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39570800000020

第20章 人际关系的敏感期——打好孩子的人际基础

现如今,人际关系技能已被列为孩子的基本智商之一。正如菲律宾大学临床儿童心理学家马·劳迪斯·卡兰丹所说:“一个社交能力低下的孩子比没有进过大学的孩子具有更大的缺陷。”因此,父母一定要读懂孩子的行为,帮助他们顺利度过人际关系的敏感期。

捕捉孩子人际关系的敏感期

人际关系是人与生俱来的智能,对于孩子来说,同样如此。

在孩子交往的初始,他们只对物感兴趣,对人还没有产生一种真正的连接,而这里的“物”最先是从食物的交换开始的。在孩子的头脑里,唯一的思想就是“我带好吃的跟你分享,你跟我做好朋友”。的确,通过食物的交换产生了人与人之间平等、愉悦的良好情绪,而这种沟通和交换大概就是最早关系的一个雏形。

但是,即使再美妙的滋味总有散尽的时候,这种近似于讨好的举动在单纯的孩子之间很快就显得苍白无力。于是,这种建立友谊的方式还没有持续多久,孩子很快就发现了这样一个秘密——当我没有好吃的可以给你,或是当你把我给你的好吃的吃完之后,我们之间的关系就结束了。

当孩子还处于为什么有时候食物魅力无穷,有时候又毫不起作用的迷惑和苦闷之中,在孩子之间又发生了一件更令人诧异而有趣的事情——他们找到了一个不会消失的东西来跟周围的小朋友建立关系,而陪伴他们长大的玩具就是最好的替代品。因为经过前几次的“教训”,他们总结出这样一条经验:食物不能维系自己与小朋友之间的友谊,而玩具恰恰能承担起这一使命。在这个时候,孩子之间的关系就是通过玩具来产生连接,“我把我的玩具跟你分享,你把你的玩具跟我分享,我们从此以后就是好朋友。”可以这么说,孩子人际交往敏感期就是从分享食物和一对一的玩具交换开始的。

不过,从玩具的分享到交换,再到赠送玩具,经过几个月的发展,孩子又发现了一个秘密——如果某个小朋友得到自己的玩具以后,彼此之间的关系还有可能会结束。这一惊人的发现,让他们意识到通过玩具也不能维持一个持续的交往关系。庆幸的是,在接下来的几个月以后,孩子又发现了一个交朋友的重要原则,那就是我们有相同的爱好和兴趣,或是我喜欢他,或是他喜欢我,或是双方能够相互理解。一个来自孩子和老师的有趣对话就能说明这一切,老师问:“你为什么要跟他交朋友呢?”被问的孩子很认真地说:“因为他理解我呀,所以我要跟他交朋友。”再比如,有两个三岁半的小朋友,由于都喜欢汽车,引发了他们进一步交往的兴趣,随着交往的频繁这种关系就会进一步地跨进,进一步地升温、进一步地发展。

在接下来的人际关系中,孩子最终会发现,原来真正的朋友是建立在志趣相投、相互理解和相互倾听的基础上,当他们真正达到这种状态,就会发现他和伙伴之间的关系是一种真正的和谐。

由此看来,孩子一定要生活在一个适宜的环境中,这个环境应该是积极而友善的,这个环境应该是自然而和谐的,满足了孩子的这些需求,才真正遵循了孩子成长的自然规律。

成长日记47:乐此不疲地交换

宽宽3岁的时候,疯狂地喜欢上和其他小朋友交换物品,只要是他喜欢的或想交换的,都会乐此不疲地交换。

有一天,宽宽刚从幼儿园出来,兴高采烈地拿着一张涂满鲜艳色彩的卡片朝我跑来,看到我就激动不已地说:“妈妈,妈妈,这看,这个卡片漂亮吗?”

看着他异常兴奋的样子,我高兴地问:“宽宽,这是你涂的吗?”

“不是,是我用我的小汽车换的。”听到这里,我先是惊讶地“啊”了一声,然后,想了想又温柔地问宽宽:“这张卡片是不是那个小朋友最珍贵的东西啊?”宽宽骄傲地点了点头,说:“是,我的小汽车也是我最珍贵的东西。”

有趣的是,没过多久,宽宽的小汽车跟别人交换来、交换去,又回到他的手里,而他也一样的兴奋和满足。

就这样,宽宽频繁地交换着物品。一段时间里,在他的小书包里总会塞满或大或小、或好或坏、或便宜或是昂贵的玩具或是食物。可是,他又很少能带点像样的东西回家,书包常常是空空的,或是带一些不值钱的东西,像废报纸、坏了的玩具什么。

交换的次数多了,我们也习惯了宽宽的这种做法,有时候还会主动问他:“宽宽,今天,你有什么收获啊?”他也总会干脆地答道:“我换了××。”事实上,每次交换的东西不是分享着吃了,就是送人了。

半年后的一天,宽宽突然坚定地对我说:“妈妈,我以后带的东西再也不跟琴琴交换了。”

我好奇地问他:“为什么呢?”

“琴琴拿了我的维尼熊说第二天给我带机器猫,可是到现在都没带来。”听后,我觉得特别欣慰。

(宽宽妈妈)

教 子 心 得

相信不少家长都曾有过这种经历,也相信不少家长会用成人的价值观来衡量这种所谓的交换是否值得,不过,宽宽妈妈却着实给我们上了一课——当孩子出现交换这种行为时,作为家长,我们不应该强硬干涉,也不应该无端责骂,而是要学会放手,让孩子自由地在自己的世界中去经历与他人的交往,体会其中的喜乐忧伤。

事实上,交换是孩子之间的一种交往行为。最初的时候,他们会通过彼此分享好吃的来赢得友情,渐渐地,他们又发现分享像玩具之类的物品可以让他们的友情持续得更久。于是,在孩子之间就出现了交换这种行为,而借助食物和玩具恰恰能够建构孩子最早的人际关系智能,帮助他们认识人与物、物与物、物与环境之间的关系。

但是,很多时候,令我们成人感到有趣而又质疑的是,孩子之间的交换往往是一种“不等价交换”,一个电子玩具换来的是一本破旧的图画书,一个做工精美的布娃娃换来的却是一块满是污渍的橡皮泥。遗憾的是,这种时候,不少家长往往会用这样的话来评价孩子的行为:“你这孩子真傻”“你怎么这么笨”“你呀,真是个没头脑的孩子”。其实,当成人以一颗功利的心,以金钱的标准来看待孩子的行为时,却忽略了最为重要的一点,在孩子的眼里,是没有金钱概念的,然而他们却一样有自己的衡量标准。就像故事中宽宽换来的漂亮卡片,因为在两个孩子的眼里,他们所换来的物品都是对方最珍贵的东西。因此,当家长面对孩子的这种表现时,大可不必紧张或是顾虑孩子会“吃亏”,因为在这一交换行为的背后,孩子内心所产生的成就感会使他们内心中的自我变得更加强大,而这种自我认识绝对不是什么价值连城的物品就能换来的。

对于孩子而言,这种交换的经历不仅仅是一种游戏或是一系列毫无目的的活动,而是他们成长过程中必须要做的一项“工作”,走好这一步,才能更好地为他们下一次的交往及交换积累力量和经验。当然,也不排除有些家长会有这样的想法:孩子与他人进行食物、玩具等物件的交换,目的无非是建立友谊,我们提前教他们一些交友技巧不就可以省去这么多麻烦了吗?其实,表面这种想法略有道理,但是我们忘记了,孩子通过交换的方式来交朋友是他们人际关系意识自然发展的一种表现,家长刻意为之,甚至是肆意干涉只会扰乱孩子自然成长的规律,顺其自然反倒更利于孩子的健康成长。

成长日记48:喜欢结交朋友

半年前,建宁还是个害羞的孩子,见到邻居或是陌生人总会往我们身后躲,让他打个招呼也是扭扭捏捏的。即便在小区遇到幼儿园的小朋友,人家热情地叫他名字,建宁也总是头一扭就跑了,弄得我们都特别不好意思。

又是半年过去了,建宁眼看就要4岁。可是,我们渐渐地发现建宁在奶奶的指点下开始跟小区那些爷爷奶奶打招呼了。如果一时记不起对方的称呼,他就挥挥手,冲着对方笑嘻嘻的。而且每当我带着建宁在小区操场上玩耍的时候,只要碰到他认识的小朋友,他都会指给我看,还十分认真地告诉我他们的大名是什么,小名又是什么,而且令我欣喜的是,我们的建宁几乎从来都没有弄错过。

最近,对门搬来了一位比他小几个月的小朋友,是个特别可爱漂亮的小姑娘,叫茜茜。

有一次,茜茜妈妈带着茜茜来我家串门,建宁见了可爱漂亮的小妹妹,很是高兴。只见他热情地把玩具统统抱来,“哗啦”一下子堆到地毯上,给妹妹玩。没想到茜茜有点害羞,躲得远远的,就是不肯玩。

建宁见了,立刻跑进卧室,抱出我的健身球,说:“茜茜,我们推着玩吧。”可是即便如此,茜茜还是不想玩。

这可急坏了建宁,只见他拿出他的看家宝贝——海绵大金箍棒,轻轻地在茜茜的头上敲了几下,大概是希望引起茜茜的注意吧。

这么一敲,茜茜不免咳嗽了两下,这时建宁赶紧用自己的小瓶子假装着装药,并有模有样地要喂妹妹吃。这么一折腾,茜茜终于肯和他玩了。

后来,茜茜要走了,建宁却不肯让她回家,还大方地送了她一个毛茸茸的维尼熊。

(建宁妈妈)

教 子 心 得

尽管人们过去相信,孩子到了上学的年纪才会开始发展真正的友谊,然而心理研究却表明,孩子早在1岁开始就懂得发展亲密的关系了。而当孩子到了3~4岁,他们会更喜欢结识小伙伴,并和同伴玩耍,这是因为他们已进入人际关系的敏感期。

在这段时期,孩子在与其他小朋友的交往过程中,会体验到一种完全不同于与爸妈和其他成人之间的人际关系。实际上,无数事例已证明,当孩子与小朋友在一起玩耍的时候,他们的知识、想象力和各种社会能力都能得到较为充分的发挥,而且这种和同龄小朋友共同进行的自主活动能使孩子认识到自我价值和能量的存在。尤其是当孩子置身于幼儿园这种集体生活中时,他们能够得到更多的与众多小伙伴接触的机会,毫无疑问,这对孩子的心理发展非常有益,而且对孩子结识小伙伴也起到了桥梁的作用。另外,建立这种亲密关系对孩子的自信至关重要,而且这种关系会让他们在学校的最初几年感觉自在,这一点对孩子来说是非常重要的。

不过,孩子出生后就如同一张白纸,一切图案的涂抹都是父母一笔一笔描绘出来的,而人际关系技能的培养也同样如此。那么,作为父母,又该做什么、怎么做才能更好地帮助孩子度过这段时期,并打好他们的人际基础呢?

儿童心理学家勒纳·屠阿说过,我们应该从最普通的基础开始,教孩子说“你好”、“请”、“谢谢”以及回应的话。而模仿父母在家里接待来访者的习惯和方式是他们最容易学到的,所以,父母要时刻注意自己的社交方式。和孩子谈话时,也应采用轮流讲话的方式,要多听他说话,而不是向他训话。对于有害羞表现的孩子,父母千万不可采用唠叨或是高压手段来强行纠正孩子,这样只会使他们变得更加恐慌,害羞问题愈演愈烈,甚至是从害羞转入严重的心理障碍。在这种时候,家长应该循序渐进地带孩子去各种社交场所,从而能够帮助他们解决害羞的心理。比如,你可以把孩子带到公园,把她介绍给别的孩子;也可以带他参加某个聚会,并建议孩子把自己的玩具拿给对方看。总之,学会给孩子创造更多的机会,孩子之间的交往自然而然地就会使其害羞的性情彻底转变。当然,在这一过程中,父母不可越俎代庖,也不可急于求成,学会适时恰当的处理自然会培养出一个“小社交家”。

成长日记49:孩子被欺负,怎么办?

一个周末的下午,几个三四岁的小朋友正在一个广场上玩得兴致盎然。突然,一阵哭声传来。我在一旁和其他小朋友的家长聊天,听到孩子的哭声后,快步走到一群小朋友中间,原来是自己4岁的小女儿茉茉的玩具被另一个小朋友给抢走了。

看到自己的孩子被人欺负,当时我非常生气,大声斥责孩子:“你怎么那么笨,你不会把它抢过来吗?”

见我在一旁撑腰,茉茉的胆子也大了许多,趁那个小朋友不注意,一把将玩具从他的手中夺了回来,然后紧紧地抱在怀里。

可是,天性担心脆弱的女儿依旧是哭哭啼啼的,于是,我牵着她的手走到一边,态度严肃地对她说:“记住,茉茉,以后谁要是再敢欺负你,你就要勇敢地去反抗,不要像今天这样这么懦弱,要不然,等你长大了还是要被别人欺负的。”

听我这么一话,茉茉似懂非懂地点了点头,就自己一个人玩去了,而刚才一起玩耍的几个小朋友竟然没有一个再过来找她了。

(茉茉妈妈)

教 子 心 得

孩子之间闹别扭、争吵乃至打架都是再正常不过的事,尤其是现代家庭多数都是独生子女,孩子只要受了一点点委屈,父母就会心疼不已。为了孩子不再吃亏,不少父母往往会这么教育孩子:“别人欺负你,你就欺负他,如果你软弱了,只会更被人欺负。”其实,这种教育方式不仅处理不好孩子与其他小伙伴的关系,而且很容易使他们对人际关系变得更加恐惧,同时,这对孩子自我意识的发展也非常不利。

那么,作为家长,如果孩子总是被人欺负,又该怎么办呢?

首先,要学会接纳孩子的情绪。孩子受了欺负,他是被伤害的一方,这个时候,父母的一顿斥责只会让孩子不安的情绪雪上加霜,而充分接纳孩子的情绪,给他慰藉和帮助,让孩子感受来自父母的关爱,这样反而更有帮助。

与此同时,父母一定要保持足够的冷静,和孩子进行有效沟通,了解孩子出现这种局面的真正原因,可能原因在于别的孩子太霸道,也可能是自己的孩子惹恼了别人的孩子,弄清事因才能找出根本的解决之道,而不能像故事中的妈妈一样,头脑一时冲动就做了不利于孩子心智发展的事。

另外,家长也要正确地引导孩子摸索出自己解决问题的办法。比如,你的孩子被别的小朋友压在身下,如果你只是上前一把把孩子拉开,让他避开这场冲突的话,是远远不够的;你要做的应该是耐心而亲切地对孩子说:“这次妈妈在你身边,可以帮你把小朋友拉开,如果下次又遇到这种情况,妈妈不在你身边,你会怎么办?”用这种引导的方式可以帮助孩子逐渐找到合适的解决问题的方法。

当然,还需引起注意的是,当孩子被别人欺负时,家长不可一味地强调忍让,这样只会让孩子滋生怯懦心理,遇事退让,难以塑造坚强的性格。家长在教育孩子如何应对此类事情时,也要给孩子灌输这样一种理念:不能被人欺负,但也不能仗势欺负别的孩子。告诉孩子发生争执的时候,要以一种友好与合作的方式来解决冲突,这样才会让孩子慢慢学会独立面对问题,并逐步学会自己解决问题。

§§第五章 4~5岁的敏感期:跟上孩子成长的脚步,让爱走向成熟

活泼好动、好奇心强、喜欢提问、想象丰富、思维活跃——这是4~5岁幼儿身上常见的标签,但是有些时候,眼前这个小大人又突然变得像匹脱缰的野马,他们的所作所为和所思所想又着实让我们成人都觉得莫名其妙。

“我要和爸爸(妈妈)结婚”;

“我是从哪里来的”;

“我是奥特曼”;

“我的小汽车有翅膀”;

……

不要嘲笑讥讽孩子的“恋爱结婚”,不要羞于向孩子讲述生命的起源,不要忽视孩子对绘画和音乐的特殊喜好……读懂孩子的敏感期行为,坦然回答孩子的问题,你就等于给予了他最需要的爱。

出生和性别的敏感期——“我从哪里来”

在孩子的某个成长阶段,他们会突如其来地关心自己从哪里来,对人体发音、对男生和女生的差异变得极有兴趣,这就意味着他们进入了出生和性别的敏感期。作为家长,不要回避孩子的问题,也不要搪塞孩子,而是以正面的态度,站在科学的立场,用孩子能听得懂的语言告诉他们事实的真相。

捕捉孩子出生和性别的敏感期

当孩子到了3岁左右,他们最喜欢问的问题就是“我是从哪来的?”“你又是从哪里来的?”这种时候,家长越是表现出不知所措,或是尴尬忸怩的样子,孩子反倒更会一遍又一遍地问下去。

的确,在出生的敏感期,孩子会对人的由来产生极其浓厚的兴趣,然而,很多时候,他们的追问总会让年轻的父母陷入尴尬、头痛的局面,但是,这些问题却决定着孩子的安全感和幸福感,因为这个人类最古老的哲学问题——“我从哪里来?”也是孩子安全感最早的来源。这么看来,如果你的孩子到了这个敏感期,我们成人的回答千万不能有一丝的马虎,而是要学会以坦然的态度来面对,以积极的方式来应对,做到这些,才能更好地帮助孩子度过这一敏感期,而事实上,这么做对孩子明白生命的意义也具有非常重要的价值。

此外,几乎与出生的敏感期同时,孩子还要经历这样一个重要的敏感期——性别的敏感期。

每个宝宝从他出生的那刻起,家人所获得的关于宝宝的第一个信息,就是他的性别。当欣喜而自豪的父母打电话把孩子降生这一喜讯告诉亲朋好友的时候,亲友们的第一个反应也总是:“宝宝是男孩儿,还是女孩儿啊?”之后,父母就会因孩子性别的不同自然而然地延伸着不同的反应。如果是男宝宝,他们会亲昵地称之为“小老虎”或是“小牛犊子”,希望自己的男宝宝勇武有力;如果是女宝宝,他们则会亲昵地称之为“小甜甜”、“小豆豆”,希望女儿可爱、讨人喜欢。

随着孩子一天天的长大,不光是乳名,就连玩具、衣服到亲子游戏,都有了男女的区别。也就是说,性别上的差异不只是不同的生物遗传,事实上,几乎所有的社会文化都赋予不同性别以不同的期待。男孩与女孩,从他们出生的那一天起,就必然要带着性别的标签按照性别角色慢慢长大。当孩子有一天突然好奇自己的“小鸡鸡”、妈妈的乳房;突然好奇为什么女孩子可以梳辫子,而男孩子则不可以;为什么女孩子能穿裙子,而男孩子则不能的时候,这就意味着孩子进入了性别的敏感期。

一般来讲,当孩子处于3~5岁这一阶段,他们会对人的身体,尤其是异性的身体表现出明显的兴趣,当然,最令他们感到好奇的还是生殖器的差别,因为这是一个从来都不外露,而且在很多时候,周围人对此又是如此的敏感。孩子的这种性别意识是其形成自我意识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而性别认同则是孩子从出生起就开始的一个学习过程。

在这种情况下,家长千万不可采取吞吞吐吐或是躲躲闪闪的态度来对待孩子,那样只会让他们对此产生越来越浓厚的好奇心;也不可对孩子进行错误的性教育,那样只会不利于孩子性心理的健康发展。相反,抱着一颗坦然的心,才能帮助孩子面对性别问题,帮助孩子度过性别的敏感期,而到底什么是坦然的心呢?其实,这就好比一位教育学家的形象比喻:就像教孩子认识眼睛、嘴巴、鼻子一样去认识他们好奇的世界就足够了。

成长日记50:“我是从哪里来的?”

安安4岁多了,有一天她突然问我她是从哪里来的,当时我不假思索地告诉她,是观音送子娘娘送的。没多久的一天,她又冷不丁地问我:“我是观音送子娘娘送的吗?”

我说是,接着她又好奇地问:“妈妈也是吗?”我说是,她犹疑了一下又问:“那爸爸也是吗?”我说也是。

停顿片刻后,安安带着惊奇又委屈的语气说:“那我在那里怎么没有见过你们呢?”说着眼泪就吧嗒吧嗒地掉了下来。

看她这副表情,我当即有些不知所措,孩子大概在想:既然我们以前都在观音送子娘娘那里,那么出生前早就该认识啊。噢,原来是在观音送子娘娘那里,我们一家三口互不认识的这样一种情况让她感到很失落。意识到自己那样给孩子瞎说,把她的认识搞乱了。不免让我有些感慨:4岁左右的孩子对父母已经开始怀有深刻的情感,这不仅仅是依恋,而且还有强烈的占有欲。于是,我赶紧抱起安安,边给她擦眼泪边说:“对不起,宝贝,妈妈那样讲是在给你编故事,觉得那样讲很有趣,其实不是那样的。”

这时安安瞪大眼睛,好奇地期待我给她讲出“真相”。

我想了一下,笑着问她:“安安,是不是经常有人说你长得像爸爸,也有人说你长得像妈妈?”她想了想,冲我点点头。

我接着说:“我和爸爸结婚以后,想要有个孩子,于是,我们就先从爸爸身上拿了一点点东西。”说着我用手在她的小胳膊上轻轻地做了一个捏的动作,“然后又从妈妈身上揪了一点东西”,我也同样在安安的小胳膊上做了一个揪的动作。

看着安安聚精会神的样子,我又接着说:“然后我和爸爸就将这两点东西揉搓在了一起。”边说边用我的两个手指做了一个揉搓的动作。

“然后呢?”安安迫不及待地问道。

“然后呀,我和爸爸就把这个揉搓在一起的东西放到了妈妈的肚子里,就这样小安安就慢慢在妈妈肚子里长成了。”我边给安安解释,边用大拇指在她的肚脐眼上做了一个往下摁的动作。

这时我看到安安的眼睛里闪着惊奇的眼神,随即我马上对她说:“所以大家才说小安安长得又像爸爸又是像妈妈,安安你说你像谁啊?”

对话到了这里,安安又去认真思考自己到底像谁的问题去了,所以,也就不再追问“我从哪里来”的问题了。

(安安妈妈)

教 子 心 得

“我是从哪里来的?”这几乎是3~5岁的孩子都会问的,而且也是让很多家长很难回答的一个问题。曾看到一篇文章,有位妈妈是这样回答的:“爸爸身体有一种叫精子的细胞,妈妈身体有一种叫卵子的细胞。一天,这两个细胞相见了,卵子热情地邀请精子去她家做客,于是,他们俩就一块去了妈妈的肚子里。妈妈专门为他俩准备了一座美丽的花园叫子宫,在这座花园里,精子和卵子合成了一个受精卵,之后,在妈妈提供的营养物质的哺育下,它们渐渐成长为一个小胎儿;然后,十个月过去了,妈妈住到了医院,医生就把宝宝接出来了,从此,就有了你这个小生命了。”不得不说这个回答真是够复杂的,这早已不是在回答一个4岁孩子的问题,而是在进行一个科普讲座。

当然,也有一些家长会绕道而行,出现各种各样的哄骗,如“从妈妈的肚脐眼里钻出来的”、“从石头缝里蹦出来的”、“你是从垃圾堆里捡来的”等等。这些回答不仅不会让孩子相信,而且还会让他们有被骗的感觉,甚至,有的玩笑话还会对孩子的身心健康造成伤害。可见,孩子的这类问题不容忽视,更不可轻视。

法国伟大的教育家卢梭在其教育名著《爱弥儿》中曾举过这样一个例子:一个小男孩问他妈妈自己是从哪里来的,妈妈是这样说的,“是女人从肚子里把他屙出来的,屙的时候肚子痛得几乎把命都丢了。”

在卢梭看来,这个回答非常经典,因为它告诉了孩子生孩子的结果而不是原因,当妈妈说完“孩子是怎么来的”后,立即补充说“痛苦”,这就像一层屏障,阻止了孩子的好奇和想象力。这种回答既给了孩子一个肯定的回答,又不会挑逗他的想象。对此,卢梭还认为,对孩子的性启蒙教育应该尽量延迟,不给他们机会,不使他们产生好奇心。不过,这也绝非为了延缓就可以对孩子瞎说八道。如果不得已要告诉孩子,也要尽可能用简短的话语、毫不犹豫的口气告诉他,绝不能带有任何不好意思、甚至是色情的表情来说。

事实上,孩子对性的好奇根本不像成人想象的那么强,成人完全可以避开解释的尴尬,用另外一种说法坦率地把这个问题讲出来。而性本身就是人之天性,到了该懂的时候,孩子自然会懂,就像会走路是人的天性一样,这一切只需要时间来成全。

成长日记51:开始探索人体了

儿子涵涵4岁了。一天,他从幼儿园回来,突然认真地问我:“妈妈,我发现我们班上有的小朋友长小鸡鸡,有的小朋友没有长,为什么啊?”我笑了笑说:“这叫生殖器,是区分男人和女人的第一性别特征。”他没说话,站在那儿想了一会儿,转身就走了。后来,我还时不时地发现涵涵喜欢偷偷地玩弄自己的小鸡鸡,有时被我看到了,小脸也会刷地一下涨得通红。

又过了一段时间,我发现涵涵总喜欢偷偷地看我的胸部,好奇的时候还会爬到身上摸一摸。有一天,涵涵睁着大眼睛问我:“妈妈,为什么我和爸爸没长这个,而你、小姨,还有幼儿园的甜甜老师都长了?”

我耐着性子对他说:“这叫乳房,是区分男人和女人的第二性别特征。”听我这么一说,儿子反而更好奇了,一个劲儿地问:“乳房是做什么用的呀?”

我很平静地告诉他:“乳房里装的是奶,你小时候就是吃妈妈的奶长大的。”这时,儿子晃了晃脑袋,又问我:“那它们现在还有奶吗?”

听儿子这么一说,我也不觉笑了,温和地对他说:“早就被你给吃光了。”

儿子好像又想起了什么,抓住我的手说:“妈妈,小姨没有孩子,她为什么也有呢?”

我摸了摸他的小脑袋,笑着说:“她必须为未来的孩子做准备啊。”儿子脸上一副若有所思的表情,昂着小脑袋接着说:“可是我已经不吃奶了,为什么它还在呢?”

看着儿子这股子刨根问底的劲儿,我也实在没辙了,只是随口说了一句:“它是自然存在的,没法消失。”

转眼半年过去了,一次我去幼儿园接涵涵时,甜甜老师跟我说了这样一件事。最近,涵涵小便时常常很“吃力”,要是有女孩子在场,儿子常常憋红了脸,也不敢当场解决。我知道,在幼儿园里,男孩与女孩的卫生间都是混用的,儿子对此事也是早就习惯了的。而且即便是在户外,只要突然尿急,儿子也是旁若无人就地解决。可是现在,怎么突然变得害羞起来了呢?

(涵涵妈妈)

教 子 心 得

在这些年龄尚小的孩子眼中,他们对人体的好奇,就如好奇星星为什么会眨眼一样,完全是受好奇心的驱使,这是再自然、再正常不过的事情,也是孩子性心理发展的一种正常表现。

其实,性的基本功能和基本反应早在胎儿期就已存在,而且婴儿出生的时候就已经有性别的区分,只是他们还没有达到性成熟的阶段,不可能产生成年人那样的性意识。后来,随着婴儿开始探索周围环境,他们也逐渐开始探索自己的身体。他们想知道“小鸡鸡”到底是什么?是用来做什么的?他们也想知道“为什么妈妈的胸部会比爸爸的胸部大?”“为什么妈妈和阿姨的胸部都是大的?”……

面对孩子的这一探索欲求,成人往往会有这样的疑问:“孩子手上有那么多细菌,怎么可以玩‘鸡鸡’呢?”“孩子不是断奶很久了吗,怎么又会对乳房产生兴趣呢?”……其实,当成人这么想的时候,你们有没有想过孩子的感受:为什么每次我用手去摸我的“小鸡鸡”时,妈妈总会轻轻地拉开我的手;为什么在公共场所我摸妈妈的乳房时,她总会突然对我做出一副非常生气的样子,并狠狠地对我说“宝宝,羞不羞啊”;而爸爸呢,他就更过分了,总会轻轻地打我的小手。哼,爸爸真坏!不过他们越是这样,我越是好奇,越忍不住想摸它,因为我只是想知道这一切到底是为什么。

事实上,当孩子开始探索自己身体的时候,作为家长,首先应该认识到这种探索是健康的,孩子恰恰是通过这种对身体器官的探索,逐渐建立起了自我意识和对性别的理解,而我们唯一要做的就是用很自然的态度接纳孩子的性好奇心理,以积极正确的做法去引导孩子建立正确的性别观,并满足孩子的性心理。实际上,你这样做,当孩子了解了“真相”以后,他们的好奇心自然会随之消失。比如,你也可以平静地询问孩子在玩什么、看到了什么,让孩子自由发表意见或提出疑问。你也可以通过亲子游戏,让孩子满足“触摸”的需求。这样,你可以了解孩子的性知识有多少,就此给予正确的教导;反之,如果父母故意回避,或是态度尴尬忸怩,更容易让孩子产生更多的疑问和好奇,反而增强他们探索的兴趣。

成长日记52:“我要洋娃娃”

一天,我带4岁半的稚稚去邻居珍珍家玩。珍珍是个漂亮可爱的小女孩,家里摆满了各种玩具,汽车、积木、拼图、布娃娃,简直数也数不过来。

这时站在一旁的稚稚按捺不住痒痒的小手,从众多玩具中,拿起一个有着大大的眼睛,还会唱歌扭屁股的洋娃娃,兴奋不已地对我说:“妈妈,你看,这个洋娃娃真可爱啊!”

就这样,儿子稚稚一个下午都抱着这个小洋娃娃玩啊玩,一会儿逗她眨眼睛,一会儿又学着她的样子扭啊扭,就连我和珍珍妈妈都给他逗乐了。

后来,珍珍妈妈笑着问我:“稚稚是个男孩子,怎么像小姑娘似的也喜欢洋娃娃呢!”她这么一问,我倒是不知如何回答是好。

眼看天色不早了,我跟稚稚说我们该回家了,可是稚稚一直抱着洋娃娃不肯放手。我只好耐心地对他说:“这是珍珍的东西,我们不能随便拿人家的东西。”

可是,稚稚反倒一脸不悦的表情,边用力往后推我边说:“我不管,我就是喜欢这个洋娃娃,我要给洋娃娃当妈妈。”

看他这么犟,这么不听话,我生气地冲他说了句“真没出息”,就狠狠地把洋娃娃从他的手里夺走,还说了一堆男孩子该玩汽车之类的话。

之后,稚稚还是被我硬生生地给拉走了,边走还边呜呜地哭啼着:“我要洋娃娃,我要洋娃娃。”

(稚稚妈妈)

教 子 心 得

“为什么男孩就不能玩洋娃娃呢?”或许孩子真的是搞不明白。一直以来,男孩玩汽车,女孩玩娃娃,这是很多成人对性别角色的刻板印象,尽管有的时候,这种刻板有助于孩子更好地融入同性游戏,但其局限性却万万不可忽视。对于单维的男性化或是女性化这一现象,当代心理学家早已提出挑战,他们认为任何一个个体都可以用双性别的特征来描述,而且无数事实也进一步证明,一个兼具男孩坚定有力与女孩温柔贤惠性格的人,往往能更好地适应社会、成就人生。因此,面对“男孩可以玩洋娃娃吗”这一问题,答案毫无疑问是“可以”。父母大可不必干涉,当然也不必鼓励。如果担心男孩过度女性化,家长可以有意识地引导他玩“男性化”的游戏,比如警察抓小偷、雄伟的场景拼搭等等。

另外,需要提醒的是,家长不可用自己的性别观念去干涉孩子的选择和行为。现实中,有一种家长因为自身更喜欢男孩子或是女孩子,所以在教子的时候会出现一种无意识的偏向,从起名到添置玩具,甚至服饰打扮都以相反性别来对待,久而久之,这种做法很容易培养出“娘娘腔”的男孩子,或是“假小子”般的女孩子,对于孩子自身,也很容易让他们对自己的角色产生错误的认知,造成孩子心理上的混乱甚至是扭曲。所以,家人要在玩具、服饰以及活动等方面给予正确的引导,避免孩子出现这种性别角色的“错误自认”。

同类推荐
  • 家庭教育孩子的50个细节

    家庭教育孩子的50个细节

    本书通过列举了家庭教育的50个细节,为家长们提供了非常直观的、极具操作性的参考范例,提醒父母在家庭教育中容易犯的错误,使家长避开一些长期以来理所当然的误区。通过这些细节,家长们能学到一些充满智慧而卓有成效的教子方法,跟孩子共同成长。
  • 父母是孩子的贴身医生

    父母是孩子的贴身医生

    本书分为两篇,上篇介绍父母了解或掌握的应对宝宝常见病的知识,包括从细节认识宝宝的感冒、咳嗽、发热、腹痛、腹泻、便秘、便血、皮肤湿疹等的防治和视力、口腔的保健。下篇介绍提高宝宝免疫力,远离疾病的饮食营养知识。其内容丰富,科学实用,通俗易懂,适合广大年轻爸爸妈妈们阅读。
  • 初中三年,男孩如何管教

    初中三年,男孩如何管教

    升入初中后的男孩们处于青春叛逆期,他们会对生理、心理、学习、理想、人际交往等问题开始产生困惑,成年男子的责任感和使命感逐步觉醒,对家庭、学校、社会的事务产生自身的看法、思维异常活跃、质疑家长权威,如果不加强教育和引导,后果就是学习退步、脾气喜怒无常、做出过激行为、与老师、家长对立甚至接受不良诱惑而滑向犯罪的边缘。
  • 这样带孩子就对了

    这样带孩子就对了

    这是一部关于亲子教育、游学教育的作品,书中记录了一对专攻教育的博士爸妈和两位女儿一家人在美国壮游一年的生活及一双女儿在美国小学的读书生活。除了描述父母如何协助孩子克服在新环境中面临的一切新事物、分享亲子观念转换与何时放手让孩子学习自主的历程,还通过对女儿美国一年的学校生活点点滴滴的叙述,呈现了美国小学的教育体制、教育理念、教学方式、学校生活等方面与台湾地区的不同,如把孩子当成一个独立个体而非成人附属品来尊重的理念、自由而弹性的作业方式、对阅读课程的重视等,并对东西方的教育体制及其优缺点做了客观公正的评价,对东方式教育朝着更健康的方向发展,不乏借鉴意义。
  • 儿科病调养食方

    儿科病调养食方

    《儿科病调养食方》中介绍了多种小儿常见疾病的饮食疗法,包括小儿发热、小儿肺炎、小儿腹泻、小儿腹痛、小儿厌食、小儿便秘、小儿寄生虫病、小儿夜啼、小儿遗尿、小儿汗症、儿童多动症等。书中的饮食疗法均按方名、组方、制法、功效、适应证的规则进行编写,以病统方,便于读者查找。
热门推荐
  • 空间炮灰生存

    空间炮灰生存

    为何醒来世界变成了这样?一次次的磨难慢慢揭示真相。。。如果想要知道,必须活着、活着、努力活下去。。。
  • 超凡农夫

    超凡农夫

    张良每次照镜子都会感慨,“为什么我长得我辣么帅,明明可以靠脸吃饭的,何必那么辛苦呐!”(其实本书讲述的是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指领下,在现代人类社会中积极正确生活的故事。希望能够给各位书友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群聊号码:793710859)
  • 金乌记

    金乌记

    残缺的大道传承,隐秘的神魔旧事,高悬天穹的荒废天阙,神秘的蝉、鸦双月。一颗被神魔捐弃的惑星,看似繁荣的背后,隐约笼罩着阴霾。一名有爱的少年,一场生死不计的战斗,一句如鲠在喉的不平。金乌的余晖中,少年身背长剑站在残破的机关魔灵上,执拗着心中的偏见,眺目远望……不管造化破灭,不顾长生凋零,只望今生无悔。
  • 那一刻起

    那一刻起

    三股开辟世界和空间的力量,从第一次起化为实体成为最终的人类形态存活以来最终在现世界三个男孩身上觉醒导致最终各个空间位面崩坏的故事从开始到未来,他们经历的和冒险的一切。
  • 狂战祭司

    狂战祭司

    东方修界的天之骄子,却意外的穿越到了魔兽横行的异界。修为全失之后,竟然一步登天成为了兽人部落百年不遇的龙祭司!
  • 我和一只刺猬的修仙之旅

    我和一只刺猬的修仙之旅

    这是一个好的时代,天地灵气充沛,灵丹妙药繁多,修士修行轻松,诸天万法并行;这也是一个坏的时代,妖魔鬼怪四起,仙人扰乱凡尘,诡道邪法泛滥,百姓民不聊生。凡世的人们是如此的脆弱,一个小小的法术,一次对决不经意的波及都有可能要了他们的命;凡世的人们又是如此的顽强,即使是经历这一次次的无妄之灾,他们依然能在这修士满天,邪魔肆虐的混乱中,找到属于自己的那片天地。一个不那么正宗的修士,和一只不那么正宗的刺猬,悄无声息地闯进这方既和谐又矛盾的世界中,开启了属于他们自己的,修仙之旅。
  • 伪装花蝴蝶

    伪装花蝴蝶

    谁说初恋是美好的?谁说男人是善良的?他——众人眼中的白马王子,乘张叛逆,口出恶言。居然说她是个大丑女?!为了赌气,她努力改造,来了个丑女人翻性,现在的她——亭亭玉立,风情万种。重遇他,他,他居然忘了她?!为了出一口气,她使出浑身解数勾引他,可是,她在这场游戏中却……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
  • 天道棋子

    天道棋子

    七发块个个神石之一个的“七窍钢结构房间玲珑心”突然降临,到底是上苍的恩赐还是劫难,玉独秀真能一枝独秀压天下...
  • 校园:我的千金女友

    校园:我的千金女友

    他静静地看着正在熟睡的女孩,安贝熙无论你变成什么样,你都是我银蔡若最爱的女人,所以这次别在把我推开了好吗?希望大家多多支持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