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36658200000068

第68章 推动民营经济促进陕西文化产业发展的认识与思考

文化产业是当前知识经济中的新型产业形态,是21世纪的朝阳产业,具有高科技、低能耗、无污染、高品位、高就业、高回报的优良品质,代表着先进生产力,承担着民族文化的传承和创新功能,是建设西部强省的重要组成部分。

-民营文化企业发展现状

近年来,随着陕西省文化体制改革的推进,大量的民营企业积极加入文化产业发展,并初步形成了一定的规模,展现出良好的发展势头和广阔的发展前景。2006年,全省共有民营文化企业1多个,从业人员约12万人。民营文化企业为满足人民群众文化需求、提髙就业率、构建和谐社会发挥了重要作用,取得了很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已成为陕西省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发展的一支重要力量。其主要特点:

1.民营文化企业总量持续增加随着中、省一系列鼓励支持文化产业发展政策的实施,经过近年的发展,陕西省文化产业已从经济体系的边缘走向中心,成为省内新的经济增长点和支柱产业,民营文化产业也取得了长足的发展,并涌现出了阳光丽都实业集团、西安五洲文化传播有限公司、西安影视制片公司等一批优秀民营文化企业和陕西阳光丽都集团董事长白绍俊、西安超人雕塑研究院总经理部人倜、咸阳沙河古桥风情园总经理魏兴、华县皮影老艺人汪天喜、凤翔马勺脸谱创始人李继友等一批有影响的民营文化企业家。据2003年底统计,在陕西省各级文化行政管理部门登记管理的非公有制文化产业机构共5655个,从业人员29756人,年总产值15.386亿元。2006年,全省民营文化企业总数是2003年的2.55倍,从业人员增加到4倍多,分别占当年全省文化产业总量的82%.65.2%,年增加值、上缴税费在全省文化产业中所占份额不断增加。目前,民营企业参与文化产业建设,已由最初的依傍、赞助形式逐渐走向参与、协作、合作直至独立操作。民营文化产业的快速发展,为满足人民群众文化需求、解决就业、构建和谐、小康社会做出了积极的贡献。

2.民营资本成为文化产业发展的重要资金来源民营资本进人文化产业,在发展自己,活跃、丰富文化+场的同时,以其灵活的经营机制、强大的市场扩张能力,通过兼并、改制等形式直接或间接地盘活了国有文化资源。如陕西阳光丽都实业集团与省歌舞剧院合作,组建了以民办为实体、以陕歌冠名的“陕西青年舞蹈团”,实现了艺术资源的共享互补;香港万裕集团投资2000万美元与陕西省国资委、陕西2008文化产业发展研究259省世纪彩色印刷有限公司合作,建立了万裕文化产业公司等。民营资本的进人,在一定程度上给国有文化部门带来了新的竞争压力和改革动力,为加快陕西省文化体制创新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3.民营企业文化经营日趋多元化民营文化企业紧紧围绕市场需求,积极探索开发能满足人民群众各种文化心理需求的产品,涉及了娱乐演艺、文博旅游、工艺美术、休闲、健身、旅游摄影、书报刊发行、音像制作发行、广告代理、文化教育艺术培训等几乎所有文化产业门类,推出了一批叫得响、传得开、立得住的文化产品,各类民间艺术品更是百花齐放,传承增辉。如安塞县的腰鼓、剪纸、农民画、民歌,凤翔县的彩绘泥塑、木版年画、马勺脸谱,渭南华县、华阴县的皮影,西安古乐、陕西镑鼓等民间表演艺术不仅生机勃发,且创出了独具地方特色的文化品牌,既赢得了广大消费者的青睐,丰富了群众的文化生活,也获得了丰厚的市场回报,民营文化企业所占的市场份额也日益增多,表现出极大的发展潜力。

二民营文化企业发展中的困难与问题

虽然陕西省民营文化的发展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但同发展其他产业一样,所存在的一些困难和问题仍然制约着民营企业向文化产业的进一步发展。

1.思想观念相对萍后由于陕西地处内陆,受传统的农耕文化观念和计划经济的思想影响较深,惯性思维模式使得一些人对文化的经营性和公益性产生认识上的偏差,片面强调文化是一种非盈利的公益性事业,应该依靠政府投入,民营企业即使参与投资也不应该向国家要政策、提条件,更不应该从中谋取经济利益,从而忽视了文化在市场条件下只有通过形成产业才能更好发展壮大、文化资源才能得到高效配置和充分利用的道理,也就不可避免的出现了主管部门的部分人员仍在沿用事业管理的办法来对待文化产业的发展的问题。

2.文化产业政策落实不到位文化产业是新兴产业,需要法规、政策的有力扶持,国务院《关于鼓励、支持和引导个体私营等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若干意见》和《关于非公有制资本进入文化产业的若干决定》出台后,文化部下发了《关于鼓励、支持和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发展文化产业的意见》,陕西省也下发了《陕西省人民政府贯彻国务院关于非公有制资本进人文化产业的若干决定》、《陕西省文化厅关于加快非公有制文化产业发展的意见》,进一步明确了民营文化的合法地位,对民营企业进入文化产业起到了较大的鼓励引导作用。但据民营文化企业反映,在实际执行过程中,仍然存在着一些文化管理部门把直属单位当成“亲生子”,把民营企业当作“外人”的现象。一些已有的引导鼓励政策,在落实过程中打了折扣,民营与国有文化企业不能同等待遇:如文化援助基金,一般只发给国有单位;项目招标,民营文化企业有时难以全面获得项目信息,即使能够入围,也会因故意提高门槛而被最终拒之门外;在发生知识产权纠纷时,往往偏向国有单位一方;民间博物馆还未能在法律上获得与国有博物馆同等的地位,在征集藏品、举办展览、对外交流和人员培训等方面常会遇到困难,不仅合法权益得不到保护,而且对260民营文化企业的健康发展十分不利。对这种名义上平等,实际上歧视的做法民营文化企业反应较大。

3·文化产业管理体制不顺陕西省统一的文化产业领导与协调机制尚未完全建立,个别政府部门在文化产业管理方面不同程度地存在着政事不分、管办不分、职能交叉、多头管理、各自为政现象,宏观调控乏力。有的管理和服务的关系调整不够,职能转变不到位,商会、协会等中介组织的作用得不到有效发挥。文化领域“三乱”现象依然存在,有法不依、执法不严,知识产权被侵犯的事例还时有发生。类似问题,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文化市场机制的形成,制约了文化产业的健康发展。

4.文化产业经营管理人才匮乏目前陕西省文化艺术专业人员不少,但既熟悉文化事业又熟悉市场经济的经营人才十分紧缺,一些省、市属文化单位的内部人员结构带有一定的行政色彩,还没有形成文化产业企业家队伍和人才群体。在省内外闻名的文化产业实业家或带头人更少,远不适应引领文化产业的快速发展的需要。陕西省唯一的一所文化产业人才学校也是刚刚成立不久,在短期内显然无法缓解文化产业快速发展和人才严重匮乏的矛盾。

三进一步调动和发挥非公经济参与陕西文化产业建设的思考

为进一步调动和发挥非公经济参与文化产业建设的积极性,促进陕西省文化产业的快速发展,加快陕西文化大省、西部强省的建设步伐,我们认为:

1.要切实提高对发展文化产业的认识各级政府和有关部门应从全局的、战略的高度,充分认识发展文化产业的重要性和紧迫性,摒弃“文化是事业而不是产业”的观念,充分挖掘好、利用好省内文化资源。树立文化不仅是凝聚力,也是生产力,不仅是一种精神产品,也是一种特殊商品,不仅能搭台,也能唱戏的新理念,切实从宏观指导上确立民营文化产业的地位,坚持文化产业的多元化发展方向,促进陕西省经济与文化的协调发展。

2.建立健全组织管理机制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一手抓繁荣、一手抓规范”,以深化文化体制改革为契机,顺应新兴文化产业的发展需要,建立统一、高效、规范的文化产业管理体制。同时要注意发挥行业商会、协会等中介组织在文化市场管理中的自律作用。彻底解决管理体制不顺和部门分割、行业垄断、地区封锁等问题。相关部门在文化市场管理中要加大执法力度,对假冒伪劣产品、黄赌现象坚决予以打击和取缔。通过有效净化文化产业发展环境,整合文化资源,积极拓展文化产业新领域,逐步提高结构层次,不断改善基础条件,形成统一开放和竞争有序的市场体系。

3.正确引导民营文化发展-要充分发挥好、保护好、引导好大型民营企业集团投资发展文化产业的积极性。充分发挥省内民营资本活跃,经济实力雄厚的优势,坚持“谁投资、谁所有、谁受益”的原则,积极引导鼓励民营资本投入文化事业,兴办文化产业。二要帮助中小民营文化企业不断提高文化内涵。立足于开发利用传统文化、展示时代特征、突出地域特色,引导文化经营单位从小规模经营方式向综合经营、集约化经营方向转化,逐步扩大文化投资领域,增强市场竞争能力。三要积极推动与国有文化企业的合作。围绕影视业、印刷业、发行业、演艺业等重点产业,把民营企业的灵活机制和充裕资本同国有文化企业的丰富资源结合起来,盘活存量,扩大增量,共同做大做强。

4.落实民营文化企业待适要按照公平、公正、竞争的原则,对投身民营文化产业的企业家真正做到“政治上有荣誉,经济上有实惠,社会上有地位”。加大文化产业政策、用地政策、信贷政策、减负政策等方面政策落实力度,进一步优化民营文化企业发展的政策环境。在产业发展上,除国家明令禁止以外,其余文化产业如演艺业、娱乐业、发行业、印刷业、会展业、文化培训业、文化咨询业、影视制作业、文化旅游业、体育健身业、医疗保健业等,一律向民营企业放开。在项目登记审批上,不限发展比例、不限发展规模。在用地上,要优先确保重点民营企业的用地需求;在信贷政策上,要帮助企业扩大担保,增大贷款规模。在市场竞争上,消除文化市场内部壁垒,建立公益性文化项目、大型产业项目政府实行采购和招投标制,鼓励民营文化企业参与文化市场竞争。

5.建立人才培养机制建议各级政府明确职能职责,设立专项资金,把培养专业人才列入产业规划和财政预算,采取切实可行的措施,为民营文化产业发展积蓄人才资本。

文化产业是一个潜力巨大、发展迅速的优质产业,目前,陕西省文化产业已显示出良好的发展势头,随着多元文化资本的注人,可以预见,陕西省的文化产业将会有一个更大飞跃。

同类推荐
  • 安徽母教故事

    安徽母教故事

    本书是安徽优秀传统文化研究中心“安徽传统母教资源与和谐家庭建设”课题的学术成果。书中选取了安徽自三国至近代历史上25位优秀母亲的故事,讲述她们如何以自己出众的人品、明达的思想、得体的教育方式,为子女的成长打下坚实的人生基础,培育出诸如刘惔、嵇含、吕希哲、方以智、张英、张廷玉、胡宗绪、凌廷堪、梅曾亮、姚莹、胡适等众多精英人才。本书通过发掘安徽母教资源,有助于建设和谐家庭,培育出更多的中华栋梁之才。
  • 木兰溪木兰江木兰河

    木兰溪木兰江木兰河

    本书内容包括:入海口、镇海堤、三江口、宁海桥、涵坝闸、熙宁桥、木兰陂、南北洋、石马街、坝下城、虎啸潭、东西乡等。
  • 中国历史文化百科——茶文化

    中国历史文化百科——茶文化

    此系列书籍介绍了中国历史文化百科的知识,内容包括字谜,中医学,武术,政体,哲学,战争,天文学,诗歌,服饰等。
  • 南康笔记

    南康笔记

    本书主要内容包括:关于修志、南康地理、南康地名考、南康八景及文化思考、南康之民风、南康人口、苏访贤及神祇信仰、南良大族邓氏、唐江传奇卢屋村、谭邦古城、山水深处邹家地等。
  • 大家家风

    大家家风

    家风是一个家庭或家族的传统风尚,是一种潜在无形的力量,在日常生活中潜移默化地影响着人的心灵、塑造人的品格,是一种无言的教育、无字的典籍、无声的力量,在这些最基本、最直接、最经常的教育上,都会打上家风的烙印。新时代的父母,又该如何树立家风?迷惑之时,我们总能在过往的历史中寻到一些痕迹。民国时期成长的大师、名家,多有其家风渊源,那时的社会,可说是“藏智于民”,许多家庭是文化世家,有深厚的学养。虽然彼时的民国,翻天覆地的革命正在轰轰烈烈地进行,传统制度崩塌,新生力量正在萌芽。新旧碰撞中产生不少智慧的火花,在这样一个动荡的时代,涌现出来不少杰出的人才,更令人惊叹的是,他们中很多人来自同一个家族。无论是梁启超“一家三院士,满门皆才俊”的家教传奇,还是宋氏家族中宋氏三姐妹的高雅仪态和成功教育,或是钱氏家族文学大家、科研专家的培养,或是合肥张家对四姐妹的教育,都是值得探究和学习的。本书将讲述那些名门大家的家风传奇,破解世家望族那不为外人所知的传承密码,为今时的家风教育点亮一盏灯火,让迷惘的父母们在这些历史的痕迹中领会家风教育的智慧。
热门推荐
  • 轮回神识

    轮回神识

    在西方,就算一个人的实力再强大,心中总有着一些恐惧的身影,就算是一个强大的国家,对那几个身影都要卑躬屈膝,他们掌握着至高无上的力量,他们就是一切权利的来源,人们称呼他们为神明。按照数量,人们给他们取了一个名称,“十二主神”。一个即将要死的少年,一个神秘的声音在他的脑中回响,从此,少年踏上了修炼之路。
  • 轻婉君笑

    轻婉君笑

    她没有了原来的记忆,带着现代记忆的她,在古代极力寻求回去的方法,却一无所获,知道后来恢复了原身的记忆,为爱的人报仇,杀净他生前讨厌的人…
  • 花千骨之情系画骨

    花千骨之情系画骨

    这是继白子画杀了花千骨,诅咒白子画之后的故事
  • 魔法争霸

    魔法争霸

    在魔法世界,每个人都有属于自己的魔法,魔法可以做一切事,魔法也会引发战争,魔法进行对决。。。
  • 锦鲤西施赖上我

    锦鲤西施赖上我

    一个普通的外卖小哥,捡到了一个美女……不知道会发生什么呢?
  • 竹林寺别友人

    竹林寺别友人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神尊追妻铁憨憨

    神尊追妻铁憨憨

    一场蓄谋已久的谋杀让25世纪一十年代的顶级杀人穿越到了异世界,手撒白莲、修炼两不误,从此走上人生巅峰,结果就被一个憨憨给缠上。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
  • 明日皓月

    明日皓月

    是什么导致了另一半大陆的沉沦?又是什么毁灭了一个辉煌的文明?一个滔天阴谋,化为层叠迷雾,遮盖住事实真相,致使人们对大河的另一端,充满畏惧与好奇。千百年来,阴阳失衡,唯望月独存。然而消失的,不仅是文明。
  • 零下十八度之八寒

    零下十八度之八寒

    一部极具烧脑的犯罪小说,深度剖析精神变态类犯罪的人性黑暗,是现有绝对不会出现雷同的脑洞作品。本小说原始版本是我创作的剧本所改编,所以结构与讲述方式颇有电影风格,如果你是烧脑爱好者那会给你带来一种前所未有的体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