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4416100000059

第59章 中秋联诗(2)

座谈罢,李璬等回寝宫将当晚唐肃宗与他三人的联诗录出。第二天,唐室兄弟和李泌座谈及联诗的情况就在宫中流传开了。别人听了犹可,李辅国一听,忌妒之心尤其强烈,就去找张良娣说:“李泌依仗着万岁对他的恩宠,全不把娘娘放在眼里。”张良娣吃惊地问:“此话怎讲?”李辅国眯缝着眼,似笑非笑地说:“娘娘难道不记七宝鞍之事吗?”张良娣沉吟了半晌才说:“过后我也曾想过,陛下说李泌是‘为社稷计’,我想也是。”还不等张良娣说完,李辅国就说:“娘娘此言差矣,他既为社稷计,娘娘率臣等千里风尘,远播塞上,难道无功?李泌可曾提及?他口口声声说要奖励有功将士,从不谏万岁褒奖娘娘。万岁登基日久,娘娘理应母仪天下,可臣从未听李泌在万岁爷面前进谏册封娘娘一事,使娘娘至今还是太子良娣之分,臣为娘娘不平久矣。”他看张良娣沉思不语,就又说:“《诗》曰:‘溥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士之滨,莫非王臣。’天下之人没有谁不是皇家的臣子、子民;天下的财物,没有不是皇家所有。不要说七宝,就是十宝、七十宝,娘娘享受都是应该的。如今上皇特赐娘娘七宝鞍,李泌却要陛下撤下七宝,收归府库,这不是有意贬低娘娘是什么?想当初,上皇在位时,不要说修华清宫、华清池用去费用无算,就是赏赐杨家姐妹的七叶冠、昭夜玑等,哪一件不是无价之宝、天下至贵?唯独上皇赏赐娘娘一件七宝鞍就不能当得,这不是看轻娘娘又是什么?”张良娣阻止说:“卿不必说了,容我思之。”李辅国脸上掠过一丝狞笑,施礼退下。

李辅国走后,张良娣越想越觉得他的话有道理,越想越觉得自己委屈,不觉掉下泪来。唐肃宗回到后宫,见张良娣正在垂泪,忙吃惊地问:“爱妃这是何故?”张良娣带着泪眼忙来接驾,却说:“陛下,臣妾不敢当如此称谓,臣妾并非陛下之妃,只是太子良娣。”唐肃宗大惊,忙问:“爱妃何出此言?”张良娣听问,大哭说:“陛下试想,天子宫中可有良娣?臣妾的良娣之位还是陛下为太子时,上皇所封的太子宫之位。如今陛下登基已久,臣妾却还是良娣之职,并无妃、后这名分。古人曰:‘名不正则言不顺,言不顺则事不成。’臣妾并无妃、后的名分,怎可让群臣以母仪天下之分尊臣妾!”说罢又伏地大哭。唐肃宗忙过来扶她起来,口中说道:“是朕一时只忙朝中诸务,还未顾及后宫之事。爱妃即已主六宫之事,岂可无至尊名号,不过是早晚间罢了,朕这就去和先生商议此事。”张良娣这才止住了哭,破涕为笑说:“陛下何必这样着急?”唐肃宗说:“天下事千头万绪,朕得一一去理,既然已提出后宫事,朕这就去办,了一件是一件。”说着就走了出去,李辅国赶紧跟了出去,追随其后。

元帅府与后宫只有一墙之隔,唐肃宗闲时也常过来走走。他出了后宫,一路信步走来,思索着张良娣之言。他本要到前殿去,抬头一看,却已到元帅府,自己也笑了,心中暗道:做惯的事,走惯的路,朕常走这条路,今不觉又走来,既已来了,何不进去?于是就掀帘走进。李泌和李俶正在看着地图,商议河北战局,听得帘子“吧嗒”一响,抬头却见唐肃宗走了进来,忙过来见礼。唐肃宗笑道:“朕本要在大殿和卿议事,不想信步走到元帅府来了。好歹先生不是外人,皇儿更不用说,今就在此商议,先生莫怪。”李泌说:“当此非常之时,臣晋见陛下也并非都遵常礼。陛下屈驾就臣所来见臣,臣备感荣幸,何敢言怪?”唐肃宗又笑道:“先生也不必太谦,还是言归正事吧!”接着又说:“朕即位以来,只顾忙于朝中军政之事,后宫事却一时忘怀了。今良娣仍是太子宫中名号,于朝制不符,朕欲册她为后,先生以为如何?”李泌思索了一会说:“立后之事,本陛下家事,按说臣不应插言,不过蒙陛下垂询,臣不得不言。陛下于灵武即位是时势所迫,不得已而为之。这册后大事,必得奏上皇允准方得准备册封大典,而册封大典又需上皇在场。臣以为于其千里迢迢来往请封,不如待收复两京后从容举行,不过迟些时日而已。虽说这样,后宫良娣又不得名号,臣以为陛下不妨暂以良娣为淑妃,待回驾长安再正式举行册后大典,不知陛下以为如何?今广平王也在场,陛下也可父子相商。”李俶忙接说:“先生所言极是,上皇远在成都,父王要举行册后大典多有不便。为避免引起朝内外非议,望父王从先生之谏。”唐肃宗听两人都这样说,也就点头不语。停了一会,他又说:“先生所说也正是朕之所思。良娣之祖母,本是昭成太后之妹,上皇十分想念她。吾当使良娣正位中宫,正是要以此慰上皇之心。”李泌回答说:“陛下今在灵武,是因群臣追随陛下于此,都想建尺寸之功以恢复社稷,因此数上书劝进,陛下才即大位,并非为一己之私。如今宝册玺印仍在上皇处,陛下若以良娣为后,如何用印?若向上皇求玺,似有己私之嫌。不如暂以良娣为淑妃,以待上皇之命,不过晚岁月之间耳,何在于仓促间!”唐肃宗喜道:“先生是要朕有利有节,吾当遵先生之言。”就以张良娣为淑妃,册封之仪,不必细述。

但唐肃宗所言上皇所念,良娣祖母为昭成太后之妹到底是怎么回事,尚需交代。今张淑妃,即前张良娣,本是南阳西鄂人(今河南南阳市北),后徙居昭应(今陕西醴泉东北)。她的祖母姓窦,是唐玄宗的母亲昭成皇太后的妹妹。武则天临朝时,唐宗室中人多被杀,昭成也在其列。那时,李隆基年幼就失去母亲,后由其姨母窦氏鞠养。神龙元年(705年),唐中宗李显于武则天重病中复位,韦后勾结武三思等专擅朝政。景云元年(710年),韦后毒死唐中宗,立重茂为帝(殇帝),临朝称制。李隆基与太平公主合谋发动政变,杀韦后拥立其父李旦即位,史称唐睿宗。唐睿宗因李隆基建拥立之功,就以他为太子,因窦氏有鞠养太子之功,被封为邓国夫人,恩渥甚隆。由是,窦氏族人大贵,她的儿子张去惑、张去疑、张去奢、张去逸,都以皇姨弟的身份,位居高官。张淑妃是张去逸的女儿,唐玄宗李隆基即位后,于天宝年间将其从掖廷选入太子宫为良娣,后又将宗室女大宁郡主嫁给张良娣的弟弟张清。唐玄宗因其姨母对自己有鞠养之功,心中十分感激她。他爱屋及乌,因此对张良娣也很好。这次,唐玄宗赐张良娣七宝鞍,唐肃宗要以其为后,以慰上皇之心,原因就在于此。张淑妃不能正位中宫为后,心甚怏怏。唐肃宗宽慰她说:“暂以卿为淑妃,位下中宫。回京后,侍上皇命,再正位中宫。”就又赠她父亲、太仆卿张去逸为左仆射,封她祖母窦氏为义章县主,封她姐姐、李昙妻为清河郡夫人,封她妹妹张师师为郕国夫人。张淑妃见张氏族人都因自己而大富大贵,心中大喜,心也安下来了。李辅国装着来为张淑妃贺喜,称贺一番又问:“娘娘知道万岁爷以娘娘为淑妃是谁的功劳吗?”张淑妃惊道:“不是圣意如此吗?”只见李辅国摇了摇头,张淑妃赶紧追问:“到底是怎么回事?”李辅国就将在元帅府时,唐肃宗是怎么说的,李泌是怎么谏言的,李俶又是如何附和的,说了一遍。这李泌自以为光明磊落,知无不言,言无不尽,谁料他的话却成了李辅国挑拨是非的依据。就听李辅国说:“万岁已即大位,天下大事尚独自决断,宫中之事焉用上皇恩准?这其中主要是李泌作梗,他依仗万岁恩宠,又外联广平王、建宁王、郭子仪等,想独擅朝政,就怕娘娘正位中宫、母仪天下,使其预谋不能得逞,所以屡屡败坏娘娘的好事。娘娘试想,自他来到行在,可有一策是于娘娘有利的?臣在宫中多年,一直追随万岁爷和娘娘左右,今又远涉沙尘,来到塞外,无非是望娘娘早正后位,奴以主贵。不想李泌屡坏娘娘的好事,外加广平王、建宁王帮他,臣为此忧心如焚。此人若是不去,恐臣等追随娘娘永无出头之日了。”

张淑妃闻言大怒道:“我以他为故旧,他怎能这等待我!”李辅国往前凑了凑,又压低声音说:“恐不仅至于此。”张淑妃瞪着他说:“你的意思是……”李辅国一脸严肃地说:“娘娘试想,万岁爷若一味地对他言听计从,待到天下平定,回驾长安后,他必以功臣自居,广平王为天下兵马元帅,兵权在握,建宁王在宫中为内应,外又有郭子仪等一班武将支持,臣恐怕万岁爷也不一定能驾驭得了他,娘娘和臣等的前程就更加难测了。”张淑妃大惊问:“那将怎么办?”李辅国满脸杀气地说:“要除社稷后患必先除李泌。”张淑妃更惊,问道:“他眼下是陛下依重之人,怎样才能除他?”李辅国狞笑一声说:“娘娘别急,不记得曾母三疑的典故吗?曾母可谓贤明,又对其子了如指掌,第一个人告诉她说:‘曾参杀人。’她说:‘吾子不杀人。’若无其事地继续织布。第二个人又告诉她说:‘曾参杀人。’她就停下织机,想了一想。当第三个人再告诉她说:‘曾参杀人。’她就十分害怕,投杼逾墙而走。”这时,张淑妃低下头喃喃地说:“我懂了,你是要我在陛下面前毁坏李泌的名声,使他失宠于陛下。”李辅国又恶狠狠地说:“何仅于此?臣是说要他和广平王、建宁王一毁俱毁。”张淑妃大惊问:“这如何能办到?”李辅国冷笑一声说:“恨小非君子,无毒不丈夫。娘娘只要听臣的,一切由臣来安排。目前,娘娘只要常在万岁爷面前吹风,臣也如此,再伺机行事。他李泌就是神仙,也总能找出他一些破绽来,到时可一石三鸟。”听李辅国这般说,张淑妃心下有些害怕,也不作声。

李辅国因张淑妃在唐肃宗面前得宠,想由她先在唐肃宗处谮言李泌、李俶、李倓等。张淑妃总认为要同时除去三人,恐很难得逞。李辅国就心生一计,在宫中放风说广平王因唐肃宗只以张良娣为淑妃却不立自己为太子而心怀不满,建宁王因唐肃宗以广平王为元帅而心中不服,又说郭子仪自以为功高,却空有右相之衔,右相之权实在李泌手中,等等,以逼张淑妃就范。张淑妃听到这种议论,生怕唐肃宗怀疑到自己身上,就在枕边把所听到的种种议论告诉唐肃宗。唐肃宗大惊道:“此必是空穴来风。”张淑妃说:“陛下何不以此言一试李泌,看他如何应答,此不是陛下明辨忠奸的好方法吗?”唐肃宗说:“爱妃言之有理。”

第二天,唐肃宗就在大殿召李泌座谈,他从容说:“广平王为元帅已很久了,先生前次说,可令建宁王领兵从北方边境进取范阳。朕以为,若使建宁王专事征讨,又怕他和广平王势力分散,不如立广平王为太子,以建宁王为元帅,卿以为如何?”李泌回答说:“臣本向陛下建言,平叛大事,臣等应须即区处。至于立太子本是陛下家事,应等待上皇诰命,不妨回驾长安再说。不然,后代怎能明辨陛下并非为一己之私?臣以为,有人对陛下进言,使陛下向臣垂询,必是想让臣和广平王产生隔阂而不睦,其人便于从中谋私利。陛下试想,臣必把此话告诉广平王,广平王也未必敢担此言。”唐肃宗忙摆手说:“先生不可这样,即便别人有此言,朕也未必信,只是和卿商议此事罢了。”李泌稍停又说:“陛下差矣!古人云:‘市之无虎明矣,然而三人言而成虎。’又曰:‘众口可以铄金,谗言三至,慈母不亲。’臣之所以要把这事告诉广平王,并非只考虑广平王日后察知此言,要怎样看待臣而已,而是为陛下父子着想,正所谓‘父子有亲,君臣有义’;又所谓‘失天之度,虽满必涸;上下不和,虽安必危。欲王天下,而失下之道,天下不可得而王也’。陛下今以天下为己任,有人却想使陛下失父子之亲、君臣之义,此是失天下之大德,臣以为陛下必不取。陛下不记当日李林甫、杨国忠之离间陛下与上皇父子相亲之狼子野心吗?”

提起李林甫和杨国忠,唐肃宗怒不可遏,恨恨不已地说:“此二贼子为天下人所不齿。今杨国忠死无葬身之地,是他作恶多端,不为天容,咎由应得。但李林甫却自安夜台,少遭天谴。吾当敕诸将攻克长安,掘出他的尸骨,焚骨扬灰,方解朕心头之恨。”李泌平和地说:“陛下此言差矣!试想,如回驾长安,天下方定,就仇恨死者,似有不妥。死了的人他知道什么呢?只不过是朽骨一具罢了,这只能使陛下要彰示天下圣德不弘了。为国家计,陛下应以天下苍生为念。若为个人计,现今跟从安禄山、史思明反叛者都是陛下的仇人,他们若听说陛下有仇恨死者之举,那么他们为怕被陛下所仇杀,必会死心塌地地跟随安禄山与朝廷为敌,这恐怕会阻隔他们迷途知返的自新之心吧!”李泌这样直言不讳,使唐肃宗心中十分不悦地说:“先生此言不也太过分了吗?开元二十五年,李林甫和武惠妃相勾结,陷害太子瑛等,使他们皆被赐死。上皇欲立朕为太子,召宰相李林甫商议,他却以为武惠妃方承恩宠,谏上皇不立朕,而要立武惠妃之子李瑁为太子,幸好上皇不听他之言。开元二十六年,朕刚被立为太子,李林甫就兴大狱,韦坚、柳责等被杀,李林甫以此构陷朕和太子妃韦氏,韦氏被废,朕幸免于难。后杨贵妃立,李林甫又和杨国忠勾结,依赖杨贵妃得宠,数次陷害朕,所幸上天保佑,朕终能保全,这是卿知道的。其实,李林甫也和卿交恶,他构陷卿妄议朝政,毁誉上皇,上皇因将卿逐出京,令于蕲春郡安置。后来,他还想进一步害卿,只是还来不及就死了,卿也因此才免于被害,如今卿怎么还袒护他?”

同类推荐
  • 中国古典小说精选(下)

    中国古典小说精选(下)

    收录了《扫迷帚》和《斯文变相》两本小说。《扫迷帚》详细叙述了江南一带迷信风俗的诸种表现。可谓洋洋大观。卷首开宗明义。指出迷信是阻碍中国进化的大害。小说主人公卞资生。江苏吴江布衣。生平专讲实践。最恨鬼神仙怪。星相卜筮诸说。前三回专叙资生与表弟杨心斋的论辩。力辟天命鬼神之谬。第四回后叙资生心斋诸人漫游苏州杭州吴江镇江等地的见闻。诸如瞽卜骗人。白日被殴。术士偷油。黑夜露迹。官惑风水。学使媚神。邑令修塔。痴女建祠。鬼魅为祟。一派胡言。青蛙成神。牲醴祭献。仙姑洒水治病。天师捉妖敛财。厌胜幻法。千奇百怪。巫觋妖术。丑态毕呈。每逢疫疠流行。寺庙香火大盛。僧尼应接不暇。伴灵诵经。拜忏放焰口。点树灯。斋十王等。名目繁多。画符念咒。跳舞开鬼。走阴差的。妖道巫婆。大获其利。尤有奇者。苏州能仁寺僧来杭募化。于空场设一木笼。笼门钉锁数百具。中站一僧。赤足踏刀。以示舍身。行善举者施钱。可开一锁。价目不等。等锁全行开罄。该僧方能全生。否则立毙而后已。引得杭州人山人海。如狂如瞀。三日所施。已逾二千金。更有伤风败俗的经唱宣卷。对脐大会之类。不胜枚举。今日读来。妙趣横生。《斯文变相》是光绪丙午(1906年)年遁庐创作的一部小说。透过主角冷镜微的经历,讽刺文人官吏的虚伪与腐败。
  • 最后一只红狐

    最后一只红狐

    本书荟萃作者原创情感、民间、励志和逸闻传说等22篇,聚焦社会热点,关注坊间话题。多数作品具有较大情感张力,催人泪下,如历史故事《贱业》写一个刽子手苦心让自己的孩子考中了进士,然而孩子贪腐不堪,草菅人命,父亲无奈之下亲手斩首自己的儿子,表现了正义与邪恶之间的严重冲突。
  • 谍影重重之上海

    谍影重重之上海

    本书是即将开播的百集大戏《谍影重重之上海》的同名改编小说。故事发生在1936年的上海,幼年时期的一对好伙伴向亦鹏和阎天,因为不同的人生轨迹,分别成为中共上海地下组织负责人和国民党军统特别行动组组长。他们在各自身份的掩饰下,围绕日本“军刀计划”情报,与日本侵略者展开一系列斗智斗勇。两人诚挚的友情,与林璇之间的三角恋情,以及抗日志士那种纯净崇高的爱国之情,在这场惊心动魄的间谍战中得到升华。
  • 最初的爱情,最后的仪式

    最初的爱情,最后的仪式

    短篇小说集《最初的爱情,最后的仪式》是伊恩·麦克尤恩的处女作兼成名作,“恐怖伊恩”的名号由此诞生。八个短篇故事分别经由青少年男性的视角出发,讲述了八段情节各异却又情绪共通的故事,或恐怖或暴烈,或残酷或变态,或荒唐或魔幻,同时却既温柔又感伤;就像每个人都会经历的疯魔而又伤感的青春期,是每个人都可以从中烛照出自我的“青春残酷物语”。
  • 十三夜

    十三夜

    《十三夜》是日本十九世纪日本优秀女作家代表樋口一叶的中短篇小说集,精选代表作《十三夜》《暗樱》《行云》《月夜》等共计14篇。樋口一叶寄居东京都市的一隅,以冷静之眼洞察世相百态,写尽普通人凡俗的日常生活,并发掘他们坚韧生活的方式和力量,更以慈悲的温热之心熨帖世人的疲惫日常。她来自市井,书写市井,以本人在逆境中的崛起,书写大时代下小人物的生活原貌和人情百态,寄托世道衰败中对光明与温暖的渴望。樋口一叶的作品以其独特的拟古典文体在抒情性与叙事性取得了巧妙的平衡,从而兼具古典文学的气韵与近代文学的表现力。
热门推荐
  • 一幻万古

    一幻万古

    自古五行生克,天地并立,三才有命,异象纷呈,万千大道各有所属。而今吾以幻得证大道,虽无岁月可为之流传,当万千年后再见天下!
  • 星空序曲

    星空序曲

    其实有一个智能生命在身边还是挺好的!没事的时候还能聊聊天!帮你赚钱!帮你泡妹子!帮你征服宇宙!但是他有时候不听话啊,想起这个猪脚的眼泪抑制不住的就往下流啊。
  • 魔王缠上乖乖女

    魔王缠上乖乖女

    她自认已经做得够好了!老师眼中的全优生,学生公认的好同学,男友心中的完美恋人,“美丽善良”是她名字的前缀词,“白雪公主”是她不传二家的赞美,怎么偏偏就他——这个人神共愤的大魔王到底哪根筋不对?!老找她麻烦挑她刺还总搞些幼稚恶作剧!他是太闲还是她讨嫌?!哼!他就是看她不顺眼怎样!明明心里不乐意,脸上还笑眯眯的,特别虚伪有木有!恨不得一拳打碎她那金牌乖乖女面具,他就是要看看,她到底能装多久!什么?她是童养媳?未婚夫很优又怎样?他想要,天王老子也得给!
  • 众星之恋

    众星之恋

    叶星,娱乐圈的准明星。某个狂风暴雨的深夜,独自在宿舍过夜的他,遭遇特大面积山体滑坡,被泥石流活埋之时意外穿越了。穿到一个废弃三千多年的末纪元E星,遇上一群挣扎在死亡线上的哑星守护者,还有一个为了爱来回穿梭,结果却把自己穿丢了的失忆美女科学家......
  • 大秦上将军

    大秦上将军

    东方唯,转世在秦时明月的世界,在哪里,他是帝国的将军,杀人无数。在妖精的尾巴的世界里,他是代表破军的星灵,是杀戮的使者。(这书初开始的时候就想写成无限流,暂定的有三个世界,目前在秦时明月,以后会出妖精的尾巴。还有一个我想试试原创世界。其他的还在构思中。)
  • 狗腿子吗

    狗腿子吗

    日本沦陷区的小警察,原以为可以混日子,到头来只能起来反抗。
  • 我的影子是怪物

    我的影子是怪物

    有着数百节车厢的超级列车,窗外是大雪纷飞宛如雪中国度。这是江宁在列车上第五天,一切只是为了去远在万米高空之上的魔都。只是还没到魔都,自己的影子居然……总之他觉得这里得很危险,有着被影子操纵人类反叛者,深海中更有神秘国度,不断出现各种深海巨兽,半机械体怪物入侵陆地。
  • 见到你那天

    见到你那天

    那是一个在寻常不过的春天,还下着小雪路面也都是老冰。从见到他的那一眼起,我从不觉得他是带给我这么多欢笑和眼泪的人只是一些都那么不切实际的发生了,我变成了自己最讨厌的那种人还葬送了快乐……
  • 一婚到底:老公别乱来

    一婚到底:老公别乱来

    从十岁到二十岁,许锦年爱了安剑远十年,却被他无情的背叛。“许锦年,嫁给我吧!”在她最落迫的时候,那个A市最尊贵的人顾终笙临空而降。我愿意!”左手套上钻戒,没想到掉入狼窝。“顾终笙,可以放假吗?”她大声求饶。“冷落美娇娘可是大罪!”男子邪魅一笑,不给她喘息的机会。她大吼:“老公!别乱来啊!!!”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