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43764300000001

第1章 中国书法艺术简述

用钢笔书写的字线条是硬的,没有粗细,适宜于书写线形的拼音文字。用毛笔书写的线条是软的,可粗可细,可长可短,适宜于书写笔画有粗细、能刚能柔的篆书或楷书,以及如行云流水的行书、草书。钢笔字只求记录语言,表达想说的事实,就达到目的。毛笔字除了这些相同的功能之外,还可以使写字成为一种书法艺术,既非绘画,又不是素描,是世界独一无二的艺术品种。它是以汉字作为对象,以笔、墨、纸作为工具,通过一定的技法表现的线条造型艺术,具有非常独特的艺术观赏性和审美价值。

书法艺术是我国特有的一种艺术形式,它历史悠久,源远流长,是中华民族文化艺术宝库中的一朵奇葩,是华夏民族的艺术瑰宝。

中国书法艺术经历了数千年不断创造和演化的过程。现今流传的蒙昧时代的仓颉造字,只是一种传说。中国文字的产生,据考证要追溯到距今六千多年以前的原始时代。那个时期的陶文,就是中国最原始的文字,虽然都是些简单的刻划符号和图形,但已初具文字的雏形,有明显的文字性质,可以说是中国书法艺术的源头和开端。

殷商时期,一些锲刻在龟骨、兽骨上的文字,即甲骨文,已经初步具备了书法的三个基本要素——用笔、结体和章法。这些文字笔画瘦挺刚劲有力,结体平衡对称、天然古朴,布局疏密相间。所以甲骨文是真正揭开中国书法艺术帷幕的文字。而甲骨文是用刀锲刻在兽骨和龟背上的,故线条主要以方折为主,瘦劲挺拔,为中国的书法艺术增添了一层质朴而神秘的色彩。

金文,也称钟鼎文,是继甲骨文之后的另一种书体。我们现在所说的金文大都指周代铸造或刻凿在青铜器上的铭文。与甲骨文相比较,金文用笔方面化方折为圆转,线条则粗浑而多变,结体错落有致,自然美妙,已形成比较典型的大篆。

由于金文工艺过程复杂,且多在母范上镌刻浇铸而成,所以它的线条特征与甲骨文明显不同,体势恢宏,线条格外凝重,不但丰满又柔韧,而且端庄稳定。

到了春秋战国时代,出现了一种上承金文,下启小篆的文字书体,即石鼓文,也称籀文。它的用笔粗细匀称,结体非常方正严谨且笔画雄强凝重、圆劲挺拔,给人以朴茂自然、浑厚圆润的美感。

中国书体变迁最剧烈的阶段要数秦汉时期了。在秦代,始皇帝统一了六国,他最大的功绩之一就是统一了文字。所以这一时期产生了一种比大篆更加简化,线条流畅、形体方长、用笔圆转、结构非常匀称的字体,这就是小篆,因为产生于秦,故又称为秦篆。它的体态整齐美观,笔势瘦劲而俊逸。代表作品为峄山、泰山、琅玡台、之罘、碣石、会稽六处的七块刻石,这七块刻石都传为李斯所书。

在秦末产生了一种便于书写的字体——隶书。它是继小篆之后的更加简化的书体,笔画改曲为直,字形变圆为方。起先这种书体只流行于衙役狱吏之中,而到了汉代它便力压群芳,成为书坛最主要的书体了。隶书的特点是字开扁方,取横势,形成长撇长捺向左右舒展,而中宫紧密,中间部分收拢,具有内收外展的特征。行笔纵横交错,收放自由,有一种蚕头雁尾的形态。

古代流传下来的隶书遗迹很多,其中最为突出的就是“汉碑”,如《华山庙碑》《封龙山颂》《石门颂》等。

汉代不仅是隶书发展的高峰,同时,还产生了草书。《急就章》就是西汉元帝时黄门令史游根据民间使用的一种草隶,加以整理而成,即章草。这种字体笔断意连,字字区别,其体势既存隶的波磔,又有流速遒媚的意态。到后来,章草又发展成今草,其特点是体势一笔而成,用笔和结构不受较多的拘束,可自由发挥,具有高度的艺术表现力。草书继篆书、隶书之后,把中国书法艺术又一次推向了高峰。

魏晋南北朝时期是书体的变化从篆、隶、章草蜕变出来,形成了真、行、今草书体的时期,是我国书法史上的黄金时代。这一时期造就了一大批对后世影响极大的书法家,如钟繇、卫夫人、王羲之、王献之等。南北朝由于佛教的大量传入,开凿石窟成风,碑刻文字因而盛行,这些碑刻称为北碑,又以北魏最为突出,所以又称魏碑。魏碑用笔豪健泼辣,浑劲厚朴,大有刀劈斧凿之概,书体属楷书,用笔、结体方面都留有浓厚的隶书意味,其结构天真自然,沉稳大方,气势粗犷雄强壮美。《张猛龙碑》《龙门二十品》等都是魏碑的代表作品。北朝的碑刻与南朝法帖,显示出隶书向楷书演变的趋势,为唐代书法艺术的发展创造了条件,分别成为书法领域中的两大艺术主流。

隋朝的书法,在风格上,上承魏晋南北朝的遗风,下开唐朝重法度的新局面。这一时期,以僧智永的《真草千字文》最为突出,其法度谨严,安稳而秀雅。

中国的书法艺术在唐代发展到了鼎盛,学书之风遍及全国上下。统治者采取了开设书学、置学博士、以书为教等措施。唐代书法的成就,体现在楷书、行书、草书三方面。以欧阳询、虞世南、褚遂良、薛稷初唐四大家为楷书的代表,他们在魏碑的基础上各自变革创新。到了盛唐和晚唐更出现了颜真卿和柳公权,两人都赫然卓立。颜书宽博雍容且端严健壮;柳书则精悍利落、爽朗有神。他们创造性地把书法变成了一种抒情达性的艺术手段,突破了东晋以来平和安雅、妍美柔丽的风规。行书以李邕最为典型,其书体气度在书法界独树一帜。其书点画遒俊,笔势开张,结体峭健而浑容博大。孙过庭、张旭、怀素的作品把今草发展为狂草,是唐代草书的代表。他们的书法怪异,已脱出王氏风规,把草书推到了一个新的阶段。

唐末至五代,书坛冷落,善书者廖若星辰,书法由盛及衰。这一时期独有杨凝式异军突起,承前启后,他的楷书破方为圆,打破了唐人严谨法度。他在由唐楷向宋行的发展过程中起了枢纽作用。他削繁为简,楷中带行,草书变化多姿。

宋皇朝建立后,书法艺术从五代战后的创伤中得以复苏,表现在赵宋皇朝采取了一系列繁荣文化事业的国策,如广开科举、优遇文学侍从之臣等。宋代书法得到迅速发展还有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宋太宗酷爱书法,他不仅大量收藏购摹前人墨迹,还编纂了《淳化阁帖》,掀起刻丛贴之风,使宋初书坛崇尚二王的书风又占据了主导地位。另一方面,大量士大夫、文人墨客加入书法家的行列,他们把染墨挥毫看作是日常精神生活的一部分,打破了唐代书法中过于追求书法法度的习惯,强调主观表现,突出书家个性、能随意挥洒的行书,从而开创了“尚意”书风,主要以苏、黄、米、蔡为代表。“秦碑力劲,汉碑气厚,唐人得法,宋人取意”的说法也是由此而来。这也是宋代书法艺术的最突出的特点。宋徽宗赵佶也是宋代书法家中值得一提的一个,他的楷书笔道瘦细峭硬,运笔挺劲犀利,具有秀媚洒脱的神韵。书法史上独树一帜的“瘦金体”就是由他创造出来的。元代书法比较缺乏创意,尚古尊帖,沿袭传统是它的最大特点。这一时期的著名书法家有赵孟、鲜于枢等。最有代表的作品是鲜于枢的《尺牍》,其被认为是超过盛唐时期的杰作。

中国书法艺术到了明代可以说又是一个高峰,特别是明代书法承沿宋元帖学之路,并集其大成,使帖学达到鼎盛。一方面明代历朝皇帝和外藩诸王都爱书法,这使得丛帖汇刻之风胜于草书法而在社会上得到广泛普及,简牍书体之美甚至超过了唐宋;另一方面书家们在创作时,已经达到了然之于心、应之于手的“尚态”高度。这时期还产生了“台阁体”书法,它是中国书法史上的一种特殊现象,是在翰林中书舍人中间形成的书法,是专门承上命而作的。其特点是不允许书者自由抒发,作品风格大都圆润平整,功力颇深,但缺乏独创性。但它也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帖学书法的发展。唐寅、祝允明、文徵明和文彭父子、王宠、徐渭及晚明的董其昌是明代较有影响的书法家。

清代书法大致可分两个时期,即帖学期和碑学期。清初书法仍沿明代盛行的帖学,崇尚董其昌、赵孟书体。当时还出现了一种科举书法,它是因科举制度而产生的,专用于考卷上的小楷,被称为“馆阁体”。它与明代的台阁体很相似,不仅要求字体写得匀整,而且要写得乌、光、方。到乾嘉时,文人由于怕受文字狱的牵连,盛行考据之风,再加上发掘出的大量金石、碑刻,书家们都注重对碑帖遗迹的考定鉴别,涌现出大量的专门摹写篆、隶、北碑、唐碑的书家,于是再次掀起了碑学高潮。碑学的兴盛,又造就了一大批像邓石如、何绍基、张裕钊、赵之谦等卓有成就的书家,从而使篆、隶、钟鼎、甲骨等各类书体均精神焕发,使书法艺术在清代又呈中兴之势。其中邓石如的篆、隶书法不仅在清代是最高水平,就是在中国书法史上也都是一流水平。

同类推荐
  • 中国岩画

    中国岩画

    中国岩画分为南北两个系统。南系除广西左江流域,还有四川、云南、贵州、福建等地。南系岩画大都以红色涂绘,颜料是以赤铁矿粉调合牛血等而成的。制作年代在战国至东汉期间。北系以阴山、黑山、阿尔泰山等为主,绵延数千里,气势宏阔。北系岩画大都是刻制的,刻制又包括磨制、敲凿与线刻。
  • 世界建筑艺术(下)

    世界建筑艺术(下)

    艺术的诞生与发展,是人类勤劳与智慧的结晶。艺术已成为人类社会一项重要的文化构成,艺术素养也已成为人类精神境界的重要内涵。在璀璨的艺术星空中,那些有经典性的代表作品,不但是艺术家本身的才华表现,也蕴涵着时代、社会、民族的兴衰成败,揭示着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的发展轨迹。源远流长的中国艺术殿堂是多姿多彩的:精美的原始彩陶、辉煌的商周青铜器、神圣的历代宗教壁画、博大精深地雕刻以及美轮美奂的音乐、戏剧,无不体现着中国艺术的无穷魅力。在这里,既有审美的欣赏,更有历史的认知与启示。《中国艺术史话》以精炼、浅显的语言与精美的艺术图片共同阐述人类源远流长的艺术发展历程,全方位展示了我国各种艺术的精华,多角度介绍了世界的各种建筑。
  • 邹跃进自选集

    邹跃进自选集

    《邹跃进自选集》是《中国当代艺术批评文库》中的一册,《王端廷自选集》是《中国当代艺术批评文库》之一。这套文库以《自选集》的形式收录了中国艺术批评领域大部分50后、60后批评家的作品,这些作品均是每位作者1990年代以来学术成果的菁华。这些文字在见证和记录中国当代艺术的成长史、梳理其发展脉络及未来趋势的同时,更直接指向的则是全面展现中国当代艺术批评的整体实绩。《邹跃进自选集》分艺术图像、艺术与社会、中国当代美术、美术史的书写四个部分。这些文章既从历史的角度纵向对美术史的发展做深入探究,又有站在全球化角度,对中外艺术现象进行横向参照,分析透彻深入,具有说服力。
  • 中华传世藏书——元曲杂剧

    中华传世藏书——元曲杂剧

    元曲又称夹心。元曲是盛行于元代的一种文艺形式,包括杂剧和散曲,有时专指杂剧。杂剧,宋代以滑稽搞笑为特点的一种表演形式。元代发展成戏曲形式,每本以四折为主,在开头或折间另加楔子。每折用同宫调同韵的北曲套曲和宾白组成。如关汉卿的《窦娥冤》等。流行于大都(今北京)一带。明清两代也有杂剧,但每本不限四折。散曲,盛行于元、明、清三代的没有宾白的曲子形式。内容以抒情为主,有小令和散套两种。
  • 相声

    相声

    “中国文化知识读本”丛书是由吉林文史出版社和吉林出版集团有限责任公司组织国内知名专家学者编写的一套旨在传播中华五千年优秀传统文化,提高全民文化修养的大型知识读本。
热门推荐
  • 朕的大秦不可能亡

    朕的大秦不可能亡

    始皇帝二十九年,博浪沙遇袭。当嬴政融合二十一世纪历史系博士的记忆,望着眼前的浩荡山河,自语,道:“这一世,朕的大秦不可能亡!”
  • 重生商场:雇佣兵女王,宠无天!

    重生商场:雇佣兵女王,宠无天!

    “万八,我们赚了!”杨玻玻兴奋的大叫。是啊,赚了,夜家和夏家,一个身价是一百亿加大小公……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
  • 快穿之任务者驱逐

    快穿之任务者驱逐

    当清冷和妖孽并在一起,禁欲和放肆并在一起,又会生成怎样的奇怪的人儿?“你怎么还没死?”某人无感,不做理会“你去死吧。”某人淡淡的看向了他,缓缓的转身,继续看书。“……”而往后,那个某人成为了穿越者,其中的一员。而她的任务是:“驱逐”
  • 剑道龙帝

    剑道龙帝

    一个阳光男儿追求武道,因情劼情灭情以无情之道屠戮生灵。最后因爱忏悔、因爱抛弃一切,得剑转生。逆天改命,拯救爱人改变人生。因爱追求情道与兄弟登上巅峰。
  • 位面轮回

    位面轮回

    这是一个无限轮回的世界,在这里你将会遇到恶梦中才有的怪物,怨灵,巨兽……,你将经历恐怖电影,游戏中的危机,在这无限的空间里,能够依靠的是什么?力量?运气,还是战友……?
  • 九龙荒尊

    九龙荒尊

    风卷行云,断八方;雷映天光,落四荒;雨截苍窘,破九天;电闪擎天,入八层。兀金生衍,梵木通天,荆土崩解,焱火炼狱,洑水不息……
  • 法界封印

    法界封印

    法界大陆,以法能为尊。一位少年—转世法灵,天生“金城气海”法能,奇遇连连,修炼冲顶,傲视苍穹。暗邪来袭,血风腥雨,生灵涂炭,法界大陆风雨飘摇,法邪大战殊死展开……
  • 快穿之猜猜谁是主角谁是反派

    快穿之猜猜谁是主角谁是反派

    “你真蠢”,他看着正飘在自己面前的毛团,淡淡地说到。ヾ(???ヾ)^?啊咧?“箐箐是在说我吗?”毛团疑惑地在他身边转圈。“别转了,走了。”一把抓住毛团,跳进了时空裂痕。
  • 阎王有令

    阎王有令

    七次穿越,最终做了个神女,还有个便宜师父。纳尼?师父非正常?师父是阎王!黑白无常做保镖?!这不是索命么!某女痛哭流涕:师父行行好,您老收谁也不要收我!!!佛曰,不大逆不道的徒弟不是好徒弟。某女叉腰作茶壶状,泼妇骂佛:你丫不怕死!有本事你来!!!~~~~~~~~~~~~~~精彩片段:"神女大人不好了!外面有一群僵尸!快要冲进来了!"某女修着小指甲,泰然自若,还不忘轻抿一口小茶,"来人!关门,放小黑小白!"看着两只阿飘相继飘走的身影,某女笑得奸诈"哼哼,小妖小鬼,来一个除一个,来两个钉一双!无常在手,天下我有!"~~~~~~~~~欢迎小伙伴们跳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