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34184600000046

第46章 人与书(5)

戊子秋月改定于京西黑白斋

6.我与北大的三个缘

一九六四年,我十岁左右的时候,由于读了一些乱七八糟的书,作文开始写得有点意思了,常常能得高分,作文簿里被老师画满红道道或红圈圈,甚至写上一个大大的红色“妙”字,让我自己都看得耳热心跳。不止一次,老师在班上朗读完我的作文后很坚定地说,就这么写下去,以后你去上北大中文系吧!

就从这个时候开始,北大成了我的一个梦。

但这个梦是渺远的和短暂的。说它渺远,是当时朦胧觉得北大中文系乃文科最高殿堂,更是通往作家之路的不二门径。而我的家乡小县城,此前还未有过北大毕业生,敢说出北大两个字就不简单了,还想上北大,真是做梦吧!说它短暂,是因为骤然而至的“**********”,使我的求学之路戛然而止。一九六六年秋,《中学生》杂志编辑部一纸“由于‘**********’,本刊即日停刊”的退稿信也同时宣判了我儿时作家梦的终结。作为六八届初中生,十四岁的我就去农村插队了,走出了校门,丢开了书本,也忘记了北大。

1980年,我是福州军区炮兵政治部宣传处干事,考入福建省广播电视大学中文系省直班,没有别的功利考虑,就是为了读书补课,也是为了寻找丢失已久的梦想,为了体验体验读大学的滋味。由于是在职读书,电大的主要方式是自学,但在严格的考试中,我的写作一项还是脱颖而出,四次考了全省第一。一九九四年冬,中央电大成立十五周年之际,我还被评为全国优秀电大学员。客观地说,四年电大帮我恶补了大学中文系的必读书,但却没有让我找到多少读大学的感觉,常常身在福建电大,偶尔念及北大,只是觉得人生无奈罢了。

然而,人生无常,风水轮转。一九八四年秋,当我已然进入而立之年,并已获得电大本科毕业证和学士学位之后,又在朋友游说之下,稀里糊涂考入了解放军艺术学院首届文学系(大专学历),并在这人生转折的重大关头,不期然间与北大撞了个满怀。

说来话长,当我入学之后才搞明白,所谓解放军艺术学院首届文学系实乃全军作家班,面向三总部,十大军区和各军兵种,共招了三十五人,中有以《高山下的花环》名动天下的李存葆诸君。因各大军区分配名额,而我在福州军区的矮子里面拔了将军,算是捡了大漏了!

一九八四年北京的金秋,天高云淡。我整天陶醉在庆幸和惊喜中,而天天都有新的惊喜接踵而至。当是时,文学系草创之初,并无自己的师资,但系主任徐怀中是个开通贤能之师,他在当代中国文坛深孚众望,又深谙创作规律,还深知如何运用京华天时地利人和之便利。他呼风唤雨,撒豆成兵,他亲自登门拜访,广招天下名士,他让我们迎着八面来风的洗礼,接受密集信息的地毯式轰炸。于是乎,丁玲、刘白羽、魏巍、汪曾棋、林斤澜、王蒙、李国文、刘心武、张洁、李陀、张承志等著名作家们来了;李泽厚、刘再复、张炯、吴元迈、刘梦溪、刘锡庆、陈骏涛、雷达、曾镇南、何西来、刘纳、赵园、季红真等著名学者们来了……特别是第三支队伍,那就是大学教授们了,而在这名师之中,除了北师大的童庆炳、王富仁,清华的蓝棣之,福建师大的孙绍振等少许先生之外,其余主要来自北大中文系——吴祖缃、吴小如、袁行霈、谢冕、严家炎、叶朗、乐黛云、张钟、孙玉石、洪子诚、余树森、钱理群、曹文轩(当然,也还有西语系的赵德明等少数非中文系教授)等悉数登台……各路神仙,十八般武艺,手挥五弦,目送飞鸿,口吐莲花,金声玉振,直弄得我天天如坐春风,如梦方醒,如醍醐灌顶,如浴火重生。

在这整个“快速成长”的激动兴奋之中,我始终还隐隐地觉着了一种奇特的幸福感,那就是我俨然觉得自己成了北大中文系学子中的一员了,年过三十终于圆了儿时的梦!

当然,至今我也不好说,上述三路名师、三类讲座究竟谁家对我启发最大、教益最深、影响最远,应该说是各有千秋、各擅胜场、各领风骚。但有一个角度可以比较,那就是一九八六年我毕业留校在文学系当了老师之后,我有意识地观摩学习各路大家的授课艺术,自以为有了一点心得,不妨在此略作披露——以我在军艺文学系先学生后先生的双重身份观之,就授课效果或授课艺术论,一般说来,作家一路富于感情和经验,而弱于理性和概括,虽然生动风趣,最具可听性,但不便记录,难以复述;学者一路呢,一二三四、甲乙丙丁,逻辑严密,条分缕析,新见卓然,但容易流于呆板和枯燥,时间一长,学生们难免恹恹以至于昏昏。比较之下,教授一路似有综合前二者之长而避其短之意思,既有逻辑的架构,又有知识的重点,既有理性的归纳,又有感性的表述,课堂效果普遍偏好。尤对我这个初登讲坛的青年老师而言,较具可摹仿性。譬如:吴祖缃先生的幽默谈吐,吴小如先生的华丽板书,袁行霈先生的声情并茂抑扬顿挫,谢冕、钱理群先生的激情、沉重与尖锐,曹文轩先生夹带乡音的朗读等等,都从不同层面和侧面给我以影响,使我在较短时期内潜心揣摩授课效果(包括练习书法以提高板书水平)而有较明显提高,课上常在鸦雀无声中爆出笑声,课后也常被学生包围和追问,颇受系内外学员喜爱,很快就在解放军艺术学院脱颖而出,一九八九年便获得全军优秀教师的称号。而且,从一九八四年到一九九七年,从学生到讲师、副教授、教授、系主任,我前后在文学系待了十三年。

十三年中,无论是当学生,当老师还是系主任,凡有北大老师来讲课,我都始终如一在讲台下洗耳恭听。也许老师授课内容有重复,但我观察学习的角度却不重复,从内容到形式,从观点到例子,从声调到语气,从手势到眼神,从站姿到板书,总觉得有听头,有看头,百听不厌,常看常新。而且一听就是十三年,相当于读了两个本硕连读啊!这一份缘还浅吗?这就是上天的赐予吧。

打那以后,我的授课经验也渐积渐多,授课范围也愈来愈广,尤其近年来,我的专题讲座《******诗词的另一种解读》广受欢迎和邀请,从国防大学、北京大学、清华大学、中国传媒大学到中国现代文学馆、北京鲁迅博物馆直至中央电视台《和平年代周末开讲》,讲了近百场,还大有方兴未艾之势。选题好是一方面,讲得应该也不至太差吧。我自认为,我之所以能走到今天,作为一个听了北大十三年课的校外班老学生,多多少少是得到了北大名师一点真传的。

按说,我和北大的奇缘到此也该画上一个圆满的句号了。然而不,更奇的还在后面。2005、2006连续两年,北大中文系聘我为博士论文答辩委员会委员和主席。这真让我受宠若惊。我略知博士论文答辩委员会需要三分之二的校外人士,而北大中文系以往只认人民大学、北京师范大学,这回我是代表解放军艺术学院和中国人民解放军获此殊荣了。同时,我更愿将此看成是北大对我这个校外生的一种认可、接纳和为我提供的又一次学习机会。正是从这里,我才真切直接地感受到了“兼容并包、民主自由”的北大精神,也再次领略了陈晓明、张颐武、孔庆东、臧棣等新一代才俊的名师风采。

2005年,中央人民广播电台《国防时空、军旅人生》做我的专访,结束时主持人说,按惯例得总结出一两件所谓平生得意之事,略作沉吟。我的回答是:十岁时做了一个北大梦一三十岁时仍未进过北大校园,但却开始一连听了十三年北大名师的课;五十岁时也未获得过任何北大授予的学位,但却担任了北大中文系博士论文答辩委员会主席。

这,也就是我和北大的三个缘。

戊子夏月于京西黑白斋

7.为什么不传

——从《断魂枪》看老舍的姿态

《断魂枪》结束在四个字:不传!不传!

为什么不传?是个问题。

也可以说,《断魂枪》的“眼”就在于“不传”二字。前面的精彩热闹都是铺垫,王三胜是第一层,孙老者是第二层,把大家胃口都吊起来了,都铆足了劲等着看高潮——“神枪沙子龙”的“五虎断魂枪”,可最终只等来矜持而又决绝的两个字:不传!“噗”,就像—个气球泄了气,高潮戛然而止,不传自然也就没好戏看了。这出人意料的结局颇让人惆怅,更引人深思而又百思不得其解:为什么不传啊?

这从根本上涉及老舍在中西文明激荡中的文化姿态。

一般认为,“老舍擅长表现中国的世态,他基本的文学精神是对北京市民社会不歇的批判。”“……老舍点到了我们民族根性中最顽劣的一面:因循、保守、蒙昧、知足、萎缩、退隐、中庸、随遇而安、死活要脸,欺软怕硬、怯懦胆小,他点到了我们的痛处。这是鲁迅所开创的‘国民性批判’主题在老台手中的复活,并得到不同程度的开掘与深化。”(见吴福辉《茶馆)导言》天津人民出版社2005版)有这个因素,但不尽然。如果从文化的层面看。甚至恰恰相反,老舍不同于鲁迅,他更多的从审美艺术的角度切人,对中国传统文化是发自内心深处的认同,赞叹与留连,因而生发的是“临去秋波那一转”,方才得以“回蛑一笑百媚生”。在这一点上,他和二十世纪初叶开始负笈欧美的辜鸿铭、陈寅恪、林语堂、梁实秋、钱锺书等具有深厚的西方文化背景和经历的文人们相似。正是“人乎其内”而又“出乎其外”,有了比较,才有了鉴别,才有了选择——中华文化。从辜鸿铭的“卫道”(中华道统),林语堂的《生活的艺术》到陈寅恪一生坚持繁体字竖写文言(并以此严苛要求弟子),都可一言以蔽之:中华文明至上论者。

老舍又何尝不是如此。你看他在散文《想北平》中怎么说的;“伦敦、巴黎、罗马与君士坦丁堡,曾被称为欧洲的四大‘历史的都城’。论说巴黎的布置已比伦敦罗马匀调的多了,可是比上北平还差点事儿。北平在人为之中显出自然,几乎是什么地方既不挤得慌,又不太僻静:最小的胡同里的房子也有院子与树;最空旷的地方也离买卖街与住宅区不远。这种分配法可以算——在我的经验中——天下第一了。”即便说起水果来——“哼,美国的橘子包着纸:遇到北平的带露儿的玉李,还不愧杀!”

如果说《想北平》带有浓厚的故乡情结,过于感性化和感情化的话,那么,老舍在《可爱的成都》中又理性地对中西文明做出了比较,甚或对工业文明做出了反思和批判——“中华民族在雕刻、图画、建筑、制铜,造瓷……上都有特殊的天才。这种天才在造几张纸,制两块墨砚,打一张桌子,漆一两个小盒上都随时的表现出来。美的心灵使他们的手巧。我们不应随便丢失了这颗心。因此,我爱现代的手造的美好的东西……我绝对不是反对机械,而只是说,我们在大的工业上必须采取西洋方法,在小工业上则须保存我们的手。谁知道这二者有无调谐的可能性呢,不过,我想,人类文化的明日,恐怕不是家家造大炮,户户有坦克,而是要以真理代替武力,以善美代替横暴。果然如此,我们须应想一想是否该把我们的心灵也机械化了吧?”

心灵当然不能机械化!反过来说,机械化有可能造成对人性的异化,对心灵的毒化,对审美的钝化。以上两段文字亦可看作是对沙子龙“不传”的间接回答。

为什么不传?不是对坚船利炮的一种臣服,不是对世风日下的一种抵抗,也不是一种阿Q式的自满自足,而更可能是种王国维式的殉葬(时隔近半个世纪,老舍与王国维的投湖何其相似乃尔),一种对审美化,精神化的文化符号一“断魂枪”的欣赏,赞叹与缅怀。

夜静人稀的沙子龙遥想当年威风,自然不免落寞,“叹一口气”,但最终是,“又微微一笑:‘不传!不传!’”何等淡定,从容,矜持,大气而平和……

这也就是老舍自个儿的态度。耐人寻味,令人深思。

附《(断魂枪)点评》“东方的大梦没法了不醒了。”按说,开头就来一段关于时代背景的交代或概述,向为短篇所忌讳,亦非老台所擅长——客观地看,这一段文字在全篇中也不算太出彩。但为什么还要这样写?是否为了呼应结尾?结尾在四个字:“不传!不传!”为什么不传?慢慢咂摸吧您。

老舍十分熟稔旧北平市民包括江湖黑道生活的方方面面,你看这一段关于沙子龙“徒子”们讨生活的世相描写,何等精准传神。

从王三胜的“开场词”到他后面与孙老者的对话,说得多地道哇,而且极台人物身份,极富人物性格,如果用京腔京韵念籽起来,必定如当年沈从文所赞:“环转如珠,流畅如水,真有不可形容的妙处”。

注意,王三胜这一段耍大刀是动作描写的经典。

“有功夫!——你——有——功——夫!”孙老者人未至声先至,可谓先声夺人。但细瞧之下又其貌不扬,典型的“先抑”,而抑中又有“扬”——你看他的眼珠:黑得像两口小井……

又见“黑眼珠”,但“更深更小了,像两个香火……”常言谓传种尽在阿睹中,莫过如此了吧。

王三胜耍了一场刀,孙老者又胜了一场枪,这才要推出真正的主角了:会会沙子龙。

行家一出手就知有没有,你听听孙老者这话,在行,在理,有底气。

同类推荐
  • 走在阳光下

    走在阳光下

    很久以后——我们知道伦敦格里莫广场12号那幽暗的布莱克家宅。我们知道那些被施了魔法、永远拉不开的窗帘。我们知道那些长长的、烛光摇曳的走廊。我们知道阿兹卡班的监狱。我们知道摄魂怪带来的黑暗。我们知道那些重重深锁、没有窗户的牢房。我们知道贴遍大街小巷的疯狂杀人犯的通缉令。我们知道狼群游荡的夜晚。我们知道霍格莫德村外阴暗潮湿的洞穴。我们知道属于凤凰社的那个色彩黯淡的漫长夏天,他坐在厨房的壁炉边,孑然一身,望着跳跃的火焰。我们知道那个深陷地下、不见天日的房间,我们知道那道微微飘荡的帏幕。他走的时候,只有魔杖发出的光亮照亮他的脸。所以,很久以后,我们知道,他没有撒谎。
  • 轻快悦读悦活:飞天

    轻快悦读悦活:飞天

    本书萃集了闪小说191篇,内容广泛,汇集了作者对生活的细心观察和对生活的积累,以及作者对社会生活的理解,也体现了作者的文字智慧。作者惯于用现实批判主义的手法来写作,作品信手拈来,构思巧妙,弘扬正义,鞭笞丑恶,颂扬美好,针砭时弊,既适合少年儿童阅读,也适合成年人欣赏,可以说是老少咸宜。
  • 文学概论通用教程

    文学概论通用教程

    这本书是我在给中文系学生连续6轮开设文学概论课的基础上写出来的。6轮课先后试用了3种当今流行的教材,感到各种教材都有自己的优点可以借鉴,但是,能否有一本深入浅出的既讲出了道理又不摆理论面孔的教材?这本书是在几位学生听课笔记的基础上改写而成的,基本上保留了我在上课时的教学口语风格;以“正文+附录”为体例,是为了在损害我自身的观念系统的前提下,提高本书的知识系统性,同时也是为了引导同学们去阅读原著。
  • 大师讲堂:蔡元培讲中国伦理学史

    大师讲堂:蔡元培讲中国伦理学史

    《蔡元培讲中国伦理学史》全书分绪论、先秦创史时代、汉唐继承时代、宋明理学时代四大部分32章,系统地介绍了我国古代伦理学界重要的流派及主要代表人物,并阐述了各家学说的要点、源流及发展。《蔡元培:中国伦理学史(民国时期影响国人的大师著作)》是第一部系统整理和研究中国古代伦理思想发生、发展及其变迁的学术著作,阐述了从孔子到王阳明28位思想家的伦理思想,附录中列叙了戴震、黄宗羲、俞正燮三人的道德学说。
  • 事实如此

    事实如此

    这是一部诗人刘春潮的自选诗集,收录了白族诗人刘春潮的许多优秀之作。全书共分了五个章节:事实如此、应该是云南、被覆盖的等,总共有100余首诗,有阅读和欣赏价值。刘春潮的诗歌画面感极强,他善于从日常生活中汲取诗意,并以流畅凝练的语言传达出来。他的诗呈现出对生命和生活的思索,不竭地寻求独立而纯净的精神价值。
热门推荐
  • 太道苍穹

    太道苍穹

    “这天,想让我们屈服?怎么办?”“杀”“这天,想让我们做他的走狗?怎么办?”“杀”“那群走狗顺天者想蛊惑我们归顺,怎么办?”“杀!”“顺天者顺天,早已丧失了自己的魂,自己的道,怎么办?”“杀!”“对,我们要杀他娘的,杀的他们血流成河,杀的他们肝胆俱裂,杀的他们再无生者,让他们即使重生,也要恐惧,即使不死,也要心悸,杀!”“杀!杀!杀!”我要杀出一条逆天路,不为自己,只为爱我的,和我爱的人!
  • 我的王妃是吃货

    我的王妃是吃货

    一朝穿越的她想方设法想回去,她不甘心她的现代生活就这样没有了,和她谈了三年男朋友在订婚的那晚上和她的闺蜜出轨,她不甘心,她放心不下她的家人,一直寻找机会回去,可是天意弄人,自己竟然怀孕了,有一个娇宠自己的丈夫,可是她已经对爱情心死,自己已经没有心思去拥有一份爱情,后来偶遇高僧告诉她,她本是这个时空的人,只是弄错了,现在已经换回,让她安心留在这个时空,这一切到底是真是假?【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混在二次元的玄幻

    混在二次元的玄幻

    好久好久之前有一群坑货,他们隐藏在人群之中,时刻准备着坑人。平常时候他们就与常人无异,直到他们心血来潮,想要坑人的时候,各式各样的称号就会出现在他们的头顶……修真界抵挡不住坑货们的坑,便联合了起来,想要将坑货们一网打尽,哪知这时出现了一个名为白落的坑货,一次性解决了百万修士。众修士本以为坑货们会趁此机会一统寰宇,谁知众多坑货包括坑货白落,竟然在坑杀百万修士后再次隐藏人群之中,并放出了消息:虽吾等实力皆为此世巅峰,却也无心争夺大道,然现四方界系皆无主,吾等愿帮助汝等教导应天资质,以证四方界系之道,共抗下一大世来临。这消息一放出来,各个世界的人只有一句话:不可能!数年之后,唯东方界系无主。作为一名二十二世纪的有妹有房的父母双亡的优秀的青年,枫林晚符合了穿越的所有条件,所以......你不穿谁穿呢?于是,诸天万界就多了一名以坑人为乐的时不时会正经一点点的表面可爱内心腹黑的小萝莉。什么?你问我为什么优秀青年会是小萝莉?emmm……这个要从头说起......当然,腹黑的小萝莉在遭受重大打击之后也会黑化的嘛(不禁露出魔鬼般的笑容)。所以,枫林晚你能经得住我多少次打击呢?(温和的微笑)
  • 杂牌老公系列:煞到唐朝侠客

    杂牌老公系列:煞到唐朝侠客

    啊————疯了疯了!她这是什么命啊!从小孤苦也就算了,没想到连感情路都走的异于常人!想她堂堂二十一世纪女强人,莫名其妙跑到男权至上、可以三妻四妾的古代?真当我们女人好欺负的吗?我就让你们尝尝我新新人类的厉害!由于命犯天煞孤星,从小被迫离开家人在外漂泊。只有她能给他冰冷的世界带来温暖,只有她能照亮他深藏于心底的黑暗。孤寂的心已经习惯了相伴,要他如何舍得放手?颠覆礼教如何?妻管严又如何?只要能一辈子守住这份温暖,让他丢弃一切他也甘愿……一场江湖纷争把他们牵连在内,诡异的事情一件接着一件,邪异的美男守护灵,千年僵尸为仆,一个个奇怪的家伙聚集到他们身边究竟是福还是祸?等待他们的是生生世世的相守还是……
  • 穿越之心之索引

    穿越之心之索引

    近视女青年后悔莫及,后悔以前看手机看电视导致眼睛如今的痛苦不堪,她暗自发誓如果上天能够给她一双明亮的眼睛,她什么都愿意做啊啊啊啊一朝灵魂穿越,她拥有了从前梦寐以求的东西,却不料。。。。。。
  • 既定之宿命

    既定之宿命

    神话时代凡人妄想挑战神明,仁慈的神明关闭了神域,凡人唯有凭借自己的力量打入神域,才能重新打开神之门,这个世界才会恢复往日
  • 幻想国度:凡爱

    幻想国度:凡爱

    后悔遇见你,是我听过最悲伤的句子。愿拿注定孤独换你一生幸福。亲爱的,你在哪?回家这条路这么长,宝宝迷路了,只能用尽了一生去寻找……
  • 回忆记事起

    回忆记事起

    以往的风风雨雨,回忆里的辛酸苦辣。只有我自己知道
  • 少女你还在吗

    少女你还在吗

    一个家庭不美满的花季少女的成长之路,她安静又吵闹,丧又积极向上,是一个双面娇娃,在面对自己喜欢和喜欢自己的人时,她又该怎么办呢?满怀心事的少女和干净清爽的少年之间会发生怎样的故事呢?成长之路漫漫,让我们一起拭目以待吧!
  • 忆童趣

    忆童趣

    长大后才慢慢开始怀念当年,才明白无邪是真,无忧是多大的幸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