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42029900000008

第8章 两晋南北朝时期民族的分化与融合

1.朝的改姓易名

自两汉以后,中国由于内部阶级矛盾的发展,出现了魏蜀吴三国。三国以后,西晋司马氏篡夺曹魏的政权,经五十一年,420年东晋继立,建都江南金陵(南京),从此开始南北朝对峙的局面。北朝由北魏开始,经东魏西魏北齐北周,南朝经宋、齐、梁、陈,至隋灭陈,南北统一,史称南北朝,约在420-589年。这一时期是我国南北民族分化对立的时期。西晋时期包括五胡十六国,五胡为匈奴、鲜卑、揭、氏、羌,它们先后建立十六个政权,割据一方,其中鲜卑族最为强大,后燕、西秦、南凉、南燕,都为鲜卑族所建立。以汉族建国的只前凉和北燕。

这最后统一北方的就是北魏道武帝拓跋洼,他建立魏,史称北魏。建都平城(山西大同)。他知道要巩固其政权进而统一南方,就非实行汉化政策不可。但是它内部阶级矛盾激烈,道武帝以后第三代太武帝就是被敌对势力杀死的。孝文帝即位,冯太后当权,决心进一步贯彻汉化政策,如实行俸禄制、授田制,适当地限制北魏贵族的特权。493年,由平城迁都洛阳。更重要的是他下诏禁胡服胡语,改鲜卑姓为汉姓。鲜卑语是复音节的,姓名合在一起就是五六个字。

我们一再讲过,姓名、服饰、饮食、住宅建筑、音乐舞蹈是一种社会文化,民族不同,姓名、服饰、饮食也就各异。习惯成自然,决不能操之过急,否则就会起反作用。据说孝文帝有一天过洛阳市,他看到鲜卑族妇女依旧穿胡服,回来就责备他的大臣。大臣就很不服气。又如他鼓励鲜卑人跟汉人结婚,这也不是一朝一夕所能成功的。总之这一汉化政策虽然有它积极的意义,但是只有改变社会生产力,发展农业,改善胡汉人民生活,减少民族差殊才能做到。523年,北魏的沃野、怀朔、武川、抚冥、柔玄、怀荒六镇士兵发动起义,后来在今河北、山东、陕西、甘肃等地也都爆发起义。534年,北魏分裂为东西两个部分,东魏和西魏。550年,东魏君王高欢的儿子高洋自立为北齐。557年,西魏君王宇文泰的儿子宇文觉也废掉西魏,建立北周。

关于北魏的改姓,看起来是一个民族问题、汉化问题,但实际上也是一个阶级矛盾问题。《魏书序记》中说:黄帝有子二十五人,或内列诸华,或外分荒服。昌意少子,受封北土。国有大鲜卑山,因此为号。……黄帝以土德王:北俗以土为拓,谓后为跋,故以为氏。

倘据此说,则北魏包括以后的西魏东魏北齐北周都是黄帝之后昌意的子孙了,这当然是不可信的。但是北魏统治者自愿承认鲜卑族为黄帝之后,这只能说明华夏族、汉族在北方游牧民族的领袖们心目中的影响,以致自愿归宗为汉族。

按照人类学、民族学说,它应该是鲜卑族拓跋部、宇文部。汉译拓跋为魏,北方游牧民族往往以部落酋长的姓为姓,故拓跋实际是它们的姓,以元为氏。在拓跋佳时它们已初步统一,故称北魏,那么魏应是国名、族名,在它的统治之下,既有匈奴人、鲜卑人,也有汉人,因此它们有时也称李陵和刘邦之后。

《魏书·官氏志》有宗族十姓,勋臣八姓,以及“内八”诸姓。宗族十姓是北魏的皇族,如纥骨氏、拓跋氏等,改为胡氏、普氏、周氏、长孙氏。长孙氏原为复姓,其余都改为单姓了,与汉姓完全相同。又如达奚氏改为奚氏,伊娄氏改为伊氏,丘敦氏改为丘氏,乙旗氏改为叔孙氏。长孙氏、叔孙氏是仿效汉人兄弟的行辈而称呼的。勋臣八姓改为穆、陆、贺、齐、楼、于、秸、尉等姓。四方诸姓包括许多东亚民族在内。

北魏改姓以后,以后的东魏、西魏、北周、北齐或保留北魏的改姓,也有改回胡姓的,也有胡汉姓并用的,以致造成很大紊乱。对于研究北朝历史和民族史者必须加以考证辨明,否则就致造成错误。近人姚薇元作《北朝胡姓考》一书,为研究南北朝历史和民族史者所必须参考的工具书,它的价值不在陈垣的《史讳举例》之下。我们现在略举数例如次:《魏书·官氏志》云:“吐谷浑依旧为吐谷氏。”仅少一“浑”字。经过姚薇元辛勤的考证:“改姓之后而仍称原姓”,原住地在今青海一带,那么它的原姓应为“吐谷浑氏”。唐代吐谷浑氏是指黑水靺鞨族,而吐谷氏是指鲜卑族,显然有别。

又《魏书·官氏志》云:“贺若氏,依旧贺若氏。”“依旧”云者,即仍原姓未改。据姚薇元考证,《周书》有贺若敦,当是贺若氏的后裔,则贺若为姓,敦为单名。又《隋书》有贺若伏连者,则贺若为姓,伏连为名。伏连显系胡名,不可译为汉人双姓,伏连是汉名,亦是胡姓胡名。

又《周书·若干惠传》,姚薇元考证说:这若千显系胡姓,则惠似是单名。其实不然。姚薇元考证:《周史若干惠》传说若干字惠保”,那么若干惠非单名,而是双名字惠保。他又考证说:

《北史》有苟颓,又作若干颓,则若千颓曾改为汉姓,姓苟名颓。

同样的情形。《魏书·官氏志》改乙旎氏为叔孙氏。《宋书·索虏传》有乙旎眷。那么乙旗眷,乙旗为胡姓,即叔孙氏未改前之胡姓,改乙旗氏为叔孙氏,则叔孙氏为汉姓。《宋书·索虏传》有乙旗幡能健者,经姚蔽元考证:这乙旗幡能健就是乙旃眷。因键、眷胡人作汉语音同,故幡能健也可以叫做幡能眷,胡姓胡名,同是一人。姚薇元又举《宋书》中有公孙眷者,则是汉姓胡名。

对于姚薇元的考证,虽然有人批评他是烦琐的考证。但是姓名本来就是民族的标志,你如果把他们的姓名都弄错了,那么你的民族学也就无从成立。

2.南北朝父子不嫌同名

如上所述,北朝是以北方游牧民族(包括匈奴鲜卑等)为主体而建立起来的地方政权,但是它们积极地学习和模仿汉文化,因此,从总体看,它们并不是原始的游牧文化。相反,它们接受了更多的儒家传统文化,如北齐北周时还企图以《周礼》来建立一套政治制度。此外,东汉以后,从印度、中亚、前北凉传人了佛教思想。魏孝文帝迁洛阳后,由于几代太后都信佛教,佛教更加盛行。魏宣武帝时来自南天竺的菩堤达(Bodhidharma)大师从南朝到北朝后大讲禅法,主张静坐修行,破除妄想,以求得心灵上的解脱。他反对南方那种混杂佛学和玄学的讲经,创立禅宗。这禅宗后来又由北方传到南方,成为佛教的一大宗派。洛阳有佛寺一千三百多所,北魏全境达三万多所。北朝的统治阶级曾动用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在今山西大同的云岗、洛阳伊阙的龙门山开凿石窟,造了大量佛像。云岗石窟,基本上完成于北魏迁都洛阳以后,一直延续到唐代。北魏和西魏还对十六国时开凿的敦煌石窟继续修建。南朝的佛教寺院虽然不及北朝之盛,但是相差也不太多。为什么这时期佛教如此流行、兴盛,其中的原因只有研究佛教史和哲学史的学者才能正确回答。而我们认为由于战争连绵不断,天灾人祸频频发生,这里不能只简单地归结于********和阶级矛盾,而是决定于如何对待这些矛盾、思想文化的方式。

这时期南朝的学者,除了接受佛教思想以外,他们也接受中国的儒家文化和道家文化,尤其是道家的崇尚自然观点。他们虽然也阅读儒家的《诗》、《书》、《仪礼》等书,但是他们常常用老庄的哲理去解释它们,称为“玄学”,就是只谈玄而又玄的抽象的观念,而不着实际。西晋王弼和郭象为老庄的着作作注,实际是为他们的自由散漫不受拘束的生活辩护。他们认为“道”就是“无”,但“无”不等于零,而是没有形状的物体,因此它就是“道”,是观念。由“无”而产生“有”,“有”就是物和存在,故此《道德经》说:“有名天地之始,无名万物之母。”

这里我们必须指出两晋时期民间流行着一种“天师道”。这“天师道”实际是由东汉末三国初流行于四川陕西地区张鲁所创的“五斗米道”演变而来,不同的是它们还为民众治病施药,要比只讲玄而又玄的道教更为群众所欢迎。到两晋时它已传播于西北和东南海滨一带,连寇谦之王羲之等家族也很信仰。他们祖孙之间、父子之间都喜欢用“之”字取名,无所谓避讳。

晋王羲之子,知名者五人,叫做玄之、凝之、徽之、操之、献之。徽之子桢之,献之子嗣之、静之。祖孙父子,皆以“之”为名,不以为嫌。

《魏书》称前秦符宏为永道。宏为符坚长子,坚字永固,其子不应又字水道。《避讳录》的作者疑《魏书》永字误。陈垣说:这是南北朝的风尚,就是这样,不必奇怪。但是秦汉以来避讳是一件大事,何以南北朝就不这样。陈寅恪解释说:这是因为天师道的宗教没有避讳的规定,正像当时佛教徒出家以后不再用俗姓俗名一样。陈垣又举例说,如前燕慕容皝字元真,其子恪又字元恭南齐(萧)道成字绍伯,其父承之字嗣伯,父子字同一字,不以为嫌,且名承之,而其第六子暠又封安成王,父子祖孙也不避嫌名。不知此例,就容易引起纠纷了。《廿二史考异》廿八,谓魏宗室多同名,列举同名者凡五十九人。有同父而同名者,景穆子、阳平、济阴二王,俱名新成,至称济阴为小新成以别之。《魏书·安同传》:“同父名屈,同长子亦名屈。”后魏献文章名弘,其子孝文帝名宏,宋文帝名彧,其子废帝名昱,父子不避嫌名,同在465年至476年之间,而且不分南北朝都是同一风尚(以上所举之例均见陈垣《史讳举例》南北朝父子不嫌同名例)。

陈寅恪精通魏晋南北朝隋唐史,他在《崔浩与寇谦之》一文中,主要说明南北朝时期天师道的传播与政治的、民族的关系,他在该文中举《北史·寇赞传》云:寇赞字奉国,父修之,字延期,赞弟谦,有道术。他以《魏书·释老志》:道士寇谦之,字辅真,则“赞弟谦”下省“之”字。世人多不知此义,可不深责,但史学专门着述如钱大昕《廿二史考异)有云:“即天师道寇谦之也,传脱之字。”就因《寇赞传》文无“之”字,故这样说。意思是大史学家钱大昕不应犯此错误,以不误为误。又他举吴士鉴《晋书斠注》陶侃传注中同样犯以不误为误之例。陈寅恪说:“盖兄弟排行固可用‘之’字,而父子祖孙,亦得以‘之’字为名,如《南齐书·胡谐之传》:胡谐之,豫章南昌人也。祖廉之,治书侍御史,父翼之,州辟不就。又《南史·朱异传》:“朱异,吴郡钱唐人也。祖昭之,叔父谦之,兄巽之,即异父也。”这是祖父孙可以同用“之”而不避讳。又《梁书·朱异传》:“朱异,奚郡钱唐人,父巽”,则省“之”字,非误。

天师道是道教的产物或者变种。儒家重视宗法,所以重视姓名,以姓名显名扬亲,忠孝节义,表示伦理道德,所以重视父子避讳;而道教崇尚自然,轻视宗法伦理道德,所以不嫌父子同名,不讲究避讳。

佛教也是如此。如僧人出家之后,便抛弃父母与君主;另取法名,也不标姓。如以法、道、惠(慧)、昙为名,法果、法显、惠始、昙征等都是。不但和尚这样,尼姑也是这样,如唐代尼法澄。僧尼没有姓只有法名,但着名的僧尼却有别号,如某某子、某某大师等。

同类推荐
  • 世界文明之旅·创造发展卷

    世界文明之旅·创造发展卷

    在人类缓缓的历史进程中,文明是人类辉煌的往昔,是祖先智慧的创造,更是永垂不朽的传奇。追寻世界文明,不仅是对历史的尊重,同时也是对人类自身的一种高度关注。
  • 思想课堂-人生笔记

    思想课堂-人生笔记

    为你的头脑镀金,为你的思想导航。思想笔记系列丛书包括:道德笔记、典籍笔记、婚姻笔记、家庭笔记、教育笔记、经济笔记、科技笔记、历史笔记、伦理笔记、论爱笔记、美学笔记、民俗笔记、农业笔记、情感笔记、人生笔记、人物笔记、人性笔记、儒学笔记、商业笔记、社会笔记、文化笔记、文学笔记、心灵笔记、修身笔记、养生笔记、艺术笔记、语言笔记、战争笔记、哲学笔记、自然笔记。
  • 寻找失落的世界宝藏

    寻找失落的世界宝藏

    踏上世界寻宝之旅,叩开世界宝藏之门。世界文化宝藏的终极指南,踏足复活岛,飞到秘鲁上空,研究神秘的纳斯卡图案,展开一段紧凑的寻宝旅程现在开始阅读这些埋藏在山野、溪流、幽涧深处的宝藏,和它们背后曲折离奇的传说吧,感受他们神奇的魔力……
  • 中国人最易误解的文史常识

    中国人最易误解的文史常识

    本书旁征博引,为你讲解近300条国人误用至今的文史常识,分析易错的文史常识的来龙去脉,辨析易错的礼仪知识、容易混淆的词语用法、讲述有特定含义的历史典故、揭秘丰富多彩的民俗……在一个个生动有趣的历史故事中,让你恍悟文史知识的真正用法,避免误用的尴尬,增加国学知识,领略传统文化的魅力。本书既是编辑、记者等文化工作者及学生的案头工具书,也是一本趣味盎然的历史枕边书。打开本书,带你进行一场充满奇趣的文化旅行,让你轻松掌握近300条文史常识的准确用法。
  • 东方文化西传及其对近代欧洲的影响

    东方文化西传及其对近代欧洲的影响

    人们在考察东西方文化互动以及交流时,比较多地注意到了近代西欧文化向东方传播的趋势,这股文化潮流的东向移动,被谓之“西学东渐”,在回顾中世纪东方文化西传的历史之后,我们不得不作这样的认识:所谓“西学东渐”的“西学”是富含经欧人吸收、改造、沿袭的东方文化成分特质的欧洲新文化思潮,“东渐”则又寓示着东方文化某种程度的回归,站在这个基点上,“全盘西化”等提法显然都是欠妥的,犯了出口布料,经人加工为成衣,又被视为洋货进口同样的错误。
热门推荐
  • 重生之遇到的是恶毒男配

    重生之遇到的是恶毒男配

    重生这玩意一个人体验一次就已经是十分神奇了,偏偏我们的女主居然体验了两次,一次重生回到古代的豪门大院,还有一次竟然在死亡的瞬间重生到了那个害死自己的凶手身上,被害者瞬间变成了加害者,这莫非就是传说中的...我杀了我?!现代社会的菜鸟设计师薄夭在一次意外中摔死重生来到了一个叫凌宜国这从未听说过的王朝,刚要嫁人,便被她的恶毒二姐给害死了,死就死了吧,结果她的二姐竟然太紧张之余直接摔死了!于是乎她便迎来了第二次重生!重生虽是好事,但是哪里冒出来这么多想为之前对自己报仇的男人?外表冷艳内心腹黑的敌国质子,看似温润实则内心腹黑的当朝皇子,貌若正太实则内心腹黑的皇子小弟.......等等,为什么都内心腹黑啊?!被这群人盯上的她,申请能不能重新死一次!!!这都是什么人间惨剧啊?!!!(全员恶人了解一下!)
  • 威震三界

    威震三界

    龙天宇穿越了,带了一身牛逼哄哄的魔兽英雄的技能。他摩拳擦掌,准备大干一场,扮猪吃老虎,不扮吃神魔。他不变态,只是有时候很无敌。顶级--圣光术--瞬间恢复所有人!顶级--致命一击--发挥百分之一千的伤害!顶级--无双--提高百分之两百的攻击速度,百分之五百的移动速度!顶级--卧龙光线--瞬间秒杀十万大军!系统还会升级,激情无懈可击!
  • 恶魔校草别爱上我

    恶魔校草别爱上我

    他们从小就是青梅竹马,但他们八岁那年因为父母工作的关系从此就分隔两地,双方断了联系。十年后他们再次相遇,却成为冤家,一直不知道对方就是自己想了十年的人,直到那天,他终于认出了她。。。。他们又会有什么有趣的故事呢?
  • 界灵记之定魂佩

    界灵记之定魂佩

    阮北成长记,何晏君赎罪记,大龙逃不出生天记。
  • 我要攻略主角

    我要攻略主角

    江离穿越了。他发现身边有各种各样的主角,抄歌抄剧本的文娱主角,摆摊卖烧烤和美女总裁假结婚的雇佣之王,还有串频道重生过来玩宫斗的腹黑女主,以及......“还好有攻略系统,不然直接没法玩,等等,佛了,为什么你们都这么屌,合着我就是个龙套?”主角满地走,配角不如狗,不想当挂在主角大腿上喊666的小挂件,江离只能努力进行攻略啦!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
  • 痔简便自疗

    痔简便自疗

    本书以问答形式简要介绍了痔的基本知识、类型、临床症状、辅助检查方法、诊断和鉴别诊断、中西医治疗及预防等知识,重点介绍适合读者自我治疗痔的简便方法,并对痔防治中的一些误区提出了作者的观点。本书是一部全面反映关节炎自我调养和自我治疗新成果的科普读物,内容融汇中西而详尽,文字简洁而明了。具有科学性、实用性和可读性强的特点。不仅适痔患者的自我医疗,也可作为基层医护人员的参考读物。
  • 关于遥远星河的记忆

    关于遥远星河的记忆

    舒窈走马观花十年,兜兜转转又回到了原点,那个站在原地不肯动弹的人,说到底只是想等她一起走。至亲之人留不住,至爱之人求不得,从这一角度看,他们其实有很多相似之处。
  • 神秘行业大起底:异闻残卷

    神秘行业大起底:异闻残卷

    一座被历史隐没的古城,一些既离奇又骇人的传言。古老行业,神秘艺人,灾祸,异宝……上了年纪的老人们,都对这些故事深信不疑。他们说,那才是真实的世界。红娘子所著的这本书集合了民国时期“鬼手”“养玉”“嫁葬”“骨饰”“心雕”“饲猴”“虫师”等多个关于古老行业的神秘传闻,讲述了在动荡的年代,由欲望、贪婪、暗黑交织成十个动人心魄的诡异故事。描绘出一幅亦幻亦真、既荒唐又辛酸、既离奇又迷人的民国市井状貌,堪称一部残本“民国异闻录”。
  • 阴阳盗墓师

    阴阳盗墓师

    古董店突降大火,八字轻少年结识阴阳少年勇闯大漠,重遇快手老九,大漠干尸暗藏玄机,七块碎玉隐藏千年秘密,潜龙饮水穴,诡秘海下地宫,邪气逼人的肉身菩萨,神出鬼没的阴阳高手,揭开迷雾,却另入迷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