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37993500000018

第18章 交友(1)

第一节从其善改其不善

【原文】

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①而改之。

【注释】

①善者:好的,长处,优点。

【译文】

孔子说:“我选择他善的方面向他学习,看到他不善的方面就对照自己,改正自己的缺点。”

【延伸阅读】

《论语·述而》中说:“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意思是说我选择他善的品德向他学习,看到他不善的地方就作为借鉴,改掉自己的缺点。这是一种虚心向一切有长处的人学习的态度。不管什么人,只要他有一技之长,就应该向其学习。也就是选择别人的优点加以学习;对别人的缺点和错误也要引以为戒,参照自己的情况加以改正,不要重犯。每个人都应该有这样一种极为谦虚的学习态度。

现在很多人常以自我为中心,不能够欣赏别人的优点。不谦虚的心态会让你变得目中无人,把自己独锁在“骄傲王国”里,总是觉得别人的长处和优点微不足道,却没有意识到自己的狭隘。

人们产生骄傲往往源于自己某方面的特长和优势。每个人都应该客观地分析自己的能力,不能把自己的那点小成绩作为骄傲的温床。在这个世界上,你所具有的优势只不过局限在一个很小的范围内,放在一个较大的范围内你很有可能失去这种优势,优势只是相对而言。要懂得“人外有人,山外有山”的道理,不要为自己取得的小小成就而骄傲自满,裹足不前。

不正确的攀比也容易滋长骄傲情绪。很多人为了求得心理平衡,或者是碍于面子,总是以己之长比别人之短,让自己占有优势,甚至是沾沾自喜。世界上没有完美的人,谁都会有优点,同时也会有一些不足。虚心使人进步,懂得欣赏别人的优点,才能够正视自己的不足,同时汲取别人身上的优势,来弥补自己的不足之处。

自以为是的人,会看不起别人的长处。这种心态往往会过高低地估计了自己的能力,从而让自己处于被动的学习状态,严重阻碍个人能力的提高。正所谓“学海无涯”,即使你是一位大学问家,你掌握的知识恐怕也只能是沧海之一粟,九牛之一毛。如果你能够做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就能走出认知上的狭小圈子。孔子之所以能够成为圣人,在于他能够不断反省自己的不足,能够找到自己的缺点或者做得不好的地方,然后及时改正,自觉地加以克服,在反省中获取前进的力量。

《三字经》中有这样一句话:“昔仲尼,师项橐。”“仲尼”是孔子的字,而“项橐”是燕国的一个普通少年。

有一天,项橐见到孔子时说:“听说先生很有学问,特来求教。”

孔子笑着说:“请讲。”

项橐朝孔子拱拱手问:“什么水没有鱼?什么火没有烟?什么树没有叶?什么花没有枝?”

孔子听后说:“你真是问得怪,江河湖海,什么水都有鱼;不管柴草灯烛,什么火都有烟;至于植物,没有叶不能成树;没有枝也难以开花。”

项橐一听,晃着脑袋说:“不对。井水没有鱼,萤火没有烟,枯树没有叶,雪花没有枝。”

孔子叹道:“后生可畏啊!老夫愿拜你为师。”

谦虚的人能够正确地把自己和别人相比较,通过观察,能够看到别人的优点或缺点,承认自己存在的不足。所谓“见贤思齐,见不贤而内省”(《论语·里仁》)。谦虚让人变得虚怀若谷,能聆听别人的心声,寻求来自外部的有益建议。面对纷繁复杂的社会状况,人们必须谦虚谨慎。每个人都需要采纳别人的有益意见,拓宽自己的视角。

生乎吾前,其闻道也,固先乎吾,吾从而师之;生乎吾后,其闻道也亦先乎吾,吾从而师之。吾师道也,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是故无贵无贱,无长无少,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

这是韩愈在《师说》中说的一段话,意思是说:出生在我之前,他懂得道理,本来比我早,我当然要跟着他学;出生在我之后,如果他懂得道理,也比我早,我也应该跟着他学。我是学道理啊,那何必问他的年纪比我大还是小呢?因此不论高贵的,不论卑贱的,不论年长的,不论年少的,道理在哪里,老师就在哪里。孔子和韩愈的话都在告诉人们他向人学习的道理。

学习中人们应该向有专门学问的人请教。人无完人,金无足赤。谁也不可能了解所有领域,所以遇到不明白的事情,就要虚心向那些行家请教。他们会给你专业的意见。梅兰芳在京剧上具有很深的造诣,但因为喜欢画画,特意去找齐白石老先生学习,并对这位老师非常谦恭,不忘行师徒礼仪。

人们还应该向所有的人请教,扩展自己的知识。这是一种不耻下问的好学态度和具体做法。通常人们会习惯于站在自己的角度思考问题,陷入自己固有的思维定式中,而虚心听取别人的意见,能够开拓自己的眼界,有助于对问题的全面认识。

总之,这句话集中体现了孔子自觉修养,虚心好学的精神。“择其善者而从之”,见人之善就学体现了孔子虚心好学的精神;“其不善者而改之”,是引以为戒,反省自己的自觉修养的精神。孔子能够把自己的整个人生当成是一个学习的过程,从别人的身上汲取养分,帮助自己成长。你保持一个谦虚的心态,欣赏别人的优点和优势,向别人学习自己不具备的,用来改正自己不足之处。只有这样你才能够进步得更快。

第二节不迁怒不贰过

【原文】

哀公问:弟子孰为好学?孔子对曰:有颜回者好学,不迁怒①,不贰过②,不幸短命死矣③。今也则亡④,未闻好学者也。

【注释】

①不迁怒:不把对此人的怒气发泄到彼人身上。

②不贰过:“贰”是重复、一再的意思。这是说不犯同样的错误。

③短命死矣:颜回死时年仅32岁。

④亡:同“无”。

【译文】

鲁哀公问孔子:“你的学生中谁是最好学的呢?”孔子回答说:“有一个学生叫颜回,从不迁怒于人,从不犯相同的错误,但不幸短命死去了。现在已经没有了,我没再听说有谁还好学了。”

【延伸阅读】

这里,孔子极为称赞他的得意门生颜回,认为他好学上进,自颜回死后,已经没有如此好学的人了。颜回,春秋末鲁国人。字子渊,亦称颜渊,孔子最得意的弟子。自汉代起,颜回被列为七十二贤之首,有时祭孔时独以颜回配享,且颜与孔、孟、曾并列,称为“四大姓”。颜回为人谦逊好学,“不迁怒,不贰过”。他非常尊重老师,对孔子无事不从无言不悦,以德行著称。

颜回有很多优点,在这句话里,孔子称赞了其中的两个,就是“不迁怒,不贰过”。所谓不迁怒,就是自己有什么不愉快的事情,有什么烦恼和愤怒不发泄到别人的身上,简单地说就是不拿别人当自己的出气筒。

迁怒是一种不好的习惯。喜欢迁怒别人的人往往比较注重自己的感受,而不顾忌被迁怒者能否接受。迁怒是一种不成熟的行为表现,迁怒者霸道,而被迁怒者无辜。你迁怒别人的同时,不仅把坏情绪传递给对方,而且伤害了彼此的感情。这种糟糕的人际交往给人带来尊严与心理的损害。

有这样一个案例:少年犯小刚(化名)因涉嫌故意伤害罪被长沙市天心区检察院依法批准逮捕。

17岁的小刚是张家界慈利县人。2003年6月,他到长沙火车南站一家小饭店打工时认识了给该饭店送啤酒的欧阳(化名)。虽然见过几次面,但是欧阳和小刚并不太熟。不久,小刚被辞退,回到慈利老家后,经常打电话给欧阳,要欧阳帮他找工作。

4个月以后,小刚再次拨通了欧阳的手机。刚好那天欧阳与别人发生了口角,心中烦闷,接到小刚的电话后,便随口应付了一句:“你要来就来。”而小刚以为欧阳真的帮他在长沙找到了工作。第二天,小刚便兴冲冲地来到长沙找到了欧阳。欧阳看小刚工作没有着落,便尽地主之谊请小刚吃了中饭,还为他安排好了暂时住的地方。

重新回到长沙的小刚找工作很不顺利,四处碰壁,日子过得越来越困难。一天,小刚又累又饿回到自己暂住的地方。欧阳正好在家,小刚便去找其商量。没想到,欧阳随便应付了他几句,就自顾自睡下了。小刚心生怨恨,趁欧阳熟睡时,从自己房内床下的纸箱里摸出了一把一尺来长的水果刀,往欧阳的颈部刺了下去……

后经法医鉴定,欧阳已构成轻微伤。小刚向警方交代自己是预备杀了欧阳后再自杀,但当时没刺死欧阳,他就将这把水果刀丢在了其暂住房子房顶的隔板上。

只因一时生怨竟拿刀伤害了帮助自己、且与自己无仇无恨的人,小刚的行为真是令人难以接受。人们之所以会迁怒于别人,是因为没有反省自己的不足,把自己失败或者不幸的责任推卸给别人。人只有先学会做人,才有可能做好事情。喜欢抱怨、迁怒的人做事不够理智,不善于疏导自己的情绪,其德行修养需要进一步的修持。

要做到不迁怒于他人,人们就应该反躬自省,求诸于己,方能显其谦谦君子形象。更不能因他人的好恶而影响自己的情绪和判断,也不能以自己的喜怨迁怒于他人。人们在社会上打拼,遇到不愉快的事情在所难免,不必因为别人不理解自己而生气、苦恼,也不必因别人对自己存有误解而迁怒于人、产生怨恨之心,否则你不会生活得开心快乐。只有始终以宽厚仁义之心,以容纳百川的雅量和胸襟对待他人,才能让自己少一些怒气,多一些轻松。

孔子赞赏颜回的第二点是从不犯相同的错误。梁漱溟在《孔家思想史》中点评到:“不贰过有两层意思:一是知过。知过非常之难,根源问题是在此。我们平常做了许多错事,我们往往不知道。一是改过。知过后便不有过,就是所谓一息不懈,所以说过而能改不为过矣。”

人非圣贤,孰能无过。但问题在于能够知过、改过,只有知过、改过才能够避免再犯同样的错误。一个人要做到“不贰过”,的确不容易,尤其当某些事情形成习惯后更是难以纠正。有的人会犯相同的错误是因为还没有认识到错误,或者对自己的错误不以为然。还有的人已经认识到自己的过失,也试图改正,但由于没有总结经验教训,没有发现自己犯错误的真正原因,或者由于缺乏勇气和毅力而失败。比如,有的人每次戒烟都以失败告终,很大的原因就是其自身的性格弱点。

很多时候人们要想不再犯同样的错误,就应该多听听别人的意见,接受别人有益的想法,要勇于向自己开战。人们在改正错误的过程中,可能会遇到困难,也会有痛苦,但这些都是暂时的挫折。只要坚持下去,就会成功。同时,人们应该学会控制自己的情绪,在失去理智的情况下,人们很难做出正确的判断。

孔子注重培养人的道德情操,“不迁怒,不贰过”要求人们懂得谦虚做人,同时还要有坚韧的勇气和毅力去面对错误、承认错误、改正错误。只有这样,个人素质才能得到进一步的提高,才能得到别人的尊重。

第三节朋友死于我殡

【原文】

朋友死,无所归,曰:于我殡①。

【注释】

①殡:停放灵柩和埋葬都可以叫殡,这里是指料理丧葬等事务。

【译文】

朋友死了,没有亲属宗亲打理丧事,无可归葬,孔子说:“丧事由我来料理吧。”

【延伸阅读】

孔子的朋友因为得病死了,不知道是他根本没有亲戚,还是亲戚们都不愿意管,总之,他的后事没着落。

在古代,是很重视殡葬之“礼”的,一个人不能入土为安,是件很凄惨的事,要不然古代怎么会有那么多的人“卖身葬父”——宁可自卖自身,也要把亲人下葬呢!在这紧要关头,孔子说话了:丧事我管吧。众所周知,办丧事要花很多钱,比办喜事还费钱,尤其是在古代,而且孔子也没富裕过。但是在平常的时候,朋友有通财之义,孔子的朋友送给孔子东西,哪怕是像车马这样的贵重礼物,孔子接受了,但却不回拜。

这说明了什么呢?简单一句话:平常不言谢,患难见真情。平常你送我再重的礼物,我铭刻在心,却没必要假惺惺去回拜致谢,因为我把你当作真正的朋友,“君子大恩不言谢”;但作为我的朋友,当你真的到了生死存亡的危急时刻,我即使再困难,倾家荡产,也会对你伸出援助之手。正如孔子曾经说过的:“到了一年中最寒冷的时候,才知道松柏是不凋落的。”

让我们看看下面这个经典的小故事,体味其中的深意吧!

有两个很好的朋友结伴一起到森林里打猎,突然,一只灰熊从丛林中跳了出来,把他们几乎都吓呆了。其中的一个人反应过来后,迅速爬上了一棵大树,另一个因无力同这头熊搏斗,便倒在地上一动不动地躺着装死。

那头熊在他头上嗅了一嗅,很不满意地走开了。爬在树上的那个男人从树上跳下来问:“刚才那头熊对你说什么了呢?”

躺在地上的男人回答道:“它说,你是一个不值得交往的朋友。”

这个故事,几乎人人皆知,人们常说:患难见真情,这一点无须怀疑。如果一个人身处困境,他的朋友都来雪中送炭,那他的朋友都是可以信赖的;但当一个人在遭遇难处,他的朋友都如鸟兽散,那朋友之间的友情当然是不牢固的。

东晋时期,大将军王敦因谋反被杀,他的侄子王应在朝中也混不下去了,就想去投奔江州刺史王彬,王应的父亲王含想去投奔荆州刺史王舒。王含问儿子说:“大将军以前和王彬关系就不好,而你却想去归附他?能得到什么好处?”王应说:“这正是应当去的原因。王彬在人家强盛时,能够直言提出不同意见,一般人是做不到这一点的。到了看见人家有难时,就一定会产生怜悯之情。所以我们应当投奔王彬。荆州刺史王舒是个胆小怕事的人,从来不敢做出格的事,我看投奔他没用。”

同类推荐
  • 邓小平理论的伟大创新

    邓小平理论的伟大创新

    邓小平理论是当代中国的马克思主义,是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发展的新阶段,是全党全国人民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指导思想和基本指针。深入学习和研究邓小平理论,是培养高素质国家干部队伍的需要,是领导干部加强世界观改造,拒腐防变的需要,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走向胜利的可靠保证。
  • 心量越大,好事越多

    心量越大,好事越多

    宽广的心量除了跟与生俱来的气质有关系外,还需要靠后天的觉悟和修行来逐步拓宽。星云大师在本书中具体而微地刻划出人间万象与众生实相,深入浅出的探讨世间的问题与人生的哲理,从生活、工作、艺术等各个层面,分享了修身养性方面的智慧。以宽己之心容人,心量越大,福报越大。我们的心量有多大,就能够完成多大的事业;如果我们能够包容一家,就能够做一家之主;能够包容一市,就可以做一市之长;能够包容一国,就可以做一国之君;能泯除一切对待,包容整个法界,就可以随缘应现,逍遥自在,成为法界之王。
  • 神逻辑2:绝地反击的高级吐槽

    神逻辑2:绝地反击的高级吐槽

    “女朋友为什么又生气了?”“别问了,说了你也不懂。”“你再努力也得不了奖,那么认真干嘛?”……在现实生活中,让人无言以对的往往不是大道理,而是神逻辑。《神逻辑2》集结各类奇葩人、奇葩事、奇葩问题,以“神吐槽”为切入点,对风靡网络的逻辑学事理进行深入浅出的分析与破解。教你识别语言陷阱,跳脱逻辑怪圈,开始绝地反击!
  • 老子处世绝学

    老子处世绝学

    老子说“绝学无忧”,就是说有一种非常绝妙的学问让人无忧无虑,那就是简单充实而无所不在的快乐主义。老子是一位快乐主义者,他公然说:“我,愚人之心也。”承认自己是个大傻瓜。我们学老子什么?一是学老子的阴柔,二是学老子的快乐主义。这两大绝学都是老子取法自然千锤百炼的人生成功大法术。
  • 孔孟之说—孟子说处世

    孔孟之说—孟子说处世

    孟子,被后人尊奉为仅次于孔子的“亚圣”,他继承和发扬了孔子的思想,提出了一套完整的思想体系,对后世产生了极大的影响。本书是《孔子说为人》的姊妹篇,作者通过对孟子思想的潜心修炼,联系现实,采撷了一些对人生具有指导意义和警惕句进行哲理性阐述,富含诸多的自我修炼的法门和为人处世的智慧。本书作者在阐述先哲慧语时,谨慎而又随性所致文中哲理性语言读之如醍醐灌顶,古今中外故事巧妙穿插,让你读来恍若与密友窃窃私语,与挚友亲切交谈,于随意中获益匪浅。
热门推荐
  • 执笔阁

    执笔阁

    一名从囚笼走出的少年,立志成为至尊强者,一段生死相依的爱恋,却因为世俗的观念,是否会抱憾一生?这世间正道,与我何干?我心中自有道存在,如果这天,要阻我,我就将这天劈开,如果这地要阻我,我就将这地踏碎,生在这天地间,有兄弟并肩作战,有恋人相依,那么即便是舍了这凡胎肉身,又如何?看羸弱少年如何逆境求生,最终携兄弟,爱人踏上这武道巅峰……
  • 我的霸道男友王俊凯

    我的霸道男友王俊凯

    因为另一个人努力学习,这却让你我相遇。因为遇见你,我的生活发生了改变。青春也许就是这样,一边受伤,一边学会坚强......
  • 恋爱小小姐

    恋爱小小姐

    晚上,韩兮兮吃完晚饭,到公园去散步。公园内,她看到一个极为讨厌的背影。就很不客气地问到:"你怎么会在这啊,恶魔!”“我怎么就不能在这啊,恩?”听到声音,他转过身来。“我又没说你不可以在这,真是的。”兮兮不屑的回答道。“你喜欢落雨轩,对吧?”他的话刚一落音,兮兮就低吼道“这关你什么事了啊,叶弈城,你别多管闲事好不好!”叶弈城一听,激动地上前抓住兮兮的手腕口气略带一点悲伤的语气问:"你是真的喜欢落雨轩吗?”当叶弈城说出这句话的时候,兮兮心想:他不用那么激动吧,只不过,为什么我看到他......
  • 阳间无魂人

    阳间无魂人

    有人说:你乃是跳出三界之外,不在五行之中,实打实的僵尸一枚。有人说:你母亲生你之时,天有异象;你出生后,天生无魂无魄,能活着真是奇迹!而我自己清楚,我只是一个普通人,还在为生活奔波,直到有一天......
  • 我在柯南世界修剑道

    我在柯南世界修剑道

    什么,竟然穿越到案件频发的柯南世界?!没事不慌吃口药,离那个死神远一点就好...在同个学校会不会有危险啊?在线等,有点急。要不要转学呢?...可是班长佐藤真由美好漂亮呢,她还邀请我加入剑道部!当然还有好友高山次郎的原因,我可不是见色忘义...我叫十文字樱九,诸君请多多关照!
  • 首席甜妻逮捕令,叔叔买一送二

    首席甜妻逮捕令,叔叔买一送二

    “苏小叔,我不喜欢老男人。”“哦?老男人?怎么我没满足你?”“苏知序,你不知羞!”“知羞没肉吃!”“苏!知!序!”“乖,宝贝。”某女吐血中。。。。。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
  • 执行的效力

    执行的效力

    本书以心理学原理为基础,介绍如何进行人本主义管理,推进管理变革的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