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45340400000017

第17章 沈祖棻:中华词坛上的一颗恒星

2009年春节前后,本报一位副总编辑接到审计署副署长、诗人令狐安的多封来信,诗人在信中称:2009年是中华词坛杰出女词人沈祖棻的百年诞辰,沈祖棻的家乡浙江省海盐县将举行纪念活动,希望光明日报能关注这位“明清以来无人可匹”的爱国词人的纪念活动,给以适当的报道。

3月11日,记者来到浙江省海盐县,找到了沈祖棻诗词研究会会长王留芳。

沈祖棻是谁?

2001年,王留芳退休了。

王留芳一直从事基层文化工作,40岁开始迷上诗词。退休后,他便把自己的全部精力都投入自己钟爱的诗词中去。

一次,他在外地偶遇一位诗人,当听说他是海盐人时,这位诗人说:“你是沈祖棻的同乡啊!沈祖棻,太了不起了,当代李清照啊!”

王留芳为自己的孤陋寡闻而羞愧,“当代李清照”出在海盐?他这个海盐人、这个诗词爱好者居然不知道!

沈祖棻是谁?王留芳遍访海盐各界,竟无一人知道,最后在图书馆找到《沈祖棻创作选集》,便迫不及待地读了起来。

《浪淘沙慢》:“断肠处,楼头柳色? ?怕春晚、寂寂空庭,伴独客、梨花满地鹃啼血。”《谒金门》:“啼断残春几日,泪共落红千尺。如此月痕如此夕,江山应有血。”《苏幕遮》:“电幻狂烽雷幻鼓。梦里惊疑,不敢江南去。”《金缕曲》:“我亦万金轻掷者,今日难谋斗米。空料理、年年归计。一样关山多病日,未能忘、尚有中原事。”读着读着,王留芳忍不住一次次双眼模糊,老泪难禁,每每读不下去,又不忍释卷。

“沈祖棻的诗词太感人了!”3月11日,王留芳向记者回忆初读沈祖棻诗词时的情景还感慨不已。

当他在为词人精美的词作感动时,他也感到疑惑不解,被认为是“当代李清照”、20世纪中华诗词界最杰出女词人的沈祖棻,在她的家乡,何以竟无一人知道?即使在中国文学界,对这位杰出词人,为何所知者甚少?

王留芳为这位乡贤不平。他开始寻找沈祖棻的足迹,查访她的资料。这一查访,他发现,当年,沈祖棻在中华词坛上确曾璀璨夺目,光芒四射。

“出当代大师之门,为世间才子之妇”

王留芳说,沈祖棻祖籍浙江海盐,1909年出生在苏州一世代书香之家。海盐沈家是大家,沈祖棻的曾祖父沈炳垣是清咸丰内阁大学士,咸丰皇帝的老师;祖父沈守谦精于书法,与画家吴昌硕、词人朱孝藏为友,父亲亦是儒雅之士。沈祖棻自幼在书卷典籍、端墨徽砚间接受熏陶,少即能文,深得祖父母钟爱。她中学就读于上海,1930年考入中央大学上海商学院,1931年转学至南京中央大学文学院中文系。此时的中大文学院群星璀璨,黄侃、汪东、吴梅、胡光炜、汪辟疆等都是堪称国学大师的名家。她便像一颗优质种子落入肥沃的土地里,迅速成长起来。

沈祖棻修身玉立,清秀白皙,“娴静似娇花照水,行动如弱柳扶风”,这位江南才女一入校门就很引人注目。而她不光外貌秀美,更具出众的才华。大学二年级时,一篇课堂作业竟使她在中国词坛上一举成名。

那是1932年春天,文学院院长兼中文系主任汪东在词选课上布置了一道作业:填词。汪东在批改作业时,一读到了沈祖棻的《浣溪沙》,他眼睛发亮了:“芳草年年记胜游,江山依旧豁吟眸。鼓鼙声里思悠悠。三月莺花谁作赋,一天风絮独登楼。有斜阳处有春愁!”一个少女,能以如此细腻传神的笔调深刻揭示“九一八”后中华民族的危机,汪东忍不住拍案叫绝。

一句“有斜阳处有春愁”使沈祖棻在词坛上声名远播,她因此赢得了“沈斜阳”的外号。

雏鹰试啼,赢得叫好声一片。从此,这位才女引起了词坛的注意。

1934年,沈祖棻大学毕业后考入金陵大学国学研究班,专攻词曲。虽说专攻,其实她已开始涉猎小说、散文、古诗、新诗诸领域,并各有建树。1935年,她的小说《辩才禅师》发表,被认为是“充满诗意的感情和笔调”的佳作;1936年春发表的《悬崖上的家》也广受称颂。

“梳洗罢,独倚望江楼。过尽千帆皆不是,斜晖脉脉水悠悠。肠断白苹洲。”温庭筠的这首《忆江南》一度成为沈祖棻同学和密友调笑她的武器,因为沈祖棻寻找爱人的过程中,在“过尽”的芸芸众生中,一眼在“千帆”中看中了意中人,他就是正在中大读书的湖南才子程千帆。真所谓“金风玉露一相逢,便胜却人间无数”,两人很快相知相爱。

“出当代大师之门,为世间才子之妇”,沈祖棻和程千帆被称为是当代的李清照和赵明成,他们的结合堪称天作之合,是千古难觅的佳偶,夫妇俩40余年诗词对答,琴瑟唱和,成就了中国文学史上的一段佳话。

“易安而后见斯人”

李清照有赵明诚,沈祖棻有程千帆;李清照有《漱玉词》,沈祖棻有《涉江词》,两位才女都曾拥有最美满的婚姻,但她们也都经历了战火频仍、颠沛流离之苦。“文章憎命达”,不经劫难,难成佳作,李清照如此,沈祖棻亦如此。

沈祖棻和程千帆是在战乱中走到一起的。1937年9月,南京遭到日寇的狂轰滥炸,沈祖棻和程千帆避难至安徽屯溪,在屯溪匆促完婚。这连天烽火中的婚礼竟预示着这对夫妻毕生患难相随,坎坷不断的悲惨命运。

沈祖棻和程千帆的婚姻生活在流亡中开始。颠沛流离中,沈祖棻的传世之作《涉江词》的创作也在此时拉开了序幕。从安徽至武汉,至湖南,至重庆,至四川,数年间,她和丈夫或分或合,备受战乱之苦,历经新婚别后的相思之痛。苦愈浓,痛愈深,她的词作也就愈精湛,她的词创作进入黄金时期。

后来出版的《涉江词》共收录了1932年到1949年间创作的516首词,其中近400首创作于抗战期间。她以一个知识分子的良知和责任,用饱蘸激情的笔,将抗战的腥风血雨,国家的危亡,人民的流离失所,尽情地刻画出来。“但伤心,无限斜阳,有限江山”(《高阳台》);“经乱关河生死别,悲笳吹断离情”(《临江仙》);“何日东归,父老中原望羽旗”(《减字木兰花》)。1944年8月的衡阳之战,守城战士壮怀激烈,发出“来生见”的誓言与日寇展开殊死拼搏,沈祖棻闻此,涕泪交加,激情澎湃地写下了被词坛耆宿称之为“千古一叹”的《一萼红》:“乱笳鸣。叹衡阳去雁,惊认晚烽明。伊洛愁新,潇湘泪满,孤戍还失严城。忍凝想、残旗折戟,践巷陌、胡骑自纵横。浴血雄心,断肠芳字,相见来生? ?”

她的词随着连天烽火流传甚广,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她的词给人以鼓舞和力量,许多人读了她的词激动得痛哭流涕。她的同学肖印唐收到她寄来的《金缕曲》,读罢,这位七尺男儿竟“得词泣诵再三,并传观师友,以博同声一哭”。

前方吃紧,后方紧吃。面对抗战期间国民党的腐败,词人用隐晦的笔调给以尽情的讽刺,如国民党总参谋长何应钦在国外银行储存巨款被揭露,她作词讽刺:“长剑高冠拥羽旌,瑶台旧住十三层,仙班小谪出严京。”

1940年,她的新诗集《微波集》出版,其中有的被谱曲传唱,她在《杂书旧事寄止畺》十六首之八中说:“漫云心事无人会,早被巴渝谱作歌。”而今天已有30多首涉江诗词又谱成了曲子,并由中华诗词出版社出版。

沈祖棻视词作如生命。在日寇的狂轰滥炸中,她随身携带词稿,愿与之共存亡。她在给老师的信中说:“设人与词稿分在二地,而二处必有一处遭劫,则宁愿人亡乎?词亡乎? ?愿人亡而词留也。”词是她的精神寄托,是她的生命,因此,她将生命全部融入词的创作中去。

她在给老师的信中说:“家国残破,人民流离,生命草芥,原不足道。惟平生几人师友,数卷书帙,一束词稿,不能忘情耳。所遗恨者,一则但悲不见九州同? ?”

沈祖棻一直体弱多病,1940年因腹部生肿瘤而在成都手术,住院期间医院失火,病床上的她狼狈出逃,总算没有葬身火海。程千帆闻医院火灾,惊恐万状,担心爱妻遭遇不测,当终于找到妻子时,两人相拥而泣。

1947年,38岁的沈祖棻剖宫产,女儿丽则降生。产后,沈祖棻身体越来越差,四处求医却找不到病因,最后才发现剖宫产时庸医竟将一团纱布遗于腹中,以致发炎化脓,纱布与肠子黏连,肠子已烂掉一截,为此,又经多次手术才把纱布取尽。

自1942年至日本投降,沈祖棻先后在金陵大学、华西大学、江苏师范学院、南京师范学院讲授诗词,她的语调悦耳动听,情感激越奔腾,她的课令学生听得入迷。

1942年,沈祖棻在成都金陵大学开词选课时物色了5位有才华的学生成立正声诗词社,前后出了3期刊物,在当时很有影响,还将4位将毕业的学生每人各选了30多首结集成《风雨同声集》出版。正声诗词社的诗词还在《西南新闻报》上连载了一年多。

抗战胜利,内战爆发,对国民党,她非常失望。她的词已突破“怨而不怒”的束缚,词锋直砭腐败的现实。沈祖棻对蒋介石曾寄予希望,“天涯芳草遍,第一忆王孙”,“王孙”是指蒋介石,对当时宣誓抗日的蒋介石表示赞赏。但抗战胜利,内战爆发,沈祖棻非常失望,此时的蒋介石在她的诗里已成“乾坤一掷独夫狂”,“障羞无复遮纨扇”;写物价飞涨:“珠论斛,桂成枝”;写学生运动,写特务告密,写国民党抓捕进步人士。词锋所向,直指积弊。此时词人,已是战士,她不再哀而不伤,怨而不怒,她以词为武器,针砭时弊,臧否人物,有评论称,这是文学史上的创举。

有人著文称“当代李易安也有至刚至烈的一面”,抗战期间,金陵大学将政府发给教职员的平价米高价出售,沈祖棻、程千帆奋起抗争,揭露这一丑行,结果被学校开除;1947年6月1日,武汉大学学生举行反饥饿、反迫害游行,遭到国民党军队的镇压,3名学生遇难,金克木等教授被捕,“六一惨案”震惊全国。词人一改温柔敦厚之态,愤而声讨:“惊见戈矛逼讲筵,青山碧血夜如年。何须文字方成狱,始信头颅不值钱。愁偶语,泣残编,难从故纸觅桃源。无端留命供刀俎,真悔懵腾盼凯旋!”

1946年底,沈祖棻终于结束9年的离乱,回到武昌与丈夫团聚。

1949年,她的枟涉江词枠结集出版,受到名家的一致好评。汪东称:“诸词皆风格高华,声韵沉咽,韦冯遗响,如在人间。一千年无此作矣”;美学家朱光潜称“易安而后见斯人”,将她与李清照相提并论;章士钊认为沈祖棻的词与周邦彦词风相近:“词流又见步清真”;作家舒芜说:“现代杰出的女词人、故沈祖棻教授当得起爱国诗人的称号而无愧色,她的各体文学创作和她的整个一生,证明她的爱国是很高的境界。”

“一千年无此作”!评价何其之高,沈祖棻已被中华词坛公认为当代的李清照。

“文章知己虽堪许,患难夫妻自可悲”

“昔时赵李今程沈”,沈尹默以赵明诚、李清照来比程千帆、沈祖棻夫妇,确实,他们有太多的相似处。他们的婚姻都是幸福的,又都是不幸的。

沈祖棻是在上海开刀取出那方遗留在腹内的纱布时迎来解放的。当陈毅大军井然有序地进入上海,她目睹了仁义之师纪律严明,对老百姓秋毫未犯之状,激动万分。

1952年,她病体尚未完全痊愈就重登讲坛,先是在江苏师范学院任教,1956年投奔丈夫任中文系主任的武汉大学,夫妇共同执教武大,在珞珈山下教书育人,讲授中国文学史、古典名著选读、历代韵文选、元明戏曲研究、唐人七绝诗等课程。

这样的好日子才过了一年,灾难就降临了。1957年,程千帆因其刚正不阿的性格被划为右派,成为武汉大学的“右派元帅”,被长期下放农场改造,可怜名教授的专业已改为放牛,这位高级放牛翁曾放过60余头牛,甚至学会了给牛治病接生。他也跟牛结下了深情厚谊,有专门写牛的诗作。

沈祖棻则以罪人之妻的身份留在武大继续教学。从1949年起,她就停止了词的创作,转而研究教学,她的课深受学生喜爱。1963年,她被推选为湖北省召开李清照学术研讨会做准备的武大观摩课主讲人,当时华中师范学院和武汉师范学院同时同题同开观摩课,一致公认沈祖棻讲得最成功最出色。但是,在总结会上,省主管文艺的领导却下结论说,李清照是“一个哭哭啼啼的贵夫人”。一个把“哭哭啼啼的贵夫人”讲述得惟妙惟肖的老师,能有什么好下场呢?

“文革”开始了,厄运再次降临到词人头上:丈夫已在农场改造,她又被逐出武大特二区家属区,搬到远离校区且早已废弃了的九区的临时建筑,这里原是苏联专家司机住的小屋。“三户低檐接废垣,十年寥落住荒村”;“青蝇飞蔽碗,雄虺卧当门。草长遮残砌,泥深漫短垣”,下雨则屋顶渗漏,发洪水时洪水会毫无遮拦地漫进房门。这里离中文系有2里远,荒僻冷寂,她常常晚上很晚才能回家,有时还要值夜,深宵荒野只身独行,“昏夜寂如死,暗林疑有人。中宵归路远,只影往来频”,所居荒僻,以至于无人认识,“姓名渐喜少人知”。

苦难岁月,丈夫不在,多病的她,只有女儿丽则在身边,母女相依为命。1972年,女儿结婚搬走了,只留下她茕茕孑立,形影相吊。抗日战争期间,夫妇俩颠沛流离,饱受“新婚别”之苦;而今垂垂老矣,还要经受“垂老别”,夫妻俩城乡两隔,唯有诗词唱和稍慰相思之苦。“千帆沙洋来书,有四十年文章知己,患难夫妻,未能共度晚年之叹,感赋”;“合卺苍黄值乱离,经筵转徙际明时,廿年分受流人谤,八口曾为巧妇炊。历尽新婚垂老别,未成白首碧山期。文章知己虽堪许,患难夫妻自可悲!”

程千帆的唱和令人悲从中来:“伤别伤春幼妇词,镫前红袖写乌丝。巴渝唱遍吴娘曲,应记阿婆初嫁时。”

直到1975年,程千帆才被摘帽,1976年回到武汉,马上就被迫“自愿”办理了退休手续,不过夫妻因此才有了短暂的团聚。

此前,外孙女早早(张春晓)的到来,给词人的晚年生活涂抹上一层鲜有的光亮。“与早早折夹竹桃二小枝,野花草三茎,松枝二小枝,插瓶。灯光下美好有致。”她因此写就了“中国古典诗歌史上空前未有的佳作”、“一篇用童心的灯火照亮了苦难和屈辱的灵魂的暗隅”(作家舒芜语)的《早早诗》。此诗震动当时的诗坛,朱光潜题诗赞曰:“易安而后见斯人,骨秀神清自不群。身经离乱多忧患,古今一例以诗鸣。独爱长篇题早早,深衷浅语见童心。谁说旧瓶忌新酒,此论未公吾不凭。”

中华词坛的璀璨恒星

1977年6月27日,一个无良车夫的酗酒,导致了中华词坛一代巨星的陨落。

这一天,沈祖棻一家从南京回到武昌,他们乘坐一辆机动三轮车回寓所。谁也没想到,悲剧由此发生,车夫是个青年人,因酒后驾车失控翻车,沈祖棻被抛出车外,头部撞在路旁的水泥柱上。她女婿急忙给武大中文系打电话叫车,据说武大中文系领导正在开会,在极“左”还笼罩着整个社会的当时,谁会来关心一个摘帽右派妻子的安危呢?悲剧由此产生,因抢救不及时,当天晚上,沈祖棻去世了。

天妒英才啊!噩耗传来,沈祖棻的亲友同事伤心不已。

妻子去世后,已退休的程千帆于1977年应南京大学校长匡亚明邀请赴南大任教。在教学之余,他将妻子的成果整理出版,先后出版了《涉江词》、《涉江诗》、《沈祖棻创作选集》、《沈祖棻诗词集》等,沈祖棻的作品及学术成果得以在学界传播。

“四十年患难夫妻,半世纪文章知己”,沈祖棻足矣!

“我却用彩虹架起梦的桥梁,采摘璀璨的星斗和皎洁的月光,用情丝和思绪系上灵活的笔尖,去做灯光照亮每个灵魂的暗隅。”(《赠孝感》)

她用生命照亮了许多人灵魂的暗隅,可又有谁能照亮她的生命呢?

她的家乡没有忘记她,中华词坛没有忘记她!

春节过后,王留芳和沈祖棻诗词研究会的会员们受命参与筹备沈祖棻百年诞辰纪念活动,为此而忙碌着。为了这位乡贤,王留芳已把自己退休后的全部心血都倾注进去。他对记者说,2002年,沈祖棻诗词研究会在海盐成立,海盐县的30多位诗词爱好者成为第一批会员。6年多来,研究会潜心研究沈祖棻诗词上的建树,努力弘扬词人的爱国精神。研究会得到了中华诗词界的大力支持,得到了沈祖棻女儿程丽则以及沈祖棻学生和众多专家学者的大力支持;也得到了当地各有关领导的关怀和支持。审计署副署长、诗人令狐安曾两赴海盐,了解他们的情况,支持他们的活动。6年来,研究会向全国各地征集了大量有关沈祖棻的史料和作品,出版会刊15期。

沈祖棻曾表示在人与词必取其一时,宁可人亡而词留。而今词人已亡,而词却留存人间,并传之于世,她是中华词坛上的一颗璀璨的恒星,在中国文学史上闪烁着耀眼的光芒,词人有知,该能瞑目了。

(载《光明日报》2009年3月18日)

同类推荐
  • “脱口秀”女王奥普拉首次出书:我坚信

    “脱口秀”女王奥普拉首次出书:我坚信

    奥普拉温弗瑞的《我坚信》(whatIknowforsure)是奥普拉本人的文字第一次出版成书,是她在杂志《奥普拉》上专栏文字的精选结集。国内正版引进。在这本书里,奥普拉从一个记者朋友的提问开始,回顾自己一生的奋斗,她真诚地问自己,也真诚地回答,经过了这么多事情,我真正相信的是什么?永远会坚持的是什么?奥普拉一生的成就辉煌,也充满了坎坷。在这本书里,她直面内心的敏感和脆弱,回忆往事的波澜涌动,也回望生活的那些细腻的幸福瞬间。每一个关键词,都是一生奋斗坚持经验的总结。她说,她每天做的事情,都是在为阅读时间做准备。她觉得最幸福最平静的时间,就是坐在那棵大树下阅读。
  • 长征英雄谱2

    长征英雄谱2

    描写了二万五千里长征中红军所经历的故事,在这漫长的艰辛征途中红军所表现出的种种英雄气概,记载了他们为祖国的解放所作出的种种牺牲,献身于革命的伟大精神,以及打过的一个个漂亮胜战的精彩片段,记叙了他们所立下的不朽的功勋。
  • 我的外公陆定一

    我的外公陆定一

    本书系统记述了陆定一同志青少年时期的求学经历、革命战争时期的奋斗历程、新中国建设时期的华彩乐章、“文革”中遭受的种种冲击和苦难,记述了陆定一同志与唐义贞烈士的生死情恋,展现了陆定一同志虽历经磨难而依旧信念不改、信心不减、追求不辍的革命英雄主义和乐观主义精神。
  • 松下用人之道

    松下用人之道

    组织固然重要,但相比之下,健全的硬体组织则更重要。有实力者兴起,无实力者消没,所以人也需要有真才实学,才能拥有实力。这是自由主义的好处,它能促使人们不断充实自己,培养实力。如果没有经营产品的实力,或不称职,就不得不败下阵来。那么公司要经营得当,应采取什么样的做法才能达到这个目的呢?让我们一起走进本书,一起阅读吧!
  • 汪精卫第一卷

    汪精卫第一卷

    提到汪精卫,大多数人想到的就是两个字——汉奸!汪精卫在中国是一个完全被否定的人物,甚至被认为是中国人的耻辱。因此现在的中国历史教科书中,把汪精卫从辛亥革命和国民党的历史中完全抹杀,只是抗日战争的历史中实在无法抹杀汪精卫的存在,才简单地提到了汪精卫和他的维新政府。这种出于主观愿望而随意修改历史的作法,使国人对历史产生了错误和虚假的理解。重新去纵观汪精卫的一生,历史不仅仅是记录事件,还需要真实、公正、客观。
热门推荐
  • 世界散文经典·西方卷5

    世界散文经典·西方卷5

    人类创造了文明和文化,人在文明和文化中生存,文明和文化同时制约着人。人是文化动物,去掉了人身上的文化,或者说人丧失了创造文明和文化的能力,人就不成其为人了。这是人区别于动物的要著所在。本选集将我国现代散文定于“五四”现代文学的兴起,“五四”新文化运动大体上与西方的启蒙主义运动相当。回顾近一个世纪来我国散文的发展,大体上也与西方文学三、四百年间各种流派兴衰更迭的历史相当,确切些说,西方现代文学三、四百年间的历史发展被我们浓缩在一个世纪里有选择地加以介绍、传播和完成了。西方现代散文的前两大篇章,相当于“五四”至三十年代我国现代散文发展繁荣的个高潮期;台湾地区六十年代至八十年代的散文创作可视为我国现代散文的第二个繁盛期,而八十年代后半叶开始,无论大陆还是台湾,在散文接受本世纪人类文化成果方面,海峡彼岸和此岸都已经或正在与世界同步。我国现代散文近二个世纪高高低低、坎坷不平的历程表明,把外来文化和文明成果作为发展我们民族文化的一种撞击,触媒可发酵的机制,几乎是一个必要的前提。鲁迅讲,“五四”时期的散文就在新兴的诗歌和小说之上;周作人讲,“五四”现代散文的来源有两个,一是明清小品的传统,一是英国小品的传播,是两者融合的产物。世界散文经典包括东方卷和西方卷。
  • 染七你姐姐呢

    染七你姐姐呢

    科学技术最重要的芯片,被人盗走了,而那个幕后人的身份让所有人震惊,染七从幕后人Y手中夺回芯片。记者A:七博士,你对这次芯片盗窃这件事有什么看法吗?记者B:七博士这次盗窃事件,您成功夺回芯片,您有什么感想吗?……她只有一句话:“我没有任何感想,为科学技术夺回芯片是我该做的。”众人只知她夺回芯片,拯救了科学技术,一个劲的追问想要得到独家内幕,却没注意她在发布会的时候脸上没有一点喜悦之情脸色苍白的吓人。
  • 终生的印记

    终生的印记

    长篇都市玄幻小说。人生很多时候都是在选择,而每一个选择,都将决定自己和身边人的归宿。而当乱世和末世同时降临,那么你的选择是什么呢?
  • 穿越要排队

    穿越要排队

    寇涅被迫成为穿越局办事员,本以为这一生稳了。却又被迫绑定系统。奥,原来是系统流开局,很熟悉嘛!这回稳了!什么?系统要修复?什么?系统竟然是盘古一缕神念所化!这次应该真稳了啥,宇宙要再次归于混沌。可这和我有毛线关系?啥,《仙魔妖灵决》竟是开天斧碎片。奥,买噶,竟然要我拯救全宇宙?
  • 小户媳妇

    小户媳妇

    她是御史之女,原只想陪着父母,看书终老,却不想父亲丢官回乡,阴差阳错,她就成了项家的小媳妇。又谁知,这样的小户人家,顶着粗俗的外表,做着风雅浪漫的营生,背后又有怎样的秘密?就连她的夫君,身份也是疑云重重,哎!她这个小户媳妇不好当啊!--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千古一帝李世民

    千古一帝李世民

    少年得志,一生征战南北;中年封王,尽显王者风范;千古第一帝的背后,究竟隐藏了怎样的秘密……他,杀兄囚弟,血溅三尺,终成玄武门事变。后人评说,他是明君,励精图治;后人评说,他是暴君,荒淫愚昧。他,被人称为千古第一帝——李世民。
  • 单色旅程

    单色旅程

    不敢触及,他的忧伤。单色旅程,将爱置于颠峰。两代人的情感纠葛,商界恩怨,跌宕起伏的人生历程,浪漫唯美的爱情故事。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
  • 猎人游戏hunter

    猎人游戏hunter

    “小小的打个招呼,你不介意吧。”狞笑着,划开了一层薄薄的血皮。“可是,你不死,我就不能活下来啊。”尽管脸上满是桀骜,脑袋还是和身子分了家。“不管愿意与否,都将沉醉于此。”--hunter'sgame(然而作者其实是个逗13)
  • 我们的故事开始

    我们的故事开始

    一个富家女孩,陷入困境,爱上自己家的补课老师~一个普通家庭的男孩。经历几番波折,最终该如何选择,是进入政治联姻,还是垂死挣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