的取经团队。徐小平曾是俞敏洪在北大时的老师,王强、包凡一同是俞敏洪北京大学西语系80级的同班同学,王强是班长,包凡一是大学时代睡在俞敏洪上铺的兄弟。这些人个个都是能人、牛人,论学问,王强出自书香门第,家里藏书超过5万册;论思想,包凡一擅长冷笑话;论特长,徐小平梦想用他沙哑的嗓音做校园民谣,他们都比俞敏洪厉害。

所以,新东方最初的创业成员,个个都是“孙悟空”,每个人都很有才华,而个性却都很独立,俞敏洪敢于选择这帮牛人作为创业伙伴,并且真的在一起做成了大事,成就了一个新东方传奇,从这一点来说,俞敏洪是一个成功的创业团队领导者。他知道新东方人多是性情中人,从来不掩饰自己的情绪,也不愿迎合他人的想法,打交道都是直来直去,有话直说。因此,新东方形成了一种批判和宽容相结合的文化氛围,批判使新东方人敢于互相指责,纠正错误;宽容使新东方人在批判之后能够互相谅解,互相合作。这就是新东方人的特点:大家互相之间不记仇,不记恨,只计较到底谁对谁错谁公正。

这种源自北大精神的自由文化,是俞敏洪敢用“孙悟空”,而且是多个“孙悟空”的前提条件,这是新东方成功的关键因素之一。而另一个关键因素就是俞敏洪本人所具备的包容性,从这一点来讲,俞敏洪的身上有唐僧的影子。唐僧坚忍而正直,领导了四个本事十分高强的徒弟还有一个是龙王三太子变成的白马,这些徒弟无论是齐天大圣、天蓬元帅还是西海龙王三太子,个个都不是省油的灯,硬是在唐僧领导下,取得了真经,完成了任务,各人也都洗除了罪孽,修成了正果。而俞敏洪同样带领着一帮比他厉害的“牛人”,不仅将新东方从小做大,还完成了让局外人都为之捏一把汗的股权改制。最令人意料不到的是,俞敏洪居然还将新东方带到了美国的资本市场,成为中国第一个在海外成功上市的民营教育机构。这一份成绩虽然还不能定义为最终的胜利,但是仍然有着非同寻常的意义,即它告诉了人们,对于中国教育来说,一切价值正有待重估。

不仅如此,俞敏洪此举也向世人道出了一个事实:老师不应该是清贫的,也可以是亿万富翁。俞敏洪、徐小平、杜伟、钱永强等人成了亿万富翁,颠覆了人们过去的“老师=清贫”的观念,这些人跟随着俞敏洪,极大地实现了他们的个人价值。这种实现,不仅仅体现在财富上,还有个人成就感上。他们在各自的领域中均获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既完成了作为第一代创业者的使命,同时也在自己所喜欢的事业上获得了巨大成功,可谓了无遗憾。

18.蜗牛精神:一步一步往上爬

创业艰难,但是仍然有那么多人愿意加入创业的行业,为什么?因为如果获得成功,就像站在金字塔顶俯视世间万物,那一刻至高无上的成就感令经历过的人如醉如痴,没有经历过的人梦寐以求。

但是,到达金字塔顶的过程充满着太多无法预测的困难和险阻,所以,虽然有那么多雄心勃勃的创业者加入,但最后真正能到达塔顶的却只有极少数。马云曾对此有过一段形象的描述:“如果有100个人创业,其中有95个人可能会失败,剩下的5个人呢,其中4个人是我们看着他已经快要失败,还有一个是可能成功的人。所以说失败是绝大部分创业者一定会碰到的问题。”阿里巴巴的成功也源自马云对“做成世界上最大的电子商务网站”这一创业目标的坚持,从而成为那100个人中到目前为止还没有失败的一个幸存者。

在《笨有笨的好处》的文章中,俞敏洪同样谈到创业的成功与失败的问题,他这样阐明自己的观点:

有一个故事说雄鹰飞到金字塔的顶端只要一瞬间,而蜗牛爬到金字塔的顶端需要几年。同样的一件事一个目标,有些人一瞬间就能够完成,有些人却需要用一辈子的努力去实现。我们可以把那些依靠自己的天赋轻而易举就完成一个目标的人叫做“天才”,但这个世界上天才人物毕竟是少数,否则他们就不会被叫做“天才”了。事实是,这个世界并不是由天才统治的,而是由那些经过艰苦卓绝的努力实现了自己的目标并养成坚韧不拔的个性的人统治的,我们可以把这些人叫做“地才”。“地才”就是脚踏实地,通过点点滴滴的努力实现自己目标的人才,很像爬金字塔的蜗牛一样,需要超常的耐力和更多的时间。

在俞敏洪看来,虽然蜗牛的行动慢腾腾的,却往往能取得令人刮目相看的成就。俞敏洪举了一个他小时候的例子,小学语文老师要求所有学生把课文背出来,很多同学只要在课余时间把课文读几遍,就能够到老师面前去背诵了,背出来后,老师会在课文标题的上方用钢笔写上一个大大的“背”字,表明该同学已经把课文背出来了,背出课文来的同学从此就可以万事大吉,不用再遭老师的白眼和折磨了。但俞敏洪无论如何努力,都做不到当天就把课文背出来,通常要努力好几天或者一个星期,读上成百上千遍,才能够把课文背出来。因此没少挨老师的批评,但后来好处也渐渐显现出来,那些背诵速度很快的同学,又很快把背出来的课文忘记了。原来速度和遗忘成正比,背诵的速度越快,遗忘的速度也越快。而俞敏洪由于要背无数遍才能够把课文烂熟于心,就不太容易忘记了。到期末考试的时候,很多同学又开始重新背课文,而俞敏洪依然能够把很多课文从头背到尾,不用花太多的时间就能够应对考试。

俞敏洪想通过这个例子阐明他的观点,即无论是创业也好,成长也好,开始落后别人一点没有关系,关键在于要能意识到自己的现状。人贵有自知之明,意识到自己需要比别人付出更多努力才能成功,所以笨鸟先飞,这是迈向成功的开始。而在行进的过程中拥有足够的耐心和毅力,这是由“地才”迈向“天才”的重要条件。到达金字塔塔尖固然都是老鹰和蜗牛的终极目标,但是,真正的成功者还应该懂得享受奋斗的过程。俞敏洪这样说道:

鹰和蜗牛站在金字塔顶部,它们到达了同样的高度,但鹰是一下子飞上去的,很快很容易,它觉得平常。而蜗牛是一步步爬上去的,很艰难,但它很快乐,很珍惜顶部的风景和感觉。

对于众多成功者来说,财富其实已经不是他们追求的终极目标,激励他们仍然像未成功之前那样殚精竭虑地奋斗的往往不是财富的增加,而是超越了“小我”的修炼,是为了担负起更大的社会责任感,是追求过程中的种种感悟。

如果有一件事情摆在我的面前需要我去完成,我宁可选择更艰难的道路,就像蜗牛一样爬上金字塔而不是像雄鹰一样飞上金字塔,我的生命会因此留下更多的回忆和令人感动的瞬间。做一件事不需要努力,就像谈恋爱不需要追求,登山不需要攀爬一样,不会给我们的生命留下任何足以品尝的味道。当我们站在某一个点上回望过去,凡是能够珍藏心中的日子都是我们付出了汗水和艰辛的日子,是回忆起来让我们感动得泪流满面的日子。

同类推荐
  • 原生广告十五问

    原生广告十五问

    “原生广告”是一种从网站和app用户体验出发的盈利模式,由广告内容所驱动,并整合了网站和app本身的可视化设计。本书将通过15个问题的引导为大家详细介绍这种新的广告模式。
  • 组织行为学纲要

    组织行为学纲要

    本书讲述了组织行为的功能与类型、组织行为的机制与历史、组织行为学的基本涵义与学科特征、组织行为学的要素等。
  • 领导力提升与开发

    领导力提升与开发

    从领导力的内涵和起源入手,以东西方理论互相借鉴、中外思想互相参照的方式,分析如何提升领导力:提升领导力应注重行为、态度和风格;提升领导力应考虑权变和情境;提升领导力应把握好权力与政治的运用;提升领导力应注重激励和沟通;提升领导力要善于变革和创新。同时,提出通过领导胜任力模型、领导者的职业生涯规划、领导力开发技术与实施等方面进行领导力的开发。领导力的本质是影响力,领导力即获得追随者的能力,表现为“跟我来”、“看我的”、“一起干”。制约领导力提升与开发的因素主要有:道德失范;权力滥用;决策失误;用人失察;协调失衡;思维僵化;心理障碍;言行失体;眼界限制。
  • 巴菲特写给股东的投资年报

    巴菲特写给股东的投资年报

    林汶奎主编的《巴菲特写给股东的投资年报》记录了投资大师巴菲特每年向股东们写的一份投资年报。《巴菲特写给股东的投资年报》包括:巴菲特致股东的信,探讨的主题涵盖管理、投资及评估等,将从其中提炼出巴菲特精华的投资思想展现在读者面前。
  • 高技术产业人力资本投资

    高技术产业人力资本投资

    企业人力资本投资是指企业作为投资主体,为了实现利润最大化而开展的旨在改善企业人力资本结构和质量,增加人力资本存量的一系列投资活动。本书主要研究我国高技术产业中企业人力资本投资存在的风险及其控制问题,力图运用经济学的理论基础和系统工程、风险管理学的工具手段来对微观高技术企业人力资本投资风险的内在衍生机理、风险识别、综合评价与预警控制机制进行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研究,并提出相应的风险控制与规避策略及措施。
热门推荐
  • 奇门阴阳

    奇门阴阳

    我是爷爷从荒山上捡回来的,天生鬼命,刑克至亲,五行不显。身边的怪事也是接二连三的陆续发生,老猫勾魂,邪灵缠身,鼠烧香,观音落泪,鬼夜市,人皮替身,千奇百怪,诡异离奇。自从我走上这条路开始,就没有过上一天安生日子……看文需谨慎,胆小者勿入,否则后果自负!
  • 明日方舟之重返罗德岛

    明日方舟之重返罗德岛

    选择弃坑一款游戏后,还会有更多的选择,当罗德岛离开了博士之后呢?艾雅法拉收拾行装,选择在一个宁静的夜晚独自离开;古米在炎国的边陲小镇开了一家烘培店;幽灵鲨消失了,斯卡蒂为了寻找她也离开了;转眼之间,各奔东西。冷冷清清的办公室里,瘦瘦小小的阿米娅呆呆的盯着罗德岛大家庭的合影,虚掩着的门板后传来一声轻微叹息。……一个行将末日的世界里,载着他们的希望,飞跃明日。神秘代码:648920261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
  • 望聊生

    望聊生

    公元316年,西晋亡。五胡乱华失中原,衣冠南渡保政权。民不聊生何去处,求生一处桃花源。世外桃源终散去,只留遍地桃源劫。
  • 异界之戮天

    异界之戮天

    雷动,本该死在华山之巅的刀魔,却逃脱了死劫。什么帝国会在一夜间分崩离析?雷家的来历,到底牵扯到什么秘密。八件神兵利器,失踪的三把在哪里。天鸣大陆上藏着什么谜底。天魔之上,是什么境界。一切,是巧合,还是宿命!既然天不亡我,就让魔刀再舞,布施腥风血雨。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
  • 绝色灵神

    绝色灵神

    21世纪王牌外科手术医生不料竟意外穿越到一个叫洛离大陆的可以修炼的地方,刚睁眼就遭遇魔兽袭击,且看她如何灭魔兽、报血仇、斩强敌、破绝境,手握乾坤、翻手为云、覆手为雨,玩转异世大陆。不料,事事尽在掌握的她,在其还是小白时,就被某精致绝美少年本着先下手的原则将其拿下。某一日,她问:“你是何时喜欢上我的?”他道:“第一眼见到,尽管你狼狈至极,但你的眼睛明亮无比;第二面,你的真实、灵动吸引了我,让我好奇想一探究竟;第三面,你的自信、从容让我想要靠近你。”她完全没想到那么早就被他盯上了,这个她穿越到异世见到的第一个美少年,不过,看在他这么体贴、暖心、貌美的份上就收了他吧!
  • 内心优雅,自有力量

    内心优雅,自有力量

    爱情理疗师霍思荔呕心沥血之作,潜心写作五年,死磕自己,丰富大家。愿这本书给你力量,活得如民国女神般丰盛。优雅,是女人一生的追求。书中收录了14个民国女子的故事,她们几乎得到了常人想要的一切。她们的经历,就是一本女神修炼手册。看她们的故事,可以帮助你在这复杂的世界,当下不惧,未来不迎,成为一个真正优雅的女子。14个女神,绝不走马观花、浅尝即止,每个人物都经过细致、深度的分析,有理有据,为你提炼时光深处的优雅秘方。不但读得过瘾,更能让你受用无穷。
  • 冥界美人手札

    冥界美人手札

    世间美人千千万,唯独冥界最妖娆。竺婳:我是一株曼陀罗华,灵力不高资质平平,奈何有个宠我、爱我,任我肆意逍遥的冥王夫君。蘅娘:我是一只被世人所认为不祥的三尾灵狐,自愿卖身入冥界,只盼能救活师傅,完成我一生的救赎。佩阿:我是万万年才生出的一支自带灵智的佩阿笔,能判阴阳断生死,一出生便被生死簿那个老男人觊觎,真是没见过比他更厚脸皮的人了。……简介无能(?Д`)
  • 无限之数据修改

    无限之数据修改

    一觉醒来,耀光发现自己穿越了。前世的耀光是个打工仔,一个没日没夜工作的程序员,因为长期熬夜编写程序,在他25岁生日的哪天犹豫幻想着早点下班跟女友过二人世界,心情激动,突然胸口一痛远什么也不知道,等他再次醒来的时候发现自己已经来到了一个他完全陌生又熟知的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