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35519500000002

第2章

痈疽原委论

痈疽发背为何生,好好身躯出此形。

凡人处世而无疾病者,水升火降,精秘血盈也。养生篇曰:毋摇尔精,毋劳尔形,皈心静默,可以长生。此皆远世俗,忘名利,无贪嗔,却疾病,惟修身保命之志士所能。今人岂能及哉?盖谓静则生水,动则生火,水能生万物,火能克万物,故百病由火而生;火既生,七情六欲,皆随应而入之;既入之后,百病发焉。发于内者,为风劳蛊膈,痰喘内伤;发于外者,成痈疽发背,对口疔疮。此皆言其大略也。故成痈者壅也,为阳属六腑,毒腾于外,其发暴而所患浮浅。故易肿易脓,易腐易敛,诚为不伤筋骨,易治之症也。疽者沮也。为阴属五脏,毒攻于内,其发缓而所患深沉,故为伤筋蚀骨,难治之症也。凡年壮气血胜毒则顺,年老毒胜气血则险。

内被七情干脏腑,忧愁思虑总关心。

七情者,喜伤心,怒伤肝,忧伤肺,思伤脾,悲伤于魂魄,恐伤肾,惊伤胆。六欲者,耳听声音,眼观物色,鼻闻香气,舌贪滋味,心帷大地,意幄万方。

外有六淫伤气血,风寒暑湿火相临。

六淫者,风、寒、暑、湿、燥、火、是也,皆从外而入之。体实之人,遇而不中者有;体弱之人,感而随发者多;又有感之不发,邪气客于脏腑经络关节之内,积袭日久,或待内伤,或因外感,邪气触而发之。既发之后,当参寒热温凉,邪正胜负而治之。

膏粱浓味多无忌,劳伤房欲致亏阴。

膏粱者,醇酒肥鲜,炙 之物也。惟取快意于一时,不觉阴消于平日。况生是疾者,不起于藜藿,尽属于膏粱。谁识膏粱味短,不及藜藿味长。

故将五脏多乖变,自然六腑不调匀。

五脏属五行,金木水火土是也。相顺相生,相反相克,所谓相生者昌,相克者亡。五脏不和,则六腑不通,九窍疲癃,留结为痈,盖痈疽必出于脏腑乖变,关窍不得宣通而发也。治当寒邪而痛者,以温热散之;湿肿强痛者,渗而导之;燥搐挛痛者,滋而润之。泄而痛者温之,塞而痛者通之,虚而痛者补之,实而痛者泻之,阴阳不和者调变之,经络秘涩者冲和之,脓胀而痛者开之,恶肉侵蚀者去之,劳而痛者逸之,损而痛者续之,此等皆为活法,惟在用者详之。

发于心上多危险,五脏相干事可明。

五脏者,心肝脾肺,四脏皆系于背。惟肾经一脏,独居于下,其精华津液,元气元神,尽行灌溉,荣注于上。故四脏之火,皆赖一脏之水以济之,所谓五脏根本,皆系于肾,即此意也。凡发痈疽者,未有不先伤五脏而后发之,且背乃太阳膀胱督脉所主,太阳者,六经之首领也;督脉者,十二经络之统脉也。况心乃君主之位,岂容毒相犯之。凡发于此者,危险难治之症。

心之以下多成顺,六腑之因亦许评。

凡疮生于心之以下者,除肾俞一穴外,皆为缓。六腑者,足阳明胃经,手太阳小肠经,足太阳膀胱经,手厥阴心包络经,手少阳三焦经,足少阳胆经,此六经属腑,其形在下,其气主表,其病为痈,故发于六经者为轻。

脾家积毒生肩脊。

饮食膏粱积毒所致,高肿鲜明,根脚不过两肩者为顺。先宜解毒护心为主,次宜内托清心为要,间用蜡矾丸、护心散,防毒攻心。如肿平坚硬,渐大渐开,攻注两肩胸项,肿而不痛者危。

心经火毒对心临。

对心发者,乃心火妄动,热极而发之也。况心为主宰,周身蕴热,流会于此,其结为患,最易伤人,刑截督经,害非轻浅,况背脊多坑,固难起发,疮形落陷,肿不高尖,治当大降心火,急疏蕴热,顶用针通,随行拔法,使毒瓦斯内外疏通,庶不内攻,方为成守。

保至十五日后,内无变症,得脓为解。如变症渐生,坚硬渐大,不作脓者,死在二十二朝先后。但此症贵在早治,十中可保其三四也。

两肩左右双生发,肺肝积受不虚名。

左搭属肝,右搭属肺,俱生于左右肩骨移动之处,为可治。有此症者,先用万灵丹发汗,疏通内外,次以清肝解郁汤,柴胡清肝汤,气用四君子汤,血用四物汤,溃后八珍汤,参而调治,诚为妥当。但此症原起于痰凝气滞火郁,气血不调而生,正谓郁者开之,滞者行之,如误用疮科解毒泄气,误补误攻之药,必致多危。

莲子蜂窠防毒陷。

蜂窠莲子二发,多生于背,与心相近,与脊中平。轻者形长高肿,或偏半背;重者形斜平塌。两胁俱伤,孔似蜂窠,突如莲子,疮形虽畏,常能多险多生。老弱不堪,反取常安常稳。大规只怕不纯阳,治法何妨疮势恶。护心护膜丸丹,须要调停,执药执方,活法在乎医意。机参总论,法决存亡。

腰间肾俞发难生。

肾俞发者,生于两腰陷肉之间,或正中亦发。凡生于此者,最为险候,盖内肾为性命之本,藏精藏气藏神,又谓受命先天,育女育男育寿,此等皆出于肾脏也。是疾房劳过度,气竭精伤,其脏必虚,诸火诸邪,乘虚而入,既入之后,浑结为疮,如本脏稍有真阴制火,疮形自可红活高肿为脓。治以人参养荣汤,加山萸、五味子、黄柏、知母、及加减八味丸,以救其源也。若疮形紫黑干枯坚硬,不作脓者,为真阴内败,再无可生之理。

督脉经虚从项发,俗名对口故相称。

对口有偏正之不同:发于正者,属督脉所主;发于偏者,乃太阳膀胱所司。二者皆起于湿热上攻,凝结而成也。督脉发疮易治,因督脉起于下,而贯脊行于上,故毒瓦斯得之,反能冲突高肿。膀胱者发疮虽偏,而每为难治,盖膀胱之脉,起于巅顶,贯项两傍,顺下而行,乃与疮毒交会下流,故疮多平塌。又太阳膀胱主司寒水,其质多冷多沉,故疮于此多难起发,形色多难红活,坚硬难溃,又易流注两肩胸项作肿。十五日外无脓者,必然变黑归阴,故多不治。治以黄连消毒饮主之,余皆降火化痰,解毒清心,托里为要也。

何期耳后多生发,夭疽锐毒本非轻。

发生于耳后一寸三分,致命之处,诚为险恶之候。左为夭疽属肝木,右为锐毒属肺金。二者皆起于积想在心,谋虑不决,致火旺而又郁,郁而又旺,以成此疾也。故形多坚硬,头多隐伏,未溃先黑,未脓先腐,臭秽易生,元气易败。凡生此疮,毒瓦斯多致不得外发,发后必内攻而死。但此症初生,起于隐微,令人多不知觉,及其知觉,毒已入内矣。如红活高肿,易脓易腐者,俱无妨。

又有脱疽生手足,丹房补术孽根因。

脱疽初生如粟,色似枣形,渐开渐大。筋骨伶仃,乌乌黑黑,痛割伤心,残残败败,污气吞人,延至踝骨,性命将倾。此非天命,自丧其身。古人有法,截割可生。今人谁肯割截为名?治法虽有,详在后文。

漫肿难治 肿易,总论中间法可凭。

漫肿者,肉肿疮不肿是也。 肿者,疮肿肉不肿是也。疮之初起,理当升发。溃脓之后,不可内消,宜用托药。如不应者,乃毒胜气血,死在旬日。或已发出而不腐溃,根脚坚硬,或软而散大者,急投托药,大补脾胃,不应,死在二旬。若已溃而色不变红活,亦不生肌收敛,疮口晕大,肿痛不减,胃气不回,急须峻补。不应者,乃脾崩,死在月余。

诸疮另自分门说,岂许轻于紊此呈。

痈疽治法总论

痈疽发背怎生医,不论阴阳先灸之,不痛灸至痛,疼灸不痛时。

凡看痈疽脑项等发大疮,先要从容立定主意,以见标日期为始,到今几日,看疮形与日期可否相对,相应则多吉,不应则多险。次看受病之源,发于何脏腑,出于何部位。但身体有上下,部位有险否,形色辨顺逆,精神论有无。再看年纪老壮,气血盛衰,发阴发阳,毒深毒浅。以阳为易治者多生,以阴为难治者多死。方诊脉之虚实,可知顺险,以决其终。凡疮未溃前,脉要太过一二至,已溃后,又宜不及二三分,此为脉病相应,首尾自无变症。如其相反,恐防不测,但看法全在目力精巧,与心相应,一一参明,表里透彻,然后方定治法。凡疮七日以前,情势未成,无气未弱,不论阴阳表里,寒热虚实,俱先当灸。轻者使毒瓦斯随火而散,重者拔引郁毒,通彻内外。火引毒瓦斯混合为阳,方能发肿作痛,然后可汗可攻,或消或托,兼求标本忝治,必以脉合药以药合病,如此治之,自然无错矣!故药难执方,全在活法,大抵关节首尾,俱不可损伤元气脾胃为要。

内服蟾酥丸一服,外将神火照三枚。

凡疮初起,七日之前,或已灸之后,未服他药,宜用蟾酥丸一服,得汗解为妙。或万灵丹发汗亦可,所谓毒瓦斯随汗而散,最为快捷方式。如二药服后,发汗不出,此乃表里闭密之故,毒亦不轻,当神妙拔根方施治。神灯照法,亦不可用之太早。如疮四五日之间,形未聚,毒未出,若早用之,恐留郁在内,毒反难出。须用在八九日之后,疮势已定,毒瓦斯已聚,未成脓腐之时。用此照之,已成者自高,未成者自消,不溃者自溃,不脱者自脱,亦且解毒活血消肿散瘀之良法也。

用膏贴顶上,敷药四边围。

凡疮最忌风寒所袭。初起之时,或已灸之后,俱当用太乙膏盖贴顶上,功效在于拔毒,提顶提脓,防御风寒不入。如 痛高肿,阳疮七日之后,疮头自有黄色,稠脓相粘膏上,余肿红色光亮鲜明,每日宜用葱汤洗净,换膏贴之。其正脓定在十一日前后出也,此为易治易安之症。如七日之后,疮不大肿高,四边又不 痛,疮头亦无脓意相粘,此为阴阳相等之症。宜用化腐紫霞膏,涂疮顶上,外以膏药盖之。换至十日外,疮顶渐腐,余肿渐高,似有脓意之象,其正脓只在十五日之后可出也,此为以险成顺之症。至于二十日以后无脓者,乃纯阴之症,纵治亦无效矣。又如疮之四围根脚余肿,其功又在敷药,收束根本,庶不开大。初起时宜用金黄散敷于四边,拔毒消肿止痛。既溃后,当用铁桶膏箍之,庶疮根渐收渐紧。但诸疮原因,气血凝滞而成,切不可纯用凉药,冰凝肌肉,多致难腐难敛,必当温暖,散滞行瘀,拔毒活血药用之,方为妥当也。

气盛兮顶自高而突起,血盛兮根脚束而无疑。

气血者,人之所原禀。老者尚或有余,少者亦有不足。人之命脉,全赖于此。况百病生焉,失此岂能无变,独疮科尤关系不浅。但肿疡时,若无正气冲托,则疮顶不能高肿,亦不能 痛溃脓,则无真阴相滋,疮根不能收束,色亦不能红活收敛。凡疮顶高根活,不论老少,气血有余,俱可无妨。又宜交会明白,交会者,疮根与好肉交界之处,高低自然分别;明白者,疮形与好形,各无混杂。以此观之,了然明白矣。

高肿起者,忌用攻利之药,以伤元气。平塌漫者,宜投补托之剂,以益其虚。

凡疮初发高起者,五内原无深毒,毒发于表,便得托里,以速其脓,忌内消攻伐,以伤脾气,脓反难成,多致不能溃敛。又疮初起不高不赤,平塌漫者,元气本虚,急宜托里温中健脾,催托毒瓦斯外发。庶无变症矣。

内热甚者,量加消毒清剂。便秘燥者,必须通利相宜。使脏腑得宣通,俾气血自流利。

肿疡时内热口干,脉实烦躁,便秘喜冷者,此为邪毒在里,急与寒凉攻利,宜内疏黄连汤,四顺清凉饮,内消沃雪汤,俱可选用。又兼有表症,防风通圣散,去麻黄,或双解散,加桔梗,天花粉,又或小便不利者,兼入天水散,五苓散,俱可合用。务使二便通利,以杜其源。又有元气素虚者,恐不胜前药,以托里消毒散,加蜜炒大黄,或兼猪胆导法,必得通利为度。首尾俱要闭而不结,通而不泄,得脏腑和平,表里透彻,方可托里排脓。内补之药,又如溃疡时,虽有口干便闭,脏腑不和不利等症,此因溃后脓水出多,内亡津液,气血虚耗,不能荣润脏腑所致。其人必脉细而数,口和而干,饮食减少,好饮热汤,此乃虚阳之火为病,非前有余可比。只宜养气血,滋津液,和脏腑。如此治之,则二便自和,亦无变症。常有误行攻利,多致不救者矣。

十日之间疮尚坚,必用披针,当头点破。

凡疮十日以后,自当腐溃为脓,如不作脓腐,仍尚坚硬者,此属阴阳相半之症,疮根必多深固,若不将针当头点入寸许,开窍发泄,使毒瓦斯无从而出,必致内攻也。倘内有脓,又便易出,此为开户逐贼之意也。亦有十日外,疮虽不腐溃,形尚红活, 热肿痛,此虽脓迟,后必有出,此又不必针之。盖缘元气不能充足,或失用补托之药,又误用寒凉,或盖覆未暖,多致脓迟。有此症者,宜用补中健脾,大补托药,以得脓为效。又以十五日至二十一日为期,过此外者,纵有稀脓,但元气被毒相拒,日久必致耗散,诚难归结也。

半月之后脓亦少,须将药筒,对顶拔提,有脓血之交粘,必腐肉之易脱。

如疮半月后仍不腐溃,不作脓者,毒必内陷,急用披针品字样,当原顶寸许,点开三孔,随疮之深浅,一寸二寸皆可入之,入针不痛,再深入不妨,随将药筒预先煮热,对孔窍合之良久,候温取下。如拔出之物,血要红而微紫,脓要黄而带鲜,此为血气营运活疮,其人必多活。又谓脓血交粘,用药可全,色鲜红活,腐肉易脱。如拔出瘀血紫黑,色败气秽,稀水无脓者,此为气血内败死疮,所谓气败血衰,神仙欢哉。此等之疮难矣,其人必在月终亡。

且如斯时,内有脓而不得外发者,以针钩向正面钩起顽肉,用刀剪,当原顶剪开寸余,使脓管得通流,庶疮头无闭塞。

已用药筒拔脓之后,外既有孔,内窍亦通。疮期又当大脓发泄之后,如脓尚少,亦非自然得出,故疮头必有瘀腐涂塞,内肉亦有顽膜阻隔,多致脓管不通,自难出也。须用针钩起疮顶顽肉,以披针利剪,随便取去寸余顽硬之肉,取之微痛血出,俱自不妨,随用两手轻重得宜,从疮根 处,渐渐捺至中间,剪出脓管处,内有聚脓,自然涌出,以黄色稠浓为吉,其脓日渐多者为轻,反此为虑。此功务使涂塞者开之,令脓毒外发也。

频将汤洗,切忌风吹。

凡疮未溃前,或已用照药后,俱要煎葱艾汤每日淋洗疮上一次,甚者早晚二次,使气血疏通,易于溃散。又已溃时,及药筒提拔之后,尤宜避风,先去旧药,用方盘疮下靠身放定,随用猪蹄汤以软绢淋汤疮上,并入孔内,轻手捺净内脓。庶败腐宿脓随汤而出,以净为度,再以软帛叠成七八重,勿令太干,带汤覆于疮上,两手轻盈旋按片时,帛温再换,如此洗按四五次,使气血得疏通,患者自然爽快,毒瓦斯得解,腐肉易脱,疼痛得减,此手法之要,大疮不可缺也。候腐脱已见红肉时,洗后随用红玉膏挑于手心捺化,搽新旧肉上,外用膏盖,四边根脚已消,不必箍药,每日如此,不数日,脓尽腐脱,新肉顿生。再加内补,调理得宜,轻疮只在月余,大疮不过七十日,必完口而愈。

关节在于斯时,变生出于此候。

关节者,阳疮以十四日为关,阴疮以二十一日为节,此时务要出脓势定,不可过酿。

但脓出方自腐脱;腐脱方自肌生,肌生方自收敛,收敛方自疮平。如斯时不得脓者,后必有变,为一关顺,后必多顺,一关逆,后必多逆。

治当大补,得全收敛之功,切忌寒凉,致取变生之局。

凡疮溃后,五脏亏损,气血大虚,外形虽似有余,而五内不足,法当纯补,乃至多生。已溃时发热恶寒,脓多自汗作痛者,十全大补汤。虚热少睡,饮食不甘者,黄 人参汤。皮寒虚热,咳嗽有痰者,托里清中汤。四肢倦怠,肌肉消瘦,面黄短气者,人参养荣汤。脓多心烦,少食发躁不睡者,圣愈汤。脾亏气弱,身凉脉细,大便溏泄者,托里温中汤。饮食不甘,恶心呕吐者,香砂六君子汤。脾虚下陷,食少虚热间作者,补中益气汤。肾虚作渴,不能相制心火者,加减八味丸。仿此选用,盖托里则气血盛而脾胃旺,使脓秽自排,毒瓦斯自解,死肉自去,新肉自生,饮食自进,疮口自敛。若不务补托,而误用寒凉,谓之真气虚而益虚,邪气实而益实,多致疮毒内陷,脓多臭秽,甚则脉洪大渴,面红气短,此真气虚而死矣。

盖疮全赖脾土,调理必要端详。

脾为仓廪之官,胃为水谷之海。胃主司纳,脾主消导。一表一里一纳一消,营运不息,生化无穷。五脏六腑,借以生养,又谓得土者昌,失土者亡。盖脾胃盛者,则多食而易饥,其人多肥,气血亦壮;脾胃弱者,则少食而难化,其人多瘦,气血亦衰。所以命赖以安,病赖以安,况外科尤关紧要。善养脾胃者,节饮食,调寒暑,戒喜怒,省劳役。

如不然,则精神气血由此而日亏,脏腑脉络由此而日损,肌肉形体由此而日削,所谓调理一失,百病生焉,故脾胃不可不详也。

冬要温床暖室,夏宜净几明窗。

人之气血,喜暖而恶寒,又谓遇寒则结,遇热则散。况疮乃肌肉破绽之病,若不防御,风寒最为易袭。凡看疮时,冬要围炉暖室,逼尽余寒。夏宜净几明窗,庶外风不入,然后方可揭膏洗贴。

饮食何须戒口,冷硬腻物休飧。

人之病中,肿痛时自然痛伤胃气,诸味不喜。直待溃后,脓毒一出,胃气便回,方欲思食。彼时但所喜者,便可与之,接补脾胃。如所思之物不与,此为逆其胃气,反致不能食也。切要不可太过,惟恐生冷伤脾难化,硬物肥腻滑肠,故禁之。

痈疽虽属外科,用药即同内伤。

古之以外科推为杂病之先,盖此伤人迅速,关系不浅,故特设于前也。且如痈疽脑项疔毒大疮,情势虽出于外,而受病之源,实因于内也。及其所治,岂可舍于内而治外乎?所以外不起者,内加托药;表热甚者,内必清解。血虚宜用四物汤,气虚宜用四君子汤,脉虚足冷温中,脉实身热凉膈。以此推之,内外自无互异。

病要论久新,要法在于宽治猛治。

病有新久,势有缓急。如受病之初,元气未弱,治当随症迎刃而解。若惧行霸道猛剂,定不能决效于危急时也。用药中病,如表症盛者,用万灵丹,大加表散。里症急者,以内疏黄连汤,急与通行。又如受病日久,邪正相拒,其元气示有不衰弱者,纵有余症杂症壤症,俱当先固其本,而后调之和之散之,使病气渐退,元气渐醒,饮食渐进,根本渐实,则余患再无不愈之理。

药必求标本,功莫别于先医后医,若一概之攻补,恐两途之误用。

物理皆有标本。而病之标本,尤莫切焉。身体之标本,五脏为本,六腑为标。五脏主里主血,六腑属表属气。疾病标本,以初病为本,以传病为标;又以元气为本,病气为标。此所以寒热表里缓急之病,应汗下补泻和解之方。凡治病者,必先治其本,后治其标。若先治其标,后治其本,使邪气滋甚,其病益增。又谓缓则治其本,急则治其标,假如先得疮疾,而后得泄泻呕吐食少等症,宜舍本从标之法治之,候泻止呕定食进,方再治疮,余皆仿此。

又说阳变为阴,内外被寒凉克伐。

疮本发于阳者,为痈为热为实为疼,此症易治。患者不觉,以为小恙,不早求治。反又外受风寒,内伤生冷,或再被医者失于补托,而又以凉药敷围,以图内消,合病家之意,多致气血冰凝,脾胃伤败,使疮毒变在十一日未出脓之前,情势与好肉相平,不疼不热,软慢相兼,疮孔止流清稀肥水,更兼身体不热,脉亦细微,饮食厌飧,精神昏短。

有此症者,变入真阴,虽强投温中健脾之剂,不应者,百无一生。如疮变在十五日之后,已出脓时,毒瓦斯已将外发,如有调摄失宜,误食冷物,忽变为阴者,急投托里温中汤,十二味异功散,轻者十全大补汤,俱倍加参 桂附以救之。须得疮热作痛,脓出身温,脉起食进者为吉。但疮原本于阳其人故得多生者有矣。

岂期阴变为阳,首尾得辛热扶衰,病分真似,理究阴阳。

疮本发于阴者,为疽为冷,为硬为虚,此症难治。患者知觉欲生,而故将辛香酒煎大方热药以助之,医者又欲患处高肿, 热作脓,敷以热药,图其起发,故疮得药性大热,转阴为阳。其疮虽得微肿微热微痛微脓,但疮形终不似真阳红活,不得真浓黄脓,如此者不久复归阴矣。但疮原本于阴,其人多死。

凡值此症,若患者方寸不杂,托信于医,而医者又得机关透彻,治法得宜,内外融和,每每中节,其中亦有可生者,十中一二矣。

既有针工之异说,岂无线药之品详。

凡疮毒既成,当托其脓;脓既成,当用针通,此举世自然之良规也。必当验其生,熟浅深上下而针之。假如肿高而软者,发于肌肉,脓熟用针,只针四五分;肿下而坚者,发于节脉,脓熟用针,只在六七分;肿平肉色不变者,毒瓦斯附于骨也,脓熟用针,必须深入寸许,方得见脓。又轻按热甚便痛者,有脓且浅且稠。重按微热方痛者,有脓且深且稀。按之陷而不起者,脓未成。按之软而复起者,脓已成。按之都硬不痛者,非脓即瘀血也,或湿水也。所谓有脓即当针,脓孔宜顺下。若脓生而用针,气血反泄,脓反难成。

若脓熟而不针,腐溃益深,疮口难敛。若脓深而针浅,内脓不出,外血反泄。脓浅而针深,内脓虽出,良肉受伤。元气虚者,必先补而后针,症随脓退。又有气瘿肿而绵软不痛者,血瘿肿而内叠成块者,顽毒结之日久,皮腐肉紫,根硬四边红丝缠绕者,以及结核之症,渐大渐痛渐腐者,以上四症,俱不可轻用针刀掘破。若妄用之,定然出血不止者立危。但用针之法,妙在脓随针出,而寂然无所知觉也。至于瘿瘤瘰 诸痔诸漏,疔毒坚硬顽疮,此等症者,若非线药之功,亦不能刻期取效。夫线药乃有五六种,难以概说,与其各病相应者,亦随症而善用之。

汤散丸丹,要在发而必中,神圣工巧,诚为学人机关。

医善用方,如将善用兵。善于水者,涉海潜波,渡津破浪;善于陆者,穿山越岭,附葛攀藤;奇偶者鼓舞飞扬,蹊径者浮沉钻凿,弱者可守,强者当敌,此为将用兵之大法。凡为医者,理皆仿此,其要在知人之强弱,识病之内外,究病之浅深,察时之顺逆,然后可汗可攻,或吐或下,或宜和解,或宜补益,又知某汤善汗,某散善攻,某丸善和,某丹善补,因其病而用其方,如矢发机,投之必中,中之必胜,胜之则病无不愈之理,此为用方之大法也。又如望闻问切,神圣智巧,亦可兼之。所谓望其形而通其神,闻其声而明其圣,问其由而得其工,切其脉而续其巧。此四者,诚为初学之绳墨也。

至于千万百症,难将说尽短长。

方不在多,心契则灵。症不在难,意会则明。方不心契,症不意会,如疏淡之交,寡游之地。性情情势不切,何以便托用哉!故药不应病,病不应药,即此据也。

治在活法,贵在审详。

动静世务不同,劳逸机关亦异。昔之受病,从外而来,今之受病,从内而发。又古者多实,设方宜散宜宣,今者多虚,治法宜滋宜补。若医者不识古知今,一概施与,必多致其夭亡者也。用之必得其当,医斯可以称良。

治病则例歌

外科之疮有治例,说与君家须切记。病端百出别根因,方法一囊岂同类。热与寒,通与秘,其中消息知端的。通多不足秘多余,热实寒虚分症治。阳似阴,阴似阳,其中妙理要推详,不分表里一例治,轻变重而重变亡。医者贵乎多应变,不可偏执用其方。且如表症恶寒,宜用荆防败毒散。里症发热,可将内疏黄连汤。疮势已成,托里消毒散,诚为正法。内脓将溃,十全大补汤,最得相当。人参养荣汤,治溃后虚热发作。木香流气饮,散结肿寒湿为殃。饮食不甘,定用香砂开胃。精神怯少,须将参术回阳。阴虚阳虚,须八珍最为要领。盗汗自汗,得独参一味可强。溃后多疼,乳香定痛散,功奇莫缓。脾虚下陷,补中益气汤,功效尤良。曰燥谵言,泻实火须黄连解毒汤。心烦衄血,理虚阳必犀角地黄汤。古法治痈疽,称述仙方活命饮。今时医发背,还期神授卫生汤。蟾酥丸、在外科称为独品,护心散、解内毒号曰无双。讵知蜡矾丸护膜护心,可羡淡中有味。还赞玉红膏生肌生肉,堪夸坏里呈祥。身凉自汗,腹痛肠鸣呕逆,岂逃异功散。睡卧不宁,虚阳发躁脓多,定用圣愈汤。生脉散、接虚羸,(音雷)脉来微细。归脾汤、除惊悸,睡得安康。竹叶石膏汤,治虚烦身热者,何须疑虑。麦冬清肺饮,除膈热有痰者,无待商量。金鲤汤,治肺痈吐脓气急。元龟丹,攻结毒臭腐顽疮。风热生疮通圣散,疮疡狂躁破棺丹。小柴胡汤、除客邪往来潮热,大防风汤、攻腿膝寒湿为殃。咽肿咽疼,定用清咽利膈散。斑红斑紫,岂逃化斑解毒汤。八味丸解口干妙药,二神丸治脾泄奇方。香连丸为脏腑泻痢通用,甘露饮治口齿腐烂相当。六和汤和脾止吐泻,双解散解表里内伤。逍遥散善治女人诸病,保元汤常扶赤子多伤。皮肤毛发干焦,芦荟丸效应甚捷。咽喉口齿肿痛,冰硼散功实非常。

滋肾丸治下元肾虚不固,凉膈散解上焦膈热多烦。九龙丹消鱼口,吞之灭迹。二蚊散行湿肿,服下安康。吕祖一枝梅,止痢定惊。称为仙药。真君妙贴饮,消疼止痛,号曰神方。

痔漏瘿瘤疔毒,古夸三品锭。痈疽流注诸风,今羡万灵丹。柴胡清肝汤,治鬓疽肝胆有效。

黄连消毒饮,医对口督脉尤良。小儿口内生疳,必用人中白散。大人咽喉肿痛,须将金锁匙汤。下疳新久珍珠散,小便淋涩木通汤。玉真散破伤风有效,复元汤疗跌扑称强。提肩散治胳膊强直作痛,拈痛汤除痛腿风湿相伤。小便生疳,龙胆泻肝服可羡。大头肿痛,普济消毒饮何妨。便毒悬痈,内消散吞何足虑。臀痈腿病, 柴汤下自无殃。又有女子阴疮,能肿能疼能至痒。在人活法,或消或补或虫妨。盖夫男子之囊痈,泻肝经之湿热。

小儿赤游丹,解毒兼砭血。凡治杨梅疮,戒熏为至切。舌下发痰包,利剪方能泄。出如鸡蛋清,消痰是真诀。结毒与顽疮,紫金膏可设。风疮彻骨痒,雄黄散效绝。疔疮先刺血,内毒宜汁汗泄。禁灸不禁针,怕绵(绵者毒陷也)不怕铁(铁者入针坚硬有声)。又有失荣肿,坚硬如岩凸。强阴失道症,形状要分别。妇人之乳岩,此中一例决。未破肉 棱,已溃流臭血。如此几般症,古今无治说。疮有数百种,难以都陈白。惟在一点心,何须三寸舌。学人若向导,万事皆通彻。此为粗糙歌,可讥亦可阅。

痈疽灸法并禁灸疮穴

凡疮初起,除项之以上,余皆用艾火。随疮势大小,灸艾壮之多少,用蒜切成薄片,安于疮顶上,着艾炷点火三壮,一换蒜片。初灸觉痛,以不痛似痒为止;初灸不痛,以知痛痒为住。如初灸全然不觉痛痒,宜去蒜,当明灸之。又阴疮日数多者,艾炷不及其事,以蒜捣烂铺于疮上,艾亦铺蒜上,点火灸之,必知痛甚为效。此为火气方得入里,知痛处方是好肉。盖艾火拔引郁毒,透通疮窍,使内毒有路而外发,诚为疮科第一法也。贵在乎早灸为佳,又有禁灸数症。头乃诸阳之首,纯阳无阴之处。凡生疮肿,俱是亢阳热极所致,如再加艾火,使毒瓦斯炽甚,随后反加大肿,最能引动内痰,发之必死。面生疔毒亦然。又有肾俞一穴,在于两腰脊傍,系内肾命根所系之处,此穴发疮,多因房劳素亏,肾水枯竭而成。若再加艾灸,以烁其源,必致内外干涸,多成黑陷,昏闷而死。又有患者元气素虚,发疮多不高肿,其人体必倦怠,精神必短而昏,脉必浮散空虚,数而不鼓,此内无真气抵当火气。如灸之,其人必致昏愦而死。常谓艾火不亏人,此言误之多矣,医者亦宜详察之。

论病生死法

初生如粟,里可容谷;外面如麻,里面如瓜;外面如钱,里可容拳,起势大,终无害。未老先白头,无脓软陷休,疮从疙瘩起,有脓方肿溃,气昂昂,不治自安康。根高顶又高,八十寿还饶, 肿易腐烂,任大终无恙。疮高热 疼,虽苦必然生。疮软无神气,痈补方为益。肉肿疮不肿,毕竟生疑恐,脓秽不进食,泄泻黄泉客。疮色猪肝紫,无脓必定死。绵溃不腐烂,内怕葡萄嵌。仰卧不知疼,阴症命难生。腐尽有败气,笑里终生戾。散根疮平塌,神仙无治法。久病目露神,必定命难存。面忽似涂脂,十日后分离。败中有红肉,虽重生门路。新肉如板片,不食终须变。手足皮枯槁,血败身难保。唇白眼无神,腹胀泻将倾。 气不 气,虽重多生意。眼眶黑气浓,痈疽怕此逢。房中香馥馥,是病终为福。疮热身微热,轻病何须说。生死此中求,片言一可决。

察形色顺逆

凡看人之病,兼视其形色,后与脉病相参,诚识于始,以决其终,百无一失矣。何以知之?阴病见阳色,腮颧红显,阳病见阴色,指甲呈青,此二者俱死。又身热脉细唇吻反青,目珠直视者死。面如涂脂,色若土黄,油腻黑气涂抹者死。唇舌干焦,鼻生烟煤,眼神透露者死。形容憔悴,精神昏短,身形缩小者死。喘粗气短,鼻 睛露,语言谵妄者死。循衣摸床,遗尿失禁,撮空者死。头低项软,眼视无神,吸吸短气者死。皮破无血,肉绽烂斑,麻木不知痛痒者死。齿黄色如煮豆,唇白皮理无纹,耳黑枯焦不听,人中缩而坦平,口张气出无回闭,鼻煽相随呼吸行,汗出如珠不散,痰若胶而坚凝,口血红如肺色,指甲弯而带青,神昏神浮,神乱神离,缁衣生满面,黑气惨天庭,逢之都没命。法在此中评。

病有三因受病主治不同论

三因者,内因、外因、不内外因。此说从于先古,其词意尚有发而未尽者。内因起于七情蕴结于内,又兼浓味膏粱,熏蒸脏腑,房欲劳伤,亏损元气,乃五脏受之,其病由此而发者多,在富贵肥胖者十有八九。其见症形多坚硬,根蒂深固,二便不调,饮食少进,外软内坚,平陷无脓,表实里虚,毒多难出,此即内伤之症也,故曰内因。外因者,皆起于六淫体虚之人,夏秋露卧。当风取凉,坐眠湿地,以致风寒湿气袭于经络,又有房事后得之,其寒毒乘虚深入骨髓,与气血相凝者尤重,或外感风邪,发散未尽,遂成肿痛。此肌肉血脉筋骨受之,其病由此外来者,发之多在不善调摄。跌扑劳碌人十有八九,症多寒热交作,筋骨疼痛,步履艰辛,湿痰流毒,以及诸风瘫痪,口眼歪斜,半身不遂,风湿风温,天行时毒等症,此即疾病之外感也,故曰外因。又有不内外因,内无七情干内,外无六淫伤外,何由来也,其病得于饥饱劳役,喜怒不常,饮食者冷热不调,动作者勤劳不惜,以致脏腑不和,荣卫不顺,脾胃受伤,经络凝滞,故为疾者,外无六经形症,内无便溺阻隔,其病多生于肌肤之间,似瘰 痰注气痞瘿瘤之属,治法不必发表攻里,只当养气血,调经脉,健脾和中,行痰开郁治之,法为最善。

调理须知

凡人无病时,不善调理,致生百病。况既病之后,不加调摄,而病岂能得愈乎?其调治有法,初起病时,先看病者元气虚实,次看疮之阴阳险否,然后用药调治,当攻即攻,可补便补,不可因循耽误,以致变症不测也。且患者又当安定心神,相忘诸念,毋使仓皇,乃保神气,不得变乱也。再顺天时,假如夏热,坐卧不可当风,忌置水于榻前床下。冬寒常要温和,非柴火不可开疮看视。倘有寒侵,致生多变。又未溃之先,毒瓦斯内作,有口干渴症者,凉物类当少少与之,以滋蕴热。

至脓溃之后,后冷硬物,一概禁之。不然,伤脾损胃,脓必难成。致疮软陷,又难收敛。饮食须当香燥甘甜,粥饭随其喜恶,毋食过饱,宜少宜热宜浓,方无停滞,又得易化故也。如大疮溃后,气血两虚,脾胃并弱,必制八仙糕,早晚随食数饼,接补真元,培助根本,再熬参术膏。如患者脾胃俱虚,饮食减少,胸膈不宽,饮食无味者,用白术膏三匙,人参膏二匙,清米汤空心化服,喜饮者酒化亦可。若精神短少,昏沉多睡,自汗劳倦,懒于动作者,用人参膏三匙,白术膏二匙,亦酒化服。如肌肤粗涩,面苍不泽,或大便血出虚秘,以及皮干发槁者,同地黄膏各二匙和服,或饮阳春酒更妙。其功强健精神,顿生气血,开胃助脾,润肌荣骨,此二药其功非小,大疮不可缺之,实非草药之比。病者当信用之,乃无更变。视者又多反复不常,故有易愈难愈之态,实在乎得此失此之规也。

杂忌须知

凡病虽在于用药调理,而又要关于杂禁之法。先要洒扫房屋洁净,冬必温帏,夏宜凉帐,庶防苍蝇蜈蚣之属侵之。一切尼僧孝服,经行妇女,及远客生人,开疮时俱当忌见。牛犬腥膻腌腊熏藏之物,俱能作渴生干。瓜果梨柿菱枣生冷等类,又能损胃伤胃。鸡鹅羊肉鸽子蚌蛤河豚虾蟹海腥之属,并能动风发痒。油腻煎炒烹炙咸酸浓味等件,最能助火生痰,赤豆荞面,动气发病。恼怒急暴,多生痞满。饮食太过,必致脾殃。疮愈之后,劳役太早,乃为羸(音雷)症。入房太早,后必损寿。不避风寒,复生流毒。不减口味,后必疮痒无度。大疮须忌半年,小疮当禁百日,诚为知命君子也。

疮疡看法

初起顶高,根活色赤,发热 肿疼痛,日渐高肿者顺。已成 痛,皮薄光亮,饮食如常,二便调和,身温者顺。已溃脓稠,色鲜不臭,腐肉自脱, 肿易消,身轻者顺。溃后脓浓稠黄,新肉易生,疮口易敛,饮食渐进者顺。初起顶平根散,色暗微肿,不热不疼,身体倦怠者逆。已成肿坚,色紫,不作脓,不腐溃,惟口干多烦躁者逆。已溃皮烂,内坚不腐,肿仍不消,痛仍不减,心烦者逆。

溃后脓水清稀,腐肉虽脱,新肉不生,色败臭秽者死。

肿疡治法

起初知痛或不痛,起发或不发,毋论阴阳表里,日数远近,但未见脓者,俱宜灸之。

既灸不知痛痒,明灸之。 肿发热,疼痛有时,脉来浮数,无便秘者,宜药托之。身体拘急,脉紧恶寒,饮热就暖者,邪在表也,宜汗之。肿硬痛深,口干便秘,身热脉实者,邪在里也,宜下之。 痛势甚,烦躁饮冷,舌干口燥者,火在上也,宜清之。肿痛坚硬,背如负石,恶心干呕,邪毒在内,解毒拔之。肿痛日深,内脓不出,瘀肉涂塞疮口者,急宜开割之。软慢不作脓,及不腐溃者,阳气虚也,壮脾胃,助阳气。身凉自汗,手足并冷,六脉虚细,便泄阳脱也,急温之。

溃疡治法

脓熟不溃,疮不 热,食少便溏者,脾虚也,补托温中。脓清或多,疮口散大,不生肌者,里虚欲变症,峻补之。腐肉虽脱,新肉生迟,如冻色者,肉冷肌寒,大温气血。溃后食少,心烦不睡,发热作渴,脾弱阴虚,补中益气。身凉脉细,倦怠懒言,食不知味者,脾弱也,醒脾助胃。风寒袭于疮口,皮白绽而不收敛者,外照而内温补,溃后面黄肌瘦,脓水清稀,疮色淡白者,当香燥助脾。脉大无力,细涩微沉,自汗身凉者,气血俱虚,峻补之。出血或脓多,五心烦热,燥甚不眠者,亡阳也,急补之。疮口已合,经犯房劳,或值急暴,复崩溃者,仍助气血。

痈疽诸症疮名十律

背之左右谓疽痈,手膀肩臂亦相同。肺疽居右痈居左,蜂痈左右近喉咙。耳后右为锐毒看,夭疽左耳后相逢。左右两肩名搭手,井疽止发在心中。流注牵藤六七成,发于心上止脐平。胁疽生在胁肢下,阴疽大体近箕门。穿踝疽穿姑拐下,香港脚原来脚底生。左为便毒右鱼口,鹤膝风从膝眼成。肩下 痈腋下疽,喉咙上下气痈医。当脉兑疽君可记,三寸相离穿骨基。红丝疔从手上起,蛾子喉风口内随。肾疽当肾生左右,三里穴发附阴疽。离脐四寸为吓痈,再高三寸号幽痈。肠痈还从脐突起,胸疽乳子心肺中。合谷一疔名虎口,蛇头鱼腹指头逢。脑后一疽名玉枕,莫作如常一样同。肩疽乐疽居右手,石榴离肘上三分。左元阴右裆疽发,咬骨阴包穴上生。洲疽肾上腿附骨,佛顶疽生脑顶门。人世毒疮当切记,敢教患者即安生。颧骨为疔唇上疽,鬓边所发亦疽医。眉中风眉傍侵脑,黑疔耳内不为奇。鼻内生疔当速疗,透脑原来发际基。眉毛瘭疽能大毒,颊疔鱼眼近腮齐。马刀瘰 气瘿疮,一气生来在颈项。火毒龙泉唇上下,对口原来发下藏。牙根唇上痈莫异,牙下生之疔一行。顶牙缝突为疔治,休作人间容易疮。心肝脾肺肾痈疽,当看胸中穴道医。更有黄头并白泡,发无定处速如飞。左为坐马右下马,尾骨头尖颧口疑。此物杀人能致命,火急攻医切莫迟。妇人之乳有数种,高肿为痈坚硬疽。还有乳岩真恶症,肿如顽石破如墟。钮扣之风生颈项,褐带风疮脚下需。又有湿 疮等疾,总生下腿上安居。婴儿走马烂牙疳,黑腐沿开臭不堪。赤游丹毒浑身到,鹅口疮苔满口漫。风疮奶癣多搔痒,血灌脓窠痛欠安。还有心脾诸热症,口疳重舌一般看。

炼元明粉法

冬至后,用洁净朴硝十斤,用水一斗五升,白萝卜五斤打碎,同硝入锅内煮化。候汤滚足,捞去萝卜,将竹丝箕以绵纸二层,摊铺箕内,架在新缸上,以硝汤徐入箕内,候折再添,以汤滤尽为度。将缸搭在天井,露三日,其硝结在缸边,倾去余水,沥干为止。

将硝取下,再用砂锅顿炭炉上,将硝一碗,化开煎滚,以铜匙铲搅,将成凝结时,铲入小罐内,上空寸许,再下硝炼,如此已毕。每一罐下用三钉品字样钉入土地,上留寸半在外,将罐浮顿钉头上,用瓦片盖口,周遭用段砖砌百眼炉围绕,离罐寸半许,将着炭火入炉内,四围底火顶火,一概相护,候罐硝红为度。次日取出硝来,预用大绵纸摊在洁净阴土地上,将硝碾细,用绢筛在纸上一钱浓,再不许多,将门扇俱已关闭,不许与人见之,三日后其硝自然复活,色白如粉,轻虚成片。将钵盛收纸盖之,上再用乱纸盖之,上再用乱纸寸许,以收潮气,庶不凝结。此品最能降火化痰,清利脏腑,怪症服之可蠲,狂燥用之即愈。搜除百病,安敛心神。况此服之,不伤元气,惟久病泻痢者不宜。大人每服三四钱,小儿五分至一钱皆可。俱用白滚汤,或葱汤空心化服。候行二三次,随饮稀粥,自然爽健精神,调和脏腑,津液顿生,百病如失。又 过硝石六两,加朱砂三钱,青黛一钱,冰片一钱五分,共碾细末,照前筛纸上,再用纸盖一层,四边以戒尺压紧,勿令走气。候三日外取起密收,又名阳春紫雪,最治失心忘志,颠痫健忘,小儿急惊,大人异症。每服五分至一钱,俱用淡竹叶灯心汤化服,屡有奇效,不可尽述。元明粉乃神仙保命服食,每一斤,加生熟甘草末一两,葱汤化服二三钱,令人悦泽容颜,轻身耐老矣。

取蟾酥法

服蟾不拘大小,其酥俱有。用阔铜镊,蟾眉棱高肉上微紧,拔出酥来,凝聚镊里,多则指下,阴干听用。其取过之蟾,避风二日,仍送青草园中,自然不伤其生。如取之便见风下水,俱成破伤风,颠狈而死。

制附子法

大附子一两外方用,随数几枚,以童便浸淹三寸,每日换便,浸至夏三冬五,再换童便,煮尽二香为度。去皮脐,线穿阴干,或日中晒硬亦可,收藏听用。

制炒诸药

人参(润色明亮坚实主轻泡不堪) 天门冬(泡去心) 麦冬(去心) 生地(酒浸) 熟地(酒蒸)白术(米泔浸炒) 苍术(米泔浸炒) 黄 (****拌炒) 甘草(生用补托消毒炙熟) 酸枣仁(炒研)远志(泡去心微炒) 五味子(炒研) 肉苁蓉(去鳞酒洗) 牛膝(酒洗) 破故纸(炒) 当归(酒洗)白芍(微炒黄色) 白蒺藜(去刺) 元参(去根) 香附(童便浸炒) 柴胡(去芦) 黄芩(酒炒)黄连(解毒生用止呕姜汁拌炒) 龙胆草(酒炒) 知母(盐水拌炒) 栝蒌仁(去壳油) 贝母(去心)陈皮(去里) 桔梗(微炒) 防风(去芦) 干姜(炒黑) 附子(童便浸炒煮) 半夏(姜汁煮) 川乌(炮去皮) 草乌(泡去皮尖) 巴戟(泡去心微焙) 南星(煨有为末入牛胆内) 威灵仙(去根) 仙茅(米泔浸蒸去皮) 三棱(泡) 泽泻(蒸) 大黄(实人生用虚人灸) 海藻(酒洗) 昆布(酒洗切丝)牡丹皮(去梗) 王不留行(炒碾) 牛蒡子(炒碾) 连翘(去梗碾) 金银花(支梗叶) 牵牛(生用炒用)地骨皮(去梗) 肉桂(去粗皮) 茯苓(去匏粗皮) 枸杞(去蒂) 山栀(碾炒焦) 琥珀(布包捶碎灯心煨研如面细) 黄柏(盐水拌炒) 山茱萸(去核) 杜仲(盐水拌炒断丝) 桑皮(****拌炒) 辛夷(去蒂) 乳香(去油为末) 没药(去油为末) 枳壳(麸炒) 浓朴(姜汁制炒) 巴豆(去油为霜) 皂角(去皮弦子煨) 五倍子(去蛀末炒) 莲肉(泡去皮心) 山楂(去核) 桃仁(泡去皮尖) 杏仁(泡去皮尖微炒)芒硝(煮提净) 石膏( 碾末) 雄黄(透黄红明亮) 硫黄(去脚) 砂(净明洁白) 硼砂(白色透明) 砒(白色明亮者有生煨两用) 自然铜(醋 七次) 黄丹(水飞炒紫) 龙骨(生用 用) 牛黄(轻虚色黄) 麝香(去皮毛) 犀角(镑末) 羚羊角(镑末) 龙齿( 存性) 蜂蜜(炼去白沫) 蝉蜕(去土) 斑蝥(米炒去翅足) 僵蚕(去丝微炒) 全蝎(酒洗去毒) 蜈蚣(炙去头足) 蚯蚓(翻去腹土) 田螺(去壳晒干) 牡蛎(研) 石决明(囗) 人中白( 研) 珍珠(豆腐内煮数滚布包捶碎同灯心碾末) 红铅(法注末卷)药品应制炒泡炙者录之,不泡炙者未录。

凡药必导雷公泡炙,入药乃效。如未制生药入煎,不为治病,反为无益。譬如人食肴馔,不用烹庖生食者,岂不害人,当熟思之。

仙方活命饮古今不同论

古人朴实,七情干涉者少,而从风寒暑湿,外感凝滞者多,故设仙方活命饮,攻散所滞之肿。服此得效者,十常八九,乃患者五脏不虚耳。今人穿凿太过,七情烦搅之甚。

而五内无有不伤,每见此症,曾服过此药,其疮必不起发,脾胃再无不损。若疮不起,脾胃伤败,患者岂有得生,至此自于天命。今之治法,不论首尾标本,必先固脾,次行托药,谓本立而道生,病无不活。予见如此,幸同道者察焉。

医家五戒

一戒:凡病家大小贫富人等请视者,便可往之。勿得迟延厌弃,欲往而不往,不为平易。药金毋论轻重有无,当尽力一例施治,自然生意日增,毋伤方寸。

二戒:凡视妇女,及孀妇尼僧人等,必候侍者在旁,然后入房诊视。倘旁无伴,不可自看,设有不便之患。更宜真诚窥视,虽对内人,亦不可谈,此因闺阃故也。

三戒:不得出脱病家珠珀珍贵等物,送家合药,以虚存假换。如果该用,令彼自制入之,倘服不效,自无疑谤。亦不得称扬彼家物色之好,凡此等非君子也。

四戒:凡为医者,不可行药登山,携酒游玩,又不可片时离去。凡有抱病至者,必当亲视,用意发药,又要根据经写出药帖,不可杜撰药方,受人驳问。

五戒:凡娼妓及私伙家请看,亦当正己,视如良家子女,不可任意儿戏,以取不正。视毕便回,贫家者药金可璧,看病回,只可与药,不可再去,以图邪淫之报。

医家十要

一要:先知儒理,然后方知医业。或内或外,勤读先古明医确论之书,须旦夕手不释卷,一一参明,融化机变。印之在心,慧之于目,凡临症时,自无差谬矣。

二要:选买药品,必遵雷公炮炙。药有根据方修合者,又有因病随时加减者,汤散宜近备,丸丹须预制,膏药愈久愈灵,线药越陈越异。药不吝珍,终久必济。

三要:凡乡井同道之士,不可轻侮傲慢,交接切要谦和谨慎。年尊者恭敬之,有学人师视之,骄傲者逊让之,不及者荐拔之,如此自无谤怨,信和为贵也。

四要:治家与治病同,人之不惜元气,斫丧太过,百病生焉。轻则支离身体,重则丧命。治家若不固根本而奢华,费用太过,流荡日生,轻则无积,重则贫窘。

五要:人之受命于天,不可负天之命。凡欲进取,当知彼心愿否,体认天道顺逆,顺取人缘相庆,逆取子孙不吉。为人何不轻利远害,以防报之业也。

六要:凡里中亲友人情,除婚丧疾病庆贺外,其余家务,至于馈送来往之礼,不可求奇好胜。饭食只可一鱼一菜,一则省费,二则惜禄,谓广求不如俭用。

七要:贫窘之家,及游食僧道,衙门差役人等,凡求看病,不可要他药钱,只当奉药。再遇贫难者,当量力微赠,方为仁术。不然,有药而无火食者,其命难保。

八要:凡有所蓄,随其大小盒饭,置买产业,以为根本。不可收买玩器,及不紧物件,浪费钱财。又不可做入银会酒会,有妨生意。必当一例禁之,自绝谤怨。

九要:凡应用各样物具,俱要精备齐整,不得临时缺少。又古今前贤书籍,及近时名公新刊医理词说,必购备参阅,以进学问,此诚为医之本务也。

十要:凡奉官衙所请,必当速去,毋得怠缓。要诚意恭敬,告明病源,开具方药。病愈之后,不得图求匾礼,亦不得言说民情,致生罪戾。闲不近公,自当守法。

以上五戒十要,乃保身保家,守成之法。故直言而不文,当置于座右,朝夕一览。若有贤能子孙,倘遵而行之,则可以成家立业。若不听信,必有饥寒不足之忧。凡人何不预听,直待临时追悔,进退两难,将何及矣。

经络

人身之有经络,犹地理之有界分。治病不知经络,犹捕盗不知界分,其能无诛伐无过之咎乎?岐黄问答,以经络为主,惟经络一明,然后知症,见何经用何经之药以治之,了然无谬。如古之善射御者,自有得心应手之妙焉。

陀云:痈疽之作,其行也有处,其主也有归。如心之发于喉舌,肺之发于皮肤,脾之发于肌肉,肝之发于筋肋,肾之发于骨髓是也。阴毒发于下,阳毒发于上,腑之发于外,脏之发于内。发于下者得之缓,发于上者得之速,感于腑者易治,感于脏者难疗。故内曰坏,外曰溃,上曰从,下曰逆。近骨者多冷,久而不愈,化血生虫,虫则多痒少疼,或先痒后疼。近肤者多热,久而不愈,传气成漏,漏则多疼少痒,或不疼不痒。发于虚处者多险,发于节而相应者不治。(应为内外通溃也。)

十二经补泻药品

手少阴心经补 当归 生地黄 茯神 远志 酸枣仁 麦门冬 柏子仁 山药 莲肉 圆眼肉 人参 红蓝花泻 黄连 枳实 木香 贝母 天竺黄 郁金 赤茯苓 元胡索温 石菖蒲 藿香 沉香 木香 桂枝 麻黄凉 连翘 丹参 石莲子 栀子 犀角 牛黄 朱砂 石膏引经 独活 细辛 灯心 圆眼手厥阴心包络经补 人参 黄 肉桂 沉香 菟丝子 破故纸泻 大黄 朴硝 栀子 乌药温 大附子 肉桂 干姜 沉香 川芎 白豆蔻 柏子仁 乌药凉 黄连 栀子 丹皮 柴胡 薄荷 滑石引经 柴胡(桂佐之) 川芎 青皮手太阳小肠经补 石斛 牡蛎 甘草梢泻 木通 赤茯苓 车前子 紫苏 羌活 本 槟榔 大黄 瞿麦温 巴戟天 茴香 乌药 砂仁 益智仁凉 滑石 木通 栀子 茅根 车前子 猪苓 泽泻 芒硝引经 羌活 本 黄柏足厥阴肝经补 当归 熟地黄 酸枣仁 阿胶 木瓜 沙参 薏苡仁 枸杞子 菟丝子 山茱萸 白术 莲肉 甘草 蒺藜泻 白芍药 赤芍药 柴胡 青皮 枳实 青黛 羌活 木贼 甘菊 蒲黄 桃仁 蔓荆子 常山 五灵脂益毒草 前胡温 木香 肉桂 香附子凉 黄连 黄柏 胡黄连 龙胆草 草决明 牛黄 羚羊角 车前子 甘菊花 地榆引经 川芎(行上) 青皮(行下) 柴胡 乌梅足少阳胆经补 当归 酸枣仁 山茱萸 五味子泻 柴胡 青皮 黄连 白芍药 川芎 贝母 栝蒌 钩藤 天竺黄温 干姜 肉桂 陈皮 半夏凉 黄连 黄芩 柴胡 竹茹 甘草引经 川芎(行上) 青皮(行下) 柴胡足太阴脾经补 人参 白术 茯苓 甘草 白芍药 山药 莲肉 白扁豆 木瓜 蒺藜 当归 黄 薏苡仁 芡实陈皮 大枣 眼圆肉泻 枳实 大腹皮 山楂 麦芽 神曲 半夏 南星 槟榔 三棱 莱菔子 升麻 防风 石膏 猪苓元胡索 桑寄生温 砂仁 白豆蔻 藿香 破故纸 黑干姜 官桂 大附子 苏叶 肉果 木瓜 苍术 吴茱萸 丁香凉 黄连 元明粉 竹沥 连翘 大黄引经 白芍 麻黄 大枣 莲肉足阳明胃经补 人参 白术 黄 石斛 山药 莲子 芡实 薏苡仁 糯米 白糖泻 枳实 浓朴 大腹皮 前胡 三棱 莪术 槟榔 大黄 石膏 礞石温 肉桂 肉果 大附子 砂仁 藿香 半夏 苍术 白豆蔻 川芎 香附 干姜凉 葛根 知母 石莲子 栀子 滑石 竹茹 胡黄连引经 葛根 升麻 白芷手太阴肺经补 人参 沙参 黄 麦冬 阿胶 五味子 紫菀 百部 知母 款冬花 木瓜 山药 茯苓 蒺藜泻 防风 苏梗 羌活 前胡 生姜桑白皮 苏子 橘红 石膏 杏仁 贝母 栝蒌 南星 枳壳 薄荷 白芥子 白芍 元胡索 葶苈 鼠粘子莱菔子 香薷 荆芥温 干姜 生姜 半夏 白豆蔻 缩砂 木香 藿香 桂枝 香附 麻黄凉 枯芩 竹叶 竹沥 童便 羚羊角 马兜铃 山栀 天门冬 元参 桔梗 藕节 枇杷叶 元明粉 地骨皮引经 白芷 升麻 葱白 生姜手阳明大肠经补 莲肉 糯米 白砂糖 薏苡仁 粟壳 木香 肉豆蔻 龙骨 牡蛎泻 大黄 芒硝 枳实 桃仁 槟榔 葱白 麻仁温 人参 干姜 半夏 肉桂 吴茱萸凉 黄芩 槐花 大黄 地榆 胡黄连 连翘 石膏 秦艽引经 葛根 升麻 白芷足少阴肾经补 杜仲 菟丝子 蒺藜 破故纸 山茱萸 山药 石斛 巴戟天 人参 白术 当归 熟地 枸杞 五味牛膝 龟板 淫羊藿 何首乌 鳖甲 鹿茸 鹿角 龙骨 牡蛎 续断 肉苁蓉 韭子 覆盆子泻 泽泻 猪苓 知母 元胡索 甘草 茯苓 木通温 大附子 桂心 破故纸 黑干姜 缩砂 仙茅 沉香凉 黄柏 知母 丹皮 天门冬 地骨皮 山栀 元参 竹沥引经 独活 肉桂 牛膝 盐 酒足太阳膀胱经补 龙骨 续断 益智仁 橘核泻 猪苓 泽泻 滑石 车前子 木通 瞿麦 茯苓温 茴香 乌药 沉香 山茱萸 桂枝 麻黄 缩砂凉 胆草 石莲子 防风 羌活 蔓荆子茵陈 葶苈 大黄 黄柏 石膏引经 本 羌活 黄柏手少阳三焦经补 人参 黄 白术 藿香泻 柴胡 枳壳 枳实 青皮 山慈菇温 大附子 浓朴 干姜 沉香凉 连翘 滑石 胆草 地骨皮引经 柴胡 川芎 青皮

散品

凡药之性轻虚者,诸脏腑皆能发散,是以不属经络也。

羌活 独活 升麻 防风 荆芥 细辛 本 麻黄 秦艽 防己 牛蒡子 香薷 夏枯草 山豆根 五灵脂射干 青蒿 葱白头 漏芦 蝉蜕

走品

凡药之体重浊者,诸脏腑皆能走泻,是以不属经络也。

川乌 草乌 三棱 莪术 威灵仙 穿山甲 葶苈 海藻 昆布 五加皮 抚芎 常山 青黛 巴豆益母草 桑寄生

同类推荐
  • 养小录

    养小录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金匮方歌括

    金匮方歌括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新刊贤首国师碑传

    新刊贤首国师碑传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上清天心正法

    上清天心正法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Myths and Myth-Makers

    Myths and Myth-Makers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热门推荐
  • 雷隐录

    雷隐录

    贫困学生杨信从不装13却惨遭雷劈,居然不死反而获得控雷异能,且看他命运会发生怎样改变…
  • 一纸契约:豪门替罪新娘

    一纸契约:豪门替罪新娘

    一纸契约,她陷入万劫不复的深渊:“够了,你什么时候放我走?”男人笑的邪肆:“放你?起码再过一百年!”敢逃?天涯海角,他死不放手。“女人,我才是孩子的爸爸!”老天,难道又要重复那人间惨剧?!【求收藏,谢谢】
  • 梦的解析

    梦的解析

    弗洛伊德的《梦的解析》是一部改变历史的书,它与达尔文的《物种起源》、哥白尼的《天体运行论》并称为“导致人类三大思想革命的经典作品”。作为世界上第一部以科学方法来分析研究“梦”的作,它是现代人非读不可的杰作。
  • 黎明高校

    黎明高校

    世上每个人都是被上帝咬过一口的苹果,都是有缺陷的人。有的人缺陷比较大,是因为上帝特别喜爱他的芬芳。”王猛曾经很受这段话的鼓舞,可是他的人生依旧悲惨。突然有一天,他被恶魔咬了一口,从此化身恶魔。当重归校园之后,才发现原因这个世界所在经历的,远远比他的经历更加黑暗。黎明前的黑夜最黑,黎明前的校园也最暗淡!黎明高校,欢迎观看!
  • 虚无两世界

    虚无两世界

    “奥利给,奥利给,奥利给”。恭喜您激活全能系统
  • 穿越三国捉迷藏

    穿越三国捉迷藏

    一次意外,同学七人来到三国,开启一场找寻与躲藏之旅。彼此相爱相杀,相互依靠,又相互利用。
  • 她和我的青春

    她和我的青春

    你高中爱上的那个人,会是你这辈子最爱的,这段感情没有小学的无知,没有初中的朦胧,没有大学的利益,没有社会的现实,它有的只是我们内心最真实的感觉。她是我的青春,她又是谁的她呢?
  • 我不缺男闺蜜

    我不缺男闺蜜

    刚摆脱高考的阴影踏入大学校园的她,极度渴望着一场恋爱,就在那种状态下,他出现了,干净的男孩,爱笑的眼睛,她费尽心思制造机会,却始终无法看清男孩的内心……
  • 医女归来

    医女归来

    曾以为自己拥有最幸福的家!曾以为她是自己最亲爱的妹妹!曾以为自己的枕边人会爱自己一身一世!夏芸儿曾经觉得一切是多么的美好,然而这一切竟是飘渺!当她卷土重来,又是一番风云。从此她不再相信世界。她扬言道:害我的,加倍还来!然而当她遇上了腹黑的他......某日某男为了拐骗到她,使尽一切招数,“老婆你只要在这里签个字就可以了。””郗尹寒!我什么时候结的婚!“”这个我也不知道啊!老婆要不算了吧?“”......“”老婆,要不我们再要个孩子?“”郗尹寒,你节制一点!“最后某女还是被无情就地正法......欢迎书友加入本书交流群:584938417
  • 半魔使者

    半魔使者

    本来能够继承贵族衣钵衣食无忧,谁知被王室夺去贵族头衔。为拿回属于自己的尊严,猪脚愤而走向夺爵之路……不小心召唤出魔女作为自己的使魔……拥有天使能力,却是恶魔的灵魂……且看猪脚如何夺回尊严,平定天地人魔三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