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4435600000091

第91章 《孝经》译注(2)

“昔者周公郊祀后稷以配天,宗祀文王于明堂以配上帝,是以四海之内,各以其职来祭。夫圣人之德又何以加于孝乎?故亲生之膝下,以养父母日严。圣人因严以教敬,因亲以教爱。圣人之教不肃而成,其政不严而治,其所因者本也。

“父子之道,天性也,君臣之义也。父母生之,续莫大焉;君亲临之,厚莫重焉。故不爱其亲而爱他人者,谓之悖德;不敬其亲而敬他人者,谓之悖礼。以顺则逆,民无则焉。不在于善,而皆在于凶德,虽得之,君子不贵也。

“君子则不然,言思可道,行思可乐,德义可尊,作事可法,容止可观,进退可度。以临其民,是以其民畏而爱之,则而象之,故能成其德教,而行其政令。《诗》云:‘淑人君子,其人不忒。’”

译文:

曾子说:“我冒昧地请问老师,圣人的贤德就没有比孝道更高的了吗?”

孔子说:“天地之间的所有生灵之中,人是最宝贵的。人的所有行为之中,孝道是最重要的。在人的孝道之中,尊重父亲是最重要的。在对父亲的尊重中,最重要的事是将父亲与上天一道进行祭享,就如同古代的贤人周公所做的那样。

“当年周公在郊祀大典中祭天时将始祖后稷一道进行祭享,在明堂中举行的宗祭大典中祭上帝时将他的先父文王一道进行祭享。正因为他能这样做,所以天下的各级贵族官员都会以不同的名分前来参加祭祀。由此看来,在圣人的各种贤德之中,又还有什么能够高于孝道呢?一个人的亲爱是从父母的身边逐渐产生的,所以对于父母的赡养才会是一天天地尊重的。圣人就是从这种对父母的尊重中去教导人们懂得尊重,从这种对父母的亲爱中去教导人们懂得亲爱。圣人对人们的教化并不需要多么严肃就能取得成功,圣人对天下的治理也不需要多么严厉就能取得成功,这其中的原因,就在于时时抓住了孝道这个道德的根本。

“父母要慈爱子女,子女要孝敬父母,这应当是人的一种天性,也如同君王同臣下的关系一样是天经地义的。父母生了自己,这是一个家族之中最为重要的传宗接代的大事。父母对自己的养育,也有如国君来到了臣民身边一样,真是恩深厚重。所以,如果一个人不爱自己的双亲而去爱别人,就叫做缺德;不敬自己的双亲而去敬别人,就叫做无礼。假若要以这类缺德无礼的行为来使民众顺从,那么民众也就没有什么法则与榜样了。如果用这种不善的手段,甚至用一些凶恶的手段也可以得到什么好处的话,作为一个有贤德的人,是决不会看重的。

“作为一个有贤德的人,他的行为与上述者完全不同,他在讲话时先要想到是否会受到人们的称道,他在做事时先要想到是否会使人们感到高兴,他要求自己的道德礼仪都能受到人们的尊敬,要求自己的行为都能成为人们的楷模,要求自己的仪表与言谈都可供人们观瞻,一举一动都合符礼仪的尺度,并且用这样的言行去管理民众。正因为他能用这样的言行去管理民众,所以广大民众是既畏服他又敬爱他,把他作为楷模而加以仿效,所以他也就能实现其以德教人的目的,能贯彻其治理地方的政令。《诗经·曹风·鸤鸠》中有这样的诗句:‘他是一个善良而又贤德的人,他的仪表风范完全可以作为人们的楷模。’正是讲的这种道理。”

纪孝行章第十

子曰:“孝子之事亲也,居则致其敬,养则致其乐,病则致其忧,丧则致其哀,祭则致其严。五者备矣,然后能事亲。事亲者,居上不骄,为下不乱,在丑不争。居上而骄则亡,为下而乱则刑,在丑而争则兵。三者不除,虽日用三牲之养,犹为不孝也。”

译文:

孔子说:“作为一个孝子要事奉双亲,平时要在双亲面前表示自己的恭敬,双亲年老之后要使老人减少病痛并对生活产生乐趣,双亲生病时要尽力显示出自己的忧心,双亲去世后办丧事时要表达出自己的哀伤,在祭祀时要相当地严肃。这五方面都能做到了,才能算是事奉好了自己的双亲。在事奉双亲的过程中,应当做到在身居人上时不骄奢,在身居人下时不犯上,身居贫贱时不争斗。凡是身居人上而骄奢者必然失败,身居人下而犯上者必然受刑,身居贫贱而争斗者必然被刀枪所伤。如果这三种恶习不除,哪怕是天天用牛、羊、猪肉之类的美味去供养双亲,也是不孝。”

五刑章第十一

子曰:“五刑之属三千,而罪莫大于不孝。要君者无上,非圣人者无法,非孝者无亲,此大乱之道也。”

译文:

孔子说:“应当受到刑罚处治的罪名有三千条之多,但最大的罪名应当是不孝。要挟君王的人心中没有君王,诽谤圣人的人心中没有王法,诽谤孝道的人心中没有亲情,这三种罪恶是导致天下大乱的重要途径。”

广要道章第十二

子曰:“教民亲爱,莫善于孝;教民礼顺,莫善于悌;移风易俗,莫善于乐;安上治民,莫善于礼。礼者,敬而已矣。故敬其父则子悦,敬其兄则弟悦,敬其君则臣悦。敬一人而千万人悦,所敬者寡而悦者众,此之谓要道也。”

译文:

孔子说:“要教导民众有亲爱之心,没有比从提倡孝敬父母入手更好的办法了;要教导民众懂得礼貌和顺从,没有比从提倡尊敬兄长入手更好的办法了;要在社会上移风易俗,没有比从普及优美的音乐入手更好的办法了;要想使君王安宁、万民得治,没有比从讲究礼制仪节入手更好的办法了。所谓礼制,关键就是要在人际交往中讲究敬重。所以,敬重别人的父亲就会使做子女的感到高兴,敬重别人的兄长就会使做兄弟的感到高兴,敬重别国的君王就会使做臣下的感到高兴。由上可知,只要懂得敬重的道理,虽然只敬重一个人也会使得千万人感到高兴,你敬重的人不多而感到高兴的人却很多,这就是懂得敬重别人的重要性。”

广至德章第十三

子曰:“君子之教以孝也,非家至而日见之也。教以孝,所以敬天下之为人父者也;教以悌,所以敬天下之为人兄者也;教以臣,所以敬天下之为人君者也。《诗》云:‘恺悌君子,民之父母。’非至德,其孰能顺民如此其大者乎!”

译文:

孔子说:“有贤德的人在以孝道教化民众的时候,并不需要每天都一家一家地去上门说教。他进行如何尽孝的教育,是要让天下所有的为人父母者都受到敬爱;他进行如何尽悌的教育,是要让天下所有的为人兄长者都受到敬爱;他进行如何为臣的教育,是要让天下所有的君王都受到敬爱。《诗经·大雅·泂酌》中有这样的诗句:‘这位慈祥而又平易近人的君王是如此的贤明,简直就像万民的亲生父母。’如果没有最美好的德行,有哪一位君王能够得到民众们如此崇高的拥戴呢?”

广扬名章第十四

子曰:“君子之事亲孝,故忠可移于君;事兄悌,故顺可移于长;居家理,故治可移于官。是以行成于内,而名立于后世矣!”

译文:

孔子说:“有贤德的人在家中对父母孝顺,也就可以将这种善良的德行提高为对君王的忠诚;有贤德的人在家中对兄长敬爱,也就可以将这种善良的德行提高为对其他长辈的敬重;有贤德的人能把家庭事务管理得头头是道,也就可以将这种本领提高为出任官职去治理百姓。所以,善良的德行虽然开始时是在家内培养出来的,但这种美好的名声一定会被后人永远崇敬。”

谏争章第十五

曾子曰:“若夫慈爱、恭敬、安亲、扬名,则闻命矣。敢问子从父之命,可谓孝乎?”

子曰:“是何言与!是何言与!昔者,天子有争臣七人,虽无道,不失其天下。诸侯有争臣五人,虽无道,不失其国;大夫有争臣三人,虽无道,不失其家。士有争友,则身不离于令名。父有争子,则身不陷于不义。故当不义,则子不可以不争于父,臣不可以不争于君。故当不义则争之,从父之命,又焉得为孝乎?”

译文:

曾子说:“关于对双亲应当慈爱、应当恭敬、要让双亲生活安适、要为双亲扬名等重要的道理,我已经从老师的教诲中明白了。我还要冒昧地请问老师:作为一个儿子,是不是听从父亲的话就叫做尽孝道呢?”

孔子说:“这是什么话呀!这是什么话呀!从前有位天子有七个敢于直言劝诫的臣下,虽然这位天子不行正道,但是因为有这些臣下敢于向他直言劝诫,所以他并没有失去他的天下。从前有位诸侯有五个敢于直言劝诫的臣下,虽然这位诸侯不行正道,但是因为有这些臣下敢于向他直言劝诫,所以他并没有失去他的诸侯国。从前有位大夫有三个敢于直言劝诫的下属,虽然这位大夫不行正道,但是因为有这些下属敢于向他直言劝诫,所以他并没有失去他的家业。哪怕是作为一个一般的士,只要有一个敢于直言劝诫的朋友不时向他提出劝诫,他就不会失去自己美好的名声。作为一个父亲,只要有一个敢于直言劝诫的儿子不时向他提出劝诫,他也不会使自己走上错误的道路。所以,做儿子的决不可以不向父亲直言劝诫,作臣子的决不可以不向君王直言劝诫。正是根据这种道理,凡是父亲的言行出了错误,做儿子的就应当无所顾忌地向父亲提出劝诫。毫无原则地听从父亲的话而不敢就父亲的错误直言劝诫,这种儿子怎么能说是在尽孝道呢?”

感应章第十六

子曰:“昔者明王,事父孝,故事天明;事母孝,故事地察;长幼顺,故上下治。天地明察,神明彰矣。故虽天子必有尊也,言有父也;必有先也,言有兄也;宗庙致敬,不忘亲也;修身慎行,恐辱先也。宗庙致敬,鬼神著矣!孝悌之至,通于神明,光于四海,无所不通。《诗》云:‘自西自东,自南自北,无思不服。’”注

译文:

孔子说:“从前的贤明的君王,因为对父亲能尽孝道,所以在祭祀天神时就能明白天神的意图;因为对母亲能尽孝道,所以在祭祀地神时就能明白地神的意图;因为能同兄弟和睦相处,所以就能与上下左右的关系都能处得很好。正因为能够明白天地神明的意图,按照天地神明的意图办事,天地神明保佑君王的作用也才会充分地显现出来。所以,虽然贵为天子,也必须要有其尊重的人,这就是指的他的父亲;也必须要有其让先的人,这就是他的兄长;他到宗庙中去向其祖先举行恭敬的祭祀,就是在表示自己不忘已经故去的祖先;他在生活中加强修养、小心谨慎,就是害怕自己的言行有辱先辈的名声。当然,他到宗庙中去向其祖先举行恭敬的祭祀,祖先的神灵对他的保佑的作用是会充分地显现出来的。凡是将孝悌之道做得很好的人,他的诚心一定会与神明相通,进而光被天下,万事顺畅,无所不通。《诗经·大雅·文王有声》中有这样的诗句:‘从西方到东方,从南方到北方,普天之下没有不顺服的。’就是指的这种情况。”

事君章第十七

子曰:“君子之事上也,进思尽忠,退思补过。将顺其美,匡救其恶,故上下能相亲也。《诗》云:‘心乎爱矣,遐不谓矣?中心藏之,何日忘之?’”

译文:

孔子说:“有贤德的人事奉君王,在君王面前时就尽心尽力地效忠,回到家中时就仔细思考君王是否还有哪些地方做得不对,自己如何为君王进行弥补,总之,要努力成就君王的美言美德,要设法帮助君王弥补可能出现的过失,所以君王和臣下的关系就能够亲和地相处。《诗经·小雅·隰桑》中有这样的诗句:‘既然心中在爱着他,为什么不公开地告诉他?这种爱在心中深深地埋藏,难道有哪一天会忘记吗?’就是描述的这种心情。”

丧亲章第十八

子曰:“孝子之丧亲也,哭不偯,礼无容,言不文,服美不安,闻乐不乐,食旨不甘,此哀戚之情也。三日而食,教民无以死伤生,毁不灭性,此圣人之政也。丧不过三年,示民有终也。

“为之棺、椁、衣、衾而举之,陈其簠、簋而哀戚之,擗踊哭泣哀以送之,卜其宅兆而安措之,为之宗庙以鬼享之,春秋祭祀以时思之。

“生事爱敬,死事哀戚,生民之本尽矣,死生之义备矣,孝子之事亲终矣。”

译文:

孔子说:“作为一个孝子,在为自己已故的亲人办丧事时,应当是痛哭失声,在各种礼仪场合不用修饰化妆,谈话时不用修饰文辞,对华丽的衣服会感到心中不安,听到音乐不会感到快乐,吃到讲究的饮食不会感到甜美,这些就是孝子所应有的哀伤之情。但是,在亲人故去的三天之后就应当进食,这是为了教导大家不要因为为死者服丧而伤害了孝子的健康,再悲伤也不能毁坏孝子的身体以致让父亲出现绝后的严重后果,这乃是古来圣人有关服丧的礼制中的重要举措。孝子服丧的期限不要超过三年,这种要求是为了表示服丧也应当有一定的终结期限。

“孝子在服丧时,要置办好内棺、外棺、寿衣、寿被等丧葬用品为亲人办丧事时使用,要按礼仪陈设各种祭祀用品以表示自己的哀伤,要在一片捶胸顿足的号啕痛哭中为亲人送葬,要通过占卜选择最好的墓地安葬亲人的灵柩,要在宗庙中设立神位使亲人的神灵在天堂中受到祭享,要在每年应当祭祀的时节举行祭祀来表达自己无时不在的哀思。

“亲人在世时以敬爱之心事奉亲人,亲人去世后以哀思之情怀念亲人,如果能够这样做的话,对于任何一个人来讲,他的为人的本分就可以说是做到了,应当如何对待生者和死者的最主要的内容也可以说就在这里了,作为一个孝子所应当具备的责任也可以说是已经完成了。”

(袁庭栋:四川省民俗学会副会长,四川省社科院特聘研究员)

同类推荐
  • 千家诗赏析

    千家诗赏析

    《国学小书院》包括《论语心得》、《三字经品读》、《千字文解读》、《幼学琼林解析》、《千家诗赏析》、《唐诗鉴赏》、《宋词鉴赏》、《元曲鉴赏》、《孙子兵法释译》和《三十六计释译》等10册内容。本套丛书本着由浅入深、循序渐进的原则,逐步引导青少年学习国学,掌握国学,热爱国学,直至将其发扬光大,辉耀千古。它是青少年学习国学的最佳版本,非常适合各级图书馆收藏和陈列。
  • 交给你了:穿越文化学、管理学的文化管理启示录

    交给你了:穿越文化学、管理学的文化管理启示录

    什么是文化?宏观层面它是指协调人类社会发展与自然生态变迁之间和谐关系的衡动系统,微观层面则是指平衡人类生命个体生存与发展之间价值关系的衡动元素。什么是文化管理?宏观意义上它是指以人类社会发展趋势为依托,使人类社会不同的组织形态能够匹配不断变化的外部环境事物,保持供求关系和谐可持续发展的管理实践方式;在微观意义上则是指以人类生命自我存在的价值成长为依托,使人类个体潜能的主观能动性得到系统有效地激发和运用,在人类社会的发展进程中不断突破并创造出和谐可持续价值的管理实践方法。
  • 中华蒙学四大名著·百家姓

    中华蒙学四大名著·百家姓

    繁忙的工作、沉重的压力、奔波的旅程、浮躁的心绪……,您是否愿意享受片刻的宁静?《轻松阅读·人文手卷》,史海撷英,去粗取精,能让您在文化经典的海洋中享受心灵的清闲!《百家姓》成书于北宋初期,将常见的姓氏编成四字一句的韵文,仿佛一首四言长诗,便于诵读和记忆,因此广为流传。原书共收录了姓氏504个,其中单姓444个,复姓60个。本书选取了较常见、较吸引读者、资料较详尽的姓氏加以介绍。
  • 美丽山西

    美丽山西

    本书是大型科普系列丛书“美丽中国”的一种。以精准流畅的语言和与内容相关的精美图片,分自然地理、经济地理、和人文地理三大板块,全面立体地展现了山西省的自然景观,介绍了山西省的经济成就以及文化古迹、民风民俗。同时还设置了知识链接栏目,对相关概念予以解释,以增强知识性内容的普及。
  • 学生主题阅读空间(异国风情卷)-小导游去澳大利亚

    学生主题阅读空间(异国风情卷)-小导游去澳大利亚

    阅读是写作的基础,是写作内容与语言的重要来源。写作的素材、语言的积累、习作的技巧唯有通过大量阅读才能获取。主题阅读为学生进行习作创造了极其有利的条件,因为主题阅读与随意读、泛泛而读效果是不一样的,有主题的阅读首先是主体的提炼与确立,在一个主题的统领下,让学生阅读相关的文章,积累了大量的语言,丰富了情感体验,并从中习得方法,是解决学生作文时不再无话可说、无内容可写的有效途径。
热门推荐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
  • 穿成了影帝的隐婚对象

    穿成了影帝的隐婚对象

    抱歉,这本书暂停更新不写了,抱歉抱歉抱歉!
  • 校草的小阔耐

    校草的小阔耐

    一个平平淡淡的女生究竟是如何和一校草擦出火花的呢~
  • 随身空间好种田

    随身空间好种田

    一场地震,让林倩穿越成了古代贫穷山村的小女孩!好在有随身空间,原本以为是要带领家人发家致富奔小康......谁能想无意间遇到了南安王世子之后,居然甩不掉了!霸道的世子,温柔体贴的富家公子,神秘聪慧的林倩,因为天下大乱走到了一起,共同建立了一个盛世王朝!
  • 穿越异界的我明明很强

    穿越异界的我明明很强

    广袤无垠的世界,绚丽神奇的魔法,只存在于幻想的世界,在超人气游戏“天启”终止运营的最后一天,等待强制下线的杨浩莫名穿越到了这样一个世界,并且还带来大量顶级装备和道具,一场传奇就这样展开!
  • 我家仓鼠很傲娇

    我家仓鼠很傲娇

    仓鼠很萌——这是林雨汐听懂仓鼠说话之前的想法仓鼠什么的最讨厌了!——这是林雨汐听懂仓鼠说话后的想法如果有一天,你听懂仓鼠说话了,并且只有你听得懂,你该怎么办?如果有一天,你听懂仓鼠说话了,但仓鼠天天损你,你该怎么办?如果有一天,你发现仓鼠智商比你还高,你该怎么办?“臭嘟!我炖了你!”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
  • 谁与美人鱼终生依恋

    谁与美人鱼终生依恋

    小夜已改笔名,重新起航!请大家关注我的新文——《披着羊皮的吸血鬼》【笔名:殇夜】谢谢!
  • 蜡笔小新之黑羽黎

    蜡笔小新之黑羽黎

    漆黑的天空下,一位青年坐在榻榻米上看着身边一位熟睡的五岁孩子身边。“小孩看世界是用心,大人看世界是用眼睛,但是眼睛往往会骗人。希望你可以不忘初心,长大后依然这么开心。”(我个人非常喜欢蜡笔小新,我会一直更,只要蜡笔小新剧场版有新出的我就继续更。)新人作家,不喜勿喷。
  • 小青和斌斌

    小青和斌斌

    爱情可贵,友情也可贵!发生冲突时哪个更可贵?人生艰难,人性复杂!你说哪个更坏?我认真讲故事,你认真生活,我们都是自强不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