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36005300000046

第46章 黄直录——阳明四句教(4)

先生说:“人心如天,人心如渊。心的本体无所不包,原本就是一个天,只是常被私欲阻碍,使得天的本体就迷失了。内心的天理无穷无尽,原本是个深渊,只因为私欲的阻塞,深渊的本体才迷失了。如今念念不忘致良知,将这些障碍、阻塞一并去除干净,本体才能恢复,就仍是天和渊了。”

先生又指着天启示黄以方说:“比如你看到的面前的天,是光明的天;四面回顾所见的天,也是光明的天。只是由于许多房子墙壁遮掩,就看不见天的全部,如果撤去房子墙壁,总还是一个天。不能说面前的天是光明的天,四周的天就不是光明的天。由此可见,一事一物的良知就是全体的良知,全体的良知也就是一事一物的良知,都是一个良知的本体。”

王阳明认为,一事一物的良知中包含着先验而普遍的良知;先验而普遍的良知必然要表现为具体的一事一物的良知。显然,阳明这里“一节之知即全体之知;全体之知即一节之知”的说法,其实也正表达了“见在良知”的含义。

30圣贤非无功业气节

【原典】

先生曰:“圣贤非无功业气节,但其循著这天理,则便是道,不可以事功气节名矣。”

“‘发愤忘食’是圣人之志,如此真无有已时。‘乐以忘忧’,是圣人之道,如此真无有戚时。恐不必云得不得也。”

【译文】

先生说:“圣贤不是没有功业气节,但是他们遵循这个天理,这就是道。圣贤不是以功业气节而闻名天下的。”

先生说:“‘发愤忘食’是圣人的志向,这样真的没有停止的时候;‘乐以忘忧’是圣人的道,这样真的没有悲伤的时候。恐怕不能用得与不得来阐释了。”

成圣之道,在于遵循天理,而不在于是否有功业气节。圣人为了“理”、为了“道”,可以做到“发愤忘食”“乐以忘忧”,而且也只有“发愤忘食”“乐以忘忧”才能成圣。

31随人分限所及

【原典】

先生曰:“我辈致知,只是各随分限所及。今日良知见在如此,只随今日所知扩充到底。明日良知又有开悟,便从明日所知扩充到底。如此,才是精一功夫。与人论学,亦须随人分限所及。如树有这些萌芽,只把这些水去灌溉。萌芽再长,便又加水。自拱把以至合抱,灌溉之功,皆是随其分限所及。若些小萌芽,有一桶水在,尽相倾上,便浸坏他了。”

【译文】

先生说:“我们这些人致良知,也只是依据各自的能力尽力而为之。今天对于良知认识到什么程度,就依循今天的认识扩充到底;明天对于良知的认识又有新的领悟,就从明天的认识扩充到底。这么做才是精一的功夫。和别人谈论学问,也必须依据对方的能力极限。这就如同小树萌芽,只能用一点水去浇灌,等到再长大一点,再多浇一点水。树从一把粗到双臂合抱,浇水的多少都要根据树的发育情况来定。如果它才刚刚萌芽,就弄一大桶水浇下去,就会把它泡坏了。”

王阳明承认个人接受能力的差异,注意循序渐进,因人施教。如果不顾人的接受能力,把大量的高深的知识灌输进去,就会像用一桶水倾注在幼苗上把它浸坏一样,对人有害无益。

32一念发动就是行

【原典】

问‘知行合一’。

先生曰:“此须识我立言宗旨。今人学问,只因知行分作两件,故有一念发动,虽是不善,然却未曾行,便不去禁止。我今说个‘知行合一’,正要人晓得一念发动处,便即是行了。发动处有不善,就将这不善的念克倒了,须要彻根彻底,不使那一念不善潜伏在胸中。此是我立言宗旨。”

【译文】

有人向先生请教知行合一的问题。

先生说:“这必须得了解我的立言所指的宗旨。现在的人做学问,总是把知、行分开来看,所以有一个念头萌动,虽然是不善的,但由于没有做出来,就不去禁止。我现在讲‘知行合一’,正是要让人明白心中一个念头萌动,那就等于做了。萌动了不善的念头,就要把这个不善的念头克制住,使之没有分毫藏之于心,这才是我的言论的宗旨。”

王阳明认为,一念发动就是行,比如,一个人产生恶念不能认为它只是一个念头而已,就掉以轻心,因为这个为恶的念头就已经是行了,必须立即克服,不使这个恶念潜伏心中。他的目的在于把人的道德意识和道德行为有机地统一起来,使人人的思想、行为都能自觉地去致良知。

33圣人本体明白

【原典】

“圣人无所不知,只是知个天理;无所不能,只是能个天理。圣人本体明白,故事事知个天理所在,便去尽个天理。不是本体明后,却于天下事物都便知得,便做得来也。天下事物,如名物度数、草木鸟兽之类,不胜其烦,圣人须是本体明了,亦何缘能尽知得?但不必知的,圣人自不消求知;其所当知的,圣人自能问人。如‘子入太庙,每事问’之类。先儒谓‘虽知亦问,敬谨之至’,此说不可通。圣人于礼乐名物,不必尽知,然他知得一个天理,便自有许多节文度数出来。不知能问,亦即是天理节文所在。”

【译文】

先生说:“圣人无所不知,只是知道天理;圣人无所不能,只是能循天理。圣人的本体明白,因此事事都知道天理所在,循理去做而已。但也不是本体明白之后,那么天下的事物就都知道了,就都做得出来了。天下的事物,比如名称特性、程度数量、花鸟鱼虫等,不可胜数。圣人即使在本体上明白了,但不可能一一尽知的。其实也没有必要一一尽知的,圣人也不追求了解这些;应当知道的,圣人自然会询问别人。例如‘孔子进太庙事事都问’之类。朱熹先生引用伊和靖的话,说‘孔子虽然知道了还要问,这是极其恭敬谨慎的表现’,这种观点不正确。圣人对于礼乐名物,不需要全都知道,然而他知道一个天理,就自然会知道很多规矩法度。不知道的马上问,这也正是天理礼仪所要求的。”

天下万物,不计其数。如果事事知晓,这是不现实的。圣人无所不知,只是知道的是天理,天理即是良知。事事知道其天理所在,就自然去致良知。

34善恶只是一物

【原典】

问:“先生尝谓‘善恶只是一物’。善恶两端,如冰炭相反,如何谓只一物?”

先生曰:“至善者,心之本体。本体上才过当些子,便是恶了。不是有一个善,却又有一个恶来相对也。故‘善恶只是一物’。”

直因闻先生之说,则知程子所谓“善固性也,恶亦不可不谓之性”。又曰:“善恶皆天理。谓之恶者,本非恶,但于本性上过与不及之间耳。”其说皆无可疑。

【译文】

黄直问:“先生曾经说善恶其实是一件事。善恶两个方面,形同冰炭,截然相反,怎么能说是一件事呢?”

先生说:“所谓的至善,是心的本体。本体上稍有闪失就是恶了。而不是先有一个善,然后再有一个恶跑来和它相对应,所以说善恶只是一件事。”

黄直因为听了先生的学说,才理解了程老师所说的“善固性也,恶亦不可不谓之性。”“善恶皆天理。谓之恶者,本非恶,但于本性上过与不及之间耳。”对这些说法,黄直疑惑顿消了。

王阳明并不是一个十足的“性善论者”,他认为,至善才是本体,才具有积极的意义,是正的物事。至善的过与不及便成了恶。在这种意义上,恶并没有本体,本体只有一个,即至善。

35诚意之极

【原典】

先生尝谓人:“但得好善如好好色,恶恶如恶恶臭,便是圣人。”

直初闻之,觉甚易,后体验得来,此个功夫着实是难。如一念虽知好善恶恶,然不知不觉,又夹杂去了。才有夹杂,便不是好善如好好色、恶恶如恶恶臭的心。善能实实的好,是无念不善矣;恶能实实的恶,是无念及恶矣。如何不是圣人?故圣人之学,只是一诚而已。

【译文】

先生曾经说过:“一个人只要能喜好善像喜好美色、厌恶恶像厌恶恶臭那样,他就是圣人了。”

黄直刚刚听先生说时,觉得很容易,后来亲身体验后,才知道这功夫其实很难。比如心里的念头虽然知道喜欢善、厌恶恶,然而不知不觉就会掺杂进别的东西。稍有掺杂,就不是好善如同喜爱美色、憎恶如同讨厌恶臭了。如果能实实在在地喜好善,那么就没有一个念头不善了;如果能实实在在地厌恶恶,那么就没有一个念头涉及恶了。如此怎么会不是圣人呢?因此,圣人的学问只是一个诚字而已。

同类推荐
  • 在路上:生活和思想

    在路上:生活和思想

    人生所有的一切,都在我们必经的路上。我们从远古走来,就如我们必然走向未来一样。没有人能够从摇篮就看到坟墓,却有人能够从自我看到世界、从相对接近绝对、从偶然和有限走向必然和无限,更有人能够从渺小走向伟大、从卑贱走向高尚、从繁芜和浑浊归真于清明和素朴。虽然鲜有生活中的先见之明,却不乏思想中的先知先觉。
  • 现代哲学的变更与后现代主义和西方马克思主义

    现代哲学的变更与后现代主义和西方马克思主义

    《现代哲学的变更与后现代主义和西方马克思主义》是刘放桐教授在他主持的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基地重大项目“现代哲学的变更与后现代主义和西方马克思主义”结项报告的基础上,修改而成。系统介绍了后现代主义与西方马克思主义两种思潮极其影响,并从对现当代哲学可能的发展道路的比较研究中进一步揭示只有发展着的马克思主义才能体现当代哲学发展的正确走向。
  • 中华家训(第九卷)

    中华家训(第九卷)

    本书介绍了中国古代的“齐家”文化源远流长。“家训”、“家诫”一类著作,起源于东汉而盛行于魏晋南北朝时期。它是当时世族社会教育制度的产物。
  • 伦理学

    伦理学

    本书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伦理学为指导,针对伦理学的基本问题,广征博引,对古今中外有关伦理学的学说、流派予以梳理、述评,结合社会主义道德建设的发展及其出现的新问题,作了全面系统的阐述,力求反映伦理学学科研究的现状和发展水平,建构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伦理学体系。
  • 人性与生死的秘密:自性光明论

    人性与生死的秘密:自性光明论

    生命的终极实体是永恒的实体吗?心灵光子源于超越时空永恒隐序的“王国”,人类智能的起源与宇宙的文明是什么?生命的终极实体与基因伦理学的关系又是什么?科学的终极真理与真空的理论:蛋白质生命-非蛋白质生命“生态物理学生命”,宇宙学的生命观-宇宙的智能生命;;寂光智能生命,人类与宇宙最新的对话。
热门推荐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
  • 轮回怅

    轮回怅

    血神轮回之怅,此战注定惊艳,看血神轮回寻前世之因果!
  • 初升的露

    初升的露

    云是自由自在的,却也受风约束。穷人的世界总是悲凉许多……悲凉到;那怕同是穷人的穷人,比穷人稍微不穷那么一点点的,都有一腹欺穷的邪恶心肠。富人区样子是什么?穷人会去探寻吗?答案不肯定!但被穷人欺负的穷人,一定会去探寻富人的远方。不为欺人于下,只为不被人欺于下。
  • 怒发冲冠

    怒发冲冠

    当异族入侵,国家危亡,将军战死沙场,大半江山都沦入北方狼族铁蹄之下时,无论是卖肉的屠夫,弱冠的少年,徐娘半老的风尘女子还是铁刀生锈的老兵,都要怒吼一声:收拾旧河山,朝天阙!
  • 大佬又迷路了

    大佬又迷路了

    古神之女由于天赋过强,被天道投入三千世界渡劫(体验生活),与某神秘男子相遇后发生的一系列故事。*“来者何人。”“你的人。”
  • 魔侠浴血传

    魔侠浴血传

    年少又如何,凭借着他的一剑封喉闻名天下,不料招来嫉妒,被五大门派联合逼出中原江湖,却成为一教之主,拥有西方主神器!自由进入魔界,再得昔日魔帝所用之七星魔剑,使他的那一剑再无人能敌!在蜀山之顶,他与剑魔的对决,终于逼着剑魔使出了最后一招,仙剑天地灭绝。
  • 重生之大陆混战

    重生之大陆混战

    这是一个平行空间,一个异界的大陆,大陆由兽人国,人类帝国和远古战国所统治,三方常年战争不断,百姓苦不堪言,直到他领导周边受压迫的小国崛起,他可以傻,可以天真,但是他不可以放弃自己心爱的人,意外的得到学自己家族的神龙决,龙族后裔,大陆强者,将带着自己心爱的人一起逍遥大陆,甚至大陆以外……
  • 余生是你,你是余生

    余生是你,你是余生

    大雨磅礴的雨夜,从那个女人手里逃出来的我饥肠辘辘的守在你必经的路上。我已经不敢奢望你曾许下的承诺,只想看一眼我们的孩子。而你却说,我只是一个想要靠陪睡上位的女人。为了情报,你可以把我送到变态身边。没想到多年炽烈的深情,换来的却你的无情。什么一生一世一双人,多么可笑......
  • 公主的骑士们

    公主的骑士们

    如果王子不爱公主、或者公主不爱王子怎么办?所以才有了这个故事的雏形,王家贵族间的爱情,公主与骑士,穿行于那古老的中世纪,梦幻的年代,很多父母之命的婚姻,也许在方式上和我国古代会有许多相似之处,但是因为文化的差异,过程应该会有所不同。坚强与信任,比起原始的婚约,应该更加重要。他们那个年代会怎样去爱?到底什么是淑女风范、骑士精神?
  • 我才不是你的宝宝

    我才不是你的宝宝

    穆然的愿望一直都是有好友在身边闲来无事欣赏个帅哥做个美梦,安安静静平平凡凡地找到未来的那个人然后一起开个小店。但没想到却遇到一个这样的他。—————片段1————————————片段2———————“你可真坏”穆然“我不坏你也不会这么爱我呀,宝宝”“谁是你宝宝”穆然“世界之大,哪里都有我的宝宝”“你你你!骗你的了,只有你穆然是我的心头宝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