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36154500000032

第32章 私学兴起

春秋战国时期,社会的大动荡引起文化学术领域的创新。原来藏在官学中的典籍散落民间,掌握知识的新士人阶层兴起,种种因素,造成学术的下移。在这个新旧交替的时代,对中华民族以后的文化发展轨迹产生不可估量影响的一批思想巨人先后出现,宛若我们头顶的恒星。

西周教育

西周是中国历史上奴隶社会的鼎盛时期,在教育方面,建立起中国最早的官学制度。当时的学校都由国家兴办,西周王室和诸侯各国在京畿和诸侯国都设立的学校称为国学,那些设在郊区乡里的叫做乡学。国学是贵族学校,又分为小学和大学两级。小学是初等学校,国学学生念完小学,可升入大学进一步深造。他们一旦完成大学学业,经过官方考核,成绩优秀者可以担任国家高级官吏。与国学相比,乡学则地位相对低下,它是招收郊区国人子弟入学的平民学校,只相当于国学的小学程度。它的学生完成学业后,经过层层筛选,只有少数成绩特别优异者可进入大学,还有成绩优秀的,可出任地方政府的官员。至于比较偏远地区的居民——“野人”,是没有机会接受教育的。国学中讲授的内容由官方规定,主要是六艺。小学阶段学习书、数等课程,大学学习礼、乐、射、御等课程。国学中没有专职教师,老师由那些有学识的国家官员兼任。由于西周实行世袭官制,学官由官员兼任,所以也是世代相袭的。

西周时期,天子控制着教育大权,也垄断着学术。京畿不但是全国最高学府所在地,也是全国文化教育中心,集中了大量的图书典籍和人才。进入东周时代,王室衰微,失去了政治上的权威;它直接控制的领地很小,地方诸侯不再按制度经常性地向中央纳贡,王室财力枯竭,学校连维持下去都感到困难;再加上王室内部为争夺权力发生内讧,造成学员四下离散。这样,官学赖以生存的政治经济基础日渐瓦解。随着政治、经济权力的下移,学术也随之下移。从周室逃离到各诸侯国的官员在出走的同时也带走了自身掌握的文化学术。昔日由政府掌握的学术,逐渐向民间传播,从前的官府之学也成为春秋战国诸子百家学说的渊源。

私学兴起

春秋末期,诸侯国之间的竞争更趋激烈,各国为了谋求霸权或求得生存,招纳贤才不遗余力。在旧官学体制瓦解,而诸侯国又忙于攻战无暇顾及教育的时候,对一种能够承担起培养人才的新的教育模式的急切需求产生了,私学由此应运而生。所谓私学,是个人进行的办学活动,它与官学相对,完全从国家机构中独立出来,摆脱了政教合一、官教合一的体制。私学是一种相当自由的办学方式。各国对私学没有什么条款的限制,甚至讲授的内容也不加干预。私学的创立者中,多是当世声望高隆的学术大师,是独立的自由职业者,官府不负担其薪水和日常教学开支。教师根据自己的学识和见解安排课程,例如儒者讲解六经,宣扬仁义之学;阴阳家讲授天文历象;而法家则传播刑名之术等等。当然,为了维持教学活动的进行,学生就学时要交纳学费,同时负担自己的开销。他们师从哪个老师也完全凭个人意愿,如果对老师传授的课程不感兴趣或者认为老师水平有限,都可以自行离去,转投他门。在私学中,师生之间不再是西周官学中的上下级关系,而转为学业上的师徒关系,师生之间的情感也是从学业上建立起来的。老师对学生言传身教,关心他们的学习和进步,而学生接受老师学业教导,尊重老师。

私学的老师往往也是抱有一定政治理想的士人,他们聚徒讲学,宣扬自己的学说,私学也因此成为各家学派的论坛和基地。这些思想家兼教授为了使自己的学术能在现实政治中实现,游说于诸侯国之间,所以他们讲学也没有固定的时间和场所,叫做“游学”。这样一方面可以招收更多的学生,另一方面也可以扩大自己学说的影响力。一般来说,某家学派的理论越具特色,社会声望越大,吸引的生徒也越多。游学是私学的一个特点,也是它的一个独特功能。游学活动的展开,活跃了学术空气,扩大了学术影响,拓宽了弟子们的视野,并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学术交流。例如墨子本是鲁国人,曾经游学到宋国,还做了官。

孔子创办私学

春秋战国时期各家各派的私学林立,人们一般认为孔子是创办私学的第一人,现在看来,孔子办的私学,无论从形式到内容都已经相当成熟,应该是吸收了前人开办私学的经验。据一些零散的古籍记载,在孔子之前或同时期,已经有一批有识之士创办私学。例如周室的老聃,楚国的老莱子,都曾经授徒讲学。由于关于孔子办学的历史记载最多,同时孔子办学的成绩也最卓著,培养出的人才也最多,把私学提高到了一个新境界,所以我们还是尊孔子为先师,推他为私学的首创者。

孔子作为儒学的创立者,同时也是一位著名的教育家。他在自己的祖国鲁国三次办学,又曾经两度外出游说于诸国,在这期间也招收了很多学徒。他一生潦倒,学说不被接受,但是培养了一大批衣钵继承者。孔子第一次公然提出了“有教无类”的教学原则,学生若虔诚求教,只需“自行束修以上”(就是送上一份礼物),而不论他的出身、性格、志趣如何。孔子招收的学生,没有年龄、贫富的限制。从年龄上说,他的弟子们老少参差不齐,其中颜元繇只小孔子6岁,较年轻的公孙龙则小孔子53岁。学生们贫富差别也很大。孔子最钟爱的学生颜回,吃喝是“一箪食,一瓢饮”,住“在陋巷”,人不堪其苦,而另一个著名弟子端木赐(子贡),出生在春秋时期的一个著名富商家庭。在社会地位上,孔门弟子也是贵贱有别。例如公冶长,曾经因犯罪被判刑入狱,颜涿聚曾是一位大盗,而孟懿子、南宫敬叔则是贵族子弟。孔子授徒还不受地域的限制,其门人很多来自诸夏之外的蛮夷之邦,而孔子也多次希望到开化未足的东夷去施行礼义教化。孔子“有教无类”的主张,体现了中国古代从未有过的普及教育观念,对中国两千多年的教育观念产生了深远影响。

孔子以他渊博的学识和高尚的人格赢得了学生的爱戴。他死后,弟子们悲痛之极,为他守墓三年方才各自散去,而学生子贡缅怀老师未已,在墓旁结庐又生活了三年。孔门弟子对于孔子的感情,代表着春秋战国时期学生们对私学老师的普遍尊崇。到了战国时期,随着社会局势的巨变和民间学术文化的发展,又有许多哲人、学者投入到教育行列之中,以一家之言立教。其中最突出的有墨子、孟子、荀子等人,他们以所学传习天下,私学门户纷呈而又不拘于私见,与百家争鸣的学术文化繁荣局面珠联璧合,相映生辉。

同类推荐
  • 世宗皇帝

    世宗皇帝

    百里通著《世宗皇帝》——全五卷。作者:百里通
  • 明末外挂王

    明末外挂王

    公元1644年,崇祯十七年。大明王朝这座冰山终将四散分裂。大明崇祯,大顺李自成,辽金多尔衮,山海关吴三桂。谁主沉浮?历史的车轮滚滚而来,酷烈的明末历史,却因为穿越而来的他从此改变。
  • 三国之龙吟九州

    三国之龙吟九州

    一名热爱历史的某本科学生,睿智沉稳的他却在感情的道路上几经波折,为了证明自己的能力,为了赚钱,他开始拼命出去寻找赚钱的路子,一次偶然的机会在电影城游玩的时候被一位拍三国类历史电影的剧组看中出演剧中配角,拍一幕配角坠崖的剧情时,因为安保设施不到位,他真的坠下了悬崖……醒来时却发现自己来到了另一个陌生的世界,灵魂似乎重生了一样,自己的身体也发生了前所未有的变化,在这陌生而熟悉的世界,古老的九州,他将何去何从,他能否为中华大地所瞩目,会不会改变前世的波折的爱情命运……
  • 术士当国

    术士当国

    魂穿成一个‘神魂师’之后,王天真才知道这世上有三个‘术士当国’的国家。首阳国,道法师纵横,都是老祖安人了……双云国,天术师引领,都是老神经病了……缥缈国,神魂师当政,都是老筑梦师了……
  • 汉末三国名将传

    汉末三国名将传

    历史有太多的遗憾,太多让人热血沸腾的战争,我们没有生于那个时代,但如果能参与,见证,改变,便不虚此生。
热门推荐
  • 我的防御值很强

    我的防御值很强

    某平民杨青,在学院进行血脉觉醒测试的第二天,发现自己拥有了无时无刻都在提升的防御值。“你说你拳头硬?那你试试能不能打破我的防御。”
  • 天才大恶魔

    天才大恶魔

    让敌人闻风丧胆!让女人不能自拔!我是天才!我是大恶魔!
  • 迷心茶

    迷心茶

    宁睢小城短短两个月突然崛起一座神秘的茶楼,名叫枫桥茶苑。其主打的“心之茶”居然可以改变人的心智,一时之间整个小城议论纷纷……各方势力或觊觎、或打探、或嫉恨、或远观,由此引发了一系列的故事……
  • 银色月光下

    银色月光下

    难得今晚竟有月亮,赵锦辉一再要求楚皓月带他下楼去看月,虽然有些麻烦,也不方便,楚皓月还是答应了。她知道,不久的将来,他们就会阴阳两隔,也许这是他们最后一次赏月了。银色的月光还如同记忆中那般美好,可是他们却都不复当年了。
  • 火焰战歌

    火焰战歌

    这是一部小编向消防员表白的短篇小说哦,是小编怀着崇敬的心情精心送给消防员的礼物。讲述了一个孩子的父亲作为消防员牺牲后,母亲与父亲的战友共同抚养他长大。最后他不但英勇地成为了父亲一样的消防中队队长,而且收获一份完美爱情的美好故事。
  • 快穿之我叫时羽

    快穿之我叫时羽

    时羽:我的牛排呢……时羽:我的牛排好像凉了……时羽:我的牛排肯定凉了
  • 这家图书馆有问题

    这家图书馆有问题

    图书馆?管理员?不……这一切都只是假的……
  • 疑物

    疑物

    不同寻常的一天,我收到了几个不同寻常的包裹……
  • 南弦记

    南弦记

    我们的故事从云依城的一个名叫洛南弦的少年讲起,那是一个充满契机的秋天。。。。
  • 星辰万灵锁

    星辰万灵锁

    天地之间有一至宝,名为星辰万灵锁,传说执掌此宝可奴役三界生灵,是为三界之主。诸天为之而动,群雄为之而争。然而当这样的至宝流入了一普通人族少年的手中又会绽放出怎样的光芒?这是一段属于夜阑的传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