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43176300000042

第42章 竹影扫阶尘不动月穿潭水了无痕

情况还不坏,一个星期后宁英伟的秘书打电话来约咨询时间,我们按时见了面。

这一次会面,他补充了另一个情况。

由于母亲的去世,他当时处于悲痛和混乱状态;再加上父亲又住进了医院,他只好把精力更多地放在照顾父亲上。所以,母亲的丧事由父亲单位和家里的亲戚来料理。

在母亲去世第四十九天的时候,一些朋友在寺院请僧人为母亲做了法事。这件事情宁英伟事先并不知情,是当天被朋友请到现场的。法事做完后的当夜他做了一个梦:一片大森林里有一座小屋,他和母亲在这间小屋里聊天。具体情节他记不清楚了,梦中与母亲聊天说了什么他也不记得了。但醒来后觉得母亲很痛苦、难过,对他和妹妹不放心。他在感觉中认为母亲是在重症监护室突然去世的,自己没有来得及对母亲说些话,仿佛心里缺失了些什么东西,非常遗憾,每每看到母亲的照片时就觉得心里很难受。另外,他也经常希望能够再次梦到母亲,但再也没有梦到过。

从那以后自己的症状就越来越严重,直至发展到自己不能开车外出才到医院看心理医生。同时,在他的心里也产生了一个疑问:人死了真的可以托梦吗?佛法的力量是否可以让母亲不再受痛苦吗?

最后他说,自己是一名共产党员,是无神论者,知道不应该有这样的疑惑,但又控制不住自己不去想这些,为此希望我能帮助他解除这个困扰。

讲完了这些后宁英伟用非常期待的目光看着我。

这次前来咨询的宁英伟与上次相比,那种居高俯视的神情没有了,言谈话语中的优越感也减少了很多。也可能在上次的咨询中,我的做法和分析对他具有一定的说服力,认同了我的专业水平;也可能这星期来症状困扰得他更加痛苦。但不论怎样,在他的感觉中我们已经是平等的了,这样的情况对取得深入咨询的效果会具有很大的促进作用。

我对他说:“如果从心理学角度解释梦,有依据证明人会因为很多种缘故而做梦。其中一种缘故就是,现实中发生的、对自己形成强烈刺激的事件,会在梦中反映出来。在朋友们给你母亲做法事的当晚你做的这个梦,我认为正是这个原因。

“还有就是按照弗洛伊德关于释梦的理论之一理解,梦也是我们内心愿望达成的一种体现,不过是发生了变形,以另一种形态出现在梦中。白天法事的内容、形式和场景对你具有较大的冲击,在大脑皮层中留下了强烈的兴奋灶,晚上睡着后,这个兴奋灶没有完全熄灭,仍然在刺激着你的神经系统,所以就做了这样的梦。还有,你想见到母亲的愿望并非是在那天以后才存在,实际上在母亲去世后就存在了,不过没有做梦后这样明显、清晰而已。最终在梦中你的这个愿望实现了,不过因为你一直对母亲去世前没有给你留下一句话感到遗憾、惋惜的缘故,所以在梦里你就把这种感觉投射到你母亲那方面,才感觉母亲很痛苦、难过,实际上感觉痛苦难过的是你自己。”

“嗯……您是在说,我感觉母亲痛苦是因为我把自己的感觉投射到她的身上了?”宁英伟一面沉吟一面缓慢地说着。“对了,我现在好像能记起,以前上大学时学过心理学的一些内容,就有投射。”

“是这样。”我回应道,“你刚才问到人死后是否会给活着的人托梦这个问题,我们似乎已经不必再讨论了,是不是?”

“可以不讨论了。但关于佛法的问题我想听听您的看法。因为在为母亲做法事的那天,我第一次见到这样的场景,很受震撼。其他人也对我说了不少关于这方面的事情,我当然非常希望这样的做法能够让我母亲像别人说得那样死后快乐,所以也盼望能起作用。但意识上的冲击,让我的想法有些混乱了。”

在亲人亡故后,绝大多数家属都会出现像宁英伟这样的想法,有这样的期盼或愿望,用以表达自己的感情和纪念。无论是谁,即使我们心理专业人员恐怕也不例外,一方面这是人之常情;另一方面用荣格的观点解释,是每个个体的人不能摆脱的“集体无意识”所决定的。这与个人的政治信仰无关,所以不应给予指责或批评。我们心理工作者能做的应该是在这个时候,给当事人以合理的解释,帮助他们接受亲人去世的现实,逐渐从分离焦虑和痛苦的状态中走出来。

基于这样的理念,我对他讲:“首先,我不是佛教徒,也无意于宣扬佛教教义……”

宁英伟突然打断我说:“您是党员吗?”

我回答说:“我是不是党员与解释这个问题没有直接关系,我用中立价值来谈这件事情。当然你既感兴趣,我可以告诉你,我的党龄已经将近三十年了……”

宁英伟只是点了点头,没有说话。

“但这并不妨碍我对学习哲学、佛学的兴趣。你也知道,心理学是从哲学范畴分离出来的,哲学又脱胎于宗教和神学,我既然做心理咨询工作,就应该了解这些基础知识。中国社会的人文宗教背景不外乎释、道、儒三家,而我认为佛学理论更接近于应用心理学。同时,近几年也出现了将佛学与心理学结合在一起的理论体系,佛法与人生、佛法与心理学等论述和讲座也比较多。甚至国外在许多年前就出现了‘宗教心理学’的课程,当然是以基督教或天主教为主体。为了达到更有效地做咨询这个目的,我现在正处于学习阶段,有些话题我们可以讨论。没有思想犯罪嘛!”说到最后我笑了,宁英伟也跟着我笑了起来。

笑声一敛,我用比较严肃的口气说:“通过那天给你母亲做的法事,你的疑惑在于,佛法的力量是否可以让母亲不再受痛苦。这个问题的答案在于我们怎样理解佛法。在你的认知体系中,对佛法、宗教是如何看待的呢?”

“我过去一直没有认真考虑过这个问题,我所接受的家庭教育和正统教育,给我留下的结论就是这完全是迷信的一套,按照以前的一种说法,是封建统治者奴役劳动人民的精神枷锁。通过母亲去世这件事,我突然有了需要认真想一想的念头,重新整理一下自己的看法。”

“我觉得,不论是佛法还是其他宗教,之所以能够流传数千年,必有其存在的合理性。它们虽然形式不一,但有着本质上相似的东西:唤醒自我、与人向善。说到对佛法的认识,我认为佛法不仅是一种宗教,也应该是一种思想、一种认识世界的方法,里面具有禅学、哲学、心理学的内涵。”我回应着宁英伟的话。

宁英伟问道:“您具体说一下。”

“哲学中的辩证法讲求事物的对立统一;心理学的各种治疗方法要求患者必须调动自身内在的力量;佛学禅修讲求的是意念清净、静心不动。我记得在一篇描写出家人修佛参禅意境的著述中,曾有过这样的说法,禅宗的修为要达到‘竹影扫阶尘不动,月穿潭水了无痕’的境界。你看,这两句诗的境界可以从禅、哲、心三个方面去体会!”

宁英伟嘴唇嚅动,似在默念着刚才我说的两句诗。

“我们体会一下,月夜之下,微风吹过,映在石阶上翠竹的影子不停摆动,有如扫帚般地在打扫台阶,而石阶上的尘土丝毫没有动。明月的光芒似一把利剑,穿透潭水深入到清澈的深底,但潭水却静止不动,没有任何痕迹。如果从佛学角度看,参禅的境界有如被竹影所打扫的尘土、好似被月光所穿过的潭水,都没有为外力所扰,从而达到清净修为的意境。从哲学的角度看,似扫帚的竹影不停摇摆而尘土不动,似利剑的月光穿透深潭,而潭水却无一丝被搅动的波纹,这里面竹影的‘扫’与尘土的‘不动’,月光的‘穿’与潭水的‘无痕’,构成了同一事物的两个侧面,我们可以感受动中有静、静中有动、一动一静、动静结合的统一状态,难道不是辩证法的对立统一吗?还有,尘土和潭水外表的平静,却掩藏着能量的转移,可以理解为事物内在力量的积蓄和涌动,这正是心理学中各种治疗方法的基本力量所在啊!这就是我所理解的佛法。当然,我也是在学习的过程中,可能理解偏颇,我们可以讨论。不知道我是否讲清楚了。”说完这番话,我静等着宁英伟的反应。

“我能理解一些。”他说。

我继续说:“至于佛法的力量是否可以让你母亲不再痛苦的问题,如果你理解了佛法的含义,就可以自己给出答案了。”

他还是有些不解地望着我。

“我给你讲个故事。”我说,“这是我从一本书上读来的,看看是否可以有助于理解刚才的讨论。”

在一个漆黑的夜里,一个远行寻佛的苦行僧走到了一个荒僻的村落里。正当他转过一条巷道,突然发现前方有一个挑着灯笼的人走过来。旁边的人们说,这个挑灯笼的人是个瞎子。苦行僧似有疑问:“这个挑灯笼的人真是一位盲人吗?”

苦行僧百思不得其解。一个双目失明的盲人,他的世界里根本没有白天和黑夜,他看不到高山流水,看不到柳绿桃红的世界万物,他甚至不知道灯光是什么样子,他挑一盏灯笼岂不令人迷惘和可笑?

灯笼渐渐近了,晕黄的灯光也渐渐地从深巷中移游到了苦行僧的鞋上。百思不得其解的僧人问:“敢问施主真的是一位盲者吗?”那挑灯笼的盲人告诉他:“是的,从踏进这个世界,我就一直双目混沌。”

僧人问:“既然你什么都看不见,那你为何挑一盏灯笼呢?”盲者说:“我听说黑夜里没有灯光的映照,那么满世界的人都和我一样是盲人,所以我就点燃了一盏灯笼。”

僧人若有所悟地说:“原来您是为别人照明的!”但那盲人却说:“不,我是为自己。”

“为你自己?”僧人又愣了。

盲者缓缓对僧人说:“你是否因为夜色漆黑而被其他行人碰撞过?”僧人说:“是的,就在刚才,还被两个人不留心碰撞过。”盲人听了深沉地说:“但我就没有。虽说我是盲人,我什么也看不见,但我挑了这盏灯笼,既为别人照亮了路,也更让别人看到了我自己,这样,他们就不会因为看不见而碰到我了。”

苦行僧听了,如醍醐灌顶般的顿悟。他仰天长叹说:“我天涯海角奔波着找佛,没想到佛就在我的身边哦,原来佛性就像一盏灯,只要我点燃它,即使我看不见,但佛会看到我的。”

讲完了这个故事,我对宁英伟说道:“我们不去评论这个故事的真实性,只考虑可以从中汲取哪些对现实生活的启示。你希望母亲能够像别人说得那样死后快乐,为她做了法事,我想这等于是点燃了一盏灯,但不是为你母亲,而是为了在你自己的生命中点燃了一盏灯。灯既然点亮了,你就可以安心地行走了。”

宁英伟听完,什么话也没有说,只是点点头。

我为他的茶杯中加水时,余光看到他悄悄地用手迅速抹了抹两边的眼角。

我知道他现在有些伤感,但正是时机,就对他讲:“你为母亲做了自己该做的事,与母亲的分别也该逐渐完成了。虽然你还很伤心,但相信你清楚地知道,人死不能复生,伤心无济于事,更重要的是你应该尽快恢复过来,除了保证工作外,还有老父亲需要你呢!”

宁英伟说:“是这样。我其实知道不能总沉浸在母亲去世的悲伤里,情绪也一直受到影响,整天闷闷的。我想走出来,但又做不到。”

我对他说:“好的,我们尝试一下减弱你心中悲伤的方法。”

同类推荐
  • 我们内心的“坏东西”

    我们内心的“坏东西”

    《我们内心的“坏东西”》是一本探讨我们内心隐秘情绪的心理类图书。我们内心到底有多少不为人知的“坏东西”?我们又将如何对待它们?本书系统阐明了这些隐藏心理的成因、类型,并邀请读者反思它带给我们的快乐,以及我们如何利用这种情绪和心理来更好地感受自己。
  • 青年网络集体行动的社会心理机制研究(谷臻小简·AI导读版)

    青年网络集体行动的社会心理机制研究(谷臻小简·AI导读版)

    为什么会有网络暴力?网络暴力背后的心理机制究竟是什么?为什么公平意识越强的青年越不会进行网络社会参与?
  • 梁漱溟心理学思想研究

    梁漱溟心理学思想研究

    《梁漱溟心理学思想研究》包括梁漱溟生平及其心心理历程,梁漱溟人格特质研究,梁漱溟心理学思想的哲学基础,梁漱溟对心理科学学的理解,梁漱溟的分支心理学思想等八章内容。
  • 人际关系心理学

    人际关系心理学

    本书是一部社科类图书。心理策略是一门人际关系心理学的实用技术,人际关系中的强者可以借助各种情绪、言行等心理策略和技巧来影响对方,以达到预设的目的。高超的心理策略能让人赢得成功的人生。洞察人性的心理弱点,利用人性的心理弱点,在人际交往中会说话、会办事,用小策略解决大问题,正是心理策略的意义所在。本书从三大方面入手,使读者可以“巧用心理策略,赢得认同和支持”“洞悉人性,掌握人际关系”“见微知著,掌握心里密码”。本书从现实出发,最终又回到现实,读者能够从本书中找到自己需要的心理策略,将人生的主动权握在手中,使人生之路越走越通畅。
  • 心理常识速读(速读直通车)

    心理常识速读(速读直通车)

    心理是指生物对客观物质世界的主观反应,心理现象包括心理过程和人格,人的心理活动都有一个发生,发展,消失的过程。人们在活动的时候,通常各种感官认识外部世界事物,通过头脑的活动思考着事物的因果关系,并伴随着喜,怒,哀,乐等情感体验等。关于心理的一些小常识你了解吗?《心理常识速读》这本书从“感官生理心理”、“感官神经特殊能力”、“心灵不可知”等等方面来向大家介绍心理的常识;快来了解这些关于心理的常识吧!
热门推荐
  • 我有一个导航系统

    我有一个导航系统

    你见过这种导航吗?无论你需要寻找什么,只需要给我一个准确的目标……我都能带你过去……
  • 萌娃来袭:总裁爹地追妻忙

    萌娃来袭:总裁爹地追妻忙

    一场设计,她为心爱之人生下一男一女后,她仓皇离开。五年后,她再度归来。这次不要男人,只要儿子!谁知大名鼎鼎的陆少却说:“儿子女儿都生了,就别想走。”更有萌宝一旁助攻:“妈咪,爹地你们什么时候结婚?”
  • 久伴之人

    久伴之人

    每一次的恋爱都是笑与泪,笑是明媚春风,泪是肝肠寸断。而如今现实中,甘愿奔赴这笑与泪的人儿,都去了哪呢?
  • 无情杀手三世恋

    无情杀手三世恋

    为什么老天要如此对我?我做错了什么?我到底做错了什么?你要这样惩罚我。哈哈哈,三世,三世终有花无果,啊——。落花有情,流水无意,情根深种,识人不清,众叛亲离,终得魂断殇的悲惨结局。但愿,此后生生世世不会被蒙蔽双眼
  • 逆凤寻仙

    逆凤寻仙

    还未成长起来就被打落凡间,的贵人相助,留下一线生机!落入凡间化为凡体,在修仙的不归路上直登顶点!
  • 穿越我英的普通人

    穿越我英的普通人

    烟尘散去,画风与周围截然不同的壮汉手指镜头。“接下来,就到你了。”屏幕前的人们欢呼着,高声呼唤着No.1英雄的名字——AllMight!
  • 独宠商妃之墨涵清歌

    独宠商妃之墨涵清歌

    她,南宫涵,是被一只玉镯带来到异世的少女,既来之则安之,接手义母的家业,在商场上玩得风生水起,身份的疑云让她来到御城。遇见了孤傲神秘的墨凌染,结识到温文尔雅的夜岚曦,还有曾经受她帮助的靳寒。身世揭开的同时,一场隐藏多年的阴谋也随之浮出水面!(本文纯属虚构,请勿模仿。)
  • WATER VILLAGE(漫水·英文版)

    WATER VILLAGE(漫水·英文版)

    The book is a collection of six novellas by Wang Yuewen which revolves around the theme of rural life. Water Village creates a utopia—the kind of classic village scene that was often evoked in Classical Chinese pastoral poetry. In this utopia live two lifelong friends—the wise and beautiful Grandma Hui, as generous as she is kind; and her close friend, the fair and tough Grandpa Yu, upstanding pillar of local society. The friendship and intimacy they share run deep, but their hearts are pure—they would never cross the forbidden line between men and nuoha.com is a book composed from the author’s profound insight into the history of rural life and the epochal changes it has undergone.
  • 重生之婉婉

    重生之婉婉

    前世,她胆小怯弱,因为害怕伤害,步步退让,不知争取,不敢争取,更是害怕去争取自己梦想中的生活,以及原本该属于她自己的一切,归根究底只是因为她不忍去伤害别人,却不知真正被伤害的是她自己。当她走到了生命的尽头,突然发觉其实大家都没有她可怜,这样的自己有什么资格觉得那些人是可怜人呢?天底下没有免费的午餐,也没有无缘无故的爱,当那些亲人,朋友们统统露出他们狰狞的面孔,她想着一个人怎么会过得和她一样失败呢?容易心软不是她的错,但是没有原则的对他人好,却是她的过错,在最后的日子里,她独自呆在狭小的出租屋中,签下了一个又一个的捐赠合同,她想着那些人哪来的都回哪去吧,属于她的那些都送给需要的人,若是有下辈子,她一定要做一个冷心肠的人,做一个无人可欺的强者,自在的活着!
  • 那年的约定

    那年的约定

    那年他(她)们情窦初开,那年他(她)们相识、相知和相爱,那年他(她)们哭过、笑过和疯狂过。那年他(她)们约定了五年,“莹莹,跟我们五年时间好吗?我张晓天对着苍天发誓,五年后的今天一定娶石莹为妻。”张晓天突如其来的分手,让她曾经一蹶不振。但是经过时间的冲刷她最终答应了他,随着冬去春又来,很快五年时间就过去了。而他(她)们究竟会何聚何从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