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4230200000041

第41章 黄宗羲:抨击八股科举,倡导学校教育(1)

一、黄宗羲简介

黄宗羲(1610-1695):中国明清之际伟大的启蒙思想家、杰出的史学家和教育家。他还是卓有成就的经学家、地理学家、天文历算学家。字太冲,号南雷,晚年自称梨洲老人,学者称南雷先生、梨洲先生。浙江余姚县黄竹浦人。

他少年时,阉宦之害甚为炽烈。其父黄尊素,万历进士,天启间御史,东林党人,曾上书弹劾阉党魁首魏忠贤而被削职归籍,不久又下狱,受酷刑而死。黄宗羲自幼随父在京,“尽知朝局清流浊流”,为国事家仇,积极参加反阉斗争,成为“复社”领导人之一。

崇祯皇帝即位,19岁的黄宗羲曾进京讼冤,并在公堂之上出锥击刺阉党许显纯,殴打崔应元。审讯阉党李实时,又以锥刺之,声名四起,人称“姚江黄孝子”,崇祯叹称其为“忠臣孤子”。从父遗命,此后师事著名哲学家、晚明儒学殿军刘宗周,得蕺山之学。又苦读史书,由明代《十三朝实录》开始,进而遍读“廿一史”。

明亡,清兵入关南下,黄宗羲抱着反清扶明的目的,召集里中子弟数百人组成“世忠营”,参加了八年之久的抗清武装斗争。失败后,约于40岁时,便归乡隐居,建龙虎山草堂于余姚化安山,发愤读书,“正襟讲学”,长期从事教育工作和著述,据说“大江南北从者骈集”。康熙帝曾接连两次征召黄宗羲赴京任傅学鸿儒,均遭黄拒绝。康熙下令地方官员尽录黄宗羲的著作。康熙欲修《明史》,再次想起黄宗羲,曾邀黄赴京主持史局,未行。

黄宗羲学问极博,思想深邃,著作宏富,与顾炎武、王夫之并称明末清初三大思想家(或“清初三大儒”);与弟黄宗炎、黄宗会号称“浙东三黄”;与顾炎武、方以智、王夫之、朱舜水并称为“清初五大师”;亦有“中国思想启蒙之父”之美誉。

黄宗羲于经史百家、天文历算、数学、地理、音律、释道、农工等无不研究,尤其在史学上成就很大。清政府修史,“史局大议必咨之”。而在哲学和政治思想方面,更是一位从“民本”立场来抨击君主专制制度者,堪称“中国思想启蒙第一人”。

黄宗羲所著的《明儒学案》,为中国历史上第一部学术思想史。该书以及其后开始草创、并由后人和学生共同合作完成的《宋元学案》,开创了中国史学上的新体裁,即“学案体”。它以学派分类的方式介绍断代的学术史,这种体裁被清人取用,成为编写中国古代学术史的主要方式。

至于他所著的《明夷待访录》一书,成于公元1663年,是比法国启蒙思想家卢梭《民约论》(公元1762年)发表早100年的一部著名的民主主义思想专著,也是他教育思想的代表作。黄宗羲提出“天下为主,君为客”,官员应当“为天下,非为君也;为万民,非为一姓也”,“天子之所是未必是,天子之所非未必非”、“有治法而后有治人”、“必使治天下之具皆出于学校”(学校指一种机构)等观点。它明显地反映了中国资本主义萌芽时期一般市民的要求,对近代反对君主专制、提倡民权的宣传有很大影响。梁启超、谭嗣同等曾将此书节抄,印数万册,秘密散布。

黄宗羲在其名著《明夷待访录》中,专门列出《学校》一章。他在讨论关于教育和学校问题时,激烈抨击八股取士的科举制度。认为科举制发展到明清,妨碍人才培养,遏抑社会进步,使学术日衰,学风日坏,人才日绌,士心陷溺,而“庸妄之辈充塞天下”。他慨叹:“科举之弊未有甚于今日矣”。

他以捍卫阳明心学自任,力主诚意慎独之说;但又反对宋学中“理在气先”的理论,认为“理”并不是客观存在的物质实体,而是“气”的运动规律。他提倡“实学”,规定在学校中开设自然科学的课目,反对空谈,特别反对鬼神迷信风水之说,倡议用学校教育的手段,扫除“万民”的迷信,改变社会的风气。

黄宗羲依据限制君权、施行民主政治制度的理想,设计了一套学制体系。他认为,作为最高学府的太学,应当保存,不过要实行民主管理,继承东汉太学“清议”的学风。全国郡县均设立学宫、置学官。太学祭酒和郡县学官,均得由诸生“公议”推选或罢免,其地位应尊于政府官吏。学官下设五经师,及兵法、历算、医、射各专科教师,皆由学官自择。

其学官条件,在政治方面,最要者是“不干清议”,若“稍有干于清议,则诸生得共起而易之”。在业务方面,教师必须有真才实学。他指出:“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者也;道之未闻,业之未精,有惑而不能解,则非师矣。”

乡村“民间童子十人以上”者,则设小学,由蒙师教之。其他“凡在城在野寺观庵堂,大者改为书院,经师领之;小者改为小学,蒙师领之,以分处诸生受业。”由大学、小学和书院构成一个学校体系。黄宗羲说:“学校之盛衰,关系天下之盛衰。”

学校教育,除了培养实用人才和传递学术文化,还应当成为“公其是非”、监督政府、指导舆论的机关。他说:“天子之所是未必是,天子之所非未必非,天子亦遂不敢自为非是,而公其非是于学校。是故养士为学校之一事,而学校不仅为养士而设也。”

黄宗羲认为“学贵履践,经世致用”,这种理论实践并重的教育学习观点,与他深受阳明学中“知行合一,知行并进”影响密不可分。

二、黄宗羲的教育思想

黄宗羲是一位伟大的教育家,在长期的教学实践中,认真吸取前人的优秀成果,不断总结自己的成功经验,形成了颇具特色的教育思想,他主张躬行实践,力学致知;提出了“学贵适用”的原则;全面否定了明清之际以官方哲学——宋明理学为教学和考试为主要内容的陈腐体系,提出了崭新的教程方案;他主张的教学内容,是由经史之学为主体的文化类学科和由天文、地理、数学、乐律等组成的自然类学科。他的这些教育思想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当时先进的社会意识与超前的时代精神,其中一些观点、理念在今天仍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在《学校》一文中,集中阐述了他对学校的主张。

黄宗羲主张各类学校都要成为讲政议事、确定是非、监督政府的机关。主持学校的是“学官”,为使学校能够真正地履行议论国政、监督朝廷的职权,学官应有崇高的地位和巨大的权力。那么学官如何行使这种权力呢?黄宗羲主张天子和郡县官吏,都要接受祭酒和郡县学官的思想指导和政务监督。另外一方面,广开言路,使学校成为舆论和议政的场所,限制君权。这种力主学校议政、由学校决定是非的要求以及教学民主的思想,在当时无疑起到振聋发聩的作用。

黄宗羲继承了王守仁“夫道,天下之公道也;学,天下之公学也。非朱子可得而私也,非孔子可得而私也。天下之公,公言之而已矣”的思想,提出了“道”与“学”都“非一家之私”。真可谓千古不刊之论。

黄宗羲主张躬行实践,力学致知;提出了“学贵适用”的原则;全面否定了明清之际以官方哲学——宋明理学为教学和考试为主要内容的陈腐体系,提出了崭新的教程方案;他主张的教学内容,是由经史之学为主体的文化类学科和由天文、地理、数学、乐律等组成的自然类学科。他的这些教育思想,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当时先进的社会意识与超前的时代精神,其中一些观点、理念在今天仍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黄宗羲在我国教育史上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他对于政治学、史学、哲学、文学诸学科均有卓著的贡献,且在教育领域有着令人钦佩的建树。黄宗羲在长期的教学实践中,认真吸取前人的优秀成果,不断总结自己成功的经验,形成了颇具特色的教育思想。

在人的知识来源的问题上,黄宗羲虽然存在着“天地万物之理,即在吾心之中”,“穷理”即“穷心”的王学思想残余,但其基本的方面则是主张躬行实践,力学致知。获取知识是人生立本之要义,也是教学的最基本的原则。黄宗羲认为教育的根本的目的在于培养能“立功建业”、“纬天经地”的治国之才,为此,致知是成才的必然途径,一切教学也就应当围绕致知而进行。他说:“(有人)生之非不贵重矣,乃不能积之以至亿人之人,兆人之人,而终成其为一人之人。”

在黄宗羲看来,许多人并非具备与生俱来的良好的素质,只是因为缺乏自我的知识积累。因此他主张广泛地读书,以求知识广博,并通过长期的知识积累达到成才的目的。他自己更是以身作则,一生勤奋好学,并且老而弥坚。其弟子李杲堂在《奉答梨洲先生》中就说道:“先生年逾六十,尚嗜学不止,每寒意拥温被,以双足置土炉上,余膏荧荧,执一卷危坐,暑月则以麻帷蔽体,置小灯帷外,翻书隔光,每至丙夜。直至年逾八旬,仍终日手不释卷。”黄宗羲自己好学如此,正是他主张力学致知最有力的证据,这种精神仍然值得我们学习。

黄宗羲在《孟子师说·曹交章》中说道:“人皆可以为尧舜一语,此孟子继往圣开后学一大节目。徐行尧服,人人能之,即人人可以为尧舜也,只在著察之间耳。后之儒者,将圣人看得烦难,或求之静坐澄心,或求之格物穷理,或求之人生以上,或求之察见端倪,遂使千年之远,亿兆人之众,圣人绝响。”又说:“人人可以认取圣脉,后来近溪只求人所行所习,当下指点出著察一路,真觉人人去圣不远。”

黄宗羲在教学实践中,对那种脱离社会现实,一味空谈之心性的“静坐参悟一类工夫”,表示极为反感,他曾明确指出:“道无定体,学贵适用。奈何今日之人执一以为道,使学道与事功判为两途。事功而不出于道,则机智用事而流于伪,道不能达之事功,论其学则有,于适用则无,讲一身之行为则似是,救国家之危难则非也,岂真儒哉?”

同类推荐
  • 心印复旦园

    心印复旦园

    本书主要由复旦大学退离休教授撰写的纪实文集。全书分“风范篇”、“创业篇”、“师泽篇”、“缤纷篇”,共收文章111篇。风范篇是对资深专家学者和管理干部的素描;创业篇是创业者艰辛创业的诗篇;师泽篇谱写的是师生情浓、薪火传承的乐章;缤纷篇是复旦人多姿多彩生活的扫描。
  • 人才战争

    人才战争

    这是是欧洲流失的人才,让美国率先成功爆炸了原子弹和氢弹,把人造卫星送上天,实现了宇航员登陆月球;是中国和印度流失的人才,缔造了美国的世界高科技中心——硅谷。人才对于一个国家的重要性,胜过石油,胜过金融街,胜过核武器……
  • 谁更了解中国?

    谁更了解中国?

    本书收录了一些当代“英雄”的故事。他们是经济学家、成功的商人、独立的知识分子和作家,以及随时代大潮浮沉的制造业工人。这些“英雄”无一不在这个纷繁嘈杂的时代坚持着各自的选择,尽力不让自己败退。他们眼中的中国是怎样的?又应该怎样?让这个国家变得更好,这是他们孜孜以求的目标。
  • 做个幸福的文字工作者

    做个幸福的文字工作者

    几番增添,越来越有点自传的意思了。其中有自己的检讨,当然说不上是自我解剖,更不敢说是老实人的宣言书。但是,热爱、老实、讨论、比较几节写得都较充分,对毛泽东和鲁迅谈也较多,引用也多,以至有朋友建议删削一番。
  • 词解人生:成语中的生命智慧

    词解人生:成语中的生命智慧

    寥寥数言浓缩千年世事沧桑,短短百字演绎历史精彩瞬间,拈提古今开启过往经典之门,古为今用照亮人生智慧视野。成语,中华文化宝库中的璀璨明珠。本书精选脍炙人口、通俗易懂的成语典故,对其进行全新的智慧解读,缩短了时空的距离,在历史与当下间探寻智慧足音,为在繁忙生活中仍渴望提升自我修养的当代人提供有益的帮助和启迪。
热门推荐
  • 魔剑封神传

    魔剑封神传

    神界腐败,道家造孽,魔剑反其道而行之,少年剑灭沧桑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
  • 大佬今天花钱了嘛

    大佬今天花钱了嘛

    今夕醒来后莫名其妙进入了一个空间,还莫名其妙的要花钱。今夕:我今天能不花钱了嘛。某系统:大佬,没钱怎么撩小哥哥。今夕:那我不要了。某人:你不要我了嘛……嘤嘤嘤今夕:不哭,我说的是系统。从此以后,今夕天天想着怎么追小哥哥与花钱钱。(这其实是一本快穿小说,但是我弄成了短篇,你们可以把每个故事当成短篇看。)
  • 白之剑

    白之剑

    无边的地域......无尽的异兽......活下去!为了自己,也为了复仇!
  • 如果可以让你堕入我的深渊

    如果可以让你堕入我的深渊

    人好像总会被区分,好人和坏人,好孩子和坏孩子,而世界也总会被分为光明与黑暗,光明总被给予希望,黑暗总被掩埋心底,叶遥,如果可以,请让我坠入你的深渊,哪怕万劫不复
  • 魔女转世璀璨人生

    魔女转世璀璨人生

    九世家族诅咒沦为白发紫眼,父母不爱家族唾弃,轮回转世第九世一招觉醒,拥有九世记忆。魔女转世,才知诅咒乃是报复所致!一代神医,武神身手,黑客女王,一直低调做人,却不想总有人作妖。前尘往事该是解决的是时候了,那个半路救的男人,能死远一点吗?
  • 墨剑尊者

    墨剑尊者

    当巨龙的时代结束,当世界恢复秩序,老一辈的锋芒渐渐褪去,但邪恶远没有结束,新一代也踏上新的征途,去追寻那属于真正勇士的术师财富,终结罪恶……星空下的勇士们,勇敢的战啊!
  • 夺鼎记

    夺鼎记

    万年前,禹皇带领人族抗击域外天魔,荡净天下妖邪。将九块大陆合一,并以无上神器九个天道龙魂鼎分镇九陆,划分天下为九州,建立了强大的人族皇朝,夏。万年后,大夏国祚渐崩。茫茫九州藩镇割据,宗派林立,皇威江河日下;九州之外,天魔帝国虎视眈眈,欲覆灭九州。诸侯夺鼎,为巩固势力,逐鹿天下;宗派夺鼎,为凝聚气运,万古长存;天魔夺鼎,为吞并九州,取人族而代之。而少年玄戈,没有任何野心和抱负,却也要夺鼎。因为天道不容的少年想要活着,必须这么做。
  • 快穿之反派的迷人魅力

    快穿之反派的迷人魅力

    本书仅作为草稿,写的乱七八糟,内容也垃圾的一批,不推荐你们看,主角带恶人,不听劝的不要带三观,主角人渣
  • 傲世魔征

    傲世魔征

    各种生物共存的大陆,总需要一个主宰,太多的人信奉这句话,他们,产生了种族战争,只有魔,为万族所不屑,十几年前甚至进行了一场屠魔之战,让她失去双亲,天下人对魔的恐惧厌恶,让她的养父也离开了她,她最终走上了魔征之路:“既然天下人无法接受魔,那就让魔来统治天下!”她立下誓言,要让所有种族都后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