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34762400000043

第43章 五湖四海

世面上流行这样一句话“多个朋友多条路”。爸爸的朋友不少,大体可分为三部分:一、演员,二、观众,三、参加政协工作以及社会活动中接触到的人。爸爸在和这么多朋友相识和接触过程中,还有很多有趣的故事,就我所知道的先说说爸爸在演艺界的朋友。

您知道“二皇娘”是谁?她是京剧名家李万春的岳母。当然大家会想到爸爸和李万春、李砚秀、李少春、杜近芳等老艺术家早就熟悉。

爸爸1943年在南京的演出,给白云鹏先生留下了深刻的印象。1947年初又应白云鹏老先生之约,到劝业场对面的天祥商场四楼的“大观园”演出,仍是为白老先生上“倒二”。而且除日夜两场演出外,还允许上电台、赶堂会,待遇非常优厚。

在常来的观众中,有一位年过五旬的老者,宽脑门儿,有点吊眼儿但二目相当有神,手里经常拿把折扇,真是神情潇洒气度不凡。几乎每晚必到,听完相声还要去后台道声“辛苦”。开始爸爸并未在意,后来有人向爸爸介绍这位“侯二爷”,那人稳稳一笑然后自谦报名“我叫侯霭如”。爸爸没听过这个名字,只是恭敬地拱手施礼,称“谢谢侯二爷器重”。

有一天爸爸随着白云鹏先生去赶堂会,在天祥商场门口等车,又遇上这位特殊的“观众”。白老先生一边近前寒暄,一边回过头来问:“欸,三立你不认识侯二爷了,他就是侯喜瑞先生呀,他老跟我夸你……”爸爸一听跨步上前拱手施礼,心想我说此位众口称赞呢,原来是京剧花脸“三鼎甲”之一的侯喜瑞,霭如是他的字。侯喜瑞先生才真正是京剧科班“喜连成”第一期喜字班出,爸爸在相声中自称与侯喜瑞同科,真人就在面前却不认识,这种谎话都能把自己逗笑了。看来观众中高人层出不穷,谨慎为之。侯先生以演曹操著称于世,如《阳平关》、《战宛城》、《华容道》等戏将曹操演得惟妙惟肖,素有“活孟德”之美誉。其他戏如《连环套》饰窦尔敦,《失空斩》饰马谡等。凡是“架子花脸戏”都非常拿手。爸爸对侯喜瑞大名仰慕已久,今日一见真感到三生有幸。侯先生曾一度在中原公司(今百货大楼)楼上的游艺厅里演出,并在另一层楼里开了一个小烧肉馆儿。原来侯先生也是回民,解放后我家搬至华安街兴隆里,离侯先生的肉馆很近,爸爸和侯先生经常一处盘桓,建立了很深的友情。

侯喜瑞先生作古以后,他的爱徒侯派花脸优秀继承人袁国林先生,凡来天津演出必到家看望爸爸。每每提起侯喜瑞忠厚的为人和高超的技艺,大家无不表示敬仰之至,感慨万端。

俗话说“千里搭凉棚,没有不散的筵席。”爸爸在大观园的演出也因白云鹏、阎秋霞师徒二人的离津而告一段落。

相声这行当,“说”是主要的演出形式。有“单活”(单口相声)、“群活”(二人以上演出相声)实际上相声的精髓多由对口相声来展示。从1929年爸爸正式拜师学艺到1949年新中国成立,二十年中有近二十位相声演员与爸爸合作,有的是临时组合,有的相对稳定一段时间。像1947年在大观园就是与侯一尘先生合作,这两位合作可以说是相得益彰,但因侯先生家在北京,且母亲多病需要照顾,只得回北京。这样爸爸在天津的演出没有固定捧哏伙伴,经常是临时请人补台。很是不方便,后来干脆同意与侯一尘先生一起去北平(北京)演出,这样侯先生也就安心了。

到北平后,为了多挣点钱寄给家里,爸爸正年富力强,凭借以往在北京演出时观众对他的印象,再加上从天津带过来的走红气势,一下应了两处活。一是在位于王府井大街对过儿的凤凰厅茶社的舞台演出,另一处在华声电台说相声兼报广告。

京津两地交通方便,经商求学的投亲靠友的,那个年代就能一天打来回。这次爸爸与侯一尘先生在剧场和电台二处演出,加上马氏相声的独特魅力,对北平的曲坛产生了一定的震动。《开粥场》中的“马善人”形象逐步深入人心。不少听众给电台写信、打电话要点播“马善人”的节目。甚至因为“在收音机里只闻‘马善人’其声不能满足,要到剧场见见其人”,使凤凰厅茶社场场爆满。茶社经营红火,招待观众十分周到。反过来爸爸又在电台“现挂”说:“不少听众被我相声逗乐过,可是没见过我的‘庐山真面目’,到底这人什么模样呢?凡看见过我的相貌的,心里就全明白了。我只好跟您解释加抱歉。千万别怪我,我自己也不愿意长成这样……”那一时期北平城里的听众对“马善人”兴致很高,大家都说:“看马三立长相比听他相声还逗!”没想到,这不花钱的广告一传十,十传百,观众从四面八方拥到王府井凤凰厅。坐票卖完了有些观众真是站着听,天津卫的人管站着看戏叫“戳腿”。

电台收到点节目人的名字中有一位署名“小朋友”的专点爸爸相声中的传统老活如《大保镖》,《夸住宅》等。“小朋友”想听“老段子”有点蹊跷。没过多久终于在凤凰厅茶社后台双方见面了。敢情署名“小朋友”的这位听众是一位年逾花甲的长者,个子不高,满口金牙,他就是梨园名宿谭小培。谭小培是一代京剧宗师谭鑫培的儿子,是四大须生之一谭富英的父亲。喜悦中爸爸先向谭先生拱手问候,同时非常感谢每天来捧场。谭先生十分高兴,拉着爸爸到东安市场吃爆肚。席间说:“我就爱听你的相声,别人逗不乐我……说相声和唱戏一样,都得有自己个儿的味儿!”爸爸感到十分欣慰。一则相识了一位京剧名家,二则多年来自己煞费苦心,打磨演练的风格特色终于有人赏识肯定。要知道谭小培先生可不同于一般的观众!二人同称相见恨晚,由此关系更加密切。通过谭先生爸爸又结识了谭富英先生、裘盛戎先生。那时谭派第四代传人谭元寿先生年方十几岁,正在学戏练功呢。不久又认识了张君秋先生,他也住在东城。

在此期间,由前门内户部街远近驰名的月盛斋酱牛肉铺的东家马震先生介绍,结识了四大须生的马连良(祖籍甘肃)、马富禄、马长礼等位名家。

凤凰厅茶社翻倍的赚钱,钱是演员用血汗换来的,但是演员的包银却不增加。侯一尘先生用辞职以示对抗。爸爸一个人只好再去电台使“单活”兼报广告。等到东北相声演员张庆森先生来北京后,又算有了捧哏伙伴。正好东单曲艺厅准备开张,由爸爸(相声)、孙书筠(京韵大鼓)、曹宝禄(单弦)、王宝霞(河南坠子)等人组成了演出班子。提起东单曲艺厅的经理大大有名,他是曾和马连良先生合作演出,在《十老安刘》(淮河营)中饰“淮南王刘长”、在《四进士》中饰“顾读”、现代京剧《沙家浜》中饰土匪司令胡传魁的京剧表演艺术家周和桐先生。周先生经营上真是独出心裁,采取买票赠演员相片的办法。即买三张票任选孙书筠老师或爸爸相片一张,买六张票二者兼得。实在是高招,购票者十分踊跃。爸爸万没料到有那么多人想长期珍藏自己的“尊容”。后来在家里提及此事,爸爸风趣地说:“也别说那段时间我照出相片来,还特别好看!”

1955年秋天,在北京新闻制片厂再次与老友马连良、谭富英、裘盛戎、叶盛兰、袁世海等艺术家重逢。因为爸爸要在电影《恭贺新禧》中拍相声《开会迷》,在不远的摄影棚里正在拍戏曲艺术片《群英会》、《借东风》。那一段时间爸爸的精神、心情都特别好。

1962年底到1963年初天津曲艺团赴北京演出,阵容很强。即使是吉祥、长安、中和、首都等剧场多处演出仍然是场场客满,剧场门前的票价炒上去三四倍。观众十分热情,文艺界老朋友场场必到,并到后台寒暄闲聊。李万春、赵燕侠、李宗义、马长礼、花月仙等老艺术家都是常客。连年事已高平日不出门的京剧界前辈有“活关公”之称的李洪春,谢绝舞台多年被誉为“金嗓子”的王玉蓉等老艺术家也来后台相见。真是精英荟萃,盛况空前。这次集会又有一个小插曲。

京剧表演艺术家李万春先生也曾被打成“右派”,比爸爸戴“帽儿”时间还长。虽然二人都已摘“帽儿”,但还是心有余悸。当然见面儿不提“正文儿”,开个玩笑总是可以的。那时李万春先生恢复演出,正在北京演出《武松打虎》。既是同命那就“尽在不言中吧”。爸爸冲李万春先生摆出一副《买猴儿》里的猴儿相,并说:“今儿个咱就改戏演武松打猴吧!”众人大笑。李万春先生悄悄把爸爸找到一边,小声问道:“怎么样,什么时候说《买猴儿》?”爸爸学习京剧架势,退后一步躬身施礼说道:“得了,武二爷,您留一条猴命吧!”说罢二人对视一笑。

早年经裘盛戎先生介绍,爸爸认识了方荣翔先生。他是裘盛戎先生的得意门生,是位德艺双馨的表演艺术家。他常常带病演出一丝不苟。后来爸爸听到一代名净方荣翔先生去世的消息,十分心痛,彻夜难眠。立即写了《挥泪忆荣翔》的悼念文章,刊登在《天津日报》上,文中把方荣翔先生当成自己学习的楷模。

1985年元旦前夕,天津相声研究会赴京演出,爸爸担任顾问。历时五六天场场爆满。《今晚报》记者赵志明老师采访了爸爸,发表文章题目为《京华载誉归,老骥又奋蹄。》特摘录如下:

天津相声研究会赴京演出前,有人担心地对马老说:现在“时髦”的是歌舞,您三十年没在首都公演了,去了能打响吗?他起初不以为然,可架不住别人总叨叨,后来也有点嘀咕了。马三立在北京演出的那天,后台内外早有几千个人等着他,有文艺界同行,有报社电台记者,还有许多热情观众。你一言,我一语,他口才再好也应接不暇。熟人好办说一声“我先演出,咱们回头再聊!”生人可不行,拒绝了太不礼貌。幸亏相声研究会秘书长王鸣录的点子多,领着他照直往里走,找了间小屋把他藏了起来。该上台了,报幕员一提马三立,场内就响起热烈的掌声,他说完《开粥场》,又说一段《练气功》,还讲了个笑话,足足五十五分钟,观众仍然意犹未尽。人们爱听他的相声,不仅是因为他表演格调高,更主要的喜欢他那种内在的、含蓄的幽默。同是一句话,别人说没嘛,可经他一说立刻活灵活现。无论他演过多少遍的相声,如今从头说起,照样令人捧腹。数场之后,两位服务员迎上来说:“马先生,谢谢您给观众说了这么好的相声!”“不,应该是我谢你们。观众来了先由你们接待,服务员态度好,观众心情舒畅,听相声才笑的出来。假如你们态度不好,观众正堵心哪,我把‘包袱’抖的再响,他们也不乐呀!”说得众人都笑了。著名京剧演员马长礼非常喜欢马三立的相声,他们之间已有多年的友谊。那天马长礼为了听相声,把自己定好的演出都改期了。他千叮万嘱,请马三立转天到家里做客。马三立答应了。但没有去。他并不是故意骗人,而是邀请他的人太多了,谢添、李文华、王世臣……要是都去,他二十天都转不过来。于是,他谁也没惊动,自己悄悄地到车站买了票,“偷”着回天津来了。马三立指着墙上写满人名的纸条向记者说:“等我抽空再一位位的给他们写信(告罪)吧!”他现在正撰写自己六十年来的舞台表演经验,还创作了一段新相声《对对子》,准备在春节的时候奉献给观众。

爸爸对久居天津的京剧名家更熟识了,如杨宝森、杨宝忠、杭子和、赵松樵、厉慧良、张世林、杨荣环、李荣威、张志云、哈宝山、王则昭、丁志云、赵慧秋、王紫苓、小盛春等,后来与李经文、杨乃彭、邓沐伟、康万生、王平、孟广禄、张克等中青年艺术家接触也很多。只要遇上,无论什么场合也要攀谈到分手。

相声《卖挂票》里,自己想冒充为中国四大须生的杨宝森,结果被人识破,还口中念念有词:“你看,拿我当杨宝森了吧。”晚年真的演反串京剧,和赵慧秋老师合作演出,是一出闹剧,最后竟强拉着赵老师下场!剧场哄堂大笑,观众得到巨大的满足。

听说京剧表演艺术家康万生先生爱听爸爸的相声,每逢到外地演出在携带的随身听中准有两盘相声,一盘是《卖挂票》,另一盘就是《黄鹤楼》。这些年反复听了多少遍,到了“包袱”地方还是忍不住地笑。

在密切的接触中爸爸向各位京剧名家学习,请教,多年来为了生活当然也是为了观众,爸爸反串演出不少戏剧,后面还要专门叙述。

京剧、评剧、梆子是北方戏曲不可分割的近邻曲种。爸爸和很多评剧表演艺术家都很熟悉。

爸爸经常在相声中使的“烧骨计”(有时用作“垫话”也有当“返场”小段)。这小段“柳活”学的就是老评戏艺术家爱莲君。

1987年末,全国评剧荟萃演出在天津中国大戏院举行。鲜灵霞、六岁红、筱玉芳、莲小君、小花玉兰、花淑兰、筱俊亭、花月仙等老艺术家和中青年艺术家三代同堂,举行了一次精彩纷呈的演出。可谓20世纪中国评剧界的一次空前盛会。演出结束后,李瑞环市长和专程从北京赶来的中央文化部高占祥副部长先后发表了热情洋溢的讲话。爸爸应邀参加观摩,并在大家的掌声中最后发了言。他首先感谢新闻界对评剧的大力扶持……接着他话锋一转,用手指着鲜灵霞、六岁红(孙竹筠),莲小君、筱玉芳、筱俊亭等老演员对观众说:“这些人都岁数不小了,年轻时他们都漂亮过,你们没赶上。”一句“现挂”,把全场观众逗得哈哈大笑……

还有两位评剧表演艺术家要提及,一位新凤霞,一位是赵丽蓉。

早在1943年秋爸爸就结识了新凤霞,那时爸爸在兄弟剧团说相声兼演反串戏。经几次争取剧团老板才同意在不影响本剧团演出的前提下,可以见缝插针的去别处赶场。当时新凤霞正带着一个评剧团在南市中华茶园演出。为了充实力量由爸爸等几位曲艺演员参加,先演曲艺后开评戏,这叫曲艺评剧两合水的班社。那年新凤霞才十四岁,由其母辅佐。相声火爆、评戏精彩,上座率很高,在后台爸爸不论分内分外,对演出有利的活儿都干,有时还出些主意维护演出成功。新凤霞经常向爸爸征求意见,探讨表演方法。她称爸爸为三叔。母女俩对爸爸也很照顾,知道爸爸家里人口多、日子拮据,往往多给些钱。凭着爸爸对戏曲的基础知识加上每天看戏的点滴积累,爸爸还真为评剧团补台救场反串评戏。此事留给以后再细说。

赵丽蓉从年轻时起就钻研丑行,丑行演的都是小人物,有时也使“包袱”。和相声表演有些相近,她对爸爸的相声表演总是给予很高评价。在表演风格及包袱的使法上一有机会就互相切磋。赵丽蓉的表演俗中透雅、朴实自然、风趣有度、人物鲜活,别看演的多是配角,常常在戏中与主角相互呼应形成衬托恰到好处。

也许是过去的剧本束缚了赵丽蓉的演技,从晚年她参加的小品、电影、电视剧的演出的效果极佳,不难看出潜力雄厚。

1956年爸爸在北京长安戏院演出时,赵丽蓉和花月仙没有搞到票,又不愿意给爸爸添麻烦,每人花十元买黑市票入场,演出结束才到后台去看望。爸爸很是不落忍,说:“花钱买黑市票看我演出……真是的……”1987年赵丽蓉重排传统剧目《对金瓶》,因为演出在天津,还特意到我家向爸爸求教。先是请爸爸观看排练,在过程中爸爸提出增加几处笑料,后来爸爸又应邀观摩正式演出,演出结束后上台讲话又抖了很多包袱,使演出气氛从一个高潮推向另一个高潮。

上世纪九十年代,赵丽蓉在演出之余到家中看望爸爸,二人谈话既风趣又融洽。爸爸十分肯定赵老师演出角色的成功,赵老师也非常谦虚。席间赵老师示意愿与爸爸合作演出,当下爸爸十分高兴。但由于爸爸的年龄及健康原因,终未如愿。

河北梆子在上世纪四十年代到六十年代在天津非常火热,著名的老艺术家有银达子、韩俊卿、金宝环等,都在天津特受欢迎。特别是三位艺术家合演的《大蝴蝶杯》、《打金枝》,可以说场场满座。银达子的《四郎探母》、《南北合》……韩俊卿的《秦香莲》“反调”一段“有一件大事我就记心间……”唱腔儿“未落掌声骤起”。金宝环的《六月雪》(斩窦娥)和《喜荣归》,时而使观众泣不成声,时而使观众笑逐颜开。

从上世纪八十年代开始著名河北梆子表演艺术家王伯华、王玉馨活跃在天津舞台上。王伯华曾赠给爸爸盒带,是纪念他舞台生涯五十周年时录的,有《辕门斩子》、《战北原》等内容。王玉磬的一曲《太白醉写》家喻户晓,是近年来河北梆子的领衔人物。也是艺术改革的带头人。

爸爸在舞台上生活了八十年,其间与北京人艺话剧团、天津人艺话剧团、歌舞剧团、上海滑稽剧团、天津越剧团等等及电影界的文学家、艺术家、中青年演员结下了深厚的友谊。

在对国外来访团体和祖国宝岛台湾相声同行的接待中,互相学习,促进了海峡两岸和世界的文化交流。

同类推荐
  • 中国历代张天师评传(第1卷)

    中国历代张天师评传(第1卷)

    本书共写第一至第十二代张天师的生平情况。作为开创道教的老祖张陵天师,作者着墨最多,占全书近一半篇幅,对张陵在道教史上的文化历史地位,及其所开创的正一道派于中国宗教文化史的影响均进行了全面的阐释。
  • 历史上那些牛人们

    历史上那些牛人们

    这些人,怎一个牛字了得,历史因他们而风生水起。叹古今,道不尽无限沧桑,阅读因他们而更具魅力。历史是永恒的热门题材,历史人物是解析历史的最好切入点。历史上曾有过不少呼风唤雨能量很大的牛人们,他们的人生看点,吸引着芸芸众生的无数眼球。厚重且生动的史料、扑朔迷离的史实,真相被逐一揭开。
  • 大国诸侯

    大国诸侯

    客观地说,任何一个国家,任何一段历史,再也不会像先秦那样充满智慧的火花,一个可以追忆但却不可以超越的时代,那是一个“养在深闺人未识”但却绕不开的时代。
  • 皓首纪言—畅启宝回忆录

    皓首纪言—畅启宝回忆录

    《皓首纪言—畅启宝回忆录》讲述的是畅启宝的一生,他出生于一九二一年农历六月二十五日。
  • 哥白尼

    哥白尼

    尼古拉·哥白尼(NicolausCopemicus,1473-1543),波兰天文学家,第一个提出日心说。他所著的《天体运行论》,是现代天文学的起步点。哥白尼于1473年2月19日出生于波兰西部托伦城圣阿娜港。他的父亲是富商,曾任过市政官吏。哥白尼10岁时,父亲去世,由舅父路加斯·瓦兹罗德抚养。瓦兹罗德博学多才,思想开放,提倡研究实际,这对少年时期的哥白尼有很深刻的影响。
热门推荐
  • 冰雪女王的恶魔校草

    冰雪女王的恶魔校草

    她,是千家大小姐,喜欢的男生却是为了她的钱而来,那天,男生用刀抵住她的脖子,威胁她的家人,她从九死一生中活了过来,从此,不再相信任何人,包括父母!变成了一个冰雪女王!一年后,她读高二,又喜欢上了一个男生,但她不敢说出来,怕一年前的事重现,那个男生也喜欢她,追求了她很多次,但她不愿意在相信任何人,虽然她也喜欢他!那么她到底该怎么做?………………
  • 重来之王爷是否记得我

    重来之王爷是否记得我

    这是一个不安分的女主!什么王爷,惹我不开心?恕不奉陪!什么朝堂,非要搅个天翻地覆不可!至于那些奸佞小人,不好意思,见一个除一个!
  • 胡思乱想三部曲冥想臆想妄想

    胡思乱想三部曲冥想臆想妄想

    胡思乱想三部曲:第一部冥想——是真是幻,亦真亦幻,非真即幻;略带诡异的恐怖小故事。(鬼吓鬼)第二部臆想——是人是鬼,亦人亦鬼,非人即鬼;略带悬疑的惊悚小故事。(人吓人)第三部妄想——是善是恶,亦善亦恶,非善非恶;略带匪夷的科幻小故事。(谁吓谁)
  • 碎灵世界

    碎灵世界

    无边的碎片世界!无尽的破碎灵魂!上古遗落的碎灵,会形成碎灵兽,碎灵界,醒灵武修们,进行着不一样的修炼之途。少年背着一柄骨刀,从雪山来到帝都,等待着他的是一场轰轰烈烈的大国猎。倚仗着一只无上根灵,开始了一条荣耀之路!帝国第一公主,帝国第一天才,都是浮云,普普通通的少年,淡然的目光一直看向世界的尽头。强大,壮烈,悲欢离合的人生,要活得激爽痛快,再艰难的抉择,我也一笑而过……一个卑微的生命,将在这个破碎的世界里,释放出惊天动地的光芒!全新的世界,全新的升级体系,全新的玄幻之旅!
  • 聘水湘逢

    聘水湘逢

    他们是大学同班同学,直到毕业都不熟悉。最后却因为某些原因而慢慢的熟悉起来。所以说有的时候缘分,真的是件其妙的事。看起来不可能的事,往往最有可能。
  • 血拼开拓团

    血拼开拓团

    红枪会大当家的孙铁蛋:弟兄们,除了山规绺规,七不抢八不夺,咱们要照办,在咱们红枪会,还有一条,那就是只要杀小日本子!祸害小日本子,就什么规矩都不用!只要他是日本人,只要他开拓团的小日本子还在咱们的地界儿上霸占咱的土地,那就该杀!血拼日本武装开拓团,打响中国农民抗日第一枪!
  • 异门之剑

    异门之剑

    没有华丽的剑身,没有炫目的刀芒,甚至,没有属于它的剑鞘;而有的,就只是神秘出现的重剑。为了复兴家族以前的荣耀,为了解开重剑与剑鞘的秘密。他,一个生存在落魄家族的不平凡的少年,不得不背负着这把重剑,一步一步的寻找着修炼的顶峰。他创造了一个又一个的奇迹,终于成为了这片天地的主宰。这时,他才发现,那把神秘的重剑和失踪的剑鞘,居然是通往异界的大门......
  • 命魄无双

    命魄无双

    以三魂七魄为主,修炼,修炼!狩猎天才,煅魂炼魄!所谓的天才是什么?是补充的弹药罢了。这片大陆,修的是三魂七魄!以三魂七魄入境,毁天灭地,踏上登天之路!若是人出生携带一缕神性,神性若在魂中,则为神魂师。神性若是在魄中,则为神魄师。这也是最尊崇的地位!少年身世孤苦,一个神魄师,带着祖上传下来的一册书,开始在疾霆大陆流浪。这册书,里面没有绝世功法。里面没有藏着老怪物帮忙指点。没有任何字。可是,这册书的名字,谁都不会小瞧。因为,这册书叫寻宝册!它可以寻找世间一切宝物!………………阳羽,神话传说,日中有三足乌,故称。借指太阳。唐许敬宗《谢敕书表》:“精卫衔刍,岂究灵鼇之境;秋萤继日,安测阳羽之升。”
  • 夏天的话只想对你说

    夏天的话只想对你说

    一个普通的大学生,阴差阳错和一个明星坠入爱河,却因为男主的母亲阻碍,害女主失去了记忆,女主还被养父养母时好时坏地虐待,养父养母的女儿也把欺负她当做家常便饭,然而到最后,女主恢复了记忆,而且自己的身世还不简单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