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41284400000034

第34章 池州:杏花开放的季节——城乡医疗救助制度素描

在浩瀚的长江之滨,有一个美丽的城市——池州。北临浩荡长江,南接雄奇黄山,内有著名的风景区九华山,唐朝诗人李白三上九华,五下秋浦,写下了脍炙人口的诗篇。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

——曾在池州作太守的唐朝诗人杜牧这首千古名句,让池州市郊的“杏花村”成了天下第一诗村。给池州抹上了诗情画意。

而后出生在这里的杜荀鹤却以《山中寡妇》让人们感叹封建统治者对百姓搜刮的无孔不入——桑柘废来犹纳税,田园荒后尚征苗。任是深山更深处,也应无计避征徭。

那是一千多年前!

而今的池州,城里乡间,高楼林立,稻果飘香,交通发达,百姓安居乐业,一派祥和的氛围。全市生态环境良好,经济与人口、环境协调发展,是中国第一个国家生态经济示范区,是中国优秀的旅游城市和省级文化名城。

改革开放以来,经济社会的突飞猛进,使得“温饱”不再是困扰百姓的主要问题,生活质量与身体健康上升到生命之中最重要的位置。养生之道、保健品已成为百姓日常聊天的话题。

世代被束缚在土地上的农民,开始摆脱千百年来纳皇粮交地税的束缚。他们候鸟一样,每年春节一过,便飞往发达地区,走进车间、爬上脚手架、钻进地下矿井,用智慧和汗水,换来了外贴瓷砖的楼房,换来了轻便的电器,以及孩子身上的名牌。岁末的时候,他们甚至开着小轿车,趾高气扬地衣锦还乡。

然而,他们中的有些人却愁眉不展。疾病——这个生命的杀手,总在伺机捕捉那些脆弱的身体。被病魔追上的农民、农民工、无业居民、下岗工人,他们没有任何医疗保障,一夜之间,便又跌进了贫困的深渊。

2004年春节过后,池州市委、市政府响亮地提出建设“为民政府”的理念,为此,抽调人员搞了一个专门的调研,结果显示,贫困人口将近一半是因病致贫,因病返贫。

一、池州政府:为民政府,敢为人先

不堪回首:一家三口患尿毒症

上世纪八十年代初,在江南水乡池州,有一个很美满的家庭,老父在财政系统工作。四个孩子:三男一女。可是不久,全家陷于恐慌之中。大儿子患了尿毒症,久医无效,于三十多岁时去世。几年后,二儿子和小女儿又相继患了尿毒症!真是晴天霹雳!街坊同事们纷纷猜测这莫非是遗传?1999年,二儿子病故时年仅36岁!第二年,28岁还未婚嫁的小女儿又撒手人寰。

死者长已矣,存者且偷生。家徒四壁。能借的都借了,能卖的都卖了,能省的都省了。十几年,几千个日夜,全家只有一个目标:同病魔作战。他们节衣缩食,就为省下几块药费钱。房子漏雨,76岁的老父亲自己爬上房顶,移瓦点漏,不小心摔下身亡。

多病多灾,阴霾笼罩着这个曾经很和美的家庭。

这一切都是因为尿毒症!

十几年来,尿毒症这个魔鬼一直纠缠着这个9口之家。据这家的儿媳妇姚某回忆,那几年找遍了亲朋,到处讨钱,单位同事都捐款,台湾的一个组织也捐款。巨额的医疗费用压得全家透不过气来,一家人就象要饭的。你想想,单独做一次透析就要600元,那时一般人的月工资可才200多元啊!

姚某诉说着,压抑的哽咽声穿过十来年的风尘,搅动沉沉的悲情,有如漫天黑烟弥漫在眼前。她说:那时,我女儿才6岁,她爸爸的死还不曾给她留下什么严重的伤痕,第二年她姑姑去世,就不同了。孩子的心理严重受挫,影响她的健康成长。

好端端的一个大家庭,被可怕的尿毒症拆解得支离破碎。

一人患病,全家恐慌。癌症、白血病、心脑血管疾病、尿毒症,这些大病,像一条毒蛇缠住人们的脖颈,欲将患者和他们的亲人们拖进绝望的深渊。

大病救助,刻不容缓!

池州市迈出了可贵的第一步!

100万基金与第一份文件

2004年春,美丽的江南水乡——池州,春风送来了党和政府对无数病患者的温暖。市委、市政府果断决定,市财政安排100万元,建立大病救助基金,开展城乡大病救助。参加市人大政协会议的代表委员们欢欣雀跃。池州市民政局的同志,带着急切的心情起草了这份应该写进医疗改革发展史上最重要的文件,这应该是安徽省城乡医疗救助工作的第一份文件:

关于印发《池州市城区大病医疗救助资金管理暂行办法》的通知(池政办[2004]76号)。

2004年4月,医疗救助工作在主城区开始试点。9月,农村医疗救助工作的试点在石台县横渡镇铺开。2005年8月,市政府出台了《池州市农村大病医疗救助试行方案》,至此,全市农村大病医疗救助工作全面展开。

2005年7月,省民政厅给池州市贵池区颁发了“全省城市医疗救助示范区”的奖牌。以贵池区的做法为蓝本,城乡大病救助在江淮大地上迅速推开。

第一个被救助的农民:胡翠富

石台县,这个国家级贫困县,论人口,只有11万,全省倒数第二。山上植被葱绿,县城就在一片青山的围护中,宁静里却能感受到一股灵动的生气。横渡镇距石台县城11公里。炽烈的正午阳光中,我们驱车来到横渡村施村组,山脚路边,有一栋两层的红砖楼房,水泥铺就的院落,这就是胡翠富的家。这个40多岁黑红脸膛的农民,正将摩托停放在偏屋里,他在几里远的一个小厂看门,被我们的电话叫回来。

(照片1——胡翠富骑摩托)

“看样子身体还好嘛,还能骑摩托干活?”我有些疑惑地问。胡翠富憨厚地笑了笑:“不干怎么行?我女儿还在上学,我是家里的主劳力,你看我老头子都这么大岁数了,就我一个儿子。”他身边站着一个花白头发的老人,老人一个劲地说着感谢政府的话:“我74岁了,干不了什么事,家里全靠他,是党和政府救了我儿子一条命。”老人剖了个大红的西瓜,非要我们都尝尝。

2002年春节后的一天,灾难突然降临在这个山村。胡翠富乘坐的三轮卡一下子连人带车栽进山沟里,当场死了3人。胡翠富也受了伤,38岁的胡翠富仗着自己年轻力壮,二话没说,咬着牙同其他人一起抢救重伤员,好不容易把别人抬上来,自己再去医院一查,才大吃一惊:居然断了两根肋骨。不久,出现腰痛,到上海检查:肾萎缩!这个结果让胡家老小吓蒙了。

胡翠富上初一时患过肾炎。医生告诉他,如果不是车祸受了伤,并带伤抢救别人,他的肾病不会复发得这么早。

胡翠富本是个挺能干的小伙子,在山上种着40亩杉木,平时做点茶叶之类的农副产品生意,勤劳致富,刚刚把房子从山上移到山脚公路边,盖起了两层楼房,正当他憧憬着美好未来的时候,却不料祸不单行。

一家6口人,上有老父母,下有年幼的孩子。顶梁柱怎能倒下?

家里所有能变现金的东西全部卖掉,40亩未成材的杉木也砍光卖光,几个姐妹打工挣的钱毫不犹豫地悉数送来,老父亲用毛笔写了个求助书,拿着到城里到处乞讨求救,路上又摔断了大腿……

胡翠富是O型血。O型血是万能献血者,是利人不利己的血型。也许是胡翠富救人的善举感动了天地,他居然很幸运,找到了肾源!

2004年4月28日,在河南郑州,胡翠富做了换肾手术。前后花了30多万!这对于一个农民家庭来说,不谛是天文数字!

更为幸运的是,换肾后,他正赶上了池州市的大病救助政策,在横渡镇试点!

他,幸运地成了第一个被救助的对象!

2007年,新农合政策又惠及千千万万普通农民。现在每月3000多元的药费,自己负担的不是太多。为了让生命的火种燃烧得更持久,在医生的建议下,胡翠富将廉价而副作用大的药换了。新药的使用,不仅能让他一边喝药一边坚持上班,更给了他战胜病魔的信心,也给了这个家庭以希望!

胡翠富眼里含着泪:“真的要感谢政府的好政策!”

石台县横渡镇的大病医疗救助工作在全省农村开展得最早。该镇总人口9413人,贫困人口2260人。2004年9月,率先制定了《横渡镇农村特困群体医疗救助实施方案》(2004年暂试行),规定了救助对象、救助标准和救助程序。第一年救助16人。自2004年以来,横渡镇共救助167人,救助金额22.5万元。

横渡镇的大病救助得到了群众的交口称赞,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困难群众和弱势群体看病难的问题。

2005年,在横渡镇的经验基础上,石台县进一步完善了城乡一体的困难居民大病医疗救助制度,扩大了救助对象、病种范围,提高了救助标准,改变了救助方式,加大了救助力度。大病救助工作在石台县全面铺开。

民政人员:付出了爱心,收获着感激

百姓能感到温暖,就是我们的快乐

贵池区的民政工作抓得非常扎实,有一群热爱这项工作的同志整日奔走在大街小巷,奔走在田间地头。区民生办副主任许孝怀、民政局分管局长何德福,还有低保科长陆国祥……他们对百姓有着深厚的感情。又黑又瘦的许孝怀本就出身农家,对农村、对农民有着割舍不开的情结。干民政这项工作,最怕的是司空见惯,是麻木不仁。在贵池的街道社区,在贵池的乡镇民政所,我见到许多基层的同志,他们对民政工作都十分尽心尽职。贵池区民政局低保科的办公室里,柜子里一丝不苟的档案,坐在电脑前整理资料的工作人员,墙壁上醒目的工作职责和流程,这一切都告诉人们,他们对这项工作的认真负责的态度。

大病救助的档案,非常详尽,一户一档。目录上标明:姓名、镇(街道)、村(居)委会、档案号、建档时间。档案袋里装着这位被救助者的申请审批程序需要的所有材料,包括:1、个人申请书2、填写的申请表格3、新农合办公室提供的“报销医药费用证明书”4、身份证复印件5、医院诊断证明书6、医院出院记录复印件。

各个镇(街道)同时上报《医疗救助登记表》、《医疗救助资金汇总表》,将五保户、低保户、优抚对象、困难户、医前医中救助等等情况分类统计出来。

(图片2——档案、材料)

几乎稍微突出一些的工作对象,陆国祥都耳熟能详。他说:“仅是2008年,贵池区就救助了62名尿毒症患者。2009年,重点是对五保患病对象实行了倾斜,由2008年的医疗费用个人承担的部分按90%标准救助,提高到按100%标准救助。”

贵池区分管这项工作的民政局长何德福,是个老民政了。他深有感触地说,以前经常接到群众来访,临时给一两百元,对那些大病来说,杯水车薪,根本不起作用。老百姓有时来求助,求助不成甚至哭闹,那些白发苍苍的老太太,要用自己的命换儿子的命,坐在民政局哭。我们也心痛,但也无奈,情况太多了,靠个人的力量毕竟有限啊。2004年政府一下子就投入100万,让我们感到惊喜和鼓舞!当时由民政局起草试行办法,我是带着欣慰的心情起草的。现在,患者的医疗费从医保报销后,再从大病救助解决一部分,个人承担的就不是太多了。这在以往哪个朝代也没有。

是啊,这是前无古人的事业!是行善积德的善举!

秋江街道民政所长孔良武,这个34岁的年轻人,2007年初的大雪,成全了他六过家门而不入的佳话,《池州日报》对他有过专题报道。6万5千人的街道,11个村3个居委会,工作起来难道很大。所有的民政工作全靠3个工作人员来处理。为一个救助对象,他们需要做许多细致的工作。之后是级级核准上报,最后审批,然后公示,再打入患者个人帐号。

街道办公地点在乡下,孔良武吃住在街道,到村到户全靠骑摩托,不论严寒酷暑,经常披星戴月。

(照片3——孔良武慰问五保老人)

秋江敬老院距离街道所在地5公里,孔良武总是骑着摩托来去,有时一天跑两三趟。敬老院是2008年4月建成使用的,一进三重的四合院建筑,白墙蓝顶,气派而美观。两个大院子,绿草茵茵,卫生室、娱乐室、洗衣房、理发室、浴室,应有尽有。旷野的清新里,习习的微风中,67位老人,他们有的悠闲地坐着聊天,有的津津有味地看电视,有的在理发,有的在洗衣……酷暑高温,却让我感受着这里“老有所养”的清凉和安逸。戴着深度近视眼镜的林院长说:“这里的老人、这里的建设时刻牵动着上级领导们的心。孔所长有时深夜还跑来,查岗,看看我们工作人员在不在。今天市局的汪海局长也要来检查……”

敬老院旁边,高高的脚手架,几排房屋主体工程快要完工。据了解,这是“夕阳红”项目工程,扩建后的敬老院将可以容纳200个五保老人,集中供养率可达到66.7%。

孔良武把我们带到了莲台村。

一个女孩在抹着锅台,没有碗橱,空空的用木版搭建的搁板上没见到什么食物,一个小电饭煲里冒着热气,看来女孩是打算炒点菜。男孩在灶前准备塞柴禾。这是一个被悲情笼罩的家庭——

孩子的爸爸是智障,妈妈2006年8月在水田里插秧时被雷电击中去世。两个孩子几乎就是孤儿。

男孩17岁,叫房高峰,女孩15岁,叫房高敏,兄妹俩一个上高中一个上初中。墙上贴着三张“三好学生”奖状。两个可怜的孩子自己管理自己。可灾难偏偏再次降临在他们头上。

(照片4——兄妹俩烧饭)

房高峰说:“去年冬天,有天早上起来,发现左边脸肿了,人特别没劲,也没太在意。过了几个星期,放寒假回家,到市医院去查,医生要求住院治疗,过年时都在医院里。今年2月去南京就诊,到现在总共去了5次,花了2万多元。”翻看病历及化验单,是解放军肾脏病研究所出具的。

男孩到底得的是什么病,他自己没说,他邻家的伯母也不说,我们谁都不会冒冒失失地多嘴。其实,在场的人都清楚。肾萎缩——尿毒症的前兆!这样的诊断结论,对一个缺少家庭温暖的孩子,该是怎样的心理打击,谁也不愿多想。

镇民生办的同志已事先介绍了他家享受救助的情况。但这个正在读书又生着大病的孩子,按标准救助的资金数额本就十分有限,没有父母的关照,单靠放学回家烧饭的妹妹,又如何能保证他的治疗和营养?

贵池区民生办副主任许孝怀,立即打电话告诉街道的主要同志,对这两个孩子以后要每月给几百元的营养补助,加大救助力度,以避免病情恶化。

我们离开的时候,房高峰的邻居伯母一个劲地说着感谢的话,而房高峰和他的妹妹却腼腆地在后面目送着,那眼光里分明有感激的泪水。

孔良武说:今年我们街道第一批救助了73人,花了123489元。搞民政工作,一要有爱心,二要用心。平时要做到了如指掌。累一点不算什么,能让老百姓真切地感受到社会大家庭的温暖,就是我们的快乐。

活下去的勇气和希望

在青阳县杨田镇黄泥村,拄着拐棍衣衫不整的徐胜利出现在我们眼前。5年前,30多岁的徐胜利在乡亲们眼里是个小能人,骑着摩托,城里乡下到处奔波,为人家专修房屋漏水,年收入万元左右。家里种点田地,粮食自给自足。一对小女儿,一个贤惠而知书识礼的老婆。楼房盖起来了,热水器也安了,电视机有了,小日子温馨而满足。

谁想到灾祸偏偏降临到这个幸福的家庭里!2004年12月1日,一辆三轮车将他撞倒,经过抢救,命是保住了,但左手左腿却完全不听使唤,当初骑着摩托爬上楼房活蹦乱跳的小伙子再也不见了。一根细细的拐杖伴随着他余下的日子。头皮上一左一右两条大疤痕赫然刺目。肇事者家境贫寒,8万元了断,住院医疗费就花了6万多。

出院后的徐胜利,只能看看家门。每天坐在椅子上,等着老婆和孩子回家。家庭的重负全压在个子小巧戴着近视眼镜的老婆身上。

岳母家也是惨不忍睹。岳母本就有精神病,岳父偏瘫,大舅哥没成家,二舅哥从山上摔下来,伤了。

黑暗笼罩着这个家庭,看不到一点希望的亮色。

就在他们绝望的时刻,2005年,青阳县开始了大病救助,民政部门不仅把他们全家纳入低保范畴,近两年还每年给了他家2000元的大病救助。这2000元不仅仅是个数字啊,这是他们活下去的勇气和信心。

徐胜利是脑神经受损,我有意试探他,就指着民政所长张杰问徐胜利:“你知道他叫什么名字吗?”徐胜利开心地笑了:“我不光晓得他的名字,手机号码我都晓得。”他老婆也笑了。

又黑又瘦的民政所长张杰,让农民百姓们感到特别的亲切。

(照片5——张杰与徐胜利交谈)

“如果不是现在的政策好,如果没有合作医疗和大病救助,我真的准备放弃了,我实在坚持不下去。十年了!”刚刚带老婆到青阳县医院透析回来的沈根发告诉我。

听说我们大热天要到他家来,他从路上买些矿泉水回来给我们喝。这个40出头身材魁梧的男人,如果不是老婆得了尿毒症,如果不是尽全力挽救老婆的生命,他也许是一个有成就的农民企业家了。

三间漂亮的两层楼房,冰箱电视热水器,红木制家具,这一切证明着这个家庭曾经的富裕。每年养3万只三黄鸡,这在十年前,收入很让人眼红。沈根发说:“现在养得不多,没许多时间管理,一年只能挣万把元。每个星期要带老婆去医院透析两天,都是骑摩托去。透析回来,第一天还好,第三天就不行了。好的时候她能烧饭,不好的时候,我就自己烧饭。她很敏感,也特别脆弱,只要稍微有点烦,她就有感觉。所以对她不能动一点气。这么多年,亲戚朋友都劝我放弃。但我总是不忍心,不忍心……”沈根发的眼里闪着泪光。

“现在每年要5万,报销60%,这两年大病救助每年给了6000元,自己负担就轻多了,车费医疗费每年只要2万多。欠债七八万,主要是前些年借的。我只有一个儿子,去年高中毕业,我让他出去学徒了,没有钱让他复读考大学。”

镇民政所长张杰说:“大病救助这一块,今年要提高到8000元。”

“那我的负担不又轻点吗?”这个魁梧的汉子眼里含着泪水,脸上却挂着笑。妻子只能靠透析维持生命,也维持着这个家庭的完满。十年了,他们一直不打算换肾,就是一下子拿不出那么多钱!

确实啊,再怎么殷实的家庭,也经不起久病的折腾。何况这样一个四口之家的农民小家庭。

这个光脑瓜的中年男人叫陈传红,现年44岁,下岗职工。一个女儿正上初中。房子80个平方。2008年得了肺癌。生活和手术医疗费花了七八万。从医保报销了2万多,大病救助给了3千多,个人只负担了7千多。老婆打工月收入600元,加上两人的低保,勉强维持生计。这个陈传红看上去很乐观,他摸摸光脑壳,不好意思地说:“我也没戴帽子,这是做化疗的。本来我有一双手,身强体壮,能劳动,现在得这个病,没办法,老是找政府的麻烦,自己都觉得不好意思。”

(照片6——乐观的陈传红)

丁桥镇宫埠村的王新年,比沈根发的妻子要幸运。

2001年,在外打工的王新年患上一种奇怪的皮肤病,在南京皮肤研究所治疗,整整吃了3年中药。不料第5年查出得了尿毒症。这对38岁的王新年来说,打击是致命的。两个女儿,大的才16岁,正上高中,小的才上小学。往后这日子怎么过啊?一家大小愁眉不展。

但王新年赶上了政府的好政策,新农合和大病救助给她带来了福音。思前想后,算来算去,年已六旬的母亲毅然决定将自己的肾捐给女儿。2007年换肾,花了十几万医疗费。个人只需要承担4万多。王新年的丈夫每年打工只能挣到万把元,对付个人承担的药费还有欠缺,家里娘儿仨的生活开支就全靠低保了。

王新年搬出一大摞医药费收据,拿出现在每天吃的药告诉我们:“就这么一小瓶药,要1450元,只能吃25天!现在每月药费要5千多元。如果不是政府报销,我哪敢换啊?我家就两个女儿,她们还小……”王新年说不下去,眼泪扑簌簌往下直掉,刚刚接到高考分数的大女儿回来,也陪着妈妈一块流泪。她说:“我想学医……”

王新年指着墙上的奖状:“我女儿成绩都还好,如果不是我得这个病,她会考得好些。我小女儿成绩更好。她们都很懂事。”

“是啊,为了你女儿,为了你老母亲,你都必须坚强地活下去。有什么困难,你可以找政府,找民政部门一起想法子。”看着王新年家简陋的房子和四壁,我们的眼睛也湿润了。同去的县民政局的金局长立即掏出手机,请镇里尽量为她多解决一点药费。

政府的关怀,是他们活下去的勇气和希望!

三、贫困百姓:病痛与贫困中有期盼

让我们再去走访几户患者——

镜头一:

胡现奎,男,70岁,住池州城区清溪南苑。患食道癌2年,前后花了8万多。

这是一片拆迁安置房,曾经的菜农,而今很清闲,没有了赖以生存的土地,也便没有经济来源。对于年过花甲的老人来说,只能靠有限的低保维持生计。简陋的房子,进门的墙上挂着一个小伙子的半身像。一个盖着单被子的干瘪老头半躺在躺椅上。想必这就是我们要访问的患者。胡现奎的老伴告诉我,家里就老俩口带一个孙女。20年前,孙女才两个月时,儿子突发心机梗塞去世,这不亚于晴天霹雳,将老俩口打得半死。就一个儿子啊!从此,老俩口辛辛苦苦种菜卖菜,供养孙女上学,维持生计。2007年,谁想到不幸又降临在这个家庭里,胡老被查出得了食道癌。诊吧,东挪西借全用到医院里去了。生活陷入困境。小孙女没有继续求学,只得外出打工。

据同行的社区工作人员介绍,2008年,城区医保为他报销了8千多元。2009年大病救助他可以享受1万元。

老人斜靠在躺椅里,虽然做不了什么事,但活着,却是家人的一个安慰啊。

镜头二:

高玉荣,女,44岁,2001年开始慢性肾炎,2004年下半年转为尿毒症。

这是顶楼,60个平方的小套,1987年单位分的福利房。屋里陈旧而杂乱,破旧的桌椅,没有什么值钱的家具。她又黄又瘦,左手肘血管凸出,爬满蚯蚓似的,见我们很吃惊,便用手比划着笑了:“这是透析的,每个星期透析三次,每年要5万多。医保报销70%,大病救助能解决1万,个人负担万把块。”

她丈夫原是搬运站工人,下岗后便四处打零工,每月挣千把块钱。一家三口每月开销千把元。父母70多岁了,实在不忍心有时还接济一点。

她笑笑:“刚得病时,到处抓钱,搞不到钱。要是医疗费全靠自己出,那就没钱,就放弃了。还是现在政府的政策好。”

屋角站着一个戴眼镜的小个子年轻人,腼腆地看着我们。高玉荣说是她儿子。今年21岁,家里没钱,初中毕业就没念书,做些零活,给人送水,拉货,也有胆囊炎。

“他怎么不学点技术?”这个孩子如果有了固定的工作,这个家就有指望了。

“也学了几个月的计算机,反正就这么糊吧。过一天算一天。我的心情还好,我男人急些,有时回来烦,还骂我。可是就是卖房子,也不行呀。这个房子能卖多少钱?”女人的笑容里有许多苦涩。

我们抬头四顾,是啊,卖了房子,一家人今后怎么过日子?

镜头三:

这是一个看上去很精明能干的小伙子,骑着摩托赶来同我们相会。他裸起裤管,让我们看他的膝盖和大腿上的疤痕,说:“这是置换的全膝关节。2001年第一次手术,2008年第二次手术。2008年花了4万多。”

他叫肖文明,患的是骨巨细胞瘤。多亏了居民医保给他报销2万多,大病救助5000元。每月低保和孩子一起享受300元。他过去有单位,而今下岗了。他告诉我们,他老婆在外打工,自己腿不方便,不能弯曲,只好在家带孩子,靠着政府的救济勉强度日。他说,我们原来的厂给我们买了医保,但每年返还的太少了。我希望政府和有关部门能给我们返还的多一些。

无奈的结局

6月23日午饭后,我们从牛头山回池州市区的路上,顺便访问了一户姓唐的人家。老奶奶年近古稀。用空心砖搭建的房子里收拾得十分干净。她说,她刚满20岁的孙子在市里,跟他妈一起住在他姑姑租的房子里,他妈打工,孙子每星期做透析。我们立即想方设法取得联系。

下午三点,唐燕舞的妈妈急匆匆从她打工的建筑工地跑来,带我们走进一个居民小区的二楼。靠门的卧室里空空荡荡,地上铺着一张席子,唐燕舞就斜躺在席子上,土黄色的脸,一脸漠然。他说他刚刚从乡下筹集明天的医药费回来。

每年六七万的医疗费用,已将这个农民家庭折腾得筋疲力尽了。据他妈妈说,孩子16岁时得了肾炎,至今5年,一直吃中药。前年他爷爷患胰腺癌,为了省下钱给爷爷治病,便将孩子的药停了。停了孩子的药却未能延长爷爷生命的钟摆,老人最终还是于2008年3月去世。不久,唐燕舞的病情恶化,已发展成尿毒症,不得不到医院住院透析,每个星期3次。

为了方便儿子到医院透析,年已45岁的妈妈跑到市郊的建筑工地打杂工,每月挣得八九百元,维持娘儿俩的生活。母亲说:幸亏这两年,新农合能报销60%,大病救助还能支援一些,每月家庭负担一千多元,勉强维持着生命。要是不能报销医药费,肯定早就不行了。

“等有了肾源就好了。”我们不禁感叹。但他母亲抹抹泪说:“哪里还想换肾?要预交10万才能预定寻找肾源。”

下午三点多了,唐燕舞居然还没吃早饭。早上他去乡下找亲戚,想筹集明天透析的经费,空着两手饿着肚子回到租住的小屋。午饭原本是等妈妈从工地上带给他,但他妈妈担心我们等得急,来不及给他带就跑来了。

看着儿子昏黄的眼珠,土黄色的脸,这个四十多岁的小个子妇女泪如泉涌,她打发儿子到外面小吃店去吃点面条充饥。儿子走后,她悲痛地说:“现在诊迟了,只是等死……”

我们无言,心中流泪。尽管他现在享受着医保和救助,却憾失最佳救治时机。

所幸,现在的池州,随着救助力度的加大,像他这样错失良机的患者是越来越少了!

数据的见证

据了解,仅大病救助这项工作,贵池区2007年总计支付197万,2008年下拨143.31万,实际支付306.24万,超支63万多。2009年拨210万,目前付出126.14万,待批129万,上半年就超支45万。

陆国祥说:“为什么超支?就是因为我们无法漠视。今年大病救助的最高限额提高到10000元。我们区步伐迈得太大,资金的压力很大。”

看看池州市这些年来大病救助的有关数据——

年份 救助人数 发放金额

2004年27人12.5万

2005年87人34万

2006年628人270.71万

2007年2098人529.81万

2008年,3101人752.7万

我们欣喜地看到,救助的人数在逐年增加,救助的金额在逐年提高,力度在逐年加大。

尾声

在医疗保障制度和大病救助制度实施以前,百姓们对疾病有着太多的无奈和恐惧,对医疗现状有着太多的不满和怨愤!“小病拖,大病捱,要死才往医院抬。”“救护车一响,半头牛白养;住上一次院,全年活白干。”“脱贫三五年,一病回从前。”……这些来自普通百姓的顺口溜,真实而形象地反映了过去老百姓的医疗现状。

而今,走进街道,走进社区,走进每一个被救助的居民和农户家里,我们看到的不是怨愤,而是真诚的笑脸,是深深的感激和期盼。

1998年国务院颁布了《关于建立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制度的决定》。2000年国务院作出同步推进医疗保险制度的决策和部署,医疗保险便艰难地起步了。

2004年,池州市率先实施医疗救助,对因病返贫因病致贫的群众、对五保户、重点优抚对象、城镇低保对象等群体施以援手,这一切体现了党和政府开始把百姓的生命看得高于一切,体现了“以人为本”的现代执政理念。

2007年,《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在全国广大农村开始实施,举社会之力,互助共济。中国人在战胜疾病上又前进了一步。

但是,局限于财力,各地民政部门仍然深感压力巨大。百姓在期盼着政府能有更好更切实可行的措施出台。

贵池区乌沙镇的民政所长陈志说:可以设立一种“爱心贷款”,就像住房的商业贷款那样,对那些连钱都借不到的人施以援手。其实,治病比住房更重要。

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民生工程”实质上就是“爱心工程”。

我们相信,有这份爱心就会有“敢为人先”的行动。不仅池州人,我们所有的共产党人一定会把“民生工程”做得更好。

有阳光、有雨露、有春风,美丽的杏花一定会在更广袤的大地上灿烂地开放!

(2009年7月)

同类推荐
  • 她们知道我来过:中国首部高危老人深度关怀笔记

    她们知道我来过:中国首部高危老人深度关怀笔记

    本书作者在长达十年的时间里,关怀近百位八十岁以上的老奶奶,他发现:高龄奶奶的精神世界异常丰富;她们的烦恼与痛苦非常复杂;她们身上的人性温情与生命力量让人震撼。本书将大量实用关怀技巧融入到生动的故事中,把“高龄老人关怀”这一涉及每个家庭的艰难事情变成了“人人皆可做好”的事情,是每个家庭必备的教科书般的关怀宝典。
  • 这个午后和历史无关

    这个午后和历史无关

    《这个午后与历史无关(刘荒田自选集)》由刘荒田所著,《这个午后与历史无关(刘荒田自选集)》中作者以底层经验为根底,用中西融合的“广角镜”扫描美国社会,持知人论世的“显微镜”记录移民命途心迹,镂刻世间百态、感情天地,议论文化冲突、角色调整,纵笔所至无检束。一位以诗进入散文的资深写手,其幽默感与睿智,其火候与情怀,于此可见。
  • 无名兰

    无名兰

    解放初期,我考上了师范,头一回遇到感动我的事:一位高几班的同学写的一篇文章发表在《中学生》杂志上,老师把这本杂志公布在墙报上,并且用红笔圈上文章中写得很精彩的句子:我们的生活就像熟透了的柿子,越放越红越香甜……
  • 不一样的今天,是某一天的想念

    不一样的今天,是某一天的想念

    作品用朴素的文字,表达真切的感受,字里行间记录下生活的点滴,聊的是柴米油盐,写的是天南地北,寻着烟火的味道,体会着生命的感悟,捡拾着生活的哲理,有酸甜苦辣,有春风化雨,有哭笑不得。不管生活是多么平凡,它都是美好和难忘的。
  • 落在胸口的玫瑰

    落在胸口的玫瑰

    “女性”一词不是一个空洞的能指,它有着丰富深邃的内涵。是女儿,是妻子,是母亲,是女人自己,也是社会的一份子。任何一个女性都不可能只成为其中的一项而置其他为虚无。作为一个独立的自信自足的生命个体,女性应视责任为生命的必需,视苦难为生命的营养,视爱和成功为生命的追求。
热门推荐
  • 匠承

    匠承

    如果你的生命只剩下七天,你会怎么做?是在担惊受怕中慢慢等待死亡,还是心平气和的陪在最爱的人的身边坦然面对…
  • 三国之举国飞升

    三国之举国飞升

    呐呐!后面的都是扯淡,这本书开心得一皮!大丈夫生于乱世,当提三尺青锋,立不世之功,创万载伟业,开永世之太平!江山如画,美人如花。铁血与柔情,肃穆与庄严。时间:三国。故事:一名苦逼的上班党幸运儿,幸运地被一位神秘人甩进穿越者大军的潮流中,凭借先知先觉以及神秘人慷慨的天雷馈赠,毅然决然地踏上了统一三国的漫长道路。百万军中取上将首级犹如探囊取物;运筹帷幄之中,决胜千里之外;指点江山,建造帝国……一人,可敌一国!如果不是一个飞在天上的老爷爷,煞气,神念,信仰,武将技,法术,巫术,特殊建筑,灵兽,凶兽,妖魔鬼怪,仙人还有等等的出现,本书应该就是一本严谨认真外加规范正经的历史架空型题材类小说!
  • 轩辕魔后之灭世妖凰逆乾坤

    轩辕魔后之灭世妖凰逆乾坤

    前世,风起云涌,她独立世界顶端,翻手为云覆手为雨。一次命中注定的穿越,她以绝对狂傲之态带着千年的秘密绝美回归。银发赤瞳无声的诉说着这世界的法则。他是高高在上的魔皇帝尊,冷酷,杀戮本应是他的代名词。然而,那张妖魅异常的脸庞,那双勾魂摄魄的金银双眸却把他的冷血深深地掩盖了起来。一次命中注定的穿越,一场缘分天定的相遇。她本以为自己的重生可以带来安之若素的生活,然而命非如此。一场腥风血雨,一段千年之恋。她为他洗尽铅华,只为一生一世,双人成卷。他为她袖手天下,只为死生不乱,百里仅颜。
  • 假面骑士之穿越万界

    假面骑士之穿越万界

    楚痕穿越时空,共20个不同影视世界,最终20个世界被融合,成为一个新的世界。
  • 外婆老故事

    外婆老故事

    金银熊,白狐狸,,,一个个质朴有趣的外婆老故事,带你找回儿时的记忆。
  • 深浅不一的校服时光

    深浅不一的校服时光

    校服是青春的雨衣,是学生时代的见证,是初恋的味道。“青春一经典当,即终不在赎”标语被贴在高二6班教室的高考计时器旁边,理科女主喻潇湘和文科男主任宥俊即将面临最后的冲刺时光。“深浅不一的印记,尘封已久的回忆。”我触摸它们的任何一缕丝线,都能牵着我回到那个青春时代,回忆像各种调味剂一样,让我一一品尝。看点:(成长治愈、悬疑系类)她喻潇湘倒是私生女还是另有什么隐情?毒针事件背后要伤害的人是谁?未知的志愿者为什么要赎罪?失踪的小学班主任去哪了?另一个肇事者到底是谁?张秘书为什么要用血液化验?任宥俊来二中的目的是什么?和他交谈的陌生人又谁谁?带锁的笔记本到底什么作用?抑郁症和催眠起到了什么作用?出国的诱饵到底是什么?父母有没有协议离婚?我到底是谁?
  • 青述行

    青述行

    安宁长公主赵静柔,天资聪颖,智计无双,她不愿困于内宫。便化名林青述,任大理寺从六品司直,办理案件。一路走来,她有失去,有得到,拨开重重迷雾,解开谜底。
  • 坠落彼岸天尽时

    坠落彼岸天尽时

    似乎仅仅只是扑朔迷离也无法诠释这段绯色的年华,年少的夙愿,只是漫漫的消失在梦中,迷离的双眼是掩盖了谁的伪装,由鲜血做沙,恐惧为石,一起打开名为忧伤的门。然而,真实的你,为什么会迷失在虚伪的美好之中?
  • 丘比特和我有仇

    丘比特和我有仇

    应答在网上遇上了一个脑子不太正常的网友,对方给她讲了阿波罗对达芙涅爱而不得的故事。脑抽网友:你相信丘比特爱神之箭的威力吗?应答:请不要挑衅一个无神论者【抠鼻】脑抽网友:再给你一次机会,想好再回答,否则【哼哼】应答:呵呵。(我直接拉黑你)后来,应答才知道,对面那个脑子不太正常的网友居然是真TM的丘比特!神特么爱神脑抽了!爱神被蔑视了,为了证明爱神之箭的威力,他下了血本,金箭穿透应答的心房,而铅箭刺穿自己的心房,应答从此爱而不得。正在追求男神丘比特的应答不得法门,向女神闺蜜夏白白求教。夏白白:追人要有追人的态度。应答:我态度很明确啊!夏白白(捂额):要放低姿态!应答疑惑:啊?我不能边骂他边追他吗?夏白白:……挺浑一女主×挺狗一男主
  • 豪门误闯之霸少萌妻

    豪门误闯之霸少萌妻

    作为一名上市公司总裁的我,竟然喜欢上了一个啥也没有的小白脸,很多人都觉得这不可思议,但事实上我爱上的他并不是一个现代人。看看总裁背后的男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