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34744800000002

第2章

奔者不禁

《周礼》:媒氏掌万民之判,令男三十而娶,女二十而嫁。仲春之月会男女于,是时也,奔者不禁,若无故而不用令者罚之。先儒率以“奔者不禁”为疑,今推寻文义,“奔者”当指男女,“不禁”则指其父母,“若”字当训如《左传》“请为灵若厉”之“若”,言私奔而父母不禁,与不遵嫁娶之制者均罚之耳。先儒不以若字为连类之文,而以为转语,则其疑宜矣。

春王正月

《春秋》周正、夏正,纷如聚讼,其它证佐姑无论,但以《左传》论之,左氏周人也,有误记本朝之正朔者乎?即如程子之说,以左氏为秦人,秦去周末为时无几,有相距数年即不知胜国之正朔者乎?故“春王正月辛亥朔日南至”一条可以息千古之喙也。

西狩获麟

麟,圣王之瑞也。春秋乱极而终,以获麟思治也。谓“书成而麟至”,浅矣。

天王

春秋或书“天王”,或书“王”,正犹史家或书“皇帝”、或书“帝”,无义例也。先儒以王不书天为贬,然则“春王正月”是亦王不书天矣,又何贬乎?

元亨利贞

元、亨、利、贞,文言传明曰“四徳”,注家则曰“大通而利于至正”,然则孔子非欤又觉其异于孔子也,则曰:有伏羲之易,有文王之易,有孔子之易。然则文王非演易,孔子非赞易,直改定伏羲之易矣。

祭叔来聘

人臣无境外之交,为敌国言之也。若一王在上,则畿内畿外皆王土,畿内诸侯与畿外诸侯皆王臣,正如京畿官与州郡官耳,不应禁其信使。以敌国视之,说春秋者于畿内诸侯朝聘列国,皆以外交为贬,此义殆非末学所知。

有年

春秋桓公、宣公书有年,皆纪其实事,义不闗乎褒贬。说者谓二君弑逆,不应有年,而有年故孔子特笔以示戒,是圣人以降福乱贼咎上帝之失刑矣。吕泾《野说》季孙意如卒谓“书乱贼善、终见天道之无知”,亦同此缪。

刚柔始交

屯之为卦,刚柔始交而难生,夫天下之难未有不始于相交者也,圣人知相交之生难而杜渐防微,陈纪立纲,诘奸禁暴,所谓君子以经纶也。老氏知相交之生难,而曰:“民至老死不相往来”,则适成为老氏之学而已。

山下出泉

水出髙原,悬注而莫之遏也。泉出于山下,则翳秽沙泥皆足以障塞之,犹童子聪明虽具,而不能自达也。浚之斯出,导之斯流,犹童子之资启发矣。故童蒙之象,取义于斯。

姓谱

《姓谱》至不可信,其所述姓源,非神明之胄,亦卿大夫之有官、有邑者也。然则太古以来,黎民不知几万万亿,皆若敖之鬼乎?或曰:胙土赐姓,别族命氏,非有爵者无姓氏。然则无爵者例无子孙乎?

卷耳

《诗序》:卷耳,后妃之徳也。夫采卷耳、寘周行,非后妃之行遣使臣,闵劳苦亦非后妃之事。此必大夫行役其室家念之之词,惟其哀而不伤,劳而不怨,有发乎情止乎礼义之意,知沐浴于宫闱之化者深,故曰“后妃之徳云尔”。如曰后妃所自作,则采采芣苢,亦后妃自撷野草矣。

郑风

朱子排诋小序,如木瓜诸篇本事可考者,亦从废斥,诚不无过当。然余于郑卫滛诗之说,则灼然不疑。夫古人之诗,不似后来家有専集輶轩所采,特里闾所歌而已。其所歌者,皆忠孝亷节之词,则知其俗之厚;其所歌者皆奢丽绮靡之词,则知其俗之偷。故诵诗可以观政。其间男女狎邪之诗,亦如近代之杂曲小令,多悬拟想象摹冩艶情,不必实有其事。诸儒既疑圣人不当存滛风,是圣人亦不当存变雅也。又疑滛者必不自暴其丑,是玉台香奁诸集,皆佚女所自制也。

太极无极

尊徳性道问学,朱陆异趍,此不得不辨者也。太极无极,理在天地,去人事逺矣,其是、其非不闗于善恶得失,两家诘辨,动盈万言,吾谓弊精神于无用。

河图洛书先天后天

凡注易者,卷端必推演河图、洛书先天后天,动数千万言,以为作易之本始。夫天下之事,理未有离其本始者,其诠释经文,乃全不从是生义,抑又何欤?

卦变

乾坤生六子,传有明文,其余某卦从某卦来者,乃后人以卦画竒偶推其相生之理,非先画某卦,然后变某卦也。来瞿塘说《易》,纯以错综为主,是执余义为本义矣。此如五藏属五行,递生递克,确有是理,以病证验之,并确有是事,然五藏实一时俱生,非肾生肝、肝生心、心生脾、脾生肺也。

周礼

《礼记》不引周礼,《左氏春秋传》亦不引《周礼》,然汉文帝得魏文侯乐工窦公出其本经,即大司乐章,此《周礼》不伪之明证矣。盖国家典制,厯朝递有沿革,即一朝亦自有沿革,《周礼》作于西京之初,而《礼记》出于东迁以后,数百年中,其并省改易不知凡几。《周礼》为天子之制,而《左传》记诸侯之事,其体例亦各不同,未可执以定真伪也。

孟子误字

“夫子之设科也”,赵岐注本:夫子作夫予,其注亦为孟子自道之词,文义显然。集注盖偶沿误,本未核赵注观孟子或问及语类,均不辨及此字,知朱子所见之本,即作子字矣。

娣侄

古者嫁女,必以同姓为娣侄,疑皆以宗女充之,否则天王之女,有备诸侯下陈者,于事理不近。蔡侯称“息妫吾姨”,荘姜称“谭公维私”,明姊妺不同归也。《硕人》又称“庶姜孽孽”,明非女公子也。又鲁嫁伯姬,三国来媵,齐人与焉,实非同姓。或周衰之变礼欤?其或被出,娣侄同归与否,礼无明文,考《左传》孔文子使太叔疾出其妻,而妻之疾又诱其故妻之娣与之别居,是归则娣侄俱归,故诱而反之矣。

立后

无子立后,古礼也,然此自为世官有庙者言,非人人立后也。后世人人立后,非尊祖収族之本义。孔子庶兄伯皮未闻有后,岂非以不主祀欤?

不吊不入兆域

《礼》云:死而不吊者三,曰畏、压、溺。又云:兵死者不入于兆域。此当指三军大北,溃卒败将而言。晋赵鞅誓师,称桐棺三寸不入兆域,是其事也。若执干戈以卫社稷,埋轮绁马首离而心不惩者,是忠臣孝子,宜报馨香,曽先王制礼而苛为之罚乎?

牛马

古者牛服箱而不耕,然冉耕字伯牛,牛字从何起义?古者马驾车而不骑,然驾车钩衡而已,不被鞌也。春秋有地名“鞌”,《传》有“据鞌而食”事,鞌字从何得名?疑其事古皆有之,但不似后世为通例耳。

河图

伏羲《河图》,先儒以为马背旋毛,然则顾命东序所陈,当为马革一具耶?俞玉,吾疑为玉类,其说无据,而石脉成文,尚差近理。

洛书

《河图》曰:图作旋毛状,可也。《洛书》曰:书定为文字,汉儒以初一曰五行等六十五字为书文,已为附会,至解为九宫竒偶,则是图非书矣。且神龟背负经典无文,其说皆出于纬候,宋人事事驳汉儒,惟此事不能正也。

国风

曰邶、曰墉、曰唐、曰桧,皆西周之旧名,而诗则多在东迁后,知周时太史所掌诗有旧目,后人弗敢増改,但续采之风以类附入耳。季札观乐在孔子前,曰 “为之歌邶、墉、卫”,曰“为之歌唐”,曰“自桧以下无讥焉”,是其证也。然则王风亦必旧目,非孔子所定,明矣。

刘氏论诸侯无私史

刘原父谓东迁以前诸侯无私史,此据《春秋》始平王四十九年臆断之耳。伯禽费誓,首称公曰,此鲁史之词,非周史之词也。

翚帅师

《春秋》书翚帅师会伐郑,庆父帅师伐于余丘,胡传谓:“乱臣既得兵权,遂肇弑逆,圣人用示履霜之戒”。此全不考校之言。古者兵出于农,有事则聚,而授甲役竣则散而归田,非有营卫之屯聚、方镇之瓜分可籍之以为变,故公子鲍之取宋,陈氏之取齐,皆厚施得民,非得兵也。况寪氏武闱之事,皆一夫之力,何尝拥众作乱乎?

春秋特笔

春秋所载,有显然为圣人特笔者,如郑伯克段于鄢,纪侯大去其国,齐髙子来,季子来归,郑弃其师,天王狩于河阳,及晋处父盟、公在干侯、陈亡书陈灾、赵盾许止书弑、吴楚不书塟之类,率变文见意,其中必有美恶存焉。所谓大义数十,炳如日星者也。其余随文褒贬,大都显然易见,不待穿凿。至于无功无罪之人,非善非恶之事,又不可不着于策者,则亦以常例书之而已。说者字字生义,是圣人治世非赏即诛,不容有一中立之常人也。

杞宋正朔

二王之后,得用先朝之正朔,此于《传》无明文。考宋取长葛,《春秋》书冬,而《传》称秋,盖取以九月——周正之冬、商正之秋也。此可证宋用商正,《礼记》载孔子之杞得小正,建寅旧典,独得于杞,此可证杞用夏正。

野有死麕

贞静者守礼,尚不足以见圣人之化,至于懐春之女,几有越礼之志,乃怯于厖吠,卒畏人知,则亷耻之防,明有以遏其邪心也。王柏乃以为滛奔之诗而黜之,乌知删定之旨哉!

古占法

左氏叙事固不免有诬,然其所叙占法,则必太卜之旧,当代所同用,譬如今之术数家言其神验者多诬,至其占课,论单拆交重,推命用五星八字,则今世同用之法也。舍左氏而言,《易》例吾未之能信。

洛神赋注

李善注《文选》,字字必着,其出典惟《洛神赋》注感甄事,题为《传》曰,究不知为何《传》也。

玉楼银海

东坡雪诗“冻合玉楼寒起粟,光揺银海炫生花”,此正以银、玉比雪耳。说者病其体物太似,因托王安石语以“玉楼为肩、银海为目”,云出《道书》。然迄今无人能注出何道书也。且雪光揺目,于义犹通,若肩,则非埋身雪窖,何至冻合哉!

说文解为字

《说文》训“为”字为母猴,云:此猴多技能,故假借为作“为”字。窃谓制字之初,必先其切于人事者,次则物之习见者,必无先制一稀僻山兽之名,反借为习用之字者。或因母猴多技能,假为字以名之,则或然耳。

俗说

初读马缟《中华古今注》,称“俗说”七月七日乌鹊为桥渡织女,以为缟述流俗之说耳。后读《隋书经籍志》,杂家有沈约《俗说》三卷,乃知《俗说》为书名,乌鹊桥事为约所记也。

汉儒易学

世称汉易杂谶纬,然丁寛、田何以来都无是事,至孟喜、焦延寿、京房始别岐一派。《汉书儒林传》称孟喜别得占候书,托之田王孙,而梁丘贺证其诬,刘向又称独京氏为异党,其文甚明。此正如宋《易》于周、程、张外,岐出邵子一派耳。槩以京氏之学目汉《易》,将槩以邵子之学目宋《易》乎?

古字假借

先儒谓古人字少,多用假借。余不谓然。大抵古人简畧,惟取音同。如欧阳尚书汉碑作“欧羊”,望阳家语作“望羊”,古字虽少,岂无阴阳字哉?

古无四声

先儒又谓:古无四声。然如秦始皇帝讳政,避讳读正月为征,此非以平去为辨乎?刘熙《释名》言:天子有舌头、舌腹之分,其区别亦细矣。窃意古人虽朴,必无东董栋江讲绛读若一音之理,惟其诗赋押韵之例,则三声并用耳。如宋词多上去通押,元曲以入声摊配,亦其押韵之例,非宋、元仅有三声也。

铎舞曲

古铎舞曲,圣人制礼乐篇,郭茂倩《乐府诗集》所载不可句读,考《宋书乐志》载此篇,原每句空一字,郭氏连而一之耳。

乐毅论

右军《乐毅论》,或云书扇,或云书石,今辗转钩摹,失其笔法则有之,必不至窜改其字句。然《史记》乐毅传注,载其全篇,文句乃异同不一。

兰亭序

《兰亭序》“后之揽者”句,“揽”当为“览”。或云通用,或云误笔,其实乃自避家讳,故加“扌”旁。右军,王览之后也。

曾子问

“曽子问临娶遭丧”一条,所谓壻免丧,后弗取而后嫁者,先儒递有论说。然反复思之,不得其理。女未嫁,壻未娶,忽遭父母之丧,丧终成礼,礼之当然,何以免丧之后,久定之盟又有请而弗取、请而弗嫁者耶?其弗取、弗嫁,又以何为词耶?

古无叶音

陈季立称,古无叶音,凡今所谓叶者,皆其本音,其说最确。他姑无论,如龟兹国,读丘慈,此直译以同音,并无意义,是汉时读“龟”为“丘”,读“兹”为慈之明证,否则,曷不直译为“丘、慈”字欤?

古字讹体

字有讹体,非但后世,即古亦然。马伏波论成皋印文是矣。官制尚尔俗用,可知一笔一画,奉汉碑为典型,此好古之过也。且非但八分,小篆亦然,“射”字籀文象乎持弓形,小篆转弓形为身字,转乎形为寸字,寸身为射,果何意乎?

牡丹

欧阳公谓古人不言牡丹。王楙《野客丛书》引《谢灵运集》及《尚书故实》所载,北齐杨子华画驳之。余谓古人但不言其花耳,若其名,则《本草》列为中品,张仲景《金匮要畧》已用牡丹皮矣。

大毛公

《汉书》不载大毛公之名,陆玑《毛诗草木虫鱼疏》始云:毛亨亦不载伏生之名,《晋书伏滔传》始云“逺祖胜”。

金盌

杜工部《诸将诗》第一首 “汉朝陵墓对南山”二句,言战争而陵寝震惊也。“昨日玉鱼蒙塟地”,用刘明奴事,言王公之墓不保也。“早时金盌出人间”,用卢充事,言士庶之墓不保也。连首二句读之,诸陵亦可危矣。此所谓“臣子之词、立言之体”。注者必附会茂陵玉盌,殊失其旨。至戴叔伦诗有“汉陵帝子黄金盌、晋代仙人白玉棺”句,则似因杜诗而悞用。叔伦,徳宗时人,在工部后也。

青史子

贾谊《新书》引青史氏之记,言太子生事,其文与《礼经》相表里。《汉志》青史子五十七篇,乃列小说家,疑其它文驳杂也。《笔世》称蒙恬作笔,或引礼史载笔驳之,余谓不但此也,虞书作会,岂能以削竹调漆施五色哉?

怨于父母

《太平广记》载唐刘生梦见帝舜,帝舜斥孟子,称“号泣于旻天,怨于父母”二语为诬。此小说妖妄之词,托帝舜以诋孟子,不足深诘。然足见唐时《孟子》本作“怨于父母”乃有是说,盖今本误脱一字也。

六书所无之字

《五国故事》书刘龑之名曰岩,以龑字杜撰也。设遇孙休之五子,梁武帝之四公,将阙其名乎?张有书魏国夫人碑,“魏”必作“巍”,以“魏”字说文所无也。设书诸葛亮碑、当作“诸葛谅”,书韩愈碑、当作“韩愈”乎?

王弼老子注

《老子》第三十一章,王弼无注,今考其文,盖老子之言“惟夫佳兵者,不祥之器物,或恶之,故有道者不处,君子居则贵左,用兵则贵右”二十九字以下,皆弼之注。“兵者不祥之器”至“乐杀人者则不可以得志于天下矣”,此解前三句意也,“吉事尚左”至“以丧礼处之”,解后二句意也,传冩误合为一耳。

曹大家

读曹大家之“家”作“嘉”音,人必咥然以笑。读阴丽华之“华”作“敷”音,人必色。然以骇不知读阴丽华入麻韵,犹读曹大家入麻韵也,读曹大家入虞韵,犹读阴丽华入虞韵也。此之谓不充其类。

子羽子丝

《史记项羽本纪》称字羽,而自序称子羽。《汉书袁盎传》称字丝,而叙传称子丝。案古人之字,实皆一字,但或纟以伯仲叔季,或连子字为二字,《左传》所载可考,《论语》颜渊、曽晳、颜路、冉有皆称一字,言“游过矣,堂堂乎张也”,亦祇称一字,疑项籍、袁盎亦偶称一字,遂相沿呼之尔。

九河碣石

九河故道在沧景间,古书凿凿。碣石在永平,古书亦凿凿。惟由沧景而东注,去海百余里耳,必使沿海行千余里,委曲以达。碣石何也?思其故,迄不可解。

焚廪浚井

战国时杂说繁兴,一事而传闻异词,名姓时代互异者,诸子之书不知凡几。孟子当日亦诸子之流,惟诵法孔子,发明王道,得圣学之正,超出诸子之上耳。故一切流俗附益之文有斥而辟之者,亦有非大纲宏旨所系不及一一辨诘者,焚廪浚井之说,亦姑与就事论事,不必果以为实迹也。

马牛其风

马牛其风,与臣妾逋逃相属,自以风逸为正义。或曰牛走顺风,马走逆风,核诸物理,无此事。或曰牝牡相诱,曰风马牛,岂窃妻以逃者耶?核诸物理,亦无此事。

瓜州

范宣子数驹支称秦人迫逐其祖于瓜州,瓜州在秦西境,当迫逐而西,不容聴其越秦而东也。推求其理,盖窜入狄地,从塞外抵太原而至晋。荀吴败无终及羣狄于太原,无终在北,不容越燕至晋,盖亦于塞外相从而至。杜预已有是说。

祧讳

鲁武公讳敖,废敖山而鲁乃有公孙敖,宋翼祖讳敬,而南宋张栻字敬夫。又元赵缘督以宋宗室子而名友敬,皆祧庙不讳也。然临文不讳可也,以为名字则可用之字多矣,何必是?

弦弦

古字多通用,故弦弦两字经典互见。《广韵》据《五经文字》以弦为正体,弦为俗书。礼部《韵畧》旧本改弦为弓弦,弦为八音之丝。开禧元年,进士费衮上札子,论之始改通用,然制字各从其类,琴瑟从弓,究于义无取。《韵畧》分注不为无义,似不必以经典相难。如谓《说文》有弦无弦,则《说文》所无之字亦多矣。

切字等韵译语之始

《左传》以钲为丁宁,以榖丘为句渎之丘,以寺人勃鞮为寺人披公榖,以邹为邾娄,《檀弓》以木为弥牟,此切字之始萌。《公羊》以伐人伐于人异读,《释名》以舌头、舌腹异音,此等韵之始萌【据《隋书经籍志》十四字母,自汉明帝时与佛经俱入中国,以字体不同,世不行用】。《说苑》“越人歌后”,《汉书》“白狼王唐菆歌”,此译语之始萌。

同类推荐
热门推荐
  • 缚生屠

    缚生屠

    何为麒麟子?古时人们将那些获得特殊能力之人统称为此。史书中也只是记载了这一存在,在百年前横空出世,在百年后销声匿迹,无人得知这些麒麟子是否真的存在,随着时间推移,将其当成了传闻说事一代一代流传。颜光耀八岁起就一直做着一个梦,梦中是漫山遍野染红大地的血海,有一道声音一直告诉他这个大陆在未来不久将会毁灭,唯一能阻止这场灾难的只有麒麟子。15岁时的少年拿起包裹离开了北国,看着梦中的只言片语开始了闯荡大陆,寻找麒麟子的旅程,在途中结识朋友,历经怪事,最后渐渐发现事实并非如梦中所谓。他不在人间,身处地狱。
  • 快穿之将军请出征

    快穿之将军请出征

    玄灵大陆上,凌府大小姐在恶毒妹妹的设计下代父从军,再一次意外中死亡。二十一世纪女特工凌千语,意外穿越,同一个名字,同样的样貌。“不就是白莲花吗,你惹到小爷了”顺便有了个将军的身份,不过也不错,与傲娇腹黑王爷南逸辰命运般的邂逅,直到最后凌千语才知道这并不是意外穿越的原来南逸辰……凌千语:“虐个白莲花,顺便谈个恋爱”南逸辰:“辰王妃,你让为本王等你那么久,是不是往后余生应该补偿我啊?”【男强女强,不虐,欢迎入坑】
  • 重生成河

    重生成河

    何川,世家子弟先天高手,意外溺死重生成河。自此身躯绵延千里,皆可吞吐天地灵气。心意转动兴风作浪,掌管百万生灵生死兴衰。身怀水源经吞噬五湖四海,炼化天下水源于一身。以滔天巨浪,威临三界!
  • 微竹清越

    微竹清越

    碧竹身,飘云心。神界十万年,谁伴今生今世。他给与的七窍玲珑心,化作今世的亡命花。你舍仙修仙行,仅为我重生于世。即使我变作他人模样,性情,仍记得你的莞尔一笑。沧海桑田不抵你手间的竹箫一洞。南海万里紫竹林,我是你眷顾过的碧玉竹。人间千万有缘人,我只要你的来生来世。
  • 兄弟之烈日江湖

    兄弟之烈日江湖

    兄弟之情大于天!好男儿就该一诺千金!踏入江湖,永不回头!只是为了心中那片烈日!!!
  • 千秋岁奴娇

    千秋岁奴娇

    在属于傅雨笙的那个时代,“天下”由四个名字组成——中原的东齐与西蜀,北境达干草原上的戎族,还有南境南疆的八百越族。身为西蜀历史上,自开国王后以来,第二个立于朝堂的女子,傅雨笙相信,她有能力改变西蜀的格局,也有能力改变天下的格局。她想要让后世的人,提到“天下”这两个字,只会想到西蜀;她要让傅氏王族的尊荣照临四海之内。为此她下了一盘棋,而她自己,就是棋盘上最重要的一子。她争了一辈子,算计了一辈子。她以为自己赢了天下,就赢了一切。却没有想到,到头来除了天下,她一无所有。
  • 逍遥快活的一世

    逍遥快活的一世

    在一个像地球古代的世界里,平凡的一天中的某个时间,一个不平凡的小家伙睁开了双眼,他平静的看着眼前的一切,心里默默发誓这一世一定要活的精彩。
  • 十万传承

    十万传承

    混元大陆,十万传承,百族林立,强者为王。元力是这个世界最特殊的纯在,而修炼元力达到一定程度的就被成为元力使,十几万年的时间元力的使用早已渗透进人们的方方面面和大家的生活息息相关。我们的故事就要从紫薇花帝国,亚奇达梅港的小锤村开始,这是一个少年的成长之路,一段在异世界广为流传的传说.......
  • 源灭

    源灭

    角色和真我,哪个更重要?谁又能摆脱那些设定而独立存在?
  • 一钟定江山

    一钟定江山

    长篇历史言情小说《一钟定江山》以大宋王朝名将苏颂发明的浑天仪神钟的归宿为线索,描写了苏颂与辽国公主花田和宋朝阁阁含黛之间错综复杂的爱情纠葛,既有金戈铁马的战场厮杀,又有儿女情长的缠绵悱恻,在中原的和平与痴心爱人之间权衡,苏颂最后选择了花田,一往情深青梅竹马的含黛阁阁最终终身未嫁,为了营救苏歌,最终献出了生命。演绎了一曲荡气回肠感召日月的保家卫国和拯救爱情的旷世畸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