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34762400000035

第35章 韧

“打”与“损”激怒有心人

爸爸和周德山爷爷学相声总的说心情是轻松的。爸爸有文化基础、脑子不慢人不懒,学起活来跟着进度走绰绰有余。但是学相声不同于学文化,相声的说、学、逗、唱是一种综合艺术,要浑然一体。不认识的字、不懂的内容,没有时间全融会贯通后再演出,而且教学方法又是口传心授,掌握内容和把握的尺寸主要靠悟性。有些时候就像天津人所说:“愣打鸭子上架。”

周爷爷从来不打徒弟,他的教学宗旨是:“师父领进门,修行在个人。”由于他要求不十分严格,所以教出来的学生在“活”上不免有些粗糙。而且台上徒弟出错自己着急,他看到这种情景反而咧开“蛤蟆”似的大嘴先笑了。

面对爸爸的这位慈爱的师父,爸爸的哥哥桂元大伯十分担心。大伯心想“弟弟既然被迫弃学说了相声,相声就决定他一生的荣辱。何况他是相声八德之子,自己的亲兄弟,绝不能让他学成‘一瓶子不满,半瓶子逛荡’。”大伯下了横心,一定要严格要求爸爸,不但要成才,还要早成才!

爸爸知道自己的哥哥艺术好,深得“万人迷”传授精华,他少年得志,性情高傲脾气暴躁,对自己、对同行要求很严,使得同行不少人惧他三分。

终于有一天大伯对爸爸说:“从明天开始,晚饭后把你学过的相声都要给我背一遍!”爸爸随着答应心里一颤,预卜了今后的日子难熬!

爸爸知道哥哥是为自己好,所以白天除了给师父家干活,上场子撂地,有点时间别的师兄弟歇着或玩耍,爸爸可不行,总找个清静地方背“活”。

爸爸特别听话,晚饭后找到哥哥背段子。

一上来,背的肯定是最熟的活,大伯只是提一些语气、尺寸方面的错,爸爸马上改正,心里真服。眼睁改完后再使就比原来合理得多。

时间一长,有些不太熟的“活”背的就不顺当甚至背不下来了,突然间大伯一拳打下去爸爸就是一个踉跄。还得马上站直身子不能喊疼。眼含热泪往下背……

过些日子,由于爸爸努力,背台词这一关总算被大伯认可。新的考验又来了,大伯有时偷偷进相声场子里看爸爸演出。这一下发现问题就多了。问:“下午场子里那个活的一个包袱为什么不响?”答:“我不知道。”一拳打过去!再问:“今天使那段的‘底包袱’怎么响的知道吗?”答:“不知道。”又一拳打过来!

这些日子爸爸见到大伯自己就惶恐不安,听到大伯叫他的名字就全身颤抖。爸爸心里明白,自己哥哥的“打”是“恨铁不成钢”,再说当时艺人学徒都是打出来的。可是那时爸爸才十五六岁呀。照这么打,什么时候是个头!按这么高的要求,爸爸感到简直没活路!

爸爸那阵儿最腻味晚上,下场子后有意磨磨蹭蹭东瞧西看,突然他看一张招考警察的告示,上面规定的年龄,文化,身高等条件都和他相符合,再看几遍,确信无疑。这可把爸爸乐坏了。一个念头兴奋着自己,我不说相声了,我去当警察!从此将告别挨打的生活。

爸爸真的去警察局报考了。文化课笔试顺利通过。爸爸的愿望实现百分之五十了。他心里高兴,下边该轮到面试、体检。

俩警察在桌子后边坐着,一个瘦子抽着卷烟头,连续地使劲儿往里吸,两眼被烟熏的,眯成一条缝儿,连手指都是黄的。一个胖警察嘴里嚼着泡泡糖,看着小人书,两只脚放在桌上还不停地哆嗦。

爸爸推门进来站了半天没人理,过一会儿,瘦警察接过表格看了看问:“得过嘛病?”爸爸立正站稳,挺胸收腹,目视正前方,两臂下垂,中指摸裤缝。回答说:“身体健康没得过病。”瘦子走过去把手放在自己头上向爸爸比过去,才到爸爸耳朵那儿,嘴里嘟囔说:“小子,比我高半头。”

“解开扣子”胖警察开始说话了。扣子解开了露出了瘦小的胸廓。“好嘛!你看看呀,这小子身子像麻秆儿,脖子像笔管儿,肋条像搓板儿!哈哈……”胖警察只顾损人,自己差一点乐得憋过气去!

“就凭你这身子骨还想当警察,”又该轮到瘦子警察开心了,“别说逮小偷,刮大风时候你都得抱紧电线杆子,要不连你也刮天上去了。嘻嘻……”

胖警察又说:“我端详了你五官,耳朵跟鼻子可不寻常,将来要是走了这‘两官’运够你吃一辈子的,嗳,想当警察,懂规矩吗?”爸爸问:“什么规矩?”瘦警察抢话说:“带钱来了吗?”“带钱?”爸爸不解地说:“招考告示上没提这事呀?”“嗬!说话真噎人呀!他比咱俩还横!”瘦警察看看同伙气得直摇头。胖警察冲着大门一挥手说:“咱这庙小盛不了您这位大神仙,您呀另谋高就吧。”

爸爸不知自己是怎么走出警察局的。哥哥的“打”,警察的“损”,激怒了爸爸,他心中像燃烧着一团火。他横下一条心,闯出一条自己的路!

人家能行,我何不行

爸爸自幼坚持做到言行信果。一般说相声的使法有贯口活、柳活儿、子母哏、倒口活等等,他根据自己的特点和马家擅长的段子,决定先从贯口活“攻关”。练气口、练尺寸、练抑扬顿挫、练字正腔圆,真的做到“人一能之,己百之,人十能之,己千之”,要使自己做到想说哪段儿活的哪一部分张口就来,“趟子”随手就到,而且要求词儿准,尺寸准,表演到位。经常这样“花”着练,使演员的脑子记的瓷实,变的快,比一段一段的顺着练还过硬,可应付台上台下发生的任何变故,这种刺激不会冲击记忆力,演出自然流畅,效果良好。

爸爸很注意把学文化与练相声结合起来,这样进步更显著。他坚持查字典、词典,成语典故,想方设法多看书。他背《论语》、《孟子》,背诵字数少,易上口的古诗词以外,也背诵最难背的古文。爸爸二十岁前已经能背诵:曹子建的《铜雀台赋》,诸葛亮的《前后出师表》,李密的《陈情表》、杜牧的《阿房宫赋》、王勃的《滕王阁序》、欧阳修的《醉翁亭记》、苏轼《前赤壁赋》、范仲淹的《岳阳楼记》等篇古文。

接下来就是要背贯口话的段子,在熟悉掌握了“菜单子”(报菜名)、“地理图”后又攻下《开粥场》、《夸住宅》,《卖五器》、《文章会》、《红事会》、《白事会》、《八扇屏》、《大相面》、《戏迷药方》、《洋药方》等等多段相声。

以《开粥场》为例,看这段活大小贯口要背多少字。(不算垫话儿,不算叙述性文字。)

夸小白塔98个字。背论语、孟子、中庸等210个字。五月节舍的东西:112个字、八月节112个字、腊八祭灶168个字、过年(春节)920个字。合计1620个字、除去贯口趟子其余只逗哏词儿的字数约为3570个字。

这样估算下来包括传统相声,笑话,新相声段子等等总合起来,在爸爸的脑子里要记忆一百多万字是有过之而无不及的。而且像信息库一样,调出哪块活就能熟悉准确的演出。

传统相声中求变化也是爸爸表演中的一个看点,人家“绕口令”都是“对说”(甲说一段乙说一段)他使绕口令是数着板—个人说,这不仅使我想起多年来爸爸由许多相声界的老师为他捧哏,有些活不用费劲,是因为在爸爸表演的相声中很多是“一头儿沉”的活,捧哏老师话不多只要尺寸上掌握好就能成功。

不少老师在相声《黄鹤楼》中有这样的内容:

乙:咱们今天合演一出“黄鹤楼”。

甲:哦,黄窝头?

乙:黄鹤楼带水战。

甲:哦,黄窝头带水饭?

乙:我说您扣着食了怎么的?

爸爸在使到这时只是反问一句:“黄什么楼?”

到甲乙分配角色时一种使法是:

乙:我来刘备。

甲:你要“留被”我就留褥子。

乙:那枕头归我。

甲:炕单子你反正不能拿走!

乙:咱俩这分家来啦!

爸爸使到这极尽吹牛之能事说:

甲:角色由你挑!你跟我比,我会一万多出(戏)了!

乙:我再赶一个张飞。

甲:你不刘备吗?你一人去两角?啊,一人去两角。

充分体现了“甲”的“不清头”。

在相声《文章会》中一种使法是“叭乎鲁”的“底”。

爸爸使这段“底”是“抄等雇问”(超等顾问)最后还是没离开拉车,抄起把来等着,有雇的就问。这里没有优劣之分,而是体现了百花齐放,各有千秋,多元才能生生不息。

在内容上加强变化,做了不少“与众不同”的包袱的使法。“荤包袱”、“皮薄的”包袱,不使或少用,“素包袱”、“皮厚的包袱”、意料之外情理之中的包袱,多使多用,以达到“想起来还乐”的效果。按说这种效果是所有从事相声以及喜剧工作者所追求的。爸爸在这方面强调相声“以说为主”。因此也在这方面冥思苦想反复体验。

爸爸曾这样说过:“因为我说不好相声,我哥哥是打过我,打的也挺疼,可疼早就消失了,他跟我说的话一辈子忘不了。比如说‘这包袱响了要知道为什么响,这包袱不响,为什么不响。’这就是一种钻研精神。一种长能耐的办法。”爸爸又说:“包袱不响要在包袱结构的合理性等方面找原因,如果都推给外界如捧哏量的不好,舞台灯光、环境太冷太热、时间太早太晚等等都没用。你使单活不响赖谁?同样条件下人家能使的响怎么解释?所以要塌下心来下苦功夫。”

爸爸从大伯那里接过说好相声的五字真言:“学、练、看、演、变。”又从十五岁撂地开始懂得了相声不靠灯光、道具、布景、戏装、伴奏,全凭演员的语言和手、眼、身、法、步。调动起观众,让他们捧腹大笑如醉如痴。

想说好相声同样没有捷径,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爸爸练活见缝插针,早晨早起,中午不睡,晚上熬夜,甚至连吃饭、走路、上厕所的时间都背活,经常是左手端着碗,右手拿着筷子,愣上五六分钟,旁人不解其义:只有大伯知道他是想“活”了,这时如果问爸爸话,也是所答非所问。甚至几次走路撞上电线杆子。

白天用脑过度,晚上睡觉做梦还是练活,说梦话还是相声语言,他真的练入魔了!

在口传心授的相声教学中,爸爸下大力气把一段段自己所学的相声用语言记录下来,成为当时鲜见的相声脚本。他经过演出实践反复推敲把每段相声台词都固定下来,准确而有规律。天津电台高级编辑,曲艺作家张庆长先生说过:“马三立的相声台词非常固定,甚至哪个时间咳嗽,咳几声都固定。”

这一切的得来,靠的是毅力,靠的是韧劲。

为了《买猴儿》流血

1954年4月初,爸爸接到天津广播曲艺团领导交给的一项任务——改编、排练、演出何迟先生新创作相声《买猴儿》。

在征得作者同意后开始对作品进行昼夜不停的加工修改,十天完成了演出本子。首先在天津广播电台对听众直播。一周后在工人剧场第一次舞台演出获得成功。

“马大哈”这个典型人物的名字随无线电波传送成了风行全国的常用词汇,相声《买猴儿》的作者和表演者的名字也随之扎根全国千家万户。

同年7月《北京日报》首先发表相声《买猴儿》脚本,接着全国许多省市文艺报刊相继发表,该作品还译成英文、俄文传播到国外。

不久,《买猴儿》在中国曲艺研究会主办的优秀曲艺作品评奖中获奖。爸爸和张庆森先生在北京政协礼堂为周恩来总理演出相声《买猴儿》。总理赞扬相声《买猴儿》很有教育意义。

1954年11月到12月,爸爸在天津的“新中央剧场”和第一工人文化宫连续演出相声《买猴儿》场场客满,各媒体好评如潮。对于相声界来说,1954年是“马大哈”飞黄腾达之年。而对于爸爸来说则是辛苦之年,隐患之年。

爸爸是在什么状态下接受并完成相声《买猴儿》的改编、演出的呢?

那年,爸爸被选为天津市政治协商委员会的委员。当他第一次参加政协会后,他兴奋地想一个旧社会穷相声艺人能有权利对国家大事参政议政。自己应该以更大的热情和干劲来回报人民!兴奋之际,他信心百倍地接受了相声《买猴儿》的改编、排演任务。

1954年我国正处在大规模经济建设时期,工农业生产热火朝天,如果在工作中、生产中,态度不认真、不严肃,马马虎虎、大大咧咧、嘻嘻哈哈,必然要给国民经济及人民生活造成损失。应该对领导者的官僚主义,工作人员的自由散漫及盲动所带来的影响及后果广泛宣传,引以为戒。

何迟先生作为一名局级文艺界领导正是秉持这一观点创作相声《买猴儿》的。一次,他听一位作家说到天津市某公司打算买二十箱猴牌香皂,结果因为工作中粗枝大叶阴错阳差却买回了两只猴来!他抓住这一素材,以“马大哈”这个人物为导线,制造出多个矛盾,使喜剧情节贯穿始终。

据领导说这块活先是被某些区级曲艺团体拿到手,演员们看过本子后,普遍认为不太好演,与传统及一般新相声段子不同,虽然讽刺性极强,脚本中明显是采用了“倒插笔”(倒叙法)不但包袱笑料少,而且稍有闪失就容易“混纲”(说乱)。

领导说着无意,爸爸听着有心,相声本子的传递过程,反倒对爸爸是个激励。他早就想拉几张硬弓,来检验一下自己的“臂力”。最后双方约法三章:“十日交卷。”

那时爸爸整四十岁,精力充沛。诚实和自信驱使他领了军令状,爸爸知道一场硬仗在等着他。

作者何迟,爸爸1950年参加红风曲艺社时他就是领导,听说何迟早在延安时候就是文人。做行政领导,写政论文章是把好手,能写相声还没有耳闻。两个人接触都很少,更谈不上私交。

爸爸一夜未眠,翻来覆去把《买猴儿》本子看了好几遍。他未敢在本子上做什么记号,而是另外在白纸上用“几页几行”记录着应改动的地方。同时写出了一个改编提纲:

一、保证原作品结构顺序。属于思想性范畴的语言、文字,及反映出的问题实质和严重后果的内容不做更动。

二、逗哏者以采购员的身分,既负责叙述故事情节发展,又用自嘲方法描写自己在完成“买猴儿”任务中颠簸遭遇。在这方面再增加些包袱。

三、用相声形象性语言和生动表演,充分揭示“马大哈”出错的内在与外在原因,对其女友几次电话要加以渲染,在不良后果的反馈上要不吝啬笔墨大加宣示。

四、把“倒叙法”作为先入为主的第一铺垫、让“马大哈”在“四击头”(京剧锣鼓经)中登场,又明确将其调离原岗位,这给故事发展造成悬念把“倒叙法”使的清楚巧妙,更合理的为作品服务。

改编的架子搭起来了,每天晚饭后是爸爸的创作时间。几乎天天都熬到深夜。要保持故事通顺,甲、乙方语言搭配自然而不失时机。要注意《买猴儿》所到各地区的习俗和方言的适当,要把握典型人物的典型语言的准确,和构思的包袱笑料。想方设法让观众在一阵一阵的笑声中,感受到“马大哈”的危害。

那些天爸爸是兴奋的、幸福的,为了一句话、一个字,爸爸要深思熟虑,好中选好,手上夹着一支点燃的香烟,他竟然忘了吸,直到灼疼手指,才马上丢掉。

第九天夜里他开始抄写成正式演出本,字写的工工整整,连一个标点符号都不能错。他将润色好的本子用演出的速度和口气认真地读了一遍,他感到可以“交卷了”。一种辛勤劳动后收获时的欣慰,一种按时完成任务的喜悦,一次对自我价值考验的满意,使爸爸忘记了多日的疲劳,他如释重负地望着窗外,才发现正值东方欲晓。他猛地站起来向立柜走去,忽觉一阵头晕目眩,一头栽倒正磕在柜边的床帮上,顿时鲜血从前额流了下来,这是爸爸第一次为了《买猴儿》流血。他哪里知道四年后南市的一间楼上的办公室里,还有第二次为了《买猴儿》流血……

八十年如一日

爸爸出生在相声世家,父兄又都是相声名人。对相声从小耳濡目染,由于小学的校长、老师都知道爸爸是相声“八德”之子,经常鼓励和怂恿爸爸讲故事、说小段儿。特别是体育课时下雨改为室内活动的时候,同学们的要求更为强烈。所以七八岁时爸爸就和大伯正规的学相声段子。直到爸爸十五岁时正式拜周德山爷爷为师,开始了以相声为职业的演出。光阴荏苒,2001年爸爸参加了为他举办的从艺八十周年暨告别舞台演出。时年八十八岁。折算一下这些年来,爸爸对事业的笃志、对相声的执著,无论是晴空万里还是风雨飘摇,不但从来没有间断,反而硕果累累,他真的做到了八十年如一日。

桂元大伯一生从艺相声的经验总结成五个字“学、练、看、演、变”,爸爸不但忠实的走这条路而且还有发展,他在“变”字的后边加上一个“精”字,也就是说不但“变”了还一定要“变”的“精”。爸爸说从年轻时起就给自己定下十六个字:“非学不可、非会不可、非好不可、非精不可。”也就是说凡是与相声艺术有关联的知识经验、段子使法以及场上用得着的一切,不但要学会还一定要学好,要精。

观众们常说:“马氏相声风格是文哏见长,讲究用词准、尺寸准,是相声行里最难学的。”

爸爸无论在继承传统修改加工的过程中还是编写相声作品的创新中,十分注意对人情世态的观察和对生活底蕴的探求。

1945年抗日战争胜利后,爸爸用他最擅长的以自嘲手法以庆祝抗日胜利为内容,创作出相声新《西江月》其中一句是“献铜献铁献飞机,全是我的主意!”捧哏的乐着说:“是呀!”全场大笑,当然观众在笑声中回忆起当年日本军国主义侵华时强迫百姓“献铜献铁,横征暴敛的罪恶情景”。

“文革”后需要拨乱反正“把颠倒过去的事实再颠倒过来”。爸爸复出后又演出了何迟同志新作《似曾相识的人》。对于以造反起家钻进党内,大搞极‘左’路线,欺上瞒下,仗势欺人,营私舞弊,弄虚作假的人,给予彻底揭露和有力的抨击。

特别是爸爸晚年改编、创作了几十个相声小段,无不重视“用词准,尺寸准,包袱准。”爸爸说:“词字越少的小段,编起来费劲,使起来更难。”

爸爸在上世纪八十年代后演出基本上都是攒底。那时公共汽车晚十点多钟收车。使完大段观众欢迎返场,路远乘车的观众有一边听着一边往出口走,走到出口还留恋着想听。后来爸爸返场时就告诉大家说一个不到一分钟的小段。目的是安定大家情绪。

电影院里正放电影,一位老大爷几次从座上往下溜在地上找东西。旁边的小伙子问:“大爷您怎么啦?”“我掉了东西啦!”“等一会儿灯亮了再找吧。”“不行!我怕人给踩了”“您掉嘛了?”“我含的一块糖掉了。”“咳!一块糖您还费怎么大劲找它。”“不,我牙在上边粘着啦!”

一百个字让观众乐一道!想起来还乐,跟谁说谁也得跟着乐!

小学入学考试,老师问姓名、年龄后问:“你爸爸做什么工作?”学生答:“卖鱼的。”“你妈妈呢?”“也跟着卖鱼。”老师说我问你:“一百斤鱼卖了九十九斤还剩多少?”学生想了想说:“十斤吧。”老师重复问:“听明白啦,一百斤鱼卖了九十九斤还剩多少?”学生说:“是十斤。要是我爸看摊剩的还多?”

《八十一层楼》是爸爸晚年作品。在一个十五六分钟的小段里,为了一个“底包袱”,99.9%的时间是铺垫,从第一个人讲难过的故事,也就是三个人开始步行上楼开始,观众竟然能耐心静候十二分钟,直到走完第八十层楼,才等出了第三个人的一句话:“我说个最难过的,我呀,忘带钥匙了。”这一刻发出雷暴般的笑声。也许这就是马氏相声的魅力所在。

曲艺评论名家陈笑暇先生在报刊上发表过这样一段文字:“在马氏创作的笑话中,《八十一层楼》构思奇巧,人物特征鲜明,语言形象生动,可称说功夫极品。从开始就紧扣人心:住在楼顶上的几位迟归者因电梯停运,只好徒步登攀,视为体育锻炼,显示出乐观主义精神。演述中以语气声调变化区别人物,连手势、眼神、形体动作经过精心设计,使人于聆其声情、观其形神中乐于接受并认同这一特定艺术情境,由衷赞美。”

人们常说“熟能生巧”这句不假,有一件事能说明爸爸对相声段子熟到何等程度。

1948年冬季,爸爸和张庆森大伯在北平合作演出。每天早晨十点半准时在北平华声电台说相声(直播)兼报广告。一天刚进电台,台长迎上来说他有一朋友想要相声“菜单子”(报菜名)的词儿,而且越快越好。爸爸要来纸笔,就在直播间一边说着相声“大上寿”还报广告,一边手里不停写着“菜单子”的词儿,“大上寿”说完了,广告报完了,“菜单子”(报菜名)的词儿也写完了,出来交给台长。台长看看词儿稿又看看手表惊愕地问爸爸:“一边说一边写的?说一段写一段?”然后点点头说:“你真是我头一次见到的‘一心能二用’的人!”

爸爸过世后在他的眼镜盒里发现一张小卡片,上写自己创作的相声小段名字如:《家传秘方》、《老头醉酒》、《内部电影》、《练气功》、《八十一层楼》等等,但每段名字上面都划了竖道。惟独一条“全中国全世界”没有划道。我看到后心里很难过。

原来在2000年秋天,一次我和胖子去医院看爸爸,爸爸和往常一样问胖子:“有什么可乐的事儿说给我听听。”胖子便绘声绘色地讲了一个发生在公共汽车里乘客之间争吵的故事,把爸爸逗乐了,说内容不错,使的也不错。我们的目的是哄爸爸高兴,说过去就完了。但爸爸却认真的把故事的名字写到演出小段的行列中。看来是准备为这一小段润色。万万没有想到这一小段创作还没有完成,爸爸就永远的离开了我们……(见“素材集锦”)

八十年来爸爸为了相声,为了观众,为了相声的传承,岂止是苦思冥想、辛勤劳作,忍饥挨饿,身体困乏,他凭着一股韧劲,在最艰苦条件下、在各种各样的压力下,在失去亲人的悲恸下,在体内疾病的折磨下,一刻也没有停止过对相声的钻研,在形成了自己的风格同时为普通百姓带来难以割舍的快乐生活。

这一切也被德高望重的张寿臣(1899—1970)老先生看在眼里。可能是爸爸的韧劲儿打动了老先生,张寿老曾感慨地说:“有人说我是秀才,可现在马三立是状元!”

同类推荐
  • 中国历代改革家的命运与反思

    中国历代改革家的命运与反思

    为人兄这部书,写的是中国历史上的改革者或者改革家的命运,但具体指向则在在与现实相关;而我,对把中国历史上的事往现实上扯却不太赞成。
  • 汉武帝传

    汉武帝传

    汉武帝刘彻的雄才大略、文治武功使汉朝成为当时世界上最强大的国家。这是一部兼具史料性与趣味性的历史小说,用幽默的语言描述了刘彻的一生。
  • 时光荏苒

    时光荏苒

    本书是著名艺术家,编剧李苒苒老师的传记,记录了李苒苒老师的一生经历,其中大部分经历与中国电影发展息息相关。
  • 谭东之歌

    谭东之歌

    列夫托尔斯泰说过:“人类被赋予了一种工作,那就是精神的成长。”谭东不愧是这样的好同志,好战友。我为之精神感染的同时,也为之骄傲和自豪。我们要弘扬谭东同志的崇高精神和优秀品质,坚持政治建警、从严治警、从优待警,树立良好的人民警察形象。谭东虽然走了,但精神永存,他永远活在我们的心中。一曲《谭东之歌》,满怀着诗人的一片赤诚,携带着时代的主旋律,讴歌我们的英雄。谭东不仅是我们公安系统政治工作培养和树立的重大“典型”人物,更是这个时代涌现出来的党员干部和广大人民群众学习的楷模。
  • 忠武定国:韩世忠

    忠武定国:韩世忠

    本书介绍了韩世忠一生传奇经历,还介绍了宋朝内忧外患的形势,岳飞、刘锜等将领的抗金斗争。具体包括动荡年代、青年韩世忠、女真崛起、靖康之耻、名将岳飞等内容。
热门推荐
  • 一以贯之戴立宁的经历与坚持

    一以贯之戴立宁的经历与坚持

    个人有幸亲身参与了那个属于台湾曾经伟大的年代;目睹了台湾“经济奇迹”的起落。成功需要太多条件的配合和累积;环环相扣,步步演绎,成败得失,往往只是一线之差、一墙之隔。30年前,台湾在搞经济,大陆在文化革命;10年前,大陆开始搞经济,台湾却在文化革命。20年的间隔,许多台湾曾经发生的事, 如今在大陆又一一地重显身影。经济奇迹,那曾经是台湾的骄傲;骄傲的背后,也曾有不堪语外的辛酸。成功需要很多的条件配合,台湾成功的经验未必能够复制;但是,失败的因子只要一端,失败的经验绝对值得警惕。由于个人曾经亲身经历了这些成败得失,或许可以为这得来不易的警惕,添加一份活生生、血淋淋的批注。
  • 人生谋略与大智慧:野蛮生长诡道智慧

    人生谋略与大智慧:野蛮生长诡道智慧

    本书以诡道为纲领,通过论述战争生存、商场生存、官场生存、日常交往及女性生存等方面的典型事例,集中分析了诡道作为生存的一种大智慧,在古今各色人物身上所显现出的光亮之处。希望这种分析能在如今充满竞争的社会中,为您增加一种洞察事理的韬略,为您开启一盏自己主宰的明亮之灯。
  • 翎凰传

    翎凰传

    她,俯瞰众人,傲视群雄。她,红颜娇好,令人着迷。她,曾为爱人奉献一切,却换来一身的伤。从此,她便不再相信爱情,只求变强,巅峰!
  • 灵气复苏一百年

    灵气复苏一百年

    旧历2999年,世界联合中心印发《2999人类反击作战保密协议》。签署了协议的人类全部都强制性对当年那场战争保密,不得透露任何消息。九十九年后,随着当年参与战争或者了解那场战争的人类基本都因为各种原因离开了人世,也就再没有人知道那场战争了,世界也逐渐恢复稳定。而退离地球的入侵者也同时在酝酿着更大的阴谋,准备卷土重来。
  • 梦影疏月之紫色忧雪

    梦影疏月之紫色忧雪

    千光洛寒,紫色忧雪。因为魅音天使的出现,紫忧雪等五个好友不得不走向偶像的道路。为了顾好友贝雅依,做偶像时又不得已成为了世上最为神秘的偶像组合——梦影疏月(Dreamprincess)简称M.S。出现不过两年,红遍亚洲。而组合的队长千雪忧更是一个神秘至极的少女。一块银质蝶翼面具下,倾世之颜悄然绽放。当她们正为闻名世界而努力的时候,却遇到了他们。之后的生活阴谋诡计不断,到底是谁又偷走了谁的心?落下的樱花,银质的面具,璀璨的夜空,勾起了一场绝世风华!
  • 智能基因

    智能基因

    如果每个人一出生,就已经被决定了职业方向,这样的人生你想象过吗?如果社会根据智能基因来划分阶层,这样的世界你能接受吗?这不是一部科幻大作,却是一次关于梦想和爱情的深度思考。
  • 入室狂徒

    入室狂徒

    黑夜降临,熟睡中被吵醒,朦胧中看到一个人影,那是一个文质彬彬,身着端正的绅士,唯一不同的是那扭曲而又邪恶的面具。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
  • 满天星尘

    满天星尘

    “别说太多,不离开我就是对我最好的承诺。”江一尘“仙级玩家没有局,只爱对象没有局。”安星本文禁止抄袭.
  • 网游之帝皇重生

    网游之帝皇重生

    遭遇了背叛与陷害的他,倒在离网游帝皇宝座仅剩下一步之遥的征途上……或许是出于上天的眷顾?自杀后他竟然意外回到了生命的原点……他发誓绝不重演曾经失败的人生,但仿佛有一只看不见的命运之手,却总是推动着一切再一次的重演……是屈服于那只命运之手?还是奋起反抗,挣脱那早已注定的结局?重生归来的他,将如何演绎这第二次人生……————————————————————————————————————读者群:31685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