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34311200000015

第15章 歌德之勺(1)

苏东坡之波

第一次接触这伟大的、浪漫的作家,是在胶东海边。一想起“苏东坡”三个字,就马上想到了那片天色,那片海浪,那种清冷的气氛。这就是我心中的苏东坡,关于他的感觉的全部。

过去的登州府所在地即今天的蓬莱城。城西北有个蓬莱阁,阁里有苏东坡那块有名的石碑。那块石碑上的字据说越写越自由,畅美的苏家书法就这样留在了高高的阁上,供人瞻仰,发出无尽的慨叹。苏东坡只在登州呆了极短一段时间。这是因为当年朝廷黑暗,不断地对年迈的苏东坡任任免免,故意让其在上任的路上折腾。往往苏东坡刚到任还没有几天,新一道改任的圣诣又到了;更有甚者,苏东坡正走在赴任的路上,新的任命就在后面“飞马来报”了。这是催命。

故意不让一个杰出的人物安定,而且企盼他在百般折磨中早夭。阴心之恶,古今皆然。

苏东坡尽管只在登州待了短短的一小段时间,传说中也还是为当地人民做了许多好事。站在阁上,凭海临风,想象他当年在这片大涌前的领悟。他的显赫与坎坷,大起大落,大概在古今文人当中也是十分罕见的了。对于世事的洞察力,他不会亚于当时和后来的所有智者。一个敏锐的南方人,多情的南方人,一个怀才不遇的诗人,一个常常倒霉的天才——就是这样一个人,做梦也想不到被一家伙支派到了这个海角。当然他后来还谪居海南,那里离死神只有一步之遥;但他毕竟是个南方人,往南,在我眼里并没有什么稀奇。让我稍稍吃惊的是他这一次竟然来到了我的家门口。我的出生地离这里可太近了。

我长时间注视着这个神秘的伟人留连之地,试图寻到他的脚印。

我站在阁上,迎着北风,看着浪涌把海底的沙子荡起。这浪涌一代一代荡个不停,人生也只能这样注视它。人的感悟力原来是无边地有限。比如现在,一个人如此地怀念一个既陌生又熟悉的先人。

后来我又去了杭州。杭州与苏东坡的名字连得更紧。作家在这儿待的时间长得多了,所以作为也多。他在这儿整修了西湖,留下了举世闻名的“苏堤”。

我去杭州的时间是一个秋天,菊花正好时节。记得那一天有些冷,和我同行的一位朋友不断地在身侧发出“嗤嗤”的声音,夸张地表达着挨冷的感觉。天要变了,天色已经不好,偌大一个西湖显出了灰暗阴沉的样子。风在隐隐加大,湖水已经在拍岸了。秋天的感觉非常强烈。

我又一次觉得苏东坡一生都是在这种秋冷里编织他的梦境。他是一个浪漫的人,一生无论怎样坎坷,都童心未泯,都要设法做一些梦。他至死都要追求完美。他这一生,从南方到京都,被贬,被宠,宦海沉浮,多少次死里逃生。可他仍像一个孩童那样纯洁无邪。

他也有幸,后来结识了一个叫“朝云”的女孩。

朝云好。朝云非常好。她小小年纪,却有能力理解博大的、命运多桀的诗人,理解顽皮的、以酒浇愁的诗人。她娇惯他如同娃娃,他厚待她如同小妹。他们相持相扶走完了一段奇妙的人生里程。

自从朝云死了之后,苏东坡就跌入了大不幸。命运对他一而再、再而三地击打,然而只有朝云之死,才是致命的一击。

水波扑扑,都是诉说。

艾略特之杯

美国有这样一个去处:它不算现代,没有当代都会最摩登的建筑,看上去好像也不那么令人眼花缭乱地奢华繁荣,但确是一个极有名堂的地方。它有故事,有传统,有自己独特的历史。这就是纽约区的格林威治村。

一些老文人都在这里留下了他们的踪迹,这儿的一些著名街道上,至今还能隐隐听到他们脚步的回响。

比如说“费加罗咖啡馆”。这真是一个美国人怀旧的好去处。它的有名,主要是因为当年的一些艺术家经常光顾。最有名的是大诗人艾略特,他在这间咖啡馆品味、写诗或获取灵感,总是流连忘返。

艾略特的代表作《荒原》中出现过这样的句子:“喝咖啡,闲谈了一个小时。”他有多少时候是在这间咖啡馆里度过的?我们不得而知。当年一个大脑袋、梳理着非常整齐的分头的人坐在桌旁,使者走过来,面对这位老熟人微笑,为他端来一杯热腾腾的黑色饮料。他像是在这儿消磨并不太好消磨的时光,构思着他那奇妙的、不能预知的未来。

如今这间咖啡馆极力想挽留过去的时光,而拒绝走进二十世纪末。为了这个愿望,它已经用尽了办法。比如当年的旧报纸、图片,一张张都贴到了墙上;这里有非常多的老照片;当年墙上贴的老猫画,现在有增无减;当年使用的粗糙的老杯,现在依然在用。这是一种沉重的粗白瓷杯,样子极笨拙。这儿的咖啡又太浓,一般人都不加糖,所以成了真正的苦杯。

只有这种杯子才是正宗的艾略特之杯,我这样想。成功,极大的成功之前的杯子,都是这样的苦杯。这样的苦杯最耐品味。

不仅是杯子,就是桌子椅子,也都老旧。侍者穿了黑色圆领衫,朴素非常。他们都一律随和,微笑,看东方人的眼神让人觉得有趣。

整个格林威治村罩在夕阳温和的光线下,等着黄昏。这里的生活节奏仿佛突然变得缓慢了。在纽约,唯有这儿显得懒洋洋的。这就与纽约的百老汇、洛克菲勒中心、华尔街等地方形成了鲜明的对比。这儿没有什么高大逼人的建筑物,让人活得亲切、安适。在纽约,这样的地方就等于北京城里的“四合院区”了。看着街头的建筑,各种装饰,色调,即便是一个对此地毫无了解的人,也会有一种怀旧感从心头滋生出来。每个人怀的都是不同的旧,并不一定是格林威治村的往昔。比如艾略特,他当年走在这里的街道上,想的就是自己的心事。

这儿是老文人区,老艺术家流连之地,气氛特异,风俗不古。如今这儿有一些奇奇怪怪的角落,什么同性恋酒吧“查理叔叔”,著名的无政府主义者的定期聚会地,巨幅**********彩绘,所谓的前卫艺术;当然,这儿更有一些不错的画廊,有大大小小的书店,有东方才有的那种老古玩店。

这儿被称为“作家艺术家的圣地”。

圣地必有圣迹,费加罗咖啡馆算是一处。有人还会向你指指点点,讲述海明威,惠特曼,菲茨杰拉德……一串流光溢彩的名字。一个地方让一批、而不是一两位艺术家钟情,其中必有缘故。艺术家内心的向往在这里表达得多么清晰,这就是:他们可以远离奢华,但却不能没有为人的一份宁静、自由,以及蕴含了内在张力的那种创作的激情和欲望。

格林威治是一只满溢的杯,它盛了怀念,安怡,温情,激动,还有黄昏的光色。

歌德之勺

1987年,我从北到南走了一趟德国。尽管是草草地走。

来的时候落脚波恩,走的时候去了法兰克福。那一天时间很充裕,我就和朋友在法兰克福大街上闲走。走着走着,突然想起了歌德。这儿不是与老诗人的名字连在一起的地方吗?这儿有他最重要的故居啊。

我和几个朋友立刻匆匆去寻。

这是一个奇特的人物。在文学的星云中,像他一样的文坛“恒星”大概不会太多。在中国,也只有屈原李白等才能和他媲美。然而屈与李离现在太久,他们的神秘有一部分是时间赠予的。歌德却离我们近多了,从时间上看,他显得亲切易懂。

第一次读《少年维特之烦恼》,扳指计算着作家当时的年龄,感受一个少年的全部热烈。那时觉得如此饱满的情感只会来自一种写实,而不需要什么神奇的技巧。现在看这种理解有一多半是对的。一件伟大的艺术品,究竟需要多少技巧?不知道。我们只知道它会是一位伟大的艺术家写的,它只要源于那样的一颗心灵。心灵的性质重于一切。

今天终于以另一种方式接近了你。今天来到了从小觉得神秘的这位艺术家生活过的实实在在的空间。多么不可思议,多么幸福。我们可以用手抚摸一下诗人触摸的东西,小心翼翼。我们试图通过逝去的诗人遗留在器物中的神秘,去接通那颗伟大的灵魂。

歌德故居是一幢三层楼房,当然很宽敞,很气派,与想象中的差不多。书房,卧室,客厅,最后又是厨房。我不知为什么,对这个宽大的厨房特别注意起来,在那个阔大的铁锅跟前站了许久。记得锅上垂了一个巨型排汽铁罩。所有炊事器具一律黝黑粗大,煎锅,铲子,特别是那把高悬在墙上的平底铜勺,简直把我吓了一跳。

我从来没见过这么大的一把炊勺。

这样的炊具有没有办法做出精制的菜肴,我不知道。但我可以想象出当年这里一定是高朋满坐,常常让诗人有一场大欢乐大陶醉。可以想象酒酣耳热之时,那一场诗人的豪放。大厨房约可以让十几个厨子同时运作,他们或烹或炸,或煎或炒,大铁勺碰得哐哐有声。

诗人的一颗心有多么纤细。我难以想象他需要这样的一间厨房。为什么,想不出。这样一间厨房足可以做一家大饭店的操作间,太大、太奇怪。

主要是勺子太大。

从厨房中走出,到二楼,又到三楼——那里主要是一些关于诗人的各种图片,它们悬了满墙。我没有看到心里去。我好像还在想着那把大勺子。它是铜的,平底,勺柄极长。我就是弄不懂它是做什么用的……人的一生无非是“取一勺饮”,而对于像歌德这样的天才,其勺必大。

这样一想,似乎倒也明白了。

关于诗人的全部故事,我所知道的一些故事,都在这个时刻从脑际一一划过。回想他那两卷回忆录《诗与真》,还有他与那个年轻人的谈话录(爱克曼《歌德谈话录》),感受着一个长寿老人的全部丰厚。他在魏玛宫廷任过显赫的官职,一度迷过光学研究,七十多岁时还与一位少女热恋,激动得浑身灼热。长篇短篇戏剧样样皆精,一部《浮士德》写了几十年……是的,他像所有人一样,只是一个过客,只是“取一勺饮”。然而他的“勺子”真的比一般人大上十倍二十倍。

那天我坐在书房里,在一个非常精制的小桌前凝视。一排排漆布精装书,岁月已使其变得陈旧;它们有些褪色;为了保护书籍,一排书架一律加上了铁丝网。这些书既不允许触摸,也不允许拍照。但我忍不住心里的渴望,还是说服管理员拍了一张。

怎样评价歌德,有一段话我们是耳熟能详了。恩格斯曾这样说歌德的“两面性”:“在他心中经常进行着天才诗人和法兰克福市议员的谨慎的儿子、可敬的魏玛的枢密顾问之间的斗争;前者厌恶周围环境的鄙俗气,而后者却不得不对这种鄙俗气妥协,迁就。因此,歌德有时非常伟大,有时极为渺小;有时是叛逆的、爱嘲笑的、鄙视世界的天才,有时则是谨小慎微、事事知足、胸襟狭隘的庸人。”

在法兰克福的歌德之家,我们能够很具体地理解恩格斯的这段话吗?

我却更多地站在诗人钟情的那个少女素描像前。她的眼睛一直望过来,既专注又茫然,好像随时都要与人展开一场永无终了的诉说和辩解。

在他的故居中,徘徊于诗人的物品之间。突然,上一个世纪的特异气息浓烈地涌来……

梭罗木屋

多少人向我推荐梭罗的《瓦尔登湖》。几年前我看了。我得承认这是一本不会消失的书。不是因为它有什么惊心动魄的主题和思想,也不是耸人听闻的事件和故事,更不是令人沉迷炫目的才华。它的不可磨灭,是因为作者透过文字所表现出的那种怪倔异常的思路,那种执拗的不愿苟同性,那种认真而非矫情的实验精神。

他在林中生活了一年左右,而且那片林子离人烟稠密的康科德镇很近,在当年步行也不过三十分钟;现在步行大概二十分钟即可。据许多人回忆,那一阵的梭罗时不时地到爱默生家饱餐一顿,并在回去时带走大量吃物。再说那里有一个美丽的湖泊,湖里有鱼,梭罗常常垂钓。

总之在那里住一年二载不是想象的那么困难。瓦尔登湖边也绝非蛮荒老林。这些我在去瓦尔登之前就已经知道了一些,并有了如上的判断。我还不是那么容易就在书本面前冲动起来的人。我没有那么天真,天真到顺着梭罗的指示去想象,一路越想越远,最后感动得热泪盈眶。我有我的经历和经验,我知道什么才叫难和苦。我见过真正的苦难。瓦尔登湖边的苦太不算什么了。这是一个书生之苦,多少有点“为赋新词强说愁”的意味。

他的动人,在于精神。一个没有出路的大学生,一个被人嘲讽的年轻人,采取了近乎极端的方式,给眼前的文明世界来了一家伙。这需要勇气、勇敢,需要敢为人先的那么一种倔气和拗气。这才不容易。在一个文明世界敢于放弃,自我流放,敢于自愿地走向所谓的落魄,这绝没有什么好事在等着他。谁如果不信,就破罐子破摔地来一次试试。生命的实验不是闹着玩的,它形成的缺损,破洞,大多数时候不可修补。

梭罗一去不回头。不是不从林子中回头,他很快就返回了;而是他在已经选择的人生道路上再不回头了。从林中,从瓦尔登湖边回来的人,已经不能再像过去一样地做个好孩子了。结果他也从不打谱去做。他因不纳税而遭捕,还在里面写了《论公民的不服从》,准备在放他的那一刻宣读,对抗他认为的坏政府。人的自由,包括对坏政府的不服从,在他看来是一个人的基本尊严。这儿值得注意的两个字有“公民”。“公民”长期以来被赋予了一种奇怪的罗辑,这就是“服从”,而且是无条件的“服从”。这真是荒唐到了极点。公民的真正权利是什么,包括哪一些,从梭罗的这篇文章可以了解。此文应该成为当代公民的必修读物。他的这篇文章现在已成经典。

同类推荐
  • 珠宝的前世今生

    珠宝的前世今生

    每一枚珠宝的后面都藏着一些传奇,一些故事。那些围绕着珠宝展开的爱情与战争,无不说明珠宝的魅力不在特洛伊战争中的海伦之下。在故事的流行色彩后面,珠宝知识被轻松而愉悦地娓娓道来。时尚、知识、传奇,尽熔铸于作者精悍幽默的行文之间。
  • 李清照集

    李清照集

    本书精选李清照诗词作品。仰慕李清照久矣!孩提时便喜欢上李清照词。自彼至今,许多年过去了,时非昔时,人非昔人:一切似乎都发生了起起落落难以预见(甚或有时是连自己都难以置信)的变异,惟有对于李清照的崇敬却一如既往,或尤更甚。
  • 香港词人系列:郑国江

    香港词人系列:郑国江

    本书分为六大主题,全面研究郑国江写初恋情怀、爱情、励志、儿歌、自然、哲理的作品的不同面貌。各个主题以词作为单位,精选三十首脍炙人口或具研究价值的郑词,深度分析它们的社会背景、内容、寓意、修辞技巧等。作者参考大量文化理论和古典诗词,分析歌词,为读者提供新的思考角度。
  • 唐朝的天空

    唐朝的天空

    李国文作为获得茅盾文学奖获奖作家,在中短篇小说,尤其是散文随笔方面也创作了很多经典之作。本书编选的主要作品有《月食》《戒之惑》《曾经沧海难为水》等。
  • 北大岁月

    北大岁月

    本书精选来自北大教授、北大学生及北大校园报刊上的美文佳作,书中让你重回到上个世纪上半叶时期的北大,重温这段感人的历史。
热门推荐
  • 灭灵师之异界

    灭灵师之异界

    杀戮背叛血祭蛊怪 “”九灭,你可知道我是谁?”“”从今天起,你不再只是你”从远古时代遗留了这么一代代人,他们不是人也是人,绕其血脉绵延的是一股力量与枷锁。成年后的他们将会受到洗礼与教化,秉承自己的执念行天下,这是为了天地?为了自己?为了成为自己?“”照见五蕴皆空,度一切苦厄”也许你也不是你脖后第九段是我的封印与另一个世界你好啊,新世界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
  • 李书福的偏执智慧

    李书福的偏执智慧

    本书作者深入分析了李书福多年来的创业经历和经营之道,从案例入手,解析李书福在企业战略和经营中的独到智慧,提炼出他特有的企业家精神。
  • 野处类稿

    野处类稿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读《孟子》学生活

    读《孟子》学生活

    “梁惠王”在这里是作为《孟子》七篇第一篇的篇名。《孟子》的篇名和《论语》一样,是摘取每篇开头的几个重要字眼来命名的,并没有特别的意义。“章句”两个字,是汉代经学家、训诂家所常用的字眼,作为训解古书的题名。《孟子》一书共七篇,后汉赵岐著《孟子章句》,他把每篇分为上下两卷,所以这里题为“章句上”。
  • 穿越迷雾的乡村

    穿越迷雾的乡村

    鲁义是个阿甘式人物,并不是他痴,而是把身边一些情愫都围绕他身上。
  • 在网游里当一个精灵王

    在网游里当一个精灵王

    原本是个游戏小白的我既然在新出的梦中游戏里和强大的系统签订了契约成为了精灵族的首领???喂喂喂谁要肩负这种莫名其妙的设定啊!!!我只是听说玩这个游戏可以把里面的货币变成软妹币才玩的啊!!!
  • 我有一面鉴宝镜

    我有一面鉴宝镜

    明朝末年,清军入京前夕,负责宫中文物保管的大臣赵羽奉命押运大批文物珍宝出宫埋藏,不慎在半路遭乱民哄抢,这批文物珍宝从此流落民间。所幸的是,赵羽在每件文物上都作了特殊的标记,这个标记只有他一个人知道,而且要用一面特别的鉴宝镜方可看见。识标记,便知文物真假;得宝镜,便可发现流落民间的珍宝。多年以后,收藏界盛传,鉴宝镜出现了??????
  • 正月与正月

    正月与正月

    王一玥普通而不简单的女孩,为了爱而不得的他,为了一句轻描淡写的喜欢,不顾一切只为不负自己的爱,为了当初的那个少年,用自己的一切换来那她自以为幸福的生活。
  • 大佬的平凡生活

    大佬的平凡生活

    打遍天下无敌手的吴宇大佬,在仙界实在无聊地慌。被玉帝忽悠到了地球,从此过上了,种种田、泡泡妞、溜溜狗的悠闲生活。顺便开启了灵气复苏地时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