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34277400000006

第6章 金卷:长安风度(5)

一个星期后,谢工重新出现。一问,原来是病了。知道谢工也是单身,儿女都在国外。那次,谢工病后初愈,唱得特别卖力,场外掌声阵阵。

下了场,徐姨说:“你今天唱得真好。”

谢工笑了:“野唱,野唱啊。”

徐姨就在含光门里住,路近,唱罢了,便邀谢工到家里喝茶。谢工去了一次,又去了一次,再去了数次。

半年后,徐姨与谢工的婚礼在环城公园里举行,还邀请了市里的秦腔名演员参加。票友众多,场面热烈。电视台记者闻讯赶来,采访俩位“新人”,请他们谈谈退休后的生活还有恋爱经过等等。

记者问:“谁是你们的介绍人?”

他们齐声说:“是秦腔。”

记者拍摄了现场表演,佩服说:“俩老唱得真好。”

他们笑了:“野唱,野唱。”

2008年3月1日

巴教授与流浪狗

巴教授明年就80岁了,但他一点儿也不显老,精气神很足。

从年轻时他就养成了习惯,凡要上讲台,必然头发齐整,领带端正,衣装规范,皮鞋铮亮。他讲课条理清晰,表达准确,声音宏亮,手势有力,口齿和仪态十分谐调。尽管学生都喜欢听他的课,可走下讲台是人生的自然规律。

虽然不上讲台了,但生活的面容并没改变,既就下楼散步,上街买菜,依然是着装整齐,一丝不苟。尤其是逛书店,还会往衣领上洒几滴香水,嘴中嚼个口香糖,他觉得这样才配得上书香。

不过这些都是表面现象,内心深处,巴教授是日渐孤独苍老了。几年前,老伴去世,让他感到失去了某种隐隐地依靠。虽然争吵了矛盾了一辈子,有时气不过还离家出走,可他这只老船,终是摆不脱天定的港湾。如果没有固定的码头,船就会漂泊下去而无法静止下来。可人有时是需要安静地躺在那儿好好休息,想想心事的,这由老伴打理的房屋,就是他的码头他的憩床。老伴走了后,儿子几次要接他去深圳与儿孙同住。可他不去,嫌南方空气潮湿,他离不开北方古城的干爽,离不开师大优雅的环境,说到底,是离不开身边早已熟稔透顶几乎伸手可触的气息。

一个星期天中午,巴教授去小区外的湘菜馆用餐,进门点点头,老板娘就知道一切按老规矩办。片刻,一盘萝卜干炒腊肉、一盘青菜老豆腐、还有一碗蒸米饭就端上来了。巴教授吃饭时,不小心将一片香浓的腊肉掉在了地上,有一只小狗扑上来收获了它,有意思的是,小狗嚼吞了腊肉,竟身子一抬,两个前爪抱在一起给他行了个作揖礼。严肃的巴教授被逗笑了,于是又挟了一块腊肉抛给小狗,狗儿又回了一个作揖礼。老板娘上来说,这是个流浪狗,教授你别理它。接着把小狗撵出了餐馆。

巴教授用完餐,返回小区,爬上5楼他的寓所。对于老人来说,5楼有点高,又没电梯,但巴教授不愿换地方,5楼视线好空气好,并且爬楼梯也是锻炼身体嘛。

掏出钥匙,拧开房门,突然脚下一个东西窜进房里去了。进房仔细一看,原来正是那流浪狗。他用棍子去赶那小狗,小东西在他面前翻了个筋斗,然后又抱起前爪向他行礼,并且眼眶里有亮汪汪的东西在闪动。巴教授心中一下软了,看来这家伙与自已有缘啊。于是叹口气说,那你留下,名字就叫缘缘吧。

教授收留了小狗,他们相处的很好。教授买了好吃的,总要给缘缘留一份,并且还为缘缘在角落里搞了个舒适的小床,还不定期的为缘缘洗澡,送缘缘去宠物医院检查身体。缘缘总是有恩必谢,行礼是经常性的动作了。另外,教授晚上洗脚,缘缘便为他叼来拖鞋;教授坐在沙发上看电视,缘缘便爬上来卧在他的怀里;教授看书睡着了忘记关灯,缘缘便跳上来拉动台灯的开关线绳儿。

傍晚,常常在饭后,他们一起去散步。教授在前边身板儿挺直地走着,缘缘在后边摇着尾巴跟随,成为师大小区一道独特的风景。熟人见了他们打招呼,同时把手中吃的东西分一点儿给缘缘,缘缘总是及时作揖回礼,大家都开心地笑了。

这天早上,教授起床洗漱后突然觉得不舒服,一头倒在沙发上,痉孪着说不出话儿来。缘缘上前来拉扯着教授的裤脚,窜上窜下叫个不停,但没作用,教授慢慢地沉静下去。缘缘爬在厨房的阳台上狂叫起来,可仍没引起过往行人的注意。这时,缘缘跃起,一头从高高的5楼上跳了下去,它的身躯在空中划了一个长长的弧线,然后坠落,停止。

有人看见了死狗,还认出它是教授的缘缘,就上楼来敲门,没有反应,觉出了有事,便叫来保安撬开房门,发现了窒息的老教授。可是送到医院已经太迟,急性脑血栓夺去了他善良的生命。

儿子从深圳赶回来安葬老父亲,同时听闻了缘缘的故事。他把缘缘和教授埋在了一起,他想,这可能也是老人的意愿。缘缘是为父亲献身的,就让它的灵魂和体温,继续陪伴着上了天堂的老父亲吧。

2007,8,27日于朱雀门

声音的方向

长街上,有歌声飘来,抬头一看,对面走来一对卖唱的青年男女。那男的身材清瘦单薄,是个瞎子,他一只手扶着木推车,另一只手举着话筒,竟自歌唱着。他的声音有点儿沙哑,但苍劲动听,曲调也比较悠扬,带着民歌的风味。他身边的女子个头稍低,显得丰满健康,两只水汪汪的大眼睛扑闪扑闪,似会说话。她推着木制小推车,车板上放着扩音机和喇叭。车子缓缓前行,带着瞎子,带着歌声,带着一种祈望而来。

我将一张纸币放在车板上,轻声问:“你们从哪儿来?”

他们停下脚步。

姑娘望着我闪了一下眼睛,用手去摸了一下男子的手背。

男子意会了,微笑地说:“谢谢,好人。”

从男子的口音中,我听出了他们的大概来处。

“你们好像是陕南人吧?”我说。

男子回答:“是啊,我们是白河人。先生去过白河吗?”

白河是陕南的一个小县份,位于秦楚交界地带,那儿民风淳厚,人比较聪明精巧。过去在陕南工作时,我曾多次去这个县里采风。

“去过去过,我也是陕南人。”我忙说。

男子握住我的手,摇着:“遇到老乡了,谢谢。”

“你们出来谋生活,不容易啊。”我说着,掏出口袋里装得所有的也不太多的钱,全部放在他们的车板上。

姑娘的眼睛潮了,但还是没说话。

她用手掌又使劲儿拍拍男子的手背。

男子说:“我爱人是哑巴,她说她很感谢你。”

我顿时楞住了。

原来这是两个残疾人。男子看不见光明,由女人给他带路;女人发不出声音,由男子代她说话。他们这样相互补充着,相互帮助着,把生活进行下去。

可以看出,他们生活的很简单甚至很艰辛,但很恩爱。

从这对浪迹江湖的平民身上,我们感受到一种夫妻的奥义和人间的温情。

小车向前推去,歌声向前飘去。

我留恋地打量着声音的方向。

2007,6,27日午后于西安朱雀门

古都札记

秦镇凉皮

一碗凉皮,从秦朝吃到如今。

吃的是香味,吃的是风格,吃的是乡土民俗。

产凉皮的秦渡镇,座落在长安县与户县交界处的沣河西岸。沣河滩道很宽,但水流却又浑又小。能叫秦渡,想当年应该是颇有气势的吧。

历史有时无法想像,那年代没有摄影,不可能真实的再现实况。而绘画和文字又太抽象,融入文人的情绪很多。所以,大秦第一渡的风采难觅其踪。

只有凉皮流传下来。

现在,凉皮在全国已经很普及,尤其受女孩子的欢迎。

当今是个盗版盛行的时代。要吃祖传的、最正宗的凉皮,还得去秦渡镇。

凉皮诞生在这儿。这儿的凉皮是御封的贡品。

秦始皇统一天下,关中平原藏龙卧虎。秦渡镇周围,有稻田10数万亩,是王朝的粮仓之一。可是有一年,久旱无雨,田地干枯,打下来的稻谷尽是稗秕,碾出的少量的大米质量极差,没法向朝廷纳贡。这时,有个叫李十二的农民,心生一计,他将打下的大米用水拌湿碾成米粉,放在锅笼里蒸熟,然后切成条状,起名为大米面皮子,权做贡粮,送往咸阳。秦始皇吃了面皮子以后,觉得味美可口,龙颜大悦,便钦命秦渡镇的面皮子为贡物,今后可以只献面皮不纳大米。

李十二成了当地名人,在他的带领下,面皮子越做越精。后来,李十二在农历正月二十三日去世,家家蒸面皮记念。凉皮从此流传下来,成了长安的名食。

秦镇凉皮的特点是:筋、薄、细、穰,看上去色白如雪,光润似脂;嚼起来柔韧绵厚,口感尚佳。再配以嫩菠菜、黄豆芽,调以辣椒红油、香醋等等,回味无穷。容易入口充饥,强筋健骨,可能还有美容的作用吧?要不,为什么女孩子喜食?我认识的漂亮的美眉,几乎都对凉皮感兴趣。

今天在秦渡镇的路旁小店里,看到几个女士大吃凉皮,不知是兴奋、是天热、还是味辣?她们脸蛋红红的,嘴唇红红的,精神也是红红的。我突然觉得,吃凉皮的女士们,是不用再化妆的。

听说每天都有很多人从西安开车过来买凉皮,有些一买就是几十斤。还有人下班后晚上过来吃凉皮,再饮以户县出产的黄酒,其乐融融。

有美食,有美酒,有美人,入夜的梦可能也是美的吧。

甜水井

甜水井是一条街名,在西安古城内的西南角。过去,全城只有这一个地方的水是甜的。以含光门内的马路为界,马路的东边,冰窖巷呀,报恩寺街呀的水都是苦的,怪不怪,自然界有很多事情真是说不清。解放前,西门里有一口大井,4个辘轳,8个大桶,不停地打水,供全西安的商号使用。周围的居民,自然也享福了。就是那些过路人,也要绕进街旁的四合院里去讨水喝呢。

现在,家家户户都用的是自来水,统一供水,味道一样,那些四合院也拆了。为拆那边陕西督军陈树藩的旧宅,曾闹起不大不小的风波,但最终高楼还是林立了。我小时候,曾跟随父母在甜水井旁的夏家什字街住过几年,于砖铺的巷道上游戏,于深大的老院子里捉迷藏,如今砖失院没,面目全非。

但我与甜水井的缘份,似乎割舍不断,几十年后,又住到离它不远的四府街上,并且常去甜水井街附近买东西。那儿有个比较大的菜市场,品种齐全、时鲜价廉;那儿有个超市,各色成品食物任你挑选;那儿有西安城里最大的天主教堂;那儿还有茶行咖啡、干洗店、杂货铺、幼儿园、修车配锁等等,总之,家常生活的味儿浓厚,又随意方便。在现代化的都市里,这点特别使人留恋。

有一度,甜水井那边显得混杂脏乱,地面不平坦,房屋不整齐,道路拥挤难行,后来,政府下决心治理西南城角,将洼地平了,烂屋推了,重新规划一番。一条大道宽直通畅,几个小区优雅整洁,角上还搞了个公园,面积虽然不大,可小巧安静。最值得称道的是,西南城角出现了一个“无极古玩城”,一溜儿二、三层高的仿古建筑,楼前那些拴马桩、石狮子、石门墩、旧木车,散发着旷古幽象。每到周末,各家斋号陈列的,地面小摊铺展的,全是文物古赏,几千年的民间遗存,都在这儿出现了。不管是真是假,反正摆在汉唐的长安城里,它就具有了真实的意味。

古玩城大门的北手,有一家“青都里”炭烧店,一层是烧烤饭庄,二层是茶秀酒巴,地下一层是棋牌室,装修典雅个性,偏重于日韩料理。楼侧还有个很宽敞的平台,摆数排木质桌椅。夏夜,坐在平台上品茶饮酒,闲谈历史,一旁是安稳高耸的古城墙,一旁是树木葱郁的小公园,惬意极了。

那冲茶的水,标明来自“甜水井”,也不管是真是假,反正你现在就坐在真实的古老的甜水井边上。

贝币的故事

最近,古城西安又出现了一个新的博物馆:钱币博物馆。站在馆内的橱窗前,望着那些精致的展品,我怦然心动。

中国货币的最早形式,是一种指甲盖儿大小般的贝壳。那是远古时期,人类的肌体很发达,不需穿衣服、不需化妆,最多只用一片树叶或兽皮挂在腰间遮住隐秘处。并且人的大脑思维也才刚刚启动,众人皆为兄弟姐妹,有好吃的东西大家共同分享,有洪水猛兽大家共同抵抗,有壮丽的景观大家共同欣赏。没有地界的划分,没有人与人的争斗,没有心与心的算计。

后来有一个聪明爱美的人,在海边的沙滩上,拣到一枚非常精致漂亮的小贝壳,它有指甲盖儿那么大,呈现着天然纯净的象牙白色,隐约可以看见暗藏在深处的血丝儿。它一面是浑圆隆起的丘状,另一面则椭圆扁平,中间裂开一条长缝,两边排列着整齐精细的齿态。凑在耳边一听,缝隙中还发出细微的声音,似乎在传送什么幽曲。这爱美的人就用一根树皮绳儿拴起来挂在胸前。没想到,这小贝壳引起了不少人的喜爱,你瞧瞧,我摸摸,成了小宠物。这人脸上有了光彩,心中有了骄傲,他又去海边上捡了不少类形相似的小贝壳,挂满了胸前,十分地炫耀。同时,占有欲使他心态发生了变化,谁想要小贝壳,就得帮我找吃的喝的、帮我干活、在我面前讨好。

慢慢地,到了奴隶社会,小贝壳就演变成货币。奴隶主占有人力,自然也占有了货币。他们用小贝壳交换女人、交换食物、交换自己想要而又没有的东西。

再后来,人们可能觉得小贝壳作为货币太自然、太随意、太唾手可得,就用手工制造起石币、布币、铁币、铜币、金币、纸币来。美丽的小贝壳被抛弃了,女性生殖崇拜的时代也过去了,人工、暴力、男权越来越强大。

端详着这些小贝壳,我沉思良久。它们本来是大自然的产物,是纯洁的精灵,是美的象征,只因人为的原因,它们变成了货币,染上了血迹,印上了风尘,注入了邪恶。我仿佛听到一缕缕如泣如诉般的幽怨之音,正从贝壳中飘荡而来。

同类推荐
  • 不朽的北宋风俗画卷——《清明上河图》

    不朽的北宋风俗画卷——《清明上河图》

    希望本书能为弘扬中华五千年优秀传统文化、增强各民族团结、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尽一份绵薄之力,也坚信我们的中华民族一定能够早日实现伟大复兴!
  • 慈善与公益

    慈善与公益

    本书向读者展示了慈善与公益事业的发展历史,介绍了世界各国的现状,告诉我们如何根据自身的情况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公益事业,并通过一个个真是感人的慈善故事,让读者切身的感受到慈善与公益就在我们身边。“勿以善小而不为”,让我们都怀着一颗感恩的心,伸出爱的双手,帮助我们身边的每一个需要帮助的人。
  • 世界汉学(第12卷)

    世界汉学(第12卷)

    《世界汉学》旨在给关切中华文明的历史经验事实和未来发展前景的各国汉学家,提供一个自由演说的园地,祈望以汉语的方式建构不同文化背景、不同文化系统之间沟通与对话,建构国际汉学研究的学术桥梁,为实现在21世纪的共同梦想而尽绵薄之力。全书分“汉学视阈”、“汉学名家”、“经典释读”、“艺术史辨”、“文学对话”、“文献钩沉”、“汉语研究”、“学者访谈”等版块。
  • 爱国主义教育丛书-205个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简介下

    爱国主义教育丛书-205个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简介下

    爱国主义是中华民族的光荣传统,是推动中国社会前进的巨大力量,是各族人民共同的精神支柱,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主旋律的重要组成部分。
  • 原型批判与重释

    原型批判与重释

    本书分为上下两篇。上篇对原型概念的来源及其在不同领域的含义进行了考察,对现代原型理论的生成过程与人文科学的关系进行了全面分析;重点对以荣格为代表的原型理论进行了系统的辨析和批判;认为要使这一有重要价值的研究课题获得新生,推进对人类心灵世界的探索,需要对原型进行重释。下篇主要对原型概念和原型理论重新进行了阐述;首次提出了原型现象的哲学和神学维度、生理雏度、心理维度和文化维度的概念,结合现代哲学、人类学等新的理论,对其分剐进行了论证,深入地阐述了作者的原型观。
热门推荐
  • 我们与时光的约定

    我们与时光的约定

    那时的我们开心会笑,难过会哭,不懂伪装,不会假装,以为说出的都是誓言,许下的都是约定,我们以为时光会善待长情的人。岁月绕不过人心,饶不过人性。
  • 花式求生不翻车

    花式求生不翻车

    当二十一世纪好好青年穿越古代深宫……妈妈咪呀,怎么这么多人要杀我!
  • 重生之庶女成妃

    重生之庶女成妃

    梁朝死牢里,女子一袭华服,双手紧握牢柱,一双美目紧锁牢门,直到那抹绛紫色出现在视线里,紧绷的神经才瞬间放松下来,他说过,梁朝城破之时,便是他来接她回家之日。此后夫妻恩爱,举案齐眉,共享一世繁华。而等来的,却是一场爱人与姐姐谋划好的大火。她为他,委身半百老头,自此背负妖妃的罪名。目的达到后,他那高傲冷漠的性子,又怎能忍受她的存在,每看一眼,都是提醒自己,这女人曾经在别人的身下辗转沉欢。什么为国献身,一片苦心;什么愿得一人心,白首不相离,都是谎言!谎言下的事实,不过是两个男盗女娼的阴谋诡计!故人心,不是情。
  • 骑车去元朝

    骑车去元朝

    一个人,一辆破单车、一个二手驮包,26天,2000多公里,越过草原、荒漠、高山与湖泊,东西横跨蒙古国,追寻那已经消失的伟大民族的遗迹……文化行者郭建龙再次上路,将茫茫草原变成脚下的路途,以单车作为自己的代步工具,继续他的文化之旅。在本书中,他不仅用文字与照片记录了沿途所见的草原、沙漠、雪山、湖泊等瑰丽风景和动人传说,并且再一次带领读者,去一同遭遇那些在蒙古大地上存在过的、已经消失的和继续生存的民族,一起走入大草原的历史长河,享受旅途中的精彩与奇遇。
  • 无限飓风号

    无限飓风号

    就因为把精神病人想象成了丧尸,余恒就制造了一起丧尸危机。就因为不曾见到自己死亡,余恒就成了不死之身。就因为不想再被伤害,自此一辆穿梭在虚幻空间的列车载着恐惧的源头在大陆上掀起了飓风。余恒:只要给我无限恐惧,我能毁灭整个宇宙。
  • 寂灭菩提之燃心烛

    寂灭菩提之燃心烛

    她叫百离。如来为她起了这么个名字。二百四十年前,她还是被困在铸剑城外方圆百里之地的一缕游魂;一朝收归如来座下,她被如来起名“百离”,变作灯芯,点燃了如来手中那支静默的蜡烛。二百四十年后,她修炼成神,下凡入世,本想着探寻百年之前铸剑城结界的秘密、找寻失落的记忆,却不想入了情劫,对所谓“真爱之人”百般痴缠求而不得。最初那个唤作“百离”的名字,在一切尘埃落定之后才现出其真义。如来早有预料——这“百离”,不过百世流离而已。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
  • 剑心只为伊人红

    剑心只为伊人红

    他本是不羁的江湖剑侠,却为了她放弃自由。她本是身份尊贵的王爷千金,却为了他远走黄沙塞外。一个巨大的阴谋,一次邂逅,让他们便结下了不解的情缘。剪不断,理还乱,是青丝红袖的纠缠,还是早已经注定的宿命。十年岁月,韶华流失,他们却要将长剑指向对方,落英凋零,他的剑心又在点染谁的容颜.。
  • 宿主的心尖甜宠

    宿主的心尖甜宠

    1V1双洁某可爱唉声叹气:“都没人宠我!”某大反派笑道:“做我媳妇,我宠你。”某可爱因为犯下个小错误被派到大千世界里去拯救大反派。某可爱表示反派有什么好的。没过多久,某可爱感叹:“害,真香!”就扑进某大反派怀里了。
  • 九幽邪祖

    九幽邪祖

    泥犁,俗称十八重地狱。数万年前,黄泉、三生,两位大帝相继失踪。连接各个世界的转轮通道,不断地被摧毁破灭。狱吏、狱罗、尸妖,三大最强盛的部族群落。三大宿敌,挑起永无休止的战争,地狱濒临毁灭。有预言说,新的统治者将会出世。他会带领地狱苍生,夺回主宰。一个小骷髅,他从破碎的转轮通道之中降下,承载着复兴的使命。预言,终将成为现实。黑暗的深渊,堕落的地狱,九幽主宰,邪祖天下。(这是一本描绘地狱的小说,处处热血沸腾。徘徊带大家走进一个不一样的地狱,一个续写传说的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