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45662000000013

第13章 让代理商挣钱你才能挣到钱(2)

第二步,寻求匹配,择准形式。上一步的作用在于不仅帮助你认清了自己的资源、能力、优劣势,以及即将从事的事业,还为你选择合伙形式提供了依据。你可以选择有利于实现你从事的事业的合伙形式,比如寻找那些恰好能与您取长补短的人。那些态度消极的人,往往在事业启动遇到波折时,成为公司的负担。

第三步,有的放矢,物色伙伴。这一步,是关键的一步,因为它具体到了合伙人的寻找和选择。假如,前步你选择了智力型合伙,那么,你除了要求未来的合伙人具备你需要的专门知识外,你还需要进一步清楚他应具备的其他条件。比如,他应具备什么知识结构,什么学位,性格内向还是外向,甚至是男性还是女性等,都需要胸中有数。

第四步,沟通交流,共绘蓝图。第三步结束,只能算你找到了准合伙人。对方要能理解你创业的愿望、与你在相关问题上达成共识,要确保大家拥有共同的目标和对公司有共同的蓝图,这些都还需要深层次的沟通、交流,直到对方主动表示愿与你共创大业。

第五步,落实谈判,明晰股权。最后,你还需要就合伙条款与你的合伙人进行谈判,其中,核心的条款是股权配置或投资比例问题。它不仅关系到各合伙人以后在企业中的地位、作用,还关系到合伙人的利益分配等实质性问题,因此,这项工作必须落到白纸黑字上。

四、创业团队为何容易分裂

创业金言

创业团队为什么容易分裂?这里面的具体原因可以有很多,但“重感情、轻契约”应该是一个关键因素。

创业团队的人员流失率之高已经是一个普遍的现象,据国外一家研究机构对100家成长最快的小公司所做的调查,发现其中有一半的创业团队无法在公司头五年中顺利存活。

很多创业企业是由亲朋好友或同学组建起来的,有的虽一人出资,但起初加盟的都是熟人。由于彼此十分熟悉了解,因此在创业期常常凭借昔日的感情自觉做事,忽视了必备的契约安排。这种“重感情、轻契约”的工作关系,随着创业企业的成长,矛盾和问题会逐渐暴露出来。比如,很多企业的创业同盟者起初很少提报酬多少或报酬相对较少,可随着企业业绩的增长,一些创业者由于考虑公司的财务还相当紧张,因此认为报酬还不到提高的时候;另一些创业者由于过于守财,则故意默许起初建立在感情基础上的薪酬标准;还有一些创业者提出了遥遥无期的股权分配计划。这一问题不解决,必须成为日后效率低下、分道扬镳的根源之一。

概括说来,创业团队的构成可以分为两大类,第一类称之为有核心主导的创业团队,这种创业团队一般是有一个人想到了一个商业点子或有了一个商业机会,他就去开始组成所需要的团队。例如太阳微系统公司(SunMicroSystem)创业当初就是由维诺德·科尔斯勒确立了多用途开放工作站的概念,接着他找了两位分别在软件和硬件方面的专家,以及一位具有实际制造经验和人际技巧的麦克尼里,于是,SUN的创业团队诞生了。

第二类称之为群体性的创业团队,这种创业团队的建立主要来自于因为经验、友谊和共同兴趣的关系而结缘的伙伴,经由合伙彼此在一起发现商业机会,例如Yahoo!的杨致远和斯坦福电机研究所博士班的同学大卫费罗,微软的比尔盖茨和童年玩伴保罗艾伦,HP的戴维·帕卡德和他在斯坦福大学的同学比尔·体利特等多家知名企业的创建多是先由于关系和结识,基于一些互动激发出创业点子,然后合伙创业,这种的例子比比皆是。

简单地来说,有核心主导的创业团队是先有创业点子再有创业团队,而群体性的创业团队则恰好相反,先有核心创业团队的结识才有创业点子的提出;此外,群体性的创业团队比有核心主导的创业团队更强调人际关系在创业团队构成中所扮演的角色。从中国的创业团队类型来看,由于中国特有的文化特征和数千年来形成的行为方式,群体性的创业团队数量远远超过了有核心主导的创业团队。北大纵横管理咨询公司曾经对所服务的70多家民营企业客户做过分析,发现80%以上的民营企业创业团队属于群体性的创业团队。

而从组织生命周期理论来看,一个企业从产生、成长到最终衰落或扩张,一般有四个阶段。组织结构、领导体制及管理制度形成一个在生命周期各阶段上具有相当可预测的形态,各阶段实际上是一个连续的自然的过程。

创业团队分裂最容易发生在企业从创业阶段向集体化阶段过渡的时期。

创业阶段的特征是组织的创立者将所有的精力都投入到生产和市场的技术活动中,以求得在市场中的生存,企业的组织是非规范化和非官僚制的,工作时间较长,大家为了生存而奋斗,不太计较个人的得失。而集体化阶段的特征是企业已经度过了生存期,组织获得有利的领导并开始提出明确的目标和方向。部门也随着权力层级、工作分派及劳动分工而建立。

企业在由创业阶段向集体化阶段过渡的这段时间中,随着企业从不规范过渡到正常经营管理状态,创业团队中的很多矛盾很容易暴露出来,而这些矛盾正是创业团队分裂的主要原因。总结起来可以归纳为四大因素:

首先,随着企业规模的增长,有些成员因其能力已经不适应更大规模、更规范的企业经营管理的需要。这一点在我国众多的中小乡镇企业中体现得非常明显。很多乡镇企业的创业元老文化程度不高,当初的成功往往是因为敢拼敢于,吃别人不能吃的苦,千别人不敢做的事而发展起来,但随着企业进入一个规范发展的时期,自身素质和能力的制约反而会成为企业发展的阻力,在这种情况下,创业团队很有可能走向分裂。

其次。创业团队成员的经营理念与方式不一致,团队思想没有统一,有些成员不认可公司的目标或策略价值观有冲突,导致创业团队解散。这种情况是非常普遍的,一个典型的例子就是联想的倪光南和柳传志。柳传志是一位有科技背景的企业管理者,而倪光南是一名科学家,他们的分歧是经营理念的不一致,柳是市场导向,而倪光南是技术导向,这一根本的分歧导致了曾被誉为“中关村最佳拍档”的联想创业组合的分裂。当然,联想创业组合的分裂并不是发生在联想从创业阶段向集体化阶段过渡的时期,而是发生在联想从集体化阶段向规范化阶段过渡的时期。

第三,创业成员之间因为性格、个性、兴趣不合,导致磨合出现问题。创业活动难以正常开展,创业团队解散。群体性的创业团队中容易出现这种情况。群体性的创业团队是由一些因为私交很好而在一起的伙伴来共同创业,例如朋友、同事、同学、校友、亲戚等,多是由人际关系来寻找共同创业的伙伴,或是有相似的理念和观点,例如具有相近技术研发背景的人,基于对某一技术的狂热而结合。可以说,在人际上的交集是成为群体性创业团队成员最重要的条件。在这种情况下,团队成员在性格上的差异和处理问题的不同态度就容易被掩盖,有些团队从表面上看,好像大家都在努力工作,但真正全身心投入者只有一到两个人,同时团队内又缺乏真正的沟通,那么该团队实际上并未形成真正的团队,充其量只是几个人力量的加总而已。若团队成员间目标不一致,则造成的结果就是1+1<2了。这种情况必定会导致创业团队的解散。

第四,团队在创立初期没有确定一个明确的利润分配方案,随着企业的发展,利润的增加,在利润分配时出现争议导致创业团队解散。这种情况在民营企业中是非常普遍的,很多的中小民营企业的创业团队在发展初期,或者是没有考虑到,或者是碍于面子,没有明确提出未来具体的利润分配方案,等到企业规模扩大的时候就开始为利润怎么分配而争执了。青岛的A公司就是这样的一个例子,王副总和刘总在创业初期没有确定利润分配的方案和比例,等到企业发展壮大了,由于利润分配的原因最终导致团队的解散。

创业金言

从团队的稳定性来看,群体性的创业团队不如有核心主导的创业团队。主要原因在于有核心主导的创业团队是由一个核心主导来组成所需要的团队,他在挑选成员的时候就已经考虑到成员的性格、个性、能力、技术以及未来的价值分配模式,这保证了团队成员的能力不会因为公司规模的扩张而不适应经营的要求,同时不会出现由于创业成员间因为自身性格、兴趣不合,导致创业团队解散的情况。

五、保持团队稳定有何秘诀

1.目标明确

每个公司都会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设计不同的目标任务。对业务这一块有销售目标、回款目标等。例如作为区域经理,你的任务就是把公司的大目标大任务逐条分解到每个市场、每个人。在设计目标时要注意这几点:责任分清、目标到人;切合实际、具体量化;时间限定、一致通过。

创业故事

2002年赵先生所在的公司在开拓华中A区域市场的时候。赵先生带领了一个10人的销售团队,目标就是将销量由120万提高到200万以上。团队中有1个办事处经理,负责开拓周边市场并协助赵先生的工作;4个业务员负责铺货结款,并协助经销商的工作。4个终端员负责客情、以及日常的终端维护。A市场有医药批发公司8家,终端药店200家。首先赵先生参考了去年同期的销售完成情况并和大家一道将目标任务分解到月,并制订了A区域月度工作计划汇总表(见下图),将每月的具体工作逐步分解并落实到每个客户,以及每个业务员的头上。

通过对目标的分解,让每个团队成员心中都有了一笔帐。有了一个明确和可行的目标只是成功了一小步,领头羊下一步的工作是要对关键环节实施管理和控制。

2.有效管理

同类推荐
  • 大公司做人,小公司做事

    大公司做人,小公司做事

    本书以通俗的小故事讲述在职场处事为人、争取成功的道理,由中央编译出版社出版。
  • 告诉你30条成长法则:英汉对照

    告诉你30条成长法则:英汉对照

    书中具体收录了:《尊严文坛巨匠——塞穆尔·约翰逊》、《坎坷玛丽莲·梦露——永恒的性感女神》、《协作托马斯·爱迪生——团队造就的天才》等文章。
  • 改变青少年一生的说话艺术

    改变青少年一生的说话艺术

    与人交谈,贵在推心置腹。“功成理定何神速,速在推心置入腹。”坦然缘于真诚,说话贵在坦诚。只要你以一颗恳切至诚之心,以一颗火热滚烫之心,善待生命中的每一个人,那么,你的每一句话语,都足以感动每一个人,你也将因此而赢得更多的真诚和精彩。
  • 与心灵对话:改变你一生的60个心理实验

    与心灵对话:改变你一生的60个心理实验

    自然界的规律、社会的规律往往和人生的规律惊人的相似。人生的真谛不在于悟了多久,而在于有没有悟到点子上。人的一生不停地进行着各种各样的实验,并随时检验着实验的效果,有时还要反复实验。如果将人生比作以一生的时间跨度为实验周期、以人日常生活为实场景的大实验也不为过。这是人一生下来就开始进行的、富有哲理与人文内涵的实验。你在不同时期对某一种实验的感悟是不同的,就像读塞万提斯的《堂·吉诃德》,少年时阅读,觉得好笑;中年时阅读,使人深思;老年时再读一遍,潸然泪下。可惜的是,许多人对这个实验的结论并没有认清,虚度了一生;而庆幸的是,有人从实验中得到了自己所希望的完美。
  • 20几岁先潜伏,30几岁再创业

    20几岁先潜伏,30几岁再创业

    本书是一本关于职场成功励志的通俗读物,分“潜伏”和“创业”两篇,“潜伏”篇里以李开复为例,“创业”篇里以马云为例,对潜伏和创业过程中所涉及到的心态、工作方法、人际关系处理、人脉的搭建、提升自身的能力、创建自己的团队等各方面问题进行详细阐述,而且配有多个成功的案例,有很强的借鉴性。每个小节讲完一个内容都配有相关的“潜伏秘招”和“创业秘招”,从理论方面给读者支招,以指导读者的职场实践和创业过程。
热门推荐
  • 忧伤的光影流年

    忧伤的光影流年

    为什么两个相爱的人要遭受痛苦和折磨?为什么两个相爱的人最后不能在一起?她为他倾尽所有,她爱他爱的遍体鳞伤。他为她接管家族企业,他爱她寻她到天涯海角。肖冉为了宋轩翊的事业而离开,她可以放弃自己的梦想,但不愿影响宋轩翊的事业。如果两个人注定要在一起,那么无论经历什么,最终他们都会在一起。
  • 创造世界没那么简单

    创造世界没那么简单

    魔术师何以成与女友丁一萍在公园的鬼屋游玩时被邀请到被称为新天地的域外星球,与造物主无上尊者共同创造人类和文明。新天地有多位造物主,祂们划分势力范围,并且各自创造各自的种族,然后通过人类互相竞争。无上尊者赋予何以成和丁一萍初始的“知行合一”的能力,并予以他们分身串和定时器,使得他们可以在地球与新天地之间自由来往,且不受新天地时间流逝的影响。何以成与丁一萍分别通过捏泥人创造出新文明的始祖阿宝和阿珍,无上尊者为阿宝阿珍吹入灵魂气息,赋予他们生命。不同种族的人类在新天地发展,互相之间时有摩擦和战争,神灵们也通过各种手段来侵扰新天地。何以成与丁一萍一方面帮助阿宝阿珍的种族发展,一方面对付各种外来的侵扰,同时也要提升新天地的文明进展,还要回到地球上从事自己的工作。他们通过努力,将新天地提升到早期工业文明阶段。就在这个时候,天空中降落一艘飞船,从飞船里走出来一队人马。这些人是地球人。
  • 时间已经溢走你该努力了

    时间已经溢走你该努力了

    如果你还在过着一复一日的生活,对未来没有期待,也不知道以后的_该去干些什么?没有自己的计划,整天无事所成,对于一切都感觉无所谓。顺应环境……就算过得不好,也并没有想要去改变。而是顺应着生活而生活-我想告诉你——人生只有一次,让你的人生绚丽多姿吧.
  • 偶像梦之我要出道

    偶像梦之我要出道

    九个名额,九十九个少女,一次机会......
  • 沧冥九决

    沧冥九决

    少年为解开身世之谜,踏上不归路。该小说根据《天龙八部》为故事基础。
  • 剑舞雷霆

    剑舞雷霆

    “在这个科学和魔法相互交融的世界上啊,空有一身力量可不行,每个敌人都是拼尽全力向你杀来,你必须要绞尽脑汁,用你所能利用的一切才能活下去!”“啊,教会的人又追上来了。”“走吧,他们会肃清一切感染‘黑蚀’之人到天涯海角。真搞不懂,我又不是亚人,居然也会被感染‘黑蚀’……不过唯一的好处是,它让我拥有抵消一切魔法的力量!这是我复仇的王牌!”前暗杀者——星痕,一改往日嬉皮笑脸的样子,用早已被染成猩红的双瞳看着身边娇小的白发少女,决然地说。
  • 凡人意识

    凡人意识

    什么是意识?是所有生物都拥有意识,还是人类独有?察觉杀气果断反杀,遭遇GANK提前离开,意识存在万物之间。在不断萎缩的世界反面,少年背负起旧神的灵龛,从灰暗的历史中走了出来,决定带给凡人们新生。
  • 悲剑情

    悲剑情

    改本中改本中,请见谅哈,有喜欢的请看另一个【御摩之诀】也挺好看的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
  • 论中国古代的知识分类与典籍分类

    论中国古代的知识分类与典籍分类

    中国古代典籍浩如烟海,是我国数千年知识的宝库,但如果读书不得其法,则势必一无所得。典籍分类正如书海里的指南,启示读书的方法,引导求学的门径。本书论述中国古代的知识与典籍分类,考索古代“七略”“四部”两主要分类的特征与嬗变,并追寻这种分类的思想文化渊源,为我们拨开求知路上的迷雾,指点入学的路径。