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45029000000002

第2章 名人信札与手稿的魅力

古时把用文字刻写下来的东西都称为书,而用文字书写的信函也属于书的范畴,所以书信就有了各种叫法:书牍、书札、手札、书简、手简、尺牍、尺翰、尺素等。而对唐代以前的名人书信,后人称其为帖,是重视其书法之意。最著名的有西晋陆机的《平复帖》,距今1700多年,是存世最早的书法真迹,其字古朴、雄浑、沉厚。王羲之写给亲友的书信有《快雪时晴帖》、颜真卿的《争座位帖》、杨凝式的《韭花帖》等,都是流传下来的我国古代书信珍品。

由于具有史料、文献、文学、书法、文物等多方面的价值,再加上“存世仅此一件”的孤品的性质,名人书信历来都为收藏家所重。

收藏者可以透过这些发黄的纸张感受真实的历史,触摸到名人心灵的律动。故此,名人的手稿成为收藏家竞相争夺的宠儿似乎理所当然,可惜在这一领域,并没有出现类似名人字画、邮品等收藏市场的火爆场景。难道那些眼力过人、脑筋灵活的收藏家们对此不屑一顾?

中国收藏家协会组联部主任李庆一先生出语惊人:“中国收藏家协会目前拥有1000多名会员,但没有一位是以收藏名人手稿为主要收藏方向的。”

李先生介绍说,当前国内收藏品主要分为字画、邮品、瓷器、钱币四大类,名人手稿的收藏因为规模小而附属于字画类。现在收藏手稿成规模和系列的很少,研究者更寡,一些收藏家虽然爱好名人手稿,却也只能把它当作杂项附带着收藏。相对于发育完善的名人书画拍卖市场,手稿的拍卖在数量、种类、成交率等方面逊色许多。

收藏界许多人士认为,造成名人手稿的个人收藏发展不起来的原因有下面几点:其一,作家、学者对自己的作品手稿都非常珍视,不会轻易送人或到拍卖市场上去拍卖。同样,出版机构对作家的手稿也会注意保存,以供今后研究参考。其二,名人手稿跟书画作品相比,本身的艺术价值一般并不高(除非这个作家或学者同时又是书法家),它们的收藏功用主要表现在其文物价值方面。其三,由于名人手稿流入收藏市场的数量极少,而且大多是孤本,所以它们的价格奇高。乔治·华盛顿的一封信要卖3.5万美元,托马斯·杰斐逊签署的一份文件值1万美元,类似“天价”常令财力不足的收藏爱好者却步。

除此,个人手稿收藏受到限制还有一个最重要的原因,那就是国家图书馆、博物馆等机构对名人手稿的“垄断”。比如北京图书馆、中国现代文学馆就珍藏了大量作家、学者的手稿和信札。据中国现代文学馆征集室主任刘屏先生介绍,到目前为止,现代文学馆所收藏的手稿、信札达到了15000件之多,收藏范围几乎涵盖了中国现当代所有知名的作家,其中尤以巴金、冰心、萧乾、茅盾、叶圣陶等的手稿为多。这些手稿大部分是作家本人或其家属损赠给文学馆的。巴金在这方面作出了突出的贡献,他不仅将自己的大量手稿捐献出来,而且将他在解放前主持文化生活出版社时保存的许多其他作家的手稿也一并捐给了现代文学馆。

刘屏先生还说,随着各地大批文学馆、博物馆的建立和发展,比如福建的冰心文学馆、上海的巴金文学馆、河北省文学馆等,它们对作家、学者手稿的吸纳量将越来越大,而同时个人对名家手稿的收藏就更是难上加难了。因为作家、学者们都愿意把自己的呕心沥血之作交给国家保管而不愿让它们在市场上拍卖来拍卖去。

当今科技日益发展,作家、学者的电脑写作正在逐渐代替传统的笔墨纸张,这也是所有手稿收藏爱好者必须正视的挑战。

1996年,“佳士德”拍卖行推出了一场“上海张氏涵卢旧藏——宋元翰牍明清书画精品”专场拍卖,其中有我国历代一些大名家的书信,如宋朝曾巩、苏轼、朱熹、曾纾、张即之、朱敦儒,元代的倪瓒、张雨,明朝的董其昌、文征明等,给尺牍的拍卖造了势。

紧跟着,顾氏“过云楼”、陶氏“五柳堂”藏明清名人书信拍卖之后,2002年中国“嘉德”秋季大拍上,推出了“钱镜塘藏明代名人尺牍”。钱镜塘是上海著名书画鉴赏家、收藏家,所藏“明代名人尺牍”共20册,收有明永乐至崇祯年间重要历史人物四百余人的书信。这批书信最终以990万元创下了中国古籍善本单项拍卖世界纪录。

至于近、现代的名人书信,在拍卖会上也是价格不菲,行情看涨。2001年在图书资料春季拍卖预展上,了端方、何维朴、叶德辉、蔡元培等人的书信,裱在了一本册页上,底价6000-8000元。周作人的手札一页,2000-2500元。沈钧儒书信一页,2000-2500元。还曾见茅盾书信18通(带原信封),成交价5.5万元。

据有关资料记载,国外名人书信的国际拍卖价也是相当高的。例如爱因斯坦给美国总统罗斯福关于原子弹的信,1987年在纽约“索斯比”拍出了22万美元;丘吉尔的七封情书,1994年在伦敦“佳士德”拍了7.68万英镑;尼克松的总统辞职信,1995年在伦敦“索斯比”拍了8.28万美元;列宁给俄社会民主党的信,1993年在伦敦“索斯比”拍了4200英镑;肖邦给阿尔贝尔伯爵的信,在纽约“索斯比”拍了19万美元;哥伦布描写发现美洲大陆的信,1991年在伦敦“佳士德”拍出了44万美元。从以上的拍卖记录可以看出,在国外,名人书信也是收藏中的珍品,而且价位远高于国内的名人书信。

当今社会已经进入了电子时代,从收藏的角度看,这些手书的名人信札将会越来越珍贵了,将来的升值空间之大难以预估。

名人的手迹无疑称为珍贵,但并非每一件都能保存至今。例如,我们现在无缘目睹莫里哀和高乃依的手稿。卢梭的部分文稿得以保存,可伏尔泰几乎“只字不留”。收藏大师们的“文字遗产”以传后世——相对来说,这还是个“新的”现象。文学家的声誉越高,后人对其手稿的兴趣也就越大。最早开始收存文学家手稿的是德国人,而于1832年去世的歌德更是功不可没:他在世时就开始关心用科学的方法建立自己个人的文学档案馆。

在法国,开保存手稿先河的是维克多·雨果。他在遗嘱(1891年8月31日)中写道:“将我所有的手稿以及日后找到的我亲手写的和画的一切资料交由巴黎国家图书馆保存。”雨果的这一举动颇具感染力,仿而效之的有左拉的遗孀、福楼拜的侄女等。渐渐地,珍视文化名人的手迹成了一种时尚。看来,只有电脑才与之背道而驰,因为,若用电脑“构筑”作品,就不会在纸张上留下一丁点的“建筑垃圾”。今天的文学研究家们能够从手稿上看出,雨果,这位《海上劳工》等名著的作者,创作时是如何精雕细琢的。在流亡岁月里,他精心保存着装有手稿的所有箱子。去世前不久,他养成了将自己未出版的文稿锁进铁柜的习惯。

1903年,安·阿利波尔在其专著《伟大作家手稿中的风格之研究》中写道:“一个有趣的细节是,雨果只是在手稿上作修改,他对自己简直毫不留情。但一旦某个章节被送到印刷厂去排版,他就对它不再感兴趣了。与其他作家——比如巴尔扎克——不同,他几乎不在校样上做修改。”而巴尔扎克总是反复修改,常使排字工因无法辨认而陷于绝望。雅·谢巴什在分析《悲惨世界》手稿时指出:“除了已遗失的《冰岛汉》(1823年)的手稿之外,国家图书馆保存有雨果作品的全部初稿,它们被仔细地编号、标注上日期,上面不仅有许多修改,还有不少其他记号。这些手稿使我们得以具体地对作品作出评价。正由于雨果将手稿捐给了国家图书馆,未来一代又一代文学评论家能够‘亲眼目睹’创作时,是哪些疑问在折磨着这位文坛泰斗。”

法国文坛上的另一位巨匠、象征派先驱波德莱尔的名字不久前因一场拍卖会再次受到人们的广泛注意。一份由他亲手做过附注和修改的名作——诗集《恶之花》的校样在该拍卖会上亮相,结果被法国国家图书馆以320万法郎购得。这份资料当然十分珍贵,但毕竟不是手稿,可身价依旧不菲,原因何在呢?原来,《恶之花》的原稿已经遗失了,若退而求其次的话,该校样的价值是显而易见的,况且上面还有波德莱尔的出版商奥古斯特·布列马拉希手写的“付印”字样。

波德莱尔研究专家克洛德·彼舒阿教授认为,《恶之花》手稿遗失并不奇怪,许多浪漫主义诗人的文稿都有相同的命运。当时,印刷厂手工排版。作家的稿子到排字工手中,常常墨迹斑斑。在这种情况下,手稿遭损毁是不足为奇的。顺便一提的是,“印刷废页”这个词源于德文,原意为“校样”。至于《恶之花》,被送往印刷厂的,不是波氏的手稿,而是由职业抄写员抄写的文本。当时的文学家常常请抄写员抄稿。据波氏的朋友,也是他的第一位传记作者沙尔里·阿斯利诺证实,波德莱尔见到这部放在两个厚厚的纸夹里的稿子后“勃然大怒”,因为稿子里随处可见“愚蠢至极的错误”,抄写员不仅没有写上波氏所做的修改,而且还在许多地方抄错,如将“月亮的忧伤”误写成“月亮的速度”等等。尽管有种种缺憾,《恶之花》的第一、二版分别于1857年和1861年与读者见面。1867年8月31日,46岁的波德莱尔在巴黎逝世。之后,人们在他的箱子里发现了由他做过修改并补充了新作的“恶之花”文稿,它成了该诗集第三版的出版依据。

同类推荐
  • 到南方去

    到南方去

    老雕和男孩第二天一清早就出发了。高尔果想,这一天他一定能够飞到维斯特尔堡登。在飞行过程中,他忽然听见男孩自言自语地说道,“现在他们穿越的这个地方是无人生活的地方。”他们的脚下是南麦德尔帕德。那里除了一片荒芜的森林,简直什么东西也没有。但是,当雕听见男孩这样说的时候,却立刻喊了起来:“在瑞典北部这个地方,森林就是人们的土地。”
  • 达·芬奇笔记

    达·芬奇笔记

    1651年,一位名叫拉斐尔·杜弗里森的法国出版商根据达·芬奇笔记手稿整理出版了《达·芬奇笔记》。笔记手稿非常随意,稿纸凌乱,没有排序和编码,有的甚至是达·芬奇用左手写成的反书——后人需拿镜子才能破解。手稿无所不谈,但中间不连贯,同一页稿纸上有可能开头说天文,中间谈声音原理,最后说色彩,许多文字写在稿纸边缘。这些即兴的议论,闪耀着真知灼见的光辉,给后人以无穷的智慧的启迪。配上达·芬奇手绘的图片,本书具有极高的欣赏和保存价值。
  • 影视镜头前的表演

    影视镜头前的表演

    《影视镜头前的表演》从戏剧与影视的异同、戏剧表演与影视表演的异同出发,分析、梳理阐述二者的异同以及不同的式样所决定的不同表演掌控等,并详细介绍影视表演须熟悉掌握的镜头语言、景别、光与表演、画面运动及影视表演的案头准备等。以给学生一个较准确、系统且容易明白的表演方法。
  • 2005年中国歌词精选

    2005年中国歌词精选

    编辑出版这个选本,一是为了展示这一年度歌词创作的佳作,为我国的文化积累作一点有益的工作;二是为尚示找到音乐伴侣的歌词牵线搭桥,希望能得到作曲家慧眼的赏识,为其插上音乐翅膀;三是为音乐文学爱好者和广大读者提供一个花最少的钱、用最短的时间享受中国歌词最新最佳创作成果的机会。这便是我们的初衷和愿望。编完一年一度的这个选本,有喜也有忧。喜的是这样一年又有许多词作者经过他们的辛勤耕耘,结出了丰硕的果实,写出了不少佳作,而且这一年又发现了一批名不见经传的新人,他们的作品虽然还有些稚嫩,但却能让人眼睛发亮。新人辈出的词坛一道令人鼓舞的景观,所以每年都有一批新人的作品。
  • 课外雅致生活-魏晋,五代绘画艺术鉴

    课外雅致生活-魏晋,五代绘画艺术鉴

    我国古代绘画史上,第一批有确实的历史记载,以绘画的才能享有声誉的画家,出现在魏晋之际。他们不复是传说故事中的画家,也不再是文人而兼有画名。他们是东吴的曹不兴,西晋的张墨和卫协。这一批画家的出现标志着绘画艺术发展进入新的阶段。
热门推荐
  • 仙门遍地是奇葩

    仙门遍地是奇葩

    原来仙门竟是这般不以为耻,当真是脸皮厚到极致。师傅喜欢徒弟,徒弟却为魔界鬼祭哭得死去活来。好一个郎艳独绝,遗世独立的灵澈仙人。又好一个不知羞耻,仙门之辱的徒弟。不愧是仙门之境,遍地奇葩,魔为仙成仙,仙为魔堕魔;不疯不魔,不魔不仙(ps:纯属瞎七八扯,毫无逻辑。)
  • 太子殿下,我想静静,请让开

    太子殿下,我想静静,请让开

    刚被甩,就穿越了!这是多么的狗血啊!还穿越到了古代!坐在轿子里的她,等待着轿子外的他。他们会如愿以偿得到幸福吗?
  • 仙尊之路

    仙尊之路

    做人有底线,做事真他妈有个性,一个从地球穿越到一片陌生修仙大陆的混混,看他怎么凭借他的流氓性子,在这片大陆大发神威,看他怎么把美女左拥右抱,怎么逍遥异界。。。。。杀人放火金腰带双修?是个不错的主意
  • 惹火狐王的御妖娃娃

    惹火狐王的御妖娃娃

    “狐狸狐狸,我长大了,教我那件事吧。”他冷漠的表情总算出现了一丝裂痕,狭长的赤眸隐约闪过危险的气息,“谁教你的?”“花花!”又是那该死的花蝴蝶,他一定要教坏小孩子吗?!“狐狸……”小女娃扑上去抱着他的腿奶声奶气地嚷嚷,粉嫩嫩的小脸蹭上去,狡黠的笑容乍现:“我们来生一窝小狐狸崽吧。”
  • 先驱者的明天

    先驱者的明天

    太阳的温度逐渐下降,地球即将进入冰封时代,人类为找到新的栖息地,用最后的资源建造一艘可以同时容纳十万人的宇宙飞船,带领第一批人类到达新的栖息魁星。将由这十万人作为先驱者,在魁星上开发出居所,补给能源,依次将地球上的所有居民接纳到魁星上生活。可是,半路上宇宙飞船在跨光年跨越时,发生了故障,被迫降落到了一个绿色星球上,这颗星球上存在异样的生命体,将人类视为入侵者,双方发生激烈的战斗。那十万人,是否能取得胜利,活着完成母星上那数百亿所赋予他们的使命,改造星球,再度回归到地球上把剩余的人类接过去呢?
  • 混元成圣

    混元成圣

    退伍军人高飞,因一次旅行,带着神秘的古镜碎片,意外的穿越到修真界,成为天月宗的废物仙二代,低微的实力,却有着一个冷艳高贵的未婚妻,残酷的修真界,只有不断变强,才能生存,且看受尽冷眼的他如何在弱肉强食的修真界搅动风云。
  • 风的指引

    风的指引

    呼啸着飓风的峰顶“终有一天,我们兽灵的铁蹄将再度踏遍哈里拉大陆,我们的名字会被草原的宠儿传颂,我们会被世人所铭记,不会遗忘。”“我——泰德·艾登,在草原的见证下起誓!”男孩站在封顶,迎着咆哮的飓风,右手指着天,脸色坚毅且珍重的说道。这一刻被雷永远的刻在脑海中,他顺着泰德手指的方向,还能看到天边还翻滚着灰墨的乌云,云端隐约盘旋着草原雄鹰。“我——雷,在草原的见证下起誓”雷站起来,用同样的右手指着天说道!
  • 嗨青春你好

    嗨青春你好

    整理旧书的时候偶然发现高一晚自习无聊的时候写的故事,哈哈,就发上来了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
  • 元承宫谋

    元承宫谋

    本作品无签约,作者来这里练笔,所以可以免费观看范飞旋,周玉珠,虞子萱,三位世家大族的女子,因为皇帝和丞相的一场政治需要,而选拔进入宫廷,她们凭借美貌和才华在角逐中胜出成为淑妃,但是,她们即将面对的,并不只是情爱之间的角逐,更是一场国家政治改革,世家势力和中央集权势力下的剧烈政治对抗范氏,周氏,虞氏成为了淑妃,她们代表着天下三种不同的势力,范氏成为了以当年陈郡谢氏和新崛起的豫州长孙氏,冀州林氏为主的北方士族所拉拢的皇后争夺人,企图以后宫干政的方式拉拢建康范氏和建康同僚,而周氏成为了对抗国家均田制,货币制度改革的荆襄,川蜀,丹阳士族所拉拢的皇后争夺人,虞氏知书达礼,能笔作画,她是则是天下舆论的代表。三个女人,已经不再是简简单单的情敌,她们都忠于自己心爱的男人,但又不得不为国家的未来作出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