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45135800000044

第44章 南京人的味蕾

重读朱自清、俞平伯两位先生撰写的同题散文《桨声灯影里的秦淮河》,知道他们是“在菜店里吃了一盘豆腐干丝、两个烧饼之后,以歪歪的脚步踅上夫子庙前停泊着的画舫”。我不禁怀念起南京的食物。

南京人至今也未厌倦豆腐干丝,几乎每家餐馆都有售,但还是夫子庙一带最为正宗。在古朴的茶楼上,听风,看水,咀嚼着柔韧的干丝,确实别有一番滋味。干丝大都是用鸡汤煮的,盛放在洁白的瓷碗里,有温香软玉的质感。会做生意的店家,选择盈盈一握的小碗,里面的干丝只够挑一筷子的,不是为了克扣斤两,而是让你细心品尝这一口,回味无穷啊。小吃毕竟是小吃,千万不能当做饭菜对待,那无异于逼迫绣花的小姐去当干粗活的保姆。

仅仅这一口,足以叫你窒息半分钟。

南京人爱吃烧饼。烧饼大抵有两种:酥油烧饼和普通的烧饼。后者可以夹着油条吃,还可以蘸着麻油吃。不知朱自清、俞平伯吃的是哪一种。

称得上最有地方特色的还是咸板鸭。这个“板”字用得很好,颇能形容这种腌制品的质感。现在,爱吃板鸭的人不多,更流行的是盐水鸭,更鲜嫩一些。街头巷尾到处是卖盐水鸭的摊档。家里人想喝酒了,很方便,去门口切半只盐水鸭就可以。

咸板鸭在明清时极有名,莫非古人的口味比今人要重?其实不然,那时候腌制得如此之咸(用南京话来说“死咸死咸的,打死卖盐的了”),一方面便于长期保存,另一方面也为了下饭。一只鸭腿足够你搭两碗米饭的了。而现在,盐水鸭主要作为下酒菜。

还有“鸭四件”,系用鸭翅膀、鸭脚爪卤制。啃起来有点费劲,但因是运动部位的“活肉”很有嚼头。

鸭胗干更是一绝。有的南京姑娘嘴馋,甚至把切成薄片的鸭胗干当零食吃,比话梅更有回味。清真老店马祥兴,还善烹饪鸭胰,起了个诱人的名字:“美人肝”。据说汪精卫在南京时最爱这道菜。

南京人似乎跟鸭子有缘。把鸭子吃出了这么多花样。即使在众多的小吃中,鸭血粉丝汤也占据着霸主的地位。鸭血比猪血细腻温软,简直入口即化。

再说说蔬菜。南京有一道蔬菜,在别处绝对吃不到的。叫芦蒿。是一种水生植物,主要产自江心洲(长江里的一沙洲)。每到春天,南京人便以吃芦蒿为享受,哪怕它的价格比肉类还贵,但心疼归心疼,还是不忍舍弃此物。芦蒿清炒臭豆腐干,那滋味简直无法形容。还是不形容了。如果你没吃过,说明你没有口福。

现在,南京周围的一些省市受此感染,经常一卡车一卡车地抢购。江心洲的菜农都发大财了。但不知为什么,它至今未打入北方市场,估计是因为即使空运,也无法保持其鲜嫩。更难以移植(这是长江下游特有的植物,很娇贵,挑剔水土)。害得我在北京,对故乡的这道蔬菜患相思病。

还有种野菜叫菊花脑。清香中略有点苦涩,解毒去火。夏天,做一锅菊花脑鸡蛋汤,汤都是绿茵茵的。它也未在他乡传播开来。据说是只有南方人才酷爱那种淡淡的草药味。就跟北京的豆汁似的,非本地人喝不惯。我对它无法忘怀。是否证明:我虽然迁居北方十余年了,但本质上仍然是南京人。

查龚乃保《冶城蔬谱》,有菊花叶的条目,估计是菊花脑的另一种称谓:“野菊与九月菊同时,开小黄花,有香。其嫩苔中蔬科,丛生菜畦傍,春夏尤佳。带露采撷,指甲皆香。凉晕龄颊,自成馨逸。”菊花脑想来是野菊的嫩芽或枝叶。难怪有一种清苦的味道。喝一碗菊花脑熬的汤下肚,浑身凉爽,仿佛给胃里面搽上一点万金油,可防治中暑的。南京是四大火炉之一,当地人有碗菊花脑汤垫底,对酷暑也就多多少少增强了抵抗力。

看来对南京的菊花脑念念不忘的,大有人在。龚乃保属于老前辈。他于晚清光绪年间客居异乡,“遥忆金陵蔬菜之美,不觉垂涎”,挑选印象深刻的数十种,分门别类加以描述:“冶城山麓,敝庐之所在也,因名之曰冶城蔬谱。钟山淮水,话归梦于灯前;雨甲烟苗,挹生香于纸上,思乡味纤旅怀也。”龚翁在书中还虔诚祈祷:“他日者,返掉白门,结邻乌榜,购园半亩,种田一畦,菽水供亲,粗粝终老,所愿止此。天其许之乎。”在他心目中,能回归南京,有一块自留地,做一个菜农,都是幸福的。

这种古朴的愿望,我心里也不能说没有。尤其在北京,吃腻了淡而无味的大白菜之后,不止一次想过像陶渊明那样豁出去,不为五斗米折腰,解甲归田,忍将万字平戎策、换取邻家种“蔬”书。

故乡的野菜,自有其诱惑。难怪诸多流浪文人,譬如周作人、汪曾棋,皆以此为题目,写过绝佳的篇章。他们不约而同地用这种方式来解馋。我今天不妨也试一试。

《冶城蔬谱》还提到苜蓿,很有来历的:“史记》大宛国马嗜苜蓿,汉使得之,种于离宫。《西京杂记》,又名怀风。阑干新绿,秀色照人眉宇。自唐人咏之,遂为广文先生雅馔。”苜蓿又名紫云英,颇具观赏性。江浙一带,将其列为菜盘里的食物。恐怕在当地人的观念里:植物中好看的,应该也是好吃的。周作人《故乡的野菜》一文,写道:“扫墓时候所常吃的还有一种野菜,俗名草紫,通称紫云英。农人在收获后,播种田内,用作肥料,是一种很被贱视的植物,但采取嫩茎瀹食,味颇鲜美,似豌豆苗。花紫红色,数十亩接连不断,一片锦绣,如铺着华美的地毯,非常好看,而且花朵状若蝴蝶,又如鸡雏,尤为小孩所喜。间有白色的花,相传可以治痢,很是珍重,但不易得……”

南京人对苜蓿的名称不会感到生疏。我年幼时住在中山门外卫岗,有一街区自古即叫苜蓿园,可惜后来房子盖得越来越多,几乎找不到什么草地。苜蓿园已没有苜蓿。余生也晚,好像没吃过这种味如豌豆苗的野菜。也许吃过,只是跟这名称对不上号。菜市场里不曾见到苜蓿卖。苜蓿,莫非真的从南京人的菜篮子里消失了。

我在南京时,常吃到的豌豆头,即豌豆苗。《冶城蔬谱》将其称做豌豆叶:“金陵乡人,则将田中白豌豆之头,肥嫩尤甚,味微甜,别有风韵。荤素酒肆,皆备此品,以佐杯勺。”我父母还擅长用《冶城蔬普》里提及的一种茭白切片后炒肉丝:“艾白,叶如芦苇,中生苔是也。唯谓苔为菰米苔殊误。留青曰札,谓不结食者为茭白,此说得之。粗如小儿臂,专供厨馔。金陵人呼为茭瓜,苔之肥硕可知。”这已是一道很普遍的家常菜了。与之一样深入平民百姓家的,还有茼蒿:“三、四月生苗,叶扁,有秃歧肥嫩。煮肉汤有清芬,或治素馔亦宜,为吾乡家常食品。或久不食,偶用之,味称胜常蔬。”茼蒿的口感怪怪的,无法用语言描述。让人舌尖微麻,却很吊胃口。

江南的野菜,名气最大的该算荠菜。有一句宋诗:“春在溪头荠菜花。”而江南的民谣则唱道:“三月三,荠菜花赛牡丹。”《冶城蔬谱》说“蔬之见于诗者,杞笋蒌芹之外,此为最著”:自生田野间,不畏冰雪,味有余甘。东坡所谓天然之珍,不甘于五味,而有味外味之美者也。一种叶色干枯,熟后逾绿,俗称之锅巴荠。又一种每叶碎叶歧出,乡人谓之糯米荠。

周作人说浙东习惯用荠菜炒年糕。汪曾祺则介绍了江苏的吃法:荠菜焯过,碎切,和香干细了同拌,加姜米,浇以香油、酱油、醋,或用虾米,或不用,均可;这道菜可以上酒席作凉菜的,用手抟成宝塔形,临吃推倒,拌匀。至于南京人,还喜欢将荠菜拌入肉馅儿,包春卷、包馄饨或饺子。咬开一口,芳香四溢。

“关于荠菜向来颇有风雅的传说,不过这似乎以吴地为主。”(周作人语)荠菜成了江南的春天的一个符号,最讲求新鲜的,需要现采现摘、现炒现卖。我小时候,母亲领我去紫金山麓踏青,总要随手拎一把小铲刀,挎一只竹篮子,不时蹲下身子,挖路边的荠菜。这样的活,我也爱抢着干,并且总像工兵挖地雷一样认真。母亲站在一旁,边夸我眼尖、手巧,边承诺回家后给我好好地打牙祭。这种散漫且有趣味的劳动本身,似乎比真把荠菜吃进嘴里更令人陶醉。尤其事隔多年之后,更令我回味。我母亲现在还在南京,只不过很老了。我在异乡相信母亲,头脑中浮现的,仍是她教我挖荠菜时那年轻的面容与身姿。母亲,待我下次回家乡,一定搀扶你去紫金山转转,看看是否还能挖到春风吹又生的荠菜?看看是否还能找到自己或对方那缥缈的影子?

荠菜,因为我亲手挖过,而且是母亲教我挖的,所以从感情上,它离我最亲近的。虽然它同时又标志着一段天籁般不可复得的时光。我采摘到荠菜,却丢失了童心。

跟荠菜齐名的马兰头。周作人《故乡的野菜》里引用过一段儿歌:“荠菜马兰头,姐姐嫁在后门头。”《冶城蔬谱》有马兰的条目:“亦野菜之一种,多生路侧田畔,与他菜不同,颇能独树一帜。他外人多不解食。然其花,则久为画家点缀小品。”既能下厨又能人画,可谓雅俗共赏。跟贤惠的小媳妇似的。

枸杞大家都知道,枸杞子可入药,枸杞头(即枸杞的嫩叶)则是南京人的美食。很典型的是药补不如食补。“春初嫩苔怒发,长二三寸炒食,凉气沁喉舌间。孤芳自赏,雅不与腥膻之味为缘。味苦而甘,其果中之橄榄与。子秋熟,正赤,服之轻身益气。”(《冶城蔬谱》)汪曾棋说枸杞头可下油盐炒食,或用开水焯了,切碎,加麻油酱醋凉拌,清香似尤甚于荠菜;春天吃,可以清火,如北方人吃莴荬菜,我反而不知为何物。

《冶城蔬谱》,对南京人极爱吃的苋菜,只寥寥几笔带过:“今之种于蔬圃者,有红绿两种,柔滑可人。长夏蔬品,盖一二数矣。秋后再种者,尤佳。”汪曾祺对马齿苋很有研究:中国古代吃马齿苋是很普遍的,马苋与人苋(即红白苋菜)并提;后来不知怎么吃的人少了。他是从全国范围来说的。其实在南京,吃苋菜的人一点也不少。甚至可以讲,家家户户都很钟爱。我从小吃苋菜长大的。尤其炒红苋菜,汤汁被染成血红色,又跟紫药水似的。把菜挟进饭碗里,筷子尖被染红,米饭也会被染红。当时,这在我眼中极其神奇。像餐桌上的魔术。我估计自己的嘴唇也被染得红红的,饭后吐一口唾沫,也是淡淡的红。

我曾胡思乱想:要是用苋菜染布多好;开一家印染店,多省颜料……苋菜啊苋菜,鲜艳得像从大染缸里捞出来的,吃进口中却是甜丝丝的、香喷喷的。盛苋菜的盘子,成了调色板,我用画笔(其实是筷子)在里面拨来拨去。

继龚乃保撰《冶城蔬谱》之后,还有个叫王孝煌的,拾遗补漏,写了一册《续冶城蔬谱》。因是在战乱贫赛中回想美味,自嘲:“食指或动,墨香为沈,不鄙食肉,聊寄忆莼。籍为续谱,不自知其面有菜色也。”

他介绍慈姑:“群芳谱》作茨菇,一岁根生十二子,有闰则生十三子云。玄武湖、莫愁湖各处陂塘,多有种者,如小芋,味微苦。《本草》云,能下石琳,治百毒。嫩腻香滑,以这蒸鸭煮肉,味殊隽别。栗子煨鸡可人意,吾于慈姑亦云。”汪曾棋在江苏老家时,常喝咸菜茨菇汤。后来有一次,他陪沈从文吃茨菇炒肉片,沈从文吃了两片茨菇,立马有感觉:“这个好!格比土豆高。”汪曾棋觉得吃菜讲究“格”的高低,正符合沈从文的语言风格,他对什么事物都讲“格”的,包括对于茨菇、土豆。这里的“格”,大概指品格或格调。茨菇也是圆形,但比土豆小一号,而且多一截苦涩的嘴子,像光脑壳扎一根辫子,吾乡人形象地比喻其为“清朝人”。

“北方人不识茨菇。我买茨菇,总要有人问我:‘这是什么?’——‘茨菇’——‘茨菇是什么?’这可不好回答。”汪曾棋在北京的菜市场里,闹过这样的尴尬。据他说北京春节前后偶有卖茨菇的。一定也是从江南运过去的吧。不求征服北方人,而是为了安慰移居北方的那“一小撮”南方人。

《续冶城蔬谱》补写的雪里蕻,南京人每年都要腌制:“雪深诸菜冻损,而是独青,盖芥之别种。囊居甬东,以雪里蕻为寒晆美味。每取芥荪用盐水烂煮,有清香,略加麻油,冷食尤妙。其次伴肉品亦佳。腌可御冬,藏至明春,瓮中腾酸香,作淡黄色,味益别致。吾乡所种,未尝改味。”南京人用雪里蕻炒肉丝、炖毛豆,搭开水泡饭(或稀粥),很爽口。

还有一种瓠子(即葫芦)的烹饪方法,如今,即使在南京,也已失传。至少,问遍大小餐馆,不会有会烧这道菜的大师傅。它只能保留在纸上了:“吴越人曰胡卢,甬东之俗曰夜开花,吾乡曰瓠子,可作羹。用肉切丝,缕析瓠瓤杂为脍,诚佳味。或剜瓠中心,实以肉糜,蒸为馔,尤美。素食亦宜。”

那么,也就让这道古老的菜,永远保留在纸上吧。等于是让我们,永远保留着对它近乎完满的想象。

南京的所有野菜,在我这个游了的想象中,比在现实中更有诱惑力,也更具生命力。唉,故乡的野菜,一茬又一茬在凋零,可在我的想象中却是活的。它们跟时间一样,是永生的。如果说人也有其精神上的根须,它们就是我的根呀!我写这篇文章,其实是在寻根。

我寻根时,也跟工兵挖地雷一样认真。不,这个比喻不够恰当。应该说要我更加虔诚。

同类推荐
  • 冠心病食疗谱(美食与保健)

    冠心病食疗谱(美食与保健)

    民以食为天。我们一日三餐的饭菜不仅关系我们的生命,更关系我们的健康。因此,我们不但要吃饱吃好,还要吃出营养、吃出健康、吃出品味,吃出高水平的生活质量。
  • 舌尖上的狂欢

    舌尖上的狂欢

    生是我们永远的追求,而口腹之欲是通向终极目标的必由之路。盛宴与简单的食物并存,滋润着生命的天天与年年。洪烛的笔悄悄敷衍开来,在这个仿佛人人都可以表述的领域,他更有说服力,也更加深入、精确。通过感受的舌尖。我们一次次登上五味筑起的狂欢天堂!有人说中国文化是饮食文化,西洋文化是男女文化,可见中国人是最讲究吃的,古代即有“民以食为天”的谚语。中国是出美食家的国度,中国的饮食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令全世界惊叹。孔子堪称第一位美食家,率先提出“食不厌精、脍不厌细”的口号。《舌尖上的狂欢》对历史上和现实中的各种菜肴、小吃进行了生动的描述,既有知识性,又有趣味性。
  • 家常美食菜谱

    家常美食菜谱

    本套“美食与保健”丛书,包括《糖尿病食疗药膳》、《高血压食疗药膳》、《高血脂食疗药膳》、《冠心病食疗药膳》、《肥胖病食疗药膳》、《胃肠病食疗药膳》、《川菜美食菜谱》、《大众美食菜谱》、《家常美食菜谱》、《凉拌美食菜谱》、《素菜美食菜谱》、《汤煲美食菜谱》、《婴幼儿美食菜谱》、《孕产妇美食菜谱》、《中老年美食菜谱》、《美女靓汤菜谱》共16册。其中药膳食谱皆包括烹饪材料与调料、操作方法与步骤和保健功效等内容,非常全面、系统,具有很强的科学性和实用性,非常易懂、易学和易用,是广大读者用以指导健康膳食的良师益友。
  • 蔬菜营养方案

    蔬菜营养方案

    《蔬菜营养方案》介绍了各类蔬菜的营养结构、营养功效、存贮方法、最佳食法、科学搭配、特色菜肴等,根据《蔬菜营养方案》提供的正确饮食法则,您要轻轻松松挑到适合自己的蔬菜,补充到所需的营养索。《蔬菜营养方案》内容科学,语言通俗易懂,适合各类人士使用。
  • 美女瘦身食谱

    美女瘦身食谱

    想成为君子好逑的窈窕淑女吗?想拥有楚腰燕瘦的身材吗?吃也是可以成就一个美女的。爱美之心人皆有之,谁都想拥有完美身材,展现自身魅力。遇到体重“超标”了就着急减肥,但是忽视了减肥的科学性,所以提倡需要减肥的白领女性选用科学减肥方法。这本书针对女性的工作、生活特点,推荐了一些减肥食谱,同时也要结合运动减肥。
热门推荐
  • 短篇故事小合集

    短篇故事小合集

    虐心虐心的将军与公主。转世轮回的徒弟。………………这本书有第二部了哟,欢迎前来观看。(哈哈,这个垃圾作者的垃圾书竟然还有第二部。)
  • 无良丹神

    无良丹神

    “卖丹了,卖丹了,一颗丹药不要九千九百九十九,也不要九百九十九,只需要九十九万,就可以把丹药带回家。”“什么?你要买人?本少爷严肃的告诉你,我卖丹不卖身。”落魄少爷范无道得到炼丹炼器之法,重铸身体,终得逆天天赋!更新时间:下午一点第一更,下午五点第二更,晚上八点三更。书友群:467172563
  • 傅先生你好娇妻来报到

    傅先生你好娇妻来报到

    “什么?谁那么色胆包天竟敢光天化日之下向我商哥哥告白,当我这个护花使者不存在的吗?”昨晚在某人的威逼利诱之下答应当护花使者的林然气愤的拍了拍自己的大腿,“快!给我也写一份加油稿,就说,我林然是傅商的护花使者,谁要再来骚扰他,先过我这一关!”广播小姐姐:“下面是一封宣战书哦,大家注意听,我林然是傅商的,谁要再来骚扰他,先过我这一关!哇哦,小姐姐好霸气呢”因为话筒时常说着说着就没音了,故这次直接把“护花使者”给略过去了坐在台下的林然心里一万头草泥马奔过……当天下午被逼在墙角的林然:“商哥哥,你先冷静下来,事情不是你想的那样”“哦~我想的哪样?”某人邪魅的沟了勾嘴角,林然见事情有转机,开心的说:“我林然是傅商的呜呜呜……”傅商放开了她的唇:“看来传言是真的,你确实向我告白了,那我就勉强答应你做我的女朋友吧”林然:“……”
  • 剑舞穹霄

    剑舞穹霄

    此一剑,可斩,日月星辰!可屠,无尽妖邪!可破,浩瀚乾坤!剑已出,岂可收还!
  • 恶魔校草恋上黑道校花

    恶魔校草恋上黑道校花

    她是有恩报恩,有仇报仇并外送千百倍利息的腹黑女王,容颜倾城却心狠手辣。他是被各大黑道龙头老大点头哈腰俯首称臣,让商界帝国主宰者甚至是军区上校分为座上宾的神秘暗夜帝王,冷酷霸道,黑白通吃,却独独对这个女人上了心。黑吃黑,究竟是她吃了他还是他扑倒她
  • 瓦罗兰的流浪者

    瓦罗兰的流浪者

    符文之地,这座虚空中的孤岛,在其内战中摇摇欲坠。我必须拯救她,集合整个符文之地的力量,拯救她。我也许会在中途失败,我请求你,跨过我的尸体,走完拯救瓦罗兰之路。
  • 玫瑰花的倾诉

    玫瑰花的倾诉

    本小说是魔界的恋情,魔界的人去人间帮人们化解恩怨,不巧人间的人喜欢上了魔界的人,而另外一个魔界的人跟那人成了好朋友,他们因爱而恨。请尽情期待
  • 灼魂焰

    灼魂焰

    火焰终熄。过去的辉煌,纵然如那焰火般璀璨,也不过雪泥鸿爪。所谓道义,在生存面前也只是锈蚀的剑刃,经不住磨砺。这里没有叱咤沙场的英雄,没有身体里终会涌现的神力,有的,只是一群以自己的灵魂作为柴薪的,悲惨灵魂。
  • 新零售时代

    新零售时代

    零售业适合不同资金人群的创业者,可以是大型连锁零售商场,也可以是一家低门槛的网店。零售业的每一次变革和进步,都带来了人们生活质量的提高,甚至引发一种新的生活方式。本书主要讲述在国内知名连锁零售企业的管理培训生,将传统的“店商”和“电商”深入联合,完成从线下零售到新零售产业升级的创业励志故事,见证我国新零售时代的到来。
  • 重生之成为全能男神

    重生之成为全能男神

    初时原本是一枚绝世大反派!即使是在帝都录取成绩高的惊人的青瓷大学,也是脱颖而出。。。不过这个脱颖而出是不是因为他凭借着全帝都第一的分数~而是他可怕的......而他却因为树敌太多穿在了一个杀马特身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