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36005300000026

第26章 答周道通书——在事上磨炼(2)

4能实致其良知

【原典】

来书云:“事上磨炼,一日之内,不管有事无事,只一意培养本原。若遇事来感,或自己有感,心上既有觉,安可谓无事?但因事凝心一会,大段觉得事理当如此,只如无事处之,尽吾心而已。然仍有处得善与未善,何也?又或事来得多,须要次弟与处,每因才力不足,辄为所困,虽极力扶起,而精神已觉衰弱。遇此未免要十分退省。宁不了事,不可不加培养。如何?”

所说工夫,就道通分上也只是如此用,然未免有出入在。凡人为学,终身只为这一事。自少至老,自朝至暮,不论有事无事,只是做得这一件,所谓“必有事焉”者也。若说“宁不了事,不可不加培养”,却是尚为两事也。“必有事焉而勿忘勿助”。事物之来,但尽吾心之良知以应之,所谓“忠恕违道不远”矣。凡处得有善有未善,及有困顿失次之患者,皆是牵于毁誉得丧,不能实致其良知耳。若能实致其良知,然后见得平日所谓善者,未必是善,所谓未善者,却恐正是牵于毁誉得丧,自贼其良知者也。

【译文】

你信中说:“先生说‘修养要在事上磨炼’,每日里,不管有事没事,只一心一意地培养本体。如果遇到事情有所感触,或自己动了念头,既然心有所动,怎么可以说没事呢?若依循着这些事情认真考虑,就会觉着道理理应如此,只是看做没有什么事一样,尽我们的本心罢了。可即便这样,仍有处理得好与不好之分,这是为什么?又或许是事情太多了,需要分出先后顺序来处理,每每因为我的才智不足,处理起来会觉得很困难。虽极力撑持,但精神早已疲惫。遇到这种情况,难免要经常退下来反省,宁可不把事情处理完,也不能不培养本体。这样做对不对?”

功夫,就你说的而言,也只能是这样做了,但是难免还有些出入。凡是做学问,一辈子也就为这一件事,从小到大,自朝至暮,无论有事没事,只要做这一件事就行了,这就是孟子所说的“必有事焉”。如果像你所说“宁可完不了事,也不能不培养本体”,就是尚且把做事与存养本体看做两件事了。孟子说:“必有事焉而勿正,心勿忘,勿助长也。”有事情发生,只要尽我们的本心上的良知去处理就行了,这就是“忠恕违道不远”。但凡处事唯恐不好了或者是遇到困难患得患失的人,都不过是被毁誉得失所牵累,不能真正地致自己的良知罢了。如果能真正地致良知,就会发现平常所谓的处理好的事情未必就是好的,处理得不好的,却恐怕正是受到外在的毁誉得失所累,而自己丢掉了良知吧!

王阳明认为,平时对善恶的判断往往出于利益考虑居多,这不是真良知。若真从良知出发判断,答案也许完全不同。只从利益考虑,就容易残害自己的良知。所以,他强调:学者的真切功夫还应当用在“致良知”这个根本上,也就是“能实致其良知”。

5格物是致知功夫

【原典】

来书云:“致知之说,春间再承诲益,已颇知用力,觉得比旧尤为简易。但鄙心则谓与初学言之,还须带‘格物’意思,使之知下手处。本来‘致知’‘格物’一并下,但在初学未知下手用功,还说与‘格物’,方晓得‘致知’云云。”

“格物”是“致知”工夫,知得“致知”,便已知得“格物”。若是未知“格物”,则是“致知”工夫亦未尝知也。近有一书与友人论此颇悉,今往一通细观之,当自见矣。

【译文】

你信中说:“关于致知的学说,春天承蒙您再次教诲,已经深知用功之处了,觉得比以前容易多了。但是我心中则认为对于初学的人来说,最好还是讲讲格物,使他们知道下工夫的切入点。本来致知和格物就是一体的,但在初学者还不知道从何处下手用功时,还是该给他们讲讲格物,这样他们才能懂得致知。”等等。

格物是致知的功夫,知晓致知也就知晓了格物。如果不知晓格物,那就是致知的功夫还未曾弄明白。我最近写了一封信给朋友,详细讨论了这个问题,现在也给你寄去,你仔细看看自然就全明白了。

格致诚正是行积修养的一体功夫,格物是功夫的源头,正心是知意的结果。正心必须见物明理、随事就格,诚意方能格正心物、致其良知。在阳明心学中,本体只是“良知”之本体,致良知则是落实“本体的良知”。能识得这一点,便直来直去,全无挂碍了。

6身体实践

【原典】

来书云:“今之为朱、陆之辩者尚未已。每对朋友言,正学不明已久,且不须枉费心力为朱、陆争是非。只依先生‘立志’二字点化人,若其人果能辨得此志来,决意要知此学,已是大段明白了。朱、陆虽不辨,彼自能觉得。又尝见朋友中见有人议先生之言者,辄为动气。昔在朱、陆二先生所以遗后世纷纷之议者,亦见二先生工夫有未纯熟,分明亦有动气之病。若明道,则无此矣。观其与吴涉礼论介甫之学,云:‘为我尽达诸介甫,不有益于他,必有益于我也。’气象何等从容!尝见先生与人书中亦引此言,愿朋友皆如此,如何?”

此节议论得极是极是。愿道通遍以告于同志,各自且论自己是非,莫论朱、陆是非也。以言语谤人,其谤浅。若自己不能身体实践,而徒入耳出口,呶呶度日,是以身谤也,其谤深矣。凡今天下之论议我者,苟能取以为善,皆是砥砺切磋我也,则在我无非警惕修省进德之地矣。昔人谓“攻吾之短者是吾师”,师又可恶乎?

【译文】

你信中说:“目前,分别为朱熹、陆九渊争辩的人还很多。我常常对朋友说,正统儒学晦暗不明的日子已经很久了,大家没必要枉费心机去替朱、陆两派争是非,只依据先生‘立志’两个字来点化人,如果这个人果真能吃透这个志向来,决意要弄明白你的学术,那么他就等于走了一大段光明心路了。即使不去刻意争辩朱、陆二人的是是非非,他自己也能感觉得到。我也曾经看到,朋友中有人非议先生言论的人,还很动气的样子。以前朱、陆两位先生之所以给后世留下了很多争议,可见二位先生的功夫还不纯熟,分明有意气用事的毛病。像程颢先生就不这样,他在与吴师礼谈介甫(王安石的字)之学的错处时对吴师礼说:‘请替我向介甫先生转达我的全部观点,如果对他没有益处,则一定对我有益。’气度是何等从容淡定!我曾经看到先生写给朋友的信函中也常常引用此言论,是希望朋友们都能这样,是吧?”

你这段话说得非常好。希望你告诉所有志同道合的人,大家还是先各自反省自己的对错,不要谈论朱、陆二人的是与非。用言语诽谤别人,这种诽谤还不算严重;如果自己不能亲身实践,而只是从耳朵进又马上从嘴巴出,终日喋喋不休,就是自己在诽谤自己,这种诽谤就很严重了!凡是现在议论我的世人,假如其出发点是为善,那他们就是在跟我切磋磨砺,那么对我来说无非是更加警惕反省自己、增进品德的地方。荀子说“给我挑出毛病来的人就是我的老师”,老师还有什么可恶的吗?

明初是朱学占有统治地位,至王阳明心学问世后,一方面,成为儒学的又一面旗帜,开了一代儒学之新风;另一方面,也成为众矢之的,遭到不少学者的异议。对于他人的异议和指责,王阳明表现得包容大度。同时,他进一步强调实践,在谈到与朱、陆之辩时告诫他的朋友和学生不重言辩要重“身体实践”。

7性气一体

【原典】

来书云:“有引程子‘人生而静,以上不容说,才说性便已不是性’。何故不容说?何故不是性?晦庵答云:‘不容说者,未有性之可言。不是性者,已不能无气质之杂矣。’二先生之言皆未能晓,每看书至此,辄为一惑,请问。”

“生之谓性”,“生”字即是“气”字,犹言“气即是性”也。气即是性,“人生而静以上不容说”,才说“气即是性”,即已落在一边,不是性之本原矣。孟子性善,是从本原上说。然性善之端,须在气上始见得。若无气亦无可见矣。恻隐、羞恶、辞让、是非,即是气。程子谓“论性不论气,不备;论气不论性,不明”,亦是为学者各认一边,只得如此说。若见得自性明白时,气即是性,性即是气,原无性气之可分也。

【译文】

你信中说:“有人引用程颐先生的‘人天生就能静,以上境界不容说,才说性已不是性’这句话来反问朱熹,为什么不容说,又为什么不是性。朱熹答:‘不容说是因为没有性可言;不是性,是指说了之后就不可能没有气夹杂在里边。’两位先生的话我都不大懂,每次看书看到这里,便感疑虑丛生,就会有困惑,想请先生给我解释一下。”

“生之谓性”的“生”字就是“气”字,就如同说“气即是性”。气就是性。“人天生就能静”这以上就不容说的,刚说“气就是性”时,性就已偏向一边了,就不是性的本来面目了。孟子认为人性本善,是从本源上说的。但性本善的开端,则必须是在气上才能寻到根儿,如果没有气也就无处可见。像恻隐之心、羞恶之念、辞让之德、是非之辩就都是气的表征。程颐认为:“论性不论气,就不全面;论气不论性,也不明确。”这是由于做学问的人各执一词,他只能这么说。如果人能够清楚地认识到自己的性,那么气就是性,性就是气,原本是没有性和气之分的。

从性本体论出发,王阳明提出性气一体的思想,反对性气分二。他所谓的气,指良知的流行,气是良知流行的表现,无独立存在的地位,而从属于良知。他认为,性善是本源,即性是本源,由性发出的四端之情则是气。在他看来,性气分二是不必要的,二程如此区分性气,也是无可奈何罢了,但只要从本源上认得性为一的道理,就会明白性即气,气即性。

陆原静就是陆澄,原静是他的字。关于陆澄其人,我们已在前面的《陆澄录》介绍过,这里不再赘述。《答陆原静书》是《传习录》中卷之中的重要内容,集中体现了王阳明良知学说,并以此作为其整个学说的核心思想,作于王阳明晚年的嘉靖三年(1524年),当时王阳明五十三岁。

同类推荐
  • 相约在微博——罗素的幸福之路

    相约在微博——罗素的幸福之路

    《相约在微博:罗素的幸福之路》充满了哲理的语言和丰富的思辨。为了使广大读者朋友能够比较容易地读懂《相约在微博:罗素的幸福之路》,并能够从中汲取幸福的智慧,《相约在微博:罗素的幸福之路》特采用“与罗素相约在微博”的这种当代流行的文化形式来拉近读者与罗素这位伟大哲学家的距离,通过“微博式”方法,将罗素的精辟话语进行深刻阐述、剖示和拓展,让读者对幸福这个概念以及获得幸福的方法有一个深刻的了解,并能够实在地运用于社会生活中,获得真正的人生幸福。
  • 魏晋玄学“三大派”

    魏晋玄学“三大派”

    “中国文化知识读本”丛书是由吉林文史出版社和吉林出版集团有限责任公司组织国内知名专家学者编写的一套旨在传播中华五千年优秀传统文化,提高全民文化修养的大型知识读本。
  • 庄子学院:庄子的逍遥处世

    庄子学院:庄子的逍遥处世

    庄子一生都在追求至道,返璞归真,鄙视功名利禄,求得自身的逍遥,庄子的书大多是通过对各家学派的批判,表达自己的思想。在当今社会,有庄子一样的逍遥心态,会让你保有一份闲适,一份快乐。 中国的哲学源头可追溯到先秦诸子百家思想,其中尤以儒、道两家为主流,而庄周的《庄子》可谓是道家思想的杰出代表。 一部《庄子》,成就了多少文人雅士,比如陶潜,比如李白,相信你也会因此过上流水一样自在、行云一样逍遥的人生!
  • 康德的自由学说(守望者)

    康德的自由学说(守望者)

    关于本书《康德的自由学说》一书对康德的自由学说进行了整体通贯的研究。它指出:康德的自由学说绝非如黑格尔以来众多康德专家曲解的那样,缺乏生存关注、贱视人的情感、只是纯然理念的彼岸与虚拟;康德全部批判工作可说是一个成功证立“意志自由”的周全论证整体,康德批判地建立的自由学说揭示“自由作为人的存在的道德本性”,“自由之原则作为实存的原则”,以此为宗教学、德性学及政治历史哲学奠定彻底革新的基础。康德不是历史,而是人类的未来。
  • 中国文化名人谈治学

    中国文化名人谈治学

    科学之事,困难最多。如古来科学家,往往因试验科学致丧失其性命,如南北极及海底探险之类。又如新发明之学理,有与旧传之说不相容者,往往遭社会之迫害,如哥白尼之惨祸。可见研究学问,亦非有勇敢性质不可;而勇敢性质,即可于科学中养成之。纵观中外几千年的学术史,在学问中,真正杂而精的人极少。这种人往往出在学艺昌明繁荣的时期,比如古希腊的亚里士多、文艺复兴时期的达·芬奇,以及后来德国古典哲学家中的几个大哲学家。
热门推荐
  • 为了变成天神而死

    为了变成天神而死

    男主因亵渎神灵而被惩罚不断死亡。与神仙打赌,找到一万种死法解开谜题就能有一个天神的职位……
  • 熊先生就是喜欢我

    熊先生就是喜欢我

    外界传言,一个选秀的姑娘,得罪了爱听传媒俊郎非凡,腹黑霸道的熊先生。于是每天都深受折磨。长的漂亮,熊先生生气。唱歌唱得太好,熊先生生气。被人喜欢,熊先生生气。端茶倒水,熊先生还是生气。众人以为,这位姑娘绝对见不到明天的太阳?......殊不知有一天,姑娘气急了,一拍桌子说,老娘不干了。熊先生彻底着急了。费了九牛二虎之力,找到小姑娘,对她说,“弱水三千,唯取一瓢饮。”最后的最后,熊先生对心上人,每天都要聊天,喝茶,抱抱,举高高。某天记者采访。“熊先生,请问您觉得您的婚姻生活怎么样?”“无与伦比的自由。”“那您觉得您的太太性格怎么样呢?”“乖巧,可爱,懂事。忘了说,在家的一切,都听我的。”不想手机铃声响起,熊先生腾地从椅子上站起来,“不好意思,我太太让我出来买菜,不能耽搁。”某记者,“……”说好的婚姻自由,太太的一切都听他的呢?后来的后来,所有的人都知道爱听传媒的熊先生,被太太取了个称呼。“小熊子。”众人想,好像一个小太监。
  • 无数的故事续写了我的一生

    无数的故事续写了我的一生

    小故事集:一个一个的小故事组成了、这本小说。
  • 乱世鸿鹄

    乱世鸿鹄

    民国年间,群雄并起,逐鹿华夏大地,军阀割据,乱世之中,看主角如何一步步蜕变,由复仇者变成侠之大者。
  • 传世藏书-世说新语(上)

    传世藏书-世说新语(上)

    《传世藏书》是一套囊括我国从先秦到晚清历代重要典籍的大型丛书。精选有深远历史影响的一流名著一千余种,门类从经书到小说,从科学到艺术及至闲适杂书,应有尽有。全书分经、史、子、集四库,每库又分若干部类,共计二亿五千万字、一百二十三册,总计一万四千印张,二十一万一千二百页,定价:98000.00元。是继《四库全书》二百年来最大的古籍整理工程。
  • 颠倒鸾凤:君后太嚣张

    颠倒鸾凤:君后太嚣张

    五年前,她遭人暗算却命不该绝,失忆坎坷一波波来袭。待她回忆一切,黑如曜石的双眸意外坚定,红唇勾起嗜血的情怀:敢伤她?自不量力。五年后,她带着两只活宝闯走大街,见到登徒子便徒手袭去,黑丝凌乱刹那唯美。“娘亲,有人喜欢你。”“乖,喜欢娘亲的都是白痴。”追妻晌久的某妻奴幽幽说道:“娘子,儿子他说想要个妹妹。”“你自己生。”
  • 混血遗孤

    混血遗孤

    录属于A国,编号为008的星际宇航员陈天佑在银河系天萨姆星探险的时候误闯入居住于天萨姆星并邂逅了萨韦娜国大公主若非娜,两人很快坠入爱河,数月后若非娜怀了陈天佑的孩子并将其生下,很快消息传到了国王的耳朵里,在天萨姆星这是不被允许的且包括孩子在内都要被抓住除以极刑的。国王下令将二人和孩子关押在监狱决定择日处死。若非娜的老仆殿禹拼死将他们救出并护送上了宇宙飞船。很快宇宙飞船被萨韦娜国追来的银河战队武器击中,飞船冒着一阵黑烟坠向地球……
  • 瘸傻王爷的宠妃

    瘸傻王爷的宠妃

    她原是珞家首富的珞二小姐,婚礼上被家人谋害,被爱人背叛,穿越到落羽大陆便是逃婚,救了个腹黑又帅又无赖的男人,但上天故意和她开了个玩笑,她就的那个男人竟是落羽大陆的瘸傻王爷,“你,你……不是瘸并傻的吗?”某女指着某男,咽了咽口水,“谁告诉你我瘸了?”某男眼眸带笑地看她,某女:“外界不都这样传的吗?”。当她接受他的心意的那一天,某男:“你若愿意,我定陪你上穷落羽下黄泉。”某女深情的看着他:“君若不离不弃,我必生死相依。”
  • 少女日记

    少女日记

    我们沉浸在风和日丽的日子里,也不拒绝风雨交加的不测磨难,当我们经历了只影孤灯、阶前秋雨到天明的孜孜以求的境界,日子就在我们青春节奏中滑落,生命邀约我们迎了又送,送了又迎……
  • 记90后工作恋爱集锦

    记90后工作恋爱集锦

    初尝恋爱的酸甜苦辣,有甜有痛的青春步入正轨的恋爱和刚毕业就业的稍有成就感又跌入小低谷的深刻无限埋头深思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