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45061100000018

第18章 19世纪70年代—20世纪初的经济学说(5)

本书最后对利息理论作了论述,提出了时差利息论。庞巴维克认为,利息不仅指借贷资本的收入,也指利润、地租等剩余价值的各种具体形态。利息理论表明了一个事实:财货在现在比未来更有价值,因此人们要使用它,必须弥补由时间差所带来的损失,这就是他的时差利息论的根本观点。之所以会出现财货在不同时间有不同价值,原因在于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供求关系在将来会发生变化,而且逐渐发展为供大于求。因为既然人们要急于使用这件财货,根据主观价值论,他对该财货的评价也会高,而到了后来则必然会降低估价,财货价值也就下降了。

第二,人们对现在往往高估,而对未来发展持悲观态度。因为人们对人生的无常、人生的短促的考虑持有得过且过的心态。

第三,现在的物品在技术上有优于将来的特性。人们会认为,随着技术的发展,产品会越来越多,越来越新,现在的财货在将来会贬值。

利息由于现在财货与将来财货相交换而出现多样化,使自身形式也变得多样化。利息有如下几种形式:

一是借贷利息。这是最普通的一种形式。

二是企业利润。企业生产就是为了获取利润,而生产中的生产资料则被预先购置,在以后的使用中方能产生效益,这种时差上的价值差别也是一种利息形式。

三是耐久物品利息。耐久物品购置后,长期使用,它所发挥的效用比其价格要大,这个效用差额是由于损失时间而换取的,同样是一种利息形式。

经典语录

价值学说可以说是整个国民经济理论的核心,所有一切问题~收入分配、地租、工资、资本利息等重大问题的依据都是围绕着这个中心。

如果我们按照维塞尔的说法,把满足最小的经济欲望即边际欲望效用称之为边际效用,就能以极简单的公式表达财货价值大小的法则,即财货价值取决于其边际效用的大小。

《财富的分配》

——约翰·贝茨·克拉克(美)

作者简介

约翰·贝茨·克拉克(1847—1938),美国著名经济学家。边际效用学派中“边际生产力学说”的创始人和重要代表。他出生于罗得岛州的普罗维登斯的一个工商业者家庭。早年在阿默斯特学院读书,1872年毕业后到德国留学,成为德国历史学派代表人物克尼斯的学生。回国后他一直出任各大学教授。1893年担任美国经济学协会会长,1895年任哥伦比亚大学教授,1923年退休。

克拉克是美国理论学派的创始人,并担任了第三任会长。该理论强调理论研究,反对只重具体问题分析。克拉克在经济学上的最大贡献就在于他创建了理论学派。他主张基本理论是研究经济学的钥匙,是经济学发展的根基,是研究一切具体经济问题的指导思想,因此,反对只注意论述具体事实,研究具体问题是错误的,它会导致经济学的无逻辑发展。经济学家应该把更多的精力放在对基本理论的研究上。克拉克正因为他的贡献而成为同时代经济学界的泰斗,对当时的经济学发展有巨大的影响作用,对后来的各位著名的经济学家的理论都有深远的影响。为纪念克拉克在经济学上的杰出贡献,在他诞辰100周年之际,美国经济学会设立了克拉克奖,该奖是经济学领域内仅次于诺贝尔奖的殊荣,有“小诺贝尔经济学奖”之称。另外,他对边际效用也有很深的研究,并有许多有影响的研究成果。

他的主要著作有:《财富的哲学》、《财富的分配》、《垄断问题》、《经济理论纲要》等。

历史定位《财富的分配》一书是美国第一代经济学家约翰·贝茨·克拉克的代表作,作者在本书中提出了“边际生产力”的理论,奠定了美国经济学的理论基础。全书是以静态经济学作为研究对象,论述了边际生产率说,被誉为“以现代方式出现的第一部主要的美国著作”。

克拉克在书中运用了边际分析方法,提出的劳动和资本的边际生产力各自决定工资和利息的分配理论,最早明确地区分了静态经济学和动态经济学,这对20世纪30年代以来动态经济学的研究和发展起了一定的作用。尽管在克拉克生活的时代,欧洲仍是经济学思想的中心,他的成就也不能与英国经济学家或欧洲大陆的边际主义者相媲美,但是正是从这位19世纪末、20世纪初美国杰出的经济学家开始,一支由克拉克率领的美国经济学家队伍迅速地发展壮大起来。

背景链接

19世纪70年代至20世纪初,正是资本主义向帝国主义阶段过渡、马克思主义广泛传播、美国从后进跃居世界工业第一位的时期,政治上的、思想理论上的阶级斗争十分尖锐。资本主义生产力已经发展到较高的水平,长久以来形成的地主阶级与资产阶级的斗争已大大减弱,地主阶级和资产阶级甚至相互支持,一个出地,一个出资,共同剥削工人阶级。随着经济的发展,工人阶级逐渐觉醒,开始对资产阶级不断反抗,并通过各种方式对资产阶级予以打击,资本主义社会的主要矛盾不断激化。特别是马克思主义诞生以后,工人阶级有了斗争的思想武器,并对资本主义的剥削本质有了更深层的更清楚的认识。在这样的条件下,资产阶级经济学家也纷纷建立各种理论对马克思主义予以反击,企图掩盖问题,宣扬资本主义的优越性。针对这些情况,结合美国的特点,克拉克打出维护“公正”分配原则(即他所谓的由各自边际生产力决定的分配的自然规律)的旗号,以“反垄断”的幌子来为垄断资本服务。作为资产阶级经济学家的一员,他响应了这次反击。于是本书在这种背景下产生了。克拉克公开声明,他的使命就是要证明:这就是《财富的分配》一书的时代背景。

内容简介

本书在写作思想上很明显地暴露出了作者反社会主义的观点。全书在内容上有一条线索:先谈财富的分配,再扩大到经济学整体,思路还是比较清晰的。

一、分配的地位及其一般规律

财富的分配问题是经济活动中必不可少的一个环节,它与生产和消费都有着相互影响、密不可分的关系。作者以此作为反社会主义的一个例子,就是要说明财富的分配不是社会制度决定的,而是由“自然”规律决定的。这样规律的自然性不存在人为性和社会性。这与马克思主义观点恰好相反。在这些自然规律作用下,所有财富都会有自己合适的去向。但这个自然规律是什么呢?

克拉克认为这个自然规律是将作为社会收入三大组成部分的工资、利息和利润的来源各自归位的原则。也就是说,在这个规律的作用下,由社会劳动创造的工资、由社会资本创造的利息、由企业家职能创造的企业利润三者在总收入中的份额是与劳动、资本和企业家职能三者在生产量上的份额比例相等的。当然,在现实经济生活中,由于这条自然规律发生效用会受到各方面或大或小的影响,所以这个比例往往也会出现一些差距,但这些都不能掩盖规律的存在。接下来,作者开始反击社会主义者关于福利的说法了。他认为,工人阶级的福利情况不好并不是因为工人阶级受剥削的结果,而是由于工人阶级的劳动生产量少而造成的。劳动生产量少,由于自然规律的作用,工人阶级所获得的东西自然也少,其福利情况不好也就成为必然现象,与受剥削是无关的。因为受剥削与否关键看的是劳动者是否得到了所有应该得到的财产,二者之间的评价标准是不同的。由此可见,克拉克是在极力维护资产阶级利益,粉饰资本主义制度。

除了为资产阶级辩护外,作为一名经济学家,作者也将财富的分配问题在纯粹经济学领域进行了探讨。作者指出,虽然财富的分配受某种自然规律的支配,但是这种支配并不是简单的直接的支配,就对劳动、资本和企业家职能三者而言,它们并不是直接决定了分配的份额大小,因为首先三者比例是难以在现实中确定的,其次这种分配只是简单化、理想化的方式,毕竟在分配过程中,有些人就算知道应该得到多少,但由于采用的获取方式不同也会出现一些偏差。当然,他们的所有权是应当予以保护的。

二、经济因果论

在讨论了财富的分配后,作者由此展开,深入到整个经济学的知识范围。在这个大的部分里,作者是围绕着经济学的分类来展开的。关于经济学的分类,由来已久都是把经济学分为生产、分配、交换和消费四个部分,即所谓的四分法。生产、分配、交换和消费四者之间密不可分,生产决定分配,决定了分配的产品种类,也决定了该如何分配,分配多少。在每个人拥有分配后的产品后,可自由用于交换,交换是生产分工的必然要求。每个人获得自己真正想用的物品之后方可进行消费,消费反过来又会促进生产,因为消费需求越大,生产就会扩大规模,以满足消费需求。可见,四者之间构成了一个循环的四个环节。克拉克在此指出,这种分类方法是不科学的,四个环节并不能平等对待。他认为交换是生产社会化的要素而已,因为,生产量和生产种类一旦实现后,在社会的流通中就已经决定了交换的内容。他还认为分配不过是生产的另一个过程而已,在生产过程中,谁投入多少就必然按比例获取多少回报。分配多少,分配什么也就早已被决定了,因为交换和分配都由生产来决。

定,二者不过是生产过程中的两个环节而已,它们本身不能成为生产之外并与生产并列的经济学范畴。

既然经济学中传统的四分法是错误的,那么经济学又该如何来进行分类呢?克拉克提出了三分法,这个分类标准与四分法是完全不同的。三分法的产生也正是为了避免传统的四分法的错误。克拉克的三分法是指:经济学中的第一部分是客观存在的自然形成的不可人为改变的基本经济规律。这些经济规律是普遍存在的,属于自然性规律,第二部分、都属于社会范畴。第二部分是经济社会中的静态现象。所谓静态,就是虽依靠人为因素来进行,但与社会进步无关,它是一个社会发展截面的反映。第三部分是经济社会中的动态现象,即以生产方式的变化或其他对社会结构有影响的因素的变化为研究对象的经济学。简单来说,经济学可分为三部分,分别为一般经济规律、静态经济学和动态经济学,这是克拉克按三分法对经济学进行的分类。

一一般经济规律。一般经济规律是经济社会中的自然部分,是人为因素基本不可能影响到的经济规律。作者在此列举了生产力递减规律,其实在经济社会中这类规律是非常多的,比如等价交换规律,它在任何社会形态下都是适用的,商品交换如果违背了它,则会出现混乱现象。这些规律从内容上讲大多数是关于价值论、利息论等,是对经济社会最一般现象的总结。

二静态经济学。静态经济学是交换经济的一部分。所谓交换,是指研究交换的产生、结果及影响的经济学,可分为静态经济学和动态经济学。交换经济中的理想部分就是静态经济学。它既不是对社会结构变化进行研究,也不是对社会分工进行研究。它不会受到人口数量增加、资本增加、生产方式改善、产业组织形式改变和消费者欲望改变的影响,而是趋向于动态社会的,是经济社会发展过程中某一个时点上社会的状况研究。静态分析是经济学家不可缺少的分析方法,因为经济社会是复杂易变的,要对它进行深入研究并把握其规律,则必须要将某些变动因素假设为不动,即不予考虑它们,这样才能化复杂为简单,才能把握经济社会中的本质问题和内在规律。静态分析的目的在于发现某一时间的社会自然状态。在静态经济学的理想状态中,也包含一些实际上存在的东西,所以,这也不是脱离现实的假想或不切实际的空想。

三动态经济学。动态经济学是交换经济的另一部分,是最复杂的经济学。动态分析就是不仅要考虑静态分析中的各种因素,而且要考虑人口数量增加、资本增加、生产方式改善、产业组织形式改变和消费者欲望改变等因素,把各经济现象的变化放在动态的分析中。动态分析不对经济社会进行任何理想化的假设,它的研究对象是实实在在的现实社会,重在对不同时点上社会状态的变化情况,也就是把每个时点上的静态社会串联起来考虑。在动态分析的对象里,社会结构、社会分工都是应考虑的重要因素。动态经济学是经济分析的最复杂的经济学,也是经济分析的终端经济学。

三、工资和利息的确定标准(即边际生产率说)

最后,作者分析了最后生产力规律决定工资和利息的标准。作者分别对劳动和资本的各自产品的标准予以界定,认为边际产品是各种工资新趋向的标准。所谓边际产品,是指在生产过程中的最后一个产品。要确定这个标准,就要排除其他因素创造的价值,比如资本、土地。其次,作者阐述了最后生产力决定工资和利息的理论。作者认为,劳动和资本是经济社会中永恒不变的生产要素,但二者之间存在相互影响的关系,一旦这二者之间的关系处理不好,就会出现生产效率下降的情况,因此二者要相互适应,相互协调,保持着合适的比例,因为一方的变动必然引起另一方的变动。所谓最后生产力规律,是指资本和劳动在一方不变动的条件下,另一方的变动决定了其产品的标准。即在劳动量不变的条件下,资本的最后一单位的产量决定了利息的标准,同样,在资本投入量不变的条件下,劳动量投入中最后一单位的劳动量决定了工资的标准,这是克拉克的又一个重要贡献。

综观全书,作者首先谈到财富的分配问题,进而对传统经济学中的四分法予以批判,并提出了自己的三分法,改变了分类标准,最后,简略地对最后生产力规律决定工资和利息的标准进行了讨论。本书对动态经济学的研究是克拉克一生的重大贡献。

经典语录

如果一种消费品一个一个单位连续不断地供应,它的效用就会越来越少,同样,生产者的工具或各种形式的资本,如果是由一个人使用,那么数量越多,生产能力越低,最后一个工具对人所能增加的效用,比先前那些工具来得少。

社会收入分配受着一个自然规律的支配,该规律如果能顺利发生作用,则每个生产要素创造多少财富就得到多少财富。

边际工人的收入等于自己的产品,而所有同等能力的工人则与有相同能力的边际工人的收入相等;前者决定工资的自然标准,后者决定市场标准。

《资本论》

——卡尔·马克思(德)作者简介

同类推荐
  • 中国经济热点前沿第五辑

    中国经济热点前沿第五辑

    本书内容包括:2007年中国经济研究热点排名与分析、2007年中国经济研究新进展、资本市场问题讨论综述、经济增长与发展问题讨论综述等。
  • 项目融资(工程管理)

    项目融资(工程管理)

    本教材介绍了项目融资的运作程序与框架结构、项目可行性研究、投资结构、资金结构、融资模式、融资风险的识别与评价、风险控制与规避、担保、保险、项目融资的法律体系与文件等内容。
  • 国富论(全译本)

    国富论(全译本)

    该书在历史上首次提出了全面系统的经济学说,为该领域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是现代政治经济学研究的起点。它概括了古典政治经济学在形成阶段的理论成就,最早系统地阐述了政治经济学的各个主要学说,标志着自由资本主义时代的到来;它主张自由市场,反对政府干预垄断,但也不认为商业制度本身是完全值得肯定的;在赞扬对物质追求的同时,又鄙视商人的行为和策略……它的理论奠定了资本主义自由经济的理论基础,时至今日,《国富论》仍然可以看作是用现代经济学研究方法写作的第一步著作,对经济学研究仍然起着重要作用。今天,《国富论》中的许多学说虽然已经被后来的经济学家所突破,但斯密所确立的研究方向和方法影响深远,他富有预见性的洞察和诸多明确、实用的见解也总能引起后人的重新思考。
  • 逆袭:飞翔还是坠落

    逆袭:飞翔还是坠落

    作为“时代见证”系列丛书之一,《逆袭之路》通过对近两年来知名企业的市场表现进行分类,一类是在创意年代把握机会为消费者带来惊喜表现,在这场过山车的运动中成功的攀上更高位置;另一类是盛极而衰期待华丽转身的代表,他们更需要时间和市场来验证这一场运动是重上高峰还是荡到低谷。本书不是一般的企业案例书,它通过财经记者的专业分析,让读者看到企业的市场表现和战略特点,从中可以找到自已的判断分析。
  • 资本营运概论

    资本营运概论

    罗崇敏,男,汉族,1952年12月生,云南江川人,经济学博士,博士生导师[4]?,现任国家督学、云南省人民政府参事。曾为下乡知青、乡村卫生员、工厂工人、学校教工、党校教员、机关公务员。曾在江川县政府办公室、江川县政府、中共江川县委、中共新平县委、玉溪市委办公室、中共玉溪市直机关工委、玉溪市委、云南民族大学、红河州委、省委高校工委、省教育厅履职。历任副县长、县委副书记、县委书记、市委常委、市委秘书长、市委副书记、大学党委书记、州委书记、高校工委书记、教育厅厅长。系中国作家协会和书法家协会、哲学学会、经济学会
热门推荐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
  • 拥天下之公主出走

    拥天下之公主出走

    公主出走,朝廷、江湖各门派发兵寻找公主下落
  • 流年偷换晚风凉

    流年偷换晚风凉

    青春是一个太美好的词汇,世间上万般赞美也不够来形容它。青春如棋,落子无悔。我们的青春终将随着时间的洪流一去而不复返,无法回头,没有再来一次。它是少年人的情怀,是成年人的记忆,是老年人的不可求。谨以此,纪念我的青春,可能,也是你的。
  • 千年一梦:月中孤人

    千年一梦:月中孤人

    她,浴血而生的女王,若是她愿千军万马灰飞烟灭;他,冷漠如斯的帝尊,却为她所醉,只要她愿定会为她横扫千军。她“别笑,真丑。”他微挑眉梢:“我的笑只为你一人..”她“若是有一天,我离开了,你会如何?”他“我不会......让你离开。”皎洁的月光下,她黑影如墨,他白衣似雪。孤寂的山峰之上,同样的地点,同样的哀伤。目光相撞,浑然不知,终是千年一梦..
  • 三张卡牌闯天下

    三张卡牌闯天下

    一个没有任何牵挂的即将成为大叔的普通人的冒险生活!一个来自超文明的诡异系统!伟大的星河公爵创造出的冒险游戏系统,为秋明带来的是财富?是实力?是无穷无尽的麻烦?家有萝莉和豪宅是好事吗?既当爹又当妈的辛苦啊!我的双刀何时才能饱饮鲜血?小丑说歇了吧!虚拟终将不能成为现实?走着瞧吧!老师要家访,小萝莉又惹事!
  • 悄悄离去只是为你

    悄悄离去只是为你

    从丑到美,从未婚夫到视目仇人,从傲慢到撒娇,......
  • 无力去爱谁

    无力去爱谁

    时隔五年,小明再次回到老家。五年前他踌躇满志,整装出发,五年后他像一个逃兵,丢盔弃甲,没了爱情,没了事业,没了青春,没了时间。在回家的路上,他才感觉到五年了什么都没有,还失去了很多,但他不得不面对。他想重新开始,做一个普通人,跟村里大多数一样,在农村介绍一个媳妇,生个娃,老婆孩子热炕头。这么简单的愿意能实现不,他心里还是没有底。村里人不停地给他介绍对象,看了一个个陌生女孩的面孔,尴尬的表情,记忆不停让他回到鹭岛那段生活。
  • 遇见沉醉不知归路

    遇见沉醉不知归路

    一句有缘再见以为再无相见,偏偏命运捉弄再次相见。再一次相见我绝不再错过,当初是我的胆怯消磨了你的勇气,如今就让我来护你一世安稳。
  • 冷幽空血..more

    冷幽空血..more

    凌启绪为了救一个孩子死亡,因为某种原因来到死神学院,天资聪颖的他被二番队队长当成妹妹,他在这里认识冷很多人,感受到了前世所没有的幸福,可他本身并不属于这里,真样的幸福又能留多久,她已淡漠对待这幸福可是真的能就这样吗?倔强的日番谷他的真心她可一熟视无睹吗?还有......(最近可能要暂停了)
  • 武道战尊

    武道战尊

    不为天下,或为一人,这洪荒可覆,天地可换,如果可以,就让这世界重生又如何?一心一天地,万物始为先;一脉一相承,问道天地间。洪荒年间,群雄并起,天地之大,敢问谁主沉浮!莫诚被逼走上了一条修行路,到底是怎样的经历令命中无法修行的他打破桎梏,冲破阻碍,最终走上那至尊巅峰境界?人有信念,触之即发!我若成佛,世间无魔,我若成魔,佛奈我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