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33738800000007

第7章

第六会通。于中有二。初通文异。后会义同。通异文者。问如因果门所引文云。未得阿耨菩提之约一切善不善无记法尽名佛性。若依是文菩提之心六度等行皆是佛性。何故师子吼中言。正因者名为佛性。缘因者发菩提心。如是相违云何会通。通者解云。以性摄行不摄故说一切尽名佛性。以行望性有性非行故分性行以说二因。又复性有二义。一是因义。二非作义。就因义故尽名佛性。约非作义行即非性。由是道理故不相违也。问如体相门所引文言。非佛性者所谓一切墙壁瓦石无情之物。又复迦叶品中说云。或云佛性住五阴中果。或言佛性性离阴而有。犹如虚空。是故如来说于中道。众生佛性非内六入非外六入内外合故名为中道。若依后文瓦石等物外六入所摄而为佛性。如是相违云何会通。通者解云。若依有情无情异门。瓦石等物不名佛性。若就唯识所变现门。内外无二合为佛性。此是唯约报佛性说。又复前说文说报佛性。后所引文说法佛性。若作是说亦不相违也。问见性门内所引论说初地菩萨无碍智眼见诸众生悉有佛性。何故是经不能见。如德王品第九功德中言。住九地者见法有性不见佛性。住十住者见法无性方见佛性。又师子吼中言。十住菩萨唯能自知当得菩提。而未能知一切众生悉有佛性。又言。十住菩萨唯见其终不见其始。诸佛世尊见始见终。以是义故诸佛了了得佛性。又言。十住菩萨唯见一乘不知如来是常住法。以是义故言。十住菩萨虽见佛性而不明了。又言。一切觉者名为佛性。菩萨不得名一切觉。是故虽见而不明了。如是等文云何会通。通者解云。通相而言。为显究竟不究竟异故说十地见不明了。若依随分证见门者。初地菩萨亦得眼见。余文进退隐显门说。何者。为显十地是因满位故说得见。九地以还因未圆满故说不见。又复起信论说六种染中第五能见心不相应染是九地障。未出此障故说九地见法有性。入第十地已出彼障。是故说言见法无性。且时一边显位阶降。又说十住唯见终者众生之未终乎。六识有情之本始。于一心菩萨通达六识之相而未证见一心之原。故言见终而不见始。又言自知当得菩提未知众生有佛性者。是约远近以说难易。谓自当果在第二念近故易知。众生当果即天后边远故难知。是望当果佛性说也。又言。十住虽见一乘不知如来是常住法者。是约因果显其难易。言一乘者正因佛性。如来常者是果佛性。十住因满故见因性。未得圆果不见果性。即依是义故后文说言。菩萨未得名一切觉。是故虽见而不明了也。余文相违准此可通。次会义同者。于同类义有异文句。以义类而会诸文。佛性之义有无量门。以类相摄不出五种。一性净门常住佛性。二随染门无常佛性。是二种门皆说因性。三者现果诸佛所得。四者当果众生所含。五者一心非因非果。依是五门以摄诸文。第一常住佛性门者。四相品云。唯断取着不断我见。我见者名为佛。佛性者即真解脱。如来性品云。我者即是如来藏。一切众生悉有佛性即是我义。师子吼中言。佛性者名第一义空。第一义空名为智惠。智者见空及与不空。愚者不见空与不空。又言。观十二缘智凡有二种。下中智者不见佛性。即是二乘。上智观者不见了了。不了了见故住十住地。上上智者即了了见。了了见故得阿耨菩提。以是义故十二因缘名为佛性。佛性者名第一义空。第一义空名为中道。中道者名为佛性。佛性者名为涅槃。又言究竟。究竟者一切众生所得一乘。一乘者名为佛性。一切众生皆有一乘。无明[雨/復]故不能得见。如是等文举诸异名同显性净真如佛性。三乘同归故名一乘。十二之本故名因缘。离一切故名为空性。有本觉名为智惠。众生中实故名为义。自体自照故名我见。诸名虽异所诠体一。所以说是众多名者为显诸经唯一味故。谓名我见名如来藏者是会胜鬘楞伽等旨。又名为空名智惠者是会诸部般若教意。又名一乘者是会法花经等。又名真解脱者是会维摩经等。为显是等诸经异文同旨故于一佛性立是诸名也。第二随染门中报佛性者。师子吼中言。佛性者名大信心。何以。信心故菩萨能具六波罗蜜。又言。佛性者名慈悲喜舍。佛性者名四无碍知。乃至佛性者名灌顶三昧。迦叶品云。后身菩萨佛性有六。乃至初地佛性有五。皆是过去现在未来。又言。未得菩提之时善不善等尽名佛性。如是等文同显随染门内报佛性也。第三明现果佛性者。师子吼中言。佛性者亦色非色非色非非色亦相非相非相非非相。云何为色。金刚身故。云何非色。十八不共非色法故。云何非色非非色无定相故。云何为相。三十二故。云何非相。一切众生相不现故。云何非相非非相。不决定故。迦叶品云。如来佛性即有二种。一者有二者无。有者所谓三十二相八十种好十力四无畏乃至无量三昧是名为有。无者如来过去诸善不善无记乃至五阴十二因缘是名为无。是名如来佛性有无。如是等文同明现果。第四说当果佛性者。师子吼中言。譬如有人我有乳酪。有人问言。汝有苏耶。答我有酪实非苏。以巧方便决定当得故言有苏。众生亦尔悉皆有心。凡有心者定当得成阿耨菩提。以是义故我常宣说一切众生悉有佛性。迦叶品云。如汝先问。断善根人有佛性者亦有如来佛性亦有后身佛性。是二佛性障未来故得名为无。毕竟得故得名为有。如是等文明当果佛性。第五明非因非果非常非无常性者。如德王品云。善有二种。有漏无漏。是佛性非有漏非无漏。是故不断。复有二种。一者常二者无常。佛性非常非无常。是故不断。师子吼中言。佛性者有因有因因有果有果果。有因者即十二因缘。因因者即是智惠。有果者即是阿耨菩提。果果者即是无上大般涅槃。是等文同显一心非因果性。所以然者。性净本觉是无漏善。随染众善是有漏善。一心之体不常二门故非有漏非无漏。又佛果是常善。因是无常善。一心之体非因果非果故非常非无常。若心是因不能作果。如其是不能作果。良由一心非因非果故得作因亦能为果。亦作因因及为果果。故言佛性者有因有因因有果有果果。是故当知前说四门染净二因当现二果其性无二唯是一心。一心之性唯佛所体。故说是心名为佛性。但依诸门显此一性。非随异门。而有别性即无有异。何得有一。由非一故能当诸门。由非异故诸门一味。佛性之义略判如是。上来所说涅槃佛性全为第二广经宗竟

第三明教体者。先叙异部后显大乘。迦退论中以名句味以为经体。故彼论说。十二部经名何等法。答曰名身语身次第住故。若依杂心有二师说。如界品。八万法阴皆色阴摄。以佛语之性故。有说名性者行阴摄。若准婆沙第四十卷。以音声为教体者是佛陀提婆义。以名句味为教体者是和须蜜义。俱舍论中又出是二。如界品云。有诸师执佛正教言音为性。于彼入色阴摄。有诸师执文句为性。于彼师入行阴摄。有人说言。俱舍论中有三师说。第三师义通取音声名句为体。如法界品下文说言。诸师异判如是。众生有八万烦恼行相。谓欲嗔痴慢等差别故。为对治此行佛世尊正说八万法阴。如八万法阴相。五阴中色行二阴摄。以是文证得知评家取此第三也。虽有是说而实不然。所以然者。彼不能显论文分齐。监取异文作是妄说。彼论前文已出二师说摄阴竟

次说八万法阴之量。一出三师义。此言诸师异判如是已下正成第三评家之说。说法阴量已竟。次欲更说五分法身十一切入等诸门摄义。是故条前成后之言八万法阴相五阴中色行二阴摄。此言总条前二师义。是故当知彼说谬异。当知小乘诸部之内出教体性唯有二说更无第三也。若依成实。相续假声以为教体。如彼论不相应行品云。有人言。名句字应是心不相应行。此事不然。囗囗囗囗法入所摄。解云。此论师意假声诠用更无囗囗囗囗声性色阴所摄。诠表之用意识所得唯囗囗囗囗囗所摄也。大乘之中音声名句及所诠义囗囗囗囗囗虽无别体不相应行而有假立不相应行囗囗句行囗所摄。由是道理异彼二宗。是义具如瑜伽论说。又彼论摄决择分言。云何为体。谓契经体略有二种。一文二义。文是所依。义是能依。云何为文。谓有六种。一者名身。二者句身。三者语身。四者字身。五者行相。囗者机请乃至广说。是论意者欲显教体无别自囗囗囗缘含能生物解故说诸缘为教体耳。于中余囗囗囗囗囗如楞伽经疏中说 第四明教迹者。昔来囗囗囗囗南土诸师多依武都山隐士[利-禾+登][利-禾+(ㄙ/虫)]义云。如囗囗囗囗说无出顿渐。花严等经是其顿教。余名渐囗囗囗内有其五时。一佛初成道已为提胃等说五戒十善人天教门。二佛成道已十二年中宣说三乘差别教门。未说空理。三佛成道已三十年中说空无相波若维摩思益等经。虽说三乘同观于空未说一乘破三归一。四佛成道已四十年后于八年中说法花经广明一乘破三归一。未说众生皆有佛性。但彰如来寿过尘数未来所住复倍上数。不明佛常。是不了教。五佛临涅槃说大涅槃。明诸众生皆有佛性法身常住。是了义经。南土诸师多传是义。北方师说般若等经皆了义。但其所宗各不同耳。如般若经等智惠为宗。维摩经等解脱为宗。法花经者一乘为宗。大涅槃经妙果为宗。皆是大解起行德究竟大乘了义之说。即破前说五时教言。如大品经往生品中。诸比丘闻说般若赞叹檀度遂脱三衣以用布施。论中释言。佛制三衣不畜得罪何犯戒为行施耶。以此在于十二年前佛未制戒。是故不犯。是以文证非局在于十二年后。又彼论云。须菩提闻说法花举手低头皆成佛道。是故今问退不退义。以是文证般若之教未必局在于法花已前。破断五时即为谬异。又复若言般若教中不破三乘浅化者。大品经中舍利弗问。若都不退定复不异。何故得有三乘差别不唯一乘。须菩提答无二无三若闻不怖能得菩提。此与法花无三言何别而分浅深耶。又若般若不说佛性浅者。涅槃经说佛性亦名般若波罗蜜亦名第一义空所。般若及空即是佛性。何得说云不明佛性。又大品说真如法性。论主释云。法名涅槃不戏论法性名本分种。如黄石金性白石银性。一切众生有涅槃性。此与佛性有何差别而不说故是浅耶。又法花论云。所成寿命复倍上数者。此文示现如来常命。以巧方便显多数量不可数知故。又言。我净土不毁而众生见烧尽者。报佛如来真净土第一义谛之所摄故。既显常命及真净土。而言是不了说者不应道理。问南北二说何者为得为失。答若执一边谓一向尔者。二说皆失。若就随分无其义者。二说俱得。所以然者。佛说般若等诸教意广大甚深浅通复不可定限于一边故。又如随时天台智者问神人言。北立四宗会经意不。神人答言失多得少。又问成实论师立五教称佛意不。神人答曰小胜四宗犹多过失。然天台智者禅惠俱通举世所重。凡圣难测。是知佛意深远无限。而欲以四宗科于经旨亦以五时限于佛意。是犹以螺酌海用管窥天者耳。教迹浅深略判如是

涅槃经宗要

天治元年五月廿四日书之

同类推荐
  • 啸亭杂录

    啸亭杂录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西夏事略

    西夏事略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元始说度酆都经

    元始说度酆都经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论势

    论势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古今词话

    古今词话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热门推荐
  • 甜妻来袭:沈少,我不嫁

    甜妻来袭:沈少,我不嫁

    林夏的婚姻是赎罪。被羞辱,被为难,被责骂……沈余亭的心像捂不热的石头,他恨她,厌她,烦她。夏累了,她想逃。“离婚吧。”林夏拿出离婚协议,“我们放过彼此。”沈余亭抬眸看向林夏,薄唇轻启:“你凭什么?”“林夏,我们的婚姻里没有离婚。”眼前的男人唇角微挑,“只有丧偶。”
  • 网游之主宰万物

    网游之主宰万物

    天龙学院新生晓宇意外之下进入游戏《王者》竟然在游戏世界中突破自身潜能领悟超神技能,但是却在某种神秘的力量阻止之下他竟然无法在游戏中转职?很好很强大的时代已经过去,很黄很暴力已经被淘汰,如今是禽兽乱世的年代,势必要将无耻进行到底!看猪脚如何在王者云集的世界成为天下无敌的存在。
  • 反派今天又认输了

    反派今天又认输了

    水灵烟,现代临床医生,一朝穿越,成为了水家,爹不疼、娘不爱,上天不垂怜的尼姑庵俗家女弟子。本以为这已经够惨的了,可谁知到头来,还得惨遭横死。可等她再度睁眼后。水灵烟却又意外发现,她并不是爹不疼、娘不爱,上天不垂怜,而是恰巧所有的幸运都给了她。直之真相一步一步的逼近,轰动全城的女状师,也随之在众人面前。反而是那个…莫名缠上身的大妖孽。你到底从何而来?………某一夜,他说:你若没了,我娶谁去?我的心上人,我不来护着,又岂待何人?某一天,她说:若没有你,此生余光孑然,你是我的福气,也是最美的毒针。某一刻,一个小娃:爹,娘刚喝完的药,咋这像安胎药呢?
  • 哈哈小院

    哈哈小院

    就是说说平常的生活,朋友之间的聊天,闲来无事就当唠嗑,文字营造出来的生活,似乎比平常的时候更令人深刻,等我以后老了,想要写回忆录,这个似乎也是挺有趣的资料
  • 昏昏欲醉:娇妻不好惹

    昏昏欲醉:娇妻不好惹

    海城传闻,秦家太子爷含着金汤匙出生,顺风顺水二十多年,没人能驯服他。冬至听闻,懒懒的问:“是这样吗?”秦宴清:“这不叫驯服,这叫臣服。”*遇到冬至之前,秦宴清三连:“女人?我会栽跟头?谁相信?”遇到冬至之后,秦宴清:“真好,我老婆真好!”(1v1,宠文。)
  • 北京那几年

    北京那几年

    讲述主角“我”在北京的奋斗以及所见所闻所感
  • 木兰奇女传

    木兰奇女传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下一次遇见

    下一次遇见

    一次意外的认识,也是一次意外失去,让他们更懂得了珍惜。“我要让你成为世界上最幸福的女孩。”凯源玺。
  • 恐色天堂

    恐色天堂

    面瘫男?嗯,挺帅的。警官大人也不错哦。结果两个在一起了!?来自未来的女孩又是谁?剧情狗血的不要不要的。
  • 重生在原始

    重生在原始

    重生在一个原始社会,这真的不是她的本意收一只喜欢抱人大腿的呆萌小宠,她其实挺郁闷无奈但,你个处在温饱线以下,住在山洞的部落,还要给她包配婚姻是要闹哪样?这个,她真的不能再忍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