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4435600000020

第20章 继承孝道传统,借鉴西方制度,构建以子女和国家为共同义务主体的孝道文化新体系(1)

李鉴踪

中国传统孝道文化,讲究的是子女对父母的关爱和奉养。作为一种最基本的道德规范,千百年来,孝道在修身养性、和睦家庭、凝聚社会等方面发挥了巨大作用。当

前,全球老龄化问题非常严峻,中国更是一个“未富先老”的人口大国,老人的养老和照护问题非常突出:一方面,越来越多的人们陆续进入到老年行列;另一方

面,一个孩子则背负着需要照顾和奉养多位老人的责任与义务。在这种状况下,不讲孝道是绝对不行的,但仅仅依靠以子女奉养父母的传统养老照护方式是远远不够

的。我们只有在继承和发扬传统孝道思想文化的基础上,充分吸收西方孝道文化的营养,学习和借鉴西方发达国家成熟有效的养老保障制度,建立起一套有中国特色

的养护制度和崭新的孝道文化体系,才能使广大的老人们安度晚年,使广大的年轻人安心工作,也才能构建起真正和谐稳定的文明社会。

一、中国传统孝道文化的主要内容、作用及法律意义

(一)主要内容

孝道是中国古代社会最基本的道德规范,内容丰富,涉及面广。我们通常所说的孝道,一般指社会要求子女对父母长辈应尽的义务,包括尊敬、关爱、养老送终等等。其主要内容有如下两方面。

1.敬老爱老

国传统孝道的精髓,首先提倡的是对父母老人要“敬”和“爱”。没有敬和爱,就谈不上孝。孔子曰:“今之孝者,是谓能养。至于犬马,皆能有养,不敬,何以别

乎?”也就是说,孝敬父母不仅仅是物质供养,关键还在于要有对父母的爱,而且这种爱是发自内心的真挚的爱。没有这种爱,不仅谈不上对父母孝敬,而且和饲养

犬马没有什么两样。同时,孔子认为,子女履行孝道最困难的就是长期保持这种“爱”、长期心情愉悦地对待父母老人。

2.奉养照护

中国传统孝道最基本和最起码的要求,是要从物质上供养父母,即赡养父母。“生则养”,这是孝敬父母的最低纲领。儒家提倡在物质生活上要首先保障父母,如果有肉,应首先让老年人吃。孝道强调老年父母在物质生活上具有优先性。

相比青少年,老年人体弱容易生病。因此,传统孝道把“侍疾”作为奉养的重要内容。如果父母生病,要及时诊治,精心照料,多给父母生活和精神关怀。

(二)主要作用

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核心内容之一,孝道文化在中国历史发展过程中发挥了多方面的积极作用。

1.修身养性

从个体来讲,孝道是修身养性的基础。通过践行孝道,个人的道德可以完善。失去孝道,也就失去做人的最起码的德性。儒家历来以修身为基础,因此非常重视孝道。在今天,倡导孝道,并以此作为培育下一代道德修养的重要内容,仍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2.融合家庭

从家庭来说,实行孝道,可以长幼有序,规范人伦秩序,促进家庭和睦。家庭是社会的细胞,家庭稳定则

社会稳定,家庭不稳定则社会不稳定。故此,儒家非常重视家庭的作用,强调用孝道规范家庭。在新时代,强调子女尊敬和赡养老年父母,对家庭和睦具有同样重要

的作用。

3.凝聚社会

儒家思想产生于乱世。孝道的思想可以规范社会的行为,建立相关的礼仪制度,调节人际关系,从而凝聚社会,达到天下一统。客观地讲,孝道思想为封建社会维持其社会稳定提供了意识形态,为中国的统一和稳定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三)敬老养老是子女对父母的法定义务

在中国古代,对老年人的尊敬和赡养不仅仅是道德上的大事,也是法律上的大事。不按传统尊敬和赡养老人,可以用不孝之名进行处置。在我国古代的法律体系中,“孝”占据着非常重要的位置,以至于不少的法律规定在特定时候都要让道于孝。这些对于孝道的推崇,不仅反映出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也反映出子女应当回报父母的基本伦理关系。可以说,对老年人的尊敬和赡养,在我国传统法律文化里是根深蒂固的。

这样的传统,在我们今天的法律体系中仍然继承和延续着。按照传统,子女始终是老年人生活的依靠,老年人得到长期照护的质量也反映子女的孝顺程度。当然,较古代以刑罚为主要手段的法律规定,今天的民法对于赡养关系的调整力度宽松多了。现行婚姻家庭法主要关心赡养费用的给付,将老年人的生活照料义务设定为其子女的法定义务;对于违反该义务的行为,法律赋予老年人以赡养费请求权诉诸法院。这样的法律规定,实际上贯彻了子女应为其父母进行长期照护的古代法律传统,一如既往地将老年人的长期照护义务以立法的形式设定在了子女身上。

二、西方社会的孝道文化及养老照护体系

(一)西方孝道文化的两面性

不少人以为,西方社会没有什么孝道文化。其实,西方社会也有孝道,他们对老人都很尊重的,广泛流传于西方国家的母亲节习俗便是一个例证。西方文化是以基督教为主体的文化。基督教强调博爱,西方社会的多数人的举止涵养都是很友好的,这是基督教文化的功劳。

但我们也应看到,相比中国人,西方人的友好多流于形式。同样以母亲节为例,西方人注重节日当天给母亲送花或礼物;而中国人注重的是内心对母亲的牵挂和感恩,将每一天都当作母亲节才是最大的孝道。西方人普遍缺乏对父母的关爱,儿女在身边尽孝的很少。西方人养儿防老的观念不是很强,这与他们的教育观念密不可分。西方教育强调个人主义,讲究平等自由,尽管父母和子女关系也很密切,但不会因此要求留在子女身边或限制他们的个人发展。另一方面,这也是他们不同的社会思想和风俗造成的。中国古代社会十分重视传宗接代,加上社会又一直缺乏健全的福利体制和支援,所以人们就只好把重心和希望全放在家庭或儿女身上,希望儿女能够照顾自己的晚年。现代西方社会则不然,他们建立起了一套完整的社会福利及保障体系,所以老人在很大程度上也可以不需要子女的奉养。西方家庭的普遍情况是:儿女在外自由发展和工作,老人在家或在养老院过自己的生活。

西方的孝道文化,虽然体现出了平等、自由等积极的一面,但同时也表现出缺少关爱的冷酷的一面。西方国家在工业革命后,受科技和机械的影响,人越来越像机器一样,就连关爱他人也往往是很机械的,流于程式。相比而言,英国算对西方传统思想文化保护相对较好的国家,英国人比美国人也就传统一些,他们的家庭观念还多一些,一些老人能够得到子女一定程度的关心。美国是一个没有多少历史文化的新兴国家,由于过于追求人性自由,所以美国的一些老人的晚景就会凄凉一些。总的说来,西方国家与我们有很大不同,在他们那里,子女与老人之间的关系多是金钱关系,家长负责把儿女抚养成人,其余则撒手不管;而家长到了晚年,纵使儿女成群,也极难出现儿孙满堂、欢聚一堂的情景。虽然老人们多数时候也不缺钱,有退休金或养老金,但非常缺少关爱,父母和子女间常常只剩下冷漠的金钱关系。有这么一个例子:一位美国老人独自住在洛杉矶的一幢小房子里。有一天,当邮差来送养老金清单时,发现这个老人已死去多时了。据了解,老人有九个儿女,生活得都不错。可她在这九个儿女成人之后,就再也没有见过他们,顶多在圣诞节时收到他们寄来的几份小礼物。难怪有人这么说:西方社会是儿童的天堂、成人的战场和老人的地狱。这种说法难免有失偏颇,但我们至少可以由此看出东西方社会在孝道方面的巨大差异。

(二)西方社会的福利保障制度和老人照护制度

如果说中国的老人主要是靠儿女来照护的话,那么西方老人的生活问题多是通过国家良好的社会福利来解决和有效的照护制度来保障。

西方社会都有自己行之有效的福利制度和养老保障制度。在社会保障立法实践中,还逐步建立起了一整套用于长期的一般性照料和专业性护理的照护体系。由于在各国实践当中,老年人都是这一体系的主要服务对象,因此,长期照护主要针对的就是老年人的照护。这一体系通常包括资金保障、长期照护服务提供和国家长期照护服务监管等体系。以英国为例,其主要通过国家医疗和社会服务两个基本体系来实现老年人的长期照护保障。1995年,美国颁布《老年人法》,其后经过多次修订,于2006年通过了新的《老年人法》。该法较为完整地规定了有关老年人长期照护的基本制度,旨在提高老年人生活质量,为老年人医疗、服务以及相关权利提供保障。另外,美国通过国家医疗补助计划,使用国家财政为长期照护老人提供了部分资金保障。

三、继承孝道传统,借鉴西方制度,建立起具有中国特色的以子女和国家为共同义务主体的养护保障制度和孝道文化体系

据民政部门公开的数据显示,目前我国大约只有1%的老人选择在社会养老机构养老,其余99%的老人选择在家养老。但广大的老人们尤其是贫困落后地区的老人们在家里并没有都得到必要的福利和较好的照料。在不少地方,有人对自己的子女宠爱有加,对父母的饮食起居却不闻不问;有人自己住在宽敞的楼房里,却让老人住在简陋的破屋甚至猪圈;做得好一些的,也仅仅是关注到老人的物质需求……要让广大的老人们都能安度晚年,乐享晚年,除了继承和发扬孝道传统外,必须将国家作为义务主体之一,建立起一套可靠的养护保障体系。

(一)个人养老传统当前面临的问题

当前,虽然子女承担着赡养老人的主要义务和责任,但这种单一的养老方式在今天正面临许多问题,主要表现在:1.随着城镇化进程的加快,广大农村的青年劳动力不断向城镇转移,农村老年人的养老和照料压力越来越大;2.随着退休制度的建立和逐步完善,城市老年人对子女的经济依赖性逐渐减弱,客观上淡化了年轻一代的孝敬意识和养老责任;3.随着家庭结构的小型化趋势和家庭在现代社会中职能的简约化,家庭养老和照料老年人的功能日益弱化;4.随着计划生育政策多年实施和生育观念的改变,我国人口迅速进入老龄化。家庭“四二一”结构的发展,未来由家庭承担养老和照料老年人的空间越来越小。

面对以上情况,再加上拜金主义的影响和部分人法律意识的淡薄,目前,老年人和青年人在家庭和社会代际关系上出现了许多问题,其中最突出的就是虐待老人的现象时有发生,个别地方甚至出现触目惊心的虐老案件。除此之外,对于那些没有子女的孤寡老人或者说“三无”老人,当他们没有了固定生活来源、没有了劳动能力的时候,我们传统的孝道文化体系的脆弱性问题就会浮现出来。

同类推荐
  • 思想课堂-修身笔记

    思想课堂-修身笔记

    为你的头脑镀金,为你的思想导航。思想笔记系列丛书包括:道德笔记、典籍笔记、婚姻笔记、家庭笔记、教育笔记、经济笔记、科技笔记、历史笔记、伦理笔记、论爱笔记、美学笔记、民俗笔记、农业笔记、情感笔记、人生笔记、人物笔记、人性笔记、儒学笔记、商业笔记、社会笔记、文化笔记、文学笔记、心灵笔记、修身笔记、养生笔记、艺术笔记、语言笔记、战争笔记、哲学笔记、自然笔记。
  • 中国历史文化百科——经济

    中国历史文化百科——经济

    此系列书籍介绍了中国历史文化百科的知识,内容包括字谜,中医学,武术,政体,哲学,战争,天文学,诗歌,服饰等。
  • 敦煌阳关玉门关论文选萃

    敦煌阳关玉门关论文选萃

    从选文可见,敦煌、阳关、玉门关、汉长城及丝绸之路方面的研究,六十多年来持续不衰而后来弥盛;成果踵出,卓见纷呈。既标示了研究者之踊跃以赴,亦呈现出收获之迭积累新。敦煌、阳关、玉门关及丝路通流之盛,去今千年以远,昔时故迹,或隐或没;古人亲见,今多茫然,故后人事须探求。而见仁见智,难免歧异,是以所百颇有异同。
  • 船山思问录

    船山思问录

    王夫之对心性之学剖析精到,有极浓厚的宇宙论理念,建构了集宋明思想大成的哲学体系。《船山思问录》以民国二十二年上海太平洋书店排印《船山遗书》本为底本,对其进行了解读,包含内篇和外篇两部分内容。
  • 文房四宝古韵

    文房四宝古韵

    周丽霞主编的《文房四宝古韵》主要介绍了文房四宝,包括挥毫天下毛笔(毛笔发明与早期发展、汉代毛笔发展与别称);翰墨春秋古墨(墨的起源及古墨特点、秦汉时期韦诞开创制墨、唐代奚氏的精湛制墨、宋元时期的制墨与墨礼);一纸千金纸张(东汉宣纸与左伯纸、魏晋南北朝时纸的推广、唐代纸张的丰富种类、宋代发达的造纸技术);名砚奇珍砚台(先秦古砚与汉魏三足砚、唐代端砚的源起与成名、宋代砚台的形制与洮砚、元明清砚台发展与制砚)等内容。
热门推荐
  • 冥王宠妃:娘子,别跑

    冥王宠妃:娘子,别跑

    自从冥王云夜潇遇上落依琪近乎性格分裂,在外人面前冷血无情,有了依琪以后在她面前温柔似水,就连小伙伴们都惊呆了!一起手诛白莲花,虐死渣渣,遇见卖萌师傅,ok,宝宝我让你拜师礼送到手抽筋。依琪:“夫君,我想养神宠。”云夜潇:“好,我去给你找!”依琪:“夫君,我要骑白虎”云夜潇:“乖乖娘子,骑为夫身上就行!”
  • 果果的恋兵小奋斗

    果果的恋兵小奋斗

    清新文,一个平凡的女孩,一个难辨真假的梦,一份向往军旅生活的执着,亲情、友情、爱情,平凡、不平凡,无非是一种生活态度,“我以为你是我的天使,原来也不过如此。”“小痞子,让我借借你的肩膀。”“你这个家伙不要把鼻涕也往上面蹭好不好。”
  • 神逆圣天

    神逆圣天

    一个没落王朝的太子,担负起复仇的大任,遇见神秘老师,进入双神峡谷,实力一路飙升,踏破生死,实力到家,杀上圣殿,灭殿满门,面对外族侵略,以雷霆之力灭剿灭侵略者,俯瞰天下!加粉丝群,我本人创的啊,248922682
  • 吕凤伦

    吕凤伦

    吕凤伦创作诗词歌赋和短篇小说若干,散落杂乱,如今集结汇总,整理成册!
  • EXO的新兴女神

    EXO的新兴女神

    她,是EXO的新兴女神,偶然的机遇让她成为了EXO的一员,她与EXO之间又会发生什么,敬请期待!(第一次写,写的不好别介意!)
  • 儿子打了我的脸

    儿子打了我的脸

    尹守国,2006年开始小说创作,发表中短篇小说70多万字,作品多次被《新华文摘》、《小说选刊》、《北京文学中篇小说月报》等选载,中国作家协会会员,辽宁省作协签约作家。
  • 幻想入侵世界

    幻想入侵世界

    自由自在的遐思,完全由想象构筑的世界,我可以变身,驾驶机器人,飞行,去做各种有意义的事情。(这是中二青年的幻想回忆录,劳烦口下留情)
  • 我要跟你在一起永远

    我要跟你在一起永远

    土地很忠诚,一份耕耘,一份收获,有时人畜之间的感情也一样。而人与人之间的感情呢?请看《我要跟你在一起,永远》此书和作者已出版的《闭着眼睛裸爱》个别地方风格相同,都属现代言情,但少儿不适合阅读。网上搜索喻贵南,你将会看到更多的相关内容。
  • 红衣如画

    红衣如画

    她去参加了一个奇怪的画展,一个女声遥远而飘渺的传来,她抬起头一看,竟是那幅禁画……
  • 麦琪的礼物:欧·亨利短篇小说集

    麦琪的礼物:欧·亨利短篇小说集

    《麦琪的礼物》精选了欧·亨利的多篇经典之作,是其短篇小说精品中的精品。其中,《麦琪的礼物》和《爱的奉献》通过对两对年轻夫妇事事为对方考虑,为对方勇于牺牲自己的描写,歌颂了那种纯洁的、毫无杂念的崇高爱情,故事写得既温馨又感人,成为世人传诵的佳作。《最后的一片藤叶》是描写人世间存在的真情和友情,一个看似已经无用的、穷愁潦倒的老艺人在故事的结尾,在其生命的临终一刻突然变得无比的高大伟岸,因为他给世界留下了真爱,为挽救那位患病的年轻女子的生命,他用尽了自己仅有的一点力气和才能……这些作品不仅使我们深受启迪,更让我们在阅读中享受到了一种愉悦之情,一种真正的艺术会带给我们的愉悦之情。这样双重的功能,也正是其小说的魅力之所在。在这些作品中故事的结尾又往往出乎人的意料,有的结尾给人以振聋发聩之感,有的又叫人伏案深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