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4435600000079

第79章 老有所养,老有所乐——乐山崖墓画像中的孝道文化

唐长寿

乐山崖墓画像石刻中有不少表现孝道文化的画像故事,主要集中在麻浩和柿子湾崖墓中,共有十多幅,无论其数量还是题材种类在四川画像石中都别无二家。其中能释读的有:“董永事父”、“闵子骞失棰”、“老莱子娱亲”、“伯榆悲亲”、“孝孙元觉”、“凯风”等图。现分别介绍如下:

1.“董永事父”图,现共发现4幅,分别位于麻浩I区1号、II区40号墓、柿子I区1号墓、II区22号,是乐山崖墓中出现最多的孝子故事图。四幅画像的构图相同:图中画董永在田间劳作,一手执锄,一手持便面,为坐在大树荫下独轮车(鹿车)上的老父煽风取凉,树枝上系有一口袋,当为食物。

山东武氏祠石室刻有董永故事图,图中有一大树,树下有一独轮车,上有小罐,大概是田间劳作盛水之用,一老人坐于车上,左手执鸠杖,右手前伸。老人上方刻“永父”二字。其左为董永,右手执农具,回首望其父,身旁刻“董永千乘人也”六字。在四川汉阙画像中,也多处可见“董永事父”图。

《法苑珠林》卷六二引《孝子图》:“董永者,少偏怙,与父居,乃肆力田亩,鹿车载父自随。父终,自卖于富公以供丧事。”

句道兴本《搜神记》:“董永小失其母,独养老父,家贫困苦,至于农月,与辘车推父于田头树荫下,与人客作,供养不阙。”

乐山崖墓“董永事父”表现的正是这一种“带父打工”的情景。这与后世重点宣扬的卖身葬父不同,重在表现对老父的“供养不阙”。

2.“闵子骞失棰”图,位于柿子湾I区1号墓。图中闵子骞站立于一服牛轺车后,车上坐一着冠者。此图原释为“牛车图”,不知其为孝子故事。笔者结合武氏祠画像对照看,该图具备“闵子骞失棰”故事的主要元素,因此笔者认为应是“闵子骞失棰”图。不同者是所御马换成了牛。图中画闵子骞立于车旁,其父坐于车上。

武氏祠画像石中有该画像,刻闵子骞跪于父亲所坐车后,并有题记曰:“闵子骞与假母居,爱有偏移出,子骞衣寒,御车失棰。”《太平御览》引师觉授《孝子传》曰:“闵损,字子骞,鲁人,孔子弟子也,以德行称。早失母,后母遇之甚酷,损事之弥谨,损衣皆藁为絮,其子则绵纩重厚。父使损御,冬寒失辔,后母子御则不然,父怒诘之,损默然而已。后视二子衣,乃知其故,将欲遣妻。谏曰:‘大人有一寒子,犹尚垂心,若遣母,有二寒子也。’父感其言乃止。”

“闵子骞失棰”图突出闵子骞设身处地为父母、家庭着想,表现了对老父的精神关怀和体谅。

3.“老莱子娱亲”图,位于柿子湾I区1号墓,图中画老莱子跌倒在地,老莱子父母坐于案前观看,莱子妻在一旁服侍。

武氏祠画像石中画老莱子父母及老莱子作仆地状。有题记道:“老莱子,楚人也,事亲至孝,衣服斑连,婴儿之态,令亲有欢,君子嘉之,孝莫大焉。”

《太平御览》引师觉授《孝子传》曰:“老莱子者,楚人,行年七十,父母俱存。至孝蒸蒸,常著斑兰之衣。为亲取饮上堂,脚跌,恐伤父母之心,因僵仆为婴儿啼。孔子曰:‘父母老,常言不称老,为其伤老也。’若老莱子可谓不失孺子之心矣。”《孝经·纪孝行章》曰:“孝子之事亲也,居则致其敬,养则致其乐,病则致其忧,丧则致其哀,祭则致其严,五者备矣,然后能事亲。”

老莱子以赤子之心赡养老人,细心体察其情感喜怒,使父母常怀喜乐,体现了“养则致其乐”的思想。

4.“伯榆悲亲”图,位于柿子湾I区1号墓。此图以前未能释读,笔者今释为“伯榆悲亲”图。图中韩伯榆跪于地上,其母立于前。武氏祠画像石中也有此图,并有题记道:“柏榆伤亲年老,气力稍衰,笞之不痛,心怀楚悲。”

可知,“伯榆悲亲”图体现的是儿子对老人的细微体贴。对“伯榆悲亲”图,后人张之洞有赞曰:“伯俞母因怒杖击,怡然敬受,所以息母之怒,平母之气,而安母之心。曲体亲意,固应如是,至后因笞不痛,知母老而悲泣,孝思恳挚,殊可动人。”张之洞“息母之怒,平母之气,而安母之心”之说,是为确评。

“伯榆悲亲”图、“老莱子娱亲”图、“闵子骞失棰”图共列于墓壁一块壁面上,三图中无界线,左为“伯榆悲亲”图,中为“老莱子娱亲”图,右为“闵子骞失棰”图。这在乐山崖墓画像乃至四川汉代画像的设计中,都是一种较为普遍的现象,释读时要注意区分开来。

5.“孝孙元觉”图,位于柿子湾I区1号墓。该图与另一幅孝子故事图共列于一块壁面上。以前迅冰释为“像有侏儒、猴子参加的舞蹈图”。笔者后据武氏祠石刻,释为“孝孙元觉”图:图中刻三人,左为元觉父,左手执便面;中为元觉,右手持肩舆,左手指右方,抬头视左方的元觉父;右为元觉祖父,赤身裸体,垂首坐于地下。

武氏祠画像石中有“孝孙原谷”图,图中孝孙手指一副担架,与父作语状,上有“孝孙”、“孝孙祖父”、“孝孙父”题记。原谷即元觉。

敦煌遗书句道兴本《搜神记》引《史记》曰:“孙元觉者,陈留人也,年始十五,心爱孝顺。其父不孝,元觉祖父年老,病瘦渐弱,其父憎嫌,遂缚筐举舁弃深山。元觉悲泣谏父。父曰:‘阿年老,虽有人状,昏耄如此,老而不死,化成狐魅。’遂即舁父弃之深山。元觉悲泣大哭,随祖父归去于深山,苦谏其父。父不从。元觉于是仰天大哭,又将舆归来。父谓觉曰:‘此凶物,更将何用?’觉曰:‘此是成熟之物,后若送父,更不别造’。父得此语,甚大惊愕:‘汝是吾子,何得弃我?’元觉曰:‘父之化子,如水之下流,既承父训,岂敢违之。’父便得感悟,遂即却将祖父归来,精勤孝养,倍于常日。”

崖墓画像表现的就是元觉拖肩舆谏父的情节。与“董永事父”图一样,体现的是“养老”送终之情。

6.“凯风”图,位于麻浩I区1号墓。图中刻多人(石刻风化严重,人数已不明,但不少于五人)分别跪于一老妇之前,老妇凭杖而立。《诗经·凯风》:“凯风自南,吹彼棘心。棘心夭夭,母氏劬劳。爰有寒泉,在浚之下。有子七人,母氏劳苦。”表现了儿子们对母亲抚养的感恩心情。

在麻浩I区1号墓中,尚有“挽辇”图、“河梁送别”图未能释读,II区40号墓和柿子湾I区1号墓中也有两幅图未能释读。因此,乐山崖墓中的孝子图题材应不止上述的六种,而是更多一些。

乐山在汉代属犍为郡,《华阳国志》载:“犍为郡……士多仁孝,女性贞专。”说明孝道文化在汉代的乐山有深厚的社会基础。孝道文化是维系汉代家庭的纽带,家庭社会的细胞。汉武帝时,在思想文化领域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大力提倡“以孝治天下”,把“举孝廉”列为国策之一。汉武帝元光元年(前134),采纳董仲舒建议:“初令郡国举孝廉各一人。”元朔元年(前128)又明令:“不举孝、不奉诏,当以不敬论。不察廉,不胜任也,当免。”所以,当时各级官员纷纷举孝荐廉。从里正到亭长,从乡丞到县令,再由郡国到朝廷,层层推荐,上下互动,使孝观念覆盖全国,深入人心,初步形成了系统的孝道理论,并逐步政治化——所谓“求忠臣必于孝子之门”,“事君之道不过于事父,故不肖之事父也,不可以事君”。

而孝道的核心是敬老养老。作为中华民族普遍认同的优良传统,它强调幼敬长、尊上,要求晚辈尊敬老人,子女孝敬父母,爱护、照顾、赡养老人,使老人们颐养天年,享受天伦之乐。这主要表现在两方面:一是老有所养——生存,活着,能颐养天年;二是老有所乐——活得像人样,享受天伦之乐。不但“老有所养”,有吃有穿,更要“老有所乐”,得到精神的愉悦,心理的平衡、和谐,不能活得像“死了没有埋”。很显然,这一点对进入暮年的老人是极其重要的。

乐山崖墓孝子图中,“董永事父”就是宣扬“老有所养”的典型,“孝孙元觉”也属于此类。而“老莱子娱亲”则属于宣扬“老有所乐”一类的典范。

另一方面,到东汉以后,不少地方士人沽名钓誉,孝道文化发展成“生不供养,死乃厚葬”的虚伪道德。在这种社会状况下,提倡“老有所养”、“老有所乐”就有了维护孝道文化实质的积极意义。乐山崖墓众多的“善以示后”的孝子画像石就有了更深层次的教育意义,可说是对当时“生不供养”现象的一种谴责。

中国的养老方式是以家庭养老为主,这是几千年形成的传统模式。“老有所养”不仅要有物质供养,不仅需要生活上的照料,更需要精神上的慰藉,精神关爱和心灵抚慰——“老有所乐”。乐山崖墓画像孝子图表现的其实都是家庭养老,是我国传统的养老模式,它赖以存在的思想基础就是孝道文化。

乐山崖墓画像刻在不封闭的崖墓明堂壁,是一种面对路人的公开化的宣教图画,是汉代的一种孝道教育方式,其目的是使养老观念由家庭推广到社会,并通过社会教化与社会教育的结合,有效地营造一种尊老敬老的社会风尚,达到“老吾老以及人之老”。

教育家蔡元培说:“夫至以继志述事为孝,则一切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之事,皆得统摄其中矣。”乐山崖墓画像表现的孝道文化正是体现了这一点。

(唐长寿:四川省乐山市文化局研究员)

同类推荐
  • 冯友兰说传统文化

    冯友兰说传统文化

    一部《中国哲学简史》,足以让“冯友兰”这三个字烙在每个中国人的心上。冯先生所说的哲学,就是本书所说的中国的传统文化。人世苍茫,能看清者又有几何?冯友兰先生辗转其中,沉醉于人间烟火,勾勒着关于人生理想的美丽图景。他的人生或许不完美,然后他的理想至今余响不断,让无数后人追之随之。
  • 中华歇后语(第四卷)

    中华歇后语(第四卷)

    歇后语是俗语的一种,也称俏皮话。一般由两部分组成,前一部分是“引子”,是一种具体的描述,或为现实生活、自然界的现象,或为历史上、文学中的典型人物,或纯粹是一种离奇的想象;后一部分则是从前一部分引申而出的、作者要表达的对事物的看法。它运用比喻、想象、夸张、借代、转义、谐音等手法,构思巧妙,生动形象,幽默俏皮,运用得当,常常会产生强烈的喜剧效果。在平时的言谈或文学创作中,如果能够使用恰当的歇后语,就会有助于交流思想、传达感情,使语言充满生活情趣,产生很强的感染力。
  • 屈原赋通释

    屈原赋通释

    本书是湖南省屈原文化研究基地屈原文化研究系列丛书之一,为湖南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基金重大委托项目研究成果。本书是一部屈原赋校注汇评本,收录了屈原所著的《离骚》《九歌》《天问》《九章》等重要作品和有关屈原的传记及评论资料。从编写角度看,本书资料详实,尤其是对这些作品进行了精要的校勘、详细的注解和通俗的翻译,对古今中外屈原学的研究成果做了充分的吸收。本书比较适合学习和研究屈原赋的读者阅读,学习者通过本书可以掌握更多的知识,研究者则避免了资料收集的繁琐。
  • 重庆土家族民俗文化概论

    重庆土家族民俗文化概论

    本书从民俗学的角度,论述了重庆土家族的物质生态、交通运输、社会群落、人生礼仪、信仰崇拜、物质消费、节日、游艺、民间艺术等各个方面的民俗状况。
  • 古代玻璃器

    古代玻璃器

    中国文化知识读本丛书是由吉林文史出版社和吉林出版集团有限责任公司组织国内知名专家学者编写的一套旨在传播中华五千年优秀传统文化,提高全民文化修养的大型知识读本。
热门推荐
  • 你是光芒万丈

    你是光芒万丈

    艾枷十七八岁的时候爱上了全校闻名的男神。中二地为了靠近他努力过,但最后却连男神的毛都摸着。后来男神远走他国,她也因此付出了惨痛的代价。暗恋成了封闭她的枷锁。很多年后,男神回来了,三天两头在她面前转悠。她以为自己早已心如止水修成了佛,却发现那些鸡汤书里尽是扯淡。程锦司:“听人说你觉得我是你的枷锁?”艾枷:“我不是我没有……”程锦司:“那成,我给你开开锁。”你是枷锁镣铐,也是光芒万丈。--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流浪银河系

    流浪银河系

    磨难地球起,流浪银河系,强敌环伺觎,一刀净天地!新书《最强降世魔丸》,是人是鬼是魔是妖怪的故事!
  • 毒医来袭:蛇蝎宠妃

    毒医来袭:蛇蝎宠妃

    周瑶歌踏入秣陵的那一天,她的世界就只剩下了一个“狠”字,她步步攻心,定要那些害她家破人亡的人死无葬身之地!咱有毒针毒药在手,又全身剧毒,杀皇后杀奸臣绝不手软!周瑶歌本来好好复仇,却偏偏碰到了这个凌王,人人都道凌王高冷不近女色,啊呸!他早就夺了她的身子。她:我可是秀女!凌王:你早已是我的人了。她:我有深仇大恨,凌王:反正你是我的人了。凌王哪里是高冷孤僻!他明明就是无赖!
  • 和亲公主

    和亲公主

    被逼和亲的朝阳路遇江湖侠客,这侠客竟然是太守之子?区区太守之子竟敢肖想太子妃,就算是旧爱也不行?要新欢还是旧爱?别以为这么照顾我我就会原谅你!你要走?公子请留步,有话好好说!
  • 救世轩辕

    救世轩辕

    一把圣道之剑。由众神采首山之铜为黄帝所铸,后传与夏禹。剑身一面刻日月星辰,一面刻山川草木。剑柄一面书农耕畜养之术,一面书四海一统之策。此剑后为商汤所得,大败上古三大邪刀,其内蕴藏无穷之力,为斩妖除魔的神剑。现代中学生林昊意外穿回唐末乱世,拜入仙门,得到轩辕古剑,看他如何执剑灭世救世……
  • 孤巢

    孤巢

    比身体孤寂可怕的是心灵上的孤寂比空巢老人更可怕的是心灵上空空如也的孤巢而我想我的奶奶大抵就是一个心里孤寂的孤巢老人
  • 晴心集

    晴心集

    《晴心集》是作者王建平先生的生活真实记录,属散文之作。
  • 总裁超宠妻

    总裁超宠妻

    她意外当上A市富豪的夫人,却被富豪宠上天。
  • 第一毒医:绝世夜蔷薇

    第一毒医:绝世夜蔷薇

    她是世界上最有名的神医,医手遮天,活死人肉白骨,没有什么是她不可能做到的。另一面她却是让人闻风丧胆的铁血毒医,一身是毒,百毒不侵,以身试毒。两个完全对立的身份却是同一个人,太有才的人上天也会嫉妒,在她想乘飞机去度假时,结果去了西天。一朝睁眼,穿越成了无用的废物丑女,专业给家族抹黑。身份低微也就算了,但是被未婚夫与姐姐逼得掉下悬崖又是怎么回事!祖母好好的遗物莫名其妙地说了话,从中冒出一个美丽却欠扁的女幽灵,对自己各种利诱,只为让自己拜她为师。周围各色美女美男,女人见了自己总想落井下石,那好吧,人不犯我我不犯人,要不要送你去地狱?美男们总想从自己那坑丹药,送他一颗伪装丹药,把你们统统变成猪头!
  • 带地球去流浪

    带地球去流浪

    当年意外穿越异界的陈琦修成归来,不曾想,自己打通时空回地球的时候暴露了地球的宇宙坐标,一时间,外星访客络绎不绝。“我再强也架不住与整个宇宙为敌,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