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45344300000002

第2章 红楼男性篇(1)

多情公子真爱谁

贾宝玉曾被众多红学评论家定性为“封建家庭和封建制度的叛逆者”,更有一代伟人毛泽东曾说:“贾宝玉是第一大革命家。”这是特殊时代赋予贾宝玉的时代特性,现在持这种观点的人恐怕越来越少了。细读贾宝玉,发生在他身上的事与言行确实是有些上岗上线了。

有关贾宝玉这个人物的评论文章汗牛充栋。也就不必拾人牙慧。唯对贾宝玉的情感世界想废言几句。因为,实在弄不清楚,他研究爱的是谁?众所周知,《红楼梦》的写作风格之一是现实的浪漫主义手法。所有人物的描写都是从现实出发还原人之本性。贾宝玉亦是如此!

《红楼梦》大旨言情,作为唯一男主角的贾宝玉,“情”在这个人物身上有着非常丰富的体现。“意淫”一词就是从他身上来的。这是一个很伟大的词,它解决了发生在男性身上同时对众多女性有着真情实意的现实矛盾。于是,就解决了男性在不背叛婚姻与爱情的前提下,对其他女性产生好感而不必感觉自己是个罪人。如此,男性是有可能同时爱上N个女性的。

遗憾的是,女性未必认同男性同时爱上N个女性。所以,贾宝玉的情感行为已被越来越多的女性所诟病。人是高级动物,男女的情感从多个性向单一性进化,这是人类文明的进步。然而,男女的进化速度却不同步,显然女性比男性进化得更快些。所以,女性是因爱而性的。

这点与男性正好相反,男性是因性而爱的。所以,从生理学的角度来看,男性依然保持着一种原始的动物性。有鉴于此,从物种繁衍的角度讲,男性恐怕永远也进化不到与女性同一层面上来。于是,对于男性而言,只有靠后天的修为来解决先天的缺陷,从而脱离低级趣味。

如此,博爱的、爱红的贾宝玉追求意淫,显然是脱离了低级趣味。何谓意淫?意淫是指对某一女性因为爱慕而引起的一种性幻想和性关怀,是一种精神上的性爱。贾宝玉的意淫思想从哪来?这就是贾宝玉进步的地方!除了鲁迅先生说的‘爱博而心劳’之外,他的意淫思想主要来源于他对青春女性的极度尊重。作为一个封建时代的人物,这点是非常难能可贵的。

贾宝玉的意淫不会像贾琏那样贪得无厌地不加选择地随便趴在一个女人身上发泄性欲;但又因为与那些让他心仪的众多的少女们生活在一起,又不像类似于永不见面的柏拉图式的网恋。这种意淫有点像第四类情感,在情人与朋友之间;灵魂与肉体之间找到一个结合点。

所以,贾宝玉的意淫并不完全拒绝性。所以,有文字记录了他与袭人、碧痕之间的性爱。还有他见到鸳鸯颈部的皮肤白皙,忍“不住用手摩挲”猴上身去粘在身上,欲行接吻;还有他见到薛宝钗“肌肤丰泽”,特别是看到“雪白的一段酥臂”时,不觉动了淫心,发了痴想。等等诸如此类的事情还有很多,这就让读者们不得不对贾宝玉爱情的纯洁性产生怀疑。

其实,贾宝玉博爱的、爱红的毛病大约是与生俱来的。他相信,女儿是水做的骨肉。也相信女人如花,于是,他看见一朵花的凋谢,也能让他伤感、郁闷。他的内心也如林黛玉一样是敏感的,只有他能理解、体谅“花溅泪鸟惊心”的场景。林黛玉的知音唯有贾宝玉一人耳!

贾宝玉博爱的、爱红的毛病似与爱情无关。贾氏四姐妹他同样存在着爱,很难保证贾宝玉在儿时没吃过她们嘴上的胭脂,但却绝对没有性意识。好在紫鹃的情试,验证了贾宝玉唯爱林黛玉。多情公子真爱谁?我想应该有答案了。

彻底烂掉的一代——贾珍的奢靡

俗语说,富不过三代。意思是富裕之家,到了第三代便会走向没落,这也是封建王朝不断更迭的原因。一个家族的鼎盛,往往是第一代人励精图治的结果,而第二代人作为合格的继承者,也能将家族的鼎盛推到极致,这一方面是第一代人注重对第二代人的培养,另一方面是第二代人成长在第一代人的励精图治中。而第二代人,却往往不懂得对自己的后代进行怎样的培养。致使他们生活在优越的锦衣足食之中,不知人间之疾苦,更不知创业之艰难。

电视剧《大宅门》里有个情节,主角白景崎,不到20岁时,被母亲撵出家门,他便带着身有孕的妻子和管家偷偷给的100两银子(折合人民币三万元),闯荡山东去了。结果,在山东赚得一份家业。若干年后,他接掌了白家的老基业,并使之发扬光大。白景崎正是白家的第三代,自小顽劣异常,纨绔之气甚浓。对于他的教育,当家的母亲费尽了心思。最后,不得不对爱子出此下策,撵出家门。让他独自闯出一番事业,补上励精图治这一课,为接掌白家的基业打下基础。

贾府传到贾珍当族长时,竟已是第4代了,贾府子弟中皆为“何不食肉縻”者。那么,作为族长的贾珍呢?请看文本通过冷子兴的口述对他的评价:这珍爷哪里肯读书,只一味高乐不了,把宁国府竟翻了过来,也没有人敢来管他。瞧,有这样的人当家,一个鼎盛家族迅速走向没落,也就不足以为奇了。

贾府从第一代宁国公、荣国公开始,应该是以马背上的武功赢得上流社会贵族之家的政治地位、政治待遇的,这点可以从贾府老奴焦大的醉骂中得知。到了第二代“代”字辈,可能还有从父征战的生活经历。到了第三代,就有点弃武从文的意思。

两府中,共有四子,宁府长子早夭;次子贾敬,竟是,乙卯科进士。荣府长子贾赦,承了世袭,虽没有功名,平时也有些文人的喜好,比如收藏古扇。次子贾政,则自幼酷喜读书。

这是“代”字辈,对“文”旁辈注重文化教育的结果,因此“文”旁辈除贾赦之外并未做多少败家损业的事来。但“文”旁辈普遍不知如何守业。因为他们缺少乃父乃祖两代人创业的经历。他们更不懂得如何教育好自己的后代,延续家族的鼎盛。但出于一种惯性,此时的贾府也算鼎盛之极。

果然到了第4代“王”旁辈,便文不成、武不就了!整个“王”旁辈,没有一个与读书有缘,包括很有才气的贾宝玉。文本第九回。很详尽地描写了以贾府子弟为主的在贾府学堂里闹哄哄上课的情景,比我们小时候的那些不爱学习的顽皮同学有过之而无不及。

这样的学堂只有“钟鸣鼎食之家”的排场,却无“翰墨诗书之族”的风气。至于武功方面,更别提了,一个个养尊处优。皆为上不了马、拉不开弓、抽不出刀的典型的八旗子弟。

身为族长的贾珍在这辈人中最具代表性兼表率性。他的生活极度奢靡!贾姓子弟以贾珍为首,过着纸醉金迷的生活、嫖赌逍遥的日子。这辈人有三个共同特点:好赌;好色;挥金如土。这是彻底烂掉了的一代!让我们来看看“王”旁辈的代表人物贾珍:

一、好赌,以耍钱为乐趣。

第75回有精彩详尽的叙述,这个贾珍,居然在父亲热孝兼太妃国孝期间,耐不住寂寞,带领儿子贾蓉和贾府众子弟以习射为名,聚众赌博,并让自己的儿子做庄!引来无数府外同类相投的多为世交的狐朋狗友参与其中。

于是,天天“斗鸡走狗,问柳评花”。把贾蓉乐坏了,大家轮流“宰猪割羊,屠鹅戮鸭,好似临潼斗宝一般,都要卖弄自己家的好厨役好烹炮”。简直是肉林酒池的场面!不明就里的贾政贾赦“反说这才是正理,文既误矣,武事当亦该习,况在武荫之属”。也命子侄参与。

志不在此的贾珍发展到后来,连习射的名义都不要了,直接抹骨牌,赌钱财。文本这样写道:一日一日赌胜于射了,公然斗叶掷骰,放头开局,夜赌起来。家下人借此各有些进益,巴不得的如此,所以竟成了势了。外人皆不知一字。又有薛蟠,头一个惯喜送钱与人的,见此岂不快乐。

二、好色,以玩弄女性为消遣。

有赌便有色,一赌一色仿佛孪生兄弟!还是在家孝国孝期间的第75回,贾珍竟然与自己的两个姨妹搞上了。当听到父亲去世后的消息时,正在外地公干的贾珍父子星夜赶回,途中碰到族中子弟,说是两个姨娘也来了,贾蓉听到两个姨娘来了,便冲着父亲贾珍笑笑。

后,果然演了一出“麀聚之乱”的丑剧,如果说父亲让儿子做庄开赌,并不稀奇的话。那么这对父子,同时与一个女人发生性关系,那就是滑天下之大稽!先是,贾珍与自己的儿媳秦可卿有性行为,可谓“父子聚麀”。如果这只是一个个例的话,倒也不值得一说,自古爬灰者多着呢!然而,贾珍父子“聚麀”竟然是彼此公开化的,这就无耻到了叹为观止的地步了。

做公公的可以与儿媳有梁,做儿子的可以玩父亲也正在玩的女人。那么,当自己玩过的女人嫁给贾后,仍纠缠,也就不足为奇了。对朋友的妻子小妾呢?自然也不会放过,呆霸王薛蟠不呆,“知道贾珍是在女人身上做功夫的”,故而防着香菱被他“臊皮”。

综上两条好赌好色之习,好端端的宁国府竟成了乌烟瘴气的赌场淫窑。好在那个时代,没有毒品,有的话,黄、赌、毒就全了。这就是一家之长兼贾府族长的所作所为!值得一提的是,薛蟠一出场便强抢香菱打死冯渊,不算是个好人,他到贾府后,起初怕受管束,一门心思想搬出贾府,“谁知自从在此住了。”竟被贾宅族中子侄“引诱的薛蟠比当日更坏了十倍”。

三、挥金如土。突出表现在为秦可卿“恣意奢华”地办理丧事。

1.秦可卿死了,众人商议如何办理,贾珍说:如何料理,不过尽我所有罢了!于是停灵、超度、祭奠、出殡四个环节皆按最高规格大肆铺张起来。停灵49天;超度僧108人;道士99人;灵前高僧高道各50人。总计307人要在贾府吃喝拉撒49天。另有一大批贵族官宦夫人们来祭奠,也需要临时的一大批女眷、女仆接待。文本中写道:只这四十九日,宁国府街上一条白漫漫人来人往,花簇簇官去官来。这笔费用无疑是耗资巨大的。

2.不惜花费巨资,买棺木和虚官衔。这两项分别耗银1000两和1200两。共计2200两银子(折合人民币66万元),这是个什么概念?刘姥姥初进大观园时,打秋风讨得20两银子,够他们一家四口,不用干活也能过上整整一年的好日子。2200两,就够他们过上110年不用干活的好日子。

以上两点说到的只是固定要花出去的钱,还有那说不清楚的钱,更是列不胜列。到了出殡的那一天,场面极其庞大,各执事者兼送殡的王公贵族不可枚数。“堂客算来亦有十来顶大轿,三四十小轿,连家下大小轿车辆,不下百十余乘。连前面各色执事、陈设、百耍,浩浩荡荡,一带摆出三四里远来”。

这又得耗费多少银子!

贾珍这个人物无疑不是什么正面人物,他是贾府败落的根源。同样的,曹公也没有把他彻底的反面脸谱化。贾珍有他精干的一面。大观园的建造,就是他的主要功劳。他是该项宏伟工程的推动者与具体实施者。对乌进孝推脱赖账的行为,贾珍能明察秋毫又言语温和地把乌进孝驳的无话可说,此系贾珍的过人之处。

有时,他教训起子侄来也是很在理的,说明他还是懂得是非的,比如贾芹。发年货时,管庙里小尼姑和小和尚的贾芹来领取时。贾珍就对他训斥道:“你在家庙里干的事,打量我不知道呢。你到了那里自然是爷了,没人敢违拗你。你手里又有了钱,离着我们又远,你就为王称霸起来,夜夜招聚匪类赌钱,养老婆小子。这会子花的这个形象,你还敢领东西来?领不成东西,领一顿驮水棍去才罢。等过了年,我必和你琏二叔说,换回你来。”可惜,他骂贾芹的内容也是他平日里的行止。

在个人情感方面,他与儿媳秦可卿的情案,虽是遭人唾骂的爬灰行为,但在这方面却不加掩饰,也算是敢作敢为吧,有人说秦可卿死时,贾珍表现得很丑恶,我看未必!首先贾珍的伤心应该是真实的,他已经伤心得病到了,40不到的年纪竟要拄拐让人搀扶。甲戌本夹批:可笑,如丧考妣。当父亲真死了时,贾珍哪有半点伤心?其次就是为秦可卿大办丧事而不惜一切代价,每事必躬亲,直到满意为止。难怪有人认为他们之间存在爱情。

贾珍的行为,是付出巨大的道德代价的,因为他的爬灰行为只是人们的猜测,但他没有逃避;没有矫饰,完全是自我真实的表现;没有虚伪的充有道德的好人;没有假装埋怨秦可卿的糊涂。如此一来,便证实了人们猜测,他也在所不惜!

贾府里的男子,贾珍虽坏,恐怕是最有男人气概的!

也有真情意——浪子贾琏

贾琏恐怕深得所有女性的口诛笔伐!因为此君,裤带太松,总也系不住裤裆里的那玩意儿。只要是个女的,只要有那么三分姿色,不管有情没情,都能提起他的“性”趣。是一个在肉体彻底滥情的人。他与贾宝玉的精神上的滥情正好是一对儿。浪荡子!便是曹公给他下的定语。

其实,贾琏除了生活作风不检点(当然不是一般的不检点)之外,在这个人物身上,还真没有什么原则上的缺点,相反,在许多与他有关的情节中,可以看出,这个人物,颇具才干且比较有正义感,即使在对待女性的问题上,他也并不是一味的以玩弄为目的。

先说贾琏的才干:贾琏的官衔是同知,相当于现在的副地级,虽是用钱捐来的虚职,真要让他治理一方水土,未必不行。因为此人“于世路上好机变”。清雍正朝的著名大员李卫,便非科举出身,此人识字不多,才干超群,做了几件很漂亮的大事,深得雍正的赏识。并成为雍正的三大心腹大臣之首。当然,并非是要拿李卫与贾琏相比的意思,主要想要说的意思是:才干,不能唯文凭是论。

显然贾琏是没有读过多少书的,这使我想起来了读了很多书的贾政,此人算是科班出身吧,也想起来他后来治理的一方水土(尽管是高鹗的续书,不一定是曹公的原意,但基本上符合贾政的为政能力与处事风格)。如果是贾琏,还会不会被那个下人兼小人的李十儿玩得团团转,以至于离不开这个小人!从而污了自己立志为清官好官的良好愿望。

从文本中我们可以知道,贾府(荣国府)的外事活动,都是贾琏出面打理的,与其妻王女强人熙凤一里一外,相得益彰。比如宫中太监向贾琏索要银两,便是由王熙凤出面敷衍,配合默契。再比如,贾芹之母周氏求王熙凤为自己的儿子谋一份差事,贾琏又答应了贾芸的一份差事,正好有一份管和尚道士的差事在贾琏的手里,王熙凤便强要了来。作为交换,贾琏也从王熙凤的手中为贾芸谋了一份差事,两全其美(其实是贾芸又转求了王熙凤,王熙凤是两边做好人,可见王熙凤之能超过其夫。)这,是不是有点职场高手风云际会的味道?

贾琏打理外部事务是称职的,时不时的能获点奖赏,秋桐便是奖品之一。文本中虽没有花费太多的笔墨,具体描述贾琏是如何打理的?但,从他圆满地处理林如海的后事以及与贾珍共同建造大观园可以看出此人并非只懂得往女人堆里钻。贾琏在外面是颇有名头的,即使王熙凤要办点府外之事,也是假托贾琏之名。

再说贾琏的德行:贾琏在德行方面是值得称道的。这点恐怕在贾府的男性之中,独一份!第48回,其父贾赦迷上了收藏古扇,看上了石呆子祖传的20来把古扇。便想弄到手,无奈那石呆子“穷的连饭也没的吃”,偏就看重这20把古扇,“死也不肯拿出大门来”。

想必贾赦便让儿子贾琏去处理这事。贾琏“好容易烦了多少情”,见到了石呆子,“说之再三”,石呆子便将贾琏“请到他家里”“拿出这扇子略瞧了一瞧”。发现果然是好东西,“全是湘妃、棕竹、麋鹿、玉竹的,皆是古人写画真迹”,便欲高价收购,偏那石呆子也是个痴人,说:我饿死冻死,一千两银子一把我也不卖!竟把扇子看得比自己的生命还重要!贾琏没辙,天天被父亲痛骂“没能为”。

贾雨村知道这事后,便采取卑劣的手段,诬陷石呆子“拖欠了官银”,“拿他到衙门里去”,将“所欠官银,变卖家产赔补”,这20把古扇便落入贾雨村之手。然后“作了官价送”给了贾赦。害得石呆子生死不明。贾赦便认为贾雨村会办事,对儿子贾琏说:人家怎么弄了来?贾琏很不以为然回敬了一句:为这点子小事,弄得人坑家败业,也不算什么能为!被贾赦好一顿狠揍。

这个事例,说明贾琏的身上是有正义感的,他办事,不会“弄得人坑家败业”。尽管不能排除他不做坏事,但至少不是个坏透腔的家伙,这种以惨遭父亲痛打的代价,回敬父亲的不良行径,贾府子孙找不到第二个,包括那个赋予了反抗精神的贾宝玉。

最后说说贾琏的真情真意。贾琏最大的缺点是:好色!他是个性欲亢奋之徒。这点恐怕深得其父贾赦之生命基因遗传。但他比其父乃至贾珍父子高尚得多,因为贾琏找的性伴侣多半是妓女荡妇。虽品位不高,但总比贾赦、贾珍、贾蓉等专门糟蹋黄花闺女而又不负责强多了。他从没有做过欺男霸女的恶事。他做出来的这类事都是两厢情愿地满足一时之欢的现金交易。也没见他存心伤害过哪个女人。

与鲍二家的在自家屋里偷欢,不意被王熙凤撞见!一阵大闹之后,鲍二家的因羞愧而自裁,在处理她的后事上,瞒过凤姐,给钱抚恤,不至于绝情寡义。与多姑娘偷情,也有海誓山盟,以至于难分难舍,互赠信物。这就是贾琏!我们无法定义他与这些荡妇型的女人之间是否存在爱情,就算是有情无爱吧。反正男人无情无爱也能性。

然而,贾琏对尤二姐,却存在着爱情。至少,贾琏是爱尤二姐的。至于尤二姐是否真爱贾琏,值得怀疑,但贾琏却让尤二姐觉得终身有靠。相对于其他的荡妇而言,尤二姐干净多了,要不是爱慕虚荣、贪图享受,不谙世事,尤二姐根本走不上荡妇的不归之路。尤二姐的柔情似水,全然不似王熙凤的“女强人”,贾琏长期处于压抑状态,爱上尤二姐完全是有可能的。文本中有三点可以证明:

1.贾琏见到尤二姐,便不顾一切地要娶她!其实他完全可以像对待其他与他有着性关系的女人一样,玩玩算了。又不是什么黄花闺女,上了床后,出于良心要负责。何必费此心思?这点连尤二姐也始料未及。最后还是娶了,虽是偷娶,也算是正式的娶了。偷娶后,住在贾府不远的花枝巷,第65回,也许是出于为了让尤二姐的日子好过些,或是打算与尤二姐厮守一辈子,贾琏把他所有的私房钱,都交给了尤二姐。文本中写道:贾琏又将自己积年所有的梯己,一并搬了与二姐收着。

2.最难道可贵的是,贾琏并不在乎尤二姐的过去,这是一般男人做不到的,尤其是中国男人,绝大多数都有处女情结,在这方面小气到了病态的地步。在与她云雨时,脑子里总会想到她曾经和别的男人云雨时的情景,不快的情绪立马来了。于是,说话总带讽带刺儿。贾琏却不在意做这个剩王八,他不顾一切地娶了尤二姐。并承诺王熙凤一死,便接她进去。直接以奶奶呼之。贾琏说:你且放心,我不是拈酸吃醋之辈。前事我已尽知,你也不必惊慌。

3.尤二姐被逼死后,贾琏的一系列行为让人感动,也让死者尤二姐感动。没有白嫁一回!先是“搂尸大哭不止”被人劝住。接着便按贾府家规正统办理后事。见“尤二姐面色如生,比活着还美貌。贾琏又搂着大哭,只叫:奶奶,你死的不明,都是我坑了你!”被贾蓉提醒可能是其妻王熙凤逼死的,便发誓要替尤二姐报仇。对于也葬礼不愿意草草了事,办得还算隆重。当他要不到银两办后事时,打开尤二姐的箱柜,“一滴无存,只有些拆簪烂花并几件半新不旧的绸绢衣裳,都是尤二姐素习所穿的,不禁又伤心哭了起来”。要不是贾母干涉,尤二姐断不会不葬进贾府的宗庙。

贾府子弟都是纨绔子弟,几人能有贾琏的真情?如果将贾琏作为一个尺寸来衡量,试问当今社会的男同胞,你比贾琏如何?

当烂蛤蟆爱上天鹅时——贾瑞的痴妄

谁说天鹅总被第一个敢爱她的癞蛤蟆得到?仙女与凡夫的爱情故事只能是永远的神话,这恐怕是贫苦的人民,为破除门当户对的婚姻观而表达出来的美好愿望吧?现实中不可能会有这样的故事发生。即便是有,幸福的指数也不会太高。这是因为,处于高攀的一方总是很自卑。比如贾赦与刑氏、贾珍与尤氏。跑题了!还是说贾瑞。

事实是天鹅不少,而爱上天鹅的烂蛤蟆更多。贾瑞就是一例,他爱上的天鹅,有刺兼有主,不但没有得到连性命也搭了进去。这只有刺兼有主的天鹅就是著名的女强人王熙凤。这是一段未遂的;且系贾瑞一相情愿的情案,发生在文本的第11回与12回。它是《红楼梦》的故事主旋律中的小小插曲。读来很得妙趣!

可别小看了这段插曲,它可大有来头,《红楼梦》又名《风月宝鉴》。这段情节可是《风月宝鉴》的精髓。也是个完全独立的故事。这个情节对于整个《红楼梦》的故事主线,没有任何帮忙;也没有任何联系。但它就是生生地塞了进去,难道仅仅是劝诫人们妄动风月之情吗?想必曹公另有深意,这个问题留给红学家们去探索吧。

那么,贾瑞是个什么人呢?他还真是个不折不扣的烂蛤蟆。他勾引女强人王熙凤,真可谓色迷心窍、色胆包天。王熙凤是什么人物?!对于贾瑞来说,不啻为蓬莱仙女。这样的女人顶多作为性幻想对象,自己偷偷意淫一下她就算了。他竟然愚蠢到展开强大攻势!一而再,再而三地勾引王熙凤。如果王熙凤是个未婚女性还可以用上“追求”二字,同时也光明正大,偏偏是个已婚者,只好用“勾引”了!先看这只蛤蟆烂到何种地步。

1.贾瑞的品行。贾瑞的品行实在不敢恭维,纯属爱贪小便宜,仗势欺人,助纣为虐的主儿。第9回大闹学堂时,这样写道:这贾瑞最是个图便宜没行止的人,每在学中以公报私,勒索子弟们请他;后又辅助着薛蟠,图些银钱酒肉,一任薛蟠横行霸道,他不但不去管约,反助纣为虐讨好儿。

2.贾瑞的容貌。书中没有任何有关贾瑞容貌特征的描写,说明他是属于那种没入人群不出众的货色,《红楼梦》的人物描写有个特点,但凡女性有点姿色,男性有点俊秀,都会有一番精细的描述。当王熙凤见到风流倜傥的贾蓉时,竟然出了半日神,说了一些让读者看不懂的话。这就是大帅哥的魅力(第6回)。显然贾瑞不具备这优势。

3.贾瑞的地位。贾瑞是个生活在社会底层且少金的草根族。贾氏一门出了两个“国公”,都与他无关。他是贾氏家族的旁支,因此,算不得贵族之家。他自幼父母早亡,是靠祖父贾代儒在贾府当私塾先生的那点薪水度日的。虽然收入可观,但怎么也到不了贾瑞的手上使用,殊不知,泡妞是需要大把大把银子的。

4.贾瑞的才学。贾瑞是否有才学?尚不得而知。《红楼梦》中的诗词是一道亮丽的风景,精且多!

然而却没有一句是出自贾瑞的,倒是其祖贾代儒,书中明言是一代老儒,有学问。对唯一的孙子在学业上抓得比较紧,可惜学习氛围不好加之教育不得法,恐难以成才。

有人说恋爱中的女人都很白痴,贾瑞却为我们演绎一个恋爱中的男人也很白痴的经典!看他第一次“勾引”王熙凤时,愚蠢得可笑!他竟然选择了在一个错误的时间,错误的地点,像个幽灵一样错误地出现在王熙凤的面前!没给王熙凤带来惊喜,倒把王熙凤“雷”得往后退了好几步,这算什么事?!王熙凤阅人无数,如何会欣赏这种人的惊喜?

王熙凤是何等聪明厉害的角色,一看贾瑞那“嘘”着的眼神,就什么都明白了!只是碍于身份不好作泼妇骂街式的回应,只能好言将其支走。贾瑞竟然身上“木了半边”,一脸的淫容,着实丑态毕露!他忘了自己是只烂蛤蟆!怎可能一个照面就搞定了王熙凤?即使是人尽可夫的多姑娘,贾琏也是费了一点波折才弄上床的。

果然,贾瑞像吃了豹子胆一样找上了王熙凤的门,想不明白的事,他就不怕招来麻烦么?!这要是被发现了,在那封建的大家庭里,可是要浸猪笼的。然而,贾瑞不管这些,估计也没有去想这些,依然对王熙凤展开拙劣的毫无创意的攻势!正如王熙凤说的“这畜生合该作死”。

偏偏贾瑞是个心智不健全的人,一夜寒冷的过堂风没有吹醒他发高烧的大脑。已经意识到王熙凤在作弄自己的贾瑞,竟然再次找上门,重复着第一次的“勾引”。这回王熙凤作了一次精心安排,意欲彻底地摆脱贾瑞的纠缠。于是,贾瑞被屎尿加身的同时,还欠下一笔糊涂账。

又惊又吓又羞又辱的贾瑞,身体和心灵饱受摧残,从此一病不起,躺在病床上不分白天黑夜地与王熙凤梦交。眼看药石无救,两位医术高超的心理医生,毛遂自荐地引导他把王熙凤想象成恶魔,最终失败而未能挽回贾瑞可鄙的生命。

必须澄清的是,回目中《王熙凤毒设相思局》,从整个过程来看,王熙凤在处理贾瑞的问题上,一直采取的是防守战,尽管她曾说过“几时叫他死在我的手里”。也不过是一句心里的气话而已。自始至终都没有要置人于死地的念头。

试想,一个女人遭遇流氓,能没有反应么?没有反应定要吃亏!姚明有一句广告词:没有买卖就没有杀戮!他们之间又没有任何往来瓜葛,为何要费尽心思毒设相思局害死贾瑞?

问题还是出在贾瑞身上,这个局是贾瑞自酿的,他无法消除自己的心魔!在体质差与相思病的双重摧毁下,最后命赴黄泉,这是王熙凤始料不及的。她使用的手法很一般,只是一个女人惯有的行为。这只能怪贾瑞自己,当他爱上一个女人的时候,自制力极差!据为己有的欲望太强烈,痴心妄想而鬼使神差!他不懂得如何综合的进行考量,考量他们之间相好的可能性有多大?

应该说贾瑞是真爱王熙凤的,否则怎么会得了相思病?如果单纯地理解成只有性,那是很孤立的看法,他不是一个性饥饿者,贾府子弟眠花宿柳是常有的事!解决生理方面的需求应不是难事,宁府中的荡妇还会少吗?小厮茗烟不是也能把丫环骗到手吗?贾瑞再怎么不济,不至于到这种地步吧。可他只将王熙凤作唯一且永不停止的性幻想对象,始终保持性亢奋状态直至脱阳而死!

爱一个人是神圣的,被爱的人是幸福的,贾瑞虽是烂蛤蟆,相信王熙凤也不会太反感贾瑞的爱。她反感的是贾瑞“勾引”的流氓行为!这使王熙凤无法体会这个男人的爱,把他划入禽兽之流。如果贾瑞是一个心智健全的人,表达爱的方式很多,他也就不会做出这些荒唐的蠢事来!有许多发生在熟人之间的强奸案恐与贾瑞个案同类。

呜呼,切莫将自己的爱演变成流氓行为!敲钟人卡西莫多对爱斯美纳达的爱就是所有烂蛤蟆的榜样。

孤单冷落皆因丑——贾环的报复

敲钟人卡西莫多外形奇丑无比,属于烂蛤蟆一族,但他却有一颗美好的心灵。他对美好事物的象征爱斯美纳达的爱,通过他一系列的善良的举动,赢得了人们的认可与支持。他也最终完成了对美的追求,永远地呵护着爱斯美纳达,构成一幅更为奇美的画面。

人,来到这个世界,有许多东西无法选择,相貌就是其中之一,但是美好的心灵与丑恶的心灵却是能够选择的,这取决于每一只烂蛤蟆对生活的态度,当卡西莫多出现在人们面前时,饱受人们的嘲讽,但他热爱生活,追求美好的事物!

贾府里也有一个丑孩子,他叫贾环。父亲是长相不俗的贾政,母亲是美且艳的赵姨娘。按照正常的遗传基因,贾环怎么也不会是个丑孩子。可是老天偏偏对他“青睐”有加,赐他一丑容,让他在长相上只遗传父母的缺点。于是乎,五官孤立地看,很精致,很标准,凑在一起就不好看了。正是这个丑孩子,使得读者甚至对赵姨娘的美貌产生了怀疑。

贾环就像一只刚从茅厕里钻出来的耗子,浑身湿漉漉、臭烘烘地猥缩在贾府的某个角落。只要一出场,总惹人讨厌。好在他是个主子,还没有到人人喊打的地步。这是为什么呢?

首先,爱美之心人皆有之,谁会喜欢这个有一身缺点的丑孩子呢?10岁左右的男孩,最是顽皮,破坏欲极强,可谓坏事做尽。想想我10岁的时候,印象最深的是晚上用自制弹弓打掉路灯,满街的路灯无一幸免,然后在黑暗中,心满意足地享受因破坏带来的快乐。至今都不明白,我为什么要这么做?

现在的孩子也一样,小区的马尼拉草坪,到了冬天便是一片枯黄,煞是美观。然而草坪却被人为地成片成片的烧掉,纵火者就是这些10岁左右的孩子,看到熊熊火势,便躲在一边欣赏,一边偷着乐。眼看难以收场,便作鸟兽散。

贾环正处于这种惹人嫌的年龄,但这并不是造成他备受冷落的主要原因,根本的问题还是他的丑相。贾府的主子们有一种风气,最喜俊男美女。从贾母开始,只要长相好看,不论出身,皆能入府,且有一定的地位。比如刑夫人、尤氏、秦可卿等都是相对贾府而言的寒门女子。男性也唯“俊”是论!看看“神彩飘逸,秀色夺人”的贾宝玉就知道了。

再看贾环“人物委琐,举止荒疏”,他在贾府的地位可想而知了。其实贾环的出身不赖,前文说过,他是贾政的儿子。那么,他与贾宝玉就是同父异母的亲兄弟;与贵为皇妃的贾元春也是同父异母的亲姐弟;那他实际上也是国舅爷了!同时,他又和贾探春是同父同母的亲姐弟,贾探春在贾府可是很吃得开的少女,曾经当过荣国府的家呢。

他的出身,唯一不理想的就是,他是姨娘所生,是庶出。但这并不会有太大影响,贾琏不就是庶出吗?可是,贾环却在贾府备受冷落,他与他的亲哥哥贾宝玉一个天堂一个地狱。地位之悬殊巨大!不作比较,试举几例说说贾环在贾府的处境:

1.第18回,元春省亲,唯独贾环因“年内染病未痊,自有闲处调养,故亦无传”。此无传,大有注意回避之嫌,为何回避?长得丑呀。

2.第20回,与薛宝钗的丫头莺儿赌钱赖账,遭到莺儿的数落,并拿他与贾宝玉与作比较,贾环哭闹脱口而出:欺负我不是太太养的!愉逢贾宝玉来了,便不敢出声,被贾宝玉数落。回来想在母亲那找点温暖,又被母亲借题发挥地骂了一通:谁叫你上高台盘去了?下流没脸的东西!

3.第22回,元宵节时,元妃让众人制灯迷,皆有赏赐,独贾环与贾迎春未得,贾迎春是个懦弱少女,已习惯了冷落,自不介意。贾环则心中不满。足见贾元春对这两人的轻视态度。无论灯迷好坏,多少应该赏赐点,以示鼓励才对。

4.第24回,贾赦病了,贾宝玉等前去问安,邢夫人则只对贾宝玉关爱有加,漠视贾环等的存在,贾环“早已心中不自在了”。坐不多时,便和贾兰使眼色儿走了。

5.第60回,贾环向贾宝玉要芳官的蔷薇硝,芳官舍不得就随便给了包茉莉粉敷衍他,还态度傲慢往炕上一掷,让贾环自己取去。连芳官都可以如此怠慢他!

等等,这就是贾环,可以说他在贾府活得一点尊严也没有。那里有压迫那里就有反抗,那里有不平等,那里就有抗争!贾环年龄虽小,抗争意识却很强,只不过以他小小年纪不知抗争为何物,却只会胡乱报复!其实,从一个小孩子的角度来看,也算不上报复。

1.第25回,王夫人让贾环抄佛经,小孩子心性,于是“命人点灯,拿腔作势的抄写。一时又叫彩云倒杯茶来,一时又叫玉钏儿来剪剪蜡花,一时又说金钏儿挡了灯影。众丫鬟们素日厌恶他,都不答理。只有彩霞还和他合得来,倒了一盅茶来递与他”。两人正说笑着,贾宝玉来了,拉着彩霞胡闹。这下把贾环多年积存的怨气迸发出来,正所谓恶从胆边生,于是故意不小心将油汪汪的蜡灯弄倒泼在贾宝玉脸上。总算出了一口恶气。这样的报复是不是事出有因?

2.第33回,贾宝玉挨了一顿恶揍,因为他间接导致了白金钏的自杀,贾政很快知道了白金钏的死与贾宝玉有关,就是贾环添油加醋的结果。其实,这么大的事早晚是要传到贾政的耳朵里的,也就是说贾宝玉最终难逃一劫。这样的报复是不是有点言过其实?

长大后的贾环,没有像卡西莫多那样拥有一颗善良的心灵。他的人性长期在贾府的生活环境下,应该毫无悬念地被逐步异化。高鹗在他的续书说他参与了贩卖自己的侄女贾巧姐,完全是有可能的。长期的白眼与冷落,加上有一个不智的母亲,又长期灌输一些不良思想,使他生活的自闭、自卑、甚至有点仇恨之中。那么有朝一日他真正报复周围的每一个人,甚至是社会也就不足以为奇了。

有意思的是,贾府之中被笔墨渲染过的人物,几乎没有十足的反面,比如贾赦,明显就不算个好人。也有闪光的一面,王熙凤与贾宝玉逢五鬼时(第25回),贾赦四处寻僧觅道。贾政劝也劝不住。可见其心可表!独独这贾环却一无是处,人品定不如贾赦!贾环恐怕是唯一没有优点的人吧?又,也许他还是个孩子的缘故。

然而这个贾环也是有人喜欢的,就是王夫人的丫头彩霞与彩云。彩霞的为人,贾宝玉和贾探春都觉得“是个老实人”,既忠心又稳重,做事极少出差错。能够看上贾环这位“下流胚子”,竟连贾宝玉都“不大答理”。说明贾环定有可取之处。后,临嫁给来旺之子时,还托赵姨娘要口信,可惜没有成功。至于彩云更是死心塌地,估计两个人已经在一起了,否则,那金钏儿怎么叫贾宝玉去拿他们两个?她为了贾环可以去偷东西。和贾环“分崩”后,竟“染了无医之症”。真是萝卜咸菜各有所爱!

值得注意的是,第75回,有说到贾环的诗,竟比贾宝玉的强。得到其父贾政的赞赏,贾赦一高兴还赏赐了贾环。第78回写林四娘的诗,也不俗。贾环在学堂里的成绩肯定比贾宝玉强,因贾宝玉的兴趣不在这。这点在第77回,也得到其父贾政的承认。这使我想起了马家爵!

一粒金丹家族误——贾敬的遁世

据说中国古代的四大发明之一,火药。是道士们经年累月炼长生不老丹而阴差阳错的结果。这就很讽刺了,长生不老丹没有让人长生不死成神仙。火药却被人类制成炸弹,害了无数生灵!这是与道家的哲学精髓格格不入的。也是老子在出关前万万没有想到的。他的徒子徒孙竟通过他的养生哲学整出个夺人性命的凶物来。

“十年橐笔走神京,一遇钟离盖便倾。不是无心唐社稷,金丹一粒误先生”。这是清人咏八仙之一的吕洞宾的一首七绝。大意是吕洞宾遇上汉钟离后,经点化便立志修道成仙,估计也加入了道家炼丹的“宏伟事业”,为了一粒长生不老的金丹,辜负了十年寒窗橐笔只为货于帝王家的雄心壮志!

其实,一个人未必真肯为金丹所误,无非迫于形势,不得不作遁世之举。试想谁会甘于寂寞?唐朝的那些所谓的隐士,常常隐于长安附近的名山大川,目的是便于君王一朝想起他来,能在第一时间招之即来,一展雄才。这种隐士并非真隐,多半也不会去炼丹,因为他们并不相信世上能炼出什么长生不老药。他们只是像个神仙一样飘忽在山中。

除了隐士之外,就是炼丹的道士了。这两种人都是世事不如意者,后者似乎并不满足像神仙一样隐居的日子,而追求“真正”的长生不老。于是,将老子朴素的唯物观演变成了可笑的唯心观。天天醉心于炼丹之术。

还有一类人想成仙恐怕与失落无关,这是因为人生的际遇不同所求便也不同,比如秦皇汉武,当然,他们自己不炼,也不遁世。明朝的嘉靖帝就不一样了,他是自己亲自炼,炼得跟遁世差不多,国事都交给太监处理了。这就不单单是误了一个家族的问题,同时还误了一个国家。

“画梁春尽落香尘,擅风情,秉月貌,便是败家的根本。箕裘颓堕皆从敬,家事消亡首罪宁。宿孽总因情”。此曲是写秦可卿的,却没有提到与她“宿孽总因情”的贾珍,而偏偏批评贾敬“箕裘颓堕”,为何?因他遁世炼丹去了,放弃对家族的管理,对家业的继承,更未尽到教育子孙的责任。致使宁国府上上下下一片乌烟瘴气!唯,门前一对石狮是干净的。

贾敬,第二代宁国公贾代化之子,因其兄早夭,依序袭了官衔。同时,又是贾府文字旁最年长者,自然是贾府的族长。如此,他就成了贾府的最高管理者,肩负着贾府兴衰荣辱的使命,可谓责任重大!然而贾敬却不知那根神经搭错了,人都没有做好,竟一心想做神仙,把爵位让儿子贾珍袭了,一味好道,不回家中,只在都中城外和道士们胡羼。

这样做的直接后果就是,儿子贾珍“一味高乐不了,把宁国府竟翻了过来,也没有人敢来管他。”书中通过冷子兴的口说:这珍爷哪里肯读书。说明贾敬弃家不顾,还是在贾珍比较小的时候。那么失去管教的贾珍,在以后的所作所为中体现出来的顽劣性,也就找到了合理的根源。其女贾惜春自小便生活在荣国府,估计也与此有关。贾敬的夫人在书中从未提到,应是早已去世。

所谓子不教,父之过!贾珍及其儿子贾蓉成了贾府彻底烂掉的一代,贾敬的确有不可推卸的责任。作为第三代继承人,虽然不知如何教育好自己的子孙,但总比放任自流的好。荣国府的“王”旁辈,就比贾珍的人品好得多。

首先是娶妻生子后便死了的贾珠,大家偶尔谈及他时,隐约觉得应该是个不错的人。接下来是贾琏,除了好色之外,也没有什么原则上的人品问题。再就是贾宝玉了,这个人物是正面形象的。至于贾环不过还是个孩子,有待正确的合理的教育。

这是荣国府“文”旁辈对子孙有管教的结果,这种管教虽然谈不上好,甚至是有点糟,但总该是在管教。比如,第33回,贾宝玉遭痛笞。犯了那么多的事,谁能说贾宝玉不该遭此痛笞呢?相形之下,贾珍就没有这种经历。就算坏事做尽也没有人会管他,敢管他。

虽然有贾赦、贾政两位堂叔,但毕竟不是亲叔,是隔了一代的。管不着,也不好管。更何况,这两位堂叔有资格管教贾珍的也只有品行还算端正的庸儒贾政,色鬼贾赦的言行是没有资格说别人的。所以,比如第75回,贾珍的国孝家孝期间以习射为名聚众赌博。还得到了不明就里的两位堂叔的表扬,也派子侄参加“习射”,两位堂叔可谓“官僚”之极。

贾敬的遁世,造成贾珍的无法无天,也加速了贾府这一百年望族的衰败!

无法想象,贾敬一心想“飞升”,最初的动机是什么?不过他的厌世情绪是很明显的。第11回,写到他的寿辰,两府之人都来拜寿,当贾蓉向祖父贾敬秉明父亲贾珍只在“家中伺候老爷们,款待一家子的爷们,遵太爷的话未敢来”。贾敬“听了甚喜欢!”。这里有他在整部小说中说过的唯一一段话,还是贾蓉的转述。再如第53回家祭,此公就像一个死人一样应付着。说他假敬一点不错!

贾敬是乙卯科进士,正宗的科班出身的知识分子。他在“文”旁辈中,无论学识还是人品,都是最优秀的一个。贾政虽然也有学识,但他最终没有参加科举考试。而贾敬却是通过科举取得功名的。意气风发时的贾敬,定能也有自己的一番宏伟理想。否则何以苦读八股之文?他又不愁没有官做,长大后,即使是个文盲,也照样袭了世职。

然则,他何以如此的厌世呢?比较倾向于这样的一种解释:现实不是他想象的那样,他是开国功臣之后。历代朝廷对于开国功臣之后,都是防范有加,一不小心,轻的丢官剥爵,重的家破人亡。这种事例在历史上屡见不鲜!如此,现实便击碎了满腔热血的年轻贾敬的梦。他选择了一种不完全遁世的方式来逃避。

贾敬的修行方式与明朝嘉靖帝类似,难怪有人说贾敬影射的是嘉靖帝了,还有点谐音呢。误国的嘉靖帝把一个烂摊子交给他儿子来继承。误家的贾敬,过早地把个偌大的的家族全权交给了还未成熟的儿子。他自己则终于被自己炼制的金丹毒死。

聪明人选择了一种愚蠢的生活方式。他的死,显得多么的滑稽!

并非大权旁落——贾赦的淫乐人生

老色鬼贾赦,选择了一种与贾敬完全不同的生活方式。有意思的是,贾敬在宁国府居长,他选择了空。贾赦在荣国府居长,却选择了色。这两“长”,一没有给身为长子的贾赦治家之权。

空一色!对“空即是色,色即是空”这句佛家语,真是一个好奇妙,很独特的诠释。这恐怕是有着很深的寓意的!

很明显,贾赦算不上一个好人,他是典型的享乐主义者。作为长子的贾赦,与半遁世炼丹的贾敬一样,也疏于对家政的管理,读者们普遍认为,那是贾母理由一,贾赦没有住在荣国府正府,而住在荣国府别院。说明贾母不喜欢大儿子。理由二,贾赦曾说了一个偏心母亲的笑话,要给偏心母亲扎一针,治治“偏心病”。说明贾赦有情绪,暗讽母亲。理由是,夫人邢氏没有当家。说明贾赦失势无权。

我想未必如此。他住在荣国府别院,的确有贾母不喜欢的原因。贾赦是个享乐型的人物,他的人生哲学用他自己的话说:想来咱们这样人家,原不比寒窗萤火;只要读些书;比人略明白些,可以做得官时,就跑不了一个官儿。何必多费了功夫,反弄出书呆子来在贾赦看来,依赖“天恩祖德”就可以做官,不必皓首穷经,寻章摘句苦读圣贤之书,苦习八股之文。

这种不思进取,坐享祖荫同时又耽于女色的错误的惰性思想,深得贾母的厌恶。贾母时常这样评价自己的这个大儿子,“如今上了年纪,作什么左一个小老婆右一个小老婆放在屋里,没的耽误了人家。放着身子不保养,官儿也不好生作去,成日家和小老婆喝酒”。

试想,正是这样的一个人,尚有贾母在世,岂容他居荣国府正府而胡为?那不和宁国府一个样了?从贾赦的角度来想,他也不愿意居住在荣国府正府,整日被母亲盯着,教训着。荣国府别院天高皇帝远谁也管不着,他过着深居简出自由淫乐的日子,真正的富贵闲人。贾赦心中意满自足矣!

所以居住在荣国府别院,并不能说明贾赦失势无权。一个笑话也不能说明贾赦对母亲的偏心有情绪,书中也写明贾赦“知自己出言莽撞”。至于邢夫人未能当家,一是邢夫人并非元配,她与王夫人谁先进贾府还不一定呢!二是邢夫人的娘家哪有王夫人娘家的背景?就是贾赦本人对这位添房的夫人也不是很尊重,怎么能当上荣国府的家?因此邢夫人是否当家,并不影响贾赦的地位。

《红楼梦》是为女性著书立传的,男性除贾宝玉之外没有一个是有传的。所以,《红楼梦》是以女性当家的荣国府为主线。尽管如此,仍然是男主外,女主内,这是那个时代的社会特性决定的。在外面仍然是以男性为主。荣国府就是贾琏在外四处奔波。贾赦则在家遥控指挥。而贾政“不惯于俗务”,那么,基本上就是贾赦一个人在管外事了。

第69回,贾琏就因出色地完成了父亲贾赦交代的任务,而得了不少赏赐,把秋桐也赏给了贾琏。第16回,大观园的建造。便是在贾赦的主持下完工的。一个失势的人,如何主持这样的宏伟工程?请看文本:“贾赦只在家高卧,有芥豆之事,贾珍等或自去回明,或写略节;或有话说,便传呼贾琏、赖大等来领命”。从这段文字可以看出,贾赦才是坐阵总指挥。

“不惯于俗务”直接说的是贾政,其实这是文旁辈的通病。贾敬不必说了,一心沉迷于道家的炼丹术。贾政呢?虽在朝中为官,手上却没有实际的工作要做,下朝之后,便沉迷于琴棋书画!基本上不理家政事务!建大观园这样的大事,他都懒得劳神,“不过各处看望看望”,只在“平时最要紧处”和“贾赦等商议商议”而已。

再看贾赦,建大观园时竟在家高卧指挥,典型的“懒政”行为。但他比另两位文旁辈的强多了,家里面的事,他多少还是会管一点点的。综上所述,造成失势的错觉便由此而来。试想,堂堂一等将军,在那个封建时代怎么会没有地位呢?只是贪图于个人的喜好不愿意过问而已。

贾赦并不是一个十足的坏人,对于他应该有个二分好,八分坏的公正评价。

他最大的人品缺陷就是太好色了!贾府中的男性无人能出其右!林黛玉初次晋见这个大舅舅时。人没见着,却“早有许多盛装丽服之姬妾丫鬟迎着”,好色到了昏头的地步,用袭人的话说就是:“略平头正脸的,他就不放手了”。

贾赦竟然打起了母亲最得力丫头鸳鸯的注意!费尽心思要的收鸳鸯做小妾。为达目的,无耻到让自己昏聩的妻子邢氏出面办理。遭到拒绝后,便先利诱后威胁,无奈鸳鸯誓死不从,最后鸳鸯哭到贾母面前,引发贾母亲怒气,出面干预,此事才算了结。

然后贾赦却放了一句话:我要她不来,此后谁还敢收?凭她嫁到谁家去,也难出我的手心。除非她死了,或是终身不嫁男人,我就伏了她。

正是这句话使得青春少女鸳鸯没有一个最终的归宿!她说:横竖不嫁人就完了!就是老太太逼着我,我一刀抹死了,也不能从命!若有造化,我死在老太太之先;若没造化,该讨吃的命,服侍老太太归了西,我也不跟着我老子娘哥哥去,我或是寻死,或是剪了头发当尼姑去!

还有一名少女,也被他害成个悲惨结局,那就是她的亲生女儿贾迎春,这回倒是与“色”没有太多的关联。而是为了区区5000两银子(折合人民币150万元),便把自己的女儿“买”了。贾母不喜这门亲事,他不理会。贾政两次劝谏他也不听。明知孙绍祖不是个好东西,仍要将贾迎春往火坑里堆。

5000两银子对于贾赦来说算不上是什么巨款。讨不到鸳鸯,买个嫣红凑数解愧也花了800(折合人民币24万元)两银子。再后文,又看上了石呆子的扇子,每把就出价500两,20把就是10000(折合人民币300万元)两银子,还是先兑现银,后提货的。为了这点钱而做出这种事来,贾赦可谓禽兽之举!果然,懦弱的贾迎春嫁过去后,被孙绍祖百般凌辱,终于在短期内被作践死了。

说到扇子,那是贾赦除“色”之外的另一嗜好,为了这个嗜好,有一个人被弄得家破人亡!他就是石呆子。石呆子有祖传的20多把稀世古扇。被贾赦看中,便打发儿子贾琏想法买来,怎奈那石呆子竟放言1000两银子(折合人民币30万元)一把也不买!贾琏没辙。

这事被贾雨村知道后,便利用手中职权。巫陷石呆子“拖欠官银”,将他拘押,抄没家产。古扇便作了官价给贾赦送来。得到贾赦欣赏,便骂贾琏的无用,被贾琏回敬后,将贾琏好一顿痛打!为满足已欲,贾赦这种是非不分,将仁义道德、孔孟礼教弃之一边。可谓坏到极致。

贾赦也有人性善良的一面。如第25回,贾宝玉与王熙凤逢五鬼时,眼看两人快不行了。他居然“还各处去寻僧觅道”。贾政劝阻他也不听“仍是百般忙乱”。再如,母亲虽偏心,却能尽孝道,每日晨昏请安,必不可少。如此承欢于贾母膝下,确也难能可贵。

不通俗务好诗棋——庸儒贾政

贾政是继贾宝玉之后,在文本中出现的次数最频繁的男性人物,但着墨却不多,基本上是一朵必不可少的“壁花”,起重要的点缀作用。前80回中几乎没有任何故事是以他为主角的。第17回《大观园试才题对额》应是主角,却被贾宝玉抢了镜头。另外就是第33回《不肖种种大承笞挞》意在表现他如何教育子孙,却又在贾母和王夫人一骂一哭中黯然收场。

对于贾政的评价,有着很明显的时代特性。主要说他是封建腐朽思想的代表者,封建卫道士,伪君子,等等。从而大受读者及评家的抨击。这是典型的阶级论,其实贾政与他的儿子贾宝玉同属一个阵营,现在的贾政就是未来的贾宝玉。如今好像翻案了,正面评价贾政的声音越来越多。

一、“大丈夫处世,当扫除天下,安事一屋”的处世态度使贾政成了庸才。

相传东汉陈蕃年少时便胸怀大志。独居一室时,卫生极其脏乱差。一日,其父之友薛勤来访,见此情景,问:有宾客上门,怎么也不打扫打扫卫生呢?他说:“大丈夫处世,当扫除天下,安事一屋”薛勤再反问:“一屋不扫,何以扫天下”陈蕃无语,估计薛世伯的话对他起了很大的作用,他成了东汉一代名臣,任豫章太守时,后世王勃曾有“徐孺下陈蕃之榻”的名句,可见其为官之礼贤下士。

饱读诗书的贾政在汗牛充栋的史记典籍中,难道没有看过这则故事?从这则故事中引申出来的这么浅显的道理也不明白,深为之憾。“不惯于俗务”是整个文旁辈的共性,用在贾政身上尤甚。俗语说:清官难断家务事。别看家庭不过是个微小的集体,最小时可能只有夫妻两个,真要管理起来,不会比治理一个国家更轻松。也许有人会说:家庭与国家这两者之间怎能相比?

其实不然,所谓“治国必先齐其家,其家不可教,而能教人者,无之”。管理好一个家庭是放在第一位的,且与治国平天下是放在同一层面上的。能把家庭的矛盾处理好,定能把国家的矛盾处理好。能把家庭管理得井然有序,定能把国家治理得井然有序。因为这两者之间是互通的,是有密切关联的。

家庭是社会的细胞。家庭之小犹如麻雀之小,五脏却全着呢。社会则由这些细小的家庭组成。治理社会便是国家的职能。可惜贾政,不明白这个道理,把偌大的荣国府内政交给了王熙凤打理,而外事全由贾琏办理。

自己呢?则一副清闲自得之态,整日与有打秋风之嫌的清客们谈古论今、对弈吟诗。“余事多不介意”。然而贾政却一直在朝为官。在官场上,他是整个贾府男性唯一坚持上班的人。且在官场上有一定的活动能力,贾雨村便是在他的举荐下,轻而易举地重返官场。

所谓“不惯于俗务”,实际是对平素一些小事,如家政之类不屑为之,因贾政自认是干大事的。殊不知,“千里之行,始于足下”。家政类或最底层的小事,没有亲力亲为的经历,很难办成大事,也很容易犯官僚主义错误。

最低层的工作经历,对于决策者来说显得弥足珍贵。他能把方方面面的问题都考虑到,并注重每一个细节,妥善地处理好每一件事。所以,文盲如王熙凤者,有着丰富的治家经验,给她个市长干干,那基本上是跟玩儿似的。

在这点上,贾政和他的儿子贾宝玉有着惊人的相似,贾宝玉也是对“俗务”不感兴趣的,他就像一个食着人间烟火的神仙一样生活在一群美女周围。贾政则也像一个食着人间烟火的神仙一个整日摆弄着琴棋书画。对于世务全然不懂。这从一个侧面反映了贾政也是一个“潦倒不通世务”的庸才。然而他是在朝为官的,好在他只是一个闲官,手上没有具体工作,否则,以他的个性怎么能处理好手中的工作?一个决策下去,那老百姓是要倒霉的。举荐一个贾雨村就已经为害一方了。很欣赏高鹗在续书中为贾政安排了一个独立为官差点毁了一世清名的情节。高鹗是看懂了贾政的。

二、严于律己、循规蹈矩的一个普普通通的好人。

贾政只是一个很正常的平凡的人,一个普普通通的好人,一个完全符合儒家定义的君子。对于他的评价,完全没有必要上纲上线。他是一个在传统文化教育下成长起来的官僚知识分子,他有他的为官信念、处事态度、做人准则并严格遵守之。他不骄不奢,性格洒脱。当然,他也享受人生,那是先天的客观条件给予他的眷顾,他没有必要拒绝,因为他是人,一个有着七情六欲的人。

1.严于律己,生活最为简朴。相对贾府其他人,贾政的生活最为简朴。第3回,黛玉初进荣府拜见两位舅舅。贾赦处是:“许多盛妆丽服之姬丫环迎着”,而贾政处,则极其低调,不但没有成群妻妾,房内摆设也非常简单,室中用具多为“半旧”。与贾赦、贾宝玉等房中奢华形成巨大差异。

2.循规蹈矩,为人处世决不越雷池一步。这种事例在文本中实在太多,举不胜举。如第13回为秦可卿办理丧事,使用违制的“樯木”做棺木。众人皆称异赞奇,独贾政劝阻:“此物恐非常人可享者,殓以上等杉木也就是了。”再如,元妃省亲时,口中“臣”、“贵人”、“政夫妇”、“贵妃”等封建礼教被他演绎得尽善尽美。

3.天下孝子的楷模。贾政是个孝子,为讨得母亲欢心,不顾读书人的斯文,讲了一个男人怕老婆的很俗气的笑话。他对贾母,除每日昏晨请安外,百依百顺,从不违逆。宝玉挨打,惊动贾母,赶紧又是“赔笑”劝慰;又是“叩头”自责;又是“苦苦叩求认罪”。活脱脱一个孝子形象。诸如此类表现贾政之孝的细节还有很多。

4.恨铁不成钢的可怜父亲。长子贾珠早夭,便把所有的希望寄予贾宝玉,偏偏贾宝玉是个时代的叛逆者,即使痛下狠心的鞭笞,也无济于事。这使得他对贾宝玉失去了信心,于是到了第78回,有这样的描述“看来此亦贾门之数。况母亲溺爱,遂也不强以举业逼他了”。最终是以贾宝玉的“胜利”让一个严父变成了慈父。

5.不屑与小人为伍。贾雨村是个小人,贾政没有能力认清他。因为贾雨村是个读书人,又有妹夫林如海的荐书。所以两人关系很好。但孙绍祖他认得很清,属禽兽之类,连贾母心中都不愿意强出头干预,贾政则不然,尽管他与此事关系虽浅,却两次劝谏,无奈贾赦不听。

6.也如隐士一般,颇具学士之风的君子。贾政“自幼酷爱读书”,为人“勤俭谨慎”,“人品端方,风声清肃”,“最喜读书人,礼贤下士,济弱扶危,大有祖风”,所谓大隐于朝、中隐于市、小隐于山。贾政天性中自有超然的洒脱飘逸。“素性潇洒,不以俗务为要”。他并不热衷于仕途之功名,也不喜读圣贤之书用他自己的话说:“也是个诗酒放诞之人”,于是养了许多清客在府中,过着如竹林七贤的隐居般的日子。

贾政虽庸,但他却是一个好人,一个君子。头脑在贾氏族人中最为清醒。无论公事还是私生活,也许他还是贾府唯一干净的,唯一“非膏粱轻薄仕宦之流”的人。

羞耻感的迷失——机变贾蓉

一个人,在什么情况下会产生道德模糊?窃以为是羞耻感的迷失。何谓羞耻感?就是当某些发生在自己身上的事情违背道德或感到无能为力时,基于是非观、善恶观、荣辱观等因素,从而自觉产生的一种痛苦体验。如此定义羞耻感,那么贾蓉无疑是个道德模糊者。因为发生在他身上的事无不违背道德或自感无能为力,而他却从未觉得痛苦,甚至很快乐。贾蓉的羞耻感彻底地迷失了!

古人云:“人有耻,则能有所不为。”意思是人一旦有了羞耻感,就知道哪些事做得;哪些事做不得。这是基于一个人对是非观、善恶观、荣辱观有个正确的认知。对于羞耻感迷失的人来说,恐怕就不是这样了。因为他是非不分、善恶不明、荣辱不知。所以就“不知耻,则无所不为”。

贾蓉就属于这类人!他是贾府的第五代长房长孙,贾珍的独子,从祖父算起真是三代单传。他是未来宁国府的接班人,贾氏的族长。由于父亲贾珍本人也自小缺少管教,在父亲的一概不管之下(其实是自己也管不好自己),贾蓉就像懒惰的农夫播下的稻种,不耕不耘,任其凭天自然生长。

这个从未受过正统家教的贾蓉;这个缺乏亲情之爱的贾蓉。贾珍能他什么家教?贾珍能给他什么亲情?言传就是身教;冷漠就是亲情!正是上梁不正下梁歪,最终成长为一个异类,在他身上,缺乏通常人所具有的正常的道德行为模式。人的动物性在他的身上得到了充分的体现。是个缺乏人性的东西。

就如金庸笔下的韦小宝,一个在妓院里长大的孩子。从事性工作的母亲,不懂得如何对韦小宝进行正确的教育。这个母亲在生活上也很少去关心他,他十天半个月甚至更长的时间不回家,他的母亲也不会去找他,同样也是个缺乏关爱的孩子。

古时候的妓院,由于它的合法性,出入其间的各色人等皆有,上至达官贵人,下至贩夫走卒,是个鱼龙混杂之所。韦小宝自幼混迹其中,什么人他都见识过,久之,出于动物本能的自我保护,他把自己锤炼得八面玲珑、机变异常、伶俐无比。在韦小宝接下来的人生奇遇中,正是他这种特有的本事成了他逢凶化吉,快步走向成功的法宝。

毫无疑问,这样的成长经历,使韦小定也成了一个道德模糊者。母亲的妓女身份没有让他觉得很羞耻。他也没有一个正确是非观、善恶观,他只知有“荣”却不知有辱。但是,在韦小宝以后的人生经历中,他遇上的那些正面人物,无疑对完善他是非观、善恶观、荣辱观有着巨大的帮助。人的动物性在他的身上正慢慢消退,他的人性也在慢慢恢复。

他从羞耻感的迷失中走了出来。他成了一个颇有正义的人。当然,这里面有他天性善良的因素,重要的还是那些正面人物对他言行的匡正。当他第一次走出妓院,来到江湖,又第一个碰到的是茅十八这样的江湖义士,这是韦小宝的幸运。他最后虽然同时娶了六个老婆,处在那个时代,也并不足以为怪,不能上升到道德的层面上来。

宁国府的乌烟瘴气,不亚于一所勾栏院,除了情色充斥其间,还是个赌场。贾蓉也如韦小宝像个孤儿一样混迹其中,这个从小失去母爱的孩子,生活在脾气暴躁,又失去约束(祖父弃家修行去了),为所欲为的父亲身边。他成了父亲贾珍的一双狗腿,唯一的工作就是为他跑前跑后。

在这个各种矛盾层出不穷的侯门大宅里,也是出于动物本能的自我保护,贾蓉也练就了八面玲珑、机变伶俐的本事。从另一个角度看,这也是人才,韦小宝就是例子。现代的职场也是这种人最吃香。贾蓉在文本中第一次正式出场时就顺利地完成了一项使命。

第6回,受父亲贾珍之命前去向王熙凤借玻璃炕屏,王熙凤不愿给,推说已借给了别人。只见贾蓉嘻嘻地笑着,在炕沿上半跪道:“婶子若不借,又说我不会说话了,又挨一顿好打呢。婶子只当可怜侄儿罢。”王熙凤仍不想给,贾蓉不停乞求,笑道:“只求开恩罢”。王熙凤总算答应借给他了。后文,王熙凤叫他返回,他又立即折返“垂手侍立”于王熙凤身边,一副极度尊重的样子。

女强人王熙凤可不是那么好打交道的,从这件事中可以看出贾蓉能言善讨的伶俐劲儿。肢体语言配合着讨好与“哀求”,恰到好处。这个外形俊美的少年,笑嘻嘻地半跪在王熙凤的面前,嘴里“哀求”着,贾蓉的样子很让王熙凤自尊心得到最大的满足。贾蓉深知一个女强人需要的是什么的。

贾蓉善于在群狼争食的状态下,以他的弱小,取得属于自己的那一份而太平无事。为贾琏出谋划策娶尤二姐,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他为什么如此不遗余力呢?书中写明:贾蓉亦非好意,素日因同他姨娘有情,只因贾珍在内,不能畅意。如今若是贾琏娶了,少不得在外居住,趁贾琏不在时,好去鬼混之意。

试想,贾珍是他的父亲,与这样的父亲抢女人,无异于狼口争食,一不小心小命都要搭进去。而让尤二姐嫁给隔房的叔叔贾琏,父亲贾珍便没有与尤二姐肆无忌惮地鬼混的可能。他就有了更多的机会厮混尤二姐。此招可谓一石数鸟。可惜,他打错了如意算盘,婚后的尤二姐,从此是正经女人。好在贾蓉并不以为意,失败的计谋没让他有所失落感。这就是贾蓉赖以生存的心理素质。

与韦小宝一样,贾蓉也顽劣异常,擅搞恶作剧。第12回,贾瑞勾引王熙凤,他奉王熙凤之命去惩治贾瑞时,故意先将等得猴急的贾瑞捉弄一番,致使贾瑞羞愧难当,身心受创。可以说没有贾蓉的过分捉弄,贾瑞不会死得那么快。当然,贾瑞是不值得同情的,但也罪不至死,这回他是闹出人命案了。

最能说明贾蓉机变伶俐的,是贾琏偷娶尤二姐东窗事发后,王熙凤大闹宁国府的第68回。

先是“跪在地下碰头”后是自扇耳光的一系列言行引得众人“又要笑,又不敢笑”。最重要的是,当王熙凤要叫贾珍过来讨要说法时,贾蓉又跪着磕头不绝,将偷娶的责任全都揽下来了,这是最明智的做法。如果把贾珍找来,他就更倒霉了,他别指望父亲能在这件事上分担一点责任,相反又多了一个践踏他的人,贾蓉不愧是个“明白人”。

贾蓉的无耻主要体现在与父亲的聚麀之乱,在前80回,其实他没有做过一件丧尽天良的事。与其说贾蓉无耻,不如说是亲情的极度冷漠,冷漠才能做出如此无耻的事来。妻子死了,他跟没事人一样,一副与已无关的神态。爷爷死了,他逮着空儿与两位姨娘鬼混。连丫头都看不惯,说上他几句,他便索性搂着丫头强行求欢。没有一丝儿的伤悲!

贾蓉其实是个很可怜的人,他不应该饱受非议,他所有的荣耀正如他的名字一样都是假的。当贾府的一切终于落到他的头上时,什么也没有了。他的妻子秦可卿是书中第一号美女,却被父亲霸占着。更可笑的是,他皇封的五品官儿,是为了让死了的秦可卿好看,花了1000两银子(折合人民币30万元)买来的。

贾蓉和韦小宝一样,他需要一个正义的干净的环境来指引他走出羞耻感的迷失。孟子说:“无羞恶之心,非人也。”羞耻感,是一个人的立身之本,当今社会,羞耻感迷失者不乏其人。韦小宝是幸运的,那么贾蓉呢?他如果解决不了羞耻感的问题,那他永远也成不了一个人。

现代版爱情故事——贾蔷的苏醒

无独有偶,与贾蓉有着共同成长经历的贾蔷,也是一个道德模糊者。这哥俩是一对“最相亲厚”的好友,且都是在贾珍身边长大的孩子。在贾珍的熏陶下,斗鸡走狗、赏花玩柳,无一不精。此系近红者朱。其八面玲珑、机变伶俐的本事不逊于贾蓉,同时他比贾蓉还多了一份独立意识。

贾蔷,宁国府的正派玄孙,所谓正派,也即第一代宁国公之后。自幼父母早亡,由贾珍扶养。长到十六岁时,为了平衡家族的人际关系,“分与房舍,命贾蔷搬出宁府,自去立门户过活去了”。这就逼得贾蔷能有机会独自经营自己的一方小天地,不必依赖旁人。这是他不同于其他纨绔子弟的地方。

需要澄清的是,贾蔷并非贾珍的性童,书中明言系“造言诽谤”;系“诟谇谣诼之辞”。为什么会如此?书中也交待了,是“那些不得志的奴仆们”。何谓不得志?无非就是在贾珍的身上,没有如贾蔷这样得到同样多的好处。

盖因在贾府类似于贾蔷这样需要经济上照顾的也多。比如只有一母的贾菌;比如父母早亡只有爷爷的贾瑞。所以对“风流俊俏,外相既美,内性又聪明”的贾蔷,贾珍不得不“避些嫌疑”让他自立门户。所以,任何推测都不应该脱离文本,而下结论。

贾蔷一出场便干了一件很漂亮的事,即达到个人目的,又谁也没得罪,全身而退。

这事发生在第9回的大闹学堂。秦钟因与窗友香怜眉目传情,一同假装上卫生间两人说着悄悄话,被另一窗友金荣撞见,大发醋意,遂成是非。受到欺负的秦钟告到暂管学堂事务的贾瑞处,反被唯利是图的贾瑞责难。金荣则变本加厉起来。

惹恼了在一旁的贾蔷,为何?因“他既和贾蓉最好,今见有人欺负秦钟,如何肯依?”。这秦钟便是贾蓉的小舅子。于是,贾蔷要为秦钟出头,心中却忖度,薛蟠与“金荣贾瑞一干人”要好,而我也与薛蟠不错。“倘或我一出头,他们告诉了老薛,我们岂不伤和气?”

于是,决定用计“制服”,“止息了口声,又不伤了脸面”。便假装上卫生间,溜出学堂,悄悄跑到秦钟的好朋友贾宝玉的小书僮茗烟面前“如此这般调拨他几句”。

茗烟果然上套,找金荣大闹起来,于是一场混战,最后吃亏的当然是金荣。贾蔷却在此之前借机溜了。此计甚妙,几方面都顾到了,真是手法高明。最重要的是,没有后患。追究起来,那也是不懂事的小书僮茗烟所为,一个还是孩童的下人而已。始作俑者,找不到他的头上来。

贾蔷能帮自己的“最相亲厚”的好友贾蓉的小舅子,这说明他比贾蓉略有人情味。贾蓉的亲情是比较冷漠的,更别说一般的友情了。当然,他对贾蔷不会冷漠。然而,贾蔷道德模糊的程度决没有贾蓉那么严重。尤其是贾蔷碰上了龄官之后,他的言行可圈可点。这是贾蔷的人生经历的幸运。

红楼最美的爱情画面,不是宝黛花下共读《会真记》,也不是宝黛葬花在暮春的季节里。而是在一个片云致雨的夏日,当“赤日当空,树阴合地,满耳蝉声,静无人语”时,在盛开的蔷薇花下,一个“袅袅婷婷”的女孩子蹲在地上,哽噎着,手里拿着簪儿伴随着眼泪一笔一笔划着。

画来画去,只一“蔷”字,画的人痴了,局外人贾宝玉也看痴了。“忽一阵凉风过了,刷刷的落下一阵雨来”,那女孩也浑然不觉。

这是一段很唯美的文字。这个不停地画“蔷”字的女孩正是十二小戏子之一的龄官,那么是谁让如此有个性的优秀女孩龄官愁肠百结,难以排遣呢?他就是贾蔷!

在接下来描述的这两人的爱情故事中,这位贾蔷的确值得龄官去爱。第36回,为了让龄官开心,贾蔷花了一两八钱银子,买了个雀笼,送给龄官取乐儿。谁知,敏感的龄官出乎贾蔷的意料,也出乎所有人的意料,冷笑了两声,道:“你们家把好好的人弄了来,关在这牢坑里学这个劳什子还不算,你这会子又弄个雀儿来,也偏生干这个。你分明是弄了他来打趣形容我们,还问我好不好。”

贾蔷听了,不觉慌起来,连忙赌身立誓。又道:原说解闷,就没有想到这上头。罢,罢,放了生,免免你的灾病。赶紧把笼子拆了,雀儿放了。还一个劲儿骂自己“香脂油蒙了心”。接下来,龄官又埋怨自己生病了没有人理会。贾蔷一听,就要再去请大夫来看病。谁知被龄官制止:站住,这会子大毒日头底下,你赌气子去请了来我也不瞧。贾蔷只得又站住。

这一切把贾宝玉看痴了!“自此深悟人生情缘,各有分定”,由此暗伤“不知将来葬我洒泪者为谁?”此事对贾宝玉的爱情观产生了很重要的影响。也许从这一刻起,他的心里该是只有林黛玉了吧?还说贾蔷,此一回目中,通过贾宝玉的眼睛,看到了贾蔷与龄官之间的一个现代版本的爱情。

他们相互平等地爱恋着、关心着,这点贾蔷确实难能可贵,作为一个公子哥儿,他没有高高在上,他的爱情观有着积极的进步意义。一个戏子在那个时代可不像现代社会,能成为大众的偶像。戏子的社会地位是很低的,属于下九流的末位,与娼妓并列,有娼妓优伶一说。在清代,伶人天生被法律剥夺了“政治权利终身”,他们是没有资格参加科举考试,从而取得功名的。

他们的爱情生活,也有着强烈的情感色彩。小儿女之间的情状活灵活现,龄官之骂,骂过之后,露出爱来。贾蔷之忍,忍让之中,爱意横生。这是不是现代人谈情说爱时常有的情态?两个人的眼中彼此只有对方。

万人迷贾宝玉所到之处,哪个女孩能拒绝?龄官就能拒绝!这是贾宝玉吃的唯一一次闭门羹。白玉钏也让贾宝玉吃了一次闭门羹,那是有她姐姐白金钏生命的代价,换来的清醒。

当贾蔷兴冲冲托着鸟笼,来找龄官,迎面碰上贾宝玉,“只得站住”,“只得”二字道出了贾蔷的不情之状。然后,随意敷衍了几句,便丢开贾宝玉,找龄官去了。贾宝玉何许人也,为了自己的前途,人精贾芸竟认这个比自己年龄还小的与父同辈的贾宝玉作干爸爸。聪明的贾蔷怎么能怠慢贾宝玉呢?当贾宝玉离开梨香院时,两人连送不送一下。这是不是有点为了爱情牺牲事业的意思?

通过贾蔷对龄官的爱,我们看到了贾蔷人性的复苏。这种复苏是与他管理的这些戏子分不开的,在采买的过程使他有机会接触善良而穷苦的下层民众。更重要的是,他有机会认真研读戏子们排练的那些剧本折子戏。正是这些折子戏,使他明辨是非,他的道德观不再模糊,他再也不会做出往死里整贾瑞的事儿。

一部《西厢记》让他明白了什么是真正的爱情,张君瑞不以男性为中心的平等的爱情观,被贾蔷完全地吸纳。他赢得了龄官这个有主见的优秀女孩的痴情与眼泪,同时他也拯救了自己的灵魂!

可惜的是,龄官选择了离开贾府,真不知道,她获得自由的同时,是否还能拥有爱情?

求职者之典范——人精贾芸

带着十几岁的女儿回到老家农村,族中有一女童,也来凑热闹,此系隔房小叔之女。论辈,也系女儿之姑,遂让女儿称之为姑姑。少不更事的女儿,一脸的茫然。心想:大人们怎么啦?岁数都分不清!比我还小怎么叫姑姑?扭捏着愣是不叫。

恰在此时,另一隔房侄孙媳妇带着她的与女儿一般大小的儿子来说事儿。见了女儿,上下打量着,说:哟,长这么漂亮呀,几年不见快成大姑娘了。转身对儿子说:快,叫姑婆!她儿子倒是很爽快地冲着女儿叫了一声,姑婆。

女儿一阵狂晕!回家的路上,我便向她作了一个详细的解说。其中便用到了《红楼梦》中贾芸曾说过的一句话,“摇车里的爷爷,拄拐的孙孙”。在老家农村,皆为同姓族人,人与人之间的称谓并不是以年龄为准,而是根据辈分的大小来确定的。下次让你叫,你可不能不叫,否则,人家会以为,我们看不起他们。

当然,他们在一起生活的时候,年龄与辈分发生矛盾时,一般情况下,彼此还是叫名字的。我继续向女儿解说,我们难得回趟老家,出于客套,才按辈分论称谓。当他们也按辈分称谓时,那就有阿谀的成分了,必是有事相商或是有事相求。贾芸在说这句话时,正是求职乱投门之时,其阿谀奉承之能事,在书中表现得淋漓尽致!

贾芸是贾氏的旁支,虽系望族成员,地位却很卑微,与老实本分的母亲相依为命,此人极工心计,极善钻营,长到十七八岁的时候,就已经是个人精了。他的“伶俐乖觉”曹公是下了定论的。初出道的贾芸,得天之厚,他可以到贾府去谋一份差事,因为他毕竟姓贾,这点他比那些没有一点门路的下层寒门小子强多了。

大观园的建成,为求职者提供了许多就业岗位,贾芸便瞄准了这个地方。于是,他请贾琏帮忙,而贾琏也很愿意帮这个忙。可见,贾芸平时没少在贾琏身上用功。可惜,他找错了人,贾府内务大权不在贾琏的手上,而在其妻王熙凤的手上,等他明白过来时,本应属于他的岗位,被贾芹的母亲夺去了,一个十七八岁的少年输给老于世故的贾芹之母杨氏,并不为辱。

贾芸并不气馁,更没有怨天尤人,当知道事情的结果后,表现出了超出其年龄的成熟。他一切重新开始。这点很值得我们现代人学习!于是,他撇开贾琏,直接找王熙凤,可是,怎么找呢?怎么才能让王熙凤给他一个差事呢?他是个穷小子,送不成大礼;送小了,又不入王熙凤之眼。他只能选用一种非常经济而又能产生明显效果的贿赂方式。贾芸不愧是人精,他“想出一个主意来”。

料想王熙凤端午节定要采办节礼所用之香料。这是一个契机!贾芸决定好好利用。

于是,他到开香铺的刻薄吝啬的舅舅卜世仁店中赊点香料,作为小小礼物接近王熙凤。不仅惨遭到冷漠拒绝,还被对方无情地嘲讽。贾芸无奈地赌气而去。天无绝人之路,出门碰到索债归来的醉金刚倪二,一个带有一点黑社会头目性质的人物,竟是他独具慧眼,非常看重贾芸,“轻财仗义侠”借给贾芸十五两三钱四分二厘银子,解决了眼下缺银子的最大的难题。

礼物采办后,抡着东西便荣国府而来,打听得贾琏不在,“便往后面来”碰王熙凤,“只见一群人簇着凤姐出来了。贾芸深知凤姐是喜奉承尚排场的,忙把手逼着,恭恭敬敬抢上来请安”。一副极其恭维的样子。闲扯几句后,便直奔主题。

贾芸知道,自己的这点小礼物,王熙凤是根本不会放在眼里的。再者说,即使贾芸花了很大的代价,备了一份重礼,那王熙凤也未必敢收,否则如何在贾府立足?毕竟贾芸很清贫,毕竟同是贾氏族人。于是,他编了一个故事,编得很“真实”。因为这故事骗过了精明冷漠的女强人王熙凤。

他说,他有个朋友,是开香铺的,家里有点钱,捐了个通判,前往云南就任,就把香铺关了,店中“账物攒了一攒,该给人的给人,该贱发的贱发了,像这细贵的货,都分着送与亲朋”。也送了他“些冰片,麝香”。一席话便把千辛万苦弄来的名贵的冰片、麝香,轻描淡写地说成是朋友所送之弃物。让王熙凤收下他的礼品不至于有心理负担。

接下来再施巧言令色,他说,和母亲商量,这东西若转买又“卖不出原价”,况且没有哪家能用得起。便想到送人,“也没个人配使这些”,“因此想来想去,只孝顺婶子一个人才合适,方不算糟蹋这东西”。这段话说得恳切,王熙凤非常爽快地让平儿收下了。

这无疑是一次成功的巧妙的送礼,虽然当时,王熙凤没有立即表态,但实际上,管园子的事已经给他了。缜密的心机和一流的口才,是他谋到这份差事的主要因素。

首先,他利用王熙凤端午节采买香料药饵,这样一个契机。以最少的成本,弄来冰片、麝香,正是投其所好,王熙凤一听是香料,正好应景,“心下又是得意又是欢喜”。其次,真正让王熙凤凤心大悦的还不是冰片、麝香,而是他一番言语,由冰片、麝香的来历,点明送来的理由;话语中隐含着亲近、恭维、奉承。

世事洞明皆学问,人情练达即文章。贾芸文化不高,一封写给贾宝玉的信,寥寥数行,不通之极。但他却深谙世事,练达人情。

父亲曾教导说,一个人除了要向书本获得知识外,还要在社会实践中获得为人处世的学问,这是一本无字之书,一种远比书本上的学问更深奥的学问。显然,小小年纪的贾芸是这门学问的大师,你看他送礼都是很艺术的,他给贾宝玉送的就一盆海棠花。

诚然,贾芸这种以“行贿”的方式,达到个人的目的,并不值得提倡。但是,社会竞争是很残酷的,对于刚刚步入社会的青年人还说,如何求职?是摆在每个青年人面前不可回避的问题!有着良好的家庭背景如贾府荣宁两公之嫡系后代,可以不必为自己的将来谋个一官半职而犯愁。但这毕竟是少数群体,绝大多数还是如贾芸这样的没有什么社会根基的人。

除了个人的机遇之外,更多的还得靠自身的努力。在同一起跑线上,最先成功的总是那些有准备的人。我常戏言正在读大四的侄子,毕业即意味着失业。只因这小子不思进取,毫无准备可言,希冀着馅饼从天而降。他不明白找工作是既费钱又耗心血的道理。他更不明白在找工作的过程当中,所有的自尊都得向现实妥协!由于中国的人口问题,就业形势向来并不乐观。

贾芸与红玉的爱情故事着墨相当浓酽,这是一对佳偶,《红楼梦》中写了好几对不同类型的爱情故事,这一对恐怕是唯一走进婚姻殿堂的。同样他们的爱情故事也一波数折,有意思的是,他们在彼此想引起对方的注意时,各自的心计竟贯穿始终。红玉不是等闲之辈,她的心计,她的聪慧不输于贾芸,可以想见,贾芸在以后的人生经历中,有了红玉的相伴,一定非常之精彩!

子贵母荣惜命短——怜哉贾兰

南方有俗语:公婆重长孙;爹娘重老崽。意即祖父母最爱第一个孙子,谓之隔代亲;父母则最爱小儿子。如今实行计划生育近三十年,绝大多数的汉族已不再有子孙成群的场面,这句俗语也就显得有点不合时宜。故而,近年很少听到。

这是因为,一般家庭大多为独生子女,最多也就两个孩子,因此,便对第三代子女在亲情上的依恋,表现尤为突出。这就出现了,四个人八只眼盯着一个孩子的现象。这四个人甘受孙子或孙女的“奴役”。甚至,还会为少受了孙子或孙女的“奴役”而发生家庭战争。

中国人是个很注重亲情的民族。在以亲情的名义下,中国人对子女的爱多半是错误的溺爱。“潦倒不通世务,愚顽怕读文章”的贾宝玉,就是贾母溺爱的产物。

少儿时代的贾宝玉是幸福的,他有贾母宠并溺爱着,长大成人的贾宝玉未必就幸福了。溺爱使贾宝玉退化了谋生的本能,就像动物园的老虎,长期的肉来张口,退化了它野外猎食的本事。贾宝玉注定是要潦倒穷困一生的。

应该说,在溺爱中长大的贾宝玉是不幸的,他的不幸就在于自己长了一张酷似祖父的脸,基于此种原因,贾母在众多的子孙中,溺爱上了贾宝玉。按此文开篇的俗语的理论,贾母的溺爱原本不属于他,因为他并非长孙,而应该属于作为荣府的长子长孙的贾兰。

然则贾兰,却没有这份殊荣。这无疑是贾兰之大幸也!没有人溺爱,但却有人关爱。守寡的母亲李纨,便一门心思扑在对他的抚养与教育上,从小让他诵读四书五经,苦习八股之文,欲通过科举,实现仕宦之道。李纨的爱,才是对子女高度负责的爱。在她的正统兼正确的教育下,贾兰有着一个健全的人格,当然是一种符合或者说是适应封建社会的行为规范与道德模式的人格。

当然,这样的人格特性有着时代的痕迹,我们不能批评李纨,也没有必要批评李纨。当今社会的无数母亲,省吃俭用,不畏劳苦,一心全在儿女身上。为的也是自己的儿女能够适应社会的竞争,有着美好的前程。她们陪着儿女重新来个十几年的寒窗伴读,其良苦用心可昭日月。

李纨的努力没有白费,她最终实现了自己的愿望,完成了她追求子贵母荣的人生终极目标。李纨的人生目标也即现代父母亲们的人生目标。李纨出身于金陵名宦之家,父亲曾为国子监祭酒,国子监为封建王朝时期的最高学府,能是这样的部门的最高管理者。可见李纨的父亲是个大知识分子。文本中说“族中男女无有不诵诗读书者”。

但是李纨的父亲比较迂腐,他认为“女子无才便有德”。对于李纨的学业并不是很重视,所以只灌输一些《女四书》、《列女传》、《贤媛集》等书的思想,对于她的女工倒是抓得很紧,甚至她的名字也是这样起的“因取名为李纨,字宫裁”。完全是按照德容工勤四方面进行培养。

“因此这李纨虽青春丧偶,居家处膏粱锦绣之中,竟如槁木死灰一般,一概无见无闻,唯知侍亲养子,外则陪侍小姑等针黹诵读而已”。这便是李纨一心扑在儿子贾兰身上重要理论依据之一。

应该说,她对贾兰进行的封建正统式教育,是成功的。她培养了贾兰学习的高度自觉性,更重视贾兰品德方面的培养,使长大后的贾兰成了一个有道德有才能的人。在他的身上没有纨绔子弟习气。更没有贾府子弟中那些坏透了的品行。

在寡母李纨的有效监管下,贾兰“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他远离了那些不良的贾府子弟。贾兰正一天一天地成熟起来。

1.专心学习,不与贾宝玉之流为伍。

第9回,一场起因很肮脏的大闹学堂的事件发生时,当混战殃及到了自己的同桌好朋友贾菌时,不肯善罢的贾菌,“也抓起砚砖来要打回去”。请看贾兰的表现:忙按住砚,极口劝道:“好兄弟,不与咱们相干。”小小年纪便很懂事,这样的群架,他羞于为之。即便是殃及到自己的头上,也宁可做个“省事的”。并不是贾兰怕事,要知道贾兰可长着牛心呢!

按理,他和贾宝玉是亲叔侄,应该会走得很近。可他偏偏没有与代表意淫的贾宝玉们在一起;更不可能与代表滥淫的薛蟠之流在一起。因为他知道这些人都是不学好的、不认真读书的家伙。

2.懂得自尊,不以凑热闹为乐;不以受冷落为卑。

第22回,贾元春从宫中传出话来,让大家伙儿制灯迷,众兄弟姐妹们一时热闹非常。贾政也来凑趣,发现不见贾兰,遂问:“怎么不见兰哥儿?”地下婆娘忙进里间问李氏,李氏起身笑着回道:“他说方才老爷并没去叫他,他不肯来。”婆娘回复了贾政。众人都笑说:“天生的牛心古怪”。于是,贾政便派贾环专门去请他。小小年纪,强烈的个性便显现出来。

第24回,贾赦感冒了,贾兰同贾环一起去请安,只见邢夫人拉着贾宝玉坐在自己的身边,“百般摩挲抚弄”。而他们俩则坐在椅子上,眼中跟没有他们俩似的,这时贾环便有些不自在了,朝贾兰使眼色儿要离去。这“贾兰只得依他,一同起身告辞”。“只得依他”四字,状其并不介意待遇的不同。贾兰便没有贾环所表现出来的自卑感。

3.勤于习射,立志做个文武双全的人。

第26回,无所事事而又无精打采的贾宝玉,一会儿玩雀儿,一会儿玩鱼儿。碰见贾兰拿着一张小弓,追赶一只小鹿。贾宝玉道:“好好的射它作什么?”。贾兰笑道:“这会子不念书,闲着作什么?所以演习演习骑射。”贾宝玉道:“把牙栽了,那时才不演呢。”说着,又到潇湘馆去了。这段文字很妙,一个富贵闲人的无聊,与贾兰的积极勤奋的人生态度形成了强烈的反差。

4.同情弱者并与之为友,也是吟诗作赋的性情中人。

贾环是个讨人嫌的家伙,但他与贾环关系超过与贾宝玉的,书中时常有这两个人在一起的影子,他没有势利地与其他人一样看不起贾环。这点很可贵!同时,他与贾菌的关系的最好,也因“其母亦少寡,独守着贾菌”。大有同病相怜的意思。

贾兰并不迂腐,他也爱吟诗作赋。第75回,见贾宝玉作诗受到奖励,“他便出席也做一首递与贾政”,贾政看了“喜不自胜”。贾政作诗不行,鉴赏能力还是有的。他在第78回,对贾宝玉、贾环与贾兰的诗才有过一番评论,“宝玉读书不如你两个,论题联和诗这种聪明,你们皆不及他”。

贾兰似一朵莲,他出淤泥而不染地成长在一个肮脏的地方,这是他母亲孤心苦诣教育的结果。他成了末世家族的希望。可惜,从李纨的判词可以猜测,贾兰的寿命不长,尽管他功成名就了。怎奈,李纨是进了薄命司的,青春丧偶还不算命薄!竟让她白发人送黑发人。

正所谓“威赫赫爵禄高登;昏惨惨黄泉路近”。李纨的付出到底还是白费了……

烂漫天真纯本性——霸王薛蟠

知书识礼、冷艳惊人的薛宝钗竟有一个目不识几丁、粗鲁丑陋的哥哥薛蟠。真真有点让人大跌眼镜!然则细想想,除粗鲁丑陋是与生俱来的,目不识几丁恐怕就有人要负责了,至于眠花宿柳、好赌斗狠,甚至闹出人命案,就不是有人要负责这么简单的了!

毫无疑问,薛蟠也是一个被宠坏的孩子,被谁宠坏了?当然是他那位慈祥的寡母薛姨妈。这位母亲对儿子的溺爱到了没有是非的地步,比如第47回,薛蟠遭到柳湘莲的一顿毒打,薛姨妈顿时失去理智,要为儿子出气,欲寻拿柳湘莲,幸有薛宝钗的劝阻。其实真正宠坏他的不是她的母亲,而是银子!是银子让他变成了一个霸王。

请看薛蟠的个人简历:金陵人氏,书香继世之家。幼年丧父,寡母怜他“独根孤种”,便溺爱纵容,遂老大无成。家中有百万之富,“现领着内帑钱粮,采办杂料”。“五岁上就性情奢侈,言语傲慢。虽也上过学,不过略识几字,终日惟有斗鸡走马,游山玩水而已。虽是皇商,一应经济世事,全然不知,不过赖祖父之旧情分,户部挂虚名,支领钱粮,其余事体,自有伙计老家人等措办”。

这份“响当当”的个人简历,说明了一个事实,他是皇商之后,有钱!皇商,即为皇室采办所需物品的商人,在清代最为势大,是个享有特权的阶层,几乎承办了所有国家垄断性企业,比如盐铁业,甚至军队的军需品,军粮等。从中牟取暴利,可谓富甲天下!一代巨贾。甚至影响、控制国家的经济命脉,就算当政者也要让三分。

这就是薛蟠的霸气之源。当薛蟠还未正式出场时,文本在第五回就以其打死人的形象粉墨登场。为争买一个小丫头名唤英莲的,没有耐性的薛蟠,竟下令奴仆打死冯渊,扬长而去。事后,全然不把人命官司放在心上,自己该干什么干什么,把家中诸事包括人命案,嘱托族人与几个老家人处理,他则按计划举家前往京城。“人命官司一事,他竟视为儿戏,”在他看来“自为花上几个臭钱,没有不了的”。不争气的世道却屡屡实践他的“至理名言”!

然而,曹公笔下终无大奸大恶之徒。自这件命案后,再没有薛蟠伤天害理的记录,在以后的出场中反倒有些可爱。文中虽有“引诱得薛蟠”“比当日更坏了十倍”的点睛之笔,但终究是“人之初、性本善”。

清人涂瀛在他的《红楼梦论赞·薛蟠赞》写道:“薛蟠粗枝大叶,风流自喜,而实花柳之门外汉,风月之假斯文,真堪绝倒也。然天真烂漫,纯任自然,伦类中复时时有可歌可泣之处,血性中人也,脱亦世之所希者与?晋其爵曰王,假之威曰霸,美之谊曰逸呆,讥之乎?予之也。”

好个“天真烂漫,纯任自然”。曹公从人性的角度,全面展示了一个性格多元化的人物,塑造得非常丰富。“花柳之门外汉”未必,“风月之假斯文”未装。

1.薛蟠之霸。薛蟠的霸气除了表现在争买英莲,打死冯渊的这件事上,在以后有关他的情节里,也表现得比较突出。比如在学堂里,怜香、玉爱就是他一个人的,其他人不敢与之亲近。他基本上是那些不好好读书的子弟中的领袖人物,谁也不敢得罪。因为他有自主支配银子的优势,所以这帮纨绔子弟唯薛蟠马首是瞻。

2.薛蟠之劣。薛蟠的劣习,应该说是后天养成的。早在金陵时,由于母亲的骄纵,养成了天不怕地不怕的劣习,说话行事粗俗。斗鸡走狗、眠花宿柳,无所不为。是个不务正业的主。及到京城后,与贾府子弟混在一起,多是薛蟠的同道中人,有了进一步“深造”的机会,劣习更是“长进”不少。这是家庭教育与环境教育下双重培养的结果。

3.薛蟠之呆。薛蟠的呆气也如其霸气一样,渗透在他的日常生活之中,为人处世之时。最呆最没面子的就是挨了柳湘莲一顿毒打。柳湘莲偶尔客串戏子,上台表演表演,加之“生得又美”。不明其身份者,很容易被误为优伶中风月子弟。薛蟠便是如此,故而起了“龙阳之兴”对其言语轻浮,被柳湘莲用计骗到郊外,狠狠地教训了一通,逼得喝了一肚子脏水。

4.薛蟠之义。薛蟠是个很讲义气的人。柳湘莲在并不平安的平安州救下因贩运货物遭遇强盗的薛蟠,两人遂结为异姓兄弟,一道回京,并打算为柳湘莲成个家,好好过日子。谁知世事难料,结局竟如此不堪。柳湘莲不辞而别,遁世而去。薛蟠很伤心,“连忙带了小厮们在各处寻找”,找不着,便整宿痛哭,至次日还面有泪痕。薛蟠懂得知恩图报,能为失去兄弟而难过。故而长吁短叹、无精打采。

5.薛蟠之耻。薛蟠也知耻。被柳湘莲好一顿狠揍后,“后悔自己不该误认了人”。羞愧不已,称病拒不外出、拒不见客,人知耻而后勇。从此,他便走了一条正道,认真学起做生意来。

6.薛蟠之智。薛蟠并不是贾琏嘴里的薛大傻子,之所以说他傻,是因为,他到处乱散钱,价值近1000两银子(折合人民币30万元)的木材,被他几句话就做了人情。赌博时,也基本上就是等于送钱给别人。然而,第34回,贾宝玉挨打,整个贾府乱了套。众人都怀疑是薛蟠的挑唆,受到母亲与妹妹的责难,受冤的薛蟠却能一语中的:“难道宝玉是天王,他父亲打他一顿,一家子定要闹几天”。他也能看透薛宝钗的看上贾宝玉的内心秘密。第25回,“魇魔法姊弟逢五鬼”“登时园内乱麻一般”。“独有薛蟠更比诸人忙到十分去,又恐薛姨妈被人挤倒,又恐薛宝钗被人瞧见,又恐香菱被人臊皮——知道贾珍等是在女人身上做功夫的,因此忙的不堪”。能放心贾宝玉的“招风惹草”;能看清贾珍的荒淫无耻。如此抡得清,怎是傻人?

7.薛蟠之爱。薛蟠的爱主要表现在亲情与友情上,因为以他之粗俗,根本不知爱情为何物。他的友情之爱主要体现在他的义气上,前文已举例。至于他的亲情之爱,是很值得称道的。还是在第34回,薛蟠因贾宝玉挨打,遭众人“脏派”,与母亲、妹妹发生冲突,这母女俩被心直口快的薛蟠气得不行,为此,薛宝钗哭了一夜。第二天,薛蟠发现这母女还在哭泣时,便“连忙跑了过来,对着宝钗左一个揖,右一个揖”。直到薛宝钗破涕而笑。薛蟠道:“如今父亲没了,我不能多孝顺妈,多疼妹妹,反叫娘生气,妹妹烦恼,真连个畜生也不如了。”口里说着,眼睛里禁不住滚下泪来。薛蟠此时表现出来的融融亲情足以让人感动。而同时,他也得到了回报,第67回,外出经商回来,给薛宝钗礼物时,薛宝钗“别的都不理会,倒是薛蟠的小像,拿着细细看了一看,又看看他哥哥,不禁笑了起来”。这个细节,反映了冷美人对哥哥薛蟠的亲切。

8.薛蟠之俗。薛蟠无疑是个很粗俗的人物,他的欲望从来都是赤裸裸的表现出来,从不加掩饰的“纯任自然”。他不太像上流社会的人,倒像是个暴发户。看看他的酒令和他唱的歌,可笑得喷饭。他不光是行为粗俗,长相也粗俗。奇怪的是怎么就没有人据此象求证赵姨娘的丑一样,求证一下薛姨妈的粗俗?原因也许是薛蟠还没有坏到贾环的地步吧。

可以说,没有皇商的身份,没有花不完的银子,薛蟠原本是个很善良的人!

小人物有慧眼——泼皮倪二

人物众多,是《红楼梦》的一大特点!究竟有多少人在文本中出现过?或是间接出现过?即使看过很多遍,也难以搞清楚。只能请学统计专业的红迷们,辛苦一下。我等一般红迷。只好捡现成的数据。于是,在网上搜查了一下,精确的数据是九百七十五个。

在近千个人物当中,除一笔带过的例外,只要字数不低于20个的,就一定能给读者留下鲜活的印象。比如只在文本中出现过一次的傻大姐。可别小看了这个智商有点问题的小丫头,她可是抄检大观园这样重大事件的导火索。她在文本中的作用就如引发第一次世界大战的那个塞尔维亚的无名小子。

傻大姐虽然拾到个很黄的东西,说了几句傻话后,便消失了。但是,回目的文字她竟占了一半:痴丫头误拾绣香囊。可见她在此回文本中的重要性。同样也是个小人物,在第24回,倪二也占了一半的回目文字:醉金刚轻财尚义侠。不仅如此,此回章节,费了许多笔墨在倪二的身上。

事情还得从贾芸求职说起,人精贾芸想在大观园谋份工作。眼看就要成功上岗,年纪轻轻的贾芸误托贾琏,结果被真正掌握贾府内务实权的王熙凤生生地给夺了去,另给了别人。明白过来的贾芸转而走王熙凤路线。为了接近王熙凤,能在王熙凤面前说上话儿,贾芸想了一个既经济又有效的办法。

可是,就这点银子,贾芸也没有,他想到了舅舅卜世仁,不是人的卜世仁。不但不帮忙,还横遭他两口子的污辱。赌气而去的贾芸,出门便撞上在外索利钱,喝酒醉归的倪二。差点挨了倪二的老拳。贾芸忙喊道:老二住手!是我冲撞了你。

倪二何许人也?文本说,“是个泼皮,专放重利债,在赌博场吃闲钱,专管打降吃酒”。古时的泼皮相当于现代社会香港地区叫古惑仔,我的所在地叫“罗汉”(音)。北京以前应该叫顽主,都梁的小说《血色浪漫》里时不时地提到“顽主”一词,书中人物也以顽主自居。

不管时代如何变化,“泼皮”的名称如何变化,“泼皮”们所从事的“行业”那是没有任何变化的。倪二每天都做什么?一是放贷收息;二是开楼设赌;三是喝酒打架。与现代版的“泼皮”无异。只是倪二,尚有侠名,还有许多本该是泼皮做的事,书中没有提到,想必是没有做,比如,收保护费。

并不是所有的泼皮都是坏透了的。有些泼皮很讲义气,尽管他们总是违反法律法规,影响主流社会的平安与和谐。比如《血色浪漫》中的顽主。除了以逞强为目的打架斗殴之外,并没有做什么坏事儿。现在的泼皮可能有些不一样了,在物欲横流的背景之下,他们对法律的挑战越来越嚣张。当他们形成组织的时候,就演变成了黑社会。为害一方了!

言归正传,醉得稀里糊涂的倪二,被人冲撞,岂能罢休?开口就骂,张拳便打。一副毫不讲理的神态,这是倪二这类人惯有的行为。然而奇怪的是,当他睁开醉眼发现是贾芸后,却一反常态,松开了手,趔趄着笑道:“原来是贾二爷,我该死,我该死。这会子往那里去?”

倪二与贾芸应该是很要好的紧邻,不然,喝醉了酒的倪二怎么还能听得这声音很熟悉?贾芸见问,道:告诉不得你,平白的又讨了个没趣儿。倪二道:不妨不妨,有什么不平的事,告诉我,替你出气。这三街六巷,凭他是谁,有人得罪了我醉金刚倪二的街坊,管叫他人离家散!

倪二说这话时他基本上没有吹牛!贾芸便将前事之因说于倪二听,倪二大怒:要不是令舅,我便骂不出好话来,真真气死我倪二。于是,慷慨解囊,借给贾芸“十五两三钱有零”的银子,不但不必写借据,连利息也免了!十五两银子可不是小数目,倪二何以如此慷慨?

这就是倪二的慧眼了!倪二与贾芸是紧邻,是看着贾芸长大的,一个人变成人精可不是一夜之间的事。定是贾芸打小儿便异常“伶俐乖觉”,引起了倪二的注意,不由着赞叹:这小子长大后必是个人物。可惜,贾芸虽穷,却是名门望族之后,倪二是不够资格与之结交的。

倪二的社会地位,甚至在贾府奴仆之下,他是属于社会最底层的群体中的一员。贾府奴仆的儿子,还可以出去为官。倪二这样的泼皮到哪去找为官的门路?所以,他才会前倨后恭。正如他借钱给贾芸时说:厌恶我是个泼皮,怕低了你的身份,若说怕低了你的身份,我就不敢借给你了。

贾府穷且不争气的子弟很多,倪二独独看重贾芸,除了他有“因人而使”的侠名之外,恐怕更多的还是希图着将来的回报。因为他深知贾芸是一支有着优良的成长态势目前却是垃圾股的潜力股。在这样的股票上进行长线投资,必有丰厚的利润回报。

倪二是聪明的,作为一个泼皮,能游走于法律之外,而不被法律所囿。定能有其过人之处。当然,这样的聪明才智很不值得赞赏!然而,有着高智商的泼皮总是能摆脱困境,首先富起来,过得比同处于他那个群体的人更有滋有味。这也是不争的事实。

在泼皮闯荡世界的同时,或美其名曰:奋斗自己的事业的同时。如果注重自身素质的提高,甚至就能跳出那个属于他的最底层的群体。历史上的泼皮,事业成功者大有人在。汉高祖刘邦算一个;上个世纪三十年代的上海滩的杜月笙也算一个。

倪二选中贾芸这样的潜力股可以理解,因为倪二非常了解贾芸,但就不知道,贾芸的心上人林红玉是怎么挖掘出贾芸这支潜力股的!贾芸是幸运的,没有银子的时候,碰上了倪二;没有爱情的时候,碰上林红玉。放在一个回目里,真是爱情事业双双欲飞。

倪二的雪中送炭,成就了一个有事业心的年轻人的梦想,可谓功德无量!一次的善举,足以让坏事做尽的泼皮倪二给读者们留下了一个良好的印象。

亲情薄如草纸——市侩卜世仁

与倪二完全不同的是,在对待贾芸的态度上,身为贾芸之舅的卜世仁,表现得非常市侩!应该说,这是个典型的市井小人。不知因何?类似于卜世仁这样的人及出现在这种人身上的事,在现实的生活中,总是有种很熟悉的感觉。

卜世仁在书中虽然只有一次出场,人物的形象却活灵活现。曹公运用不加针砭的春秋笔法,通过真实的叙述,贾芸、卜世仁、卜世仁老婆这三者之间的对话,把个庸俗市侩之徒的嘴脸,表现得淋漓尽致。也算“具菩萨之心,秉刀斧之笔”。

且看第24回,为了能在大观园谋到一份工作,没有原始资本的贾芸,便想到了开香料铺的舅舅卜世仁,准备在他那赊购些香料,送给王熙凤。于是,便往舅舅卜世仁家里来,正好碰上刚刚从铺子里回家的卜世仁,央求赊账,并许诺“八月里按数送了银子来”。

谁知,卜世仁冷笑道:再休提赊欠一事。接着编了一个故事,意思是说香料铺不是他一个人的,是与伙计们合伙开的,属于股份制。因有人赊了账未还,故而立了一条凡合伙人的亲友一概不赊的规矩。既是股份制他一个人也就没有权力赊店中货物给贾芸。

卜世仁谐音“不是人”,那是一点没错。不借也就算了,还说些闲话儿辱贾芸,认定贾芸赊香料只是为了泡妞。他说:你那里有正经事,不过赊了去又是胡闹。你只说舅舅见你一遭儿就派你一遭儿不是。你小人儿家很不知好歹,也到底立个主见,赚几个钱,弄得穿是穿吃是吃的,我看着也喜欢。

耐着性子的贾芸笑着提到,他父亲死的时候,年纪小,不知事。舅舅们帮着料理丧事。这伙“不是人”的舅舅顺便把他家里的“一亩地两间房子”给料理没了。他说:巧媳妇做不出没米的粥来,叫我怎么样呢?意思是,我家财被你们黑了去,在贾府谋个差事哪那么容易?没有钱打点,你让我怎么办?又说,亏了是我,换了别人,可就是要死皮赖脸三日两头儿来缠着舅舅要饭吃!

卜世仁一听,忙扯开话题,愣说自己穷得很,确实没有钱。话锋一转,变相地骂贾芸没有本事,不能自立。有贾府这样大靠山,居然找不到一份差事,解决不了生存问题。并举了一个同宗贾芹管理和尚道士这种美差的例子,说:他(贾芹)那不亏能干,这事就到他(贾芹)了!

卜世仁不知道,这差事原本就是贾芸的,被人生生夺了去,怎不郁闷?好在他心态没有变坏,丝毫不气馁,继续努力谋事。戳到痛处的贾芸,这下脸上挂不住了,便要起身告辞。于是,又一场精彩的表演上场了。这回增加了一个丑角演员,卜世仁的老婆。请看文本:

卜世仁道:“怎么急的这样,吃了饭再去罢。”一句未完,只见他娘子说道:“你又糊涂了。说着没有米,这里买了半斤面来下给你吃,这会子还装胖呢。留下外甥挨饿不成?”卜世仁说:“再买半斤来添上就是了。”他娘子便叫女孩儿:“银姐,往对门王奶奶家去问,有钱借二三十个,明儿就送过来。”

这回穷得可以吧,居然没米下锅了!一个开香铺店的老板,做女人生意的行业,货物都是很值钱的,怎么可能穷成这样呢?就算是股份制,也不至于吧。夫妻两个一唱一和,表演得非常精彩。脂批云:酷肖之至!连吃顿饭都不行,这就是卜世仁夫妇的亲情薄如草纸的市侩嘴脸。

人精贾芸,任他如何会说话、能办事、有心计。碰上这样的市侩之徒,也只有落荒而逃的份。像卜世仁这样的市侩小人一般都很短视。只是不明白,卜世仁怎么会短视到,没有发现自己的外甥贾芸有着前途不可限量的潜力?除了市侩小人特有的短视之外,重要的原因还是对外甥贾芸的漠不关心。

亲情薄如草纸,在卜世仁的身上得到了充分的体现。他甚至不如一个与贾芸没有任何关系的倪二对贾芸的了解,倪二毫不迟疑地往贾芸的身上进行感情投资。一点也不用担心,贾芸还不上这笔钱。真不知,卜世仁将如何面对发达了的外甥贾芸,他的内心会有羞惭吗?

市侩小人多半无耻,我想,他是不会感到羞惭的。只会重演前倨后恭的丑剧。无疑,卜世仁的行为定会饱受世人的谴责。然则,任何事情都有它的副作用,卜世仁对贾芸的极端刻薄也是如此,它有一益处,就是可以激发贾芸发狠向上的决心!这种另类的激励作用是不可小视的。

巧的是,发生在战国时代苏秦身上的成语‘前倨后恭’,以及他与同窗张仪的故事竟与贾芸与倪二、卜世仁的故事暗合。不同的是:前者纯属巧合;而后者是苏秦一手导演的。产生的结果却是惊人的相似:前者贾芸终于如愿以偿地在大观园谋到一份差事;而后者张仪也终于在秦国主政。

苏秦,战国时的著名纵横家,在他三寸不烂之舌的鼓吹之下,同时挂了六国的相印,使六个国家合纵起来共同对抗强大的秦国。秦国不敢再贸然称雄。从此,苏秦的便没有了对手,没有了对手,便危及到他同时挂六国相印的显赫地位。

苏秦想到他的同窗好友,另一个著名的纵横家张仪。此时的张仪,还是一介寒生。苏秦便想让张仪去秦国发展。他用了一个另类的方式的成功使张仪到了秦国,通过花钱走门路主政了秦国,推行与合纵相左的连横策略。使战国时期的很长一段时期内,各国的命运竟掌握在这两个书生之手。

这个另类的方式是:苏秦暗中派人对张仪说,苏秦是你的同窗好友,他现在挂了六国相印,何不投奔他呢?张仪心动,便来拜见,苏秦则故意当众羞辱他。张仪怒不可言,发誓报羞辱之仇。于是,便到秦国去。途中遇上一个倪二式的人物,得他大力帮助,顺利主政秦国后,又向张仪挑明一切都是苏秦一手安排的。张仪发誓,有苏秦在赵国,永不伐赵。

如今的世风与古时候完全不一样,这是价值观不同的原因。时代是进步了,有些东西却退步了,比如亲情,比如人与人之间的关系。生活在城市的森林中,越来越淡薄了!提到借钱,那是一件很痛苦的事。借的人,借了不还,终究也要为催还而反目,不如干脆就不借。不借,又成了市侩,何其两难!

不管怎么说,卜世仁的行为在任何时代都将被世人所唾弃、为社会的主流道德所不齿!

女婿也是半个儿——奸丈人封肃

亲情薄如草纸!比卜世仁更不是人的,还有个叫封肃的人。因他在第一回末才出现,又在第二回开头部分很快就消失了,且此后再无他的文字,故而很容易被读者忽略。其实他是《红楼梦》中第一个出场的反面人物,贾雨村虽然比封肃出现得更早,但此时的贾雨村还算是个好人。

卜世仁是市侩小人,而封肃则是势利小人。此君可是坏得不俗!他是曹公笔下为数不多的直接被描述成坏人的家伙。我们都知道曹公笔下并无大奸大恶之徒,然而,具有“菩萨之心”的曹公为何偏就不饶过这些小人,甚至在名字中直接下定义呢?比如卜世仁(谐间:不是人)。

仔细观察封肃的一言一行,似乎能找到答案。封肃,甄士隐的岳丈,“本贯大如州人氏,虽是务农,家中都还殷实”。甄士隐迭遭横祸,先是爱女英莲失踪,杳无音信;后是一场大火,把个殷实富足的望族之家,烧得干干净净。只得到自家田庄上安身。

偏逢世道不好,连年的水旱双灾,颗粒无收,流民四起,为害一方。“因此官兵剿捕”,田庄所在地成了剿匪的战场,“难以安身”。甄士隐“只得将田庄都折变了”,携妻子与两个丫鬟投奔岳父封肃。谁知封肃见女儿、女婿如此落魄,竟不以哀伤扶持为念,反倒心中有些不乐。

其薄情寡义由此可见一斑!可以想见,封肃不过是一个没有脱产的小地主,属于社会的最底层。当初,能把女儿嫁给甄士隐,这个生活在城里的望族乡宦,显然是门不当户不对的高攀。况且女婿是一个读书人,有着大好的前途。此时的封肃指望着女婿能是他的靠山呢。

现在竟然反过来了,城里人变成了乡下人;读书人变成无用人;望族乡宦之家也被一场大火烧没了。势利的封肃能乐意甄士隐一家的到来吗?好在,瘦死的骆驼比马大,甄士隐虽落魄了,“幸而”“还有折变田地的银子未曾用完”,遂拿出来全权委托岳父封肃,置些房地,“为后日衣食之计”。

“幸而”一词,蒙侧批:若非“幸而”,则有不留之意。活脱脱唯见封肃的见利忘义、唯钱是图之状。拿到银子的封肃,竟然无耻地打起了落难女婿的主意。文本中写道:那封肃便半哄半赚,些须与他些薄田朽屋。黑了女婿一半银子入了自己的腰包,连哄带骗的花大价钱只买些了“薄田朽屋”。

封肃的雪上加霜之举,无疑是给屡遭祸事的甄士隐一个最致命的打击。这远比卜世仁兄弟黑掉外甥贾芸的“一亩地两间房子”更无耻,也更恶更狠。女婿都已连遭三次大祸,他还乘机黑女婿的这点活命钱。果然此后,暮年的甄士隐处于贫困交加之境地。他是个读书人,那懂什么农事;那会什么农耕。他种的是薄田,住的是朽屋,即使是精于农作的农夫,也未必能靠此解决生存问题。

于是“勉强支持了一二年,越觉穷了下去”。封肃非但不体谅,因自己的黑心导致的“穷了下去”的原因。反而“每见面时,便说些现成话,且人前人后又怨他们不善过活,只一味好吃懒作等语”。让甄士隐尝尽了人间的世态炎凉!始觉“投入不着,心中未免悔恨”。

身心俱损的甄士隐,眼看性命不保。一日,受道人点化,颇有慧根的甄士隐终于看破红尘,绝尘而去,出家为僧道。其妻封氏遭此劫难,痛不欲生。“与父亲商议,遣人各处访寻”,杳无音信!可怜封氏,没几年的光景,从一个住在城里的望族富裕之家的尊贵太太,变成一个乡下的穷老太婆。集失财、失女、失夫于一身。造化弄人,命运竟如此不堪!

然,去者已去,生活还得继续,无可奈何的封氏,“少不得依靠着他父母度日。幸而身边还有两个旧日的丫鬟服侍,主仆三人,日夜作些针线发卖,帮着父亲用度”。即便如此,那封肃仍然“日日抱怨”,只是迫于现状“也无可奈何了”。女婿是别人的儿子,不是自己亲骨肉,女儿总该是自己的亲骨肉吧,竟也如此无情;如此寡义。真让人心,好不生寒。

封肃,谐音“风俗”,在中国传统的观念里,女儿终究是异姓家的人。所谓泼出去的水,嫁出去的女,出嫁女如同覆水。养大的女儿不必赡养父母亲,而嫁出去的女儿,此后生活状况的好坏,父母亲也没有义务负责。父母亲所有的家产统归儿子所有,同时儿子才有赡养父母亲的义务。

这便是风俗,一种缺少现代法理依据的风俗,更没有法律保护的风俗。连公序良俗也算不上的风俗。可笑的是这种风俗至今存在,并比法律更有效地调整着人们的言行。好在,这种风俗在城市,已渐渐消失。一是独生子女的原因,没有兄弟姐妹;二是社会意识形态进步的原因,比如男女平权。

而在农村,依然还普遍存在这样的风俗。农村人之所以拼了命地想生儿子,有着强烈的传宗接代的传统思想是其主要原因之一,其实还有个重要的原因,就是养儿防老。因为在农村女儿出嫁了一般很难照顾到自己父母,就算是女儿想尽赡养的责任,却有一些现实与世俗的约束。接到婆家来,婆家多半不高兴,到娘家去吧,生活上又很不方便,这是现实的约束。

至于世俗的约束,比如,我的老家农村,逢年过节不允许有异姓人在村内,嫁出去的女儿也一样。那离异的或是其它原因回娘家长住的,都要在这样的时候回避。一般是住到稻谷场的破屋里,试想想,那些女人本就可怜,偏偏在这个时候,孤独地一个人在那破屋里,世态之炎凉可谓甚矣!女儿想永远孝敬父母,留在父母身边,这个时候,最易动摇。

封肃所在的村庄是否有这规矩不得而知,但文化的基因是相同的,只是以不同的类型存在而已。饶是如此,也不是封肃在对待女儿、女婿的因祸事连连而落魅,无奈之下投奔他时该有的言行。当女儿有困难时,绝大多数的娘家人,都不会坐视不管,别说是亲骨肉,就是陌路人,也应出于人道主义予以帮助。这是一个良好社会所应有的公德。

封肃之所以会如此,是因为他是个趋炎附势、见钱眼开的势利小人,在接下来发生的故事里,他被进一步逼真用两“惊”来表现。县太爷突然出现,此君先是“唬得目瞪口呆,不知有何祸事”临头,这是受到惊吓的第一惊,继而是“欢天喜地”回到家中,这是第二惊的受宠若惊。

原来甄家丫环娇杏“偶因一回顾”贾雨村,彻底改变了命运,被已中举发达在此地做父母官的贾雨村发现,便转托封肃,要娶娇杏作二房。此君“喜的屁滚尿流,巴不得去奉承,便在女儿前一力撺掇成了乘夜只用一乘小轿,便把娇杏送进去了”。封肃受赠百金,又有外谢女儿“许多物事”。“封肃回家无话”,只字不提。一律收入自己的腰包!这是个对金钱彻底腐蚀了的灵魂。

生活中常有嫌贫爱富之人,他们疏贫亲、慢穷友,他们也都长有一副趋炎附势、见钱眼开的嘴脸。传统的不良风俗并不可怕,因为它们必将归类于历史的垃圾。丑陋的不良习气却万万不可成为一种风俗,否则,我们赖以维系的那点仅存的亲情、友情,甚至是爱情,就危险了。

做隐士的条件——隐士甄士隐

甄士隐这个人物的名字谐音,很直白。大约有两层意思:其一,真事隐、隐真事、事真隐,无论怎么调换意即将真事隐去。真事如何隐?欲隐难隐也。就算真能隐去真事,岂不是假事了?假事何足道。还别说,讲得就是假事(贾氏)。故而,甄士隐第一个出场,引出故事来。其二,真士隐、隐真士、真隐士,也是无论怎么调换,那是要告诉读者这个人物是个隐士。

是否把真事隐去,留给索隐派“红迷”去探个究竟。不感兴趣的,建议单纯地把它当作一部小说来看,因为小说也是来源于生活,即使是神魔小说也是现实生活中人们真实愿望的体现。甄士隐从小康之家到穷困之户,一路阅尽炎凉世态实不足道。盖因世事本就如此,也不必赘说。

且说甄士隐的隐士生活。甄士隐的生活遭际,不仅仅是让他感受了人情世态的炎凉,重要的是表现了其生存状态的变化使他做不成隐士了。这就印证了鲁迅先生一针见血指出的观点:“悠哉游哉,聊以卒岁”的生活是要有物质基础的,否则就“隐不成”。

试想,一个连生存都成问题的人,还怎么“悠哉游哉”不用工作也能“聊以卒岁”?那么此人必须是个多金者。鲁迅先生是个前辈“红迷”,《红楼梦》看过不只一遍,对于《红楼梦》有着高度的评价。也许他著名的《隐士》一文,正是受益于《红楼梦》中甄士隐的故事呢。

何谓隐士?重要的是“士”。士者,一般是指有点名气的知识分子。这类人因对现实的不满意、或厌倦而表现出来的失望。于是,选择沉默,隐居起来。不再愿意出来为官,服务于当政者。那么,是不是所有不愿意做官的人,都是隐士?当然不是。因为他不是“士”。

何为“士”?“士”的名号是怎么混来的?“士”,并非特指知识分子,因为如此定义并不准确。一介武夫也可以成隐士,只是太少而已,比如汉代包括汉代以前以武功见长的游侠们。“士”的定义主要还是名气。是名气取决于这个人是不是“士”。无论他的名气是怎么来的。只要能让人们觉得他是个人才,是个人物就行。

说到混名气,知识分子因为有文化就比文化欠点的武夫占有绝对的优势,这也是武夫隐士太少的原因。因为知识分子,能诗善赋。一篇美文,流传开来,便有了名气。而武夫再怎么能打,也只在一定的区域里,有很大的局限性。

比如贾宝玉写的诗传出贾府后,轰动一时,广为流传。贾宝玉便因此而颇负诗名,竟有慕名者。更有甚者,一不小心还洛阳纸贵了,这就超名气了,历史上不乏这样的才子。“士”便是这样混出来的。

所以,当隐士要有资格,没有资格就谈不上“隐”。那些没有名气的知识分子,过着隐居的生活也就与贩夫走卒,市井小民无异。资格的取得除了上述所讲的一种普遍的情况之外,其实途径还有几种,比如通过科举取得功名而成为可以做官的“士”,贾雨村就属于这一类。再比如王公贵族赖祖荫而天生就是一个可以做官的“士”,贾府荣、宁国公嫡系之后代子孙就有这样的资格。

有了“士”的资格之后,才有资格去“隐”,“隐”就要有物资基础,二者缺一不可。否则就无法过着有情趣的悠闲生活。乡宦出身的甄士隐,“家中虽不甚富贵,然本地便也推他为望族”。为什么?“因这甄士隐禀性恬淡,不以功名为念,每日只以观花修竹,酌酒吟诗为乐”。故而赢得人们对他“神仙一流人品”的赞誉。

不甚富贵的乡宦,却被推为望族。应该说甄士隐谋“隐”成“士”是很成功的。因为他一是个有点名气的读书人,二是有一定的经济基础。两个必备的“隐士”的条件都有。所以,甄士隐是真隐士。

可惜这样的日子,在他即将步入知天命的年龄后,一切都失去了。先是女儿英莲因家人霍起看管不力,被人贩子拐去。可怜甄士隐“半世只生此女,一旦失落”,“昼夜啼哭,几乎不曾寻死”,不到一个月的光景便思女成疾,“日日请医疗治”。

时间可以淡忘一切,失去爱女,并不影响甄士隐的隐士生活。谁知祸不单行,大约两个月后的月圆之夜,邻里失火,殃及甄家。好一场大火,把个甄府烧了个干干净净,所有身家全成瓦砾。此劫,使得甄士隐失去赖以“隐”的生存环境。

所幸,乡下还有不动产,只好搬到田庄去住。其实做个田园隐士也不错,陶渊明的田园隐士生活,羡煞多少古往今来的读书人啊!可惜,甄士隐的田庄却非净土。连年的水旱双灾,流民四起,搅得他不得安宁,更别说弄些个花花草草,对酒吟诗了。

无奈之下,只好投奔他的岳父封肃,结果受尽了这个势利农夫的白眼与欺诈。所剩银两一半被他黑去,一半买了些“薄田朽屋”。就靠这些,是无论如何也做不成隐士了。果然,生存问题越来越成大问题。真是百无一用是书生,就真如甄士隐的名,甄费就真废了!甄士隐的精神也彻底垮了。最后,受到道士的点化的,抛下孤苦的老妻,出家了。

失去了赖以“隐”士的物资基础,甄士隐也就当不成隐士了。从家族兴衰的角度来看,甄士隐的家族兴衰是贾氏家族兴衰的一个缩影。从个体的角度来看,甄士隐与贾宝玉有着惊人的相似。贾宝玉的入世思想与甄士隐如同一辙,无疑,贾宝玉也是一名隐士,不过是隐于富贵之家而已。

然而,甄士隐的隐士行为是值得怀疑的,这点恐怕与贾宝玉不一样。甄士隐的入世思想却与一个有着强烈的出世思想的贾雨村很要好。两人不仅诗酒往来,还慷慨出资助贾雨村实现他的功名梦。而贾雨村在贾宝玉的眼中就是一个碌蠹。

随着时代的发展,传统意义的隐士正在悄然发生变化。做官不再是人们唯一建功立业的途径,比如经商,建立自己庞大的经济帝国,何尝不是一个成功人士,当他退出商海隐居时,这个隐士的“士”就不是不愿意做官的意思了。

同类推荐
  • 抹不去的记忆

    抹不去的记忆

    俊逸才情,春水文章,这是刘思斌其人其文。用自己照亮自己经过的地方,抹不去的记忆是这水样的情愫。在这本集子里,刘思斌集中写了自己所亲身经历的儿童时代和老村庄的故事,写了一个农村出生的孩子如何读书识理并在乡镇工作奋斗的经历,特别写了他在税务部门工作时的所经所见,还写了他游历祖国名山大川的记游感悟。恰好,这文学的碎片,使得这一切都完整而真切。
  •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名家讲座第二辑:尚永亮说唐诗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名家讲座第二辑:尚永亮说唐诗

    本书是尚永亮教授的国家级精品课程视频公开课《唐诗艺术》首次结集修订版。用讲座的形式,以诗歌艺术手法为金线,对浩如烟海的唐代诗歌进行了串讲。分唐诗特点概说、声律论、立意论、结构论、语言论、比兴论、剪裁论、情景论、言意论、技巧论、时空论、诗画论等十一讲。解读精到而不故作高深,征引广博而无琐碎之嫌,深入浅出,可为大众学诗之津筏。
  • 女人与风景

    女人与风景

    不安的早晨,十八岁少女敏感的目光,二十岁男子黑风箱般的胸膛,长凳两个不安的形象,谁影响谁呢,莫非要怪花皮书陡然多出一章。
  • 不安之书

    不安之书

    《不安之书》,也曾译作《惶然录》,是葡萄牙著名作家费尔南多·佩索阿晚期随笔结集,也是一部未完成之作。里面的许多篇章也不像已经完成的篇章,甚至还有留着空白等待填补之处,但是全部加起来,却能完整地描绘出一个人的灵魂。此次是《不安之书》完整版中文译本首次面世。对于喜欢佩索阿的读者来说,这本《不安之书》就是他在华语市场上失落已久的经典之作,又将打开一扇我们窥见佩索阿浩淼哲学宇宙的大门。
  • 记忆:一九八四~二〇一四诗选

    记忆:一九八四~二〇一四诗选

    “朦胧诗”的重要诗人之一。诗风较之其他几位代表性诗人更为平易轻淡,但自有其独特追求和隽永意味。此诗集所辑作品跨度凡三十年,较为全面地反映了作者的心路历程和创作实绩。作者简介林莽(1949—)原名张建中。在北京上小学、中学。1969年到河北白洋淀插队,同年开始诗歌写作,“白洋淀诗歌群落”代表诗人之一。1975年回到北京,曾在中学和大学任教,1992年到中国作协中华文学基金会文学部工作,1998年到《诗刊》工作。著有诗集《林莽的诗》、《我流过这片土地》、《永恒的瞬间》、《林莽诗选》、《林莽诗歌精品集》等七部。另有诗文合集《穿透岁月的光芒》、随笔集《时间瞬间成为以往》、《林莽诗画集》等。
热门推荐
  • 我家太子妃已失忆

    我家太子妃已失忆

    京都人人皆知,丞相府二傻子林木槿遭雷劈,原因竟然是拒绝嫁给太子触怒了老天???你说说,这可埋汰了我们温润如玉的太子殿下了!不仅娶了个傻了吧唧的太子妃,一个雷还给人家劈失忆了!出嫁当晚,林木槿掀开盖头,冲入书房。“丞相府的嫡女也会乱来吗?”“那我正经来?”“……”成亲前,我们冰清玉洁的太子发誓绝不碰林木槿,成亲后,上演真香太子的连环追妻技。傲娇温润的太子殿下&失忆冷清的丞相府二小姐。
  • 平疆

    平疆

    幼年被君父抛弃,敌国为质,身在外朝费尽心机回归故国,却依旧深陷困境,生母失宠惨死深宫,养母出家苟且偷生,君父厌恶,皇后忌惮,贵妃心怀敌意,视他做太子眼中钉,身无仰仗,唯有拼死一战。他暴戾,冷漠,心机深沉,君心难测,却内心永存一块温柔之地,他为她隐忍,为她压抑心意,为她平定边疆,为她打算一生一世,哪怕连她都未曾看清楚他的心意。
  • 至尊掌门

    至尊掌门

    他,一个修真者,竟神差鬼使的来到了魔法的世界。凭借着他的修为,在异界留下了不少奇妙的故事,然而命运仿佛捉弄他一般。他在异界并没有混出什么风光。当他再次回到自己的世界,凭借着他在异界学到的一切,最终统一了修真界,成为伟大的掌门。
  • 小马宝莉的新生活

    小马宝莉的新生活

    少年只是随便说说想去小马世界,没想到成真了。新世界:小马宝莉第一次写请见谅
  • 妙不可言

    妙不可言

    所谓缘分,就是即便相亲时放了你的鸽子,醉酒时调戏你醒来时无视你,但是绕来绕去,还是会一再遇见你。九条方妙言和杯一任晓川,明明是两个风华绝代的妙人儿,却因一系列乌龙成为相亲界的万年滞销货。而两人的每次相遇,都会成为误会从一生的搅局。一次豪华游轮之旅,九条迎来了相亲史上最灿烂的一朵桃花——神秘美男龙海。兜转三人之间多年的情缘,终于正式开场。
  • 僵尸兄妹的都市生活

    僵尸兄妹的都市生活

    远古时期蚩尤同儿女大战炎黄。蚩尤战死沙场。炎黄因杀死蚩尤,已无力杀死蚩尤儿女,只能将其儿女一南一北镇压由其后人看守。……蚩尤儿子得知小妹也被镇压,得知炎黄已死,便决定不复仇,只为找回小妹,一并想生活在这个繁华的城市…………
  • 九天星界

    九天星界

    黎九,十四岁时,自认父母双亡,唯一的姐姐也被坏人掳走,需要他去解救。直到,他发现,他被他爹套路了。【很多年前,有人引爆灵能,真实的世界得以显现。这里有御风而行,逍遥天地间的修真者,有一拳震碎山河的武者。有一心学习风属性魔法,只为了掀起法师袍的逗比。有为了一睹吸血鬼始祖美貌,不惜漂洋过海的神人。有飞天的大蜥蜴,岩浆里游泳的大蚯蚓,吃人不吐骨头的妖兽,外表可爱内心腹黑的小猫咪】
  • 智慧百科(奥运卷)

    智慧百科(奥运卷)

    本系列丛书一共为分9卷,分别主动物卷、奥运卷、航天卷、军事卷、植物卷、体育卷、历史卷、科学卷、人体卷。
  • 网游之屠龙

    网游之屠龙

    恶龙倒地之时,仗剑的少年坐在财宝之上,用染血的刀刃刮下自己丛生的逆鳞。PS:这是一个骨灰级老菜鸟穿越回十年之前重新在游戏中奋斗的故事。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