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34244300000037

第37章 沉浮(4)

“还有一项恶习,百姓向县衙交纳租税,每斗粮食必须多交一升,理由是为了补足‘损耗’。你们可曾知晓,这些胡作非为的‘土法子’,给本来就赋税沉重的百姓徒增多少负担?”

大伙儿无言以对,都感到奇怪,这样的事情,郑老爷竟然了解得一清二楚。因此人人心里都在打鼓。想着自己那些个见不得人的事情,担心郑老爷已经知晓。

“从今往后这些统统废除。另外,所有吏员买老百姓东西,都要按市价付钱,不准强索强取。”

郑燮根据自己了解到的情况,让师爷逐条逐项拟了一张告示,作为县衙官吏改进作风的规定。

安民告示一经贴出,百姓个个欢欣鼓舞。

微服私访中,郑板桥还特意写了首诗谈自己查访民情的感慨:

喝道排衙懒不禁,芒鞋问俗入林深。一杯白水荒途进,惭愧村愚百姓心。

经过深入查访,郑县令先后制定了一系列戡乱除弊的新规新政,经过努力实行,范县开始出现了由“乱”到“治”的局面。

由于经常下去微服察访,有时就住在乡下,连上面官员下来视察也找不到郑燮。比如一次曹州太守姚大人下来巡视,郑县令就不在县衙。好在姚太守也是一个务实之人,因此并不怪罪,见到他后询问起来,郑燮只字不谈自己的政绩,却不无抱怨地呈诗一首,云:

落落漠漠何所营,萧萧淡淡自为情。十年不肯由科甲,老去无聊挂姓名。布袜青鞋为长吏,白榆青杏种春城。几回大府来相问,陇上闲眠看耦耕。

太守读后大笑不止,说:

“好啊,看来,你郑燮政绩不小呀,难怪满城乡的百姓都伸大拇指夸你。你也别给我发牢骚,好一个‘白榆青杏种春城’,‘陇上闲眠看耦耕’。您老先生对百姓农耕真够重视呀。”

的确,郑板桥十分同情劳动人民,他在《范县署中寄舍弟墨弟书》中说:

我想天地间第一等人,只有农夫……农夫上者种地百亩,其次七八十亩、其次五六十亩,皆苦其身,勤其力,耕种收获,以养天下之人,使天下无农夫,举世皆饿死矣。

尤其是在灾荒年,他更是“不遑居居”,把百姓的疾苦挂在心间。由于他勤政爱民,偏僻的范县出现了太平繁荣的景象,百姓也得到了休养生息的机会。每至春夏,黄河水暴涨,郑县令常带人日夜巡堤,有时甚至和百姓共住茅庵,固堤防患。土堤上,田埂间,或是一望无际的果林、庄稼地里,淳朴的农民们,遇到这位亲切随和的知县,往往敬上白水一杯,大伙儿一面喝着水,一面无拘无束地交谈着。

有时走累了,郑老爷就在垄边树下憩息下来,静静地望着那辽阔的田野,远远近近的农舍。在耕种着的土地上,闪着黑白翅膀欢叫着的花喜鹊,喜悦地在犁地的耕牛前后起落飞旋,在松软的泥土中啄食害虫。

日出而作,日入而息,郑燮面对那一张张憨厚淳朴的面容,就像面对精湛的艺术品。那是上苍的创造,更是生活的杰作。他仔细地端详,悉心地品味着那嬉笑与忧伤中的酸甜苦辣,也感受着那隐约透出的五味杂陈。在那一刻,他的心灵与情感同那些周身散发着汗腥与土气的人们完全融为一体。由于没有了功利的困扰,没有了劳心与劳力的隔阂,他便深深感到了精神的充实与宽慰。心灵的平静,孕育出诗意的冲动。他会吟诵出最纯粹的诗句,同情和赞美这些可爱的百姓。

那些诗句,就像他的心湖,是那样的恬适而从容淡定,又是那样的单纯、宁静,孩童般的美好。祖先的遗迹,广袤的大地,辛勤的劳作与往往并不丰厚的收获所激起的心的波澜……正是这种无拘无束的田野交谈、深入的探访,使得郑燮比以往历届的县太爷都了解到了更真实的民情民意,更多的乡村生活的方方面面,和农民生存的各种情形。了解到百姓与官府之间的维系与隔阂,看出了好的政令与实际执行上的千差万别。

每一次的田头或炕头的深谈,对于他都是一堂课,一种教育与启迪。于是,郑燮把百姓的泣诉和心声,用诗来加以传达,用诗来加以梳理和记录:

县官编丁著图甲,悍吏入村捉鹅鸭。县官养老赐帛肉,悍吏沿村括稻谷。豺狼到处无虚过,不断人喉抉人目。长官好善民已愁,况以不善司民牧。山田苦旱生草菅,水田浪阔声潺潺。圣主深仁发天庚,悍吏贪勒为刁奸。索道汹汹虎而翼,叫呼楚挞无宁刻。村中杀鸡忙作食,前村后村已屏息。呜呼长吏定不知,知而故纵非人为。

当然,农村中也有恬静祥和的一面,瓜田豆棚、小河流水,那种单纯朴实的情形令他深深地羡慕。于是也发而为歌。例如《田家四时苦乐歌》,倒是苦乐参半。其中有些苦,不外乎五更起早,冒雨耕作的辛苦。这对于农民,其实也是一种快乐。就像他郑燮秉烛夜读,或挥笔作画,那是欢乐的陶醉。全不同于纳税完粮,应付酷吏差役一类的苦。他对于百姓的感情,也是越来越深。体会到了“当官要为民做主”这句话的含义与分量。

最使他不能容忍的,是人与人为了利益,而相互倾轧的残酷无情,那是对人性尊严的任意摧残践踏。他毕竟不是一个单纯的官僚,而是一个本质意义上的书画家诗人,残酷的现实,使他更进一步体会到杜甫所遭逢的时代和心灵感受。这使得诗人变得空前的悲怆而深沉起来。于是《兵车行》《石壕吏》《无家行》……在郑燮的头脑中,不仅是萦绕着的凄美的诗句,更体会出前辈诗人那国破家亡、流离失所、饥寒交迫的心境,同时眼前也呈现出令人惨不忍睹的现实景象……于是,诗人暗下决心,要像杜甫一样谱写出时代的哀歌:不是单纯的愤怒、简单的发泄,而是思想的启迪与灵魂的唤醒,如同《诗经》那样,成为对当政者的一种讽谏……

眼下在县衙之中,他的面前仍然是悍吏与农夫的对峙,耳旁听着萧萧的竹丛在夜风中喧嚣,他要写一首《私刑恶》留给世人。诗序,在脑子里迅速酝酿,想风云际会,风生水起,他突然一下子就想到了晚明的大太监魏忠贤,这个深受天启皇帝信任和重用的大奸贼,虽然早已被钉在了历史的耻辱柱上,但如今他的余毒还是遗传甚广呀!魏忠贤,这个不学无术、甚至目不识丁的乡间无赖,赌输了钱便休妻自阉甘做太监的恶棍,为了满足一己私欲,不顾国家民众兴衰死活,排除异己、陷害忠良,干尽了令人难以想象的坏事……郑燮想着,提笔的手都有些发颤。于是他写道:

自魏忠贤拷掠群贤,淫刑百出,其遗毒犹在人间。胥吏以惨掠取钱,官长或不知也。仁人君子,有至痛焉……

长夜漫漫,衙宅寂寂,诗人义愤填膺,胸中诗情如潮,滔滔不绝,流淌笔端……痛哉,痛哉,天下百姓!清官清官,望眼欲穿!望眼欲穿呀!他暗暗告诫自己,郑燮呀郑燮,你可要用心做个清明之官呀!

官风得变,范县即治。郑燮的心中又开始变得喜悦异常。他这才真正体会到了儒家“入世”哲学的奥妙所在。其实奉献社会、实现理想更是读书人追求的一种幸福。公务之余郑老爷又能以诗书画抒发情感、寄托志向了,更是传播文化,驱赶愚昧,何乐而不为。

每日晨昏,他口中不住地哼着小唱,眼瞅阳光把院中翠竹的影子投在窗户上,便不由得想要动笔来画。又见盆中的兰花枝叶青翠,开得正欢,也不由得要提笔描摹一番。其实,丹青之中,墨竹与素兰,是最难脱俗又最难画精的。俗话说,一世兰花半世竹,他却铤而走险,偏偏选择了最难的物象来画。好在,凭借着深厚的书法功力与精博的学养意趣,再加之超然物外、桀骜不驯的个性,郑燮笔下描画出的竹、兰,总是苍劲萧爽,疏密有致,清俊儒雅,与众不同。点画之间,颇见得笔墨功力,逐渐成为人们争相欣赏和索要的名作佳品。

眼下,正值炎夏。郑燮像当地百姓那样穿着粗布短褂,手中摇着折扇,兴致勃勃地提笔挥洒。他又是在写一幅墨竹。寥寥数笔,随风而动,劲节向上,潇潇洒洒,颇见精神。

师爷在一旁瞅着,不住地捋着下颏上的几根山羊胡须,摇头晃脑地称赞道:“哎呀,静观老爷您画的竹子,仿佛院中之竹应邀而至,随风颤动。嗯,真是佳妙绝伦,佳妙绝伦呀!”

郑燮抬眼看看他,心中一阵好笑。想着这个胆小怕事、既有些自私又不无迂腐的科场失意之人,在官场浪迹多年,沾染了不少的官僚习气,又是正在给自己戴高帽子哩,但不知何故,他并不过于反感听他唠叨。这也许就是人性的弱点,无论是谁,也是难以逃脱好戴高帽子的误区呀,何况师爷所夸,与自己所追求的并不矛盾。

“郑老爷呀,您听说了吗,相传咱们范县,自从您上任以来,不光是政通人和、百废俱兴,而且您画的《百雀图》,也成了县宝图啦。”

郑燮听得感到奇怪:“什么《百雀图》,我怎么不知道?”

“此图原名《墨竹图》,是您为咱古城的开明乡绅朱先生所画,老先生得到墨宝高兴呀,就把图画挂在门外墙上当众炫耀。时值傍晚,一群麻雀误以为是真竹子,纷纷冲着《墨竹图》飞来,结果个个触墙而亡。画面上便有麻雀留下的斑斑血迹,故后人称之《百雀图》。”

郑燮听得一惊,“啊,还有此等事情?那我郑燮不是成了杀生之人了?”

“哪里,哪里,这正说明老爷您画的竹子栩栩如生,连麻雀都分辨不出真假啦。”

郑燮这才得知是师爷故意夸张演绎,便再也忍耐不住,仰头哈哈大笑起来。

范县县城向东不远的黄河金堤之上,有座“仲子庙”,相传是为纪念孔子的弟子仲子曾经在此讲学而建。此日郑燮带人视察金堤防汛顺便来到庙中,见庙宇残破不堪,庙院里蒿草丛生,显然是荒废多年。他看着心中不禁一阵凄凉,当即着人打扫并筹资修葺。等到古庙整饰一新,他又专程拜谒,以表对圣贤古迹的敬仰,对文化遗存的珍重,并亲笔题书“仲子庙”三字,制匾悬挂庙门之上。三个烫金大字,题写得很有讲究,也是他一生很少写的几个斗方大字。新匾既悬,就吸引了不少百姓围观。范县虽穷,却是汉代古邑,很有文化底蕴。民间秀才夫子不少,喜好书法成风。有几位老者立于匾下,仰视而评说道:

“此匾何人题写?书风古朴典雅,显然是颇有根基。”

“此乃郑县令板桥手迹。敢问根基何来?”

“有周秦金石之厚重。”

“嗯,可谓刀斧之下不露斫痕,笔墨之间不见漏迹。”

“可不是,有庙堂之气,而无世俗之陋,可谓敛气藏锋,炉火纯青呀。”

几个人正指手画脚漫无边际议论得热闹,就听人群后边有人搭腔道:“我看离炉火纯青还相去甚远。”

众人回头看时,却是郑县令本人。他虽是布衣麻鞋,可百姓大都认得,便纷纷拱手施礼。那边郑燮赶忙制止,并说:

“诸位方家在此,既然是品议书法,咱们就不必拘礼。平生很少书写榜书,这幅匾额,也是偶尔为之,纯属强为所难。”

“哪里哪里,郑老爷委实过谦,您这可是正经功夫字呀。”

“要说功夫,倒是多少也还有些,但是要讲正经,可就有些过奖。你们瞧我这点画,非驴非马,是象不象,何言正经?”

老夫子们一愣,个个张口无以应对,都显出一脸的尴尬。

郑燮见状便笑着说:“要说书风,我这只能算作是‘六分半书’。”

“六分半书?!”

“对呀,是六分半书。”郑燮很认真地解释道,“你们看,我这是以隶书笔法掺入行楷,又时以兰竹之锋出之,可谓是不隶不楷,似书又画,自成一种面目。此书体既介于楷隶之间,而隶多于楷,汉代隶书又称八分书,那我这非隶非楷再加一画,就只能称之为‘六分半书’啰。”

一席话,引得大伙儿哈哈大笑起来。郑燮自己却是不笑,接着又说:“你们能说这是正经功夫字吗?我是一点儿也不正经呀!”

众人又大笑起来。这一回,郑老爷自己也忍不住开怀大笑。

的确,郑燮的书法,充满了历史感与文化气息。正如那位老夫子所言,他的确是有根基的,但又不拘泥于古人。清代康乾年间,所谓和平盛世,书法界碑学大兴,考据风炽,一时间,往昔之甲骨、金石重焕光芒。此正合郑燮之好。比如“郑文公碑”,这被后人称为“碑书第一”、“真书第一”的古碑,他就情有独钟。而此碑恰就在不远处的云峰山上,何不去看看那难得一见的北魏摩崖石刻呢。郑燮时常这样提醒自己,可总是公务繁忙难以脱身。

十一

此日政务之余,郑燮一边临写《郑文公碑》,一边就想到,何不偷得半日闲暇,携童子前往拜谒此碑。

“《郑文公碑》,原本是当时兖州刺史、书法家郑道昭为悼其父郑义而书。开始刻在天柱山巅,后见云峰山石质更佳,便又重新摹刻。故先刻者称为‘上碑’,后刻者便称之为‘下碑’了。下碑字体稍大,且更为清晰……”

郑老爷一路上唠唠叨叨对书童讲着这些,也不顾人家爱听还是不爱听。人家小书童的眼神只是留意风景,就显得有些心不在焉。

“哎,小子,听见吗?叫你哩!你知道吗?《郑文公碑》的字迹,笔画有方也有圆,或以侧得巧,或以正取势,混合篆势于一体,刚劲姿媚于一身,结体宽博,气魄雄伟,堪称千古不朽之作……这些,你这习字的童子都得牢牢记着,练字,不光是捉笔挥洒,还得讲究识碑读帖,才能悟出门道。”

“嗯哼,嗯哼……”童子开始还点头应诺,到后来听得云里雾里,就开始麻木,又东张西望,变得不理不睬了。郑燮还是一路骑在毛驴背上念叨。主仆二人走了老半天,时近午后,这才来到山巅碑峰之前。郑燮站立碑前,仰望良久,悉心领悟,如痴如迷,称赞不已。

“好呀,实在是好呀!”

同类推荐
  • 长征英雄谱2

    长征英雄谱2

    描写了二万五千里长征中红军所经历的故事,在这漫长的艰辛征途中红军所表现出的种种英雄气概,记载了他们为祖国的解放所作出的种种牺牲,献身于革命的伟大精神,以及打过的一个个漂亮胜战的精彩片段,记叙了他们所立下的不朽的功勋。
  • 王永庆全传

    王永庆全传

    塑胶巨子的创业实录,台湾首富的成功秘诀。王永庆是台湾最知名的大企业家,是白手起家的典范,也是年轻一代心目中最崇拜的创业英雄。有“塑胶大王”之称的王永庆是凭个人奋斗走向商业成功的典型代表,被誉为台湾的“经营之神”。本书不仅详尽描述了王永庆的创业发家史,还把他在商业经营乃至日常生活中所展现出来管理艺术及独特的人格魅力一一展现在读者面前,对于管理者、创业者及普通的打工者都很有启发及借鉴作用。
  • 黄兴自述(上下)

    黄兴自述(上下)

    黄兴是实干家,许多重要的革命活动由黄兴所发动并亲自参与。他出生入死多回,最终积劳成疾而中年逝世,是推翻清朝的统治、开创民国的元勋。《黄兴自述(套装上下册)》以黄兴一生的重大事件为主线,结合黄兴的自述,条分缕析地探讨黄兴一生行事、思想发展的轨迹及有关事件,图文并茂,相互映衬,广大读者可以通过阅读看到一个立体而生动的黄兴形象。
  • 乱世尊丐:朱元璋传

    乱世尊丐:朱元璋传

    朱元璋是我国历史上一个封建皇帝中比较卓越的人物。其功劳在于统一全国,结束了元末二十多年战乱的局面;在立国之后,能够吸取历史教训,对农民作了一些让步,大力鼓励农业生产,兴修水利,允许农民尽力开垦荒地,大大增加了自耕农数量;解放了奴隶,改变了元王朝官僚大量拥有奴隶的落后局面,增加了农业生产劳动力等措施。这些都有利于农业生产发展,有利于社会前进,为明朝前期的繁荣安定局面打了基础,值得肯定的。本书以丰富翔实的史料、生动活泼的文笔,将朱元璋从农民起义的领袖到封建帝王的一生做了全面阐述。作者试图通过评价一个历史人物的功过是非,使读者领悟一个历史人物的升降沉浮,并了解有明一代初期的历史。
  • 朱元璋发迹史

    朱元璋发迹史

    中国历史不乏奇迹,朱元璋更是奇迹中的奇迹,从社会最底层的乞丐和尚,爬上天朝上国的皇帝宝座。中间的秘辛固然数不胜数,但这种成功足以激励后人。朱元璋的一生,可以说是拼搏的一生,也可以说是杀戮的一生。在他成功的路上,智慧伴随着血腥,谋略混杂着阴暗,理性之中夹杂着疯狂……如何解读朱元璋这个人,是现代人乐此不疲的话题。朱元璋身上有许多值得学习的地方,也有很多让人唾弃的地方。翻开姚尧编写的这本《朱元璋发迹史》,它将带你认识这位草根皇帝,并揭秘其发迹之路。
热门推荐
  • 消失的蘑菇

    消失的蘑菇

    本书以我为叙述主线,讲述“我”和朋友去神秘的玛卡里山谷找寻孤身一人探险而失踪的朋友,还为了解开玛卡里民族之谜。在那里众人经历一次又一次的恐怖而又灵异的生死关头,事情越来越扑朔迷离,泛着血腥味的恐怖一波波的袭来,另一个奇异的世界慢慢的浮出水面,谜一般的世界,谜一般的冒险。
  • 昨天以前,明天以后

    昨天以前,明天以后

    周一权,一个品学兼优,被保送大学的好学生,遇上了一个是嚣张跋扈的叛逆女生唐佳妍。两人的友谊在老师的管控下,渐渐升温,那份朦胧的,模糊的情感,让她们一次一次欢笑、落泪、犹豫,彷徨。他努力改变她的学习态度,她也尝试着好好学习,可家庭的变故让她遭遇了几近毁灭性的打击。为了他顺利被保送,她变得若即若离,变得冷漠无情。同学们之间的猜疑,同学们之间的友谊,无时无刻不在折磨着他,让他对未来失去了信心。临近高考,她突然退学,他再没有她的消息。
  • 一世兵王

    一世兵王

    【王者回归热血无敌】在一场大战中,兄弟为他而死,为了报仇,龙首叶浩隐退都市。带着神秘纹身,手持逆天医术,不惜与古老的古武组织麒麟阁为敌。同时,叶浩也发现了一个藏在他身上的惊天秘密……龙霸军团:831338213恭迎各位参战!
  • 我长大你未老

    我长大你未老

    花开花败,曲终人散。春夏秋冬,总有一个季节会遇见你。目光尽头有她,正笑着,离去了。
  • 少女追夫记

    少女追夫记

    普通的女孩追着普通的男生,女孩为他付出一切,男孩却无动于衷。女孩又是一个撞到南墙不回头的人,女孩的骑士也在一段时间离开了,她是该何去何从呢?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
  • 君向北来

    君向北来

    以玄幻的手法,表现长江边一个李氏大家族为国为民的铁血情怀,以及他们几代人对爱情的忠贞。主要人物是江城武汉的美少妇顾心舟,因为思念新婚不久就去南方投笔从戎的夫君李子华,不顾纷飞的战火和路途险,在枪林弹雨和血海尸山中,她依然喊他夫君,他依然称她娘子。他们依然共饮一江水。
  • 陌离别

    陌离别

    她为了寻找抛弃自己的父母,为了自由,逃离了那个囚禁自己八千年的青丘妖族宫殿,来到自己陌生的人界,没想到在自己最狼狈的时候遇到了年幼的他,在他身边度过了一段短暂的快乐时光,可却不知遇见自己将会是他噩梦的开始……为了他,她三次放弃了自己的自由,一次比一次痛,痛的她明白了——人便是人,妖便是妖,人妖注定殊途。她愿牺牲自由,换他幸福……
  • 尘埃落定之时

    尘埃落定之时

    她舒尘,人称“小疯子”,喜欢追求刺激却一次意外认识当红明星—林仅凡。在她眼里,他是个不要命的骚话精,喜欢捉弄她,却不知道第一次相遇,他已经对她一眼定情。后来的李彦乐总是在等舒尘,而舒尘也在等李彦乐,这一等就是三年,他们始终都错过了那一句话。“阿乐,我要去打职业了。”“阿乐,我和他在一起了。”最后的舒尘还是错过了与他的缘分,这大概就是青春的遗憾吧。“没关系,换我来宠你。”林仅凡的温柔只给舒尘。当红明星骚话精x天才电竞少女到底能有多甜呢?
  • 陪你走向世界尽头

    陪你走向世界尽头

    舒潇然和周知易初中同是二十四中的学生。周知易在学校横行霸道,脾气出了名的暴躁,人却生得极为出众,一直都是学校的风云人物。而舒潇然在学校就是个普普通通的女孩子。自从那年秋天的某一天在篮球场看见周知易之后,就深深地把周知易记在了心里。本以为初中毕业后无缘再见,却没想到机缘巧合之下,她和周知易居然成为了高中的同班同学就这样,二人的故事开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