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36499200000059

第59章 大气台商:左手传统哲学,右手欧式管理(1)

【商圈性格】

中西合璧的生意经

说起台湾商界,就不能不提王永庆、郭台铭、张忠谋等大佬。在台湾经济领域,他们是响当当的人物,在世界商业版图上,也有着各自不容侵犯的领地。

每当他们用夹杂着台湾腔的普通话与别人交流的时候,身上总被挂上台湾大佬的标签。虽然已经习惯那里的一方水土,但在他们的心中,依然无法割舍对父辈家乡的思念。

广东某个小村落,福建某个小水乡,甚至山西某个不知名的村里的大槐树下,都有着他们久远的记忆。这记忆不仅是种情绪,也不仅是个地方,更是一种气息和文化,而这种气息和文化融入到个人身上,就成了他们共有的气质:外在的温文尔雅,说话慢条斯理,不管在商业领域有着多么的疾风猛进,私下里总是有一份包容与善意,有着高尚的道德观和严格的操守底线。

有人说,台湾没有真正意义的儒商,但并不缺少具有儒商气质的台商。而这种气质就是道德、仁义、包容以及传统文化对他们的影响。

对于台商来说,他们的经营理念就是将几千年的中华传统文化和国际化的视野相结合。两种文化不是互相冲突,而是互相融合与发展的。因为这个原因,台企经营就有着这样一个显著特色:一手传统文化,一手现代管理。这一点,在台积电董事长张忠谋身上尤为明显。

1943年,12岁的张忠谋随父母一路颠簸来到中国当时的陪都重庆,6年之后,离开中国,去往美国,开始了一段漫长的异域打拼生涯。

1955年,他以技术专家的身份进入名气并不是十分响亮的西凡尼公司半导体部,3年之后,跳槽到了德州仪器公司。在那里,他最终攀升到了公司副总裁的职位。也就是在那个时候,张忠谋开始一步步学习美国公司的管理方式,他的举手投足间,也逐渐有了美式领导的风范。

有时,张忠谋也会回想自己在美国的那34年。从最开始的迷茫、不知所措,到后来的一步步从基层干起,最后做到公司副总。那段经历让他变得理智、精细,熟悉最先进的美式管理,但他最终还是决定回台创业,毕竟,那里才是他的根。一方水土养育一方人,一段34年的光景足以改变一个人许多,但改变再多,他还是有着一脉中华魂。所以,当他将头

发梳的一丝不乱,精明干练的出现在人们面前时,大家除了记得他有30多年的美国创业史,更不会忘记的是,他是一名台湾商人,是听着阿里山民谣长大的孩子。

他的公司里,除了有美式公司的精细和严谨的管理之风,更多的还是中华文化的情与理,或者是两者有机的结合,传统与现代的互融。他们有纪律也有人情,但两者决不互相代替和冲突。它们的关系是平衡,这种平衡就是台企的特色。

只懂得传承本民族文化的,大概算不上优良群体,那些一方面传承本民族文化,又适时学习他人长处的人,才可以真正做到薪火相传。台湾企业家们,正是深得此种理念精髓的商界领袖,它们身上独特的气质,也正得益于此。

是企业家,更是商界大佬

称呼一个企业家,方式有很多种:董事长、老板、某某企业创始人。对于台湾商界领袖来说,形容他们用的最多的一个词却是“大佬”。

大佬是个极具个人色彩和首领意味的词汇。这就像一个帮派组织的头脑,所有的一切都要听他的。台湾企业界之所以存在这种现象,是因为很多台企的创办和成长,实际上也是创办人自己的重生和成长的过程。他们的呕心沥血、艰苦打拼,让这个过程自然而然的融入了其更多的个人色彩。

王永庆在年轻时创办米店的时候,其艰苦程度可想而知。由于当时台湾还处在日本的统治之下,中国人和日本人的经商待遇就有极大的区别,日本人也经常能够凭借政府的政策优惠获利。

王永庆开设米店之时,不远处就是一个叫福田正夫的日本人开的米店,他米店的规模是王永庆的三倍。仗着日本政府这个后台,福田开店并不十分努力。他每天下午六点关门,之后花三分钱洗一个热水澡,王永庆则每天比他晚四个小时关门,关门之后洗的也不是热水澡,为了省三分钱,他只用冷水冲凉。结果过了一段时间,王永庆的经营逐渐超过日本人,顾客越来越多。由此,年轻的王永庆得出一条经验:年轻时候先天环境的好坏,并不足喜,亦不足优。成功的关键,完全在于自己的努力。后来,这段话被他总结成一个理论运用在台塑的日常经营管理中,这个理论就是著名的“瘦鹅理论”。它强调艰苦奋斗,扛过最难熬的时候,终会赢来生机,台塑也是这样一步一步走来的。

那个省钱不洗热水澡的故事,也被他总结成一个字:省。省在企业中就是降低成本,提高效率,用最少的投入创造最大化价值。在台企大佬看来,企业就是另一个自己。他们的艰苦奋斗和个人智慧,已经与企业的成长紧密相连。最初正是他们的努力和精神支撑,让企业得以创建,他们的悲是企业的悲,他们的喜也是企业的喜。在他们看来,企业不仅仅是自己的资产,更是精神的寄托。所以,看一个台企的风格,就要先了解创始人是怎样一个人,是性情温和、生活俭朴如王永庆,还是强势彪悍,如郭台铭。

台湾企业,在赚取利润的同时,更是在经营一种文化和精神。这种精神更多的是创建者早年打拼天下时积累的个人智慧和经验的结晶,运用在企业中,就是管理规章和企业文化的雏形。所以,每个台湾企业家都有许多值得讲述的个人故事,而这些故事,就是企业发展的底蕴和成功的秘诀。

【商海智慧】

辜振甫:专业人才为先

一个23岁的富家子弟,在日本端盘子,帮人抄写,半工半读,为的是学习财政和工商管理知识。亲人们都认为他傻,他却乐在其中。这个年轻人就是辜振甫,一个日后被称为台湾“红顶商人”,出生于富家名门,却毫无纨绔作风的一代儒商。

这一天,辜振甫一如往常地来到位于台北市锦州街口的台泥大楼,几个工商业人士已经在会客厅等候多时,辜振甫上前跟他们握手致礼,随后一起来到办公室,商讨事情。当夜幕渐渐降临,以和信集团为首的辜氏所辖关系企业的负责人,陆续来到这座极具艺术风格的大楼,汇报工作,而后辜振甫集中批示,于次日—早分发到各企业。

辜振甫或许已经不记得这个习惯是从什么时候开始沁入自己的体内的,当他站在宽敞的办公室,目光不经意地落在某处时,脑海中也许还会浮现出几十年前在日本半工半读的生活,就是在那个时候,他第一次接触到了真正意义上的企业管理。这让他眼界大开。

在23岁那年离开台湾前,辜振甫已经是7家企业的董事长,这些产业是父亲辜显荣留下的众多家产的一部分。在外人看来,这个豪门子弟生在金银之家,长在富贵之门,一辈子安享荣华,风光一世。羡煞旁人。光是在台湾家喻户晓的“鹿港辜家”的名头也足以让他吃喝不愁。人生到此,还需求什么呢?但是辜振甫并不这么想,只身前往日本,在一家“大日本制糖厂”过起半工半读的生活。当时好多亲友都觉得不可理解,认为辜振甫放着荣华富贵不享,偏偏当起了工读生,莫非是他疯了不成?

辜振甫自有他的打算:他认为自己年纪轻轻就经营众多产业,难免不生骄纵之心,时间一久势必毁了自己,更毁了家族的事业;另外他觉得自己需要充实学识,否则就难以胜任众多企业之土。被父亲称为“优等子”的辜振甫以董事长之尊,自愿屈居异国,历练自己的胆识和商业头脑,可谓苦心磨练,自我锻造。练就了他经营企业的杰出能力。

在日本学习的经历,让辜振甫认识到日本企业的活力有赖于专业经理人才的智慧。他发现在企业经营与管理中,崭露头角的是那些与资方毫无家族与血亲渊源的专业人才,这些人贡献其所长,促进了企业的蓬勃发展。

台湾光复后,辜振甫回到阔别已久的故乡,开始了他最为波澜壮阔的一段人生。1954年,辜振甫被台湾当局派到国营的台湾水泥公司负责其民营化的工作。他先是担任公司的常务董事兼协理,后任总经理,1973年接任董事长一职。在台湾水泥公司时代,辜振甫充分施展了在日本学习的企业管理知识,提出多元化经营、发展连锁事业和水泥制造技术的输出,并对公司经营权和所有权进行了拆分,任用具有专长的经理人。经过其多年经营,这家传统企业有了很大的发展。辜振甫以此为基础,组建了台湾水泥集团企业,并很快成为台湾地区的主要集团企业之一。

辜振甫并没有将商业的触角仅仅停留在传统产业,20世纪60年代,在很多商界大佬都有些踌躇不前之际,辜振甫又将视线投向了刚刚兴起的金融业,抢占先机,组建了和信集团的前身“中华证券投资公司”。与台湾水泥一样,虽然挂着董事长的头衔,但是辜振甫始终以为专业经理人自居,商界上的朋友认为这恰是辜振甫最独特的个人特色。

对自己是如此,对家族里的年轻后辈更是如此。虽然辜振甫一向坚持“内举不避亲”,但对进入辜氏关系企业的兄辈子侄采取的与新近员工同等的待遇。辜振甫最疼爱的侄子辜濂松4岁丧父,后来母亲因故还身陷囹圄,家族曾给予他种种歧视,辜振甫给予他很多的关照。

辜濂松头脑聪慧,在台北上市立成功高中,毕业于东吴大学会计系毕业,在美国纽约大学工商管理系获得硕士学位。但是进入辜氏企业后,辜振甫依然还是让自己的爱侄从普通科员做起。辜振甫的原则是“实务与理论并重”。这是他锻造企业管理者最常用的方法。对现在担任和信集团董事长的辜濂松来说,那段岁月无疑是刻骨铭心的经历,他时常提起“辜振甫是我的贵人。”

任用职业经理人管理企业,培养有才干的亲属充实基层,都是辜振甫有意识地培养接班人的手段。“创业家族或资方不要过多参与经营,一位成功的经营者,不能只看他生前的成就,而要看他培养的继承人,在他死后,经营绩效是否能发扬光大。”

事实证明,辜振甫在选才任能上有着与一般人不同的角度与视野,这也让他一手缔造的辜氏相关的企业集团在他离世后依然保持着强进的发展势头。辜振甫用人的原则是“用人不疑,疑人不用”。辜氏所属企业完全是由经他授权的经理人负责运行,辜振甫很少操控干预。有人曾经问辜振甫为何能如此洒脱、如此放心时,辜振甫微笑道:“也许我不在台湾,大家做的决策,还要比我高明哩!”

辜振甫一直是台湾商界的一面旗帜,同行评价他“学有专长,经验丰富,智慧高,稳健持重,文质彬彬,能识人,能用人,领导能力强。”。他精力充沛,“能文能武”。生活风雅,管理有方。在风起云涌、竞争激烈、大佬频出的台湾商界始终静观水月,旁看风雨。

商海沉浮,依靠的究竟是什么?是资金?是关系?是地位?辜振甫在企业管理上的一套方法无疑给了人们一种启示:人是资源,更是财富。调配适合的人做适合的事,将业绩更大化。无论何时何地,这都是至理名言。

【商海大事记】

1953年筹组工商协进会时,辜振甫担任筹备处秘书。他以当时台湾规模最大的企业———台湾水泥公司(简称台泥)为大本营,在台湾政经舞台上使出了浑身解数,经营才干得以充分发挥,个人声望也扶摇直上。

1956年,辜振甫被台湾当局委派为出席国际劳资会议的资方代表。

1959年,辜振甫任台泥总经理。

1961年,辜振甫出任台湾工商协进会理事长,从而奠定了他在台湾工商界的领袖地位。

1962年,辜振甫任台湾证券交易所董事长。

1966年,台湾中华证券投资公司创设,辜振甫任董事长。

1970年,中华证券投资公司改组为中国信托,辜振甫任董事—长。

1973年,辜振甫任台泥董事长。

1976年,辜振甫设立台湾经济研究所。

1981年,接任台湾工业总会理事长。

1985年,辜振甫任台湾“产业咨询委员会”主任委员。

经过三四十年的努力与扩展,辜振甫成为了台湾工商界的“龙头老大。”据统计仅辜家和信集团在海外的资产就达171亿台币,亚洲、欧洲和美洲者口分布有它的事业。

【商道妙语】

1、不居功,成就会更大

2、脚浮在外,却不外露

3、一个成功的经营者,不能只看他生前的成就,而要看他培养的继承人,在他死后,经营绩效是否能发扬光大。

4、也许我不在国内,干部的决策比我要英明

人脉至上的台湾经营之神

世人或许只知道王永庆的台塑,只知道他的艰苦奋斗,知道他的“瘦鹅理论“,

却不怎么清楚他在事业初期运用的人脉法则。

纵然被称为“经营之神“、”台湾之子“,如果没有贵人相助,王永庆也不会成为雄霸一方的财富大佬。

生意场上,成败之间有时不仅仅依靠个人能力,人脉的扶持同样非常重要。

1949年,在那个风雨飘摇的年份,台湾的建筑行业却如火如荼的进行。此时,依然是个小商人的王永庆却因为自己从事的木材行业渐渐发迹。他抓住台湾大兴土木的时机,迅速发展,在不长的时间内,获得了丰厚利润。

但越来越多的人开始进入这个行业,每个人都想拼劲全力的在这个行业占得一席之地。而此前将木材业搅得的风生水起的王永庆,似乎也一眼将其看透:“木材业不会一直火下去的。”他在悄悄谋划转型,工业就是他的下一个目标。

同类推荐
  • 枕边小品:你的人生解答书

    枕边小品:你的人生解答书

    本书内容丰富,在其中你可以领略古人的智慧和今人的务实,你能找到经济学大师思想的轨迹,也能寻觅到哲学家的思维光芒,更多的,你能体会到小人物在生活、事业、情感等诸多方面所展现出的聪慧。阅读这些故事能让你获得有益的人生经验和教训,使你的意志更加坚强,人格更加健全……它们是你迷失时的灯塔,也是你春风得意时的镇静剂,不断引导你更深刻地理解和把握人生,明智而从容地面对人生道路上的各种问题,避免走弯路或重蹈覆辙,顺利、快速地走向成功和幸福。
  • 成功出自正确的思考

    成功出自正确的思考

    思考,就是喷涌而出的漱玉灵泉;就是阴天时突然从云端扯出的一缕阳光:就是心情郁闷时的豁然开朗;就是剪断一团乱麻的利剪;是秋天枝头那红艳艳亮晶晶的硕果;是通向成功的那座桥梁;是成功者甜蜜蜜的梦:是千呼万唤始出来的灵感……一个人能办事和会办事是社会对这个人的肯定性评价。要想得到这样的评价很难,因为能办事和会办事是一个人综合素质的体现。它不仅包括个人的语言能力、思想品位、情感商数、性格取向,也包括涉世的城府深浅、经验的积累厚薄、内在心理素质的高低以及外在形象的设计对环境的适应程度等。把这些因素综合在一起便构成了一个人在社会上立足的综合形象,这个综合形象对一个人在社会上能不能办成事起到了不可忽视的作用,所以,我们说办事要有一个好形象,起码有两方面值得特别注意:一是外在形象设计,二是内在形象设计。
  • 不换脑袋就换人

    不换脑袋就换人

    对于企业来说,员工仅仅做到本本分分地完成工作,尽职尽责地维护企业的利益已经远远不够。当你的思路不能有丝毫的突破,当你为企业创造的价人值还不及你从企业拿走的薪水,即使这时候你还既没有出卖企业的秘密,也没有浪费企业的资源,恐怕你也得走人!随着新经济时代的到来,企业对员提出了更的高的要求和期待,那就是积极思索、锐意创新、善于谋划、长于变通,不断在方法上、技术上、质量上和效率上寻求更新的突破和创造更大的业绩。只有在工作中充分发挥头脑的作用,不断转换自己的思维模式与观念才会为企业创造更多的价值,才是受企业欢迎的金牌员工。对于企业来说,如果员工不换脑,企业就要换人。
  • 董卿:这样说话更动人

    董卿:这样说话更动人

    董卿是国内炙手可热的主持人之一,她主持的《中国诗词大会》《朗读者》等节目深受观众的喜爱。董卿在节目中,一直以一个知性、有才情的形象展现在观众面前,她说法的方式、温文尔雅的做事态度,值得每一个人学习。本书收录了董卿采访中一些经典的沟通案例,在节目中令人拍案叫绝的语录,进行专业的解读,达到修正读者三观、激发读者思维、传输使用技巧的目的,从而综合提升说话之道。
  • 财富人生

    财富人生

    什么是财富?当你在成功的时候可以收获良好的人脉。在本书中主要讲了三部分,第一部分讲了自我完善:自保、良好品质、宽容、善待他人、才能。第二部分讲了人脉的巩固:无欲、尊重、小气、转弯、换位思考。第三部分讲了人脉的拓展:保持清醒、真诚、方法、沟通、自我完善。通过以上的方法让我们从中学到人际交往的一些方式方法。以达到拥有财富人生。
热门推荐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
  • 总裁被我关门外

    总裁被我关门外

    她是别人送给他的一颗“棋子”,而她一再挑衅他的权威,老虎嘴上拔毛,每次相见都剑拔弩张的,令他头疼不已。他说:“女人,你打算闹到什么时候?”她笑道:“直到你放我自由为止!”原本,是一场假戏。他说:“想要从我身上得到,就必须遵守我们陆家的规则,尤其……是我的要求,倘若办不到,后果你应该知道吧!”她翻了翻白眼,不就是丢到海里喂鲨鱼么!她就不信他会跟她玩真的!于是,在人前,他们是一对完美的夫妇,在人后,却是鸡飞狗跳的和谐生活……
  • 曾几何时我依旧爱你

    曾几何时我依旧爱你

    小忧,你到底在哪?我好想你。————乔森炫当年自己的年轻气盛埋下了今后一点一点痛苦,谁也没有想到。到最后,是该放下自己的执恋还是继续伤害我爱的人……
  • 某只中二少年的萌幻之旅

    某只中二少年的萌幻之旅

    咳!如果你认为中二是代表性格的,你就错了,它只是代表年龄段哟!好吧,这只是一部讲某个爱卖萌的少年在某世界被迫(咦?)与世界,系统齐卖萌的事
  • 欢迎光临雅阁

    欢迎光临雅阁

    在景宿城城西,有间名为雅阁的店铺,阁内什么都有,但二楼的东西从不轻易出卖,一定要等到有缘之人才可以领走,并且还会附赠一些东西和一个故事。哎,没办法,谁让我伊悦竹公子这么爱讲故事呢?
  • 那些人 那些事 那些情

    那些人 那些事 那些情

    程慕飞,一个普通的不能再普通的都市小白领,却因为帮助了一个只有一面之缘的女孩,从此他的一生因此而发生了改变。
  • 应是愁煞多情

    应是愁煞多情

    公理一:文明的生存和发展需要能量公理二:文明对能量的开发是“分段函数”形式而消耗却为“指数函数”形式结论一:“指数”级消耗与“分段”级开发获取之间的矛盾,可得出文明具有自我毁灭性(自残性)结论二:为了获取物质与能量,文明之间会进行战争来获得更多的能量以延续本文明的存在(竞争性)结论三:高级文明会技术支援有价值的文明来给其他敌视的同级文明造成障碍(联合性)高级文明也会抑制或消灭低级文明,防止给自身带来威胁(打压性)宇宙是一个奸诈无情的“市场”,每一个文明都是“手持资本的商人”,总想扩大自己“手中的资本”,延续自己的文明。当文明不适应“市场”时,便是文明被“淘汰”之日
  • 启示语

    启示语

    一个有着恶魔名字的少年因为错误出生在这个扭曲的世界,他用冷漠的表情去温暖他人,他用单调的话语开解他人,他厌恶战争,却愿意为了一个承诺去掀翻世界,他因为只能存活短暂的岁月,所以用冰冷阻拦别人的关心。他是带来战争的恶魔,又是送走战争的天使,他说:“我有罪,所以我赎罪。”
  • 无侠传之锦瑟传奇

    无侠传之锦瑟传奇

    我叫燕飞,只是一个平凡小镇的女子,没有倾国倾城的容貌,也没有惊世骇俗的本事,少时父亲失踪,母亲独居高阁,原本孤独无依,直到五六年前两个人的到来,懒惰成性的韩三笑,冷漠寡言的宋令箭,使我的人生充满了色彩。我从不过问他们的出身及来历,我只想平静的生活,但是事与愿违,事情一环接一环地发生了,看似不相关,其实都围绕着我在发生,他们到底是谁?他们在我身边到底是缘份巧合还是故意安排?而我失踪多年的父亲与有着倾城之姿的母亲到底是谁?我,又到底是谁?
  • 破空龙吟

    破空龙吟

    这是个只要强者才有的审判权!他可以审判你的一切,强者之路一步一步!星灵之境共分两层,。灵之境此四阶,星之境此五阶!只有突破巅峰到达星之境最高五阶,便有驱使与破碎天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